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0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互补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范伯群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42-256,共15页
关键词 新文学 通俗文学 互补关系 文学研究 艺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藏敦煌写本ф.242《文选注》与李善五臣陆善经诸家注的关系——兼论写本的成书年代 被引量:8
2
作者 范志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8-73,共6页
本文参考李善、五臣注,揭示写本无名氏注与陆善经注亦有某种联系。又据写本确有援引颜注《汉书》、又避唐中宗李显名讳的事实,否定学界写本成书在初唐(太宗)时期说,以为当在玄宗以后。最后指出尤延之刻本参据了此写本。
关键词 写本 李善注 五臣注 陆善经注本 尤刻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期恒生平及与韩江雅集关系之考辨 被引量:4
3
作者 田晓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6-80,共5页
本文通过考辨胡期恒的生平经历,初步勾勒其与扬州诗坛的渊源,探讨他于乾隆初期近20年间在“韩江雅集”中所起之作用与所具之认知价值,从一个侧面观照康熙、雍正、乾隆交接时段朝、野诗群力量的消长及“盛世”文治策略施行之效果。
关键词 胡期恒 扬州诗群 韩江雅集 "盛世"文治 生平经历 乾隆初期 清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单中断”与“历史联系”——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中的问题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尧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2-196,共5页
如何叙述中国当代文学史的问题 ,逐渐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和期待。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就是 :只有改变“简单中断”的观点 ,当代文学史写作中的“整体性”构架才能实现。文章以“创作方式”、“现代主义”两个条目的释文变化为例 ,提示了极... 如何叙述中国当代文学史的问题 ,逐渐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和期待。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就是 :只有改变“简单中断”的观点 ,当代文学史写作中的“整体性”构架才能实现。文章以“创作方式”、“现代主义”两个条目的释文变化为例 ,提示了极“左”文艺思潮的产生有一个由渐变到突变的过程。因此 ,需要在“历史联系”中研究“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和整个当代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单中断" "历史联系" 中国 文学史写作 问题研究 当代 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体系:中国现代文学生成发展的社会基础 被引量:2
5
作者 汤哲声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9-66,共8页
生产体系是构成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认为职业作家的出现给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机制带来了新的价值取向 ;期刊文学的出现使得中国现代文学的传播机制出现了变化 ;“读者意识”的加强使得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机制更接... 生产体系是构成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认为职业作家的出现给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机制带来了新的价值取向 ;期刊文学的出现使得中国现代文学的传播机制出现了变化 ;“读者意识”的加强使得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机制更接近于市场。中国现代文学的价值体系和美学体系固然重要 ,但是缺少了生产体系的架构 ,它们都将漂浮不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体系 职业作家 报刊文学 读者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蒙“季节”系列的现代性叙事策略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南先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王蒙在20世纪末创作的四部长篇小说:《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和《狂欢的季节》被称为“季节”系列。作品对反讽、元小说、双声语与复调等手法的成功运用,显示王蒙对小说现代性叙事的探索和成就及其文学史意义。
关键词 王蒙 “季节”系列 叙事策略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古典诗词蠡测——《近代文学大系·诗词集》弁言 被引量:1
7
作者 钱仲联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Z1期239-242,共4页
中国近代历史,是一部由封建社会逐步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历史,近代中国诗词,则是这个历史时代的一面镜子。近代诗词,诗的成就在词之上。诗歌主流,即是所谓“诗界革命”。革命,其实是对旧派诗歌从内容到形式上... 中国近代历史,是一部由封建社会逐步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历史,近代中国诗词,则是这个历史时代的一面镜子。近代诗词,诗的成就在词之上。诗歌主流,即是所谓“诗界革命”。革命,其实是对旧派诗歌从内容到形式上的革新。内容包括描写新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封建半殖民地 反帝反封建 鸦片战争时期 近代历史 封建社会 爱国精神 黄遵宪 文廷式 梁启超 丘逢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康德审美的四个契机理论及二、四契机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志荣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40-44,共5页
