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体定向放疗联合TP方案及免疫治疗对晚期寡转移食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
作者 陈晓晨 徐恺悦 +2 位作者 王乐 张芮毫 冀胜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2期78-83,共6页
目的评估立体定向放疗(SBRT)联合TP化疗方案(紫杉醇和顺铂)及免疫治疗对晚期寡转移食管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3月—2020年3月在苏州市立医院确诊的120例晚期寡转移食管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目的评估立体定向放疗(SBRT)联合TP化疗方案(紫杉醇和顺铂)及免疫治疗对晚期寡转移食管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3月—2020年3月在苏州市立医院确诊的120例晚期寡转移食管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接受SBRT联合TP化疗方案和免疫治疗;对照组仅接受TP化疗方案和免疫治疗。随访期3年。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相关指标、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次要观察指标为远处转移、局部复发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58.33%(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细胞角蛋白片段21-1(CYFRA21-1)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功能指标CD4^(+)/CD8^(+)、程序性死亡受体(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为(24.17±3.14)和(35.68±5.36)个月,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远处转移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两组局部复发率、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晚期寡转移食管癌患者,SBRT联合TP化疗方案及免疫治疗能显著改善临床疗效,提高总体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同时保持可接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寡转移食管癌 立体定向放疗 化疗 免疫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疗在晚期NSCLC伴寡转移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施润君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259-261,共3页
立体定向放疗(SBRT)因其具有非侵入性、高剂量率等优势而越来越多地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寡转移灶的治疗.临床上大量数据证实S B RT在非小细胞肺癌寡转移灶治疗的局部控制和无进展生存方面获益较大.该文探讨了寡转移的定义,回顾分析了SBRT... 立体定向放疗(SBRT)因其具有非侵入性、高剂量率等优势而越来越多地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寡转移灶的治疗.临床上大量数据证实S B RT在非小细胞肺癌寡转移灶治疗的局部控制和无进展生存方面获益较大.该文探讨了寡转移的定义,回顾分析了SBRT治疗包括颅内、肺、肝和肾上腺等NSCLC特定部位转移灶的最新临床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疗 非小细胞肺癌 寡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医学物理学科的建设与探索专家共识 被引量:1
3
作者 殷芳芳 杨振宇 +51 位作者 蔡璟 柏森 陈敏斌 陈明 陈牧 戴安伟 单国平 邓小武 葛云 耿建华 耿立升 胡春洪 胡鹏 胡伟刚 黄晓延 蒋承峰 金献测 黎田 李左峰 刘蔓居 卢晓明 倪昕晔 潘玉藤 秦颂兵 秦文健 邱杰 全红 沈定刚 王大江 王辉东 王建良 王理 王石 王为 温宁 吴锦昌 杨益东 姚毅 尹勇 于金明 俞家华 张红志 张雷 张艺宝 赵维 赵旭娜 郑志鸿 周超 周光明 周凌宏 卓维海 朱玉春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397-403,共7页
本共识围绕医学物理学科的教育现状、专业方向建设、课程设计、实习要求及研究生毕业标准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医学物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以应对社会对健康与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及医疗设备国产化的挑战。目前,中国医学物理教育面临教育途径... 本共识围绕医学物理学科的教育现状、专业方向建设、课程设计、实习要求及研究生毕业标准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医学物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以应对社会对健康与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及医疗设备国产化的挑战。目前,中国医学物理教育面临教育途径多样性、课程设计差异性、师资短缺等问题,在此,讨论了整合国际经验,构建全面、规范化的医学物理学科体系的策略,体系涵盖放射治疗物理、医学影像物理、核医学物理、放射防护物理、放射生物物理及放射工程物理等方向,并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以提高诊疗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还探讨了医学物理研究生教育的改进,包括师资和教学环境建设、专业课程设置等;还需建立教学质量评估机构,确保教育内容与国际标准一致,反馈学生和雇主的需求。本共识提倡全面提升医学物理学科的规模和影响力,提升教育质量和专业水平,实现教育的精细化和精英化,并加强国内外合作,以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支撑“健康中国2030”政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物理 学科建设 教育体系 临床应用 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确放疗同步含顺铂方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顾科 胡群超 +5 位作者 翟小明 冀胜军 刘政操 李颖 朱忻 吴锦昌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67-1071,共5页
