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己酮可可碱对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患者脑微循环及神经细胞因子的影响
1
作者 张增平 王伟佳 +7 位作者 李丽 郭晓莹 周贝 张亚亚 张雨蕾 闫畅 马依倩 袁庆芳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9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在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患者中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己酮可可碱的效果。方法:选取苏州明基医院2023年5月—2024年4月收治的60例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予以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与研究组(n=30,予... 目的:探讨在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患者中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己酮可可碱的效果。方法:选取苏州明基医院2023年5月—2024年4月收治的60例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予以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与研究组(n=30,予以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己酮可可碱治疗)。比较两组脑微循环[脑血管动态阻力(DR)、临界压力(CP)、血脑屏障通透性]、氧化应激[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亲环蛋白A(CyPA)]、神经细胞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认知状态[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DR、血脑屏障通透性均低于对照组,CP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AGEs、CyPA均低于对照组,GSH-Px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NSE低于对照组,BDNF、NGF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MMSE、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己酮可可碱可改善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患者脑部微循环,减轻氧化应激,调节神经细胞因子水平,减轻认知障碍,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己酮可可碱 脑小血管病 脑微循环 神经细胞因子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治疗对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
作者 李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17-0120,共4页
分析在对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进行治疗时,常规治疗与康复治疗所起到的不同效果。方法 在2022年度之内,从收治的患者中挑出120例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确保所有入选患者都要符合研究的基本要求,然后对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在不... 分析在对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进行治疗时,常规治疗与康复治疗所起到的不同效果。方法 在2022年度之内,从收治的患者中挑出120例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确保所有入选患者都要符合研究的基本要求,然后对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在不同的组别之内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即常规治疗VS康复治疗。对比不同组别之中,患者在其干预下的临床治疗结局。结果 观察组在康复治疗措施下作用下,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情况更好,其自理能力、生存质量以及总疗效等都要明显更高,P<0.05。结论 将康复治疗干预措施作用在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之中,能够取得更显著的临床疗效,也能够促使患者更好地回归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 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损患者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及神经系统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增平 陈瑞琴 陈仕珠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22期112-116,共5页
随着世界范围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快速增加,Mp感染引起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率亦随之增加,儿童多见。Mp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包括脑炎、脑膜炎、脑脊髓膜炎、弥漫性脑膜炎等非化脓性脑膜炎、多发性神经病变、急性炎症性脱髓鞘... 随着世界范围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快速增加,Mp感染引起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率亦随之增加,儿童多见。Mp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包括脑炎、脑膜炎、脑脊髓膜炎、弥漫性脑膜炎等非化脓性脑膜炎、多发性神经病变、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综合征,可逆性神经病变综合征及多种外周神经病变/损害。诊断依赖血清学(抗MpIgM阳性)或组织免疫组化检查。治疗首选大环内酯(Ma)类药物,对Mp感染引起的顽固性神经系统损害患儿联用强的松或免疫球蛋白比单用Ma效佳;对耐Ma Mp(MaRMp)株感染选用敏感Ma或换用或直接应用作用强大的二甲胺四环素、加雷沙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神经系统病变 脑炎 大环内酯 二甲胺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白细胞介素-8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增平 王伟佳 +1 位作者 孔憶娜 王聪睿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98例(急性脑梗死组),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高分辨率MRI检查,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进一步分为...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98例(急性脑梗死组),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高分辨率MRI检查,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进一步分为无斑块组(n=51)、稳定性斑块组(n=89)和不稳定斑块组(n=58);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脂联素及IL-8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所占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组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而1L-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校正其他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因素,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脂联素低水平及IL-8高水平均是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及IL-8水平可初步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预估指标,血清脂联素水平的降低以及IL-8水平的增加可能预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脂联素 白细胞介素-8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24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3-01—2016-01收治的6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丁苯酞...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3-01—2016-01收治的6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滴治疗,2次/d;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 000U腹部皮下注射,2次/d,2组均连续治疗14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0,P<0.01)。治疗前2组TNF-α、Hcy、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2组TNF-α、Hcy、D-D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ET-1、NO、VEGF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2组ET-1、VEGF含量均有明显下降趋势,而NO含量升高,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机体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修复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缓解脑梗死症状,提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丁苯酞 低分子肝素钙 血清炎症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同型半胱氨酸(Hcy) D-二聚体(Hcy) 血管内皮功能 内皮素-1(ET-1) 一氧化氮(NO)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性气道开放联合依达拉奉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苏运安 潘忠义 +2 位作者 胡勇 王伟佳 卢峰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3期1629-1633,共5页
目的探讨序贯性气道开放联合依达拉奉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需急诊心肺复苏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序贯性气道开放,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自主循环恢复后给予静脉注射依达拉奉。观察两... 目的探讨序贯性气道开放联合依达拉奉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需急诊心肺复苏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序贯性气道开放,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自主循环恢复后给予静脉注射依达拉奉。观察两组患者气道有效开放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以及复苏前和复苏2 h后血浆渗透压、血钾、血糖、血钠、尿素钠等血生化指标的变化。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两组患者复苏前及复苏后1 d、3 d、 7 d、14 d的昏迷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前及复苏后0.5 h、2 h、12 h、24 h外周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脑钠肽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复苏有效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气道有效开放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复苏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复苏后2 h,两组患者血浆渗透压及各生化指标均较复苏前下降,且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复苏后各时间点观察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SE及脑钠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序贯性气道开放联合依达拉奉用于急诊心肺复苏具有良好疗效,可减轻患者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损伤及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序贯性气道开放 依达拉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钠肽 急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黏度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23期65-67,共3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6-01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均采用神经内科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6-01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均采用神经内科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法舒地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对比2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黏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研究组NIHSS评分、ADL评分改善程度更显著,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基本痊愈率、临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10.30,P<0.05或0.01)。治疗前2组血浆hs-CRP水平及血浆黏度、全血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浆hs-CRP水平及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均明显下降,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明显降低其血浆hs-CRP水平及血黏度,改善NIHSS评分、ADL评分,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法舒地尔 NIHSS评分 ADL评分 超敏C反应蛋白 血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