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昱 张劲帆 林晓君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39-41,共3页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间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15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ICG+M...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间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15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ICG+MB组)和对照组(MB组),每组7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SLN检出率、阳性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SLN检出数目和阳性SLN检出数目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检出1—3枚SLN例数和检出≥4枚SLN例数,以及两组检出1—3枚SLN阳性例数和检出≥4枚SLN阳性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与单纯MB示踪相比,ICG联合MB示踪的SLN检出数目、阳性SLN检出数目都显著增加,没有增加手术风险,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亚甲蓝 早期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腋下单孔免充气腔镜辅助青春期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60例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海英 李航 +4 位作者 郑子芳 郑佳英 蔡志银 苏思盈 林力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7-270,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腋下单孔免充气腔镜辅助青春期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3年6月乳腺纤维腺瘤60例资料。年龄13~19岁,平均17.3岁。单侧肿瘤54例,双侧6例。肿瘤数1~13个,平均2.5个。肿瘤最大径3~10 cm,平均4.... 目的探讨经腋下单孔免充气腔镜辅助青春期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3年6月乳腺纤维腺瘤60例资料。年龄13~19岁,平均17.3岁。单侧肿瘤54例,双侧6例。肿瘤数1~13个,平均2.5个。肿瘤最大径3~10 cm,平均4.0 cm。采用经腋下单孔免充气腔镜辅助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结果60例手术时间35~130 min,平均64.9 min,术中出血量<20 ml。术后并发症5例(8.3%)。术后3个月BREAST-Q量表中社会心理健康评分从79.2±8.9升高到83.4±9.9(P<0.001)。结论经腋下单孔免充气腔镜辅助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手术,对于多发性或巨大纤维腺瘤的青春期患者安全有效,切口隐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 经腋下 青春期 多发性 巨大 纤维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Wnt1基因表达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黎洪 徐巧莉 +3 位作者 陈智伟 陈昱 吴丽婷 胡建雄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722-1724,共3页
目的探讨干扰Wnt1基因表达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下调Wnt1基因表达,实验分为对照组(未做处理的细胞)、shRNA NC组(转染siRNA-NC)、shRNA Wnt1组(转染siRNA-Wnt1)。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 目的探讨干扰Wnt1基因表达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下调Wnt1基因表达,实验分为对照组(未做处理的细胞)、shRNA NC组(转染siRNA-NC)、shRNA Wnt1组(转染siRNA-Wnt1)。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印迹)观察细胞中Wnt1、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素(cyclin)-D1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转染siRNA-Wnt1到MCF-7细胞后,Wnt1蛋白的表达量受到显著抑制(P<0.05);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受到显著抑制(P<0.05);β-catenin、cyclin-D1蛋白的表达下调(P<0.05)。结论干扰Wnt1基因表达可以抑制MCF-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Wnt1/β-catenin信号通路及其下游靶基因cyclin-D1蛋白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1 乳腺癌 侵袭 迁移 Β-连环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曲唑与依西美坦在绝经后老年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林力生 李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来曲唑、依西美坦在绝经后老年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绝经后老年乳腺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依西美坦治疗,观察组采用来曲唑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无进展生存时... 目的探讨来曲唑、依西美坦在绝经后老年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绝经后老年乳腺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依西美坦治疗,观察组采用来曲唑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的雌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缓解率(ORR)为46.88%,与对照组的50.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FS为(5.26±1.20)个月,与对照组的(5.31±1.22)个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两组雌二醇、孕酮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脂水平上升发生率34.38%高于对照组的9.38%,胃肠道反应发生率9.38%、肝/肾功能损伤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的37.50%、3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关节疼痛、乏力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依西美坦在绝经后老年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疗效、PFS、抗雌激素治疗的效果基本相当,但依西美坦不会对血脂水平造成较大影响,而来曲唑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更小。如患者为高脂血症则建议选择依西美坦,如存在肝肾功能损伤,则建议选择来曲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芳香酶抑制剂 来曲唑 依西美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宇 陈奇松 +1 位作者 赵云辉 陈翔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4期453-456,共4页
