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5 g/L咯菌·精甲霜种子处理悬浮剂对水稻苗期病害的防效
1
作者 钟广平 田建 +3 位作者 张仲刚 殷智力 田家顺 王昆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83-85,共3页
以中安2号作为供试水稻品种,采用干种子包衣法探究35 g/L咯菌·精甲霜种子处理悬浮剂在不同剂量下对水稻立枯病、烂秧病以及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并以350 g/L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和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作为单剂对照药剂。结果表明,... 以中安2号作为供试水稻品种,采用干种子包衣法探究35 g/L咯菌·精甲霜种子处理悬浮剂在不同剂量下对水稻立枯病、烂秧病以及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并以350 g/L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和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作为单剂对照药剂。结果表明,35 g/L咯菌·精甲霜种子处理悬浮剂制剂用量200~400 mL/100 kg种子(有效成分用量7.0~14.0 g/100 kg种子)对以上几种水稻病害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安全,其中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效为72.0%~81.1%,对水稻烂秧病的防效为72.9%~80.2%,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为86.0%~93.4%(移栽前)、83.5%~89.3%(抽穗前),对水稻的保产率在6.6%~8.3%之间,是预防水稻种传病害和土传病害效果较好的种衣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35 g/L咯菌·精甲霜种子处理悬浮剂 苗期病害 安全性 防效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工艺对芷江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龚姚谦 刘红梅 +1 位作者 罗凤莲 刘焱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94-200,共7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检测了芷江鸭生肉、油炸后、炒制后、灭菌后4个阶段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生肉、油炸、炒制、灭菌4个阶段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分别为44,19,39,39种。其中醛类、萜烯类、醇类和酮类是主...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检测了芷江鸭生肉、油炸后、炒制后、灭菌后4个阶段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生肉、油炸、炒制、灭菌4个阶段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分别为44,19,39,39种。其中醛类、萜烯类、醇类和酮类是主要的风味物质,酯类、烷烃类和其他杂环化合物次之。主成分分析显示,对芷江鸭风味影响较大的物质有甲基庚烯酮、芳樟醇、苯甲醛、2-庚醇、桉叶油醇、正辛醛、壬醛、溴代环戊烷、1-壬醇和萜烯类等,各工艺中灭菌工艺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芷江鸭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质联用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芷江县杂交水稻制种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彭凤兴 《南方农业》 2019年第15期3-4,共2页
依据多年杂交水稻制种安全高产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杂交水稻制种安全高产的制种环境条件、高产群体结构的体系建立、亲本质量对种子质量产量的影响及不同生态、气候对每一品种组合播时历期的影响.介绍芷江杂交水稻制种安全高产栽培... 依据多年杂交水稻制种安全高产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杂交水稻制种安全高产的制种环境条件、高产群体结构的体系建立、亲本质量对种子质量产量的影响及不同生态、气候对每一品种组合播时历期的影响.介绍芷江杂交水稻制种安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包括亲本及制种基地选用、抽穗扬花安全期、两系育性转换安全期的确定、亲本观察点的建立、栽植密度、移栽时间、花期预测、调花方法、肥水管理、病虫防控、田间除杂、人工授粉、种子收割和烘干设备的选用等技术内容,以期指导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制种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石门县地方品种鸡肉氨基酸组成分析及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梦阁 何业春 +4 位作者 李进 余沅 刘红梅 沈清武 刘焱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64-273,共10页
