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设适宜公共卫生体系:上海应能引领全球城市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庆誉 施培武 +14 位作者 沈群红 张朝阳 陈政 蒲川 徐凌忠 胡志 马安宁 龚朝晖 徐天强 王磐石 汪华 高翔 李力 李程跃 郝模 《中国卫生资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1-324,331,共5页
基于适宜公共卫生体系评价标准的比较分析,上海公共卫生体系适宜程度在10个代表性全球城市中居第3位(评分758.1分),仅次于伦敦和纽约,并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领域居领先地位(均列第1位)。这表明上海已摸索出了一条适合... 基于适宜公共卫生体系评价标准的比较分析,上海公共卫生体系适宜程度在10个代表性全球城市中居第3位(评分758.1分),仅次于伦敦和纽约,并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领域居领先地位(均列第1位)。这表明上海已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基于模拟预测,可以认为,若能聚焦“相关各方职责不够清晰、难以考核”这一短板,乘势而上,上海公共卫生体系有望在4~8年内超越Alpha++城市伦敦和纽约,领跑全球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公共卫生体系 适宜程度 全球城市 领跑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公共卫生人员规模适宜程度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羊笛 施培武 +16 位作者 沈群红 张朝阳 陈政 蒲川 徐凌忠 胡志 马安宁 龚朝晖 徐天强 王磐石 汪华 郝超 李程跃 高翔 李力 周庆誉 郝模 《中国卫生资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6-440,447,共6页
目的评价2017年全国公共卫生人员规模适宜程度及其在2002—2017年的增长幅度。方法系统收集1997—2017年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公共卫生人力数量的文献,量化计算全国公共卫生不同领域人员规模适宜程度。结果2017年全国公共卫生... 目的评价2017年全国公共卫生人员规模适宜程度及其在2002—2017年的增长幅度。方法系统收集1997—2017年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公共卫生人力数量的文献,量化计算全国公共卫生不同领域人员规模适宜程度。结果2017年全国公共卫生整体人员规模适宜程度为38.5%,其中,传染病防制、慢性病防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卫生应急领域适宜程度分别为39.0%、38.6%、37.1%、38.6%、38.0%;2002—2017年全国公共卫生整体人员规模增长幅度为86.9%,其中,精神卫生、慢性病防制领域增长幅度达797.7%、149.0%,妇幼保健、卫生应急、传染病防制领域增长幅度为29.3%、32.9%、64.6%。结论全国公共卫生人员规模适宜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传染病防制、卫生应急领域人员规模增幅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在新形势下人员配置机制仍待完善;精神卫生、慢性病防制领域人员规模适宜程度提升相对明显,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妇幼保健领域人员规模不足且提升缓慢,亟须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 人员规模 适宜程度 文献分析 增长幅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公共卫生迈向公共健康:历史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庆誉 李程跃 +15 位作者 施培武 沈群红 张朝阳 陈政 蒲川 徐凌忠 胡志 马安宁 龚朝晖 徐天强 王磐石 汪华 郝超 高翔 李力 郝模 《中国卫生资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7-661,共5页
介绍公共卫生的演变与发展,以及"卫生"概念在中国面临的语义困境,在传承与发展的基础上对公共卫生的定义作进一步阐述与释疑,主张用"公共健康"替代和涵盖"公共卫生",以更好地反映公共卫生的丰富内涵和使命。
关键词 卫生 公共健康 语义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公共健康体系研究的方法学体系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程跃 施培武 +13 位作者 沈群红 张朝阳 陈政 蒲川 徐凌忠 胡志 马安宁 龚朝晖 徐天强 王磐石 汪华 郝超 周庆誉 郝模 《中国卫生资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0-656,共7页
围绕适宜公共健康体系建设亟须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难题开展了系列的系统研究,探索并总结了相应的方法学体系,包括相应的思路、步骤和具体方法。主要包括:研制公共健康、公共健康体系等重要定义的步骤与方法;明确公共健康任务清单的步骤与... 围绕适宜公共健康体系建设亟须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难题开展了系列的系统研究,探索并总结了相应的方法学体系,包括相应的思路、步骤和具体方法。主要包括:研制公共健康、公共健康体系等重要定义的步骤与方法;明确公共健康任务清单的步骤与方法;确立适宜公共健康体系具体定位和定量标准的步骤与方法;评价公共健康体系现状、优势与短板的步骤与方法;确认公共健康体系关键问题及预测、预警的步骤与方法;研制适宜公共健康体系建设的治本策略及配套措施的步骤与方法;分析适宜公共健康体系建设可行性的步骤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 公共健康体系 系统研究 方法学 聚类分析 META分析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公共健康体系的定量标准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程跃 李力 +15 位作者 施培武 沈群红 张朝阳 陈政 蒲川 徐凌忠 胡志 马安宁 龚朝晖 徐天强 王磐石 汪华 郝超 周庆誉 高翔 郝模 《中国卫生资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1-686,共6页
