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涂装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雪宁 杨晶晶 +1 位作者 周晓吉 白仁碧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4-70,80,共8页
汽车涂装中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主要包括脱脂废水、磷化废水、电泳废水和喷漆废水等,其典型污染物为重金属离子、表面活性剂、油漆颗粒、磷酸盐等,是一类复杂及难处理的高浓度工业废水。依据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不同,对涂装各工序废水进... 汽车涂装中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主要包括脱脂废水、磷化废水、电泳废水和喷漆废水等,其典型污染物为重金属离子、表面活性剂、油漆颗粒、磷酸盐等,是一类复杂及难处理的高浓度工业废水。依据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不同,对涂装各工序废水进行分质预处理可有效地去除磷酸盐、重金属离子、悬浮固体、油类物质等污染物,有利于减轻后续生物或高级处理单元负荷,提高整个处理系统效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汽车涂装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或实践,旨在总结预处理工艺及主体处理工艺优点及存在的不足,希望为汽车涂装废水处理达标排放及循环回用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涂装废水 预处理工艺 主体处理工艺 废水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两亲性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对PVDF膜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妍 周晓吉 +2 位作者 沈舒苏 杨晶晶 白仁碧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0-77,共8页
用一步自由基聚合法从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MAA)制备了一种两亲性共聚物PSxMAAy,并将其作为聚偏氟乙烯(PVDF)膜材料的共混添加剂,通过液体沉淀相转化法制备得到各种改性的PVDF膜.研究表明,该添加剂PSxMAAy不仅和PVDF在一定范围内有... 用一步自由基聚合法从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MAA)制备了一种两亲性共聚物PSxMAAy,并将其作为聚偏氟乙烯(PVDF)膜材料的共混添加剂,通过液体沉淀相转化法制备得到各种改性的PVDF膜.研究表明,该添加剂PSxMAAy不仅和PVDF在一定范围内有好的相容性,而且含较高MAA比例的添加剂(即PS1MAA1相对于PS4MAA1)对PVDF膜的亲水性及抗污染性的提高具有更大的优势.取决于添加剂的比例,改性PVDF膜的亲水性可大大提高(水接触角可从未改性PVDF膜的93.5°下降为改性PVDF膜的62.1°);对牛血清蛋白(BSA)的抗污染能力显著增强(相比未改性膜BSA的静态吸附量的降低可高达82%).在对BSA和正十六烷乳液的膜过滤实验中,改性PVDF膜对BSA和正十六烷均表现出较好的截留效果和更强的抗污染性能,相比未改性膜的通量衰减率降低而通量恢复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共聚物合成 新型添加剂 PVDF膜改性 膜亲水和抗污染性能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亲水超疏油聚合物膜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沈舒苏 张干伟 +2 位作者 杨晶晶 周晓吉 白仁碧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18-4024,4032,共8页
对近年来国内外对具有油水分离能力的有机聚合物膜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从聚合物的合成、膜的制备及膜的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油水分离 有机聚合物膜 功能聚合物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DLVO理论解析膜法水处理过程中膜污染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寇朝卫 张干伟 +3 位作者 沈舒苏 周晓吉 杨晶晶 白仁碧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5,共8页
扩展的德亚盖因-兰多-弗韦-奥弗比克理论(The extended 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XDLVO)可以用于定量解析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性质及程度,因而有助于理解膜法水处理过程中复杂的膜污染现象并提供膜污染问题的预防或解决思路.考... 扩展的德亚盖因-兰多-弗韦-奥弗比克理论(The extended 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XDLVO)可以用于定量解析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性质及程度,因而有助于理解膜法水处理过程中复杂的膜污染现象并提供膜污染问题的预防或解决思路.考察了近年来在相关方面理论解析膜与污染物相互作用的界面相互作用能的文献报道和研究进展,利用已有参数基于XDLVO理论进行计算和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出了不同膜材料和不同污染物在进行膜法水处理过程中容易发生膜污染的可能顺序,并调查了膜分离过程中溶液条件对膜污染的影响.进一步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XDLVO理论在膜污染问题解析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DLVO理论 水处理 膜污染 分析和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对甲基橙的吸附 被引量:9
5
作者 周彩云 邓娟 +4 位作者 朱君妍 周超 郭永福 周晓吉 白仁碧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70,共5页
