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后管饲依赖症状发生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杜金磊 聂臣聪 +5 位作者 雷玲 叶群 赵洪祥 张继权 张得月 彭古涛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493-498,共6页
目的多中心调查国内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后管饲依赖症状发生现况,并对其影响因素展开系统分析。方法于2023年7月10日—20日,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四川省、浙江省、江苏省、贵州省、重庆市等8个省市、12所三级综合医院内行肠内营养治... 目的多中心调查国内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后管饲依赖症状发生现况,并对其影响因素展开系统分析。方法于2023年7月10日—20日,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四川省、浙江省、江苏省、贵州省、重庆市等8个省市、12所三级综合医院内行肠内营养治疗结束后的危重症患者,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管饲依赖症状评估量表展开问卷调查。结果该次调查共回收问卷225份,有效问卷221份,有效回收率为98%。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后管饲依赖症状发生率为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系统功能障碍数量[OR=4.605,95%CI(1.831~11.581)]、镇静与(或)镇痛药物使用天数[OR=1.578,95%CI(1.031~2.416)]、管饲进食天数[OR=1.634,95%CI(1.139~2.345)]以及促胃动力药物使用天数[OR=1.908,95%CI(1.089~3.345)]是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后管饲依赖症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后,管饲依赖症状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须建立和完善适用于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后管饲依赖症状的预防及管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管饲依赖 发生现况 影响因素 危重症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弹性在四川省社区老年人衰弱与生命意义感间的中介效应
2
作者 张继权 徐帆 +3 位作者 谢绍菊 卿伟 李乔 杜金磊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5-11,共7页
目的了解四川省社区老年人衰弱、心理弹性及生命意义感现状,探讨心理弹性在社区老年人衰弱与生命意义感间的中介效应,为提升社区老年人的生命意义感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9—12月抽取四川省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30... 目的了解四川省社区老年人衰弱、心理弹性及生命意义感现状,探讨心理弹性在社区老年人衰弱与生命意义感间的中介效应,为提升社区老年人的生命意义感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9—12月抽取四川省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307例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Tilburg衰弱量表、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生命意义源量表对社区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老年人衰弱、心理弹性与生命意义感的相关性,采用Process插件中的Model 4分析心理弹性在衰弱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社区老年人中文版Tilburg衰弱量表总分为(4.22±2.80)分,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总分为(61.75±16.65)分,生命意义源量表总分为(143.98±24.45)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衰弱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r=-0.425,P<0.001),与生命意义感也呈负相关(r=-0.348,P<0.001),心理弹性与生命意义感呈正相关(r=0.494,P<0.001)。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在社区老年人衰弱和生命意义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1.7%。结论社区老年人衰弱发病率较高,心理弹性处于一般水平,生命意义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心理弹性在衰弱和生命意义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应及时评估社区老年人的衰弱程度,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缓解老年人的衰弱状况,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弹性水平,提升其生命意义感,促进成功老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弹性 衰弱 生命意义感 社区老年人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症患者重症监护病房后综合征评估量表的构建及信效度检验
3
作者 叶天 杜金磊 +4 位作者 叶群 聂臣聪 胡中华 王红梅 张继权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579-585,共7页
目的构建危重症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后综合征的本土化特异性评估工具,并对其信效度展开评估分析。方法本研究于2022年10月至2023年2月采用文献调研法、半结构化访谈法及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初步拟定量表原始条目池。于2023年3~7月抽取四... 目的构建危重症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后综合征的本土化特异性评估工具,并对其信效度展开评估分析。方法本研究于2022年10月至2023年2月采用文献调研法、半结构化访谈法及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初步拟定量表原始条目池。于2023年3~7月抽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湖州市中心医院、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德阳市人民医院等国内多所三级综合医院内,从ICU转出的393例危重症患者进行多中心调查分析。随后采用条目分析法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形成正式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危重症患者ICU后综合征初始评估量表共包含16个条目,经过筛选分析后形成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4个维度,共计13个条目的最终量表。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24,折半信度为0.759,重测信度系数为0.821。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46,量表各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均在0.800~1.000。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4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7.2%。结论本研究编制的危重症患者ICU后综合征评估量表条目简洁、信效度良好,可以作为评估工具在危重症患者ICU后综合征的评估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护理 预后 个性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联合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5
4