遵循卫生系统宏观模型、模型构建等原理,构建包含8个一级指标、31个二级指标、44个三级指标的适宜公共健康体系定量标准,各方认可度94.1%~100.0%,为公共健康体系建设提供关于"何为适宜"的定量评判标准。
关键词 适宜 公共健康体系 定量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公共健康体系的具体定位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程跃 施培武 +15 位作者 沈群红 张朝阳 陈政 蒲川 徐凌忠 胡志 马安宁 龚朝晖 徐天强 王磐石 汪华 郝超 周庆誉 高翔 李力 郝模 《中国卫生资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3-680,共8页
遵循卫生系统宏观模型思路和原理,明确提出适宜公共健康体系应具备的8个要素,包括强而有力的社会环境支撑、动态把握公众需要的能力、把控健康风险因素的水平、适宜的人财物等资源配置、成熟并且协调的组织体系、行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 遵循卫生系统宏观模型思路和原理,明确提出适宜公共健康体系应具备的8个要素,包括强而有力的社会环境支撑、动态把握公众需要的能力、把控健康风险因素的水平、适宜的人财物等资源配置、成熟并且协调的组织体系、行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健全的公共健康服务功能、公共健康具体任务的关注程度。8个要素又可进一步细化为63个可操作的具体定位。各方认可度为88.8%~93.9%。首次为公共健康体系建设提供了"何为适宜"的定性评判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 公共健康体系 要素 定位 认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剖析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 被引量:7
7
作者 李程跃 施培武 +15 位作者 沈群红 张朝阳 陈政 蒲川 徐凌忠 胡志 马安宁 龚朝晖 徐天强 王磐石 汪华 郝超 皇甫慧慧 俞沁雯 周庆誉 郝模 《卫生软科学》 2021年第11期3-8,共6页
[目的]系统评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常态下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的基本状况。[方法]系统收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涉及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政策文件、公开信息报告以及研究文献,依据课题组前期构建的适宜公共健康体系评价标准,评估常态... [目的]系统评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常态下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的基本状况。[方法]系统收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涉及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政策文件、公开信息报告以及研究文献,依据课题组前期构建的适宜公共健康体系评价标准,评估常态下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的基本状况及变化幅度,运用规范差距分析法明确优势与短板。[结果]2019年34个省级行政区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适宜度评分平均766.0分(满分1000分),较2002年提升了187.8%;法律规制体系较为完备(平均842.3分)、组织体系较为完善(平均628.0分),人财物等资源配置状况(平均467.4分)、管理运行机制的完善程度有待加强(平均474.5分)。[结论]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相对较高,但仍需未雨绸缪、补齐短板,解决资源配置不足、管理机制落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传染病 预防控制 能力 省级行政区 我国 优势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公共健康体系的理念与内涵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程跃 沈群红 +15 位作者 施培武 张朝阳 陈政 蒲川 徐凌忠 胡志 马安宁 龚朝晖 徐天强 王磐石 汪华 郝超 周庆誉 高翔 李力 郝模 《中国卫生资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8-672,共5页
基于"适宜"理念,提出"适宜公共健康体系"的理念,突出"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强调公共健康体系应在与所在国家(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相互适应和相互促进中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发... 基于"适宜"理念,提出"适宜公共健康体系"的理念,突出"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强调公共健康体系应在与所在国家(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相互适应和相互促进中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 公共健康体系 内涵 理念 公共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皇甫慧慧 施培武 +14 位作者 沈群红 张朝阳 陈政 蒲川 徐凌忠 胡志 马安宁 龚朝晖 徐天强 王磐石 汪华 郝超 周庆誉 李程跃 郝模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8-182,共5页
