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车秀娟 邓晓清 +1 位作者 韩秀娟 黎朝茂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2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讨BOPPPS(导入bridge-in、学习目标outcome、前测pre-tes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ion、后测post-test、总结summary)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例,以全科住院医师为... 目的探讨BOPPPS(导入bridge-in、学习目标outcome、前测pre-tes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ion、后测post-test、总结summary)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例,以全科住院医师为对象,借助BOPPPS教学模式将课程设计为课前准备阶段、课堂阶段以及课后阶段3个环节。课堂阶段包含小视频观看、典型案例学习、角色扮演以及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结果BOPPPS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授之以鱼”转化成火车头带动车厢,并驾齐驱的形式,能最大程度激发住院医师的主观能动性,既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也强化了医患沟通能力。结论将BOPPPS教学模式灵活应用于神经病学等难度较大的学科,对于培养优秀的全科住院医师,推动全科医学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BOPPPS教学模式 全科住院医师 临床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谭泽梁 蓝崧 《当代医学》 2009年第19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黛力新对中风后抑郁(PSD)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8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黛力新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6,8周分别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 目的探讨黛力新对中风后抑郁(PSD)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8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黛力新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6,8周分别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HAMD评分和MESSS评分的减分率均较高(P均<0.001)。结论抗抑郁治疗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的神经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神经功能康复 黛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介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抗栓治疗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李培圣 曾国芳 +1 位作者 陈海 袁莉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介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抗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介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抗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分为两组,常规单一组(40例,采用DSA引导介入取栓治疗)和联合组(40例,在常规单一组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抗栓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疗效、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常规单一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均呈降低趋势,联合组均较常规单一组更低,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均呈升高趋势,联合组较常规单一组更高;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阻力、特性阻抗均降低,联合组均较常规单一组更低,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均升高,联合组均较常规单一组更高(均P<0.05)。结论采用DSA引导介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抗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神经介入取栓术 替罗非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对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神经功能、血糖以及炎性因子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陈中华 易晓玲 李立建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6期12-13,16,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神经功能、血糖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6)和黄芩苷组(n=56),对照组予常规的脑血管二级预防治疗,黄芩苷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神经功能、血糖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6)和黄芩苷组(n=56),对照组予常规的脑血管二级预防治疗,黄芩苷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口服黄芩苷片(1.5mg/d),随访时间14周。入院48h内评估两组的NIHSS、mRS、ADL、HAMD评分;同时比较两组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治疗4周后重复评估NIHSS、HAMD、mRS、ADL评分以及炎性因子,随访14周后评估两组糖代谢情况。结果对照组和黄芩苷组在4周治疗后的NIHSS、HAMD评分差值以及mRS、ADL评分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4周后,黄芩苷组的FBG、HbA1c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黄芩苷组的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苷能改善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抑郁状态,能较好调控患者的血糖,同时能降低机体炎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脑梗死 2型糖尿病 神经功能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扎格雷钠联合降纤酶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黎伟彬 韩名娥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2期351-352,共2页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7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为研究对象,双数字法随机分成单一用药组(A组,n=38)和联合用药组(B组,n=39)两组。 A组仅给予降纤酶单一用药,B组则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降纤酶用药方案,比...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7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为研究对象,双数字法随机分成单一用药组(A组,n=38)和联合用药组(B组,n=39)两组。 A组仅给予降纤酶单一用药,B组则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降纤酶用药方案,比对两组治疗有效率,记录其生活质量评估差异。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78.95%,明显低于B组的94.87%,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各生活质量评估指标均高于A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降纤酶方案,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扎格雷钠 降纤酶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肾病患者脑血管反应性与抑郁状态的关系
6
作者 李姝莹 陈睿 +3 位作者 唐玮婷 马晓杰 蔡华彬 游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8-353,共6页