目的 分析局部晚期食管鳞癌进行精确放疗同步顺铂或顺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化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精确放疗同步含顺铂方案化疗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46例,其中单药顺铂化疗(RT+P组)26例,顺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化疗(RT+TP组... 目的 分析局部晚期食管鳞癌进行精确放疗同步顺铂或顺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化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精确放疗同步含顺铂方案化疗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46例,其中单药顺铂化疗(RT+P组)26例,顺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化疗(RT+TP组)20例。回顾性分析两种同步放化疗方法的近期疗效,1、2及3年生存率以及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与同期17例单纯放疗(RT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患者观察期内均未出现Ⅳ-Ⅴ级不良反应。三组仅12%-15%的患者出现Ⅰ-Ⅱ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低、程度轻,三组相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9)。RT组的Ⅰ-Ⅱ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及Ⅲ级骨髓抑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其他组。同步放化疗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单纯放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1)。同步放化疗组总的1、2、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均高于单纯放疗组。RT+TP组的生存率明显优于RT组(P=0.019)。结论 精确放疗同步顺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及生存获益,明显优于单纯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同步放化疗 顺铂 紫杉醇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宫颈癌调强放疗及骨髓限量照射计划设计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顾科 胡群超 +2 位作者 翟小明 王建平 张军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2-436,453,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盆腔不同调强放疗(IMRT)计划方式的靶区和危及器官(OAR)剂量分布及实施照射时间(MU值),对LACC的最佳IMRT计划方式进行探讨。此外,通过对盆骨骨髓进行限量与不限量IMRT计划的对比研究,比较两者的骨髓及... 目的通过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盆腔不同调强放疗(IMRT)计划方式的靶区和危及器官(OAR)剂量分布及实施照射时间(MU值),对LACC的最佳IMRT计划方式进行探讨。此外,通过对盆骨骨髓进行限量与不限量IMRT计划的对比研究,比较两者的骨髓及其他OAR剂量分布的优劣。方法给予10例LACC患者在放疗前进行CT模拟定位并勾画靶区及OAR。宫颈原发肿瘤为大体靶区(GTV),与子宫及宫旁组织、部分阴道、髂总及髂内外、闭孔、骶前淋巴引流区构成临床靶区(CTV)。CTV均匀外放10mm形成计划靶区(PTV)。脊髓、小肠、结肠、直肠、肛管、膀胱、股骨头以及盆骨骨髓等为需要进行限量的OAR。给予6MV X线照射PTV 45Gy/25次。同一患者IMRT设计3种不同的计划,分别为5野调强(IMRT_(5f))、7野调强(IMRT_(7f))和9野调强(IMRT_(9f))。应用剂量体积直方(DVH)图,对3种IMRT计划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通过设计对盆骨骨髓进行限量或不限量的IMRT计划,明确IMRT在降低骨髓受照射量中的价值。结果 3种IMRT计划GTV及PTV的剂量最大值(Dmax)、最小值(Dmin)以及靶区均匀指数(HI)无明显差异。IMRT_(7f)与IMRT_(9f)的膀胱、小肠和直肠的V40明显低于IMRT_(5f),IMRT_(7f)与IMRT_(9f)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RT_(7f)与IMRT_(9f)的适形指数(CI)相比较无明显差别,均明显优于IMRT_(5f)。IMRT_(7f)的MU值显著小于IMRT_(9f),IMRT_(7f)为最佳治疗计划方式。将在此计划基础上对盆骨骨髓进行限量的IMRT计划(BMS-IMRT)与IMRT_(7f)进行比较。两者在GTV及PTV的Dmax、Dmin、靶区HI以及对膀胱、小肠、直肠受照射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BMS-IMRT的CI显著优于IMRT_(7f)。BMS-IMRT明显减少骨髓的V40、V30、V20及V10,分别比IMRT_(7f)减少了16%、10%、16%和16%。结论 LACC的盆腔IMRT计划方式中,IMRT_(7f)方式具有最佳的靶区剂量分布及对OAR的保护,所需照射时间适中,值得推荐应用。对盆骨骨髓进行限量的7野IMRT计划能获得更好的靶区CI,明显减少骨髓受照射量,可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对骨髓功能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调强放疗 骨髓 剂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术后放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顾科 胡群超 +4 位作者 冀胜军 刘政操 李颖 陈杰 吴锦昌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828-831,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synchronous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s BPBC)术后放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06年9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进行术后放疗的sBPBC患者14例,回顾性分析其病理临床特征,观察5年局... 