目的:探究黑龙江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的优势与不足,为提升黑龙江传染病预防控制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的政策文件、信息报告、研究文献等,基于适宜公共健康体系评价标准和模型展开量化,运用描述性分析、... 目的:探究黑龙江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的优势与不足,为提升黑龙江传染病预防控制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的政策文件、信息报告、研究文献等,基于适宜公共健康体系评价标准和模型展开量化,运用描述性分析、比较分析系统评价黑龙江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水平。结果:2002年以来黑龙江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适宜程度呈上升趋势,增幅为163.7%。2020年黑龙江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评分为748.8分,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7.3%的差距。从不同要素看,黑龙江把控健康风险因素水平适宜程度最高(724.1分),具备良好的基础。资源配置适宜程度最低(403.4分),亟需重点关注。结论:黑龙江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整体水平逐渐提升,但是目前仍属于中等偏后水平,还需不断提高与完善,应从公众健康素养水平,资源配置和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重点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新发传染病 预防控制 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传染病防控人员有效激励水平 被引量:7
10
作者 梁广盛 施培武 +16 位作者 沈群红 张朝阳 陈政 蒲川 徐凌忠 胡志 马安宁 龚朝晖 徐天强 王磐石 汪华 郝超 李程跃 高翔 周庆誉 李力 郝模 《中国卫生资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8-292,共5页
目的分析2002—2017年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传染病防控人力资源的有效激励水平及变化趋势,针对人员激励现状探讨有效激励因素的地区分布情况。方法系统收集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97—2017年发表的全国31个省(自... 目的分析2002—2017年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传染病防控人力资源的有效激励水平及变化趋势,针对人员激励现状探讨有效激励因素的地区分布情况。方法系统收集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97—2017年发表的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关于传染病防控人员激励问题的研究文献,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评阅,判断人员激励问题的严重程度。将文献中提到的人员激励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成4类并计数,运用卡方检验分析各地区人员有效激励因素的分布情况。结果当前我国传染病防控队伍的有效激励水平不高,仅为31.84%;而且地区差异大,2017年结果显示,地区之间变异系数为32.44%。2002—2017年,各地传染病防控队伍有效激励的改进幅度有限,增长幅度仅为11.13%。全国范围内,经济类因素成为影响传染病防控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在各类因素中占46.25%。在地区层面,中部地区人员激励水平(28.03%)一直落后于东部地区(35.90%)和西部地区(30.67%)。在有效激励因素上,东部地区对教育类因素的关注度(东部地区为17.53%,中部地区为6.82%,西部地区为6.25%)和西部地区对个人与专业支持类因素的关注度(东部地区为15.46%,中部地区为18.18%,西部地区为35.71%)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结论我国传染病防控人员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特别是中部地区尤为迫切。经济类因素如薪酬待遇已然成为全国范围内影响人员队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此外,西部地区应在改善卫生人员生活与工作条件方面继续加强,而东部地区仍可在人才培养、继续教育方面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防控infectio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人员激励motivation of health worker 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 文献评阅literature review 中国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健康与公共健康体系的内涵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庆誉 高翔 +16 位作者 施培武 沈群红 张朝阳 陈政 蒲川 徐凌忠 胡志 马安宁 龚朝晖 徐天强 王磐石 汪华 郝超 陶莹 李力 李程跃 郝模 《中国卫生资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2-667,共6页
公共健康突出"公共事业",强调公共产品和服务属性,旨在明确政府主导责任;突出"维护健康公平",旨在明确公共健康不仅保障健康水平,还应注重公平性;宗旨延伸到"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强调公共健康的功能不... 公共健康突出"公共事业",强调公共产品和服务属性,旨在明确政府主导责任;突出"维护健康公平",旨在明确公共健康不仅保障健康水平,还应注重公平性;宗旨延伸到"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强调公共健康的功能不仅仅是保障健康;强调公共健康是"一门科学",旨在呼吁尊重科学规律,重视医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强调公共健康"重在实践",则明确了加强各类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是实现宗旨和价值的关键所在。