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在评估儿童心肌病预后中的应用
1
作者 陈云 陈龙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2期1605-1615,共11页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估儿童心肌病预后、临床疗效及随访指导的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收治并随访的25例心肌病患儿(13例DCM和12例NVM)及健康体检儿童40例(对照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分析左室整体...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估儿童心肌病预后、临床疗效及随访指导的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收治并随访的25例心肌病患儿(13例DCM和12例NVM)及健康体检儿童40例(对照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分析左室整体收缩期纵向应变、圆周应变(GLS、GCS),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LS-SD和TCS-SD),比较LVEF不同转归两组心肌病患儿治疗前后以及LVEF恢复正常组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常规心超和应变参数的差异。结果:与LVEF未恢复正常组(n = 12)治疗前相比,LVEF恢复正常组(n = 13)治疗前的GLS、GCS较高,LVEDd-Z、TCS-SD较低(P均P > 0.05)。GLS预测LVEF恢复正常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1 (95% CI: 0.640~0.981;P = 0.008),预测LVEF恢复正常的最佳截止点是≥−9.0% (敏感性:83.3%,特异性:76.9%)。GCS预测LVEF恢复正常的AUC为0.878 (95% CI: 0.733~1.000;P = 0.001),预测LVEF恢复正常的最佳截止点是≥−7.9% (敏感性:83.3%,特异性:92.3%)。LVEF未恢复正常组治疗前后相比,LVEF、LVEDd-Z、GLS、TLS-SD无变化(P > 0.05),GCS升高,改良Ross评分、TCS-SD降低(P P P > 0.05)。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较LVEF可更灵敏地评估儿童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并对其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对儿童心肌病随访指导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2D-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STI) in evaluating the prognosis, clinical efficacy and follow-up guidance of children with cardiomyopathy. 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25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cardiomyopathy (13 cases of DCM and 12 cases of NVM) who were treated and followed up at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8 to December 2020, as well as a control group of 40 healthy children undergoing routine physical examinations. Utilizing 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we analyzed the left ventricular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 (GLS) and 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 (GCS), along with th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the peak strain times (TLS-SD and TCS-SD). We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in conventional echocardiographic and strain parameter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cardiomyopathy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LVEF outcomes, as well as between the cardiomyopathy patients with normalized LVEF post-treatment and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pre-treatment period in the group with non-normalized LVEF (n = 12), the pre-treatment GLS and GCS were higher, LVEDd-Z and TCS-SD were lower in the group with normalized LVEF (n = 13) (all P P > 0.05). The AUC for GLS predicting normalized LVEF was 0.811 (95% CI: 0.640~0.981;P = 0.008), and the optimal cutoff point for predicting normalization of LVEF was ≥−9.0% (sensitivity: 83.3%, specificity: 76.9%). The AUC for GCS predicting normalization of LVEF was 0.878 (95% CI: 0.733~1.000;P = 0.001), and the optimal cutoff point for predicting normalization of LVEF was ≥−7.9% (sensitivity: 83.3%, specificity: 92.3%). In the group with non-normalized LVEF,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LVEF, LVEDd-Z, GLS, and TLS-S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 > 0.05), and GCS was higher, and modified ROSS score and TCS-SD were lower (P P P > 0.05). Conclusion: The STI provides a more sensitive assessment of clinical efficacy in pediatric cardiomyopathy than LVEF and has predictive value for prognosis. It holds significant clinical value for guiding follow-up in pediatric cardiomyopathy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心肌病 应变 同步性 收缩功能不全 预后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经食管超声探头在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侯翠 徐秋琴 +3 位作者 王辉 丁粤粤 李炘 孙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6-250,共5页
