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肌肉电刺激加电针灸对脑出血后吞咽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刘秋燕 陆海颖 +3 位作者 卢秋婵 朱秀春 侯爱群 石彩君 《智慧健康》 2020年第19期116-117,共2页
目的观察临床在脑出血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电针灸治疗的效果评价。方法将125例脑出血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加电针灸治疗4周,评价不... 目的观察临床在脑出血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电针灸治疗的效果评价。方法将125例脑出血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加电针灸治疗4周,评价不同疗法对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结果不同方法应用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均有恢复,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加电针灸对脑出血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灸 神经肌肉电刺激 吞咽障碍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CT定位下脑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预后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奕秋 沈冠豪 +3 位作者 沈绍星 卢智 朱道平 华春华 《海军医学杂志》 2020年第4期457-460,共4页
目的分析脑出血治疗中实时CT定位下脑内血肿清除术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英德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72例脑出血患者,分为2组,以接受术前CT定位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者为常规定位组,以接受实时CT定位下脑内... 目的分析脑出血治疗中实时CT定位下脑内血肿清除术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英德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72例脑出血患者,分为2组,以接受术前CT定位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者为常规定位组,以接受实时CT定位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者为实时定位组,每组36例。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4周药物治疗并随访12周,对比2组治疗及随访过程中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疗效。结果在12周治疗及随访时间内,2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12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呈升高趋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呈降低趋势(P<0.05),而在4周、8周及12周治疗后,实时定位组GCS评分及ADL评分高于常规定位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定位组(P<0.05)。同时12周治疗后,实时定位组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常规定位组(P<0.05)。结论实时CT定位下脑内血肿清除术可显著提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实时CT定位 脑内血肿清除术 预后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联合腰大池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国坚 卢智 +2 位作者 肖仁威 张名文 李奕秋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16期163-163,166,共2页
目的:探讨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联合腰大池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2009年8月,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第3天行腰大池... 目的:探讨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联合腰大池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2009年8月,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第3天行腰大池引流术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残疾率与死亡率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开颅血肿清除去骨术后行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可以有效地提高GOS评定效果,控制颅内压在正常范围内,对提高生存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去骨瓣减压术 腰大池引流 开颅血肿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应用软通道锥颅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5例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国坚 朱道平 +4 位作者 卢智 李奕秋 沈冠豪 沈绍星 陈文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1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应用软通道锥颅技术治疗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血历史病例即20例高血压脑出患者作为参照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在CT引导下应用软通道锥颅技术治疗,对比...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应用软通道锥颅技术治疗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血历史病例即20例高血压脑出患者作为参照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在CT引导下应用软通道锥颅技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分级、再出血发生情况、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及血肿清除量。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1级14例,2级9例,3级2例;参照组患者1级5例,2级8例,3级7例;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再出血1例,占4.00%,GCS评分为(13.85±4.69)分,血肿清除量为(45.85±13.96)ml;参照组患者发生再出血5例,占25.00%,GCS评分为(11.06±4.28)分,血肿清除量为(36.23±12.57)ml;研究组再出血发生率、GCS评分及血肿清除量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应用软通道锥颅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显著,可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广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软通道锥颅技术 高血压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创颅内压监护在重型脑损伤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国坚 朱道平 +3 位作者 卢智 刘仕武 沈冠豪 沈绍星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9期198-200,共3页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护在重型脑损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9月于我院进行开颅手术及脑室外引流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8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止血、抗感染、...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护在重型脑损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9月于我院进行开颅手术及脑室外引流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8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止血、抗感染、脱水、神经营养等治疗。实验组:使用Codman颅内压监护仪对患者进行硬膜下的颅内压监护。对照组:对患者颅内压不进行检测,仅按照传统方法进行颅内压预测和治疗。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在甘露醇使用时间及用量、肾功能损害程度和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预后评估等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颅内压监护可以明显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监护 重型脑损伤 术后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朱道平 陈国坚 陆海颖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9期1573-1575,共3页