目的探究湖南省石门当地7个品种鸡肉中的基本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差异,并对其进行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方法采用相关国家标准测定7个品种鸡肉中水分、粗灰分、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鸡肉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基于... 目的探究湖南省石门当地7个品种鸡肉中的基本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差异,并对其进行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方法采用相关国家标准测定7个品种鸡肉中水分、粗灰分、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鸡肉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基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ood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FAO/WHO)标准模式谱对不同品种鸡胸肉和腿肉蛋白质分别进行营养学评价。结果7个品种鸡胸肉、腿肉中水分含量分别为71.20~74.97 g/100 g、72.65~76.22 g/100 g,粗灰分含量分别为0.90~1.38 g/100 g、0.91~1.28 g/100 g,粗脂肪含量分别为0.15~0.64 g/100 g、2.30~7.74 g/100 g,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2.29~24.61 g/100 g、19.00~21.80 g/100 g,不同品种、部位间存在差异。7个品种鸡肉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均以谷氨酸含量为最高;胸肉氨基酸含量高于腿肉(除壶瓶山鸡),其中青脚鸡胸肉和壶瓶山鸡腿肉的总氨基酸含量最高。7个品种鸡肉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与FAO/WHO推荐的理想蛋白质模式较为接近;其中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赖氨酸占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均明显高于FAO/WHO推荐的模式谱标准值;除麻鸡胸肉、青脚鸡腿肉外,其余鸡种胸肌和腿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均能达70以上。结论7个品种鸡肉中蛋白质与FAO/WHO规定的人体蛋白需求相类似,蛋白质营养价值较高,本研究结果以期为树立石门当地肉鸡口碑、进一步选育和开发利用新鸡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鸡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氨基酸组成 必需氨基酸 营养价值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杀菌剂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效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雷初红 殷智力 +1 位作者 田家顺 王昆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89-91,共3页
葡萄白粉病是葡萄上一种常见的叶部病害,不仅降低葡萄产量,还严重影响葡萄品质和经济效益。为筛选防治葡萄白粉病的高效安全杀菌剂,明确不同杀菌剂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效及对葡萄的安全性,本文选取了8种生产上已登记的杀菌剂开展葡萄白粉... 葡萄白粉病是葡萄上一种常见的叶部病害,不仅降低葡萄产量,还严重影响葡萄品质和经济效益。为筛选防治葡萄白粉病的高效安全杀菌剂,明确不同杀菌剂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效及对葡萄的安全性,本文选取了8种生产上已登记的杀菌剂开展葡萄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杀菌剂对葡萄白粉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效且安全,在5个化学杀菌剂中30%己唑·乙嘧酚微乳剂有效成分用量120.0 mg/kg和4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228.6 mg/kg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效均达80%以上,且持效性较长;在3个生物杀菌剂中对葡萄白粉病防效最好的是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用量111.1 mg/kg,末次药后7、14 d的防效分别为72.5%和71.6%。30%己唑·乙嘧酚微乳剂、4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和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但应注意与其他药剂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葡萄白粉病病菌产生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白粉病 杀菌剂 安全性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研究
6
作者 曹晖 彭宏辉 +2 位作者 田建 田家顺 王昆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5期61-63,66,共4页