目的研究微型经食管超声探头(micro-TEE)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评估其诊断准确性及图像质量。资料与方法收集行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的68例患儿,术中行micro-TEE监测,与术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结果比较,评... 目的研究微型经食管超声探头(micro-TEE)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评估其诊断准确性及图像质量。资料与方法收集行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的68例患儿,术中行micro-TEE监测,与术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结果比较,评估其诊断准确性。根据体重将患儿分为A组(<3.5 kg)、B组(3.5~7.0 kg)和C组(>7.0 kg)。对术中图像进行评分,比较3组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术中micro-TEE监测68例,发现残余问题13例,2例立即再处理;发现心功能减低3例,其中1例协助决定延迟关胸。术后TTE发现残余分流18例,心功能减低5例,均无需再次手术。术中micro-TEE与术后TTE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图像质量评分显示,3组间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cro-TEE术中监测可获得准确、满意的图像,在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科手术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心脏外科手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婴儿 出生时低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超声心动图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辉 徐秋琴 +3 位作者 丁粤粤 侯翠 李炘 廖健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47-950,共4页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ALCAPA)又称为Bland-White-Garland综合征,指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肺动脉、肺动脉窦或左、右肺动脉的缺血性先天性畸形,可能为胚胎发...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ALCAPA)又称为Bland-White-Garland综合征,指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肺动脉、肺动脉窦或左、右肺动脉的缺血性先天性畸形,可能为胚胎发育时期动脉干内间隔分隔异常,或肺动脉内皮细胞芽持续存在并与左冠状动脉相连所致[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冠状动脉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在评估新生儿左心室功能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侯翠 徐秋琴 +3 位作者 李晴晴 胡心璐 王辉 丁粤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74-1279,1281,共7页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估新生足月儿与早产儿的左心室心肌应变,比较两者左心室功能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正常新生儿81例(足月儿42例、早产儿39例),应用二维斑点追踪...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估新生足月儿与早产儿的左心室心肌应变,比较两者左心室功能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正常新生儿81例(足月儿42例、早产儿39例),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测量其左心室心肌各节段纵向峰值应变、各节段圆周峰值应变、左心室平均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PS-avg)及左心室平均整体周向峰值应变(GCPS-avg),并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M、LVEF-Simpson)、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二尖瓣环室间隔侧舒张早、晚期运动速度(E′、A′)及早、晚期运动速度比值(E′/A′),比较足月儿与早产儿左心室应变及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差异。结果足月儿与早产儿的GLPS-avg、心尖二腔切面纵向峰值应变(GLPS-a2c)、GCPS-avg、中段及心尖段圆周峰值应变(GCPS-M及GCP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2.18,P均<0.05),四腔切面及三腔切面纵向峰值应变(GLPS-a4c及GLPS-a3c)、基底段圆周峰值应变(GCPS-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产儿GLPS-a4c、GLPS-a2c、GLPS-a3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0,P=0.044),其中GLPS-a4c最高;GCPS-B、GCPS-M、GCP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15,P<0.001)。足月儿GCPS-B、GCPS-M、GCP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95,P<0.001),自基底段至心尖段应变值增高。两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中LVE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M、LVFS-M、LVEFSimpson、E′、A′、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是一种新的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方法,可以早期发现早产儿与足月儿左心室功能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 早产 心室功能 纵向峰值应变 圆周峰值应变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联合多普勒技术评估新生儿心功能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辉 丁粤粤 +3 位作者 吕海涛 李晴晴 徐秋琴 侯翠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73-378,共6页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多普勒超声探讨正常及合并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CHD)新生儿左室整体及局部功能.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超室检查非CHD的新生儿36例为正常组,另选取同期患左向右分流型...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多普勒超声探讨正常及合并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CHD)新生儿左室整体及局部功能.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超室检查非CHD的新生儿36例为正常组,另选取同期患左向右分流型CHD的新生儿58例(PDA 14例、VSD 11例、ASD 33例)为CHD组.获取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MAPSE)、TDI-Tei指数,并获得左室心肌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LS)、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RS)及平均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aRS)、平均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aLS).研究正常新生儿左室整体功能及局部心肌径向、纵向应变的超声表现,并对PDA、ASD、VSD患儿分别建立对照组,使其与对照组之间保持年龄、胎龄、出生体重、BSA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CHD组与其对照组之间心室整体功能及心肌应变的差异.结果(1)左心室心肌aRS、aLS从基底段到心尖段梯度增加,aRS数值变化更大.(2)正常新生儿中足月儿LVDd、LVSd、FS较早产儿高,左心室aRS-bas、aRS-mid、aRS-api较早产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VSD影响新生儿左心室整体功能及局部心肌运动,TDI-Tei及2D-STI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心功能异常的有效手段.(4)该组PDA、ASD对新生儿左室整体心功能及局部心肌应变无明显影响.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多普勒超声在评估新生儿左室整体及局部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STI TDI-Tei指数 新生儿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i指数评估足月儿和早产儿右心室功能
