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度窒息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的检出率分析
1
作者 甘进锦 柯燕玲 +1 位作者 冯海燕 李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7期1203-1205,共3页
目的:通过对30例重度窒息耳聋新生儿及30例耳聋非窒息新生儿进行基因突变位点检测,并对其基因突变位点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3年4月我院遗传中心收治的30例重度窒息耳聋新生儿(观察组)以及30例耳聋新生儿(对照组)作为研究... 目的:通过对30例重度窒息耳聋新生儿及30例耳聋非窒息新生儿进行基因突变位点检测,并对其基因突变位点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3年4月我院遗传中心收治的30例重度窒息耳聋新生儿(观察组)以及30例耳聋新生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提取两组血液DNA,采取基因芯片技术结合数据分析,对四个耳聋相关基因(GJB2、SLC26A4、GJB3和12SrRNA)的20个致聋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中共检出耳聋基因突变11例,总突变携带率为36.67%(11/30),对照组中共检出耳聋基因突变2例,总突变携带率为6.67%(2/30);观察组单杂合单基因突变有11例,其中GJB2基因突变携带率为16.67%(5/30),SLC26A4基因突变携带率为13.33%(4/30),GJB3基因突变携带率为3.33%(1/30),12SrRNA基因突变携带率为3.33%(1/30);对照组单杂合单基因突变有2例,其中GJB2基因突变携带率为3.33%(1/30),SLC26A4基因突变携带率为3.33%(1/30);观察组复合杂合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显示,有2例单基因复合杂合突变,2例双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对照组未发生复合杂合基因突变;观察组在20个突变点位当中,合计检测出7个突变点位,其中GJB2基因的235delC点位检出率最高,合计检出3例,占总检出率的27.27%(3/11);而GJB2基因的299-300delAT点位与SLC26A4基因的IVS7-2A>G点位均各检测出2例,均占总检出率的18.18%(2/11)。结论:重度窒息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相对较高,对其实施耳聋基因筛查有助于早期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新生儿窒息 耳聋 基因突变 检出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林华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4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组,同期6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葡醛内酯片(商品名:肝泰乐)、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商品名:鲁米那)、果糖二...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组,同期6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葡醛内酯片(商品名:肝泰乐)、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商品名:鲁米那)、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蓝光照射治疗,分别对研究组治疗前后、对照组新生儿抽取股静脉血进行肝功能、心肌酶谱、hs-CRP检测。比较研究组治疗前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前后、研究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的肝功能、心肌酶谱及hs-CRP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hs-CRP水平分别为(398.5±59.0)μmol/L、(71.9±11.3)U/L、(1095.0±81.1)U/L、(584.0±246.3)U/L、(203.0±15.1)U/L、(42.1±13.4)mg/L,治疗后分别为(59.4±16.1)μmol/L、(42.4±12.1)U/L、(228.3±62.5)U/L、(125.2±68.1)U/L、(16.0±15.6)U/L、(4.2±2.0)mg/L;对照组TBIL、AST、LDH、CK、CK-MB、hs-CRP水平分别为(58.1±14.0)μmol/L、(39.4±10.5)U/L、(220.1±83.0)U/L、(108.0±50.3)U/L、(12.3±5.4)U/L、(3.9±1.3)mg/L。研究组治疗前TBIL、AST、LDH、CK、CK-MB、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TBIL、AST、LDH、CK、CK-MB、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TBIL、AST、LDH、CK、CK-MB、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会严重损害心肌,hs-CRP与心肌酶谱早期检测可对心肌损害进行有效判断,有效指导患儿临床治疗,对提高新生儿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心肌酶谱 超敏C反应蛋白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通气联合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华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3期11-14,共4页
目的观察无创通气联合固尔苏(通用名: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3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比组(22例)和研究组(41例)。对比组患儿采取有创通气联合固尔苏治疗,研究组患... 目的观察无创通气联合固尔苏(通用名: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3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比组(22例)和研究组(41例)。对比组患儿采取有创通气联合固尔苏治疗,研究组患儿应用无创通气联合固尔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pH、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呼吸功能(氧合指数、肺动态比顺应性、吸气阻力)、氧疗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pH、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肺动态比顺应性、吸气阻力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患儿pH(7.44±0.14)、血氧饱和度(92.44±3.77)%、动脉血氧分压(84.81±6.99)mm Hg(1 mm Hg=0.133 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7.18±3.22)mm Hg、氧合指数(348.85±24.11)mm Hg、肺动态比顺应性(41.18±3.35)ml/cm H2O(1 cm H2O=0.098 kPa)、吸气阻力(11.23±0.57)cm H2O/(L·s)均优于对比组的(7.34±0.25)、(89.14±2.85)%、(78.64±6.78)mm Hg、(40.35±3.36)mm Hg、(322.77±23.45)mm Hg、(37.51±3.17)ml/cm H2O、(11.78±0.58)cm H2O/(L·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氧疗时间(83.78±10.19)h、通气时间(52.33±13.16)h、住院时间(14.51±8.22)d均短于对比组的(94.32±12.55)h、(63.64±15.32)h、(19.77±10.69)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88%低于对比组的2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可采取无创通气联合固尔苏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和呼吸功能,还可缩短治疗相关时间指标,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气指标 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异位及术后门静脉积气发生情况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林华梅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489-492,共4页
