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真实CT数据骨科虚拟手术计划在髋臼骨折手术中的运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汪光晔 张春才 +2 位作者 许硕贵 薜双桃 林清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3期7987-7990,共4页
背景:骨科虚拟手术计划有助于提高外科医生的手术精确性。目的:探索计算机术前模拟手术技术在骨盆、髋臼骨折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对13例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影像扫描,将其DICOM数据输入个人计算机中Mimics软件... 背景:骨科虚拟手术计划有助于提高外科医生的手术精确性。目的:探索计算机术前模拟手术技术在骨盆、髋臼骨折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对13例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影像扫描,将其DICOM数据输入个人计算机中Mimics软件,使用分割方法,于内固定前建立计算机模拟手术过程。结果与结论:骨块分割出来和提取关节表面模型的平均时间为45min(30~70min),操作者可进行骨折复位与固定时间平均为28min(16~45min)。计划13例手术入路,最终12例完全采用,12例完全采用了模拟手术固定方法,1例部分采用了计划固定方法;螺钉数与术前计划一致的有10例患者,螺钉长度与术前计划一致的有8例,固定钢板与术前计划一致的11例。随访CT显示关节面解剖复位6例(46%),7例(54%)满意,没有螺钉穿入关节腔。说明通过计算机术前模拟手术,可以制定准确的手术方案,为指导实际手术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计划 骨盆骨折 髋臼骨折 计算机辅助虚拟手术 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促进骨科患者术后康复方面的价值分析
2
作者 毕义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18年第12期23-23,共1页
探讨分析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促进骨科患者术后康复方面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60例于骨科就诊的下肢创伤骨折患者随机分组,主要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n=30),观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30),... 探讨分析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促进骨科患者术后康复方面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60例于骨科就诊的下肢创伤骨折患者随机分组,主要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n=30),观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30),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6%、26.7%;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63.3%;两组数据对比可知,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促进骨科患者术后康复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 骨科 术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步态下髋臼底接触面积与压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汪光晔 张春才 许硕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3991-3994,共4页
背景:认识髋关节的正常压力分布特点,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正常髋关节的力学机制与异常载荷下关节软骨的病理学行为。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分析正常步态过程中头臼间接触面积和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应用CT扫描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系... 背景:认识髋关节的正常压力分布特点,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正常髋关节的力学机制与异常载荷下关节软骨的病理学行为。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分析正常步态过程中头臼间接触面积和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应用CT扫描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建立髋臼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髋臼模型模拟髋臼在完整步态过程中连续32个位相时的受力状况,并对各位相时接触面积进行计算。结果与结论:获得了髋臼在32个位相时的应力峰值分布呈双峰形,在起步位相时达到峰值(4.2MPa),支撑期接触面积明显高于跨步期。始终接触部位集中在髋臼顶部,偏内侧,而髋臼前角与后角始终没有应力传导。髋臼软骨在不同位相的应力分布明显不同,支撑期应力增高区分布在臼顶区,而跨步期应力增高区在臼软骨的内侧缘。结果显示髋臼的接触应力增高区及接触面的分布对临床研究有重要意义,可提示导致髋臼骨性关节炎的好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接触面积 接触压 三维有限元 髋关节磨损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Lauge-Hansen分型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 被引量:21
4
作者 赵广超 薛双桃 +4 位作者 桂召柳 吴天亮 林志祥 曹松松 夏太保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3期358-362,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Lauge-Hansen分型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Lauge-Hansen分型行手术治疗。术中按分型的损伤机制进行复位,根据骨折特征选择合适内固定。对踝关节术后疗效使用Baird-Jackson评分标准评... 目的:探讨应用Lauge-Hansen分型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Lauge-Hansen分型行手术治疗。术中按分型的损伤机制进行复位,根据骨折特征选择合适内固定。对踝关节术后疗效使用Baird-Jackson评分标准评价。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踝穴形态恢复正常,内固定位置满意。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46个月。按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标准评价:优20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结论应用Lauge-Hansen分型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指导术中骨折复位,选择合适内固定,判断下胫腓联合损伤情况,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Lauge-Hansen分型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与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8
5
作者 夏太宝 赵广超 +2 位作者 薛双桃 张小海 朱玉婷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4期415-418,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与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4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经皮组,23例)和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Wiltse组,2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比较经皮与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4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经皮组,23例)和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Wiltse组,2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透视次数、术后腰痛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改善率、ODI。结果 43例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1例失访。与Wiltse组相比,经皮组手术时间长、透视次数多、出血少、腰痛程度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长度、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改善率、ODI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与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是微创方式,临床效果基本相同。经皮入路具有出血少、腰痛轻等优点,Wiltse入路具有可视化、易操作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 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里扎诺夫技术修复兔胫骨骨缺损成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艾田 张俊德 +1 位作者 程添栋 林清高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2期202-204,共3页