康德审美判断四个契机的观点 ,是他四项知性范畴学说在审美判断力评判中的运用 ,这主要是出于他先验哲学建筑术的需要。审美判断与知性判断的差异 ,就使得审美判断四个契机的内容本身便与知性判断四个契机中“量”的分析相矛盾。康德对... 康德审美判断四个契机的观点 ,是他四项知性范畴学说在审美判断力评判中的运用 ,这主要是出于他先验哲学建筑术的需要。审美判断与知性判断的差异 ,就使得审美判断四个契机的内容本身便与知性判断四个契机中“量”的分析相矛盾。康德对四个契机的论述虽有精辟之处 ,但这四个契机本身并不能构成审美判断力评判的完整体系。其中 ,第一个契机是对“鉴赏”下定义 ,二、三、四三个契机是对“美”下定义。崇高作为一种依存美 ,虽与优美不同而且用到了知性范畴体系中“数学的”和“力学的”范畴划分 ,但依然是形式上的。审美判断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是主观的。在主观的层面上 ,在康德设定的共通感方面 ,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美学 知性范围 审美判断 共通感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源而异派”——试论古典小说与戏曲的相互关系
9
作者 王永健 《明清小说研究》 1988年第2期15-27,212,共14页
古典小说与戏曲,是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非常鲜明的艺术形式。它们在元、明、清三代同步发展,其对象和社会功能也是相同的,在艺术特点和表现方法方面亦有不少惊人的相似之处。对于古典小说与戏曲的这种内存联系、共同特点及其相互影响作... 古典小说与戏曲,是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非常鲜明的艺术形式。它们在元、明、清三代同步发展,其对象和社会功能也是相同的,在艺术特点和表现方法方面亦有不少惊人的相似之处。对于古典小说与戏曲的这种内存联系、共同特点及其相互影响作一番认真的探讨,无疑是颇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小说 戏曲艺术 演义小说 共同特点 同步发展 相互关系 红楼梦 艺术形式 相似之处 艺术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理论的进取与系统建构的缺失——90年代报告文学理论批评之研究
10
作者 丁晓原 《河北学刊》 2000年第1期76-80,共5页
关键词 本体理论 系统构建 报告文学 中国 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建现代戏剧批评体系
11
作者 朱栋霖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12-15,共4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戏剧 戏剧批评 戏剧研究 戏剧艺术 审美期待视界 现代阐释学 批评方法 “空白” 语言艺术 现实功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史料全方位的开掘与现代文学史体系的完善
12
作者 范伯群 《励耘学刊》 2010年第2期1-18,共18页
国家社科"六五"重点项目《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是一项宏大的资料工程,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它的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对中国文学的古今转捩点的资料缺乏足够的重视,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多元共生"的大量史料也没有进... 国家社科"六五"重点项目《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是一项宏大的资料工程,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它的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对中国文学的古今转捩点的资料缺乏足够的重视,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多元共生"的大量史料也没有进行充分挖掘。时至今日,甚至连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步上限和这门学科应包括哪些内容还在进行争论与探讨。为了弥补上述不足,文章通过几个个案的介绍与剖析,提出应该破除原有的"一元独生"的现代文学史格局,在"凭原始资料说话"的原则指导下,全方位地挖掘新史料,从溯源文学的古今转型来确定中国现代文学的起始界碑,并还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多元共生"之原貌,以完善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的科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始探源 一元独生 多元共生 全方位 新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文化与五年制高职生人格建设关系之析解
13
作者 周建梅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25-26,共2页
经典文化对于公民的人格建设具有以一当十的高效作用,而现如今经典文化用于教育领域往往是在一些中小学和幼龄儿童中。经典文化在五年制高职生的人格建设中可以发挥相当大的作用,将经典文化与五年制高职生的人格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相关研... 经典文化对于公民的人格建设具有以一当十的高效作用,而现如今经典文化用于教育领域往往是在一些中小学和幼龄儿童中。经典文化在五年制高职生的人格建设中可以发挥相当大的作用,将经典文化与五年制高职生的人格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相关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长远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文化 高职生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梳理词义系统考释《潜夫论》词语五则