目的了解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异位及术后门静脉积气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29例实施脐静脉置管术新生儿的置管出现异常或发生门静脉积气的情况、原因及解决办法。结果129例新生儿实施脐静脉置管术,发生异位79例(61.2%);置入中心静脉67... 目的了解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异位及术后门静脉积气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29例实施脐静脉置管术新生儿的置管出现异常或发生门静脉积气的情况、原因及解决办法。结果129例新生儿实施脐静脉置管术,发生异位79例(61.2%);置入中心静脉67例,成功率为51.9%。其中108例进行肝胆超声检查,筛查出门静脉积气9例。结论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异位率较高,应通过改进操作技术降低其发生率;而且门静脉积气发生率高,应及时发现,及早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静脉置管 异位 新生儿 门静脉积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吴锦媛 车明铭 +2 位作者 王凤清 李丽波 梁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0例窒息新生儿,根据ABR检查结果的阈值异常程度将其分为对照组(正常新生儿组)及轻、中、重度窒息组,各40例。比较四组新生儿的波峰... 目的探讨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0例窒息新生儿,根据ABR检查结果的阈值异常程度将其分为对照组(正常新生儿组)及轻、中、重度窒息组,各40例。比较四组新生儿的波峰潜伏期及波峰间期值。比较轻、中、重度窒息组患儿的听力筛查通过情况。结果轻、中、重度窒息组BAEP的各波峰潜伏期及波峰期间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轻、中、重度窒息组的听力筛查通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R检查能够发现潜在的听力损害和脑部损害,可作为治疗效果监测的辅助检查之一,有助于及时发现疾病,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患儿尽早康复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性脑干反应 新生儿窒息 听力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2例新生儿破伤风死亡原因分析
6
作者 陈若珊 《中国优生优育(1990-2002上半年)》 1997年第3期143-144,共2页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不洁接生引起的破伤风杆菌由脐侵入的一种急性感染疾病。其病死率高。本文对1992年至1996年11月在我院住院死亡的52例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病例进行死因分析。
关键词 新生儿破伤风 破伤风 死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和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雷宝玉 苏洪波 +1 位作者 甘进锦 梁创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11期1483-1484,共2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和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0例气胸新生儿,根据治疗方法分为HFOV组和引流组各85例。引流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和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0例气胸新生儿,根据治疗方法分为HFOV组和引流组各85例。引流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 HFOV组采用HFOV。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呼吸机使用时间、胸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引流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胸片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HFOV组,但住院时间长于HFOV组(P均<0.05)。HFOV组的痊愈率为97.65%,高于引流组的88.24%(P <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和HFOV均能够有效改善气胸新生儿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各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 高频振荡通气 新生儿气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外洗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甘进锦 王凤清 +1 位作者 梁创 吴锦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年第20期30-32,共3页
目的 观察中药外洗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12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80例,依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 观察中药外洗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12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80例,依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洗,2组疗程均为5 d。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间接胆红素(UCB)、β微球蛋白(β2-MG)]及胆红素相关指标[血清胆红素(TSB)、直接胆红素(DB)、经皮黄疸指数(TCB)]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χ^(2)=5.165,P=0.023);治疗5 d后,2组NSE、USB、β-MG水平及TSB、DB和TCB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中药外洗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显著,患儿临床指标与胆红素相关指标均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中药外洗 蓝光照射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辅助盐酸氨溴索静注对新生儿肺炎血气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凤清 雷宝玉 +1 位作者 甘进锦 梁创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12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IG)辅助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静注)对新生儿肺炎血气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9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盐酸氨溴索组(n=46)和联合组(n=46)。盐酸氨溴索组患儿仅单独使用盐...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IG)辅助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静注)对新生儿肺炎血气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9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盐酸氨溴索组(n=46)和联合组(n=46)。盐酸氨溴索组患儿仅单独使用盐酸氨溴索静注治疗,联合组患儿在盐酸氨溴索组基础上给予IG静注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大于盐酸氨溴索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小于盐酸氨溴索组(P <0.05);联合组患儿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高于盐酸氨溴索组(P <0.05);联合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于盐酸氨溴索组(100.00%vs. 89.13%, P <0.05)。结论 IG辅助盐酸氨溴索静注治疗能显著改善新生儿肺炎患儿的血气指标和免疫功能,提高患儿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盐酸氨溴索 新生儿肺炎 血气指标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联合新生儿抚触治疗早产儿脑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车明铭 吴锦媛 +1 位作者 周晓静 洪建云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35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新生儿抚触治疗早产儿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100例早产儿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包括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吸氧、控制颅内压/惊厥、...