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外科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马加贵 安建雄 +4 位作者 王文璋 李喜元 张春芳 李灯凯 马晓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674-1679,共6页
目的观察心脏外科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deep sternal wound infection,DSWI)的临床特点,并进行病原菌耐药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心胸外科84例采用肌瓣修复重建手术治疗的心脏手术后DSWI患者(年龄≥1... 目的观察心脏外科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deep sternal wound infection,DSWI)的临床特点,并进行病原菌耐药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心胸外科84例采用肌瓣修复重建手术治疗的心脏手术后DSWI患者(年龄≥18岁)的临床资料,并对DSWI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1Ⅱ型DSWI最多见(49/84,58.3%),Ⅰ型有17例(20.2%),Ⅲ型有18例(21.4%)。Ⅰ型和Ⅱ型DSWI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发热、伤口裂开和/或脓性分泌物、手术区域自发性疼痛、血象升高等。Ⅰ型DSWI患者更易合并低蛋白血症(P<0.01),早期X线或CT扫描可发现纵隔增宽(P<0.01)。部分Ⅲ型DSWI患者仅表现为手术区域局部症状。237例(44.0%)患者有明确病原学诊断,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Gram-negative bacilli,GNB;54.8%),其次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23.7%);GNB中最常见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其次是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18.2%,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70%以上,阴沟肠杆菌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未表现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均为100%,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在80%以上,但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未表现出耐药。结论 DSWI多发生在心脏术后1个月内,其中Ⅱ型DSWI最多见,且不同类型的DSWI主要临床表现不同;DSWI常见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且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外科伤口感染 临床特点 病原菌 抗药性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外科术后不同类型深部胸骨切口感染的临床表现及病原学特点 被引量:13
2
作者 马加贵 安建雄 +1 位作者 王文璋 李喜元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35-640,共6页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术后不同类型的深部胸骨切口感染(DSWI)的临床表现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心胸外科84例接受肌瓣修复重建手术治疗的心脏手术后DSW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4例DSWI患...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术后不同类型的深部胸骨切口感染(DSWI)的临床表现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心胸外科84例接受肌瓣修复重建手术治疗的心脏手术后DSW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4例DSWI患者平均年龄(54.6±14.8)岁,其中Ⅱ型DSWI患者最多见(49/84,58.3%)。Ⅰ型和Ⅱ型DSWI患者均呈现出典型的临床表现,早期X线/CT扫描可发现纵膈增宽(P<0.01)。部分Ⅲ型DSWI患者仅表现为手术区域局部症状。DSWI患者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GNB),占54.8%,虽然3种类型DSWI的病原学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Ⅰ型DSWI患者GNB更常见,Ⅱ型DSWI患者更易并发混合型感染。结论不同类型的DSWI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制定DSWI的防治策略要紧密结合临床表现和当地的病原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深部胸骨切口感染 临床分型 临床表现 病原学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及中央前回的顽固性癫痫外科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光明 韩宏彦 +3 位作者 徐金山 王东明 何柳 陈国强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探索涉及中央前回的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癫痫发作起始位于或邻近中央前回的顽固性癫痫患者,开颅结合立体定向方法置入栅格状和深部电极。根据发作期颅内脑电图,电刺激,皮层诱发电位和高频颅内脑电图功能定位结果确定中... 目的探索涉及中央前回的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癫痫发作起始位于或邻近中央前回的顽固性癫痫患者,开颅结合立体定向方法置入栅格状和深部电极。根据发作期颅内脑电图,电刺激,皮层诱发电位和高频颅内脑电图功能定位结果确定中央前回和致痫灶,镜下切除致痫灶。随访1年并回顾性分析23例患者致痫灶切除术后效果。结果癫痫治疗效果:EngelⅠ级19例;EngelⅡ级3例;EngelⅢ-Ⅳ级1例。所有患者致痫灶切除术后第1 d均出现单侧或单个肢体瘫痪,术后1年15例患者肌力恢复4级以上,无明显功能功能障碍,8例患者肌力3级及以下,遗留功能障碍。结论涉及中央前回的顽固性癫痫致痫灶切除术后多数患者可获得癫痫治愈而不遗留明显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前回 运动功能区 癫痫 疗效 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某医院常见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调查 被引量:18
4
