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被引量:5
1
作者 曾建新 黄干洪 +3 位作者 徐志奇 谢干 毕健成 叶家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7期68-69,73,共3页
目的 :评价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经基础治疗 ,心功能仍为NYHA 3~ 4级患者 6 0例 ,随机分成 2组 ,即合用组 (n =30 )及对照组 1(n =30 ) ,合用组加用缬沙坦治疗 ,对照组继续原治疗。另外不能耐受ACEI者 6 0例 ,2周后 ,分... 目的 :评价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经基础治疗 ,心功能仍为NYHA 3~ 4级患者 6 0例 ,随机分成 2组 ,即合用组 (n =30 )及对照组 1(n =30 ) ,合用组加用缬沙坦治疗 ,对照组继续原治疗。另外不能耐受ACEI者 6 0例 ,2周后 ,分为二组 ,即单用组 (n =30 )及对照组 2 (n =30 ) ,单用组接受缬沙坦治疗 ,对照组继续停用ACEI治疗。合用组及单用组均每天接受 80~ 16 0mg缬沙坦治疗。结果 :合用或单用缬沙坦均能改善心功能 ,提高EF ,缩小左室舒张期内径。结论 :缬沙坦可以单用或与ACEI联合应用治疗心力衰竭 ,是不能耐受ACEI者的代替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炎症和Erk1/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王世祥 王斌 +3 位作者 郭国锋 许卫 陈永权 陈晞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5-709,共5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脏炎症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将30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AMI组和HBSP组。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术以构建AMI大鼠模型,HBSP组为术后予腹腔注射...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脏炎症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将30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AMI组和HBSP组。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术以构建AMI大鼠模型,HBSP组为术后予腹腔注射HBSP(90μg/kg);sham组和AMI组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大鼠处死前心脏彩超检测心功能,处理各组大鼠,检测心肌组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AMI组心肌组织IL-6、TNF-α、p-Erk1/2和Erk1/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01);而HBSP组大鼠心肌组织IL-6、TNF-α、p-Erk1/2和Erk1/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01)。AMI模型组心功能指标显著低于sham组,而HBSP治疗组心功能指标明显高于AMI模型组(P=0.001)。结论 HBSP可减轻心肌梗死炎症和心肌损伤,抑制Erk1/2信号通路,从而保护心肌组织,改善大鼠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 ERK1/2 炎症因子 心肌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 被引量:4
3
作者 黄红梅 彭剑峰 李俐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1年第3期10-12,22,共4页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高血压合并PAF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试验组采用厄贝沙坦+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胺碘酮治疗。治疗12个月后对2...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高血压合并PAF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试验组采用厄贝沙坦+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胺碘酮治疗。治疗12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降血压(SBP、DBP)水平、心房颤动(AF)复发率、窦性心律维持率、左心房内径(LAD)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在随访中对照组3例、试验组2例患者因甲状腺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退出研究。2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均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中6例(17.1%)患者发生心电图证实的AF发作,对照组中13例(38.2%)发生心电图证实的AF发作,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2.9%,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6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LAD为(37.0±3.6)mm,对照组LAD为(38.9±3.3)mm,试验组LAD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PAF能有效地控制血压,预防PAF的复发,对延缓左心房扩大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贝沙坦 胺碘酮 硝苯地平 高血压 阵发性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维地洛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谢千 曾建新 +1 位作者 黄干洪 徐志奇 《河北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卡维地洛、美托洛尔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88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A组(卡维地洛治疗组)46例,B组(美托洛尔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基础临床特征相似,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治前、后3... 目的:对比观察卡维地洛、美托洛尔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88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A组(卡维地洛治疗组)46例,B组(美托洛尔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基础临床特征相似,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治前、后3个月、6个月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腔径变化,并观察患者的血压(BP)、心率(HR)、6min步行试验及死亡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改善,但A组比B组明显。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的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心率、血压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6min步行试验均有明显提高(P<0.01),而A组较B组更为显著。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卡维地洛与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而在运动耐量改善方面,卡维地较洛美托洛尔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维地洛 关托洛尔 充血性心力衰竭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对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严红 钟明江 《循证医学》 CSCD 2009年第6期349-353,共5页
1 文献来源 Stone GW, Lansky A J, Pocock S J, et al. Paclitaxel-eluting stents versus bare-metal stents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N Engl J Med, 2009,360(19) : 1946-1959.