目的探讨持续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脑血管反应性(CVR)与情绪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持续血液透析ERS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贝克抑郁问卷评估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屏气试验时脑血... 目的探讨持续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脑血管反应性(CVR)与情绪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持续血液透析ERS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贝克抑郁问卷评估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屏气试验时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计算屏气指数。屏气指数≥0.69为CVR正常,屏气指数<0.69为CVR异常。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SRD患者抑郁状态的因素。结果CVR异常组总胆固醇(P=0.010)、低密度脂蛋白水平(P=0.006)和抑郁状态发生率(P=0.012)高于正常组。抑郁组较无抑郁组的病程更长(P=0.039)、体重指数更低(P=0.048)、HAMA评分更高(P=0.001)、焦虑状态发生率更高(P<0.001)、屏气指数更低(P=0.015)、CVR异常发生率更高(P=0.01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焦虑(OR=22.915,95%CI=2.653~197.956,P=0.004)和CVR异常(OR=0.074,95%CI=0.008~0.730,P=0.026)是抑郁状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CVR异常可能是ESRD患者发生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脑血管反应性 抑郁 焦虑 经颅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发声训练联合吞咽功能锻炼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全春华 钟日敏 王海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1773-1775,共3页
目的:探讨强化发声训练联合吞咽功能锻炼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进行强化发声训练... 目的:探讨强化发声训练联合吞咽功能锻炼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进行强化发声训练联合吞咽功能锻炼,对照组进行常规吞咽康复,干预结束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渗透—误吸等级量表(PAS)评估患者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OIS较治疗前升高(P<0.001),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干预后两组患者的P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01),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强化发声训练联合吞咽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发声训练 吞咽功能锻炼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14
8
作者 廖耿 黎朝茂 +3 位作者 江先娣 蓝崧 黄婉芸 李明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血清C反应蛋白 脑梗死患者 蛋白水平 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复发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炎性标志物 危险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载脂蛋白及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TOAST病因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李灏 蔡勇 +2 位作者 黄金波 袁莉 杨职 《临床荟萃》 CAS 2018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po)及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缺血性脑卒中TOAST病因分型的关系。方法将38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经典的TOAST病因分型进行分组,分别为心源性脑栓塞(CE)、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小动脉卒中/腔隙性...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po)及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缺血性脑卒中TOAST病因分型的关系。方法将38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经典的TOAST病因分型进行分组,分别为心源性脑栓塞(CE)、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小动脉卒中/腔隙性脑梗死(SAO)、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SOE)、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SUE),所有患者次日晨抽取静脉血检测ApoA1、ApoB、ApoH及血浆Lp-PLA2。比较各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血脂异常的暴露率;分析LAA及SAO发病的危险性因素。结果 5组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暴露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AA组及SAO组的Lp-PLA2、ApoB水平均高于CE、SOE及SUE组(P<0.05);LAA组及SAO组的ApoA1水平低于CE、SOE及SUE组(P<0.05);Lp-PLA2、ApoB水平是LAA及SAO患者的危险因素,ApoA1是保护性因素。结论 Lp-PLA2及ApoB水平升高是LAA及SAO患者的危险因素,而ApoA1水平升高是保护性因素,血浆Lp-PLA2、ApoB及ApoA1水平检测有助于明确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病因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载脂蛋白类 磷脂酶A TOAST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与银杏叶制剂联合应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海 袁莉 +2 位作者 方玲 魏达友 倪福文 《中国医药》 2010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阿托伐他汀与银杏叶制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颈动脉超声相关指标及血脂的影响,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的药物干预疗效。方法选择经超声检查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206例,然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阿托伐他汀与银杏叶制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颈动脉超声相关指标及血脂的影响,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的药物干预疗效。方法选择经超声检查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206例,然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50例、阿托伐他汀组52例、银杏叶制剂组53例、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制剂组51例。对照组单用西药基础治疗,其他3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银杏叶(80mg,3次/d)、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剂量同前2组),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和血脂的变化,观察时问为6个月。结果阿托伐他汀组、银杏叶制剂组、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组颈动脉斑块、血脂定量下降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而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制剂组颈动脉斑块定量下降最明显,与其他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银杏叶均可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缩小,IMT变薄,且联合用药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伐他汀 银杏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洛酮配合高压氧治疗老年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海 袁莉 杨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纳洛酮配合高压氧治疗老年人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CO中毒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35例)加用高压氧治疗,观察组(33例)加用纳洛酮和高压氧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 目的观察纳洛酮配合高压氧治疗老年人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CO中毒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35例)加用高压氧治疗,观察组(33例)加用纳洛酮和高压氧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7.0%和77.1%,昏迷时间分别为(20.53±6.45)h和(26.17±7.56)h,发生迟发性脑病例数分别为0例和6例,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配合高压氧治疗老年人急性CO中毒能明显提高有效率,缩短昏迷时间,减少迟发性脑病的发生,且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高压氧 纳洛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泼尼龙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多发性硬化急性期的疗效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海 江先娣 +1 位作者 杨职 袁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加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疗效。