作者 贺英 林欣 +5 位作者 刘莉 王佳佳 宋春花 石汉平 许红霞 常见恶性肿瘤营养状况与临床结局相关性研究(INSCOC)课题组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17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调查重庆市人民医院常见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2002、PG-SGA、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对重庆市人民医院自2015年5月4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311例16种常见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估,... 目的调查重庆市人民医院常见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2002、PG-SGA、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对重庆市人民医院自2015年5月4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311例16种常见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估,并调查这些患者的营养治疗情况。结果 311例患者中,有营养风险(NRS 2002≥3分)的为44.37%(138/311)。以PG-SGA评分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结果显示,52.73%(164/311)的肿瘤患者存在中度营养不良(PG-SGA≥4分),其中31.19%(97/311)为重度营养不良(PG-SGA≥9分);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比非消化道肿瘤患者高(65.41%vs.43.26%,χ~2=13.417,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体质指数、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最近1个月体重下降百分比、左小腿围、非利手握力与PG-SGA评分之间有相关性(P均<0.001),其中左小腿围、最近1个月体重下降百分比与PG-SGA评分相关性最好(回归系数B分别为-0.872、0.861,P<0.001),血红蛋白、上臂肌围与PG-SGA评分相关性不具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268,0.218);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治疗率仅为43.90%(72/164),营养治疗以单独肠外营养治疗为主,占91.7%(66/72),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占6.94%(5/72),单独肠内营养治疗仅1例,占营养治疗患者的1.38%(1/72)。结论 52.73%的常见恶性肿瘤患者存在中、重度营养不良。PG-SGA评分是评估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简便、有效的工具,营养不良的患者营养治疗率低,且以肠外营养为主,肠内营养治疗率极低。建议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入院后的营养风险筛查以及包括PG-SGA评分在内的全面营养评估,并给予正确的营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评估 PG-SGA 营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癌的效果和预后观察
5
作者 陈涛 耿凤勇 《大医生》 2025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分析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癌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航空总医院收治的29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48例,行改良根治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 目的 分析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癌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航空总医院收治的29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48例,行改良根治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和研究组(148例,行区段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乳房美观度、肿瘤相关因子[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和肿瘤异常蛋白(TAP)]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中文版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分和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各项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整体美观性优于对照组,乳房美观度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项肿瘤相关因子水平均降低(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FACT-B评分更高(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效果较好,且患者围术期指标更佳,安全性更高,短期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区段切除术 改良根治术 生活质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O血型与心脏外科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发病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马加贵 王文璋 +4 位作者 安建雄 张兴华 武维维 崔雯 吴旭敏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1365-1367,1371,共4页
目的研究ABO血型与心脏外科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deep sternal wound infection,DSWI)发病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心胸外科84例心脏手术后DSW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时间将84例DSW... 目的研究ABO血型与心脏外科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deep sternal wound infection,DSWI)发病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心胸外科84例心脏手术后DSW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时间将84例DSWI患者分为2组:早发病组(发病时间<14d)和迟发病组(发病时间≥14d)。收集患者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评价ABO血型与DSWI发病时间的相关性。结果早发病组患者的年龄、男性比例、吸烟率及初始手术类型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例均高于迟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虽然早发病组中O血型患者的比例(46.7%)高于迟发病组(2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初始手术类型等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将O血型作为参照类别,A血型(OR=8.398,95%CI:1.521~46.370,P=0.015)和B血型(OR=11.913,95%CI:1.944~73.007,P=0.007)患者罹患迟发型DSWI的风险是O血型患者的8~12倍。结论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血型为A型和B型罹患迟发型DSWI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外科伤口感染 ABO血型 发病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及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下的微创血管外科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震 周宁新 汪忠镐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3期184-186,194,共4页