为了提高氧化石墨烯(GO)的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采用氢氧化钾对GO进行高温固相活化,制备出活化氧化石墨烯(GOKOH),并将其用于对水中阴离子染料甲基橙(MO)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GOKOH的比表面积可达672.48 m2/g。GOKOH能在较宽的p H范围... 为了提高氧化石墨烯(GO)的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采用氢氧化钾对GO进行高温固相活化,制备出活化氧化石墨烯(GOKOH),并将其用于对水中阴离子染料甲基橙(MO)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GOKOH的比表面积可达672.48 m2/g。GOKOH能在较宽的p H范围内实现对MO的高效去除,去除率高达94.87%,吸附平衡时间约为150 min。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拟合的理论平衡吸附容量分别为549.87 mg/g和549.45 mg/g,Langmuir模型的饱和吸附容量为632.91 mg/g。该吸附过程受边界层扩散与颗粒内扩散两个步骤控制,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并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甲基橙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DLVO理论分析物理化学相互作用对纳滤膜有机污染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寇朝卫 张干伟 +4 位作者 沈舒苏 周晓吉 杨晶晶 刘铮 白仁碧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2-39,共8页
基于XDLVO理论定量解析了2种商用纳滤膜(NF90和NF270)与2种典型有机物腐殖酸(HA)和海藻酸钠(SA)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能,考察了溶液条件及系统操作压力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纳滤膜污染程度与物理化学作用密切相关。pH减小使污染物之... 基于XDLVO理论定量解析了2种商用纳滤膜(NF90和NF270)与2种典型有机物腐殖酸(HA)和海藻酸钠(SA)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能,考察了溶液条件及系统操作压力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纳滤膜污染程度与物理化学作用密切相关。pH减小使污染物之间或者污染物与膜之间黏附自由能负值明显增大,膜污染程度增加,膜通量衰减明显。离子强度增加特别是Ca^(2+)的添加会导致同样结果。SA比HA表现出对纳滤膜更强的膜污染。过滤液预处理可以降低膜污染,而增加跨膜压差可以增加膜污染并导致膜通量的快速衰减。XDLVO理论对膜污染预测的相关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对一致,表明XDLVO理论在预测及控制膜污染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DLVO理论 纳滤 膜污染 物理化学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聚合物膜用于含油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瑞华 沈舒苏 +1 位作者 周龙坤 白仁碧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3-37,39,共6页
综述了近几年有机聚合物膜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包括表面涂覆、表面接枝及共混改性等几个改性方法,并对其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简要介绍了几种有机膜组合工艺在模拟含油废水及实际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有机聚合物膜 含油废水 膜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复合膜的抗污染改性探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蔡星 陈昊 +3 位作者 纪炜 郝毅 沈舒苏 白仁碧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38,共4页
为改善制约膜技术发展的因素之一的膜污染问题,对一种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膜进行了抗污染改性研究,通过对改性膜的微观结构、机械强度、水接触角、水通量等进行分析,探讨了铸膜液溶剂、致孔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及氧化石墨烯(GO)对共... 为改善制约膜技术发展的因素之一的膜污染问题,对一种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膜进行了抗污染改性研究,通过对改性膜的微观结构、机械强度、水接触角、水通量等进行分析,探讨了铸膜液溶剂、致孔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及氧化石墨烯(GO)对共混膜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1.5%的PVP及质量分数0.15%的GO的PVDF复合膜的水接触角从68.8°减小为54.5°,水通量高达10.55 m3/(m2·h·MPa),而且改性膜对污染物的截留率和通量恢复率都获得了提升,其抗污染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复合膜 抗污染 致孔剂 氧化石墨烯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磁性纳米氧化石墨烯制备及对汞(II)的吸附 被引量:9
9
作者 朱鹤 周超 +3 位作者 王钦 周晓吉 郭永福 白仁碧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8-54,60,共8页
为改善氧化石墨烯(GO)对水中重金属汞的吸附性能,采用改进的Hummers及共沉淀方法原位合成出磁性氧化石墨烯(MGO)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能谱仪、比表面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Zet... 为改善氧化石墨烯(GO)对水中重金属汞的吸附性能,采用改进的Hummers及共沉淀方法原位合成出磁性氧化石墨烯(MGO)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能谱仪、比表面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Zeta电位和磁强计等进行了表征,研究了MGO对水中Hg(II)的吸附时的各项参数,用4种动力学模型、2种吸附等温模型以及热力学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MGO的BET高达741.3 m^2/g,相比GO的BET增加了43.7%;在温度320 K和p H为8.0时,MGO对Hg(II)的Langmuir吸附容量可达63.7 mg/g,吸附后的材料易于固液分离;MGO对Hg(II)的吸附过程是吸热和自发的,受颗粒内扩散过程的影响,并涉及部分化学吸附,符合Langmuir和准2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氧化石墨烯 FE3O4 吸附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of novel p-n heterojunction m-Bi_2O_4/BiOCl nanocomposite with excellen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through ion-etching method 被引量:9
