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7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成年人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红细胞膜钠钾ATP酶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郭英华 周淑华 +4 位作者 赵慧元 韩强 王强 滕继军 韩仲岩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5年第4期206-207,共2页
本文采用钠钾ATP酶活力试剂盒,用化学比色法分别测定正常成人各年龄组(青、中、老年组)及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红细胞膜钠钾ATP酶活力。结果表明成人中、老年组该酶活力明显低于青年组(P<0.01),中、老年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本文采用钠钾ATP酶活力试剂盒,用化学比色法分别测定正常成人各年龄组(青、中、老年组)及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红细胞膜钠钾ATP酶活力。结果表明成人中、老年组该酶活力明显低于青年组(P<0.01),中、老年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该酶活力明显低于正常成人中老年组(P<0.05),脑出血和脑血栓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认为红细胞膜钠钾ATP酶活力可作为观察人体衰老及急性脑血管病诊断参考指标。本文还对其变化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红细胞膜 腺苷三磷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ACE基因缺失多态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周畅 张晨 罗兵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基因缺失多态性与中国人脑梗死、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检测 5 8例脑梗死患者、3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以及 6 0名正常人的 ACE基因型。结果 高血压性脑出血组缺...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基因缺失多态性与中国人脑梗死、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检测 5 8例脑梗死患者、3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以及 6 0名正常人的 ACE基因型。结果 高血压性脑出血组缺失纯合子 (DD)基因型频率为 2 6 %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脑梗死组 DD基因型频率为 2 1% ,与正常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但进一步分析表明 ,伴有高血压的脑梗死患者及女性脑梗死患者 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2 7%和 2 6 % ,与正常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ACE基因缺失多态性在中国高血压病人中可能是脑梗死、脑出血的易患因素 ,并且可能是女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遗传学 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a)与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杜怡峰 韩仲岩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0-61,共2页
脂蛋白(a)与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杜怡峰,韩仲岩脂蛋白(a)简称Lp(a),是一种特殊的血浆脂蛋白,它于1963年由Berg首先发现并命名。其后,世界各地的有关学者就这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目前已逐渐认识到血浆Lp... 脂蛋白(a)与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杜怡峰,韩仲岩脂蛋白(a)简称Lp(a),是一种特殊的血浆脂蛋白,它于1963年由Berg首先发现并命名。其后,世界各地的有关学者就这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目前已逐渐认识到血浆Lp(a)与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疾病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 脑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核糖核酸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许长敏 罗玉敏 高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51-56,共6页
最近卫生部组织的全国死因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脑血管病死亡的人数已跃居第一位,每年新发卒中200万人^[1],超过心血管病和癌症的新发病例。卒中可被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占85%左右,出血性卒中占15%左右。均具有... 最近卫生部组织的全国死因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脑血管病死亡的人数已跃居第一位,每年新发卒中200万人^[1],超过心血管病和癌症的新发病例。卒中可被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占85%左右,出血性卒中占15%左右。均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脑血管障碍 生物医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时颅内动脉血管顺应性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朵振顺 王力英 孙锡萍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302-305,共4页
本文应用脉动指数(PI)作为反映颅内动脉血管顺应性的指标。分别测定了正常人和急性脑血栓、一过性脑缺血、脑动脉硬化症四组人的大脑中动脉(MCA)PI值。结果表明正常人的血管顺应性最小,缺血性脑血管病人血管顺应性增大且随着病情的加重... 本文应用脉动指数(PI)作为反映颅内动脉血管顺应性的指标。分别测定了正常人和急性脑血栓、一过性脑缺血、脑动脉硬化症四组人的大脑中动脉(MCA)PI值。结果表明正常人的血管顺应性最小,缺血性脑血管病人血管顺应性增大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增大。说明颅内动脉血管顺应性的大小不仅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客观诊断指标之一,而且还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血管顺应性 脉动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床心脑血管病的研究:临床流行病学的潜在领域
6
作者 李良寿 王桂清 黄久仪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4年第7期77-79,共3页