100年前腹腔镜就首次用于诊断性观察人的腹腔,此后腔镜技术发展步履缓慢。直到1989年法国的Dubois在美国消化内镜医师协会年会上播放了其3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录像后,腹腔镜技术才开始广泛应用于外科临床[1]。近十余年来,随着腔镜器械... 100年前腹腔镜就首次用于诊断性观察人的腹腔,此后腔镜技术发展步履缓慢。直到1989年法国的Dubois在美国消化内镜医师协会年会上播放了其3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录像后,腹腔镜技术才开始广泛应用于外科临床[1]。近十余年来,随着腔镜器械的发展及微创外科的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 腹腔镜手术 血管外科 开放手术 手术时间 腔内治疗 主动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技术 微创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部MRI预测肩袖撕裂患者康复疗效的价值研究
8
作者 王磊 魏友平 +3 位作者 王冉东 李丰 邱志勇 王晓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2期184-186,197,共4页
目的探讨MRI预测肩袖撕裂患者康复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83名肩袖撕裂康复患者的肩部MRI,评估肩袖撕裂类型、撕裂腱退缩程度、撕裂腱前后(AP)尺寸、撕裂边缘信号强度、冈上肌和冈下肌脂肪浸润程度以... 目的探讨MRI预测肩袖撕裂患者康复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83名肩袖撕裂康复患者的肩部MRI,评估肩袖撕裂类型、撕裂腱退缩程度、撕裂腱前后(AP)尺寸、撕裂边缘信号强度、冈上肌和冈下肌脂肪浸润程度以及肩峰肱骨间隙(AHI)。将患者分为复撕组或完整组,比较肩部MRI差异。结果总的复撕率为57.8%。复撕组和完整组的腱退缩程度均值(20.4 vs 11.7 mm)、撕裂尺寸的AP尺寸(16.1 vs 11.4 mm)、AHI(6.8 vs 8.7 mm)以及冈上肌和冈下肌脂肪浸润程度的均值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冈上肌,复撕组有3、30和15名患者,完整组有5、27和3名患者分别为Goutallier分级1、分级2和3级和4级浸润;对于冈下肌,复撕组有27、12和9名患者,完整组有29、5和1名患者分别为Goutallier分级1、分级2和3级和4级浸润)。多变量分析显示,AHI和腱退缩程度是影响肩袖修复后复撕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修复后肩袖腱的复撕率约为57.8%,术前磁共振图像上的腱退缩程度和AHI是复撕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部MRI 肩袖撕裂 康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护理模式应用在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晓莹 沈红艳 时文磊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第2期112-113,共2页
目的观察在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压力性损伤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分别应用一般护理模式护理和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护理模式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后的效果... 目的观察在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压力性损伤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分别应用一般护理模式护理和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护理模式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后的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率上数据对比分别为94.00%(47/50)和74.00%(37/50)、6.00%(3/50)和18.00%(9/50),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疾病维度、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满意度维度几项生活质量指标上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护理实践中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护理模式的应用具有显著的效果,在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维度评分的改善作用显著,值得大力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社区-家庭 三元联动护理模式 护理 压力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T_(2)^(*)mapping序列联合纹理特征参数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杨小胜 李茂庭 +1 位作者 李艳宁 刘松鹤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8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T_(2)^(*)mapping序列联合纹理特征参数在诊断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某院收治的50例PMOP患者(作为骨质疏松组)的临床资料,另选择5... 目的:探讨磁共振T_(2)^(*)mapping序列联合纹理特征参数在诊断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某院收治的50例PMOP患者(作为骨质疏松组)的临床资料,另选择50例绝经后骨量正常(骨密度>120 mg/cm^(3))的体检者为骨量正常组和50例绝经后骨量减少(80 mg/cm^(3)<骨密度<120 mg/cm^(3))者为骨量减少组。3组均行磁共振腰椎常规序列及T_(2)^(*)mapping扫描,提取图像纹理特征。