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1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建设“双一流”中创新高校党建工作——以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例
1
作者 李文娟 章咏芳 《唯实(现代管理)》 2018年第8期54-56,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作出的战略决策。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作出的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党建工作 立德树人 根本保证 一流学科 马克思主义学院 党建理论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路径探索——以苏州大学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胡绿叶 何菊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5年第4期33-37,共5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主阵地,具有理论传播、价值引导和社会实践三大功能。本文以苏州大学为样本,通过调查问卷、小型座谈会、课堂实听等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情况进行调研。...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主阵地,具有理论传播、价值引导和社会实践三大功能。本文以苏州大学为样本,通过调查问卷、小型座谈会、课堂实听等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情况进行调研。数据显示,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于浅知阶段,需深化认识;积极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践行力度不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渠道,但实效有待提高。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把握时代脉络,遵循大学生知、意、行的认知发展规律,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展开理论研究、精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途径,提升教学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理论课 功能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研究——以苏州大学文正学院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淼 葛军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72-75,共4页
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研究,是推动独立学院认清自身人才培养定位,强化应用型转型意识,实现办学与社会紧密对接的重要举措。针对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存在的观念、模式、资源配置、体验环境等问题,需要在遵循对象化、... 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研究,是推动独立学院认清自身人才培养定位,强化应用型转型意识,实现办学与社会紧密对接的重要举措。针对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存在的观念、模式、资源配置、体验环境等问题,需要在遵循对象化、地方性、实践性、主导性和专业性原则基础上,加强各自学生群体研究,推进协同创新,构建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和多维一体的成长体验平台,不断探索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校本化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职业生涯规划 校本化 应用型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电影批评的赛博空间转向
4
作者 王璐 孟飞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4-65,共12页
随着资本主义的数字化,信息网络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规模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文化工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心。资本主义虽依旧借助空间进行全球扩张和权力重组,但重心已经从城市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转移到了对赛博空间的布控和重建。... 随着资本主义的数字化,信息网络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规模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文化工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心。资本主义虽依旧借助空间进行全球扩张和权力重组,但重心已经从城市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转移到了对赛博空间的布控和重建。以“一般数据”为核心,资本主义新的组织形式、新的生活方式以及新的生产与剥削模式形成,“电影比喻”成为赛博空间展开文化生产的语法之一。由此,马克思主义电影批评的赛博空间转向,是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下辨析新自由主义电影理论失语症的通路,是马克思主义本身应答时代课题的现实要求,也是左翼思想家保持斗争姿态的必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 电影批评 赛博空间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与举措探析
5
作者 孟飞 田祖晨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5期102-110,共9页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是高校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课程。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具...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是高校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课程。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具备开展课程思政的天然条件。从培育学生正确价值观、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三个层面分析“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尝试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索将思政元素融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有机统一的具体举措。以期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中,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在教学方式的选择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上狠下功夫,合理拓展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提升课程的引领性和导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思政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及其实现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江晓萍 姜建成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21,共5页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其基本点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向人民群众学习;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利益;干部...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其基本点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向人民群众学习;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利益;干部是人民的公仆等内容。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建立与群众长期联系的制度、消除特权现象、加强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建设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群众工作 群众路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规律论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方世南 《理论视野》 CSSCI 2019年第11期48-53,共6页