6
作者 陈代英 曾蜀飞 徐秋琴 《新疆医学》 2012年第7期38-41,共4页
目的:利用多普勒超声测量Tei指数在评价足月儿和早产儿右心室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新生儿82例,其中足月儿42例,早产儿40例,超声测量三尖瓣口E峰、A峰、E/A、FAC、PASP及右室Tei指数。结果:足月儿和早产儿在E峰、A峰、E/A、FAC差... 目的:利用多普勒超声测量Tei指数在评价足月儿和早产儿右心室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新生儿82例,其中足月儿42例,早产儿40例,超声测量三尖瓣口E峰、A峰、E/A、FAC、PASP及右室Tei指数。结果:足月儿和早产儿在E峰、A峰、E/A、FA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PASP和右室Te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室Tei指数较其他指标可以跟好的区别早产儿和足月儿肺动脉压力和右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足月儿 TEI指数 右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评价急性期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非扩张性损害的左前降支血流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丁粤粤 徐秋琴 +4 位作者 任彦 孙凌 张建敏 吕海涛 严文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期川崎病(KD)合并冠状动脉非扩张性损害患儿左前降支(LAD)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分析31例急性期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非扩张性损害患儿(KD组)的LAD血流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分析〈1岁、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期川崎病(KD)合并冠状动脉非扩张性损害患儿左前降支(LAD)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分析31例急性期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非扩张性损害患儿(KD组)的LAD血流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分析〈1岁、1~3岁和〉3岁3个亚组KD患儿急性期LAD近段内径、血流量、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PDV)、平均血流速度(MDV)、速度时间积分(VTI),并分别与27名正常儿童(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不同年龄段急性期非冠状动脉扩张性KD患儿,其LAD近段血流参数PDV、MDV及VT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但LAD近段内径、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组内比较:〈1岁、1~3岁及〉3岁亚组LAD近段内径、血流量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DV、MDV及VT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内比较:随着年龄的增加,LAD内径、LAD血流量增加,PDV、MDV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VT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KD急性期冠状动脉炎性病变可导致LAD血流速度增加;研究LAD的血流动力学有助于早期诊断和评估非冠状动脉扩张性KD的冠状动脉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冠状动脉疾病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无扩张川崎病左前降支血流动力学超声评估及随访 被引量:3
8
作者 丁粤粤 徐秋琴 +2 位作者 王辉 侯翠 吕海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无扩张(nCAL)川崎病(KD)不同分期左前降支(LAD)血流动力学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40例nCAL-KD儿童、32例发热儿童和26例正常儿童的LAD血流多普勒超声表现,急性期nCAL-KD40例,亚急性期、恢复期分别为38例和28例,记录...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无扩张(nCAL)川崎病(KD)不同分期左前降支(LAD)血流动力学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40例nCAL-KD儿童、32例发热儿童和26例正常儿童的LAD血流多普勒超声表现,急性期nCAL-KD40例,亚急性期、恢复期分别为38例和28例,记录LAD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PDV)、平均血流速度(MDV)、速度时间积分(VTI)及舒张期血流量(Q)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CAL-KD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及发热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DV、MDV、VTI和Q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CAL-KD亚急性期和恢复期VTI值均较发热组和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冠状动脉无扩张性川崎病LAD血流增加,超声血流动力学监测对nCAL-KD随访评估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非扩张性冠状动脉损害 左前降支 超声心动描记术: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做功参数评估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子代新生儿期心肌损伤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慧赟 潘涛 +4 位作者 李洪 徐秋琴 孙芳璨 韩冰 顾欣贤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5-161,共7页
目的应用心肌做功参数评估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子代新生儿期心肌损伤。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分娩的早产儿25例作为重度子痫前期组,同时收集无严重妊娠期并发症孕妇分娩的早产儿2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出生后2... 目的应用心肌做功参数评估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子代新生儿期心肌损伤。