目的:回顾性分析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synchronous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s BPBC)术后放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06年9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进行术后放疗的sBPBC患者14例,回顾性分析其病理临床特征,观察5年局部控制率(local control rate,LCR)、5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OS)以及放射性皮肤反应、放射性肺炎、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结果:14例sBPBC首发癌(第一癌)与次发癌(第二癌)中Luminal A型及TNBC较少,分子分型一致性较好(Kappa值=0.457)。sBPBC患者确诊时均无远处转移,第一癌中Ⅰ-Ⅱ期6例,占42.86%;第二癌Ⅰ-Ⅱ期10例,占71.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术后放疗,未出现Ⅳ级反应,肺部及心脏仅有少量Ⅰ级毒性反应。Ⅲ级放射性反应仅出现于受照射皮肤,比例不到15%(4/28,14.29%)。双侧的皮肤、肺急性与晚期放射性反应均无明显差异。不论第一癌发生在左侧与否、左侧胸壁先照射与否,心脏毒性反应无差异,均轻微,无临床症状。共有4例(28.57%)s BPBC患者局部复发,5年LCR为81.5%;6例死亡,5年OS为71.4%,5年PFS为57.1%,中位生存期为95个月。结论:对于确诊的s BPBC患者应给予积极的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局部控制及生存。sBPBC患者的术后放疗毒副反应轻,临床应用安全、有效。今后,对于单侧乳腺癌患者,应密切随访,以期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侧乳腺癌,进一步提高BPBC患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同时性 双侧 术后放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确放疗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鳞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顾科 胡群超 +4 位作者 陈杰 冀胜军 刘政操 李颖 吴锦昌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局部晚期宫颈鳞癌进行精确放疗同步化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5年5月进行精确放疗的局部晚期宫颈鳞癌47例,其中22例给予同步单药顺铂化疗(RT+P组),17例行同步紫杉醇或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 目的:回顾性分析局部晚期宫颈鳞癌进行精确放疗同步化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5年5月进行精确放疗的局部晚期宫颈鳞癌47例,其中22例给予同步单药顺铂化疗(RT+P组),17例行同步紫杉醇或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化疗(RT+TP组),8例仅接受单纯放疗(RT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三种治疗方法的近期疗效,1年、2年及3年生存率以及放射性阴道炎、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 RT+P组、RT+TP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0.9%、82.4%,均明显高于RT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RT+P组、RT+TP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90.9%、87.4%,均明显高于RT组的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CCRT)组之间的近期治疗有效率及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组仅出现Ⅰ-Ⅱ级骨髓抑制,而CCRT组有35.3%~45.5%达到Ⅲ级骨髓抑制,与RT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CCRT组之间骨髓抑制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未出现Ⅲ级及以上放射性胃肠道反应,其中RT组反应程度仅为Ⅰ级,RT+P组及RT+TP组的胃肠道反应高于RT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中未出现Ⅲ级及以上放射性阴道炎、直肠炎和膀胱炎病例,RT组、RT+P组及RT+TP组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者CCRT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两种C C RT方案在疗效及副反应上无明显差异,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及生存获益,明显优于单纯放疗。精确放疗同步紫杉醇/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鳞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精确放疗 顺铂 紫杉醇 紫杉醇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宫颈癌盆腔精确放疗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胡群超 顾科 +1 位作者 李成 吴锦昌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对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的盆腔精确放疗与常规放疗(CRT)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分布以及放疗实施所需时间(MU)进行比较,探讨LACC的最佳放疗方式。方法对10例LACC患者进行盆腔CT扫描并勾画靶区和OAR。临床靶区(CTV)包... 目的对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的盆腔精确放疗与常规放疗(CRT)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分布以及放疗实施所需时间(MU)进行比较,探讨LACC的最佳放疗方式。方法对10例LACC患者进行盆腔CT扫描并勾画靶区和OAR。