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茂名市水源水及出厂水中藻毒素污染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秋霞 刘辉 +1 位作者 蔡超海 梁燕萍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了解茂名市出厂水及水源水中的微囊藻毒素的污染情况。方法于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质谱方法对茂名市水源水(良德水库、石骨水库出水口和石骨水库入水口)、茂名市山阁调蓄池水及茂名市河东水厂出厂水中的3种微... 目的了解茂名市出厂水及水源水中的微囊藻毒素的污染情况。方法于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质谱方法对茂名市水源水(良德水库、石骨水库出水口和石骨水库入水口)、茂名市山阁调蓄池水及茂名市河东水厂出厂水中的3种微囊藻毒素MC-RR、MC-LR、MC-YR含量进行动态监测。结果水源水水样中MC-RR、MC-LR、MC-YR的检出率分别为66.7%(24/36),58.3%(21/36),8.3%(3/36),检测范围分别为0.004~0.994、0.004~0.134、0.030~0.055μg/L,水源水中MC-RR在10月份出现高峰值(0.994μg/L)。4—9月调蓄池水中MC-LR的含量均高于水库水;而出厂水中MC-RR、MC-LR、MC-YR的含量均低于水库水,且仅检出MC-RR(0.008~0.012μg/L)。结论茂名市水源水主要以MC-RR、MC-LR的持续污染为主,出厂水受到低浓度MC-RR污染,饮用水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水 出厂水 微囊藻毒素
原文传递
一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的病原学检测 被引量:2
2
作者 廖国东 龙彩云 +2 位作者 罗雪梅 邓绍甫 许铭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年第23期88-91,共4页
目的确定传染病疫情的病原体。方法采集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脑脊液和鼻咽部分泌物,参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884-1997)进行检测。结果共采集98份标本,其中1份病人脑脊液标本检出C群脑膜炎奈瑟菌。结论这是一... 目的确定传染病疫情的病原体。方法采集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脑脊液和鼻咽部分泌物,参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884-1997)进行检测。结果共采集98份标本,其中1份病人脑脊液标本检出C群脑膜炎奈瑟菌。结论这是一起由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奈瑟菌 疫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起亚丁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龙彩云 廖国东 +1 位作者 邓绍甫 罗雪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年第8期123-124,共2页
目的及时查明1起群体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为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食物中毒样品共38份,依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进行检测。结果在3份病人肛拭子、河粉厂的浆桶拭子及水桶残流水检出亚丁沙门氏... 目的及时查明1起群体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为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食物中毒样品共38份,依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进行检测。结果在3份病人肛拭子、河粉厂的浆桶拭子及水桶残流水检出亚丁沙门氏菌5株。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亚丁沙门氏菌污染河粉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河粉 亚丁沙门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PCR技术在手足口病检测中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廖国东 吴文锋 +4 位作者 许桂锋 许铭清 陈家图 谢建忠 罗光毅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0年第11期1097-1098,共2页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的价值。方法:建立手足口病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平台,检测茂名地区手足口病患者243份标本中人肠道病毒通用型、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特异性核酸,再将标本送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的价值。方法:建立手足口病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平台,检测茂名地区手足口病患者243份标本中人肠道病毒通用型、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特异性核酸,再将标本送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检。结果:243份标本中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阳性27份,柯萨奇A16核酸阳性16份,肠道71型病毒核酸阳性17份,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检结果一致,符合率100%。结论: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平台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是一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实时荧光PCR 病毒 检测
原文传递
鸡蛋中高氯酸盐和氯酸盐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法 被引量:2
5
作者 肖国军 蔡超海 《职业与健康》 CAS 2022年第8期1046-1049,共4页
目的建立鸡蛋中高氯酸盐和氯酸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用0.1%甲酸水乙腈超声提取,高速离心后,经固相萃取柱净化,过0.22μm滤膜,用Acclaim Trinity P1复合离子交换柱分离,以乙腈-20 mmol/L甲酸铵做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电... 目的建立鸡蛋中高氯酸盐和氯酸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用0.1%甲酸水乙腈超声提取,高速离心后,经固相萃取柱净化,过0.22μm滤膜,用Acclaim Trinity P1复合离子交换柱分离,以乙腈-20 mmol/L甲酸铵做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多重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高氯酸盐在0.1~10.0 g/L内,氯酸盐在1.0~100 g/L内,相关系数均>0.999。高氯酸盐平均回收率范围为94.3%~113.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1.7%,检出限为0.1μg/kg,定量限为0.3 g/kg,氯酸盐平均回收率范围为92.8%~102.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2.2%,检出限为1.0μg/kg,定量限为3.0 g/k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鸡蛋中高氯酸盐和氯酸盐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氯酸盐和氯酸盐 同位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固相萃取 鸡蛋
原文传递
血样存放温度对HIV/AIDS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测定结果的影响
6
作者 陈家图 彭淑萍 廖国东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研究血样存放在不同温度对CD4^+、CD8^+T淋巴细胞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已确证的HIV/AIDS患者抗凝血36份,混匀后分装成6等份,分别置于4℃、12℃、22℃、30℃、35℃和40℃存放24 h后测定CD4、CD8细胞数。结果与血样存放在22℃24 ... 目的研究血样存放在不同温度对CD4^+、CD8^+T淋巴细胞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已确证的HIV/AIDS患者抗凝血36份,混匀后分装成6等份,分别置于4℃、12℃、22℃、30℃、35℃和40℃存放24 h后测定CD4、CD8细胞数。结果与血样存放在22℃24 h比较,存放在4℃、12℃和30℃24 h的CD4、CD8细胞数以及存放在35℃24 h的CD4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存放在35℃24 h的CD8细胞数以及存放在40℃24 h的CD4、CD8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35℃和40℃随着血样保存温度的升高,Lap Report上出现QC Messages(Code2、5、6)和异常图像的数量也显著增加。结论检测CD4、CD8细胞数时,血样可以保存在4℃~30℃; Lap Report出现QC Messages(Code2、5、6)或者异常图像时提示检测血样的保存温度可能过高(≥35℃),应重新采样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CD4^+T淋巴细胞 CD8^+T淋巴细胞 温度 LAP REPOR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