遵循规律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规律论的基本要求,是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永续发展的真谛和本质规定,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价值诉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以绿... 遵循规律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规律论的基本要求,是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永续发展的真谛和本质规定,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价值诉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生产力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绿色生产力发展规律,以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和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和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的生态政治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发展规律,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生命共同体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辩证运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马克思主义 规律 继承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与党内治理法治化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田芝健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0-74,2,共5页
建设法治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推进党内治理法治化,是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体现和检验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提高党内治理的法治含量,务实... 建设法治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推进党内治理法治化,是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体现和检验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提高党内治理的法治含量,务实推进法治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和党内治理法治化,有利于使法治型政党与法治型国家、党内治理法治化与国家治理法治化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从严治党 法治型政党 党内治理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必须警惕把马克思主义空心化的倾向 被引量:1
9
作者 朱炳元 王倩颖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6-20,共5页
当前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核心理论的全面否定倾向。如果对这一现象不加以遏制,马克思主义就会被歪曲得面目全非,完全失去它的合法性、正当性和思想上的指导性。文章就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若干言论进行阐述,从个人... 当前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核心理论的全面否定倾向。如果对这一现象不加以遏制,马克思主义就会被歪曲得面目全非,完全失去它的合法性、正当性和思想上的指导性。文章就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若干言论进行阐述,从个人、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等三方面揭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且从加强理论学习、坚定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立场、坚守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的"上甘岭"这三方面阐述作者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 马克思主义 核心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建成 孙泊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5,共5页
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指导力和影响力来自实践,用之实践。脱离社会生活,离开了向实践转化,就会使马克思主义束之高阁,变成僵化的教条。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向实践转化的重要场域,其实质就是调动... 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指导力和影响力来自实践,用之实践。脱离社会生活,离开了向实践转化,就会使马克思主义束之高阁,变成僵化的教条。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向实践转化的重要场域,其实质就是调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实践领域的多样化实现方式,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际指导作用,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实践转化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基于苏州大学的大学生党员问卷调查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慧平 《党史博采(下)》 2015年第8期28-29,共2页
从管理学的视角,运用绩效管理的方法,对苏州大学大学生党员质量进行了调查研究。报告中指正了大学生党员整体发展良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创新性的从全程化的教育模式、多样化的工作载体和专业化的制度保障三个方面探索构建大学生党... 从管理学的视角,运用绩效管理的方法,对苏州大学大学生党员质量进行了调查研究。报告中指正了大学生党员整体发展良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创新性的从全程化的教育模式、多样化的工作载体和专业化的制度保障三个方面探索构建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对当前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党员发展 质量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历史结构中主体思想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建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2,共11页
马克思历史结构中主体思想以资本逻辑批判为底板,将主体置于历史结构之中,它认为主体性、主体间性和公共性是在生产方式的历史运动中生成与建构的。它揭示了历史变迁的内在机理,启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走进时代深处,紧扣生产方式矛盾运... 马克思历史结构中主体思想以资本逻辑批判为底板,将主体置于历史结构之中,它认为主体性、主体间性和公共性是在生产方式的历史运动中生成与建构的。它揭示了历史变迁的内在机理,启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走进时代深处,紧扣生产方式矛盾运动把握百年变局的堂奥。这一思想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方式确立了思想路标。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要将观念批判与实践推进相结合,展开其新时代的运行逻辑,让主体间交往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在“两个大局”中确立其历史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结构 主体思想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当代中国国家建设和治理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成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论述
13
作者 田芝健 吉启卫 《人大研究》 2016年第7期4-10,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建设和治理的基本理论,集中回答了建立和运用什么样的国家政治制度,怎样运用、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实现国家建设和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建设和治理的基本理论,集中回答了建立和运用什么样的国家政治制度,怎样运用、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实现国家建设和治理目标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理论 国家政治制度 现实路径 人民当家作主 创新成果 行使国家权力 政治生活 政治体制改革 治理目标 集中力量办大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生产力思想的逻辑进程及现实启示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欢 杨渝玲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马克思对生产力的认识经历了感性具体、具体到抽象、抽象到具体的逻辑进程。在早期著作中,马克思基于人本主义框架审视资产阶级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及其对工人的剥削,在感性具体的材料中总结出生产力的多种形式及基本属性。从《关于费尔巴... 马克思对生产力的认识经历了感性具体、具体到抽象、抽象到具体的逻辑进程。在早期著作中,马克思基于人本主义框架审视资产阶级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及其对工人的剥削,在感性具体的材料中总结出生产力的多种形式及基本属性。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哲学的贫困》阶段,马克思在物质活动中认识到人的主体性及建构性,确认评判社会制度的标准以及历史发展的动力,从社会生产的具体形式中抽象出生产力的本质规定及其发展规律。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劳动、机器、资本的详细解析,揭示了生产力的劳动主体属性、物化对象化表现及其被占有的发生机制,在思维具体层面综合分析生产力的多重本质及其内在关联。马克思生产力思想对当代中国激发劳动者创造力、改造劳动方式、优化经济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思维具体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大维度认识马克思主义真理性
15