作者 李劲松 陈继军 +1 位作者 朱涛 巫兴阳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800-2803,共4页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10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62例MRSA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用药方案分为...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10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62例MRSA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用药方案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奈唑胺注射液600 mg,ivgtt,b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首次静脉注射60 m L,随后以20 m L/h的速率持续静脉泵入60 m L,q12 h。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细菌清除率为72.00%,对照组患者为64.2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和心脏排血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和前降钙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利奈唑胺可有效改善MRSA重症肺炎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抗炎效果,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重症肺炎 参附注射液 利奈唑胺 心功能 血清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ACHE Ⅱ评分、血清降钙素原和白介素-6与重症肺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0
5
作者 杨军 李劲松 《四川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362-364,共3页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对重症肺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行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者12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存活组79例,死亡组47例,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3、5、7d及转出ICU...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对重症肺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行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者12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存活组79例,死亡组47例,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3、5、7d及转出ICU(或死亡)当天的APACHEⅡ评分及血清PCT、IL-6的动态变化。结果存活组患者确诊重症肺炎时的APACHE Ⅱ评分、血清PCT、IL-6分别为(51.12±5.74)分、(10.36±3.08)ng/mL、(89.36±18.79)ng/mL,而死亡组分别为(59.66±6.73)分、(13.17±3.99)ng/mL、(165.71±24.32)n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期期间,存活组APACHE Ⅱ、血清PCT逐渐下降,死亡组逐渐上升;两组血清IL-6水平均逐渐下降。APACHE Ⅱ评分与血清降钙素原呈正相关。结论重症肺炎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及血清PCT、IL-6的动态变化情况,可作为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的参考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ACHE Ⅱ评分 降钙素原 白介素-6 重症肺炎 INTERLEUKIN-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6
作者 巫兴阳 杨呈浩 黄小勇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898-90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BAL)与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4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BAL)与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4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BAL治疗,疗程7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肺部感染量表(CPIS)评分、Murray肺损伤量表(MLIS)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随访1年因重症肺炎再入院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CO_(2)、TNF-α、PCT、IL-8及IL-6水平和CPIS、MLIS及APACHE-Ⅱ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aO_(2)及SpO_(2)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1年因重症肺炎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BAL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可增强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改善血气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纤维支气管镜 肺泡灌洗 血气分析 炎性因子 肺部感染评分量表 Murray肺损伤评分量表 APACHE-Ⅱ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症患者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液体容量耐受范围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罗小波 蔡昆 《当代临床医刊》 2021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ICU患者累积液体差值与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预后之间的关系,帮助临床医师确定CRRT患者容量耐受的范围。方法对ICU收治的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671例CRRT患者进行回顾性单中心队列研究,按照患者的基础疾病状态,分为心源性疾病CRR... 目的探讨ICU患者累积液体差值与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预后之间的关系,帮助临床医师确定CRRT患者容量耐受的范围。方法对ICU收治的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671例CRRT患者进行回顾性单中心队列研究,按照患者的基础疾病状态,分为心源性疾病CRRT组和非心源性疾病CRRT组,收集两组患者入院ICU后累积液体差值、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及90天生存率。进行Kaplan-Meier法两组间的生存率比较。结果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变量分析得出累积液体差值对CRRT患者生存率有显著影响。累积液体差值正平衡每增加1ml/kg,死亡风险都将增大1.010倍,风险增加1%。存活的CRRT患者液体容量耐受范围平均为68.838±52.796ml/kg。结论危重症患者CRRT的液体容量耐受范围与生存率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液体容量耐受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胺培南联合氨溴索对重症肺炎患者免疫炎性反应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兰科 罗小波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397-400,共4页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联合氨溴索对重症肺炎患者免疫炎性反应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94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2组患者均给予吸氧、调节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等...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联合氨溴索对重症肺炎患者免疫炎性反应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94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2组患者均给予吸氧、调节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同时应用氨溴索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亚胺培南联合氨溴索治疗。