临床靶区(CTV)包括宫颈原发肿瘤(GTV)、子宫和宫旁组织、部分阴道及髂内外淋巴引流区、闭孔及骶前淋巴引流区。计划靶区(PTV)为CTV均匀外放10mM。给予6MVX线照射PTv45Gy/25次。对每一例患者盆腔放疗分别进行CRT及精确放疗计划设计,包括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其中,IMRT根据入射野数目的不同,设五野计划(IMRT计)、七野计划(IMRT7F)及九野计划(IMRT9F)。依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对五种放疗方式PTv的均匀指数(HI)、靶区适形度(CI)和0AR剂量分布及Mu值进行比较。结果五种放疗方式PTV的H嗟异无统计学意义。IMRT的CI优于3DCRT,3DCRT优于CRT(P〈0.01)。IMRT7f与IMRT9f的CI及对OAR的保护相似,均明显优于其他放疗方式。IMRT7f的MU值为(1,185.1±135.42),明显低于IMRT9f的(1.414.20±198.66)(P=-0.003)。结论精确放疗优于CRT,具有更好的CI,可更好地保护OAR。精确放疗中,IMRT优于3DCRT,其中IMRT7f珂作为最佳的IMRT方式应用于LACC盆腔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三维适形放疗 调强放疗 常规放疗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定位系统放疗实时摆位预警系统的摆位数据误差统计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语汇 王东燕 +5 位作者 周俊东 吴传锋 葛云 陈颖 黄晓林 李伟峰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12期1477-1481,共5页
目的:利用红外定位系统(OPS)放疗实时摆位预警系统,对放疗摆位累积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与设备性能及体态体姿相关的误差统计与监测,进而实时对摆位进行指导。方法:首先选取264例腹部癌症摆位数据、195例头颈部癌症摆位数据以及186例头... 目的:利用红外定位系统(OPS)放疗实时摆位预警系统,对放疗摆位累积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与设备性能及体态体姿相关的误差统计与监测,进而实时对摆位进行指导。方法:首先选取264例腹部癌症摆位数据、195例头颈部癌症摆位数据以及186例头部癌症摆位数据;然后搭建归一转换系统,量化标注不同摆位方法产生的不同摆位结果及差异,将现有的摆位结果数据统一转换到一个坐标系下;最后基于放疗摆位累积产生的海量数据,开发模型预警系统,实时监控等中心注册、相机移动、激光线偏移、体膜变形以及锥形束CT本身机械问题5种摆位误差。结果:OPS放疗实时摆位预警系统能够实时监控摆位数据,在腹部264例摆位数据中,5种误差分别为5、1、11、4、7例;在头颈部195例摆位数据中,5种误差分别为13、4、40、0、27例;在头部186例摆位数据中,5种误差分别为10、3、25、0、19例。结论:OPS放疗实时摆位预警系统能较为准确实时预警摆位质量和摆位精度,当摆位出现较大误差时,该系统能够迅速报警,及时指出摆位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提醒、纠正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定位系统 放疗摆位 误差统计 实时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来昔布对不同激素受体乳腺癌细胞的放疗增敏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剑 周俊东 +4 位作者 王洪林 陶莉 李云海 夏怡 郭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1期80-82,共3页
目的对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不同激素受体乳腺癌细胞的放疗增敏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取指数生长期的不同激素受体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分为对照组、药物组、照射组和实验组(射线+塞来昔布),利用CCK-8实验... 目的对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不同激素受体乳腺癌细胞的放疗增敏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取指数生长期的不同激素受体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分为对照组、药物组、照射组和实验组(射线+塞来昔布),利用CCK-8实验测定细胞活性,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放射增敏作用。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塞来昔布可抑制两种细胞的活性,且抑制效应呈量效关系,塞来昔布还能抑制细胞侵袭能力。塞来昔布与X射线联用可显著降低两种细胞的存活分数,在2 Gy照射时最为显著。结论塞来昔布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有显著的放射增敏作用,且能抑制两种细胞的侵袭能力,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乳腺癌细胞 放射治疗 雌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科质量指标监测的护理干预提高癌痛患者口服阿片类药物依从性的效果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小云 山惠萍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专科质量监测指标的护理干预在提高癌痛患者口服阿片类药物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2月收治的口服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患者64例设为对照组,按照常规给药流程实施护理干预。将2017年3月—10月收治的68... 目的探讨基于专科质量监测指标的护理干预在提高癌痛患者口服阿片类药物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2月收治的口服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患者64例设为对照组,按照常规给药流程实施护理干预。将2017年3月—10月收治的6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专科质量指标监测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服药依从性、疼痛控制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数字评分法(NRS)>3分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建立专科质量监测指标并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癌痛患者口服阿片类药物服药依从性,提升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监测指标 癌痛 阿片类药物 依从性 数字疼痛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放疗后并发症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12