关键词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 金属裸支架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PCI术后的疗效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卫 刘欣 《上海医药》 CAS 2021年第21期49-51,共3页
目的:观察rhBNP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PCI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rhBNP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rhBNP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rhBNP治疗。比较两组的心功能、平均住... 目的:观察rhBNP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PCI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rhBNP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rhBNP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rhBNP治疗。比较两组的心功能、平均住院日、心室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rhBNP组的NT-ProBNP、平均住院日、LVED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hBNP可改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心功能,降低短期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再灌注后2小时应用西地兰对心脏胶原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黄干洪 刘东华 +2 位作者 肖俊会 徐志奇 李俐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6-232,共7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发病24h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2h应用西地兰治疗后心功能及胶原代谢的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的AMI合并AHF患者93例,...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发病24h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2h应用西地兰治疗后心功能及胶原代谢的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的AMI合并AHF患者9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8例)和对照组(n=45例)。对照组患者于再灌注治疗后予以0.9%20mL的氯化钠注射液匀速注射,观察组患者于再灌注治疗予以0.2mg洋地黄+0.9%20mL氯化钠注射液匀速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肺毛细管楔压(PCWP)、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实验室生化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cTnI)、B型脑钠肽(BNP)]、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和胶原代谢指标[Ⅰ型C端胶原前肽(PⅠCP)及Ⅲ型N端胶原前肽(PⅢNP)]的差异。结果①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两组患者再通后,CI、SV呈升高趋势,PCWP呈下降趋势,不同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两组患者再通后,LVEF和FS呈升高趋势,不同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h和24h,观察组患者LVEF值分别为(50.48±4.79)%和(54.08±5.12)%,FS值分别为(26.85±4.08)%和(28.45±3.97)%,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③血液生化指标变化:用药24h后,两组患者血CK-MB、Myo、cTnI及BNP水平均较用药前有所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Myo水平和BNP含量分别为(982.46±458.51)ng/mL和(460.61±154.95)ng/mL,均高于对照组患者(769.59±346.38)ng/mL和(381.57±118.34)ng/mL(P<0.05);④胶原代谢指标变化:用药24h后,两组患者PⅠCP水平均较用药前有所升高(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PⅠCP和PⅢNP含量分别为(24.57±7.34)ng/mL和(2.68±1.51)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32.64±8.29)ng/mL和(7.26±1.59)ng/mL(P<0.05)。结论AMI合并AHF患者行早期再灌注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静脉推注小剂量西地兰可改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AMI) 急性心力衰竭(AHF) 小剂量 西地兰 早期 再灌注 胶原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52
8
作者 任绮华 李芳 +2 位作者 张成芳 唐桂兰 陈斌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8期1193-1195,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经PCI术治疗的CHD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经PCI术治疗的CHD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和随访,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延续性护理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再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可有效地降低CHD患者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理论模型 延续性护理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血管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9
作者 彭慧萍 庾永基 肖彩宏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1期159-160,163,共3页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入选患者稳定性心绞痛(SA)组3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2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6例,共84例及正常对照组35例,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其血浆中hs-CRP水平,以观察其...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入选患者稳定性心绞痛(SA)组3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2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6例,共84例及正常对照组35例,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其血浆中hs-CRP水平,以观察其相关性。结果:SA组血hs-CRP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组hs-CRP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hs-CRP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冠心病组中hs-CRP阳性率明显高于传统检测项目CK及CK-MB的阳性率。