治疗2周末,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观察组重症肺炎患者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82.61%)(χ2=4.321,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11.32±2.20 vs 17.65±3.25)ng/L、(10.10±2.24 vs 16.24±3.46)mg/L、(4.42±0.75 vs 6.54±1.12)μg/L](t=11.100、10.256、10.825,P<0.01);CD+3T细胞、CD+4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65.45±7.54 vs 61.20±7.26,40.36±5.36 vs 33.12±5.24,1.66±0.41 vs 1.34±0.35)(t=2.782,6.619,4.062,P<0.05);2组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42%vs 6.52%)(χ2=0.458,P>0.05)。结论亚胺培南联合氨溴索治疗能够拮抗重症肺炎患者炎症症状,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亚胺培南 氨溴索 炎性因子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监护室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余天波 陈继军 +2 位作者 邱显鹏 汪飞 江才永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第1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对重症监护室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外组和肠内组各25例。肠外组给予... 目的探讨对重症监护室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外组和肠内组各25例。肠外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肠内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免疫功能、营养状况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白介素(IL)-2、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肠内组比肠外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两组IgG、IgM、IgA、TLC及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肠内组比肠外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能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因子 重症监护室 重症颅脑外伤 营养状况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在重症患者管饲喂养戒断阶段功能性腹胀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金磊 聂臣聪 +5 位作者 蓝敏 雷玲 赵洪祥 巫玉莲 吴小玲 王敏 《山西医药杂志》 2023年第8期610-614,共5页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在重症患者管饲喂养戒断阶段功能性腹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3 d为时间单位,随机抽取我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60例患者展开非同期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患者在肠内营养治疗结束前后采用常规临床诊疗方案执行,观察组患者在...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在重症患者管饲喂养戒断阶段功能性腹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3 d为时间单位,随机抽取我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60例患者展开非同期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患者在肠内营养治疗结束前后采用常规临床诊疗方案执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诊疗基础上实行针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管饲戒断早期腹胀评分、肠鸣音听诊、促胃动力药物应用以及目标能量摄入达标率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2组患者腹胀评分与肠鸣音听诊在干预后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第3天及第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腹胀评分、肠鸣音听诊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促胃动力药物使用人数在干预后第1天、干预后第3天以及累计使用人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第5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目标能量摄入达标率在干预后第1天、第3天、第5天以及累计达标人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干预后第1天及第3天2组患者目标能量摄入达标人数均低于50%,在干预后第5天2组患者达标人数波动在50%左右。结论针灸治疗对重症患者,管饲喂养戒断阶段功能性腹胀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对于促进重症患者管饲戒断阶段能量摄入方面无显著临床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肠道营养 肠胃胀气重症患者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风险早期精准评估预警模型的建立及研究
11
作者 罗小波 蔡昆 +1 位作者 陈雪华 余天波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408-1413,共6页
目的 通过数据分析建立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联合改良重症超声快速管理方案评分(MCS)以及降钙素原(PCT)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和应用实践。方法 以回顾性整理2022年8月至2024年3月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重... 目的 通过数据分析建立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联合改良重症超声快速管理方案评分(MCS)以及降钙素原(PCT)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和应用实践。方法 以回顾性整理2022年8月至2024年3月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3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28 d内死亡者纳入死亡组(n=48),生存者纳入存活组(n=272),多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并对显著的影响因素指标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 VIS评分、MCS评分和PCT水平是脓毒症休克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预测模型建立为:L=VIS+2.131×MCS+1.017×PCT;联合预测因子L对死亡的预测价值显著,曲线下面积(AUC)为0.991,P <0.05,截断值为131.15,灵敏度97.92%,特异度94.49%,结合AUC可得,预测价值大小排序为L>VIS>MCS>PCT。结论 VIS联合MCS及PCT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预测模型可运用于临床,对脓毒性休克的早期精准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脓毒性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 改良重症超声快速管理方案评分 死亡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心搏骤停患者骨髓腔输液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群 余群飞 +4 位作者 杜金磊 任英 龙瑶 叶天 封秀琴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19,共5页