方法将住院的急性期多发性硬化患者,按主要的治疗方法分为地塞米松(DXM)组、甲泼尼龙(MPS)组及甲泼尼龙加丙种球蛋白(MPS+IVIG)组,以治疗前后3组患者K...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加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疗效。方法将住院的急性期多发性硬化患者,按主要的治疗方法分为地塞米松(DXM)组、甲泼尼龙(MPS)组及甲泼尼龙加丙种球蛋白(MPS+IVIG)组,以治疗前后3组患者Kurtzke神经功能障碍量表(EDSS)平均评分的变化反映疗效,比较以上3种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的疗法的疗效。结果甲泼尼龙加丙种球蛋白组EDSS评分减少较其他两组显著。结论大剂量甲泼尼龙加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能较快的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糖皮质激素 甲泼尼龙 丙种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8动态改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职 黄帆 +1 位作者 张慧 刘秀琴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动态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动态测定了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L-18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IL-18水平在发病后的第1天为(178±41)n... 【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动态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动态测定了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L-18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IL-18水平在发病后的第1天为(178±41)ng/L、第7天为(104±34)ng/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5±14)ng/L,P均<0.01,而发病后的第14天犤(88±36)ng/L犦和第21天犤(72±33)ng/L犦则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均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均>0.05);患者第1天的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第7、14、21天的血清IL-18水平(P分别<0.05,0.01和0.01);患者第7天的血清IL-18水平高于第21天的IL-18含量(P<0.05);而其他各组之间的比较则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果提示IL-18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急性期的发病过程,动态观察患者的IL-18含量变化可能有助于监测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清 白介素-18 动态改变 IL-18 酶联免疫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及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在中央型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文尚 雷建明 +2 位作者 蔡勇 麦远其 谭世繁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30期62-63,6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和痰脱落细胞学检查三种方法,用于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中央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和痰脱落细胞学检查,通过比较三种方法的诊断... 目的探讨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和痰脱落细胞学检查三种方法,用于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中央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和痰脱落细胞学检查,通过比较三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来评价其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和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5%、91.7%和40.8%,纤维支气管镜诊断符合率最高,胸部CT其次,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最低,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法联合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组织学类型以鳞癌、低分化癌多见,分别为62.5%和15.8%。结论在中央型肺癌患者的诊断中,纤维支气管镜价值最大,诊断符合率高,胸部CT和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可作为很好的补充方法,三种方法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CT 纤维支气管镜 痰脱落细胞学检查 中央型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黎朝茂 江先娣 +3 位作者 廖耿 雷建明 蓝崧 倪福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9期3713-3715,共3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的早期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恢复的影响。方法: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标准,抑郁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按脑梗死给予常规治疗,...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的早期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恢复的影响。方法: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标准,抑郁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按脑梗死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抗抑郁药氟西汀胶囊治疗。用HAMD量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表,认知功能量表(MMSE)、ADL量表、Barthel指数,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8周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种功能均有恢复,第8周治疗组患者抑郁状态的治愈率为84%(26/31),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的基本痊愈率为55%(17/31),BI≥75分为77%(24/31),MMES≥24分增加39%(12/31),对照组分别是53%(17/32),31%(10/32),47%(15/32),16%(5/32)。治疗组患者抑郁状态的改善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ADL、认知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PSD对脑卒中患者早期的恢复有明显的负性影响,及时治疗PSD,对神经功能、认知功能、ADL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抗抑郁药物 药物治疗 脑卒中 抑郁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ollo球囊扩张式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廖耿 杨职 +1 位作者 蓝崧 陈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204-208,共5页
