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磁化传递技术在脑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李义昌 周建良 钱林清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4期775-777,781,共4页
目的:探讨MRI磁化传递(MT)技术在磁共振脑动脉血管成像(MRA)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2021年6月26日至2023年5月18日在本院就诊的41例受试对象,均同时执行常规三维时间飞跃法MRA(3D-TOF-MRA)和MT+3D-TOF-MRA的脑血管成像检查,统计... 目的:探讨MRI磁化传递(MT)技术在磁共振脑动脉血管成像(MRA)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2021年6月26日至2023年5月18日在本院就诊的41例受试对象,均同时执行常规三维时间飞跃法MRA(3D-TOF-MRA)和MT+3D-TOF-MRA的脑血管成像检查,统计分析和比较两种成像方法对脑动脉血管图像的显示情况。结果:在41例受试者中,对脑动脉大血管,两种成像方法均能完全清晰显示;对脑动脉1-2级分支血管,常规3D-TOF-MRA法能清晰显示32例,占比78%,而MT+3D-TOF-MRA法均能清晰显示,两者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5);对脑动脉3-4级分支远端小血管,常规3D-TOF-MRA法只能清晰显示25例,占比61%,而MT+3D-TOF-MRA法能清晰显示37例,占比90.2%,两者比较也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2)。另外,常规3D-TOF-MRA法对脑动脉血管背景抑制不全,而MT+3D-TOF-MRA法能完全抑制脑血管的背景。结论:在常规3D-TOF-MRA基础上增加MT技术,脑血管背景抑制更好,能够获得更加清晰的脑动脉血管影像,有利于脑动脉远端分支小血管的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化传递 三维时间飞跃法 脑血管成像 图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呼吸方式在盆腔磁共振增强中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李义昌 周建良 钱林清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3期480-483,共4页
目的:通过与平静呼吸下盆腔磁共振增强扫描比较,探究屏气状态下在盆腔磁共振增强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图像质量。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4月于本院行盆腔磁共振增强检查患者,以平静呼吸下扫描40例作为对照组,同期以屏气状态... 目的:通过与平静呼吸下盆腔磁共振增强扫描比较,探究屏气状态下在盆腔磁共振增强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图像质量。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4月于本院行盆腔磁共振增强检查患者,以平静呼吸下扫描40例作为对照组,同期以屏气状态下扫描40例作为实验组,由2名高年资影像医师采用5分评分标准(1分最差,5分最佳)主观评价两组MRI增强图像的整体图像质量、背景抑制、伪影、生殖系统结构(子宫或前列腺精囊)显示情况,以及客观评价盆腔生殖结构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统计分析两组图像质量的差异性。结果:在主观评价上,以屏气状态下扫描的盆腔磁共振增强图像的整体图像质量、背景抑制、伪影、生殖系统结构显示情况均比平静呼吸下扫描图像质量打分要高,伪影在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方面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客观评价上,屏气状态下扫描的盆腔磁共振增强图像生殖结构的SNR和CNR均比平静呼吸下扫描图像要高,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2名阅片者之间的主观评分及客观测量SNR和CNR值一致性均较好(Kappa=0.8640.893;ICC=0.897、0.903)。结论:与平静呼吸下盆腔磁共振增强扫描相比,屏气状态下扫描更能活得高质量的图像,而且明显减少图像伪影,满足诊断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增强检查 平静呼吸 屏住呼吸 图像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增强成像在输卵管积液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朱辉 周建良 钱林清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2期348-352,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成像在女性盆腔附件输卵管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撷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磁共振诊断为输卵管积液的住院患者共112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98例(误诊1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磁共振征象及信号特点,治疗经过。结... 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成像在女性盆腔附件输卵管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撷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磁共振诊断为输卵管积液的住院患者共112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98例(误诊1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磁共振征象及信号特点,治疗经过。结果:98例患者中输卵管积液77例,占78.57%,输卵管积脓21例,占21.43%;双侧35例,占35.71%,单侧63例,占64.29%;磁共振征象:呈扭曲管状、单囊、多囊及串珠状改变,部分可见分隔,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合并输卵管积脓时,T1WI等高信号,DWI高信号,磁共振增强扫描囊腔不强化,囊壁及分隔可轻度强化,合并积脓时囊壁及分隔可明显增厚强化。结论:磁共振增强成像,能比较准确地显示输卵管积液的部位、形态、信号及性质,可以为输卵管积液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价值,且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增强成像 输卵管积液 输卵管积脓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DWI在直肠癌T分期及细胞分化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周雅芬 钱娟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11期2108-2112,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直肠癌T分期及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22年12月住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的MRI常规序列及DWI图像,...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直肠癌T分期及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22年12月住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的MRI常规序列及DWI图像,观察肿瘤的大小、浸润肠壁深度及范围,测量直肠病变区域ADC值,以手术病理结果按T分期分为A组(T1、T2)和B组(T3、T4),按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分为C组(高中分化、中分化)和D组(中低分化、低分化)。