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芜湖市冬季一次典型PM_(2.5)污染过程的气象成因分析
1
作者 付伟 邹莹瑾 +1 位作者 文想成 司红君 《海峡科学》 2024年第3期24-30,共7页
利用PM_(2.5)浓度、气象观测、后向轨迹和EAR5资料,对芜湖市一次PM_(2.5)污染过程的气象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存在外源输入和静稳累积型污染叠加特征,且受冷空气显著影响,强弱冷空气对污染程度影响存在差异性;冷空气间... 利用PM_(2.5)浓度、气象观测、后向轨迹和EAR5资料,对芜湖市一次PM_(2.5)污染过程的气象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存在外源输入和静稳累积型污染叠加特征,且受冷空气显著影响,强弱冷空气对污染程度影响存在差异性;冷空气间隙的污染维持阶段,925 hPa气流变化可影响污染程度;边界层水平风速、温度垂直梯度较小或较大时,对应PM_(2.5)浓度较高或较低,PM_(2.5)浓度还与近地面风速和温度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各阶段能见度均与PM_(2.5)浓度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污染 气象成因 后向轨迹 芜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芜湖市社区气象服务业务平台研发 被引量:1
2
作者 马菊 石涛 +2 位作者 张丽 闵仲妮 罗苏丰 《电子测试》 2014年第1期85-87,共3页
本文介绍了芜湖市社区气象服务工作平台的设计背景及系统总体结构,并对平台所包含的内部邮件、社区气象、日常工作、科普风貌及考核统计等功能进行了描述。该平台建设规范了社区气象服务工作实施流程,提高了社区气象服务的技术手段和管... 本文介绍了芜湖市社区气象服务工作平台的设计背景及系统总体结构,并对平台所包含的内部邮件、社区气象、日常工作、科普风貌及考核统计等功能进行了描述。该平台建设规范了社区气象服务工作实施流程,提高了社区气象服务的技术手段和管理能力,并为地市级社区气象服务业务的系统建设及推广提供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社区服务 社区气象服务 业务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芜湖市一次引发严重内涝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付伟 魏秋实 +1 位作者 邱学兴 司红君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6-497,共12页
基于自动气象观测站降水数据、中国降水数据集、ERA5再分析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数据,使用水汽收支分析、HYSPLIT后向轨迹追踪和水汽输送贡献率等方法对2022年6月5日凌晨芜湖市一次引发严重内涝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 基于自动气象观测站降水数据、中国降水数据集、ERA5再分析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数据,使用水汽收支分析、HYSPLIT后向轨迹追踪和水汽输送贡献率等方法对2022年6月5日凌晨芜湖市一次引发严重内涝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出现在200 hPa分流区和850 hPa低空急流左前方,500 hPa冷空气在低空急流出口北侧不断激发对流云团,形成强降水。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增强了水汽的水平辐合和垂直输送,西南低空急流持续加强,将水汽不断输送至暴雨区,为暴雨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水汽条件,使芜湖市在强降水发生前水汽充沛,湿层深厚且持续增湿。暴雨出现时大气可降水量、850 hPa比湿、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分别达到71.0 kg·m^(-2)、16.0 g·kg^(-1)、15.0 g·hPa^(-1)·cm^(-1)·s^(-1)和-3.0×10^(-6)g·cm^(-2)·hPa^(-1)·s^(-1)。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的变化与暴雨的出现和强度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雨强最强时段可达-8.0×10^(-6)g·cm^(-2)·hPa^(-1)·s^(-1)。水汽收支和追踪分析结果显示:水汽流入主要发生在对流层低层的西边界和南边界,暴雨发生前流入层深厚,有向上的水汽垂直输送。整层水汽流入量约为56.0×10^(7)t·h^(-1),主要流入高度为850~700 hPa,单层流入量最大可达9.0×10^(7)t·h^(-1),水汽主要源自孟加拉湾和南海,其水汽通道轨迹占比为32.0%,水汽输送贡献率达55.4%。暴雨出现时水汽流入层降低,流入量减少,水汽垂直输送减弱,总水汽净流入集中在850 hPa,净流入量为1.0×10^(7)t·h^(-1)左右,水汽主要源自南海,其水汽通道轨迹占比为46.0%,水汽输送贡献率达6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水汽输送 水汽收支 HYSPLIT后向轨迹追踪 水汽输送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2月芜湖市一次暴雪天气过程演变特征分析
4
作者 文想成 李鸾 严韬 《海峡科学》 2024年第2期6-10,共5页