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分娩的早产儿25例作为重度子痫前期组,同时收集无严重妊娠期并发症孕妇分娩的早产儿2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出生后24 h内、48~72 h及14~28 d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常规参数,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通过心肌二维应变联合无创测得的左室收缩压构建无创性左室压力-应变环计算心肌做功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重度子痫前期组在出生后24 h内左室整体做功指数和整体有用功降低(P<0.05);在出生后48~72 h左室整体做功效率降低,左室整体无用功增加(P<0.05);在出生后14~28 d左室整体做功效率仍降低(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分娩的早产儿在新生儿期持续存在亚临床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心肌做功 心肌损伤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脐动脉及合并畸形的产前超声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闫冰 陈萍 +1 位作者 曹云云 徐秋琴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分析产前超声诊断单脐动脉(single umbilical artery,SUA)发生率及合并胎儿结构畸形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连续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单胎妊娠胎儿141577例,以产后检查脐带数目或病... 目的:分析产前超声诊断单脐动脉(single umbilical artery,SUA)发生率及合并胎儿结构畸形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连续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单胎妊娠胎儿141577例,以产后检查脐带数目或病理检查为标准,统计单胎SUA的发生率及其合并畸形的情况。结果:单胎SUA发生率为0.55%(778/141577),其中单纯性SUA(isolated SUA,iSUA)占60.93%(474/778),非单纯性SUA(nonisolated single umbilical atery,niSUA)为39.07%(304/778)。SUA中,左、右侧脐动脉缺失率分别为51.7%(402/778)、48.3%(376/778)。右侧脐动脉缺失合并畸形百分比高于左侧[44.95%(169/376)比33.58%(135/402)P=0.0231]。niSUA中,即SUA合并胎儿畸形中,共477例次畸形,其中心血管畸形最常见,占36.27%(173/477),其次为泌尿生殖系统[19.50%(93/477)]、中枢神经系统[11.95%(57/477)]。487例进行了染色体检查,异常率为8.83%(43/487)niSUA胎儿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13.79%,28/203)明显高于iSUA(5.28%,15/284)胎儿(P=0.0011)。随着SUA合并畸形种数的增加,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也不断上升,合并4种及以上畸形胎儿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高达37.5%(3/8)。染色体核型异常中以18-三体综合征最常见,占30.23%(13/43)。结论:单胎SUA发生率为0.55%,SUA合并胎儿畸形占39.07%,其中心血管畸形最常见,占所有畸形例次的36.27%。当超声显示同时存在4种及以上畸形时,其中近40%伴有染色体核型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单脐动脉 畸形 染色体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超声心动图在诊断主-肺动脉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琦 邓学东 +3 位作者 王珍琦 徐秋琴 马建芳 张俊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25-930,共6页
目的探讨主-肺动脉间隔缺损(APSD)的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超声中心产前诊断APSD的4例胎儿超声心动图图像,总结胎儿APSD超声心动图特征及产前诊断APSD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主-肺动脉间隔缺损(APSD)的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超声中心产前诊断APSD的4例胎儿超声心动图图像,总结胎儿APSD超声心动图特征及产前诊断APSD的临床意义。结果 4例胎儿APSD最直接的表现是升主动脉和主肺动脉之间的间隔出现回声连续中断,产前超声诊断APSD最关键的切面是三血管观、三血管气管观和大动脉短轴观,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于缺损处可探及双向、右向左或左向右的低速分流信号。超声提示可能存在APSD的间接征象主要是升主动脉内径增宽。4例胎儿APSD均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其中1例为Berry综合征,1例还合并心外畸形。结论 APSD有特征性胎儿超声心动图表现。发现远端型APSD时要注意是否为Berry综合征,Berry综合征合并遗传学异常风险较高。产前诊断APSD可行,且对患儿出生后及时接受手术治疗和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产前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先天性心脏病
原文传递
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长芳 夏飞 +3 位作者 顾欣贤 徐秋琴 沈宗姬 杨俊华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1-343,共3页
目的探讨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510例孕20~40周高危孕妇行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将胎儿超声检查与胎儿尸检或分娩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胎儿超声心动图510例中,... 目的探讨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510例孕20~40周高危孕妇行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将胎儿超声检查与胎儿尸检或分娩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胎儿超声心动图510例中,检出异常者71例,结构性心脏异常50例(9.80%),3例未尸检,2例随访丢失,2例生后未见异常,3例漏诊(1例为室间隔缺损,2例为房间隔缺损);非结构性心脏异常21例(4.12%),6例生后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心动图检查胎儿异常的敏感度为95.08%,特异度为98.20%,阳性预测值为87.88%,阴性预测值为99.32%。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胎儿结构性心血管异常的诊断有重要作用,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的开展可以提高其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结构性心脏异常 先天性 胎儿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新生儿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一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3
作者 顾培培 徐秋琴 +5 位作者 王辉 丁粤粤 侯翠 陈龙 孙耀文 司雪滢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21-1125,共5页
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在一般人群中十分罕见,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righ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RCAPA)较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在一般人群中十分罕见,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righ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RCAPA)较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LCAPA)则更为罕见,发病率约为0.002%[1]。但同时也是最危险的先天性心脏缺陷之一,与心肌梗死、危险性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及猝死的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 ARTERY 慢性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新生儿 PULMONAR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