10
作者 Junxiu Wang Zhenzong Zhang +4 位作者 Xi Wang Yi Shen Yongfu Guo Po Keung Wong Renbi Bai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92-1803,共12页
A novel p‐n heterostructure photocatalyst m‐Bi2O4/BiOCl was successfully synthetized through a facile ion‐etching method.Via adjusting the added volume of HCl solution,a series of different ratios of composite phot... A novel p‐n heterostructure photocatalyst m‐Bi2O4/BiOCl was successfully synthetized through a facile ion‐etching method.Via adjusting the added volume of HCl solution,a series of different ratios of composite photocatalysts were obtained.The as‐prepared samples of physical,chemical and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exa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selected‐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absorption,Raman microscope,N2 adsorption‐desorption,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UV‐vis spectrum technologies.The photocatalysts showed high degradation rate and complete mineralization ability for methyl orange and tetracycline solution under visible light.The reaction rate constant of m‐Bi2O4/BiOCl for methyl orange was 52.28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BiOCl.The characterization presented a good stability of materials.Furthermore,the photocurrent response test certified that the heterostructure effectively accelerated the separation and migration of photo‐generated carries.The scavenger experiments evidenced that hole(h+)and superoxide radical(?O2?)were the primary active radicals.A possible photocatalytic mechanism was proposed.This work provided an alternative photocatalyst applied to water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bismuth tetroxide Photocatalysis Methylene orange TETRACYCLINE Degradation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ower-like Bi_2WO_6/ZnO composite with excellent photocatalytic capability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被引量:9
11
作者 Juan Cheng Yi Shen +4 位作者 Kuan Chen Xi Wang Yongfu Guo Xiaoji Zhou Renbi Bai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0-820,共11页
The photocatalytic ability of ZnO is improved through the addition of flower‐like Bi2WO6 to prepare a Bi2WO6/ZnO composite with visible light activity.The composite is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transmission... The photocatalytic ability of ZnO is improved through the addition of flower‐like Bi2WO6 to prepare a Bi2WO6/ZnO composite with visible light activity.The composite is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ith UV–vis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s.After modification,the band gap energy of Bi2WO6/ZnO is reduced from 3.2 eV for ZnO to 2.6 eV.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the Bi2WO6/ZnO composite shows an excellen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for degrading methylene blue(MB)and tetracycline.The photo‐degradation efficiencies of(0.3:1)Bi2WO6/ZnO for MB and tetracycline are approximately 246 and 4500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of bare ZnO,respectively,and correspondingly,the photo‐degradation rates for the two pollutants are approximately 120 and 200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with bare ZnO,respectively.Moreover,the photocatalyst of(0.3:1)Bi2WO6/ZnO exhibits a higher transient photocurrent density of approximately 4.5μA compared with those of bare Bi2WO6 and ZnO nanoparticles.The successful recombination of Bi2WO6 and