对比3组腰椎T_(2)^(*)值及纹理特征参数(能量、对比、相关、逆差距及熵),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腰椎T_(2)^(*)值、纹理特征参数与女性发生POMP的相关性,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确定女性发生PMOP的独立预测因子,采用ROC曲线分析T_(2)^(*)mapping序列联合纹理特征参数对PMOP的诊断效能,构建发生POMP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3组腰椎T_(2)^(*)值、能量、对比、相关、逆差距及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腰椎T_(2)^(*)值、对比及熵与发生POM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能量、相关及逆差距与发生POM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T_(2)^(*)值、能量、对比、相关、逆差距及熵均为POMP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T_(2)^(*)mapping序列联合纹理特征参数诊断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优于单项参数诊断。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女性发生POMP的概率为75.00%,经验证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校准能力和净获益率。结论:磁共振T_(2)^(*)mapping序列联合纹理特征参数对女性发生POMP的诊断效能良好,T_(2)^(*)值、能量、对比、相关、逆差距及熵可作为临床筛选POMP高危人群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T_(2)^(*)mapping PMOP 纹理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例表皮样囊肿继发面肌痉挛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1
作者 崔滨 刘江 +2 位作者 王丹慧 陈国强 王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024-1028,共5页
目的原发性面肌痉挛(HFS)是由面神经根出脑干区(REZ)处血管压迫引起的。而目前关于桥小脑角肿瘤尤其是表皮样囊肿引起的继发性HFS报道较少,且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研究旨在描述表皮样囊肿继发性HFS患者的临床和术中特点,提供治疗建... 目的原发性面肌痉挛(HFS)是由面神经根出脑干区(REZ)处血管压迫引起的。而目前关于桥小脑角肿瘤尤其是表皮样囊肿引起的继发性HFS报道较少,且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研究旨在描述表皮样囊肿继发性HFS患者的临床和术中特点,提供治疗建议。方法回顾2010—2022年航空总医院收治的3950例HFS患者,对其中11例HFS合并表皮样囊肿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其症状、肿瘤和血管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表皮样囊肿切除术,平均随访时间为45个月。11例患者中8例实现肿瘤全切除、3例实现次全切除,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复发情况。7例面神经REZ被动脉压迫,肿瘤切除后用聚四氟乙烯完全减压。9例患者术后症状立即缓解,2例无动脉压迫症状逐渐好转,2个月后痊愈。结论HFS可能是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的最初症状,本组病例多为肿瘤和面神经REZ处的动脉共同压迫所致。为了彻底缓解症状,建议肿瘤切除后常规探查面神经根血管压迫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表皮样囊肿 微血管减压 桥小脑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Lp-PLA2、Aβ_(1-42)联合Fazekas评分对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王丹慧 崔滨 +5 位作者 孙丽霞 王松林 彭斐斐 于江涛 王孟乐 许自强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471-47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Lp-PLA2、Aβ_(1-42)联合Fazekas评分对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脑小血管病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分为认知障碍组和认知正常组,比较两组的Lp-PLA2、Aβ... 目的探讨血清Lp-PLA2、Aβ_(1-42)联合Fazekas评分对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脑小血管病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分为认知障碍组和认知正常组,比较两组的Lp-PLA2、Aβ_(1-42)水平以及Fazekas评分,分析Lp-PLA2、Aβ_(1-42)水平联合Fazekas评分预测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效能。结果认知障碍组的Lp-PLA2、Aβ_(1-42)水平及Fazekas评分均高于认知正常组(P<0.05)。ROC曲线显示,Lp-PLA2、Aβ_(1-42)水平联合Fazekas评分预测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障碍的效能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血清Lp-PLA2、Aβ_(1-42)水平联合Fazekas评分预测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PLA2 Aβ_(1-42) Fazekas评分 脑小血管病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治疗癫痫的效果研究
13
作者 王丹慧 崔滨 +5 位作者 孙丽霞 李青华 王松林 彭斐斐 于江涛 许自强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5期529-530,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药物治疗癫痫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癫痫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5.0 Hz频率rTMS联合药物)与对照组(53例,1.0 Hz频率rTMS联合药物)。比较两组的疗效、脑电图...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药物治疗癫痫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癫痫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5.0 Hz频率rTMS联合药物)与对照组(53例,1.0 Hz频率rTMS联合药物)。比较两组的疗效、脑电图指标、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脑电图尖波数量、尖波时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IE-31)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1.0 Hz频率rTMS治疗比较,5.0 Hz频率rTMS联合药物治疗癫痫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脑电图,提升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频率 重复经颅磁刺激 癫痫 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病死率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陈红伟 吴茂春 +2 位作者 张毅 徐金山 潘海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76-878,共3页