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的增高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并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它是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冠心病 肌酸激酶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提高心肌梗死大鼠抗氧化系统活性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潜照 宋慧红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7年第6期591-595,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应激状态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8~10周龄健康SD大鼠30只,体质量200~300 g。20只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分为心肌梗死组、rhBNP组,每组10只。另10只大鼠为假手术组...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应激状态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8~10周龄健康SD大鼠30只,体质量200~300 g。20只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分为心肌梗死组、rhBNP组,每组10只。另10只大鼠为假手术组。rhBNP组给予rhBNP连续灌胃7 d,心肌梗死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灌胃。用超声仪行心脏超声,比较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实验室测定PI3K-AKt通路蛋白、心肌酶谱和抗氧化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的水平,以及应激激素皮质醇和生长激素的水平。结果心肌梗死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指数(WMSI)、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等均明显下降,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心肌酶谱CK、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和AST等均明显升高,同时GP和SOD水平降低,皮质醇和生长激素水平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rhBNP组可显著延缓急性心肌功能的恶化,降低心肌酶谱水平和应激激素水平,并增加GP和SOD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rhBNP组p-AKT和p-GSK-3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心肌梗死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rhBNP可延缓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的恶化,其可能原理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而提高心肌抗氧化系统活性和减轻应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PI3K-AKt途径 急性心肌梗死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1
作者 彭慧萍 徐建杰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19年第3期5-7,共3页
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CHF)行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患者心率、血浆脑钠肽N末端前体(NT-proBNP)及神经内分泌因子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102例CH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 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CHF)行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患者心率、血浆脑钠肽N末端前体(NT-proBNP)及神经内分泌因子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102例CH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10 mg,qd)治疗,研究组于此基础上加以阿托伐他汀(10 mg,qd)治疗,比较两组昼夜心率比、NT-proBNP水平以及神经内分泌因子昼夜节律情况。结果:研究组昼、夜心率及夜昼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NT-pro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E)、醛固酮(ALD)中位数及振幅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贝那普利及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CHF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率及NT-proBNP水平,且有助于神经内分泌因子昼夜节律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那普利 CHF 阿托伐他 心率 NT-PROB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炳填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心电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并对心电网络管理系统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实施心电网络信息化系统后2017年2~8月5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我院500例尚未使用心电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患者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心电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并对心电网络管理系统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实施心电网络信息化系统后2017年2~8月5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我院500例尚未使用心电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医生的等待时间及患者、医生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统计并分析。结果在描述准确率方面,研究组为100.0%,对照组为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等待时间T1及医生等待时间T2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患者的满意程度64.0%(319/500),医生满意程度78.0%(390/500),研究组与之相比,患者满意程度96.0%(478/500),医生满意程度98.0%(496/5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在临床上的应用能够提高心电信息相关工作的工作效率,提升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能够更好的服务患者,服务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网络 信息管理系统 应用效果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禹晓玲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16期136-136,138,共2页