作者 奚兰花 张小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13期101-103,共3页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放疗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放疗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择2018年5—10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放疗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放疗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放疗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择2018年5—10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放疗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放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在宫颈癌患者放疗后护理中,能够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宫颈癌 生活质量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信行模式对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放疗后阴道冲洗依从性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小云 山惠萍 +3 位作者 陈晓红 朱佳浩 胡群超 顾科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7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对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患者放疗后阴道冲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LACC患者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采取"... 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对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患者放疗后阴道冲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LACC患者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采取"知信行"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分别在放疗出院后第1、6个月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患者掌握阴道冲洗知识的情况及阴道冲洗依从性行为。结果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除"当你服药自觉症状更差时,是否曾自行停止冲洗?"一项外,其余各行为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各项行为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对阴道冲洗目的、重要性、条件、方法、遵医用药的认知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知信行"模式能有效提高LACC患者阴道冲洗依从性和知识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信行模式 局部晚期宫颈癌 健康教育 阴道冲洗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宫颈癌精确放疗后阴道冲洗护理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任倩如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352-355,共4页
目的观察接受精确放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两种不同阴道冲洗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2012年4月—2015年5月就治的初治宫颈癌患者47例,均行3DCRT或IMRT及相同剂量放疗.在放疗中均采用0.2%碘伏溶液作为冲洗液进行阴道冲洗,根据冲洗方法不... 目的观察接受精确放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两种不同阴道冲洗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2012年4月—2015年5月就治的初治宫颈癌患者47例,均行3DCRT或IMRT及相同剂量放疗.在放疗中均采用0.2%碘伏溶液作为冲洗液进行阴道冲洗,根据冲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24例,采用60 mL注射器连接一次性导尿管为阴道冲洗工具;对照组23例,使用传统"肠道"冲洗器冲洗阴道.观察两组急性放射性阴道炎、阴道黏连及宫腔积液积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放射性阴道炎、阴道黏连及宫腔积脓积液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Ⅱ级放射性阴道炎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χ^2=0.048,P<0.05).结论阴道冲洗护理在宫颈癌放疗后减轻阴道反应有很好的效果,其中采用60 mL注射器连接一次性导尿管为阴道冲洗工具的方法更具临床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精确放疗 阴道冲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脑恶性胶质瘤术后两种同步放化疗方案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15
作者 翟小明 王建平 +1 位作者 张军宁 顾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5-257,共3页