番茄灰霉病是番茄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番茄产量及品质。为筛选防治番茄灰霉病高效安全杀菌剂,明确不同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及对番茄的安全性,选取6种生产上已登记杀菌剂开展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杀菌... 番茄灰霉病是番茄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番茄产量及品质。为筛选防治番茄灰霉病高效安全杀菌剂,明确不同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及对番茄的安全性,选取6种生产上已登记杀菌剂开展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效且对番茄安全,在3个化学杀菌剂中30%啶酰菌胺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315.000 g/hm^(2)处理对番茄灰霉病叶片和果实病害的防效显著高于其他供试杀菌剂处理;生物药剂中1000亿个/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制剂用量1050 g/hm^(2)对番茄灰霉病叶片和果实病害的防效极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生物杀菌剂处理;供试杀菌剂处理均对番茄有一定的保产效果。说明30%啶酰菌胺悬浮剂和1000亿个/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但应注意与其他供试杀菌剂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番茄灰霉病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灰霉病 杀菌剂 安全性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酵剂对发酵猪肉香肠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杨滔 张晓东 +2 位作者 刘红梅 李彦 刘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109,共9页
为探究不同发酵剂对香肠品质的影响,以及为乳酸菌发酵剂的研发和香肠风味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将戊糖片球菌(RY500)、发酵乳杆菌(RY75)与植物乳杆菌(RY25)以单一菌种或复配菌种(RY500:RY25=2:1)接种于猪肉香肠中,以自然发酵组作对... 为探究不同发酵剂对香肠品质的影响,以及为乳酸菌发酵剂的研发和香肠风味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将戊糖片球菌(RY500)、发酵乳杆菌(RY75)与植物乳杆菌(RY25)以单一菌种或复配菌种(RY500:RY25=2:1)接种于猪肉香肠中,以自然发酵组作对照,测定香肠理化指标、感官品质并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发酵剂后,乳酸菌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发酵结束后,实验组香肠的质构、色泽均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对香肠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发现,香肠中的主要风味物质为酸类、酯类、醛类化合物。实验组香肠风味物质较对照组酯类、酸类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合感官分析表明,添加混合发酵剂比添加单菌株发酵剂更能改善和加强发酵香肠的口感与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糖片球菌 发酵乳杆菌 植物乳杆菌 发酵香肠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鳞胶原蛋白提取残渣中角蛋白的回收与表征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秋雨 刘红梅 +2 位作者 李彦 罗灿 刘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9-185,共7页
为充分开发鱼鳞的经济价值,增加其回收利用率,本研究以草鱼鱼鳞为原料,研究了分离鱼鳞胶原蛋白的最佳方法以获得较纯的角蛋白,并以提取过胶原蛋白的鱼鳞残渣为原料,运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角蛋白的最优提取工艺,再对提取的鱼鳞角... 为充分开发鱼鳞的经济价值,增加其回收利用率,本研究以草鱼鱼鳞为原料,研究了分离鱼鳞胶原蛋白的最佳方法以获得较纯的角蛋白,并以提取过胶原蛋白的鱼鳞残渣为原料,运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角蛋白的最优提取工艺,再对提取的鱼鳞角蛋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的柠檬酸溶液中加0.60 g胃蛋白酶于4℃下浸泡24 h,胶原蛋白去除率最高,去除效果及结构完整性最好;提取草鱼鱼鳞角蛋白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氢氧化钠浓度9%,料液比1:12.5。鱼鳞角蛋白的紫外吸收峰分别在218.2、280.4 nm处,SDS-PAGE电泳显示鱼鳞角蛋白的表观分子量约为48 kDa,红外结果显示角蛋白的二级结构为α-螺旋,氨基酸组分的特征与羊毛角蛋白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鱼鳞 角蛋白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性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熟制咸鸭蛋“黑圈”产生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秋雨 刘红梅 +3 位作者 李彦 戴幽 李慧中 刘焱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34-241,215,共9页
