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与经皮内镜腰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陈康 何仁建 +1 位作者 罗园超 杨富国 《颈腰痛杂志》 2025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与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腰椎管减压术(PEID)在老年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10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9例。患者自愿选择,分为A、B两组。A组...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与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腰椎管减压术(PEID)在老年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10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9例。患者自愿选择,分为A、B两组。A组共纳入51例,采用UBE技术治疗;B组共纳入48例,采用PEID治疗。记录两组病例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术前和末次随访时,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估。末次随访时,以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均发生因硬膜囊撕裂1例,无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A组出血量明显多于B组(P<0.05),A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B组(P<0.05)。两种术中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时间明显多于A组(P<0.05)。术前、末次随访时两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按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2例出现并发症,B组8例出现并发症,均经对症治疗后改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技术及PEID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均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但PEID并发症率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单边双通道内镜减压术 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腰椎管减压术 老年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年资护士轮转骨科培训的效果评价
2
作者 严乾淑 《中外医学研究》 2010年第12期9-10,共2页
目的 探讨低年资护士轮转骨科培训的效果.方法 20名轮转骨科的低年资护士培训6个月,包括入科评估,制定培训计划,根据计划组织讲课、查房、操作示范,培养护士的综合能力,严格执行检查和考核制度.结果 20名培训护士培训后理论成绩优于培... 目的 探讨低年资护士轮转骨科培训的效果.方法 20名轮转骨科的低年资护士培训6个月,包括入科评估,制定培训计划,根据计划组织讲课、查房、操作示范,培养护士的综合能力,严格执行检查和考核制度.结果 20名培训护士培训后理论成绩优于培训前(P〈0.01);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培训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患者对培训护士满意率〉98%.结论 6个月骨科轮转培训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骨科理论知识、骨科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年资护士 骨科 培训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脊柱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康 杨富国 +1 位作者 罗园超 何仁建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28-234,共7页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和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和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UBE)技术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中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采用脊柱内镜治疗的121例单节段LDH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PETD组48例,男19例,女29例;年龄18~72(44.0±13.9)岁;L3,4节段3例,L4,5节段27例,L5S1节段18例;PEID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20~69(40.1±12.1)岁;L3,4节段1例,L4,5节段15例,L5S1节段27例;UBE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29~72(41.2±15.0)岁;L3,4节段1例,L4,5节段18例,L5S1节段11例。观察并比较3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次数、并发症等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腰痛及下肢痛评估,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function index,ODI)进行腰椎功能评价,并于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完成脊柱内镜手术治疗,并经门诊及(或)电话进行至少12个月的随访。PETD、PEID组术中各发生1例硬膜囊破裂,硬膜囊破口小,术后均无明显不适。UBE组术中发生2例硬膜囊破裂;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平卧位休息、补液等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无明显不适。(1)PETD组与PEID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日多于PETD及PEID组(P<0.05)。PEID组与UBE技术组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D组透视次数多于PEID组和UBE组(P<0.05)。(2)术后3个月UBE组腰痛VAS高于PETD和PEID组(P<0.05);而PETD组与PEI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3组腰痛VA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术后各时间点下肢痛VAS及O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手术分组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MacNab标准,PETD组优27例,良16例,中4例,差1例;PEID组优27例,良12例,中3例,差1例;UBE组优16例,良10例,中2例,差2例;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8,P>0.05)。3组各发生1例LDH复发,2例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1例于外院就诊治疗。结论:PETD、PEID及UBE技术治疗LDH均可取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并发症率相似。PETD及PEID均为单通道微创手术,术中组织损伤轻,术后恢复快;但PETD术中透视次数相对较多,PEID更合适L5S1节段;UBE为双通道手术,术中软组织损伤较重,但显露宽泛,更合适复杂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内镜手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入路脊柱内镜椎管减压治疗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康 罗圆超 +1 位作者 杨富国 何仁建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38-344,共7页