比较ADC值在A组与B组、C组与D组间的差异,并做ROC曲线评估ADC值的预测能力。结果:A组患者的肿瘤ADC均值(1.01×10^(-3)mm^(2)/s)明显高于B组(0.88×^(-3)mm^(2)/s),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以ADC=0.93×^(-3)mm^(2)/s为界值预测直肠癌T分期,产生ROC曲线下面积(AUC)0.826,敏感性75%,特异性72%;同样,C组患者的肿瘤ADC均值(1.03×^(-3)mm^(2)/s)明显高于D组(0.89×^(-3)mm^(2)/s),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以ADC=0.98×^(-3)mm^(2)/s为界值预测直肠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产生AUC 0.864,敏感性78%,特异性83%。结论:MRI尤其是DWI的应用,其肿瘤ADC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直肠癌的术前T分期、癌细胞分化程度,这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直肠癌 T分期 癌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与MR在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5
作者 徐磊 高雪峰 周雅芬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7期167-169,共3页
目的:分析CT与MR在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2月苏州市吴中区尹山湖医院收治的117例疑似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CT和MR检查。以临床医生综合诊断及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比CT和MR检... 目的:分析CT与MR在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2月苏州市吴中区尹山湖医院收治的117例疑似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CT和MR检查。以临床医生综合诊断及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比CT和MR检查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效能,比较不同类型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检出率。结果:117例疑似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临床医生综合诊断及手术结果最终确诊阳性102例,阴性15例;CT诊断阳性93例,阴性24例;MR诊断阳性101例,阴性16例;MR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灵敏度98.04%、准确率97.44%高于CT检查的88.24%、87.18%,漏诊率1.96%低于CT检查的1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诊断外伤性、骨质疏松性及恶性等不同类型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总准确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在椎体压缩性骨折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高于CT,具有较高的骨折类型鉴别能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的ADC值在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顾伟光 赵文露 钱林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2期2357-2360,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前列腺癌(PCa)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前列腺癌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变化及其意义,评估DWI的ADC值作为PCa疗效监测分析指标的价值。方法收集病理学证实的42例PCa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测量治疗前后癌区的ADC值及患者血清PS... 目的回顾性分析前列腺癌(PCa)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前列腺癌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变化及其意义,评估DWI的ADC值作为PCa疗效监测分析指标的价值。方法收集病理学证实的42例PCa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测量治疗前后癌区的ADC值及患者血清PSA水平,对治疗前后ADC值和血清PSA水平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治疗前后ADC值变化与PSA值变化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癌区的ADC值(0.6629±0.13)×10^(-3)mm^2/s、PSA值(65.7579±38.08)μg/L;治疗后ADC值(1.0031±0.22)×10-3mm2/s、PSA值为(10.4945±23.82)μg/L,癌区的ADC值和PSA值治疗前后间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治疗前后癌区ADC值变化与PSA水平变化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本组病例结果表明ADC值可用于临床PCa内分泌治疗的疗效监测,作为疗效检测指标PSA有益的补充,在PCa内分泌治疗的监测与疗效评估中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PCa内分泌治疗前后ADC值变化与PSA值变化间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内分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钱娟 杨井 +1 位作者 相雪梅 王丹雯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8期2510-2511,共2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的X线特征,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3800余例女性乳腺X线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可疑恶性及高度恶性者86例,确诊乳腺癌28例。结论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 目的分析乳腺癌的X线特征,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3800余例女性乳腺X线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可疑恶性及高度恶性者86例,确诊乳腺癌28例。结论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乳腺癌诊断的首选、常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重建在跟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顾伟光 高雪峰 +1 位作者 钱林清 王伟亮 《北方药学》 2013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断层扫描的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在跟骨骨折诊断中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跟骨骨折病例的螺旋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的表现,CT分型,根据分型指导临床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结果:多层螺旋CT能直观、具...