目的比较左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放疗前、中、后不同时期血清肌钙蛋白及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变化,分析放疗对心功能的影响。观察左卡尼汀对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致心脏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随机入组70例左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患者。治疗组35... 目的比较左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放疗前、中、后不同时期血清肌钙蛋白及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变化,分析放疗对心功能的影响。观察左卡尼汀对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致心脏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随机入组70例左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患者。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在放疗治疗中予左卡尼汀1~2 g/d静滴,对照组不予使用保护心肌药物。所有患者均行同侧锁骨上下区及胸壁调强放疗:2 Gy/(次·d),5 d/周,5周。所有放疗病人均于放疗前、放疗2周、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4周进行肌钙蛋白T检测及超声检查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比较放疗前后肌钙蛋白T、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变化及两组差异。结果开始放疗后cTnT显著高于放疗前(F=292.548,P=0.000);治疗组对cTnT保护效应优于对照组(F=88.960,P=0.000)。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心房收缩期峰值流速、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心房收缩期峰值流速、二尖瓣瓣环室间隔侧收缩期峰值速度、二尖瓣瓣环室外侧的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运动速度、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在放疗后均低于放疗前(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心房收缩期峰值流速、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心房收缩期峰值流速、二尖瓣瓣环室外侧的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运动速度、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于心脏收缩舒张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二尖瓣瓣环室间隔侧收缩期峰值速度保护效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乳癌术后放疗后心功能明显受损,放疗期间联合应用左卡尼汀保护心肌可以有效预防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致心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放疗 心功能 左卡尼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后确诊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治特点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林伟 方建禅 +3 位作者 李魁 张劲帆 卢靖宇 陈宇 《当代医学》 2022年第15期21-25,共5页
目的分析30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后确诊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经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后证实为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理结果和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病理类型... 目的分析30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后确诊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经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后证实为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理结果和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病理类型、乳腺癌发生部位、年龄分布及临床特征、手术方式、病理分期;乳腺恶性肿瘤直径与切缘关系及预后。结果病理结果显示,1986例患者中,乳腺恶性肿瘤30例,占比1.51%;平均肿瘤直径(13.2±1.3)mm。病理类型:导管原位癌9例(30.00%)、小叶原位癌2例(6.67%)、浸润性导管癌19例(63.33%)。乳腺癌发生部位:肿瘤位于外上象限16例(53.33%),外下象限6例(20.00%)、内下象限3例(10.00%)和内上象限5例(16.67%)。30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中,<35岁仅1例,占比0.15%;35~45岁11例,占比1.49%,>45岁18例,占比2.99%。彩超分级:BI-RADS分级中,4a类恶性肿瘤最高,占比73.33%。二次手术方式:导管原位癌中,保乳手术率为33.33%,非保乳手术率为55.56%;小叶原位癌中,保乳手术率为100.00%;浸润性导管癌中,保乳手术率为31.58%,非保乳手术率为68.42%。术后病理分期:0期和I期恶性肿瘤占比最高(86.67%)。二次手术检出残腔阳性率为30.00%。中位随访15个月,仅1例(3.33%)浸润性导管癌在同侧胸壁复发。结论年龄>45岁、彩超为4a类、肿物为多发多象限分布时,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需谨慎。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后恶性肿瘤病灶残腔阳性率较高,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保乳手术率,不建议其作为乳腺恶性肿瘤的常规治疗手段,推荐其仍作为乳腺癌的活检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 乳腺恶性肿瘤 诊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S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航 张劲帆 +2 位作者 陈宇 卢靖宇 陈昱 《莆田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27-30,共4页
研究LSD1在乳腺癌、癌旁组织及乳腺腺病标本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0例乳腺癌浸润性癌患者的癌、癌旁组织及20例乳腺腺病石蜡包埋组织中LSD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 研究LSD1在乳腺癌、癌旁组织及乳腺腺病标本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0例乳腺癌浸润性癌患者的癌、癌旁组织及20例乳腺腺病石蜡包埋组织中LSD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表明,LSD1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及乳腺腺病组织(P<0.05),其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05,P<0.01)。LSD1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更差(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LSD1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早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魁 林力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2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早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患者的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全乳切除术联合腋窝淋... 