目的探讨提供以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生活护理为主的综合护理对青少年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41例青少年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21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心理护理为主的综合护理;对照组20例进... 目的探讨提供以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生活护理为主的综合护理对青少年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41例青少年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21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心理护理为主的综合护理;对照组20例进行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的疗效为有效以上的患者为19例(90.5%),高于对照组的17例(85.0%)。结论以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生活护理为主的综合性护理能影响青少年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心肌炎 病毒 护理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梗转院PCI治疗前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穗杰 徐志奇 《广州医药》 2015年第3期84-86,共3页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转往有条件医院行PCI治疗前应用替罗非班(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从2013年1月—2014年9月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行PCI治疗的患者共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确定转院行PCI治疗前在我...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转往有条件医院行PCI治疗前应用替罗非班(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从2013年1月—2014年9月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行PCI治疗的患者共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确定转院行PCI治疗前在我院应用替罗非班)34例、对照组(转运到花都区人民医院心内科行PCI治疗后应用替罗非班)3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首次造影的冠脉血流情况与术后的冠脉血流情况、PCI时心电图抬高的ST回落情况与心肌标志物峰值前移情况、住院期间与随访30天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MAGC)的发生情况(支架内血栓与二次血运重建发生率、再梗塞率、心绞痛、死亡率)以及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首次造影的冠脉血流优于对照组;术后的冠脉血流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CI时心电图ST回落≥1/2的情况与TNI、CK-MB峰值前移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少(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梗转院PCI患者,转院前应用替罗非班比转院后应用获益更大,安全性尚可。这类病人,在确定转院之时即时应用替罗非班是合理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梗 转院PCI前 替罗非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米沙坦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焕峰 季卫强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前后对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变化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4例慢性心衰患者在应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治疗组(39例),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40 mg/d,对照组给予...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前后对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变化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4例慢性心衰患者在应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治疗组(39例),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40 mg/d,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12.5 mg/d,12周后,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NT-proBNP水平、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LVEF值均明显提高(P<0.05),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在LVEF的改善、NT-proBNP水平下降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替米沙坦能显著改善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替米沙坦 LVEF NT-PROBNP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预测STEMI患者PCI治疗后1年内再住院率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世祥 许卫 +2 位作者 陈晞明 陈永权 陈友权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运用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IMR)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1年内再住院率的... 目的运用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IMR)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1年内再住院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CU)住院的急性STEMI患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入组48例,根据PCI治疗后测量的IMR值分为3组:A组IMR≤25(n=18);B组IMR为25~32(n=16);C组IMR≥32(n=14)。收集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浓度,PCI治疗后及治疗后1年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dimension,LVEDd),术后1年内再住院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3组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和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血清NT-Pro BNP浓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734.83±1 009.40)pg/m L vs.(4 929.68±1 611.52)pg/m L vs.(7 480.64±2 082.78)pg/m L,F=35.449,P=0.000]。术后3组间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00%±5.99%vs.52.31%±4.35%vs.49.29%±4.68%,F=3.376,P=0.043)。三组间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3组间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28%±5.21%vs.54.43%±3.69%vs.46.43%±5.33%,F=16.744,P=0.000);术后1年3组间LVE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94±1.95)mm vs.(50.63±2.68)mm vs.(52.14±2.69)mm,F=6.875,P=0.002]。3组术后1年内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14.804,P=0.001);3组再次住院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25,P=0.002)。结论 STEMI患者PCI治疗后测量IMR能有效预测患者心功能及1年内再住院率及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微循环阻力指数 心功能 再住院率 住院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吡坦对睡眠障碍高血压患者血压以及血压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马文学 江志羔 麦炜颐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3期283-286,共4页