作者 方世南 《唯实》 2017年第7期22-26,共5页
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是人类思想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自诩为真理的理论学说经不起实践的大浪淘沙,纷纷昙花一现,马克思主义却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成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伟大的认识工具和实践工具而闪耀着... 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是人类思想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自诩为真理的理论学说经不起实践的大浪淘沙,纷纷昙花一现,马克思主义却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成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伟大的认识工具和实践工具而闪耀着真理的璀璨光芒。在2015年12月召开的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就加强党的理论教育做出系统论述,提出要研究回答好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性 理论学说 马克思主义 思想体系 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干部要带头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
16
作者 姜建成 《唯实》 2014年第11期24-27,共4页
在新的形势下,把学习马克思主义摆在全党更加突出的位置,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党,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迫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力提高全党... 在新的形势下,把学习马克思主义摆在全党更加突出的位置,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党,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迫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力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领导干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学习型政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理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 被引量:4
17
作者 方世南 戴明新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共9页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人的生命权利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升华。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通过保障人的生命权利实现生命安全和达到生命解放是其重要内容。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论证共产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过程中,以批判和建构相统一的辩证逻辑阐发了人的生命权利思想,描绘了人的生命权利实现和生命普遍安全并最终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的美好蓝图。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生命权利思想的批判和建构相统一的辩证逻辑,有助于更好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命权利 异化劳动 资本逻辑 共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类文明新形态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的创新性贡献 被引量:6
18
作者 林于良 刘广登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5,共5页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内涵丰富,其基本观点包括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把握文明本质、生产力是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文明追求的目标、文明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等,彻底揭露了资本主义文明的虚伪性和...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内涵丰富,其基本观点包括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把握文明本质、生产力是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文明追求的目标、文明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等,彻底揭露了资本主义文明的虚伪性和局限性,阐明了资本主义文明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过渡性阶段,终将被更高级形态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文明所替代,其理论内核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其理论基础和基本内涵同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是一致的,开辟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发展的新境界,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实践引领力,为推进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文明观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文明观的生成逻辑及实践指向
19
作者 孙建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53,共8页
文明的唯物史观分析范式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理解人类文明进步的视角与标尺。文明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话语体系内是实践的事情,以进步为主要趋势,以社会的素质、已经获得的生产力、真正的工业和艺术等为重要组成部分,应向财富、民主、博爱、... 文明的唯物史观分析范式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理解人类文明进步的视角与标尺。文明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话语体系内是实践的事情,以进步为主要趋势,以社会的素质、已经获得的生产力、真正的工业和艺术等为重要组成部分,应向财富、民主、博爱、公平等多维度平衡的方向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最强势和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进行了原则性批判,以“物质和道德上的贫困”高度概括其症候,“剩余价值的发现”道出其吊诡关键,指出其“自私自利”的原则,预言资本主义文明必将被“高级的新形态”即社会主义文明取代,并从要素来源、本质特性和实现主体三方面完成了社会主义文明的逻辑证成。纵观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观,可见其中鲜明的实践指向:一是尊重人民群众在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二是创新发展符合文明进步的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三是结合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筑各民族现代文明精神内核;四是开辟现代化新途径以文明交流互鉴代替文明隔阂冲突。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文明观及其实践指向,对于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观 资本主义文明 社会主义文明 现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对蒲鲁东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观的批判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雨 石镇平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28-31,共4页
蒲鲁东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个人占有"为基础的小私有制,不使资本主义介入的商品经济,废除国家的无政府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对蒲鲁东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观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蒲鲁东妄图恢复小资产阶级私有... 蒲鲁东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个人占有"为基础的小私有制,不使资本主义介入的商品经济,废除国家的无政府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对蒲鲁东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观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蒲鲁东妄图恢复小资产阶级私有制,是一种历史的反动;万世不灭的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共存共荣"的观点无异于天方夜谭;取消国家的无政府主义只能有助于维护资本主义统治。认真研究马克思对蒲鲁东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观的批判,对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蒲鲁东 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