目的 :总结成人心搏骤停患者骨髓腔输液治疗的有关证据,为规范临床实践,优化成人心搏骤停患者血管通路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成人心搏骤停患者骨髓腔输液治疗的所有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5月1日,对... 目的 :总结成人心搏骤停患者骨髓腔输液治疗的有关证据,为规范临床实践,优化成人心搏骤停患者血管通路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成人心搏骤停患者骨髓腔输液治疗的所有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5月1日,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提取并汇总证据。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包括指南2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2篇、证据总结1篇和随机对照试验3篇。从人员组织管理、建立与移除时机、穿刺部位的选择、疼痛管理、并发症的预防和置管与输液效果6个方面总结了18条证据。结论 :本研究总结的成人心搏骤停患者骨髓腔输液的证据,可为医护人员正确使用骨髓腔输液提供参考依据,但在临床实践中还应有针对性地应用证据,从而提高心搏骤停患者骨髓腔输液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腔输液 心搏骤停 成人 证据总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尿素氮水平对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研究
13
作者 范铭炎 徐平 +2 位作者 吕禄楷 雷玲 钟志涛 《临床急诊杂志》 2025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对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2023年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404例脓毒症患者。收集人... 目的:探讨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对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2023年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404例脓毒症患者。收集人口学特征、评分、实验室检查及干预措施等资料。将患者按入院时BUN中位数分为高、低BUN组,分析基线资料差异,并以住院期间死亡为终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BUN与死亡风险的关系。利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探讨BUN与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的剂量反应关系,绘制ROC曲线评估BUN、序贯性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及两者联合预测效果。结果:404例患者中,男性占63.12%,平均年龄为74.5岁,住院期间病死率为31.93%。高BUN组住院期间病死率(43.84%)显著高于低BUN组(19.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UN(OR=1.045,95%CI:1.014~1.077,P=0.004)和SOFA评分(OR=1.267,95%CI:1.176~1.365,P<0.001)是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表明,BUN与死亡风险呈非线性关系:当BUN<5.563 mmol/L时具有保护作用,BUN高于该值后,死亡风险随之增加。BUN联合SOFA的AUC为0.732(0.676,0.732),高于单独的BUN、SOFA评分的预测效能。结论:BUN水平与ICU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存在显著关联,BUN有助于提升SOFA评分对ICU脓毒症院内死亡的预测效能,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清尿素氮 死亡风险 重症监护室
原文传递
老年脊柱骨水泥患者术后早期最佳功能锻炼时机探索研究
14
作者 郭娟 杜金磊 +4 位作者 杨太聪 卓倩茹 杨静雪 胡倩秋 顾婷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1611-1618,共8页
目的:评估不同功能锻炼时机对脊柱骨水泥患者术后的临床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根据105例脊柱骨水泥手术患者入院的时间顺序,按同等比例入组,分别为A、B、C三组。A组、B组和C组分别术后4小时、6小时、24小时开始功能锻炼和使... 目的:评估不同功能锻炼时机对脊柱骨水泥患者术后的临床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根据105例脊柱骨水泥手术患者入院的时间顺序,按同等比例入组,分别为A、B、C三组。A组、B组和C组分别术后4小时、6小时、24小时开始功能锻炼和使用腰部辅助装置,并比较三组的疼痛评分、改良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三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三组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B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脊柱骨水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4或6小时开始)不仅能够显著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且对于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康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骨水泥 功能锻炼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卧位无创通气联合纳洛酮救治COPD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1
15
作者 李劲松 陈继军 +1 位作者 朱涛 巫兴阳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65-68,共4页
目的观察俯卧位无创通气联合纳洛酮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82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通气组40例与联合... 目的观察俯卧位无创通气联合纳洛酮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82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通气组40例与联合组42例,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和俯卧位无创通气治疗,联合组加用纳洛酮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肺通气指标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肺容量(TLC)、用力呼气25%肺活量流速(PEF25)、用力呼气50%肺活量流速(PEF50)、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pH值及氧代谢指标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氧摄取率(ERO_2)、氧耗量(VO_2)的变化,统计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通气组(P<0.05)。两组治疗后FEV1、TLC、PEF25、PEF50、pH值、PaO_2和SvO_2均高于治疗前,而PaCO_2、ERO_2和VO_2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联合组FEV1、TLC、PEF25、PEF50、pH值、PaO_2和SvO_2均高于通气组,而PaCO_2、ERO_2和VO_2低于通气组(P<0.05)。联合组上机时间、清醒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通气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俯卧位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方案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可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优化血气、氧代谢指标,缩短其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功能不全 正压呼吸 纳洛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谵妄预测模型建立和评价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罗小波 李劲松 +1 位作者 罗明春 蔡昆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7年第6期532-535,共4页