以2022年2月6—7日芜湖市出现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为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探空资料、多普勒雷达和风廓线雷达产品等,从天气实况、环流背景、气温和水汽条件、多普勒雷达的基本反射率因子和径向速度、风廓线雷达的水平风和垂直速度等方面... 以2022年2月6—7日芜湖市出现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为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探空资料、多普勒雷达和风廓线雷达产品等,从天气实况、环流背景、气温和水汽条件、多普勒雷达的基本反射率因子和径向速度、风廓线雷达的水平风和垂直速度等方面,综合分析本次芜湖市降雪发生前后的气象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本次降雪天气过程范围广、强度强、降雪集中、积雪深度大、转雪快,降雪期间整层气温都满足安徽降雪条件,降纯雪对近地面要求高;从多普勒雷达上看,基本反射率因子在降纯雪时有明显减弱的趋势,低层存在暖平流,700 hPa附近西南急流在降雪最强时段明显增强;风廓线雷达水平风羽图中,最大探测高度的突然增大对降雪开始有一定的指示意义,近地面风场的变化是降水开始的信号;风廓线雷达的垂直速度能体现降雪强度的变化,降雪发生时垂直速度会突然增大;垂直速度也能反映降水相态的变化,当降雪强度基本一致时,雨夹雪转纯雪时近地面的垂直速度呈现逐渐变小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湖市 暴雪天气 天气过程分析 环流形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芜湖市小儿急性肠套叠发病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邹文杰 段光琦 张安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1384-1389,共6页
目的:探讨芜湖市小儿急性肠套叠发病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4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肠套叠患儿的相关资料,记录其发病时间;收集同期气象数据,包括每日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气压、... 目的:探讨芜湖市小儿急性肠套叠发病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4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肠套叠患儿的相关资料,记录其发病时间;收集同期气象数据,包括每日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气压、平均相对湿度、降水量、平均风速。对样本进行统计学分析,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由SPSS 23.0完成。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和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GAM)定量评估气象因素对肠套叠发病人数的影响,由R 3.4.3统计软件的mgcv完成。结果:气象因素对小儿肠套叠发病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气象因素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昼夜温差、相对湿度、平均气压、降水量、风速。发病前3 d内的气温变化和日气温较差与急性肠套叠发病相关。结论:推测气温、空气湿度、气压等气象条件可能对急性肠套叠的发生发展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套叠 时间生物学 气象因素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归因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芜湖市两次不同等级污染天气边界层风场特征对比研究
6
作者 付伟 杨琼琼 邹莹瑾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8期118-123,共6页
利用芜湖市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和PM_(2.5)浓度数据,对两次污染天气过程的边界层风场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有明显传输污染时,PM_(2.5)浓度增长和消散快,极值高;本地PM_(2.5)累积为主时,污染持续时间长,极值低。边界层900米以下:上... 利用芜湖市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和PM_(2.5)浓度数据,对两次污染天气过程的边界层风场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有明显传输污染时,PM_(2.5)浓度增长和消散快,极值高;本地PM_(2.5)累积为主时,污染持续时间长,极值低。边界层900米以下:上游高污染方向来风,小风速,下沉气流,弱垂直风切变,小C_(n)^(2)值,均对近地面污染的发展和维持有明显的有利影响。同时,低压倒槽控制阶段,500 m以下风速大,风场辐合强,且当风场辐合时300 m以下又有弱上升气流时,地面PM_(2.5)浓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天气 边界层风廓线雷达 边界层风场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芜湖市湾沚区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徐芸皎 李鸾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8期158-160,共3页
根据芜湖市湾沚区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国家站的气象观测数据,研究了2016—2020年湾沚的空气质量特征,分析了气象要素和空气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湾沚空气质量中度及重度污染的天气占全年的4%;近5年湾沚空气质量呈波动上升态势,其中颗... 根据芜湖市湾沚区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国家站的气象观测数据,研究了2016—2020年湾沚的空气质量特征,分析了气象要素和空气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湾沚空气质量中度及重度污染的天气占全年的4%;近5年湾沚空气质量呈波动上升态势,其中颗粒污染物逐年下降,而气态污染物呈上升趋势;湾沚春季污染天气频发,冬季容易发生重污染天气,秋季的空气质量最佳;湾沚空气质量变化与风速、降水、相对湿度和气温都呈现负相关性。综合考虑降水与相对湿度对空气质量的共同影响,当相对湿度为80%~89%、降水量5 mm时最容易出现污染天气。因此可以为公众生活出行提供参考,也进一步拓宽了基层气象的服务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气象条件 生活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的水稻病虫害发生程度预测模型——以芜湖市为例