14
作者 徐山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7期120-121,128,共3页
运用对词义系统中本义至引申义的演变脉胳进行梳理的方法,考辨了《潜夫论》5条词语,对汪继培笺和彭铎校正提出己见,并指出其释义不确以及非通假字、非误字的问题。
关键词 《潜夫论》 词义考释 梳理词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苏州方言尖团音情况的初步考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佶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40-243,共4页
随着时代的变革社会的进步,苏州方言语音也在发生变动。本文通过调查青年一辈的苏州话尖团音,展示了当代苏州方言尖团合流的概貌,说明尖团合流正以词汇扩散的方式进行着,并且简要分析了影响当代苏州方言迅速尖团合流的几个因素。
关键词 苏州方言 尖团音 词汇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枚经济思想略论——兼谈与文学思想之关系
16
作者 沈金浩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1988年第Z1期22-24,15,共4页
二百年来,袁枚一直是以诗和诗论传名的。由于官场运气和自己的爱好偏向等种种原因,他的名字未能荣进大臣传而列入《文苑传》了。但是,在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县短短六年的地方官生涯中,他在经济、吏治领域内也提出了许多精辟独到的... 二百年来,袁枚一直是以诗和诗论传名的。由于官场运气和自己的爱好偏向等种种原因,他的名字未能荣进大臣传而列入《文苑传》了。但是,在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县短短六年的地方官生涯中,他在经济、吏治领域内也提出了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从这些见解中,我们可以看到乾隆时代经济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一些思想先进的人物头脑中所引起的观念的变化。也可以发现袁枚之所以能在文学上能提出那么多新观点的一些观念和方法上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苑传 荣进 时代经济 《随园诗话》 中所 小仓山房文集 原宪 论诗 香象渡河 软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时期第二语言系统的建构问题刍议
17
作者 孟庆丽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40-43,共4页
在先秦时期的言意观当中 ,第二语言系统的建构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也是言意问题由哲学和语言问题向文学理论、美学理论、艺术理论转化的枢纽和逻辑出路。第二语言系统的建构问题是由“言不尽意”理论引发的 ,其理论探索主要集中... 在先秦时期的言意观当中 ,第二语言系统的建构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也是言意问题由哲学和语言问题向文学理论、美学理论、艺术理论转化的枢纽和逻辑出路。第二语言系统的建构问题是由“言不尽意”理论引发的 ,其理论探索主要集中在寓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第二语言系统 "言不尽意" 寓言 立象 比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的中国面孔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欧梵 季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22,共21页
关键词 中国 现代性 印刷媒体 “公共空间” 梁启超 清朝晚期 小说 五四时期 《现代》 施蛰存 后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三国演义》女性观的矛盾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严明 顾友泽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7-153,共17页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女性形象 作品 小说 女性观 描绘 阳刚 权术 矛盾性 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犹有壮心歌伏枥——钱仲联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6
20
作者 钱仲联 涂晓马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75,共10页
苏州大学教授钱仲联先生 ,初名萼孙 ,字仲联 ,中年以后以字行。原籍浙江吴兴 ,后占籍江苏常熟 ,190 8年生。曾师从唐文治、朱文熊、曹元弼等著名学者 ,192 6年冬 ,以第一名毕业于无锡国专 ,先后任教于大夏大学、无锡国专、中央大学等。 ... 苏州大学教授钱仲联先生 ,初名萼孙 ,字仲联 ,中年以后以字行。原籍浙江吴兴 ,后占籍江苏常熟 ,190 8年生。曾师从唐文治、朱文熊、曹元弼等著名学者 ,192 6年冬 ,以第一名毕业于无锡国专 ,先后任教于大夏大学、无锡国专、中央大学等。 195 8年任江苏师范学院 (即今苏州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著有《梦苕庵诗话》、《梦苕庵论集》 ,编纂《人境庐诗草笺注》、《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剑南诗稿校注》、《沈曾植集校注》 ,主编《清诗纪事》等。《文艺研究》编辑部特委托涂晓马博士 ,就有关治学之道求教于钱先生 ,整理出这篇访谈录 ,以飨读者 (●代表采访者涂晓马先生 ,■代表受访者钱仲联先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仲联 人物访谈 学术经历 冶学方法 诗歌创作 诗歌研究 学风 人品 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