目的研究唑吡坦对睡眠障碍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压以及血压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1年4月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和部分门诊就诊,诊断为高血压伴睡眠障碍且为非杓型血压的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电... 目的研究唑吡坦对睡眠障碍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压以及血压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1年4月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和部分门诊就诊,诊断为高血压伴睡眠障碍且为非杓型血压的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强化治疗组46例,联合治疗组45例。强化治疗组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早、晚各1次;联合治疗组早上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晚上口服酒石酸唑吡坦10 mg。治疗4周后行动态血压监测,评价血压及血压形态;行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insomnia scale,AIS)自测,评估睡眠质量。结果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周治疗,强化治疗组白昼收缩压以及黑夜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收缩压下降率(ΔSBP%)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黑夜收缩压以及黑夜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收缩压下降率及舒张压下降率(ΔDBP%)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白昼收缩压、收缩压下降率及舒张压下降率显著高于强化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非杓型血压纠正为杓型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强化治疗组[47.7%(21/44)vs.22.7%(10/44),P<0.05]。结论对于伴有睡眠障碍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联合使用唑吡坦,能够显著降低夜间血压,纠正非杓型血压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唑吡坦 血压 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AT1-R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文学 江志羔 +1 位作者 古玉燕 麦炜颐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0-493,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血脂及血管紧张素Ⅱ1亚型受体(AT1-R)密度的影响。【方法】初诊1、2级EH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AmAt)和单纯降压组(Am),AmAt组每天予氨氯地平5 mg+阿托伐他汀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血脂及血管紧张素Ⅱ1亚型受体(AT1-R)密度的影响。【方法】初诊1、2级EH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AmAt)和单纯降压组(Am),AmAt组每天予氨氯地平5 mg+阿托伐他汀20 mg;Am组每天予氨氯地平5 mg+安慰剂,治疗12周。35例正常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HeaC)。所有参加者于基线及治疗12周后检测血压、血脂及单核细胞AT1-R密度。【结果】EH患者单核细胞AT1-R密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12周治疗后血压较基线明显降低,以AmAt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Am组血脂改变不明显(P>0.05),AmAt组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单核细胞AT1-R密度较前明显降低,以AmAt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AT1-R密度与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水平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24,0.636和0.644(P<0.05);在AmAt组中,血脂正常者经治疗后总胆固醇水平并无显著下降(P>0.05),但其AT1-R密度显著下降。【结论】阿托伐他汀有辅助降压作用,可能与其下调EH患者单核细胞表面AT1-R有关,这种作用独立于调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原发性高血压 AT1-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miR-153-3p可促进Nrf2表达从而减轻H2O2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兆琦 许卫 +1 位作者 黄炯华 卢雄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49-1254,共6页
目的:研究敲减微小RNA-153-3p(miR-153-3p)的表达在H2O2引起的H9C2细胞氧化损伤中的作用以及具体机制。方法:建立H2O2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分别通过MTT实验和RT-qPCR检测细胞活力和miR-153-3p表达的变化。通过RNA干扰技术敲... 目的:研究敲减微小RNA-153-3p(miR-153-3p)的表达在H2O2引起的H9C2细胞氧化损伤中的作用以及具体机制。方法:建立H2O2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分别通过MTT实验和RT-qPCR检测细胞活力和miR-153-3p表达的变化。通过RNA干扰技术敲减miR-153-3p的表达,观察其对氧化应激状态下H9C2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 blot和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确定miR-153-3p的作用靶点。结果:H9C2细胞活力随H2O2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P<0.05),miR-153-3p的表达则逐渐增加(P<0.05)。敲减miR-153-3p的表达可提高H9C2细胞在氧化应激状态下的细胞活力,减少细胞凋亡,减少丙二醛(MDA)含量并升高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P<0.01)。Western blot实验可见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表达和抗氧化反应元件(ARE)活性随H2O2浓度升高而升高(P<0.05);TargetScan分析和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Nrf2是miR-153-3p的潜在靶基因之一。Western blot实验进一步显示miR-153-3p过表达可抑制Nrf2的表达(P<0.01),抑制miR-153-3p则可促进Nrf2表达(P<0.01)。同时敲减H9C2细胞的Nrf2和miR-153-3p表达可显著降低H9C2细胞在H2O2环境下的细胞活力,促进细胞凋亡,增加MDA含量并降低SOD活性(P<0.01)。结论:抑制miR-153-3p表达可上调Nrf2/ARE通路从而减轻H2O2引起的H9C2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53-3p H9C2细胞 氧化应激 Nrf2/ARE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普妥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更早获益的研究
20
作者 关若飞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7年第07X期146-147,共2页
他汀类药物具有降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反应等作用。不同种类他汀类药物的起效时间和作用强度有所不同,本研究旨在观察阿托伐他汀(辉瑞公司)与辛伐他汀(默沙东)疗效的差别。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立普妥 他汀类药物 治疗 血管内皮功能 阿托伐他汀 炎症反应 起效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