公共健康体系强调整体性,旨在明确不应局限于卫生健康系统内部,其他部门应共同参与协同治理;强调有效运行是政府职责,是公共产品和服务属性的必然要求;强调社会属性,旨在突出社会各方面在享受健康的同时,也都应该为健康服务;而综合施策则是促进体系良性运行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健康 公共健康体系 内涵 公共事业 健康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慢性病防治人员素质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鑫 施培武 +16 位作者 沈群红 张朝阳 陈政 蒲川 徐凌忠 胡志 马安宁 龚朝晖 徐天强 王磐石 汪华 郝超 李力 周庆誉 郝模 高翔 李程跃 《中国卫生资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3-297,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慢性病防治人员素质及变化趋势,探讨我国慢性病防治人员素质的区域差异、变化原因及提升建议。方法收集1995—2017年所有涉及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慢性病防治人力资源的文献,摘录慢性病防治人员... 目的分析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慢性病防治人员素质及变化趋势,探讨我国慢性病防治人员素质的区域差异、变化原因及提升建议。方法收集1995—2017年所有涉及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慢性病防治人力资源的文献,摘录慢性病防治人员素质的相关表述,综合计算慢性病防治人员素质适宜程度,描述2000—2017年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慢性病防治人员素质的现状及变化趋势。结果从全国来看,2017年我国慢性病防治人员素质适宜程度的平均水平为40.3%,与适宜标准(85.0%)相差52.6%。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来看,东部地区慢性病防治人员的素质较高(适宜程度为42.3%),中西部地区慢性病防治人员素质的适宜程度在36.0%左右。2000—2017年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慢性病防治人员素质大幅提升,适宜程度的平均水平提升了417.6%。结论我国慢性病防治人员素质存在区域差异。2000年以来防治人员素质稳步提升,但距适宜标准仍有较大差距。建设高素质慢性病防治人才队伍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防治人员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ersonnel 素质quality 适宜程度appropriateness 地区差异regional differ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公共健康体系的任务清单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庆誉 施培武 +16 位作者 沈群红 张朝阳 陈政 蒲川 徐凌忠 胡志 马安宁 龚朝晖 徐天强 王磐石 汪华 郝超 王旭 高翔 李力 李程跃 郝模 《中国卫生资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7-693,共7页
借鉴政策问题确认的思路、步骤和方法,首次确认现阶段面临的222项公共健康具体任务并形成清单,定量明确每个具体任务的关注程度,以期为决策者、提供者、研究者和公众把握公共健康风险提供全景视野。
关键词 公共健康任务 清单 类型 关注程度 优先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疫苗可预防性疾病一级预防服务能力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龚裕卿 施培武 +14 位作者 沈群红 张朝阳 陈政 蒲川 徐凌忠 胡志 马安宁 龚朝晖 徐天强 王磐石 汪华 郝超 李程跃 周庆誉 郝模 《中国卫生资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5-149,153,共6页
目的 分析2019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东、中、西部疫苗可预防性疾病(vaccine preventable disease,VPD)一级预防服务能力水平、2004—2019年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发病率的关系,为提升预防服务能力,究善VPDs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目的 分析2019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东、中、西部疫苗可预防性疾病(vaccine preventable disease,VPD)一级预防服务能力水平、2004—2019年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发病率的关系,为提升预防服务能力,究善VPDs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4—2019年所有涉及VPDs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公开文件,基于文本分析方法量化计算一级预防服务能力和变化趋势,并运用相关分析检验其与VPDs发病率的相关性。结果 2019年我国VPDs一级预防服务能力达到57.02%,与2004年相比增长61.44%,但健康教育、疾病和危险因素监测、危险因素控制或行为干预的服务可考核率仅为40.80%、29.98%、18.60%;东、中、西部地区VPDs一级预防服务能力分别为69.09%、52.15%、49.19%,东部服务覆盖程度与可考核程度均超过中、西部;我国层面的VPDs一级预防服务能力与发病率之间呈现负相关(r=-0.693,P<0.01)。结论 2004年以来我国VPDs一级预防服务能力具有提升,但是各地区之间能力存在差异,进一步提升VPDs预防服务能力需要“扩面”与“提质”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可预防性疾病vaccine preventable disease VPD 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 服务能力capacity of service 文本分析content analysis 中国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公共健康治理能力的评价与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庆誉 皇甫慧慧 +18 位作者 魏今昕 何忠惠 陈婷 冯佩宇 施培武 沈群红 张朝阳 陈政 蒲川 徐凌忠 马安宁 龚朝晖 徐天强 王磐石 汪华 郝超 李程跃 胡志 郝模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4年第1期7-11,25,共6页
