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听神经鞘瘤术前评估指标与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军 顾士欣 +2 位作者 孙兵 胡枢坤 吴刚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3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听神经鞘瘤术前评估与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的关系。方法对一组52例听神经鞘瘤术前按House-Brackmann面瘫量表分级,并根据头颅MRI对听神经鞘瘤大小进行分型,术后随访3个月,按House-Brackmann面瘫量表评估。结果 46例术后面神经功... 目的探讨听神经鞘瘤术前评估与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的关系。方法对一组52例听神经鞘瘤术前按House-Brackmann面瘫量表分级,并根据头颅MRI对听神经鞘瘤大小进行分型,术后随访3个月,按House-Brackmann面瘫量表评估。结果 46例术后面神经功能得以保留,6例面神经功能未能保留,其中术前面瘫分级Ⅲ级2例,Ⅳ级4例;6例面神经功能未能保留中,MRI分型均为大型。结论 House-Brackmann面瘫分级和听神经鞘瘤MRI大小分型可以作为术前评估的临床指标,对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的判断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鞘瘤 术前评估 面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预后评价 被引量:16
2
作者 朱志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22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206例对冲性STBI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103例,标准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比较分析术前、术...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206例对冲性STBI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103例,标准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比较分析术前、术后第1天、3天颅内压变化,及患者预后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3天,2组患者颅内压均较术前显著下降,且标准组术后第1天、3天的颅内压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伤后3个月,标准组的预后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标准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1%,显著低于常规组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冲性STBI减压彻底,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 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指导对帕金森DBS术后居家照顾者照护负担及疲劳感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陈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21期3246-3250,共5页
目的探讨借助移动终端微信平台开展健康指导,对帕金森脑深部电刺激(DBS)术后居家照顾者照护负担及疲劳感的影响。方法2020年8月—2021年8月选取苏州市立医院东区神经外科接受DBS植入术治疗的60名帕金森(PD)患者照顾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 目的探讨借助移动终端微信平台开展健康指导,对帕金森脑深部电刺激(DBS)术后居家照顾者照护负担及疲劳感的影响。方法2020年8月—2021年8月选取苏州市立医院东区神经外科接受DBS植入术治疗的60名帕金森(PD)患者照顾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把患者照顾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名,对照组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应用移动终端微信平台实施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居家照顾者照护负担、照护疲劳感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居家照顾者照护负担总评分及照护疲劳感总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而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总评分及相关维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动终端微信平台能有效减轻PD患者DBS术后居家照顾者照护负担及疲劳感,从而有效提升PD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终端微信平台 帕金森 脑深部电刺激 居家照顾者 照护负担 疲劳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含量测定在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管拔管时机选择中的作用
4
作者 柳荫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25期146-148,共3页
目的:观察硬膜下血肿液D-二聚体含量测定对指导血肿腔留置引流管拔管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3年6月在我科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16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所有患者均在血肿液D-二聚体含量正常时,行颅骨钻孔血肿... 目的:观察硬膜下血肿液D-二聚体含量测定对指导血肿腔留置引流管拔管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3年6月在我科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16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所有患者均在血肿液D-二聚体含量正常时,行颅骨钻孔血肿腔留置导管引流术。比较随访3个月后的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以及死亡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血肿液D-二聚体含量正常时进行血肿腔留置引流管拔管,有助于此类患者的术后恢复,并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D-二聚体 引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护理在胶质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俞秋华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1年第9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柔性护理在胶质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胶质瘤患者54例,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柔性护理。针对两组不同时间点的不良情绪相关指标:抑郁及... 目的探讨柔性护理在胶质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胶质瘤患者54例,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柔性护理。针对两组不同时间点的不良情绪相关指标:抑郁及焦虑量化评分水平进行评估及对比。针对两组不同时间点的应激反应相关指标:肾上腺素水平、血糖水平及皮质醇水平进行检测及对比。针对两组干预后的依从情况进行评估及对比。结果入院后1 d,两组的抑郁及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及术后3 d,研究组的抑郁及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入院后1 d,两组的应激反应相关指标(肾上腺素水平、血糖水平及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及术后3 d,研究组的应激反应相关指标:血糖水平及皮质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胶质瘤患者在围术期应用柔性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发生应激反应及不良情绪的风险,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柔性护理 围术期 不良情绪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手术联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 被引量:6
6
作者 朱志峰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2年第22期3450-3452,共3页
颅内动脉瘤(IA)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而其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致残率及病死率极高。目前对颅内破裂动脉瘤处理的方法尚存不同观点。随着影像学及显微外科的成熟和发展,显微... 颅内动脉瘤(IA)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而其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致残率及病死率极高。目前对颅内破裂动脉瘤处理的方法尚存不同观点。随着影像学及显微外科的成熟和发展,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已成为目前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首选的有效方法,但任何一种方法单独治疗均存在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显微手术夹闭 脑血管疾病 介入栓塞术 单独治疗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
原文传递
非粘附性液体栓塞材料Onyx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30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志峰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9年第12期19-20,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新型非粘附性液体栓塞材料ONYX与NBCA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栓塞率,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9月60例脑AVM患者,按队列随机原则随机分为ONYX组(30例)和NBCA组(30例),分不给予ONYX和NBCA栓塞治疗... 目的对比分析新型非粘附性液体栓塞材料ONYX与NBCA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栓塞率,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9月60例脑AVM患者,按队列随机原则随机分为ONYX组(30例)和NBCA组(30例),分不给予ONYX和NBCA栓塞治疗。对比分析2组不同AVM直径(〈3cm,3—6cm和〉6cm)及不同区域AVM的栓塞率、并发症和症状、体征变化情况。结果Onyx对直径3~6cm,〉6cm和大脑功能区AVM的栓塞率优于NBCA(P〈0.05),而对直径〈3cm,大脑深部和小脑半球AVM的栓塞率未显示优于NBCA(P〉0.05),安全性也有所提高。结论ONYX在畸形血管内的弥散程度更完全,效果更可靠,栓塞的安全性和病灶闭塞率都有明显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血管内治疗 栓塞术 治疗性 ONYX NBCA
原文传递
认知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分析
8
作者 吴新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4期55-55,共1页
探究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中,介入认知护理干预对其治疗依从性影响程度。方法:以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进行治疗的1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70例... 探究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中,介入认知护理干预对其治疗依从性影响程度。方法:以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进行治疗的1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7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予以认知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疾病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健康知识认知、自我监测、坚持运动、服从用药、自主监测血压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疾病复发率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认知护理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可以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 治疗依从性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