8
作者 付伟 祝玉青 +1 位作者 司红君 邹莹瑾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1期102-107,共6页
利用芜湖市1988—2022年7种水稻病虫害发生及种植面积数据,国家气候中心逐月大气环流和海温指数,基于C5.0决策树算法,构建一种以大气环流和海温指数作为预报因子的水稻病虫害发生程度的长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预测未来... 利用芜湖市1988—2022年7种水稻病虫害发生及种植面积数据,国家气候中心逐月大气环流和海温指数,基于C5.0决策树算法,构建一种以大气环流和海温指数作为预报因子的水稻病虫害发生程度的长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预测未来一年芜湖市各种水稻病虫害发生程度,2022年7种病虫害发生程度预测准确率平均为85.7%,为水稻病虫害发生程度的预测提供一种有效的实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0决策树算法 水稻病虫害发生程度 预测模型 大气环流和海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芜湖市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其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
9
作者 丁劲松 朱琼琼 +2 位作者 张志祥 石涛 祝玉青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6期76-78,共3页
稻飞虱是芜湖市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的害虫之一,该文通过总结2016年稻飞虱在芜湖市的发生为害情况及田间种群数量的消长动态,探索出稻飞虱在芜湖的为害特点和发生规律,并结合2016年芜湖市气象条件分析,认为2016年稻飞虱在芜湖市中等发生,... 稻飞虱是芜湖市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的害虫之一,该文通过总结2016年稻飞虱在芜湖市的发生为害情况及田间种群数量的消长动态,探索出稻飞虱在芜湖的为害特点和发生规律,并结合2016年芜湖市气象条件分析,认为2016年稻飞虱在芜湖市中等发生,与芜湖市气象条件有密切关系,稻飞虱的田间种群消长与温度、湿度和降雨具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温度 湿度 发生为害 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洪涝风险评估的GIS和空间化应用--以芜湖市为例 被引量:18
10
作者 石涛 谢五三 +1 位作者 张丽 杨元建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9-176,共8页
选用芜湖市81个自动观测站及其周边15个国家级气象台站的近50a的观测资料,以及陆地卫星(LANDSAT 5)遥感数据、行政区划资料、社会经济数据,采用数据空间化、专家打分法和加权综合法建立了暴雨洪涝灾害的致灾、孕灾、承灾和抗灾4个风险... 选用芜湖市81个自动观测站及其周边15个国家级气象台站的近50a的观测资料,以及陆地卫星(LANDSAT 5)遥感数据、行政区划资料、社会经济数据,采用数据空间化、专家打分法和加权综合法建立了暴雨洪涝灾害的致灾、孕灾、承灾和抗灾4个风险评价因子和模型,最后在GIS中得到了精细到街道/乡镇级别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结果。结果表明:繁昌县(平铺、峨山、峨桥),南陵县(何湾),芜湖县(湾沚、红杨),无为县(昆山、严桥、太平),以及其他分散区域为暴雨洪涝低风险区;市辖区大部,鸠江区中部和无为县(无城、白茆),南陵县(籍山镇)以及其他分散区域为暴雨洪涝高风险区。研究解决了暴雨洪涝灾害风险难以精细化、定量化评估的部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涝 GIS 空间化 评价因子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芜湖市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娟 柳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5817-5818,共2页
利用1956-2005年芜湖市的降水、气温、日照资料,对近50年来芜湖市的气候变化特征作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近5年来,芜湖地区气候变化与全球性气候变暖的总体趋势一致,四季的降水量、平均气温、日照时间均较以往有所变化,气候变化呈现偏暖... 利用1956-2005年芜湖市的降水、气温、日照资料,对近50年来芜湖市的气候变化特征作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近5年来,芜湖地区气候变化与全球性气候变暖的总体趋势一致,四季的降水量、平均气温、日照时间均较以往有所变化,气候变化呈现偏暖、少雨、少日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生产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芜湖市霜冻变化特征及对农业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丽 刘蕾 +1 位作者 朱芙蓉 吕慧慧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7期217-221,共5页