目的探讨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早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患者的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全乳切除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治疗,观察组采用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6个月肩关节活动度、随访结果以及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0.49±9.32)ml、术后第1天引流量(39.64±9.51)ml均少于对照组的(81.52±17.81)、(180.68±42.48)ml,手术时间(80.85±9.51)min、住院时间(6.34±1.51)d均短于对照组的(111.49±12.68)min、(8.79±1.8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屈曲、外展、后伸、内旋、外旋的活动度分别为(144.50±6.82)、(134.60±5.61)、(57.61±4.15)、(80.26±8.52)、(69.69±5.86)°,均大于对照组的(131.57±6.94)、(125.02±6.25)、(48.58±5.11)、(72.64±8.86)、(55.49±6.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分(195.86±8.42)分高于对照组的(174.68±8.6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8.82%、转移率2.94%、3年生存率97.06%与对照组的5.88%、2.94%、97.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减少手术创伤、降低上肢功能障碍发生率中具有优势。而传统全乳切除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虽然扩大了手术范围,但未在控制转移率、复发率、3年生存率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保乳手术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肩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触及乳腺肿物麦莫通微创切除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黎洪 宋聪华 +1 位作者 陈昱 朱媛 《莆田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31-33,共3页
探讨不可触及乳腺肿物微创治疗中麦默通旋切系统的应用效果。选取2016年1—6月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时采取麦默通旋切微创术治疗的76例不可触及乳腺肿物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56例不可触及乳腺肿物患者作为... 探讨不可触及乳腺肿物微创治疗中麦默通旋切系统的应用效果。选取2016年1—6月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时采取麦默通旋切微创术治疗的76例不可触及乳腺肿物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56例不可触及乳腺肿物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对不可触及乳腺肿物患者采取麦默通旋切微创术治疗有助于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物 麦默通 微创切除 开放手术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黎洪 陈晓 +1 位作者 陈绮仁 陈昱 《中外医疗》 2016年第33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该院治疗的62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参照WHO 2003制定的组织学分类标准该研究将这些患者分为良性乳腺叶状肿瘤组39例、交界性和恶性肿瘤组23...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该院治疗的62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参照WHO 2003制定的组织学分类标准该研究将这些患者分为良性乳腺叶状肿瘤组39例、交界性和恶性肿瘤组23例,总结其病理特征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良性叶状肿瘤在发病时间、平均病程时长以及肿瘤直径大小等方面与交界性和恶性肿瘤疾病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钼靶、彩超或冰冻病理组织切片检查对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符合率较低,而术前空心针活检的诊断符合率要高;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后期随访(33.3±0.6)个月发现肿瘤复发率为12.9%(8/62),平均复发时间为(11.0±1.4)个月。结论良性乳腺叶状肿瘤比恶性和交界性乳腺叶状肿瘤发病早、进展慢、浸润能力弱、恶性程度要低,乳腺叶状肿瘤的预后与病理类型、手术方式、间质生长以及核分裂等情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叶状肿瘤 临床研究 诊断与治疗 病理特点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宇 陈智伟 +3 位作者 陈仲辉 李金秋 周君 林伟 《莆田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66-70,共5页
探讨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PSCCB)的临床、病理、超声及预后情况。回顾性收集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我院)2009—2020年9例PSCCB患者的临床、病理、超声和预后资料,并分析相关的文献。结果,PSCCB占我院同期乳腺癌的0.35%,平均直径3.4 cm,6例... 探讨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PSCCB)的临床、病理、超声及预后情况。回顾性收集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我院)2009—2020年9例PSCCB患者的临床、病理、超声和预后资料,并分析相关的文献。结果,PSCCB占我院同期乳腺癌的0.35%,平均直径3.4 cm,6例为囊实性混合回声,病理7例ER、PR、HER2均为阴性;9例P63、CK5/6、E-cad均为阳性,8例P120胞膜、EGFR阳性,中位Ki-67为60%,淋巴结转移率19.8%,平均复发时间25.7月,复发率57.1%。结果表明,PSCCB发病率低,直径较大,超声多为囊实性回声,病理上三阴性多见,P63、CK5/6是诊断的敏感指标,P120和E-cad有助于证明其起源于导管上皮,腋窝淋巴转移率较低,复发时间短,复发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鳞状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乳腺病8例临床与超声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昱 张劲帆 陈艳红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乳腺病(DM)的临床和超声声像学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由两位经验丰富的超声科医生对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确诊的8例DM患者的乳腺超声表现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 8例患者共10个病灶,超声共同表现为...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乳腺病(DM)的临床和超声声像学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由两位经验丰富的超声科医生对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确诊的8例DM患者的乳腺超声表现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 8例患者共10个病灶,超声共同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片状低回声、无分叶及毛刺征、病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纵横比<1、无腋窝淋巴结肿大。另外,后方声影衰减7例(87.5%),病灶内见钙化灶1例(12.5%)。