目的比较成人脑恶性胶质瘤患者进行术后放疗同步替莫唑胺(TMZ)治疗与同步替尼泊甙(VM-26)联合司莫司汀(Me-CCNU)化疗的疗效差异。方法 96例18周岁以上恶性胶质瘤患者,均经手术肉眼全切或部分切除肿瘤,Karnofskv评分60分以上,随机分为两... 目的比较成人脑恶性胶质瘤患者进行术后放疗同步替莫唑胺(TMZ)治疗与同步替尼泊甙(VM-26)联合司莫司汀(Me-CCNU)化疗的疗效差异。方法 96例18周岁以上恶性胶质瘤患者,均经手术肉眼全切或部分切除肿瘤,Karnofskv评分60分以上,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TMZ-RT组)和对照组(VM-RT组),每组各48例。(1)TMZ-RT组:放疗同步TMZ治疗组;(2)VM-RT组:放疗同步VM方案化疗组。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急性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即期疗效、中位生存时间和1、2、3年总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观察期内均未出现Ⅲ度以上毒性反应,TMZ-RT组的Ⅰ~Ⅱ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VM-RT组为低(P<0.05)。TMZ-RT组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VM-RT组(JP<0.05)。TMZ-RT组的中位生存期为28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2.9%、54.2%、31.3%,优于VM-RT组的16个月及62.5%、33.3%、16.7%(P<0.05)。结论成人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放疗同步TMZ化疗疗效较好,毒副作用亦较轻,TMZ口服应用方便,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脑胶质瘤 放疗 替莫唑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化疗联合胸腔镜手术治疗ⅢA N2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6
作者 翟小明 顾科 +2 位作者 俞家华 王建平 张军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099-3101,共3页
目的:观察放化疗联合胸腔镜手术治疗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ⅢA期N2NSCLC患者80例.40例行胸腔镜手术为研究组。40例行传统开胸手术为对照组。术后均予诺维本联合顺铂化疗4个周期,每3周为1个周期。化疗后... 目的:观察放化疗联合胸腔镜手术治疗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ⅢA期N2NSCLC患者80例.40例行胸腔镜手术为研究组。40例行传统开胸手术为对照组。术后均予诺维本联合顺铂化疗4个周期,每3周为1个周期。化疗后7~14d给予6MV—X线适形放疗50Gy/25次/35d。比较2组的1、2年生存率、完成总疗程时间及毒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总疗程时间明显缩短(χ2=9.45,P=0.002),术后化疗开始时间明显缩短(χ2=41.32,P=0.00),治疗后KPS评分明显升高(χ2=15.12,P=0.002)。2组患者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1、2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ⅢA期N2NSCLC患者胸腔镜术后化放疗可以达到较好疗效,且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可以缩短术后辅助化疗开始的时间及总的疗程时间,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 胸腔镜 化疗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M1及E-钙黏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也 陈建华 +2 位作者 周大胜 胡群超 顾科 《临床外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835-838,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根治性术后癌组织、非癌细胞浸润组织中FOXM1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及与病理参数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检测术后乳腺癌及非癌细胞浸润组织中FOXM1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利用SPSS软件分析其与临床病...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根治性术后癌组织、非癌细胞浸润组织中FOXM1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及与病理参数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检测术后乳腺癌及非癌细胞浸润组织中FOXM1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利用SPSS软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6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FOXM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8. 5%(33/68),E-钙黏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1. 2%(28/68)。肿瘤组织中FOXM1蛋白的表达高于非癌细胞浸润组织。FOXM1和E-钙黏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病人年龄、部位、组织学分型、分子分型均无关。FOXM1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组中其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 <0. 05),并与肿瘤大小、肿瘤TNM分期、雌激素受体状态相关(P <0. 05),E-钙黏蛋白的表达率降低与淋巴结转、肿瘤TNM分期密切相关(P <0. 05)。FOXM1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 324,P <0. 05)。