ZnO enhances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and reduces the band gap energy of ZnO,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effective separation of electron–hole pairs.Active species trapping experiments display that[O2]-is the major species involved during photocatalysis rather than·OH and h+.This study provides insight into designing a meaningful visible‐light‐driven photocatalyst for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smuth tungstate Zinc oxide PHOTOCATALYSIS Methylene blue ANTIBIO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锑污染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志萍 杨晶晶 +1 位作者 孙程奇 白仁碧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16,26,共6页
随着工业中对锑的使用范围及使用量的增加,含锑废水排放所造成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威胁。然而,关于水中锑污染的处理及工程实践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使得对锑的有效去除成为水环境污染控制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总结... 随着工业中对锑的使用范围及使用量的增加,含锑废水排放所造成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威胁。然而,关于水中锑污染的处理及工程实践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使得对锑的有效去除成为水环境污染控制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总结了水中锑的性质及其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各类方法的优势和缺点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污染 锑处理技术 含锑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聚氯乙烯膜的制备及其耐酸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蒋文韬 周晓吉 +2 位作者 刘天澍 孙一卓 白仁碧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7-52,共6页
以氯化聚氯乙烯(CPVC)为添加剂,通过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聚氯乙烯(PVC )/CPVC共混膜,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共混比为3∶7时,PVC/CPVC共混膜具有较优的力学性能及过滤性能。改性膜M 3/7 在pH值为0的盐酸、硫酸和硝酸溶液中分别... 以氯化聚氯乙烯(CPVC)为添加剂,通过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聚氯乙烯(PVC )/CPVC共混膜,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共混比为3∶7时,PVC/CPVC共混膜具有较优的力学性能及过滤性能。改性膜M 3/7 在pH值为0的盐酸、硫酸和硝酸溶液中分别浸泡20 d后,膜的通量没有明显的增大,膜的断裂强度保持率在89%,膜M 3/7 连续10 d过滤含聚乙二醇20000的酸液,膜的截留率保持稳定,且没有明显的下降。相比未改性膜M PVC ,改性膜表现出较好的耐酸性能。相同pH值的硝酸对膜具有更强的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氯化聚氯乙烯 共混改性 耐酸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离子聚合物共混改性聚偏氟乙烯膜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晓吉 黄晶 +3 位作者 张迪 程莹 蒋文韬 白仁碧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0-85,共6页
采用活性自由基聚合成功地制备了1种含有两性离子的无规共聚物P(MMA-r-SBMA),并将其与聚偏氟乙烯(PVDF)材料共混,通过液致相分离制备多孔膜。利用扫描电镜、接触角、过滤等方法研究了两性离子聚合物对共混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性... 采用活性自由基聚合成功地制备了1种含有两性离子的无规共聚物P(MMA-r-SBMA),并将其与聚偏氟乙烯(PVDF)材料共混,通过液致相分离制备多孔膜。利用扫描电镜、接触角、过滤等方法研究了两性离子聚合物对共混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性离子具有明显的致孔性,共混膜的表面孔结构增多,孔隙率增大,断面结构指状孔得到进一步的延伸,提高了膜的纯水通量。以投加质量比1:2的[2-(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乙基]二甲基-(3-磺酸丙基)氢氧化铵(SB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作为添加剂,质量分数15%的二甲亚砜作为凝固浴制备的改性膜表现出较优抗污染性能,其过滤BSA溶液或正十六烷乳液后的通量基本能够完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聚合物 改性偏氟乙烯膜 抗污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DLVO理论分析混合有机污染物的膜污染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鸣天 张干伟 +1 位作者 寇朝卫 巴纳夫·帕可维西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3-77,96,共6页
通过XDLVO理论分析了混合有机污染物的膜污染状况,对腐殖酸、海藻酸钠、牛血清蛋白这3种典型的模型污染物及其不同比例的混合物及PVDF膜的界面自由能进行了定量分析,从而判断膜污染性能,并通过过滤实验对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通过XDLVO理论分析了混合有机污染物的膜污染状况,对腐殖酸、海藻酸钠、牛血清蛋白这3种典型的模型污染物及其不同比例的混合物及PVDF膜的界面自由能进行了定量分析,从而判断膜污染性能,并通过过滤实验对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混合污染物和单一污染物界面性质完全不同,但根据界面自由能判断膜污染程度与过滤实验相符;溶液pH对混合污染物的溶液性质影响较大,最终影响膜过滤实验的污染程度,当pH较大时,膜污染程度相对较轻;添加不同的金属盐会影响混合污染物的界面性质,进而影响膜污染程度,添加钙离子相对镁离子和钠离子更容易导致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DLVO理论 膜污染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和聚离子液体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懿元 沈舒苏 +2 位作者 张干伟 纪炜 白仁碧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8-42,共5页