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断层扫描的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在跟骨骨折诊断中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跟骨骨折病例的螺旋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的表现,CT分型,根据分型指导临床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结果:多层螺旋CT能直观、具体、清晰显示各型跟骨关节内骨折范围,明确骨折线的走行、骨折片的数目、骨碎片的移位以及发现X线平片不能看到的关节损伤情况。结论:螺旋CT横轴位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可以准确地对跟骨骨折进行分型,对指导手术和评价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螺旋CT 多平面重建 CT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与超声在卵巢囊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建良 《系统医学》 2018年第22期100-101,104,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与超声在卵巢囊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6年4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105例卵巢囊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先行超声检查,再行磁共振检查,观察磁共振影像学表现,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观察超声与... 目的探讨磁共振与超声在卵巢囊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6年4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105例卵巢囊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先行超声检查,再行磁共振检查,观察磁共振影像学表现,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观察超声与磁共振诊断卵巢囊性病变的符合率。结果超声诊断卵巢囊性病变符合96例,误诊卵巢脓肿4例,巧克力囊肿3例,宫颈腺体囊肿1例,输卵管积液1例,诊断符合率91.43%,MRI诊断卵巢囊性病变符合101例,误诊巧克力囊肿1例,卵巢囊肿1例,输卵管积液1例,诊断符合率9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P<0.05)。结论磁共振定性诊断卵巢囊性病变符合率高于超声,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囊性病变 磁共振 超声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重建技术在胸腰椎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钱娟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年第4期1084-1085,1191,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胸腰椎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掌握多种后处理重建技术,为临床手术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方法:搜集经CT检查诊断为胸椎或腰椎骨折30例,均行64层螺旋CT薄层扫描,并行二维MPR(多平面重建)、三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胸腰椎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掌握多种后处理重建技术,为临床手术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方法:搜集经CT检查诊断为胸椎或腰椎骨折30例,均行64层螺旋CT薄层扫描,并行二维MPR(多平面重建)、三维MIP(最大密度投影)、VR(容积再现)及SSD(表面遮盖显示)后处理,CT图像均清晰,符合诊断的要求。结果:单纯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19例,爆裂性骨折11例;胸椎骨折10例,腰椎骨折20例;伴骨性椎管狭窄5例,横突骨折6例,附件骨折3例。MPR显示椎体后缘骨折片突入椎管4例,MIP、VR、SSD三维立体显示胸腰椎骨折28例。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能够清晰显示椎体的骨折类型,以及骨折椎体与邻近结构的关系,能有效地评价骨性椎管的狭窄程度,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术式选择以及术后疗效观察提供重要的影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义昌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4期753-755,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跟骨骨折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旨在熟练应用各种CT后处理重建技术,为临床手术提供精准的影像信息。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间在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诊治的跟骨骨折外伤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跟骨骨折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旨在熟练应用各种CT后处理重建技术,为临床手术提供精准的影像信息。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间在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诊治的跟骨骨折外伤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西门子64层螺旋CT常规轴扫及薄层重建后处理,包括二维矢状位及冠状位MPR(多平面重建)、三维VR(容积再现)及SSD(表面遮盖显示)。CT轴扫及CT后处理重建技术对跟骨骨折的诊断差异性,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分析。结果:左侧跟骨骨折25例,右侧跟骨骨折30例,两侧跟骨骨折5例;粉碎性骨折33例,单纯压缩性骨折20例,线性或撕脱性骨折7例;跟距关节内骨折28例,跟距关节外骨折32例。CT轴扫显示粉碎性骨折10例,重建后处理技术显示粉碎性骨折33例,两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1);CT轴扫显示跟距关节内骨折15例,重建后处理技术显示跟距关节内骨折28例,两者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CT后处理重建技术包括MPR、VR、SSD对跟骨骨折的显示较常规轴扫更细致、精准,能有效评估跟骨骨折的类型,对临床的手术方式选择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CP在胆道结石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钱娟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6年第33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MRCP技术(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在胆道结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6年5月经CT或B超证实为胆道结石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及MCP图像,并分析临床表现情况及MRCP表现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MRCP胆道结石表现为胆道内... 