目的探讨Apollo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pollo支架植入治疗22例(24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随访3~28个月,平均14个月,分别观察技术成功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随访期间支... 目的探讨Apollo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pollo支架植入治疗22例(24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随访3~28个月,平均14个月,分别观察技术成功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随访期间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以及脑卒中复发率和病死率。结果 Apollo支架植入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技术成功率为91.67%(22/24),平均狭窄率由手术前(73.23±9.59)%降至手术后(4.12±9.17)%(t=3.325,P=0.005)。围手术期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手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改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0.59±1.35)比(0.59±1.74);t=2.718,P=0.015]。临床随访无脑卒中复发或死亡病例,CTA随访无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Apollo支架植入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可行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兹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诊疗对比 被引量:4
17
作者 雷建明 王文尚 +3 位作者 方玲 杨职 黎朝茂 江先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0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阿尔兹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2010年收治的阿尔兹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观察比较其诊断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AD和VaD患者MMSE-R评分无显著差异;AD组和VaD组脑电图异常率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讨阿尔兹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2010年收治的阿尔兹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观察比较其诊断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AD和VaD患者MMSE-R评分无显著差异;AD组和VaD组脑电图异常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AD组脑电图异常率低于VaD组;AD与VaD组患者血浆Hcy、VitB12和Ch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与VaD组认知功能、记忆功能和社会行为能力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D组改善均好于AD组。结论:通过临床症状和生化检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鉴别AD和VaD患者,同时针对二者不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有一定的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诊疗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28
18
作者 倪福文 袁莉 陈海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10期3-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预防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择107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同时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76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记录年龄、性别,...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预防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择107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同时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76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记录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等既往史,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l-medial wall thickness,IMT)。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将脑梗死组分为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脑梗死无斑块组,将对照组分为对照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对照无斑块组;脑梗死有斑块组和对照有斑块合并为斑块组,脑梗死无斑块组和对照无斑块组合并无斑块组。结果脑梗死组男性、高龄、吸烟、高血压患者较对照组增多,FBG、血浆TC、LDL-C、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浆TC、LDL-C、HCY水平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Sperman秩相关显示HCY与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TC、TG、LDL-C均无相关性。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IMT均高于对照组,斑块组血浆HCY、IMT水平均高于无斑块组,脑梗死有斑块组血浆HCY、IMT水平均高于脑梗死无斑块组,对照有斑块组血浆HCY、IMT水平均高于对照无斑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CY水平与IMT水平呈正相关(r=0.86,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与脑梗死关系密切,高血浆HCY水平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浆HCY水平主要通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影响脑梗死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雷建明 黎朝茂 江先娣 《河北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321-32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急性脑血管病并发MOF的3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ACVD患者并发MOF与发病年龄、基础疾病、脑功能损害缺损程度有关。结论:ACVD随衰竭器官数...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急性脑血管病并发MOF的3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ACVD患者并发MOF与发病年龄、基础疾病、脑功能损害缺损程度有关。结论:ACVD随衰竭器官数目增多而死亡率升高。早期评价各器官功能,做好相关防治措施,可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多器官衰竭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弓上颅外脑动脉狭窄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4
20
作者 廖耿 杨职 +2 位作者 陈海 黄婉芸 黄旅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6期3-4,共2页
目的研究择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外动脉狭窄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弓上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40处病变)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临床随访观察4~33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颅外动脉内支架成形术的技术成功率100%,血管狭窄... 目的研究择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外动脉狭窄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弓上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40处病变)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临床随访观察4~33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颅外动脉内支架成形术的技术成功率100%,血管狭窄由术前(72.12±8.86)%下降至术后(10.12±6.17)%。围术期内,1例(2.78%,1/36)发生原狭窄供血区轻微缺血性卒中,其余患者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临床随访无卒中复发或死亡,CT造影随访1例支架内轻度再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弓上颅外动脉狭窄远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支架 颅外脑动脉 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