目的探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5年6月收治的97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 目的探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5年6月收治的97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患者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 颅脑外伤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瞳孔散大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国坚 卢智 +2 位作者 肖仁威 张名文 李奕秋 《中外医疗》 2010年第22期38-38,共1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瞳孔散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重型颅脑损伤脑疝瞳孔散大病例按手术时间随机平分为2组,治疗组在发病到手术时间<6h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发病到手术时间>6h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残疾率...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瞳孔散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重型颅脑损伤脑疝瞳孔散大病例按手术时间随机平分为2组,治疗组在发病到手术时间<6h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发病到手术时间>6h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残疾率与死亡率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电解质紊乱、感染、肝肾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脑疝瞳孔散大患者救治关键是争取时间进行手术治疗,加强术后护理,从而挽救更多重危患者的生命,提高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双侧瞳孔散大 手术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国坚 朱道平 +4 位作者 卢智 李奕秋 沈冠豪 沈绍星 陈文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3期35-36,共2页
目的对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80例脑外伤患者,根据双盲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各40例。对比组实施常规颅骨修补术,研究组实施早期颅骨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目的对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80例脑外伤患者,根据双盲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各40例。对比组实施常规颅骨修补术,研究组实施早期颅骨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85±3.56)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75.69±12.14)分,均明显优于对比组的(21.46±2.33)、(56.31±13.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明显高于对比组的30.0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比组的3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患者的效果较好,能够更快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佳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颅骨修补术 脑外伤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压监护在重型脑损伤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国坚 朱道平 +2 位作者 译铅 李奕秋 刘仕武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压(intmcnranial pressure,ICP)持续监护对重型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于我院进行开颅手术及脑室外引流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8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 目的探讨颅内压(intmcnranial pressure,ICP)持续监护对重型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于我院进行开颅手术及脑室外引流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8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止血、抗感染、脱水、神经营养等治疗。实验组:使用Codman颅内压监护仪对患者进行硬膜下的颅内压监护。对照组:对患者颅内压不进行检测,仅按照传统方法进行颅内压预测和治疗。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在甘露醇使用时间及用量、肾功能损害程度和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预后评估等各方面差异明显,P〈0.05。结论使用颅内压监护可以明显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 重型脑损伤 颅内压监护 甘露醇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外伤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10
作者 沈冠豪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5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标准外伤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行标准外伤骨瓣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 目的观察应用标准外伤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行标准外伤骨瓣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的良好率为55.56%,高于对照组的28.89%,观察组的重残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31.1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的2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标准外伤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以明显改善治疗效果,促进预后,还能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标准外伤骨瓣开颅术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效果及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奕秋 朱道平 +2 位作者 卢智 沈冠豪 沈绍星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9期73-75,共3页
目的探究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效果。方法 68例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成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保守降颅压治疗,研究组给予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探究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效果。方法 68例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成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保守降颅压治疗,研究组给予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后,研究组预后较好率45.71%高于对照组21.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出现2例硬膜下积液,给予脑脊液引流处理5~7 d后明显好转,1例术后1个月出现脑积水,给予右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意识恢复,本次研究无脑脊液漏以及颅内感染的发生。结论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对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具有明显的疗效,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适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额大骨瓣减压术 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陆海颖 吴红燕 +2 位作者 朱秀春 林云 谢瑶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9期197-199,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有创颅内压(ICP)监测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SB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136例S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70例)和实验组(6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监测ICP,实验组使... 目的探讨持续有创颅内压(ICP)监测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SB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136例S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70例)和实验组(6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监测ICP,实验组使用持续有创ICP监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预后效果。结果动态监测两组的ICP变化,实验组有15例中度及重度ICP升高,经二次抢救后4例死亡;对照组ICP升高患者21例,死亡15例。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甘露醇使用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预后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有创ICP监测护理干预可及时监测患者ICP变化情况,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SBI患者预后效果明显提高,可在临床监测中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 重型颅脑损伤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患者急性应激精神障碍的安全管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陆海颖 刘良萍 +2 位作者 谢冬妮 邓丽君 莫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1期228-229,共2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急性应激精神障碍的护理,确保患者安全。方法随机选择23例颅脑损伤急性应激精神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护理,针对患者是抑郁型精神症状还是狂躁型精神症状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评估影响患者的心理、环境、药...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急性应激精神障碍的护理,确保患者安全。方法随机选择23例颅脑损伤急性应激精神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护理,针对患者是抑郁型精神症状还是狂躁型精神症状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评估影响患者的心理、环境、药物等,强调安全管理的意义。结果患者的病情能够及时得到发现和治疗,23例患者中痊愈19例,占82.6%,好转3例,占13.0%,1例患者在4 d内出现尖叫、躁狂不安,经CT检查显示患者的血肿增大,行手术治疗下。23例患者均在治疗后痊愈出院,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出现急性应激精神障碍在神经外科很常见,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患者的观察,针对患者的症状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脑损伤 急性应激精神障碍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治疗中实时CT定位下血肿清除术的应用价值及对术后血肿残留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华春华 李奕秋 +3 位作者 沈冠豪 沈绍星 卢智 朱道平 《中国处方药》 2020年第8期169-170,共2页