为确定真空熟制咸鸭蛋蛋黄黑圈现象发生的原因,对真空熟制咸鸭蛋黑圈蛋的黑圈部位和未变色部位以及非黑圈蛋黄的相应部位进行理化分析,在初步确定与黑圈形成有关的物质后进一步研究这些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黑圈蛋中黑圈部位蛋白质含... 为确定真空熟制咸鸭蛋蛋黄黑圈现象发生的原因,对真空熟制咸鸭蛋黑圈蛋的黑圈部位和未变色部位以及非黑圈蛋黄的相应部位进行理化分析,在初步确定与黑圈形成有关的物质后进一步研究这些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黑圈蛋中黑圈部位蛋白质含量降低,分子质量为36 ku处的蛋白质电泳条带变浅,蛋黄颗粒的微观结构混乱无章,蛋白质的变化使黑圈部位pH值由6.20变为7.90,从而导致色素的颜色由黄色变为黄绿色;硫含量在非黑圈蛋蛋黄中分布均匀,而在黑圈蛋中,黑圈部位硫含量为5.17 mg/100 g,高于未变色部位的2.31 mg/100 g;S^(2-)与蛋黄成分的呈色反应表明,其只与含金属离子的卵黄高磷蛋白有呈色反应,可以使正常蛋黄颜色变黑,黑圈蛋黄颜色加深,促进黑圈的形成;Fe、Zn、Cu在黑圈蛋中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且均与S^(2-)有呈色反应,但只有Fe与S^(2-)的呈色符合黑圈的特征色,进一步研究发现Fe含量与蛋黄黑圈程度呈正相关;综上,黑圈的形成是在蛋白质、Fe、S^(2-)以及色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鸭蛋 “黑圈”现象 蛋白质 金属离子 硫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溶法分离纯化鲤鱼卵的卵黄高磷蛋白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
10
作者 李慧中 刘红梅 +4 位作者 李彦 李秋雨 龚姚谦 戴幽 刘焱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544-549,共6页
采用盐溶法对鲤鱼卵的卵黄高磷蛋白(Pv)进行分离纯化并探究其理化特性,旨在为鲤鱼卵及水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际参考。结果显示:鲤鱼卵Pv粗提物可分为3种组分(P1、P2、P3),其中P2、P3条带为Pv,P2分子量为34.0 kD,P3分子量为16.0 ... 采用盐溶法对鲤鱼卵的卵黄高磷蛋白(Pv)进行分离纯化并探究其理化特性,旨在为鲤鱼卵及水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际参考。结果显示:鲤鱼卵Pv粗提物可分为3种组分(P1、P2、P3),其中P2、P3条带为Pv,P2分子量为34.0 kD,P3分子量为16.0 kD;纯化后的Pv亚基的分子量分布较广,分别为15.0、17.7、20.0、33.0、96.0和98.0 kD;Pv的氮含量和磷含量分别为11.74%和4.28%,氮磷含量比值为6.07;鲤鱼卵Pv得率为0.40%,吸收峰出现在201.0 nm和257.8 nm处;鲤鱼卵Pv中磷含量及丝氨酸含量均低于鸡蛋Pv。试验结果表明,鲤鱼卵中含有Pv,且鲤鱼卵Pv中的苯丙氨酸含量较鸡蛋Pv多。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鲤鱼卵的精深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卵 盐溶法 卵黄高磷蛋白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鱼鳞柠檬法脱灰工艺的优化
11
作者 李秋雨 刘红梅 +2 位作者 李彦 罗灿 刘焱 《农产品加工》 2020年第19期47-50,共4页
草鱼鱼鳞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可作为胶原蛋白的来源物质,但胶原蛋白与鱼鳞中的灰分相互黏附,阻碍了胶原蛋白的提取,因此在提取胶原蛋白前,需要将灰分除去。以新鲜的草鱼鱼鳞为试验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采用柠檬酸法研究鱼... 草鱼鱼鳞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可作为胶原蛋白的来源物质,但胶原蛋白与鱼鳞中的灰分相互黏附,阻碍了胶原蛋白的提取,因此在提取胶原蛋白前,需要将灰分除去。以新鲜的草鱼鱼鳞为试验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采用柠檬酸法研究鱼鳞脱灰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用4%的柠檬酸以1∶14的料液比处理6 h可以最大程度地将灰分除去,此时灰分的去除率为99.63%。灰分的残留量符合工业生产加工的需求(低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鳞 灰分 柠檬酸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秋葡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家稳 《乡村科技》 2019年第19期85-86,共2页
紫秋葡萄是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本地野生刺葡萄中选育的葡萄新品种,本文介绍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并结合多年生产经验总结其关键栽培技术要点,以促进该品种的规范化、标准化栽培。
关键词 紫秋葡萄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雷育山珍
13
作者 丁达珍 《湖南农业》 2021年第5期8-8,共1页