结论 DM超声表现可与乳腺癌相似,但仍有部分特征可以鉴别,在不确定病变性质时,可穿刺活检确诊,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乳腺病 临床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默通微创置管引流术联合头孢曲松钠对急性乳腺炎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力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736-739,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乳腺炎(AM)患者应用麦默通微创置管引流术与头孢曲松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本院收治的64例急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引... 目的探究急性乳腺炎(AM)患者应用麦默通微创置管引流术与头孢曲松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本院收治的64例急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引流术和头孢曲松钠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麦默通微创置管引流术与头孢曲松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手术情况、免疫和炎症反应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疼痛数字评分(NRS)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NR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切口愈合时间和抗生素使用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Hs-CRP、WB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IgM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IgG、IgM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M患者应用麦默通微创置管引流术与头孢曲松钠联合治疗,患者疗效有明显提升,术后恢复较快,免疫及炎症功能有显著改善,且术后不良反应较少,用药安全,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乳腺炎 麦默通微创置管引流术 头孢曲松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治疗乳腺多发囊肿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劲帆 卢靖宇 李航 《医疗装备》 2020年第8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治疗乳腺多发囊肿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行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治疗的乳腺多发囊肿患者106例(共546枚囊肿)作为研究对象,术中均行彩色超声检查,测量囊肿至...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治疗乳腺多发囊肿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行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治疗的乳腺多发囊肿患者106例(共546枚囊肿)作为研究对象,术中均行彩色超声检查,测量囊肿至皮肤平均距离、囊肿至胸壁平均距离、囊肿直径,统计囊肿消融时间;评估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析微波消融术前及术后1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图像特点;随访至术后12个月,统计复发率;统计患者对微波消融术美容效果的满意度,治疗期间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组106例患者,共546枚囊肿完成消融,囊肿至皮肤平均距离(13.40±2.55)mm,囊肿至胸壁平均距离(12.15±1.56)mm。囊肿消融平均时间为(42.5±5.50)s,患者VAS评分平均(5.66±1.23)分,术后复发率为0.94%(1/106);消融后患者对消融美容效果满意度为100%(106/106),19例患者行微波消融术后2 d,消融区域出现水肿或肿胀,1周内消失,并发症发生率为17.9%(19/106)。结论微波消融术治疗乳腺多发囊肿疗效确切,患者满意度较高,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 超声引导 乳腺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
15
作者 李黎洪 陈晓 +1 位作者 陈绮仁 陈昱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A01期385-386,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1 年 3月 ~2014 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62 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其病理特征以及预后情况. 结果良性叶状肿瘤在发病时间、平均病程时长以及肿瘤直径大小等方面...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1 年 3月 ~2014 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62 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其病理特征以及预后情况. 结果良性叶状肿瘤在发病时间、平均病程时长以及肿瘤直径大小等方面与交界性和恶性肿瘤疾病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采用钼靶、彩超或冰冻病理组织切片检查对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符合率较低,而术前空心针活检的诊断符合率要高;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后期随访(33.3±0.6月)发现肿瘤复发率为12.9%(8/62),平均复发时间为11.0±1.4个月.结论良性乳腺叶状肿瘤比恶性和交界性乳腺叶状肿瘤发病早、进展慢、浸润能力弱、恶性程度要低,乳腺叶状肿瘤的预后与病理类型、手术方式、间质生长以及核分裂等情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叶状肿瘤 临床病理预后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房象限切除联合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T_(2)期乳腺癌保乳重建中的应用
16
作者 李双齐 李航 +1 位作者 张劲帆 林力生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乳房象限切除联合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T_(2)期乳腺癌保乳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T2期乳腺癌患者26例,通过乳房象限切除术进行保乳手术,并联合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保乳后乳房缺损,观察疗效... 目的探讨乳房象限切除联合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T_(2)期乳腺癌保乳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T2期乳腺癌患者26例,通过乳房象限切除术进行保乳手术,并联合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保乳后乳房缺损,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7246±2451)min,所有患者保乳切缘均为阴性,住院时间为(523±097)d.术后有1例受区脂肪液化,经创面处理后愈合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为385%.术后随访18~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乳房外形术后恢复较好,术后12个月乳房满意度Breast-Q评分6096±1314,与术前乳房满意度Breast-Q评分6165±12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房象限切除联合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切缘阳性率和局部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术后乳房外形满意度高,是T2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良好选择,该技术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象限切除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 保乳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1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关系探究