结论 FOXM1和E-钙黏蛋白是乳腺癌浸润、转移的重要的生物学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叉头蛋白转录因子 E-钙黏蛋白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译工作流自动生成调强计划剂量限制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成 沈丹青 +2 位作者 吴锦昌 顾科 胡睿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7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MIM V6.5软件平台的工作流工具,实现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限制结构自动勾画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行放射治疗的不同部位肿瘤患者2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30~79岁,平均年龄55岁。鼻咽癌、食道癌、胃癌及宫颈癌各5例... 目的探讨利用MIM V6.5软件平台的工作流工具,实现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限制结构自动勾画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行放射治疗的不同部位肿瘤患者2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30~79岁,平均年龄55岁。鼻咽癌、食道癌、胃癌及宫颈癌各5例。根据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优化的要求,确定所需勾画的剂量限制结构,利用MIM V6.5软件工具编译工作流,并分别采用工作流批处理方法(自动勾画)和TPS Eclipse V11.0提供的勾画工具(手动勾画)生成剂量限制结构,计算两种勾画方法生成的剂量限制结构体积重叠的Dice系数,并对比勾画时间的差异。结果将操作步骤按逻辑关系排序后,依据MIM V6.5软件提供的工作流工具编译工作流,分别生成ATUO CONTOUR NPC、ATUO CONTOUR ESOPHAGUS、ATUO CONTOUR STOMACH、ATUO CONTOUR CERVIX 4个工作流。自动勾画与手动勾画生成的所有剂量限制结构的Dice系数均大于0.9,能够满足临床计划制作的要求。自动勾画最长耗时为3.73 min,相比手动勾画在鼻咽癌、食道癌、胃癌、宫颈癌勾画时间平均分别节省约89%、50%、49%、6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工作流可实现剂量限制结构勾画的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并为进一步研究治疗计划系统智能化提供有效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射治疗 工作流 自动化 剂量限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维导图策略在肿瘤放射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翟小明 胡群超 +2 位作者 顾科 王建平 张军宁 《基础医学教育》 2013年第12期1095-1097,共3页
为研究思维导图在放射医学专业肿瘤放射治疗学课程中的教学效果,随机抽取42名放射医学专业学生作为实验组,采用思维导图策略进行教学,抽取41名放射医学专业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教学,分别比较两组单元测验和问卷调查结果。结果... 为研究思维导图在放射医学专业肿瘤放射治疗学课程中的教学效果,随机抽取42名放射医学专业学生作为实验组,采用思维导图策略进行教学,抽取41名放射医学专业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教学,分别比较两组单元测验和问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单元测试成绩均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提高学习主动性、提升发散性思维、增强师生互动、增强团队合作这四个方面的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放射治疗学课程中引入思维导图策略进行教学能更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理论体系,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放射治疗学 教学方法 思维导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肝细胞移植治疗放射性肝损伤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胜平 吴浩荣 吴锦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00-1104,共5页
目的:研究移植肝细胞在放射性肝损伤动物模型体内的代谢支持作用,评价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肝细胞移植对放射性肝病(radiation-induced liverdisease,RILD)的治疗效果。方法:以60Co作为放射源照射实验大鼠肝区,总剂量40Gy,一次性照射,剂... 目的:研究移植肝细胞在放射性肝损伤动物模型体内的代谢支持作用,评价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肝细胞移植对放射性肝病(radiation-induced liverdisease,RILD)的治疗效果。方法:以60Co作为放射源照射实验大鼠肝区,总剂量40Gy,一次性照射,剂量率为100cG/min,制成急性放射性肝损伤动物模型。4天后将所有照射动物施行部分肝叶切除术(约占2/3)。将上述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经脾脏实质行Ad-EGFP感染的肝细胞移植,移植细胞数为5.0×106个,对照组经脾实质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7天两组分别采血测血清清蛋白水平。术后42天再次检测清蛋白,并作常规病理切片及透射电镜检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绿光的肝细胞的分布,比较两组在组织结构上的差异。动态观察两组生存率的变化。结果:肝细胞移植术后7天,实验组血清清蛋白水平明显上升,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移植后42天,实验组血清清蛋白水平进一步升高,与对照组、5周前的实验组水平均有显著差异。移植后42天两组动物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检查示实验组放射性肝损伤轻于对照组。结论:同种肝细胞经脾脏移植后,在放射性肝损伤动物模型体内有良好的代谢支持作用,并可提高其短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移植 放射性肝病 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