目的:探讨MRCP技术(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在胆道结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6年5月经CT或B超证实为胆道结石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及MCP图像,并分析临床表现情况及MRCP表现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MRCP胆道结石表现为胆道内或胆囊内的低信号充盈缺损影,形态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整,大小不一,小的如泥沙,大的直径约5 cm;48例为单发,12例为多发。45例无胆道梗阻,15例有胆道梗阻,表现为胆总管、胆囊或肝内胆管扩张。40例CT表现为高密度胆道结石,20例表现为低密度胆道结石。60例胆道壁无明显增厚及肿块形成。 MRCP检查和 CT扫描诊断胆道阳性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95.00%和92.00%,比较两种方法无统计学差异(P>0.05)。 MRCP检查和CT扫描诊断胆道阴性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95.00%和53.00%,MRCP 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的检出率,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CP能多方位显示胆道结石的部位、数目及有无胆道梗阻,在胆道结石(尤其是胆道阴性结石)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结石 MRCP CT诊断 B超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CT的影像诊断在阑尾炎患者术前应用中的价值
13
作者 顾伟光 钱林清 李义昌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1期077-080,共4页
探究阑尾炎患者术前应用腹部CT检查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2021.5到2023.5抽选患者84人,均为疑似阑尾炎患者,入院后医师查体,患者主诉腹痛明显,部分患者可触及腹部肿块。随即接受临床检查,84例CT检查结果纳入实验组,84例术后病理结果纳... 探究阑尾炎患者术前应用腹部CT检查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2021.5到2023.5抽选患者84人,均为疑似阑尾炎患者,入院后医师查体,患者主诉腹痛明显,部分患者可触及腹部肿块。随即接受临床检查,84例CT检查结果纳入实验组,84例术后病理结果纳入对照组,结合影像学、病理学数据对CT诊断效果,手术治疗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CT诊断符合率为96.43%,略低于病理组(100%),P﹥0.05;CT组阑尾炎症型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相比,共存在3.57%的差值,P﹥0.05;CT检查患者阑尾壁厚度高于病理组,差异小,MDIAF、直径相比P﹥0.05;CT组阑尾炎0-5级总占比低于病理组,P﹥0.05。结论 早期行腹部CT检查可明确影像学特征,手术医师结合实验室结果、影像特点拟定治疗方案,治疗针对性、安全性增强,可提升临床疗效,以免延误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CT 影像诊断 阑尾炎 术前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杨井 王丹雯 +2 位作者 钱娟 周雅芬 杨芹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3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3年5月于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行直肠MRI检查(平扫+增强)并于两周内行直肠癌根治术的54例患者资料(4例于外院手术,随访到详细病理结果)。将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3年5月于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行直肠MRI检查(平扫+增强)并于两周内行直肠癌根治术的54例患者资料(4例于外院手术,随访到详细病理结果)。将直肠癌术前MRI诊断与手术病理TN分期进行对照研究。结果:MRI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评估准确率为87.04%(47/54),与病理分期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796)。对T1、T2、T3、T4期评估准确率分别为50.00%、85.71%、89.28%、100.00%。MRI评估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准确率为79.63%(43/54),与病理N分期一致性一般(Kappa值=0.653)。对N0、N1、N2期评估准确率分别为77.14%、80.00%、88.89%。结论:MRI对直肠癌术前T评估与病理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诊断价值高;对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评估与病理N分期为中等一致性,准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直肠癌 TN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在诊断胃癌术后复发中的应用价值评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江晓鸿 高雪峰 李义昌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1期139-140,共2页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胃癌术后复发诊断中的价值和限度。方法收集47例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 47例中CT诊断术后复发34例,其中残胃及吻合口管壁不规则增厚或软组织肿块15例,经病理证实局部复发的有10例,5...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胃癌术后复发诊断中的价值和限度。方法收集47例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 47例中CT诊断术后复发34例,其中残胃及吻合口管壁不规则增厚或软组织肿块15例,经病理证实局部复发的有10例,5例未见复发;腹腔淋巴结转移19例,腹壁转移5例,盆腔种植4例,肝脏转移4例,肺转移2例,卵巢转移2例。结论 CT是一项较全面,较准确的检测胃癌术后复发的检查手段,尤其在TNM分期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对于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的诊断则高于病理诊断,存在一定的假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术后 复发 X线计算机 断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MRI探讨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晓钢 王希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采用高分辨率MRI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因单侧MCA M1段粥样硬化狭窄而行高分辨率MRI检查的患者。依据DWI表现,将59例患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33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目的:采用高分辨率MRI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因单侧MCA M1段粥样硬化狭窄而行高分辨率MRI检查的患者。依据DWI表现,将59例患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33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26例;对比2组患者的斑块面积、标准化管壁指数、管腔狭窄率、重构指数、斑块表面是否规则及斑块强化程度。