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下花岗岩的细观结构与声发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吴刚 翟松韬 王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51-356,共6页
利用LEICA DM4500P偏光显微镜对实时温度作用下山东临沂花岗岩的细观形态进行了观测,结合其在高温下单轴压缩与声发射检测试验结果,对不同温度下花岗岩的强度和声发射与细观结构形态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表明,高温下花岗岩细观结... 利用LEICA DM4500P偏光显微镜对实时温度作用下山东临沂花岗岩的细观形态进行了观测,结合其在高温下单轴压缩与声发射检测试验结果,对不同温度下花岗岩的强度和声发射与细观结构形态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表明,高温下花岗岩细观结构形态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不同温度下裂纹萌生及扩展速度的不同;随温度的升高,花岗岩内部形成的裂纹越多,内部损伤越严重,单轴压缩下其声发射活动越频繁;花岗岩的力学特性及声发射特征与岩样内部裂纹网络的形成具有对应的关系,裂纹扩展缓慢则其峰值应力曲线和振铃累计数曲线走势平稳,而裂纹网络急剧扩展则峰值应力曲线和振铃累计数曲线出现拐点导致突变。通过观测岩石在热作用下内部结构形态的变化,以期推断其在热破裂过程中物理力学特征参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花岗岩 细观结构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泡球蚴病311例分析及超声影象分型标准探讨(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调英 邱加闽 +5 位作者 陈兴旺 Philip S.Criag Akira Ito 杨文 肖宁 郁文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CAS 2005年第2期54-58,共5页
目的了解肝泡球蚴病的超声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提出肝泡球蚴病的超声分型。方法对1997~2003年四川西部311例泡球蚴病的B超影象学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11例泡球蚴病中,24.1%病灶>10cm,32.8%伴病灶中央液化坏死,21.9%肝内发... 目的了解肝泡球蚴病的超声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提出肝泡球蚴病的超声分型。方法对1997~2003年四川西部311例泡球蚴病的B超影象学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11例泡球蚴病中,24.1%病灶>10cm,32.8%伴病灶中央液化坏死,21.9%肝内发现多个病灶。根据B超影象学特征将肝泡球蚴病分为3型和8个亚型,不同的型及亚型提示疾病所处的不同时期及治疗依据。流行病学分析显示牧民是该病的高危人群,占80.1%,且女性多于男性。高发年龄段是>30~40岁。该病的感染与是否养狗、接触狗的频率、引用的水源以及相关的不卫生习惯有关。结论分型标准的提出为评估各流行区泡球蚴病的流行程度和控制措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球蚴病 超声影象 分型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囊尾蚴病血清学调查(英文)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兴旺 李调英 +4 位作者 Akira Ito Yasuhito Sako 邱东川 肖宁 Philips.Craig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CAS 2010年第2期57-61,共5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州彝族地区囊尾蚴病感染情况和流行风险因素。方法于2006年对凉山州昭觉县比尔乡的部分居民问卷调查;猪带绦虫尾蚴GPs作为抗原,用ELISA方法检测人、猪血清猪囊尾蚴特异性抗体。结果当地居民继发型癫痫发作率为9.1%(57...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州彝族地区囊尾蚴病感染情况和流行风险因素。方法于2006年对凉山州昭觉县比尔乡的部分居民问卷调查;猪带绦虫尾蚴GPs作为抗原,用ELISA方法检测人、猪血清猪囊尾蚴特异性抗体。结果当地居民继发型癫痫发作率为9.1%(57/626),人、猪血清阳性率分别为7.2%(36/499)、13.9%(14/101)。该病在当地流行的主要原因包括猪放养、不良食肉习惯(坨坨肉)、人无厕所、肉品检疫不严以及经济落后等。结论囊尾蚴病高度流行于四川省彝族地区。为控制该病的流行,必需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如主动的人群绦虫病筛查和治疗、加强肉食品检疫和人粪管理、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提倡猪圈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带绦虫 囊尾蚴病 癫痫 ELISA 彝族
原文传递
南瓜子-槟榔法治疗藏区疑似带绦虫病效果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龙昌平 李调英 +5 位作者 陈兴旺 肖宁 Akira Ito 谭勇 阿斗塔 Philip Simon Craig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CAS 2010年第4期177-180,共4页
目的通过采用南瓜子-槟榔法治疗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绦虫病患者,了解南瓜子-槟榔法的驱绦效果,为控制绦虫病/囊尾蚴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于2007-05/2009-11,在四川省雅江县7个乡镇18个村寨,对部分村民进行问卷调查,... 目的通过采用南瓜子-槟榔法治疗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绦虫病患者,了解南瓜子-槟榔法的驱绦效果,为控制绦虫病/囊尾蚴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于2007-05/2009-11,在四川省雅江县7个乡镇18个村寨,对部分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对近年内有排绦虫节片史且自愿接受治疗的患者采用南瓜子-槟榔法进行驱绦。对驱绦后获得的绦虫标本用mu ltip lex PCR作进一步虫种鉴定。结果共治疗175例,完成治疗后5h内共计112例排出绦虫,获虫率为64.0%。在排出虫体的112例中,83.0%(93例)排出全虫(可见头节),其余19例仅排出绦虫节片。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是头昏和胃肠不适,排虫后均自行消失。结论南瓜子-槟榔法是安全、有效的治疗带绦虫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子-槟榔法 带绦虫 问卷调查 获虫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