目的研究CT定向软通道技术对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近期病死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3月—2010年10月经CT证实为基底核区出血且量在25~60 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3例,其中内科治疗42例(保守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45例... 目的研究CT定向软通道技术对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近期病死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3月—2010年10月经CT证实为基底核区出血且量在25~60 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3例,其中内科治疗42例(保守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45例(手术组),CT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46例(微创组)。比较3组患者3个月内病死率、颅外并发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保守组42例患者中死亡7例(16.7%),手术组45例患者中死亡6例(13.3%),微创组46例患者中死亡1例(2.2%),3组患者的病死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保守组和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颅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微创组患者的颅外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保守组和手术组(P<0.05)。微创组ADL 1~3级患者明显多于保守组和手术组(P<0.001)。结论 CT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操作简便、定位准确、创伤小,术后病死率低、颅外并发症少,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定向 软通道 基底核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区以-2.5SD为诊断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文献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60
15
作者 张智海 刘忠厚 +1 位作者 石少辉 李艳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通过对国内发表骨密度流行病调查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评价,进一步了解中国大陆地区以-2.5SD为诊断标准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的情况。方法以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以及万方数据为工具,以"骨质疏松"和"发病率"为主... 目的通过对国内发表骨密度流行病调查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评价,进一步了解中国大陆地区以-2.5SD为诊断标准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的情况。方法以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以及万方数据为工具,以"骨质疏松"和"发病率"为主题词,检索带有各年龄段的男女样本量、测量部位、骨密度值、DEXA设备型号、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等文献。骨质疏松诊断方法为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诊断标准为T值低于-2.5SD。应用统计学软件对我国骨质疏松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109篇全文文献,其中16篇文献符合要求,其中6篇文献为同一型号仪器测量骨密度。40岁-50岁年龄段,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6.37%±2.39%,男性为4.11%±1.70%,50岁-60岁年龄段,女性21.75%±5.96%,男性为12.90%±6.35%;60岁-70岁年龄段:女性为46.38%±12.03%。男性为19.90%±8.31%。70岁-80岁年龄段:女性为64.32%±9.79%。男性为28.97%±7.63%。80岁-90岁年龄段:女性为76.74%±5.28%。男性39.78%±15.09%。结论中国大陆地区男性在各年龄段发病率均低于同年龄段女性发病率,比值接近于1∶2。4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19.74%(约20%),约1.12亿患病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中国大陆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区以-2.0SD为诊断标准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35
16
作者 张智海 张智若 +1 位作者 刘忠厚 袁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通过对万方数据与清华CHKD数据库检索,国内已发表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文献进行分析,了解中国大陆地区以-2SD为诊断标准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方法在两个数据库检索文献,以"骨质疏松"和"发病率"为主题词,带有各年龄... 目的通过对万方数据与清华CHKD数据库检索,国内已发表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文献进行分析,了解中国大陆地区以-2SD为诊断标准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方法在两个数据库检索文献,以"骨质疏松"和"发病率"为主题词,带有各年龄段的男女样本量、测量部位、骨密度值、骨密度检测设备及型号、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等文献。摘录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为T值小于-2SD的文献。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我国骨质疏松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112篇全文文献,其中14篇文献符合要求,有9篇文献为测量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男性样本量为10011例,女性为12943例;40岁-49岁年龄段,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7.75%±6.38%,男性为4.0%±2.90%,50岁-59岁年龄段,女性28.0%±15.72%,男性为15.73%±9.49%;60岁-69岁年龄段:女性为52.67%±10.76%。男性为30.55%±10.79%。