结果:59例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组的斑块面积大于TIA组(6.46 mm^(2) vs.5.03 mm^(2),P=0.018),且缺血性脑卒中组的管腔狭窄率(82.16%vs.76.47%,P=0.030)及斑块明显强化所占比例(63.6%vs.26.9%,P=0.016)均高于TI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CA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存在一定关系,高分辨率MRI能够用于MCA斑块稳定性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缺血性脑卒中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与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影像学表现及检出率比较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丹雯 杨井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23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与CT在急性胰腺炎检查中影像学表现及检出率差异。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诊断胰腺炎55例,患者就诊3d时间内实施相应磁共振检查和CT检查,两种不同检验手段的检查时间间隔在24h内,观察影像学特征;比较诊断准确率... 目的:探讨磁共振与CT在急性胰腺炎检查中影像学表现及检出率差异。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诊断胰腺炎55例,患者就诊3d时间内实施相应磁共振检查和CT检查,两种不同检验手段的检查时间间隔在24h内,观察影像学特征;比较诊断准确率、胰周渗液、胰周结构、胰腺体积改变,胰腺轮廓改变。结果:急性胰炎均具有一定的CT及磁共振表现特征,磁共振检查诊断准确率98.18%、胰周渗液80.00%、胰周结构改变36.36%高于CT检查87.27%、54.54%、20.00%(χ^2=4.411,8.974,5.543,P<0.05);两种检查方式胰腺体积改变72.73vs78.18%,胰腺轮廓改变70.91%vs76.36%比较无差异(χ^2=0.442,0.501,P>0.05)。结论:核磁共振和CT检查在急性胰炎诊断中均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相对高于CT,能使急性胰炎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CT 急性胰腺 影像学表现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增强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晓钢 《中外医疗》 2019年第36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MRI增强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2月—2019年2月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为疤痕妊娠的23例患者。结果18例长T1、长T2信号阴影表现为近似圆形、均匀,5例长T1、长T2信号表现为近似圆形、混... 目的探讨MRI增强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2月—2019年2月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为疤痕妊娠的23例患者。结果18例长T1、长T2信号阴影表现为近似圆形、均匀,5例长T1、长T2信号表现为近似圆形、混合。结论剖宫产瘢痕妊娠的MRI增强成像具有特定的属性,对临床及超声或其他诊断技术难以诊断的病案可进行进一步的MRI增强成像检查,提高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增强 剖宫产术 妊娠瘢痕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女性盆腔囊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晓钢 《医学信息》 2017年第26期175-177,共3页
目的 探讨MRI在女性盆腔囊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集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女性盆腔囊性病变,对其MRI图像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卵巢巧克力囊肿10例,输卵管积液7例,卵巢囊性畸胎瘤6例,卵巢单纯性囊... 目的 探讨MRI在女性盆腔囊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集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女性盆腔囊性病变,对其MRI图像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卵巢巧克力囊肿10例,输卵管积液7例,卵巢囊性畸胎瘤6例,卵巢单纯性囊肿5例,卵巢囊腺瘤4例,输卵管系膜囊肿2例.MRI诊断结果与手术后病理相符的有29例,正确率为85.30%.结论 MRI对女性盆腔囊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盆腔 囊性病变 MRI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定量参数预测肺磨玻璃结节病理类型的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井 钱娟 +2 位作者 钱林清 顾伟光 吴晓钢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定量参数在肺磨玻璃结节(GGN)病理类型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GGN患者65例,按照2021版WHO肺肿瘤新分类标准分成三组:前驱腺体病变组(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癌AIS组...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定量参数在肺磨玻璃结节(GGN)病理类型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GGN患者65例,按照2021版WHO肺肿瘤新分类标准分成三组:前驱腺体病变组(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癌AIS组)、微浸润性腺癌组(MIA组)、浸润性腺癌组(IAC组);另根据有无浸润性分为两组:非浸润性腺癌组(AAH+AIS组)及浸润性腺癌组(MIA+IAC组);所有患者均执行胸部CT扫描及肺窗薄层重建,并通过AI方法测得GGN的7个相关量化参数:长径(mm)、短径(mm)、体积(mm3)、平均CT值(Hu)、最大CT值(Hu)、最小CT值(Hu)、实性占比(%)。统计分析不同组间AI定量参数的差异性,使用ROC曲线评价参数预测肺GGN病理类型的效能。结果:前驱腺体病变22例,微浸润性腺癌21例,浸润性腺癌22例。7个AI定量参数在三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且显示7个参数值由前驱腺体病变至浸润性腺癌呈递增趋势。非浸润性腺癌与浸润性腺癌组间比较,长径、短径、体积、最大CT值显示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平均CT值、最小CT值、实性占比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取GGN的长径界值8.5mm,产生曲线下面积(AUC)0.758,敏感性67.4%,特异性68.2%。短径界值6.5mm, AUC=0.736,敏感性69.8%,特异性59.1%。体积界值194.47mm3,AUC=0.734,敏感性76.7%,特异性59.1%。CT最大值界值-138.5HU,AUC=0.723,敏感性79.1%,特异性63.6%。结论:AI定量参数能在术前有效预测肺GGN的病理类型,尤其GGN的长径预测效能最大,随着长径的增加,为浸润性腺癌的机会就越大,这为临床及时干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磨玻璃结节 人工智能 病理类型 鉴别诊断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