为了给芜湖市农业生产及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芜湖市1960—2011年逐日最低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异常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霜冻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对芜湖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1)芜湖市平均初霜冻日为11月19日,平均终霜冻日... 为了给芜湖市农业生产及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芜湖市1960—2011年逐日最低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异常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霜冻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对芜湖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1)芜湖市平均初霜冻日为11月19日,平均终霜冻日为3月17日,平均无霜冻期为247天;(2)初霜冻日约以2.4 d/10 a的速度推后,终霜冻日约以2.1 d/10 a的速度提前,无霜冻期约以4.9 d/10 a的速度延长。(3)1981年起无霜期总体趋势由偏短转为偏长。但未达到气候突变的标准。(4)特(偏)早秋霜冻及特(偏)晚春霜冻出现概率降低,无霜期延长总体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由于霜冻发生的不稳定性和危害性,仍需重视霜冻灾害的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地面最低温度 霜冻 变化特征 农业影响 芜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气象服务集约化发展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菊 弓台卫 +2 位作者 张丽 石涛 杜文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8期318-320,共3页
介绍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概念,总结了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气象的需求,指出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气象服务集约化发展的目标、思路及构成体系,提出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气象服务集约化发展的对策,以为地市级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都市型现代农业 气象服务集约化 安徽芜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芜湖市天气预报实时业务系统及其潜在能力
14
作者 汪克付 矫梅燕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3-46,共4页
简要介绍了一个地(市)天气预报实时业务系统的建设思路、结构、特点、功能及潜在的业务能力。
关键词 天气预报 实时业务系统 潜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系统指数的月尺度霾日定量预测方法研究——以芜湖市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付伟 司红君 +4 位作者 何冬燕 卢尧 刘蕾 杨琼琼 邹莹瑾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0-278,共9页
利用1955—2018年芜湖市国家气象观测站资料,1980—2018年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指数资料,对芜湖市近64 a的霾日气候序列进行重建,在此基础上使用线性趋势和Mann-Kendall方法,系统分析了芜湖市霾日的气候特征。以芜湖市为例,借助多元逐... 利用1955—2018年芜湖市国家气象观测站资料,1980—2018年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指数资料,对芜湖市近64 a的霾日气候序列进行重建,在此基础上使用线性趋势和Mann-Kendall方法,系统分析了芜湖市霾日的气候特征。以芜湖市为例,借助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尝试研究了一种以气候系统指数为自变量,霾日为因变量,建立霾日预测方程并对月尺度霾日进行定量预测的方法。结果表明:1)重建的霾日时间序列能够更客观的反映芜湖市霾日实际的长期变化特征。近64 a霾的气候特征:年日数显著增加,并在1980年左右出现突变;季日数在冬、秋季较多,夏季最少,四季均呈显著增多趋势,增速秋季最快,夏季最慢;月日数在1、12、11月较多,7、8月较少。中度以上霾的气候特征:年日数显著增加,表现出渐变特征;季日数冬季最多,夏季最少,除夏季外均显著增多趋势,增速冬季最快,秋、春季次之;月日数在1、12、11月较多,5、6月较少,8月则从未出现过。2)各月霾日、中度以上霾日与多项月气候系统指数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使用这些指数,计算出各月霾日、中度以上霾日的预测方程,最后对方程效果进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霾日 重建 气候系统指数 多元逐步回归 月尺度定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数值模式对芜湖市地面气温和降水预报的对比检验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付伟 吕娟 何冬燕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0年第B09期109-114,共6页
对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JMA、T213、GRAPES、MM5、T639和GERMANY6种数值模式产品对芜湖市的地面气温和降水预报结果进行了对比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各模式对最高气温的预报能力一般,其中JMA、GRAPES、T639相对较好;对最低气温的预报JM... 对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JMA、T213、GRAPES、MM5、T639和GERMANY6种数值模式产品对芜湖市的地面气温和降水预报结果进行了对比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各模式对最高气温的预报能力一般,其中JMA、GRAPES、T639相对较好;对最低气温的预报JMA表现突出,而GRAPES在冬季预报能力较好。各模式对于芜湖站降水的预报均无绝对优势,对备等级的降水预报效果各有千秋。