70岁-79岁年龄段:女性为79.45%±9.53%。男性为43.46%±7.30%。80岁以上年龄段:女性为89.55%±1.04%。男性66.19%±17.56%。结论中国大陆地区男性在各年龄段发病率均低于同年龄段女性发病率,并随年龄患病率逐渐增多,男性与女性的每10年骨质疏松症增长率分别约为15%和20%;4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24.62%(约25%),约1.4亿患病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中国大陆 发病率 诊断标准 -2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软通道和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庆明 吴茂春 +1 位作者 陈红伟 杨凯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4期652-654,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软通道和尿激酶溶解脑内血肿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实验组(31例),两组均行微创软通道血肿清除术,对照组每次予2万U尿激酶溶解脑内血肿,试验组每次予10万U... [目的]探讨微创软通道和尿激酶溶解脑内血肿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实验组(31例),两组均行微创软通道血肿清除术,对照组每次予2万U尿激酶溶解脑内血肿,试验组每次予10万U尿激酶溶解脑内血肿,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血肿基本吸收时间为(2.31±0.80)d,对照组(3.85±1.03)d,试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43.775,P=0.000);术后5 d意识状态试验组好于对照组(χ2=9.595,P=0.009);随访6个月,按GOS预后评分,恢复较好(4~5分)试验组26例,占83.87%(26/31),对照组24例,占77.41%(24/31),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20).[结论]微创软通道血肿清除和尿激酶溶解脑内血肿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大剂量(10万U)尿激酶溶解脑内血肿可明显减少血肿引流时间,促进意识恢复,缩短病程;但随访6个月发现按GOS预后评分来评估,其疗效与尿激酶剂量大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并发症 脑出血/外科学 脑出血/药物疗法 尿激酶/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9
18
作者 汪忠镐 李春民 +4 位作者 李震 卞策 谷涌泉 俞恒锡 陈兵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13-115,共3页
本文叙述了布-加综合征的演变,自1845年和1899年由Budd和Chiari报道的不同肝静脉阻塞引起的门脉高压,在病因和流行病学方面开始研究。我国、印度、南非等国的病变大多涉及下腔静脉,今后以改名为肝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更为恰当。在病变分类... 本文叙述了布-加综合征的演变,自1845年和1899年由Budd和Chiari报道的不同肝静脉阻塞引起的门脉高压,在病因和流行病学方面开始研究。我国、印度、南非等国的病变大多涉及下腔静脉,今后以改名为肝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更为恰当。在病变分类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系列治疗方法。在急性期,纤溶疗法是指征。慢性病例采用的方法:各种腔内治疗法、间接减压术、断流术、各种促进侧枝循环的手术、直接减压术,包括各型肠系膜上静脉或下腔静脉或水母头与右心房或颈内静脉之间的转流术、根治性矫治术和肝移植术,后者指征要严格。今后至少要把下腔静脉隔膜性的病因查清,要做到预防和早期诊断,要对复杂性病变的介入和手术方法加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门体分流术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栓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雷永 朱岩 +4 位作者 李晓广 霍小森 季锋 李震 汪忠镐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0年10月间收治98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下肢DVT60例,右下肢DVT33例,双下肢DVT5例,均通过下肢血管彩超确诊。患者均经足背静脉输注尿激酶7~1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0年10月间收治98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下肢DVT60例,右下肢DVT33例,双下肢DVT5例,均通过下肢血管彩超确诊。患者均经足背静脉输注尿激酶7~10天溶栓治疗,25~50万U/d;同时辅以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10~14天,4000~6400U皮下注射、12小时一次;其中26例溶栓前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出院后服用华法林和/或阿司匹林继续抗凝治疗5~26个月。结果 98例患者肢体肿胀、疼痛症状均缓解出院。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肺栓塞6例,4例为有症状性肺栓塞,经溶栓及抗凝治疗后好转;无其他出血并发症发生。8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至4年,平均11.2个月。结论尿激酶辅以低分子肝素钠在下肢DVT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是否需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尿激酶 溶栓 抗凝 下腔静脉滤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穿联合氨酚羟考酮治疗创伤后头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庆明 樊碧发 +1 位作者 潘海鹏 杨凯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4-246,共3页
颅脑损伤后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患者经适当治疗后大多数能够得到良好的恢复,不会有后遗症。但如不能得到正规有效的治疗,也有患者会遗留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甚至发展为脑外伤后综合征,影响其工作和生活,故对于创伤后头痛的系... 颅脑损伤后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患者经适当治疗后大多数能够得到良好的恢复,不会有后遗症。但如不能得到正规有效的治疗,也有患者会遗留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甚至发展为脑外伤后综合征,影响其工作和生活,故对于创伤后头痛的系统治疗应积极探讨。通过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01月-2012年07月收治的以头痛症状为主诉的患者36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治疗 临床研究 后头痛 氨酚羟考酮 创伤 脑外伤后综合征 腰穿 常见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