依据适宜公共健康体系的系统评价与比较分析,安徽省公共健康治理能力在全国范围内位居第8位(评分为683.7分),排名高于其人均GDP排名,位居中部地区第1位,但与长三角地区其他省市相比仍有差距。安徽省已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评分685.7分)... 依据适宜公共健康体系的系统评价与比较分析,安徽省公共健康治理能力在全国范围内位居第8位(评分为683.7分),排名高于其人均GDP排名,位居中部地区第1位,但与长三角地区其他省市相比仍有差距。安徽省已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评分685.7分)、组织架构基本形成体系(评分866.5分)等优势,但日常工作协调乏力(评分343.2分)、部门职责分工不明(评分257.9分)等短板仍需弥补。若能以明确各方职责并确保落实为突破口,全面改善与突破,安徽省将可以实现“巩固中部领先位置、缩小与长三角地区差距”的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公共健康体系 治理能力 政策环境 组织体系 评价
原文传递
新冠疫情前后中国内地重大疫情防控激励机制覆盖范围变化分析
16
作者 杨怡凡 施培武 +14 位作者 沈群红 张朝阳 陈政 蒲川 徐凌忠 胡志 马安宁 龚朝晖 徐天强 王磐石 汪华 郝超 郝模 周庆誉 李程跃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5-289,共5页
目的分析新冠疫情前后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重大疫情防控激励机制覆盖范围的变化情况,评价激励机制的现状和不足。方法系统搜集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2020年重大疫情防控相关文件3864篇,摘录激励机制有关字段,... 目的分析新冠疫情前后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重大疫情防控激励机制覆盖范围的变化情况,评价激励机制的现状和不足。方法系统搜集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2020年重大疫情防控相关文件3864篇,摘录激励机制有关字段,计算正、负两种类型激励机制的覆盖程度及包括业务主管部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以及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在内不同类型机构激励机制的覆盖程度,得到各地区的激励机制覆盖范围。采用配对秩和检验分析东、中、西部地区及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均水平新冠疫情前后激励机制覆盖范围的变化情况。结果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均负激励机制覆盖程度从2020年前的74.19%上升到2020年的76.34%,提升幅度为2.90%(P<0.05)。正激励机制覆盖程度从2020年前的0上升到2020年的22.85%(P<0.001)。业务主管部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以及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平均水平覆盖程度均有一定提升,提升幅度分别为11.83%、30.77%、42.11%及89.66%,且新冠疫情前后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激励机制覆盖范围看,2019-2020年平均覆盖范围从37.10%上升至49.60%,提升幅度达33.70%(P<0.05)。东部地区覆盖范围提升幅度为47.47%,中部地区覆盖范围提升幅度为27.54%,西部地区提升幅度为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冠疫情后中国内地31省(自治区、直辖市)激励机制覆盖范围明显提升,正激励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前后比较 重大疫情 激励机制 中国内地
原文传递
新冠疫情前后中国内地重大疫情防控服务能力变化分析
17
作者 王兰 施培武 +13 位作者 沈群红 陈政 蒲川 徐凌忠 胡志 马安宁 龚朝晖 徐天强 王磐石 汪华 郝超 周庆誉 郝模 李程跃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目的分析新冠疫情前后中国内地重大疫情防控服务能力的变化情况,为促进防控服务能力提升提供参考借鉴。方法系统检索中国内地31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部门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官方网站,结合北大法宝网补充,纳入2002-2020年重大疫情防... 目的分析新冠疫情前后中国内地重大疫情防控服务能力的变化情况,为促进防控服务能力提升提供参考借鉴。方法系统检索中国内地31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部门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官方网站,结合北大法宝网补充,纳入2002-2020年重大疫情防控相关文件1756篇,摘录服务提供有关字段,计算服务覆盖和可考核程度以及防控服务能力,采用配对秩和检验分析东、中、西部等地区新冠前后服务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中国内地2019年重大疫情防控服务覆盖程度已达到100%,事前、事中和事后服务可考核程度在新冠疫情前后分别由50.54%、61.29%、37.10%提升至65.59%、72.04%和38.71%,提升幅度分别为29.78%、17.54%和4.34%。东部地区事前以及西部地区事中的服务能力在新冠疫情前后分别由78.79%、65.00%提升至89.39%、76.67%(P<0.05),事后阶段的服务能力提升不明显。重大疫情防控服务能力在新冠疫情前后由66.00%提升至73.78%(P<0.001)。结论中国内地重大疫情防控服务能力在新冠疫情前后有所提升,但中部和西部地区仍需持续加强,其中事后评估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疫情 服务能力 前后变化 事前-事中-事后
