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工智能的非放大内镜结直肠病变自动NICE分型:从构建到部署
1
作者 陈健 夏开建 +3 位作者 卢勇达 丁雨 刘罗杰 徐晓丹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2期18-31,共14页
目的近年,欧洲与中国的年轻人群中结肠癌发病率明显增加。尽管窄带成像(NBI)国际结直肠息肉内镜(NICE)分型为此提供了策略,但年轻医师在应用中仍面临挑战。本研究涵盖了从构建到部署的全流程,致力于构建基于NICE分型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 目的近年,欧洲与中国的年轻人群中结肠癌发病率明显增加。尽管窄带成像(NBI)国际结直肠息肉内镜(NICE)分型为此提供了策略,但年轻医师在应用中仍面临挑战。本研究涵盖了从构建到部署的全流程,致力于构建基于NICE分型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模型,旨在提升结直肠病变鉴别的准确度并协助临床决策。方法基于3个数据集:数据集1(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n=2050)、数据集2(常熟市中医院,n=456)用于模型训练与测试,数据集3(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99)作为外部测试集。纳入研究的结肠镜图像包括正常肠道及NICE 3个分型。图像经过预处理和增强后,采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Transformer的预训练模型进行迁移学习。模型训练采用交叉熵损失函数,使用Adam优化器,并实施学习率调度。模型的评估指标包括准确性、精确度、召回率、F1分数等,并进行模型和内镜医师在不同阈值下的预测准确性对比。为提高模型透明度,进行深入地可解释性分析,包括梯度加权类激活映射、引导式梯度加权类激活映射和沙普利加和解释等技术。最后,模型被转换为ONNX格式并部署到多种设备终端,以实现结直肠病变的实时NICE分型。结果在2605张结肠内窥镜图像中,EfficientNet模型的表现超越了其他5种卷积神经网络和Transformer模型,测试准确率达91.03%。该模型精确率、召回率和F1得分达91.82%、91.40%和91.60%。在外部的99张测试图像上,其准确率、曲线下面积、精确度和召回率分别为91.92%、99.43%、92.96%和91.92%。虽然模型整体表现卓越,但仍存在误分型。通过可解释性分析可识别模型决策的关键区域以及导致误分型的原因。此外,模型已成功转换为ONNX格式,并在多个平台上实现了超过50帧/s的实时NICE分型。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EfficientNet模型,针对结直肠病变的NICE分型,准确率高达91.92%,在关键性能指标上优于内镜医师,可为早期诊断提供强大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窄带成像国际结直肠息肉内镜 结肠镜 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Transformer模型 模型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标活检结合瘦素评价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对胃溃疡的疗效 被引量:11
2
作者 秦文燕 林琪 +1 位作者 劳波 许春芳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9期993-996,共4页
目的探讨定标活检结合瘦素评价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胶囊对胃溃疡的疗效。方法活动性胃溃疡且幽门螺杆菌(Hp)为阴性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雷贝拉唑10 mg,bid,po,替普瑞酮胶囊50 mg,tid,po;对照组58例,给予雷贝拉唑10 ... 目的探讨定标活检结合瘦素评价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胶囊对胃溃疡的疗效。方法活动性胃溃疡且幽门螺杆菌(Hp)为阴性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雷贝拉唑10 mg,bid,po,替普瑞酮胶囊50 mg,tid,po;对照组58例,给予雷贝拉唑10 mg,bid,po,两组均连续治疗56 d,治疗前后均定标活检,记录临床疗效及同一部位的治疗有效率、病理组织优良率、瘦素的表达,比较复发率。结果治疗10 d后,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6 d后,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2.41%)(P<0.05);治疗组的病理组织优良率(93.33%)高于对照组(58.62%)(P<0.05);治疗组瘦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胃溃疡复发率(3.8%)低于对照组(24.0%)(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胃溃疡疗效较好。定标活检技术结合瘦素的表达,可以更精确地评价胃溃疡的愈合质量,可以作为评价胃溃疡愈合质量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 替普瑞酮 溃疡 愈合质量 瘦素 定标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肺组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沈曼茹 陈卫昌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0-533,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L-精氨酸方法制备大鼠SAP模型.分别在术后6、12、24、48h及72 h,进行ELISA法检测血清淀粉酶、胰蛋白酶原激活肽的含量,...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L-精氨酸方法制备大鼠SAP模型.分别在术后6、12、24、48h及72 h,进行ELISA法检测血清淀粉酶、胰蛋白酶原激活肽的含量,免疫印迹检测胰组织中LC3-Ⅱ蛋白表达.术后12h,H-E染色观察胰及肺组织病理变化及免疫印迹检测胰组织内PI3K、p-PI3K、mTOR、p-mTOR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血清淀粉酶、胰蛋白酶原激活肽明显升高,12h达高峰;LC3-Ⅱ蛋白表达于6h和12h显著上调,随后逐渐下调至对照组相似水平.在MSCs移植组,血清淀粉酶、胰蛋白酶原激活肽、LC3-Ⅱ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未见差异.