综述了离子液体及聚离子液体在杀菌、脱盐、去除水中酚类物质和金属离子、提高水处理膜的抗污染性能等方面的研究,期望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尽快开发出离子液体(ILs)和聚离子液体(PILs)的其他应用潜能,使其在未来的水处理领域发挥更加重... 综述了离子液体及聚离子液体在杀菌、脱盐、去除水中酚类物质和金属离子、提高水处理膜的抗污染性能等方面的研究,期望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尽快开发出离子液体(ILs)和聚离子液体(PILs)的其他应用潜能,使其在未来的水处理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聚离子液体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膜表面接枝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郝毅 沈舒苏 +2 位作者 张懿元 黄晶 白仁碧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2-128,135,共8页
以近年来聚偏氟乙烯膜表面接枝改性的技术及研究进展为重点,从光引发、等离子体诱导、辐照引发、臭氧活化、化学引发等方面出发,较为系统地探讨了接枝诱发因素对膜表面接枝的影响,简要介绍了接枝改性膜在水处理、工业燃料电池、生物医... 以近年来聚偏氟乙烯膜表面接枝改性的技术及研究进展为重点,从光引发、等离子体诱导、辐照引发、臭氧活化、化学引发等方面出发,较为系统地探讨了接枝诱发因素对膜表面接枝的影响,简要介绍了接枝改性膜在水处理、工业燃料电池、生物医学等领域的一些应用,并提出了其未来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膜 表面接枝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丙烯酸对PVDF膜的共混改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晓吉 张迪 +2 位作者 刘天澍 沈舒苏 白仁碧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64,80,共8页
在不同溶剂条件下,以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膜材料,通过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一系列的聚乙烯丙烯酸(EAA)共混的改性PVDF膜,并通过测定改性PVDF膜的形态结构、接触角、机械强度以及蛋白质静态吸附量,考察了溶剂的种类及添加剂的加入对... 在不同溶剂条件下,以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膜材料,通过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一系列的聚乙烯丙烯酸(EAA)共混的改性PVDF膜,并通过测定改性PVDF膜的形态结构、接触角、机械强度以及蛋白质静态吸附量,考察了溶剂的种类及添加剂的加入对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AA的加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膜的亲水性及疏油性,以DMAc作为溶剂所制备的共混改性膜具有较优的亲水疏油性能.与未改性膜相比,改性膜过滤BSA溶液和SA溶液相对通量衰减率降低,通量恢复率上升,膜的抗污染性能得到提高.其中过滤BSA溶液时的通量恢复率达100%,不可逆污染指数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聚乙烯丙烯酸 共混改性 抗污染性能 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PVDF中空纤维膜处理汽车脱脂废水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雪宁 杨晶晶 +1 位作者 周晓吉 白仁碧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8-163,共6页
采用经过亲水疏油改性的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对汽车脱脂废水进行了油水分离研究。结果表明,在跨膜压差0.08~0.10 M Pa,浓水回流量为膜初始通量的2倍,进液温度30~40℃的操作条件下,PVDF膜处理脱脂废水的分离效果最佳。在清洗液温度45... 采用经过亲水疏油改性的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对汽车脱脂废水进行了油水分离研究。结果表明,在跨膜压差0.08~0.10 M Pa,浓水回流量为膜初始通量的2倍,进液温度30~40℃的操作条件下,PVDF膜处理脱脂废水的分离效果最佳。在清洗液温度45℃条件下,采用纯水-HCl-Na OH+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S)清洗方式可基本去除膜的不可逆污染,通量恢复率达97%。膜的稳定通量达15 L/(m^2·h),油、化学需氧量(COD)、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0%、92.9%、98.5%以上,滤液油含量低于15 mg/L、浊度低于5 NTU、COD质量浓度低于1 350 mg/L,在脱脂废水处理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脂废水 操作条件 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响应膜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晶 周晓吉 +3 位作者 沈舒苏 杨晶晶 张干伟 白仁碧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2-140,共9页
刺激响应膜包括pH、温度、光、磁场、电场、离子强度等单一刺激响应膜或多重刺激响应膜.刺激响应膜通过改变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响应,从而提供了一些独特的分离性能.本论文考察和总结了不同刺激响应膜性质的改变... 刺激响应膜包括pH、温度、光、磁场、电场、离子强度等单一刺激响应膜或多重刺激响应膜.刺激响应膜通过改变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响应,从而提供了一些独特的分离性能.本论文考察和总结了不同刺激响应膜性质的改变及其所造成的膜的渗透性能和分离性能等的变化,并展望了刺激响应膜的潜在应用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响应膜 渗透性能 分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