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新生儿抚触治疗早产儿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100例早产儿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包括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吸氧、控制颅内压/惊厥、维持血糖/血压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新生儿抚触治疗。比较两组的意识、吸吮力、肌张力及原始反射恢复时间,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及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意识、吸吮力、肌张力及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NBN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各项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包括语言功能、认知功能、个人社交及动作状况)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新生儿抚触治疗早产儿脑病,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促进患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及智能发育,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脑病 针灸 新生儿抚触 神经系统发育 智能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血小板计数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凤清 甘进锦 +1 位作者 雷宝玉 林华梅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9期1173-1174,共2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血小板计数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43例败血症新生儿作为败血症组,选取同期99例局部感染新生儿作为感染组,选取同期132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血小板计数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43例败血症新生儿作为败血症组,选取同期99例局部感染新生儿作为感染组,选取同期132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三组新生儿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血小板计数水平。结果与感染组和对照组相比,败血症组的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均较高,血小板计数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血小板计数单独诊断(P <0.05)。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血小板计数会发生显著变化,三者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观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血小板计数 新生儿败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甘进锦 雷宝玉 王凤清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9期1221-1222,共2页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6例新生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单独PS治疗,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6例新生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单独PS治疗,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PS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肺氧合功能参数、呼吸机使用时间、撤机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aCO_2、 PA-aO_2、 OI水平均明显降低, PaO_2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的PaCO_2、PA-aO_2、 O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a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撤机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PS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能显著改善患儿的肺功能,促进患儿疾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凤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26期96-97,共2页
目的观察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机械通气治疗,... 目的观察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比较2组机械通气时时间、呼吸暂停次数、给氧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气道阻力、静态顺应性。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给氧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呼吸暂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内源性PEEP、气道阻力均下降,静态顺应性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给氧时间,减少呼吸暂停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枸橼酸咖啡因 机械通气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儿捏脊对早产儿营养及胃肠道转运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锦媛 车明铭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5期123-124,共2页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儿捏脊对早产儿营养指标和胃肠道运转时间的改善作用。方法收集茂名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的早产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儿入院后均采用间断鼻胃管喂养,在此之前,...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儿捏脊对早产儿营养指标和胃肠道运转时间的改善作用。方法收集茂名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的早产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儿入院后均采用间断鼻胃管喂养,在此之前,喂养期间及喂养后给予早产儿无孔乳胶奶头吸吮,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小儿捏脊法,捏脊法前后30 min禁止进食,连续治疗12周。观察2组生长发育指标、喂养相关指标,统计2组患者的胃肠道运转时间(WGTT)和排便次数。结果观察组每周头围、身长增长情况,体质量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2组早产儿的鼻饲管留置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肠道营养热量达标时间和胎粪排尽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WGTT短于对照组,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儿捏脊运用于早产儿中,可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和胃肠道运转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儿 婴儿营养 胃肠道运转时间 体质量 身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5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若珊 《新生儿科杂志》 1997年第5期226-227,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早期吸吮吞咽训练对促进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华梅 《中外医疗》 2021年第18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吸吮吞咽训练对促进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的影响。