模型组出现明显的肺损伤,MSCs组中,肺损伤明显减轻.术后12 h,3组PI3K、mTOR蛋白表达无差异;模型组p-PI3K、p-mTOR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移植组p-PI3K、p-mTOR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与对照组间无差异.结论:SAP大鼠自噬增强,同种异体MSCs移植能有效减轻SAP时肺组织损伤,可能与MSCs早期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胰腺泡细胞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PI3K-Akt-mTOR通路 细胞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沈曼茹 陈卫昌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389-392,396,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每组6只,腹腔注射L-精氨酸制备大鼠SAP模型,移植组大鼠在制作SAP模型后1 h内...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每组6只,腹腔注射L-精氨酸制备大鼠SAP模型,移植组大鼠在制作SAP模型后1 h内尾静脉注射已预先培养好的同种异体大鼠骨髓MSCs,注射量为5×106个/只,对照组及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等量0.9%Na Cl,所有大鼠均禁食不禁水。所有大鼠于造模后12 h处死。ELISA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水平,HE染色观察胰腺及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胰腺组织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Ⅱ、m TOR、p-m TOR蛋白的表达。组间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淀粉酶、胰蛋白酶原激活肽明显升高,胰腺组织蛋白LC-Ⅱ升高(P<0.05),胰腺及肾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加重;与模型组相比,移植组大鼠淀粉酶、胰蛋白酶原激活肽、胰腺组织蛋白LC-Ⅱ有所下降(P<0.05),胰腺及肾组织病理变化有不同程度减轻。m TOR、p-m TOR蛋白显示:12h三组m TOR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m TOR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移植组p-m TOR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SAP时大鼠自噬增强,同种异体MSCs移植能有效减轻SAP时的肾损伤,可能与MSCs早期通过m TOR信号通路抑制胰腺腺泡细胞自噬,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间充质干细胞 mTOR通路 肾组织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聚桂醇注射治疗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陆国民 《内蒙古中医药》 2013年第2期77-77,共1页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消化科的常见病,病情变化快,发生突然,为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内镜下硬化剂(聚桂醇)注射(EV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有关结果作如下分析。1...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消化科的常见病,病情变化快,发生突然,为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内镜下硬化剂(聚桂醇)注射(EV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有关结果作如下分析。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2008年10月到2010年8月,因上消化道出血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病人78例,均经胃镜证实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其中男性48例,女性30例;年龄30—75岁,平均50.2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 食管静脉曲张 硬化剂聚桂醇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进展
6
作者 吴叶娇 张金坤 +2 位作者 周春晓 陈卫昌 余强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957-961,共5页
目的肝细胞癌(HCC)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作为一种复杂性疾病,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影响着HCC的发生、发展。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凭借高通量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深入认识,已经成为发现复杂性疾病和特定... 目的肝细胞癌(HCC)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作为一种复杂性疾病,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影响着HCC的发生、发展。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凭借高通量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深入认识,已经成为发现复杂性疾病和特定遗传性状易感位点最重要的有效手段。HCC的GWAS为该疾病的病因预防、临床诊断和个性化治疗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本文就近年来GWAS在HCC相关遗传易感位点研究中的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