“一雷”满山笋,一夜长七寸。在芷江侗族自治县,有一位科技达人创立了一家公司,将“山珍”带出大山,带领乡亲发“笋”财。位于芷江镇五里牌村的春知蓝笋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雷竹笋基地,以前是荒凉又贫瘠的山地,如今,雷... “一雷”满山笋,一夜长七寸。在芷江侗族自治县,有一位科技达人创立了一家公司,将“山珍”带出大山,带领乡亲发“笋”财。位于芷江镇五里牌村的春知蓝笋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雷竹笋基地,以前是荒凉又贫瘠的山地,如今,雷竹林立,雷竹笋漫坡遍地,尽显富饶美丽。“‘江南第一大菜竹’--雷竹,它产的笋叫雷笋,人称‘江南第一笋’,雷笋粗壮洁白,甘甜鲜嫩,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的森林蔬菜。”说起雷竹笋的好,公司负责人杨月珍如数家珍,“雷竹笋出笋早,出笋期长,产量高,效益好,生态味美,鲜香脆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丰富 森林蔬菜 雷竹笋 芷江侗族自治县 五里牌 雷笋 高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秋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及其综合防治
14
作者 蒋家稳 《南方农业》 2019年第11期17-18,共2页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生产管理的疏忽,芷江县及周边县市紫秋刺葡萄产区霜霉病的发生日趋严重,已成为当前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基于此,总结紫秋刺葡萄霜霉病的病原、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偏重发生原因等,结合笔者多年的生产实践,从生产...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生产管理的疏忽,芷江县及周边县市紫秋刺葡萄产区霜霉病的发生日趋严重,已成为当前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基于此,总结紫秋刺葡萄霜霉病的病原、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偏重发生原因等,结合笔者多年的生产实践,从生产管理、化学防治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秋葡萄 霜霉病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甬优4149在芷江县作再生稻的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谭军 郭武强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5-36,共2页
甬优4149是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和湖南正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不育系甬粳41A和恢复系F9249配组育成的籼粳交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17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2017年在芷江县作再生稻高产示范种植,总结出该组合在芷... 甬优4149是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和湖南正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不育系甬粳41A和恢复系F9249配组育成的籼粳交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17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2017年在芷江县作再生稻高产示范种植,总结出该组合在芷江县作再生稻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芷江 再生稻 甬优4149 栽培技术
原文传递
湖南省不同种植制度农田土壤肥力长期演变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宫殿林 张文钊 +11 位作者 罗尊长 高菊生 郑超 洪曦 曾希柏 董春华 程爱武 汤春纯 李荣 何运祥 毛卫华 涂赛军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0-1130,共11页
明确不同种植制度农田肥力长期演变特征可为选择合适种植制度以提升耕地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以湖南省12个国家和省级农田长期定位试验点的种植制度试验为研究对象,选择当地习惯施肥条件下的水稻—水稻—黑麦草(RRR)、水稻—水稻—紫云英(... 明确不同种植制度农田肥力长期演变特征可为选择合适种植制度以提升耕地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以湖南省12个国家和省级农田长期定位试验点的种植制度试验为研究对象,选择当地习惯施肥条件下的水稻—水稻—黑麦草(RRR)、水稻—水稻—紫云英(RRC)、水稻—水稻—大麦(RRB)、水稻—水稻—冬闲(RRW)和水稻—水稻—油菜(RRO)5种双季稻模式,烤烟—水稻(RT)、水稻—冬闲(RW)、水稻—油菜(RO)和水稻—绿肥(RG)4种一季稻模式,棉花—油菜(CR)、大豆—红薯(SS)和玉米—萝卜(MR)3种旱作模式,研究其土壤基础肥力指标和综合肥力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双季稻模式有机质含量高于旱作模式,长期习惯性施肥条件下,除RRO、RT和RW有机质含量下降外,其余均有上升。RRW、RRO、RT和RW全氮含量相对较高但均有下降,其余则均有增加。RRO和RG碱解氮含量下降明显,而旱作模式均呈增加趋势。RRO和RRW速效磷含量下降明显,而旱作模式年均增加约1.23~4.76 mg/kg。双季稻模式速效钾含量均有下降,而一季稻和旱作模式除RT和MR增加外呈下降趋势或无明显变化。双季稻模式综合肥力下降,而一季稻和旱作模式均有上升。研究表明,湖南省不同种植制度农田肥力变化差异较大,双季稻模式应控氮重钾,一季稻模式应减施氮磷,旱作模式应培肥地力和控施磷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综合肥力 长期定位试验 农田 种植制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