目的 探讨实时CT定位下脑内血肿清除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术后血肿残留量的影响.方法 将8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及实时组两组,常规组接受术前CT定位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实时组接受实时CT定位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每... 目的 探讨实时CT定位下脑内血肿清除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术后血肿残留量的影响.方法 将8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及实时组两组,常规组接受术前CT定位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实时组接受实时CT定位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每组42例.对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血肿残留量进行分析.结果 在治疗8周内,两组NIHSS评分及残余血肿量均呈降低趋势(P<0.05),在治疗1周及4周后,实时组NIHSS评分及残余血肿量均低于常规组(P<0.05).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8周内,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出血治疗中,实时CT定位下脑内血肿清除术可在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同时,显著减少术后血肿残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实时CT定位 脑内血肿清除术 神经功能 血肿残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继营 华春华 李水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46-147,共2页
目的总结微型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经验. 方法 2000年11月~2004年5月,我院对28例脑积水行微型腹腔镜下V-P分流术,在脐下做5 mm皮肤切口入镜,剑突偏右穿刺0.3 cm套管针在肝圆韧... 目的总结微型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经验. 方法 2000年11月~2004年5月,我院对28例脑积水行微型腹腔镜下V-P分流术,在脐下做5 mm皮肤切口入镜,剑突偏右穿刺0.3 cm套管针在肝圆韧带右侧进入腹腔,右腋前线肝膈面体表投影处1.5 mm深达皮下的戳孔,先后穿入带4号不吸收真丝缝线的缝针,抓钳从剑突下套管针中进入腹腔将2条缝线端从腹腔带出,将其缝合分引流管固定,从戳孔外两线端收紧结扎,引流管即从剑突下套管针中进入腹腔固定在肝膈间隙,经皮下隧道将分引流管送至头部. 结果手术均获成功,腹腔内置管手术时间5~10 min.术后颅高压症消失,未发生与腹腔镜手术相关的并发症.25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2个月,无引流管堵塞. 结论微型腹腔镜下V-P分流术具有创伤小、显露定位好及患者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腹腔镜 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对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16
作者 李奕秋 《当代医学》 2022年第22期81-83,共3页
目的探究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对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本科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采用钻孔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1、2、3周检测患者血清中S100... 目的探究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对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本科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采用钻孔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1、2、3周检测患者血清中S100β蛋白水平,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比较两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分析S100β蛋白水平与血肿量、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相关性,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前、治疗1 d后、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研究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两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肿量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GCS评分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呈负相关(P<0.05);ADL评分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呈负相关(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为(14.53±2.05)分,低于治疗前的(22.35±3.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手术患者进行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检查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S100Β蛋白 脑出血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脑交通伤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华春华 朱道平 +1 位作者 李奕秋 刘仕武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年第7期1085-1088,共4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交通事故性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重型颅脑交通事故性损伤患者632例,对其死亡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开颅手术403例,左侧开颅178例、右侧开颅225例。双侧开颅32例...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交通事故性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重型颅脑交通事故性损伤患者632例,对其死亡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开颅手术403例,左侧开颅178例、右侧开颅225例。双侧开颅32例;其中去骨瓣减压295例。治疗结果采用哥拉斯格预后评分(GOS):良好225例、中残122例、重残92例、植物生存54例、死亡139例。结论严重脑挫裂伤、脑水肿、脑肿胀及严重并发症是影响脑交通伤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同时受伤地无救治条件、距离较远延误最佳抢救时间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及时正确的处理能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交通事故 急救 预后
原文传递
中枢性大小便失禁的护理对策 被引量:1
18
作者 侯爱群 陆海颖 +3 位作者 吴红燕 刘秋燕 石彩君 朱秀春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7年第11期107-109,共3页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在中枢性大小便失禁与预防中价值。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1月中枢性大小便失禁患者71例纳入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失禁性皮炎(IAD)预防、尿路管理、饮食管理、康复护理。2016年2月-2017年2月,选取中枢性...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在中枢性大小便失禁与预防中价值。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1月中枢性大小便失禁患者71例纳入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失禁性皮炎(IAD)预防、尿路管理、饮食管理、康复护理。2016年2月-2017年2月,选取中枢性尿失禁患者71例纳入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落实监督员制度与报时通知。结果观察组留置尿管时间、住院1周内失禁性皮炎严重程度评估量表(IADS)均值、住院时间、IAD发生率分别为(6.7±1.4)d、(2.1±1.4)、(18.4±3.2)d、15.49%(11/71),低于对照组的(8.5±2.3)d、(4.3±2.5)、(20.8±3.5)d、33.80%(2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枢性尿失禁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降低留置尿管时间、住院1周内IADS均值、住院时间、IAD发生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益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 大小便失禁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