目的:探讨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腰椎管减压术(interlamina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ecompression,IL-PELD)与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腰椎管减压术(transforame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ecompression,TF-PELD)在单节段... 目的:探讨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腰椎管减压术(interlamina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ecompression,IL-PELD)与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腰椎管减压术(transforame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ecompression,TF-PELD)在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4月至2021年7月采用脊椎内镜椎管减压术治疗85例单节段腰椎侧隐窝患者,其中男44例,女41例,年龄49~81(65.5±8.3)岁;病程3~83(26.7±16.5)个月。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IL-PELD组和TF-PELD组。其中IL-PELD组47例,男28例,女19例;年龄50~80(66.7±9.3)岁;病程3~65(25.7±15.0)个月。TF-PELD组38例,男16例,女22例;年龄51~78(64.1±7.6)岁;病程4~73(27.9±18.3)个月。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于术前和术后1、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腰痛及下肢痛的程度、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function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末次随访时以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于术前和术后1周以侧隐窝矢状径评估责任椎间隙侧隐窝的减压程度。结果:两组均顺利完善手术,无血管损伤、硬膜囊撕裂、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时间14~53(27.0±9.4)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椎间隙感染。IL-PELD组手术时间(69.3±19.3)min,多于TF-PELD组(57.5±14.5)min(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F-PELD组术中透视次数(8.8±2.6)次,多于IL-PELD组(4.8±1.2)次(P<0.05)。两组住院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PELD组术前腰痛、下肢痛VAS及ODI分别为(5.1±2.2)、(6.9±1.3)分、(71.4±12.6)%,TF-PELD组分别为(4.7±1.8)、(6.9±1.3)分、(68.4±13.9)%。IL-PELD组术后1、6个月及末次随访腰痛VAS为(2.4±1.5)、(1.6±0.8)、(1.4±0.9)分,下肢痛VAS为(3.0±1.2)、(1.6±0.7)、(1.5±1.0)分,ODI为(32.6±11.9)%、(17.4±6.5)%、(19.3±9.3)%;TF-PELD组术后1、6个月及末次随访腰痛VAS为(2.6±1.4)、(1.5±0.6)、(1.4±1.0)分,下肢痛VAS为(2.8±1.2)、(1.6±0.6)、(1.5±1.2)分,ODI为(32.0±11.2)%、(15.0±6.1)%、(20.0±11.3)%。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下肢痛VAS及O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分组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两组侧隐窝矢状径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但各时间点两组侧隐窝矢状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改良Macnab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PELD和TF-PELD治疗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均能扩大侧隐窝,并取得良好早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内窥镜检查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入路内镜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康 罗园超 +1 位作者 杨富国 何仁建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86-490,共5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与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IL-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UBE技术组(采用UBE技术治疗,37例)和IL-PELD组(采用IL-PELD治疗,46...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与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IL-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UBE技术组(采用UBE技术治疗,37例)和IL-PELD组(采用IL-PELD治疗,46例)。比较两组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硬膜囊破裂率和腰椎间盘突出复发率、腰痛及下肢痛VAS评分、ODI。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33(21.8±5.9)个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IL-PELD组少(短)于UBE技术组(P<0.05);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腰痛VAS评分UBE技术组高于IL-PELD组(P<0.01);其余各项观察及评价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技术与IL-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IL-PELD微创,但显露有限,适用于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UBE技术减压范围更广、减压更彻底,学习曲线平缓,适用于复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关节腔注射治疗慢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患者疼痛情况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软骨寡聚基质蛋白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余小夏 何仁健 +1 位作者 赵露婷 杨凌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918-921,953,共5页
目的:探究富血小板血浆(PRP)关节腔注射治疗慢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对患者疼痛情况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慢性KOA患者,按随机信封法分为透明质酸(HA)组和PRP组,每组43例... 目的:探究富血小板血浆(PRP)关节腔注射治疗慢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对患者疼痛情况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慢性KOA患者,按随机信封法分为透明质酸(HA)组和PRP组,每组43例。HA组予以关节腔注射HA治疗,每次2 ml, PRP组以相同操作注射PRP,每次3.5 ml,两组均每周1次,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症状严重程度、膝关节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6个月PRP组疼痛评分低于HA组(均P<0.05);治疗后3、6个月PRP组疼痛不适、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受累程度改善情况均优于HA组(均P<0.05);治疗后3、6个月PRP组膝关节评分显著低于HA组(均P<0.05);治疗后3个月PRP组血清中MMP-3及COMP水平低于HA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PRP对慢性KOA的远期疗效明显,可减轻其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减轻膝关节炎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慢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基质金属蛋白酶-3 软骨寡聚基质蛋白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透明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壮年单节段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7