对于≥0.1mm降水,JMA和GERMANY在24h时效内TS评分较高,且JMA漏报率很低,GERMANY空报率较低,T639则从48h时效起邢评分最高,且漏报率较低:对于≥10mm降水,T639的乃评分较高且漏报率较低,GERMANY和GRAPES在48h时效内评分也较高且空报率低,JMA在48h时效后空报率较高,成绩较差;JMA、T639和GERMANY对强降水预报能力相对较强,特别是T639对暴雨比较敏感,而各模式在72h之后对强降水的预报能力较差。另外,各模式对降水预报的邢评分均为夏季低、冬季高,空报率均为夏季高、冬季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式 降水 地面气温 对比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芜湖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鸾 谢五三 吴蓉 《能源与环境》 2021年第5期96-97,100,共3页
为了减少暴雨洪涝灾害对环境的影响,通过使用芜湖市气象、水文、地理信息、社会经济等资料以及FloodArea淹没模型,在GIS平台上提取制作出了T年一遇的芜湖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以及不同重现期下人口、GDP以及土地利用等风险区划图谱... 为了减少暴雨洪涝灾害对环境的影响,通过使用芜湖市气象、水文、地理信息、社会经济等资料以及FloodArea淹没模型,在GIS平台上提取制作出了T年一遇的芜湖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以及不同重现期下人口、GDP以及土地利用等风险区划图谱。以芜湖2016年7月2日暴雨为例,对暴雨洪涝风险区划方法进行评估,结果表明:7月2日暴雨过程中,芜湖市辖区青弋江一带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与实况较为相符,漳河一带风险区划等级较实况略偏低。总体来说,芜湖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较为合理,可有效减少暴雨洪涝灾害对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暴雨洪涝 风险区划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标准约束力分析与评价研究——以雷电防御领域标准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开斌 黄潇 +2 位作者 崔晓军 姜月清 成秀虎 《标准科学》 2024年第3期74-78,共5页
发挥标准的技术支撑和基础性制度作用,标准约束力是关键,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标准能够助推行业领域高质量发展。以雷电防御领域(X13)标准子体系为例,分析了标准的制度属性,评价了现行气象防雷标准的约束力。结果表明:气象防雷标准具有法律... 发挥标准的技术支撑和基础性制度作用,标准约束力是关键,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标准能够助推行业领域高质量发展。以雷电防御领域(X13)标准子体系为例,分析了标准的制度属性,评价了现行气象防雷标准的约束力。结果表明:气象防雷标准具有法律效力约束力、法律后果约束力、行政主导/干预约束力、市场机制约束力、契约约束力和自我约束力等6种约束力,简述了每种约束力的后果,指出了影响约束力的因素。研究结论可为气象防雷标准的应用、复审、修订以及标准体系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防护 标准应用 约束力 标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标准约束力溯源及其实现途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晓军 汪开斌 +2 位作者 黄潇 姜月清 成秀虎 《标准科学》 2024年第2期41-46,共6页
气象标准化在推进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是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强化行业管理的重要抓手。为了强化气象标准的制度属性,增强标准的权威性和约束力,本文通过梳理气象标准制定和应用情况,分... 气象标准化在推进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是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强化行业管理的重要抓手。为了强化气象标准的制度属性,增强标准的权威性和约束力,本文通过梳理气象标准制定和应用情况,分析气象标准约束力来源,探索提出气象标准约束力实现途径,为气象约束类标准和指导类标准的划分和实施提供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标准 约束力 约束类标准 指导类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芜湖市短时强降水特征和风廓线雷达指标研究
20
作者 刘蕾 高辉 +2 位作者 李鸾 杨琼琼 刘士高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20年第1期40-49,共10页
利用1992-2018年芜湖站逐小时降水量资料,统计分析不同量级短时强降水的变化特征,总结了四种类型短时强降水的物理量特征和风廓线雷达指标。结果表明,芜湖市短时强降水容易出现在夏季午后,2008-2018年中等强度的短时强降水更为频发。短... 利用1992-2018年芜湖站逐小时降水量资料,统计分析不同量级短时强降水的变化特征,总结了四种类型短时强降水的物理量特征和风廓线雷达指标。结果表明,芜湖市短时强降水容易出现在夏季午后,2008-2018年中等强度的短时强降水更为频发。短时强降水发生时,可降水量较大,湿层较厚,副热带高压边缘型(以下简称"副高边缘型")短时强降水各指数明显偏强,比湿和假相当位温的垂直递减率较大,使得对流不稳定增强。低槽东移型和西北气流型短时强降水在发生前3-5 h有不同高度的西南风风速的增加,1 km以下水平风的"垂直切变"较大;副高边缘型和台风型短时强降水发生前后整层风速较小、"垂直切变"较小。在短时强降水的临近预报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天气类型下物理量和风廓线雷达指标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物理量 风廓线雷达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