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互补关系 |
范伯群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8
|
|
2
|
俄藏敦煌写本ф.242《文选注》与李善五臣陆善经诸家注的关系——兼论写本的成书年代 |
范志新
|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8
|
|
3
|
胡期恒生平及与韩江雅集关系之考辨 |
田晓春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1 |
4
|
|
4
|
“简单中断”与“历史联系”——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中的问题研究 |
王尧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5
|
生产体系:中国现代文学生成发展的社会基础 |
汤哲声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6
|
王蒙“季节”系列的现代性叙事策略 |
陈南先
|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7
|
近代古典诗词蠡测——《近代文学大系·诗词集》弁言 |
钱仲联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1
|
|
8
|
论康德审美的四个契机理论及二、四契机的关系 |
朱志荣
|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03 |
2
|
|
9
|
“同源而异派”——试论古典小说与戏曲的相互关系 |
王永健
|
《明清小说研究》
|
1988 |
0 |
|
10
|
本体理论的进取与系统建构的缺失——90年代报告文学理论批评之研究 |
丁晓原
|
《河北学刊》
|
2000 |
0 |
|
11
|
创建现代戏剧批评体系 |
朱栋霖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5 |
0 |
|
12
|
新史料全方位的开掘与现代文学史体系的完善 |
范伯群
|
《励耘学刊》
|
2010 |
0 |
|
13
|
经典文化与五年制高职生人格建设关系之析解 |
周建梅
|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3 |
0 |
|
14
|
梳理词义系统考释《潜夫论》词语五则 |
徐山
|
《重庆工学院学报》
|
2005 |
0 |
|
15
|
当代苏州方言尖团音情况的初步考察 |
杨佶
|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16
|
袁枚经济思想略论——兼谈与文学思想之关系 |
沈金浩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1988 |
0 |
|
17
|
先秦时期第二语言系统的建构问题刍议 |
孟庆丽
|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0 |
|
18
|
现代性的中国面孔 |
李欧梵
季进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7
|
|
19
|
论《三国演义》女性观的矛盾性 |
严明
顾友泽
|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8
|
|
20
|
犹有壮心歌伏枥——钱仲联先生访谈录 |
钱仲联
涂晓马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