作者 陈康 杨富国 +2 位作者 罗园超 何仁建 黄宏杰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1173-1179,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单节段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3年3...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单节段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3年3月采用PEID治疗的31例单节段巨大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13例;年龄15~40(28.5±7.4)岁;L_(4,5)10例,L_(5)S_(1)21例;左侧14例,右侧17例;病程3~19(6.8±3.1)个月。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及住院时间等。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腰痛及腿痛,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椎管正中矢径、椎管有效矢径、椎管面积及硬膜囊面积评估椎管减压情况。比较椎间隙前缘高度、中部高度及后缘高度评估椎间隙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完成脊柱内镜手术治疗,手术时间30~71(48.7±14.2)min,出血量10~40(21.1±7.0)ml,术中透视次数4~7(4.7±0.7)次。住院时间3~8(5.1±1.3)d,术后随访12~34(16.9±4.1)个月。术前,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分别为(6.2±1.8)、(1.4±0.8)、(1.9±0.7)、(1.6±0.6)分;腿痛VAS分别为(7.6±1.6)、(1.8±0.9)、(1.6±0.6)、(1.4±0.7)分;ODI评分分别为(35.74±4.62)、(6.68±1.78)、(6.90±1.85)、(7.10±1.94)分;术后各时间点腰痛、腿痛VAS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腰痛VAS高于术后3个月(P<0.05)。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MacNab标准,优14例,良15例,可2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椎管正中矢径分别为(0.77±0.18)、(1.18±0.24)cm;椎管有效矢径分别为(0.48±0.17)、(0.89±0.23)cm;椎管面积分别为(0.90±0.22)、(1.68±0.43)cm^(2);硬膜囊面积分别为(0.41±0.10)、(0.81±0.24)cm^(2);末次随访时椎管正中矢径、椎管有效矢径、椎管面积及硬膜囊面积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前缘高度分别为(1.13±0.13)、(0.83±0.11)cm;中部高度分别为(0.81±0.20)、(0.61±0.14)cm;后缘高度分别为(0.67±0.21)、(0.46±0.15)cm;末次随访椎间隙前缘高度、中部高度及后缘高度均较术前减少(P<0.05)。结论:采用PEID治疗巨大型LDH,能有效摘除突出巨大髓核组织,同时避免对马尾神经和神经根而发生损伤,具有良好的早期临床效果;但术后椎间隙高度却明显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内镜手术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ics软件评估椎体成形中骨水泥的安全剂量 被引量:8
8
作者 何仁建 余超 +2 位作者 罗园超 刘旭 杨富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82-1488,共7页
背景:随着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日渐增多,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治疗究竟给予多少骨水泥,目前临床上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目的:采用Mimics软件评估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中不同骨水泥注射剂量与患者临床疗效、骨水泥渗漏... 背景:随着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日渐增多,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治疗究竟给予多少骨水泥,目前临床上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目的:采用Mimics软件评估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中不同骨水泥注射剂量与患者临床疗效、骨水泥渗漏的关系,探索椎体成形安全、有效的骨水泥注射量。方法:纳入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治疗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3例,随机分为2组。利用Mimics软件术前设计注入椎体的骨水泥量及椎体体积,按骨折椎体上下椎体体积平均值计算骨水泥体积比,A、B组按照多数文献认可的骨水泥体积比(骨水泥量/椎体体积比),分别注入24%及15%的骨水泥。随访评估两组在疼痛、渗漏率、Cobb’s角及再骨折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获6-24个月随访;②目测类比评分: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与术后第5天(出院前)、3个月、12个月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两组之间术后各时点疼痛程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③A组共5例出现渗漏(24%),B组共2例出现渗漏(10%),两组骨水泥渗漏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④骨折椎体Cobb’s角方面:两组术前Cobb’s角与术后不同时点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两组之间术后第5天、3个月、12个月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⑤A组发生3例再骨折(14%),B组发生2例再骨折(10%),两组间椎体再骨折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⑥提示运用Mimics软件术前评估骨水泥量较精准,按骨水泥量/椎体体积比15%及24%注射骨水泥量适中,并发症少,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质疏松 椎体 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 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联合药物治疗踝骨关节炎 被引量:8
9
作者 张祖君 舒从科 +1 位作者 毛小金 汪国友 《四川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920-922,共3页
目的探讨踝骨关节炎行关节镜术后,联合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和塞来昔布胶囊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踝骨关节炎患者48例行踝关节镜病灶清理,术后予以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和塞来昔布胶囊。术前、术后采用改良的踝关节McGuire评分系统和美国... 目的探讨踝骨关节炎行关节镜术后,联合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和塞来昔布胶囊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踝骨关节炎患者48例行踝关节镜病灶清理,术后予以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和塞来昔布胶囊。术前、术后采用改良的踝关节McGuire评分系统和美国的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并采集空腹血检测血清中白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对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评价。结果术后采用改良McGuire评分及AOFAS评分评估疗效,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42%及87.75%。两种评分结果术后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白介素-1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骨关节炎行关节镜术后联合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和塞来昔布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踝骨关节炎 白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Α IL-1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柯 王忠平 +2 位作者 彭晓波 扬渠平 陈琦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16-216,共1页