目的:通过数据分析建立谵妄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和应用实践。方法:回顾性整理1521例自贡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527例)和非谵妄组(994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建立模型。结... 目的:通过数据分析建立谵妄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和应用实践。方法:回顾性整理1521例自贡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527例)和非谵妄组(994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建立模型。结果:谵妄预测模型建立为:L=APACHE Ⅱ评分+0.0558×总胆红素+1.191×尿素氮+4.098×饮酒史+2.009×呼吸机,L>51.39,即可预测谵妄发生。预测模型进行评价,模型系数的全局性Omnibus检验,χ~2=1025.74,P<0.001,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的灵敏度78.0%,特异度93.5%,漏诊率22.0%,误诊率6.5%。预测概率ROC曲线下面积为0.926,95%置信区间为(0.91,0.94)。结论:谵妄预测模型可运用于临床,对预防患者谵妄带来的不良结局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谵妄 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摄取率与谵妄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小波 蔡昆 罗明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21期3157-3159,共3页
目的研究氧摄取率与谵妄是否具有相关性,为临床及时诊治谵妄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该院收入重症医学科后安置漂浮导管监测氧摄取率的患者,按照是否发生谵妄分成2组:对照组24例,患者未发生谵妄;观察组27例,患者发生谵妄。... 目的研究氧摄取率与谵妄是否具有相关性,为临床及时诊治谵妄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该院收入重症医学科后安置漂浮导管监测氧摄取率的患者,按照是否发生谵妄分成2组:对照组24例,患者未发生谵妄;观察组27例,患者发生谵妄。按观察组谵妄发生前(T1)、发生时(T2)、发生后(T3)时间段收集观察组数据,并于相应时间段收集对照组数据,包括血红蛋白(Hb)、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_2)、心脏指数(CI),计算出动脉血氧水平(CaO_2)、静脉血氧水平(CvO_2)、氧输送(DO_2)、氧消耗(VO_2)、全身氧摄取率(O_2ER),观察2组患者氧摄取率变化与谵妄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在T1、T2、T3时间段,观察组的实际监测指标CI、PvO_2、Hb均值与对照组数值相近,PaO_2、SvO_2均值低于对照组,计算指标SaO_2、DO_2、VO_2、O_2ER均值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谵妄发生前后与氧摄取率变化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耗量 谵妄 血氧测定法 心排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辅助下远端灌注管不同测压方式的统计对比分析
18
作者 蔡昆 罗小波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辅助下DPC(远端灌注管)持续性有创测压与间断性有创测压两种不同技术对下肢血流动力学监测参数的影响。方法:由信息科收集整理从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了的体外膜肺辅助并建立了DPC的病历相关统计数据,按DP...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辅助下DPC(远端灌注管)持续性有创测压与间断性有创测压两种不同技术对下肢血流动力学监测参数的影响。方法:由信息科收集整理从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了的体外膜肺辅助并建立了DPC的病历相关统计数据,按DPC的测压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持续性有创测压组与间断性有创测压组,对比两组的下肢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不同,评价指标包括:腘动脉的平均容积流量,腘动脉内径大小,足背动脉的平均容积流量,足背动脉的内径大小。结果:两组不同的DPC测压方式下,腘动脉的平均容积流量无明显下降(t=0.197,P=0.844),腘动脉的内径无明显差异(t=1.655,P=0.102);但对比两组的足背动脉平均容积流量,持续性有创测压组明显大于间断性测压组(t=2.766,P=0.007),对比两组的足背动脉内径,持续性有创测压组明显大于间断性测压组(t=4.513,P=0.000)。结论:体外膜肺辅助下DPC的持续性有创测压方式是下肢血流动力学参数更加安全的监测方式,可及时发现足背动脉血流量的减少,显著减少体外膜肺辅助下下肢缺血恶性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 远端灌注管 下肢血流动力学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康复方案在机械通气患者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9
作者 杜金磊 聂臣聪 +5 位作者 雷玲 袁文洁 吴小玲 巫玉莲 刘安忠 陈理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171-175,共5页
目的探讨护理康复方案在机械通气患者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8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护理康复方案在机械通气患者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8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康复方案进行系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第3、7天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估结果、吞咽障碍7级评估结果以及表面肌电图评估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估结果、吞咽障碍7级评估结果以及表面肌电图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第3、7天观察组患者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估结果、吞咽障碍7级评估结果以及表面肌电图评估结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第7天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估结果、吞咽障碍7级评估结果均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第3、7天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估结果、吞咽障碍7级评估结果均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康复方案可有效促进机械通气患者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的症状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康复 机械通气 吞咽功能障碍 症状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癌患者放化疗后管饲依赖症状管理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3
20
作者 杜金磊 聂臣聪 +5 位作者 雷玲 赵洪祥 赵羚余 陈雪华 吴小玲 巫玉莲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22期2557-2560,共4页
头颈癌指发生在颅底以下、胸部以上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5%~15%,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六大恶性肿瘤之一,每年超50万新发病例[1]。头颈癌涉及多个器官,包括颈部、口腔额面部以及耳鼻喉部位的肿瘤,其中最为熟知的有甲状腺癌... 头颈癌指发生在颅底以下、胸部以上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5%~15%,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六大恶性肿瘤之一,每年超50万新发病例[1]。头颈癌涉及多个器官,包括颈部、口腔额面部以及耳鼻喉部位的肿瘤,其中最为熟知的有甲状腺癌、喉癌、口腔癌等[2]。目前,放化疗(放疗、化疗或者二者联合治疗)作为头颈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对于肿瘤抑制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但其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同样不容忽视。当前,已有大量研究报道[3,4],头颈癌在放化疗后常常出现管饲依赖症状,定义为患者在放化疗期间或放化疗后的任何时间,放置鼻胃管后长达90 d以上的原位导管喂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癌 放化疗后 管饲 肿瘤抑制 新发病例 恶性肿瘤 口腔癌 临床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