目的探讨截骨推移区骨愈合的组织学特点和新骨形成规律。方法取青紫蓝兔24只,建立胫骨大段骨缺损模型,在近干骺端截骨。分别于截骨后第1、2、4、6、8、10周各处死4只兔,在近干骺端的分离区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截骨后第1周出现血肿... 目的探讨截骨推移区骨愈合的组织学特点和新骨形成规律。方法取青紫蓝兔24只,建立胫骨大段骨缺损模型,在近干骺端截骨。分别于截骨后第1、2、4、6、8、10周各处死4只兔,在近干骺端的分离区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截骨后第1周出现血肿机化,第4周出现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第6周推移区大部分被骨性骨痂取代,第8周开始改建。结论推移区存在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2种方式,以膜内成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里扎诺夫技术 骨再生 骨折愈合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关节突尖部成型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章朋朋 桂召柳 +1 位作者 夏太保 张小海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1066-106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关节突尖部成型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80例,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关节突尖部成型手术治疗。分析病人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视觉...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关节突尖部成型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80例,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关节突尖部成型手术治疗。分析病人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病人治疗后显效为35例,有效为37例,无效为8例,有效率90.0%(72/80);手术时间(75.5±13.3)min,术中出血量(38.6±14.8)mL,住院时间(3.5±1.1)d,并发症发生率8.8%(7/80);治疗后病人VAS评分小于治疗前(P<0.05~P<0.01);治疗后病人ODI指数小于治疗前(P<0.0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经皮椎间孔镜关节突尖部成型手术的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经皮椎间孔镜关节突尖部成型 功能障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颈髓损伤的观察及护理
8
作者 毕义琴 靳敏 刘春红 《淮海医药》 CAS 2011年第6期552-554,共3页
急性颈髓损伤(acute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ACSCI)是临床上常见而又十分严重的创伤,其病情复杂,治疗困难,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关键词 颈髓损伤 甲基强的松龙 大剂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后路手术联合经椎弓根化疗一期治疗脊柱结核 被引量:1
9
作者 郑张安 薛双桃 +3 位作者 赵广超 夏太宝 张小海 严政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评价单纯后路手术联合经椎弓根化疗一期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8月~2017年8月我院采用单纯后路手术联合经椎弓根化疗一期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47~68岁,平均(56.5±5.8)岁。病变部位为胸... 目的:评价单纯后路手术联合经椎弓根化疗一期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8月~2017年8月我院采用单纯后路手术联合经椎弓根化疗一期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47~68岁,平均(56.5±5.8)岁。病变部位为胸8~腰5,其中累及2个椎体8例,3个椎体6例,4个及以上椎体2例。术前依据ASIA神经功能分级标准:B级1例,C级3例,D级8例,E级4例。术前红细胞沉降率(ESR)10~193 mm/h,平均(84±34.8)mm/h,其中7例正常。术前平均后凸Cobb角度为(34.6±5.8)°(15~48°)。手术采用后入路途径一个切口进行经肋横关节侧前方椎体结核的病灶清除和后路内固定,同时经椎弓根病灶植骨并化疗。结果:所有患者除1例切口液化坏死外其余均Ⅰ期愈合,无局部窦道形成。除1例失访外,其余15例均获得1~5年随访,平均(2.2±1.1)年,全部治愈,无1例复发。后凸平均矫正度数为(18.6±2.4)°,随访期内角度丢失为2~4°。神经功能恢复明显。结论: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联合经椎弓根抗结核化疗一期治疗脊柱结核,能较好地纠正后凸畸形,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且无1例复发,为脊柱结核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化疗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气压治疗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10
作者 毕义琴 耿莉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6期418-418,共1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气压治疗对全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全髋关节置换患者6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观察组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及气压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DVT,观察组总体小腿周径小...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气压治疗对全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全髋关节置换患者6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观察组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及气压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DVT,观察组总体小腿周径小于对照组。结论气压治疗更加有利于患者术后消肿及预防DVT形成,对髋关节术后预防DVT有很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 气压治疗 全髋关节 DV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颈椎椎体终板软骨细胞退变中的Sirtl基因表达及意义
11
作者 胡斌 徐宏光 +3 位作者 宋俊兴 章平治 张小海 程加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7期3341-3344,共4页
目的探讨Sirtl基因在人颈椎终板软骨细胞退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接受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手术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及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或脊髓损伤患者30例。分为... 目的探讨Sirtl基因在人颈椎终板软骨细胞退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接受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手术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及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或脊髓损伤患者30例。分为颈椎病组(14例)和对照组(16例),建立人颈椎椎体终板软骨细胞退变模型。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及培养终板软骨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利用HE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对终板软骨细胞进行观察及鉴定。运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印迹法检测终板软骨细胞退变过程中Sirtl、11型胶原及蛋白多糖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退变组与正常组终板软骨细胞相比较,细胞出现梭形变趋势。Ⅱ型胶原基因(P=0.0072)及蛋白多糖基因(P=0.0063)mRNA的表达均相应减低。退变组Sirtl基因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34)。结论人颈终板软骨细胞发生退变后,Sirtl基因表达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椎间盘 颈椎 软骨细胞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CT联合C臂加手指触摸穿刺点引导下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
12
作者 汪光晔 章其林 +6 位作者 艾田 郑张安 刘春红 章朋朋 孔志阳 方锐 李叶天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20期6147-6150,共4页
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一个微创技术,是由图像引导的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对骨折部位加强及缓解疼痛的目的。其最初被用来治疗脊柱原发性肿瘤,后期被用来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一个微创技术,是由图像引导的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对骨折部位加强及缓解疼痛的目的。其最初被用来治疗脊柱原发性肿瘤,后期被用来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骨髓瘤以及少见的其他症状(组织细胞增多症、成骨不全)引起的疼痛的治疗。由于操作材料及图像引导技术不断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硬膜外 丙烯酸脂粘固剂 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手指 椎体成形 进针点 骨质疏松 椎体肿瘤 穿刺点 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