关键词 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 临床应用 游离移植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仁建 杨渠平 彭晓波 《西部医学》 2014年第8期1014-1017,共4页
目的 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8年1月~2012年9月经前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8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根据应用的椎间植骨支撑材料不同分为钛网... 目的 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8年1月~2012年9月经前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8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根据应用的椎间植骨支撑材料不同分为钛网组41例和人工椎体组40例,测量并比较各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伤椎节段后凸角(Cobb角)大小、伤椎邻近上下椎体间高度.结果 8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以上,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两组的Cobb角及相邻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间Cobb角及相邻椎间隙高度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网组的Cobb角及及相邻椎间隙高度改变明显大于人工椎体组;术后复查CT,椎管容积扩大,致压骨块消失,植入骨已与相邻椎体融合,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提高1~2级.术中无较大副损伤出现,术后未发生钛合金板与螺丝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减压彻底,重建方式符合脊柱生物力学分布原则,脊髓功能恢复较好,与钛网比较,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具有术后Cobb角改变小,相邻椎间隙高度降低小,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脊柱前路手术中使用具有明显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椎体 钛网 骨质疏松 胸腰椎爆裂骨折 前路手术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中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仁建 杨渠平 彭晓波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中应用的手术要点与经验.方法:回顾我院2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病例,从椎管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方...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中应用的手术要点与经验.方法:回顾我院2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病例,从椎管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方法及效果方面,总结手术经验.结果: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个月以上,显示手术后胸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满意,CT/MRI复查,椎管容积扩大,致压骨块消失,植入人工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已与相邻椎体融合,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提高1~2级.术中无较大副损伤出现,术后未发生钛合金板与螺丝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减压彻底,重建方式符合脊柱生物力学分布原则,脊髓功能恢复较好,通过改进内固定技术及支撑材料后,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远期脊髓神经再压迫风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椎体 骨质疏松 胸腰椎爆裂骨折 前路手术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拇指增生性外毛根鞘瘤1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雨涛 冯浩 范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44-945,共2页
患者男性,76岁,因“左手拇指肿痛2个月余”入院。体检:病变位于左手拇指腹侧皮下。因既往外伤导致左手拇指远节指节皮表陈旧性瘢痕形成,瘢痕与病变无关。左手拇指远节指节局部红肿明显,可见陈旧性瘢痕,无渗液及渗血,甲床颜色加... 患者男性,76岁,因“左手拇指肿痛2个月余”入院。体检:病变位于左手拇指腹侧皮下。因既往外伤导致左手拇指远节指节皮表陈旧性瘢痕形成,瘢痕与病变无关。左手拇指远节指节局部红肿明显,可见陈旧性瘢痕,无渗液及渗血,甲床颜色加深,指端及周围局部触痛、压痛明显,皮温稍高,远节指节活动受限。左手腕桡动脉搏动可扪及,左手其余各指活动、感觉及血供均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肿瘤 增生性外毛根鞘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空心拉力螺钉联合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何仁建 罗园超 +1 位作者 余超 杨富国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6期559-562,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空心拉力螺钉联合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对髌骨横形骨折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急诊入院的86例髌骨横形骨折,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研究组采用经皮空心拉力螺钉联合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 目的研究经皮空心拉力螺钉联合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对髌骨横形骨折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急诊入院的86例髌骨横形骨折,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研究组采用经皮空心拉力螺钉联合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其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21~74岁,平均(46.8±1.2)岁。对照组采用经典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手术,其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18~76岁,平均(47.5±1.1)岁。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膝关节功能、膝关节HS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更少,下地时间更早,能较早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住院时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空心拉力螺钉联合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疗效可靠,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比较,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切口微创,并发症低,患者接受度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 空心拉力螺钉 改良张力带钢丝 髌骨横形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柯 黄向群 孔锦峰 《现代医药卫生》 2005年第6期687-687,共1页
关键词 肱骨外科颈骨折 老年 患者 并发症 功能锻炼 治疗 早期 动功 重大 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不同范围关节突切除对钉棒系统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仁建 王清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601-604,共4页