原文传递
我国内地高血压管理运行机制现状及对防控效果的影响
18
作者 皇甫慧慧 俞沁雯 +15 位作者 施培武 沈群红 张朝阳 陈政 蒲川 徐凌忠 胡志 马安宁 龚朝晖 徐天强 王磐石 汪华 郝超 周庆誉 郝模 李程跃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4-979,共6页
目的评价我国内地高血压防控管理运行机制现状,并探索其完善程度对高血压防控效果的影响,为提升高血压防控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0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高血压防控相关的政策文件,依... 目的评价我国内地高血压防控管理运行机制现状,并探索其完善程度对高血压防控效果的影响,为提升高血压防控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0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高血压防控相关的政策文件,依据适宜公共健康体系评价模型及标准系统评价我国内地高血压防控管理运行机制现状,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管理运行机制完善程度对高血压防控效果的影响。结果2018年我国内地高血压防控管理运行机制适宜程度为43.68%,较2000年提升了21.64%,与适宜标准仍存在48.61%的差距。其中,协调与激励机制适宜程度最低(14.03%),计划与评价机制适宜程度最高(63.04%)。从具体定位看,中长期规划覆盖程度(100.00%)、内容形式完备程度(94.45%)适宜程度较高,管理机制可行程度仅为9.7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管理运行机制的完善有助于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OR=1.012,P=0.007)和保持患者血压稳定性(OR=1.010,P=0.029)。结论2000—2018年我国内地高血压防控管理机制建设趋于完善,有效地推动了高血压防控管理水平的提升,但仍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协调与激励机制并明晰部门职责分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管理运行机制 中国内地 适宜程度
原文传递
新冠前后我国重大疫情应急处置目标设置状况变化
19
作者 李雨书 施培武 +14 位作者 沈群红 张朝阳 陈政 蒲川 徐凌忠 胡志 马安宁 龚朝晖 徐天强 王磐石 汪华 郝超 周庆誉 李程跃 郝模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25-1229,共5页
目的分析新冠疫情前后我国重大疾病疫情应急处置的目标提升程度变化,总结优势与不足,为提高我国重大疾病疫情应急处置目标设置水平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收集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为“内地31省”)2000—2020年公开发布... 目的分析新冠疫情前后我国重大疾病疫情应急处置的目标提升程度变化,总结优势与不足,为提高我国重大疾病疫情应急处置目标设置水平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收集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为“内地31省”)2000—2020年公开发布的与重大疫情防控相关的规划、法律法规、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共计3864份,摘录目标设置有关内容,计算重大疾病应急处置目标设置与公众需要相匹配的程度(每年新增目标在上一年基础上累计计算,重复目标不赋值参与计算),并用配对秩和检验对疫情发生前后的指标差异进行统计检验。结果新冠疫情发生前(累计至2019年)和新冠发生后(累计至2020年)我国重大疾病疫情应急处置的目标设置与公众需要匹配程度由79.7%提升至91.3%,提升幅度为14.6%,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分别由81.2%、78.3%提升至93%、90.1%,提升幅度分别为14.5%和1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级预防目标与公众需要匹配程度全国水平由36.9%提升至4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级预防目标、三级预防目标与公众需要匹配程度各地区及全国水平在新冠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国重大疾病疫情应急处置目标设置与公众需要匹配程度进一步提升,区域间水平较均衡,一级预防目标与公众需要匹配程度提升水平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 重大疫情应急处置 目标设置变化
原文传递
苏州市公共健康治理能力的评价与比较
20
作者 皇甫慧慧 周庆誉 +17 位作者 陈婷 石菀琳 施培武 沈群红 张朝阳 陈政 蒲川 徐凌忠 马安宁 龚朝晖 徐天强 王磐石 汪华 郝超 陈任 胡志 李程跃 郝模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4年第2期78-82,共5页
运用适宜公共健康体系评价标准开展分析,苏州市公共健康治理能力评分为623.3分,居江苏省第1位、长三角区域40个城市第2位,处在全国先进行列;已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评分824.3分)、管理机制内容形式完备(评分816.9分)等优势,但也存在职责... 运用适宜公共健康体系评价标准开展分析,苏州市公共健康治理能力评分为623.3分,居江苏省第1位、长三角区域40个城市第2位,处在全国先进行列;已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评分824.3分)、管理机制内容形式完备(评分816.9分)等优势,但也存在职责分工不明确(评分286.9分)、协调激励机制难以落实(评分139.6分)等不足。若能坚持党委和政府牵头,推动职责明确和落实,综合施策加以改进,苏州市将有望巩固长三角区域领先地位,逐步追赶其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实现建成“健康中国”典范城市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市 公共健康体系 治理能力 政策环境 管理机制 激励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