17
作者 林伟 陈仲辉 +3 位作者 李金秋 李魁 方建禅 陈宇 《莆田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55-60,共6页
探讨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与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临床病理的相关性,为TNBC患者的预后及治疗提供参考。收集我院88例经病理确诊为TNBC患者的病理组织,利用PD-L1抗体检测试... 探讨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与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临床病理的相关性,为TNBC患者的预后及治疗提供参考。收集我院88例经病理确诊为TNBC患者的病理组织,利用PD-L1抗体检测试剂,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将TNBC病理组织制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PD-L1与TNB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88例TNBC患者中,共检出23例(26.1%)PD-L1阳性。PD-L1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绝经状态和肿瘤大小、发生部位、脉管瘤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Ki-67、身体质量指数(BMI)无统计学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高组织学分级和角蛋白5/6(CK5/6)表达有着显著相关(P<0.05)。结果表明,PD-L1表达一定程度上与TNBC患者的预后相关,但在预测预后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BC PD-L1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灌注联合电刺激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疗效探讨
18
作者 卢靖宇 张劲帆 李航 《中外医疗》 2019年第25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灌注联合电刺激治疗在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方法方便收集2016年5月-2018年5月就诊并确诊哺乳期乳腺炎的患者114例,随机分为灌注组(乳腺导管灌注联合电刺激组)及对照组(普通理疗组)。比较两者的疗效。结果灌注组的总有...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灌注联合电刺激治疗在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方法方便收集2016年5月-2018年5月就诊并确诊哺乳期乳腺炎的患者114例,随机分为灌注组(乳腺导管灌注联合电刺激组)及对照组(普通理疗组)。比较两者的疗效。结果灌注组的总有效率为95.0%(χ2=3.890),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脓肿形成率为5.0%,平均治愈时间(4.01±1.38)d(t=-0.953),回乳率为8.3%(χ2=6.333),均低于对照组(P<0.05)。灌注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白细胞计数及CRP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组患者在治疗后第3天复查白细胞计数(8.73±1.08)×10^9/L、CRP(27.88±14.39)mg/L;治疗后第7天白细胞计数(7.65±0.77)×10^9/L、CRP(11.21±4.31)mg/L;两次复查数值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导管灌注联合电刺激疗法优于普通理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灌注 电刺激 哺乳期乳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刀联合腋窝处皮肤外固定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晓君 林力生 陈昱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6期2671-2672,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刀联合腋窝处皮肤外固定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9年11月本院12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进行观察,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与实验组(60例)。对照组采用腋窝处皮肤外固定,实验... 目的:探讨超声刀联合腋窝处皮肤外固定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9年11月本院12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进行观察,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与实验组(60例)。对照组采用腋窝处皮肤外固定,实验组采用超声刀联合腋窝处皮肤外固定。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中副损伤、皮下积液等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出血量、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置管引流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皮下积液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16.67%),其总不良情况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联合应用超声刀与腋窝处皮肤外固定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促进患者恢复,有效预防皮下积液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刀 腋窝处皮肤外固定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皮下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乳根治术与改良根治术在Ⅰ、Ⅱ期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晓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18期63-66,共4页
目的评估保乳根治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6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改良根治术治疗的80例患者列入对照组,使用保乳根治术治疗的80例患者列... 目的评估保乳根治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6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改良根治术治疗的80例患者列入对照组,使用保乳根治术治疗的80例患者列入试验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乳房美容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1年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试验组患者乳房美容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Ⅰ、Ⅱ期乳腺癌患者治疗中使用保乳根治术进行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提高乳房美容效果,减少并发症,具有良好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根治术 改良根治术 治疗效果 乳房美容效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