目的:观察L4/5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后,不同范围关节突切除、椎间支撑植骨的生物力学强度,为临床切取双侧关节突用于椎间隙植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6具新鲜猪腰椎L3-L6标本用于实验,作者标本均采用L4/5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盘切除... 目的:观察L4/5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后,不同范围关节突切除、椎间支撑植骨的生物力学强度,为临床切取双侧关节突用于椎间隙植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6具新鲜猪腰椎L3-L6标本用于实验,作者标本均采用L4/5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不同处理后分为以下4组:A组为正常组;B组:双侧关节突内侧1/2切除;C组:单侧关节突全切除;D组:双侧关节突全切除。分别对4组进行轴向压缩、前屈、后伸、侧曲及扭转测定,记录各组的应变、位移、刚度及扭角,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L4/5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的基础上,不同范围切除关节突、椎间植骨后的应变、位移、刚度及扭角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选择不同范围切除关节突的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4/5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和椎间支撑融合后行双侧关节突全切除对腰椎内固定后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为临床手术切除关节突行椎间植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关节突 椎间隙 椎弓根螺钉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yronie病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晓波 《罕少疾病杂志》 2003年第5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PEYRONIE病 掌腱膜挛缩症 诊断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经皮穿刺置管治疗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
18
作者 何仁建 彭晓波 杨渠平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9期842-842,864,共2页
目的总结运用膀胱穿刺针穿刺置管治疗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的经验。方法运用泌尿外科的膀胱穿刺针行膝关节闭合穿刺置管,术中加压冲洗关节腔及活动膝关节,清除脓苔及坏死物质,术后抗生素盐水持续冲洗4~8d。结果运用本方法治疗急性化脓性... 目的总结运用膀胱穿刺针穿刺置管治疗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的经验。方法运用泌尿外科的膀胱穿刺针行膝关节闭合穿刺置管,术中加压冲洗关节腔及活动膝关节,清除脓苔及坏死物质,术后抗生素盐水持续冲洗4~8d。结果运用本方法治疗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17例,均治愈,术后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运用膀胱穿刺针穿刺置管治疗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创伤小、方法简单、疗效好,可达到与关节镜直视下治疗相同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穿刺 置管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Crowe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THA时通过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重建其髋臼的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柯 徐剑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对Crowe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arthroplasty,THA)时通过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来重建其髋臼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THA的20例CroweⅢ型髋... 目的:探讨并分析对Crowe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arthroplasty,THA)时通过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来重建其髋臼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THA的20例Crowe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THA,术中均通过对其实施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来重建其髋臼,然后比较手术前后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的评分。结果:术后3个月,这20例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的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rowe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THA时,通过对其实施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来重建其髋臼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其髋关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we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区骶棘肌周围注射预混止痛药物在控制腰椎后路手术疼痛的疗效研究
20
作者 何仁建 陈康 +2 位作者 杨富国 罗园超 杨渠平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1015-1018,共4页
目的探索术区骶棘肌周围注射预混止痛药物(罗哌卡因100 mg、利多卡因100 mg、吗啡10 mg及曲安奈德注射液80 mg)对腰椎Wiltse入路融合手术切口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0例单节段腰椎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40... 目的探索术区骶棘肌周围注射预混止痛药物(罗哌卡因100 mg、利多卡因100 mg、吗啡10 mg及曲安奈德注射液80 mg)对腰椎Wiltse入路融合手术切口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0例单节段腰椎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40例患者,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51~81岁,平均(67.0±6.1)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7.4±1.6)kg/m2。对照组40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53~79岁,平均(67.6±6.9)岁;BMI为(27.1±2.9)kg/m2。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腰椎Wiltse入路融合手术治疗,研究组于手术切口缝合前在术区骶棘肌周围注射预混止痛药物,对照组无注射药物。术后分别记录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首次平卧自行翻身时间、首次下地行走时间、并发症等,测量两组术后在MRI上骶棘肌横截面积。结果本研究80例患者,研究组中1例发生硬脊膜撕裂剔除本研究,余7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研究组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手术切口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平卧自行翻身时间及下地行走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术后切口处骶棘肌横截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心血管事件、嗜睡、呼吸抑制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例切口出现脂肪液化,对照组1例浅表手术切口感染,其余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在术区骶棘肌周围注射预混止痛药物能显著减轻腰椎Wiltse入路融合手术患者切口疼痛,有助于早期床上翻身活动及下床行走,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对骶棘肌无显著影响,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围手术期止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混止痛药物 骶棘肌 腰椎 Wiltse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