方法该研究方便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0月符合纳入标准的81例低出生体重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早期组(7 d内进行训练),晚期组(7 d后进行训练)。记录是... 目的探讨早期吸吮吞咽训练对促进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的影响。方法该研究方便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0月符合纳入标准的81例低出生体重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早期组(7 d内进行训练),晚期组(7 d后进行训练)。记录是否存在腹胀、呕吐、残奶等喂养不耐受情况,以及口腔感染、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每天体重增长速度、每日奶量、住院时长等情况。结果早期组干预后的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晚期组(77.78%)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74,P<0.05);早期组仅有1例(3.57%)发生腹胀,晚期组腹胀、呕吐、残奶、口腔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5.93%、25.93%、25.93%、25.93%,对照组腹胀、呕吐、残奶及口腔感染等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4.62%、30.77%、30.77%、30.77%,早期组喂养耐受明显优于对照组和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31、9.932、9.932、9.932,P<0.05)。早期组静脉营养开始时间、管饲喂养开始时间、经口喂养开始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和晚期组,早期组每天体重增长速度、每日奶量均高于对照组和晚期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和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吸吮吞咽训练简易、有效,不良反应少,尽早进行口腔吸吮吞咽训练,可提高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吸吮吞咽训练 低出生体重儿 体重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和结局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雷宝玉 苏洪波 +1 位作者 甘进锦 梁创 《现代医学》 2019年第9期1058-1062,共5页
目的:回顾性评估3年内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治疗的新生儿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和结局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入住本院NICU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新生儿的人口统计数据(性别、胎龄... 目的:回顾性评估3年内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治疗的新生儿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和结局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入住本院NICU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新生儿的人口统计数据(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基线和最大SCr、肾脏病转诊、住院时间和死亡率的信息。评估AKI的潜在危险因素,包括胎龄<32周的婴儿临床危险指数-Ⅱ(CRIBⅡ)评分、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围产期抑郁症、脑室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脓毒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暴露于肾毒性药物。结果:在3年研究期间共纳入了120例NICU新生儿,其中76例出现AKI,发生率为63. 3%。与非AKI的新生儿相比,AKI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显著降低(P <0. 05),并且住院期间脓毒症和暴露于肾毒性药物的发生率显著增加(P <0. 05)。风险分析中,仅胎龄(OR=4. 6,95%CI:3. 0~9. 4)和暴露于肾毒性药物(OR=10. 8,95%CI:2. 6~46. 2)与AKI发生显著相关(P <0. 05)。对于胎龄<32周的婴儿,只有CRIBⅡ评分(OR=1. 9;95%CI:1. 4~2. 5)与AKI风险增加相关(P <0. 05)。AKI新生儿的总死亡率为26. 3%(20/76),非AKI的患者为6. 8%(3/44)(P <0. 001)。AKI患儿的中位(IQR)住院时间为27 d(14~45 d),显著高于非AKI的患者的13. 5 d(8~31 d)(P <0. 05)。在调整胎龄后,AKI与死亡率(OR=5. 4,95%CI:2. 3~14. 8,P <0. 001)和住院时间(OR=3. 9,95%CI:1. 2~8. 4,P <0. 01)显著相关。结论:超过一半NICU新生儿发生AKI,并且AKI与患儿的死亡率和住院时间增加有关。为了改善AKI新生儿预后,识别高危新生儿并密切监测肾功能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结局
原文传递
穴位注射维生素B12结合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18
作者 车明铭 吴锦媛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年第10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维生素B12结合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5月期间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穴位注射维生素B12治疗,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维生素B12结合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5月期间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穴位注射维生素B12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注射维生素B12结合针灸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后进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量表、中医证候评分量表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记录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3.33%vs 60.67%,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JOA评分(11.95±2.01 vs 9.16±2.19)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12.04±3.47vs 16.68±3.36)和VAS评分(0.52±0.15 vs1.17±0.24)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86.67%vs 66.67%,P<0.05)。[结论]穴位注射维生素B12结合针灸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注射 维生素B12 针灸 颈椎病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洛酮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19
作者 韦登峰 黄善周 王凤清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观察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纳洛酮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退热、降低颅内压、抗病毒等对症治疗,... 目的观察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纳洛酮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退热、降低颅内压、抗病毒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纳洛酮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2个疗程。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和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惊厥、脑膜刺激征、头痛呕吐消失时间,以及体温、肌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SF-36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SF-36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采用纳洛酮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病毒性脑炎 纳洛酮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