心脑血管疾病(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CVD)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如据我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报告,我国城市和农村1980年冠心病和脑血管病合并死亡率分别为173.90/10万和131.70/10万;而1995年分别上升为189.96/10万和... 心脑血管疾病(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CVD)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如据我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报告,我国城市和农村1980年冠心病和脑血管病合并死亡率分别为173.90/10万和131.70/10万;而1995年分别上升为189.96/10万和133.84/10万。因此,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研究仍然是临床流行病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病 流行病学 诊断 治疗 危险因素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的防治研究
7
作者 司志国 孟家眉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1994年第1期1-2,共2页
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的防治研究司志国,孟家眉脑血管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是我国卫生部列为重点防治研究疾病。30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迅速,如观念的更新、诊断技术的猛进和动物实验的新发现。只是防治手段无突破。世界卫生组织从2... 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的防治研究司志国,孟家眉脑血管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是我国卫生部列为重点防治研究疾病。30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迅速,如观念的更新、诊断技术的猛进和动物实验的新发现。只是防治手段无突破。世界卫生组织从21世纪“人人享有健康”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中西医结合 孟家眉 半暗带 动物实验 防治手段 缺血性卒中 卒中发作 梗塞灶 诊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的观察 被引量:13
8
作者 杜怡峰 辛平 韩仲岩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56-157,共2页
为了研究脂蛋白(a)[LP(a)]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对93例脑血管病患者血清LP(a)水平进行了检测,并与19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脑血栓形成、脑出血及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血清LP(a)水平明... 为了研究脂蛋白(a)[LP(a)]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对93例脑血管病患者血清LP(a)水平进行了检测,并与19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脑血栓形成、脑出血及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还对不同病变部位的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血清LP(a)水平做了比较分析,发现皮层梗塞患者的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基底神经节区梗塞患者(P<0.05)。提示血清LP(a)水平增高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a) 脑血管疾病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质稀疏症与脑血管病类型的关系 被引量:38
9
作者 王强 韩仲岩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1-92,共2页
白质稀疏症(Leukoariosis)是指CT扫描时可见到脑室周围白质透亮区,但需排除已知的白质病变,如多发性硬化、白质萎缩等。在因各种疾病进行CT扫描的病人中,其发生率为1~5%,与年龄增长、高血压及脑血管病有关。其病理改变为白质广泛斑块... 白质稀疏症(Leukoariosis)是指CT扫描时可见到脑室周围白质透亮区,但需排除已知的白质病变,如多发性硬化、白质萎缩等。在因各种疾病进行CT扫描的病人中,其发生率为1~5%,与年龄增长、高血压及脑血管病有关。其病理改变为白质广泛斑块状脱髓鞘,并伴有小动脉增生及血管周围间隙增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稀疏症 脑血管疾病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伴OSAS患者的血压和血管舒缩功能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宗君 刘学升 +3 位作者 郭云良 金丽英 许贞峰 石秉霞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31-232,共2页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伴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平均动脉压(MABP)、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放免方法测量31例患者血浆CGRP和ET含...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伴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平均动脉压(MABP)、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放免方法测量31例患者血浆CGRP和ET含量,静息状态下测量血压;多元相关分析。结果ICVD伴OSAS患者组MABP、ET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1),CG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CGRP与MABP呈负相关(r=-0.5673,P<0.01);ET与MABP呈正相关(r=0.6295,P<0.01)。结论ICVD伴OSAS患者存在明显的高血压及血管舒缩功能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内皮素 CGRP 血压 SAS 血管舒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330例高脂血症的随访中分析缺血性心、脑血管病 被引量:7
11
作者 韩仲岩 张晨 +3 位作者 王强 吴晴暖 韩强 王可胜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3年第1期7-8,共2页
本文对330例高脂血症做了长期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4.62年,分析330例患者中165例合并有高血压和心电图有缺血性变化;65例单独合并有高血压;63例单独合并有心电图变化;37例既无高血压也无心电图变化。随访结果发现四组患者发生心肌梗塞和... 本文对330例高脂血症做了长期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4.62年,分析330例患者中165例合并有高血压和心电图有缺血性变化;65例单独合并有高血压;63例单独合并有心电图变化;37例既无高血压也无心电图变化。随访结果发现四组患者发生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的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合并高血压和心电图变化者发生心、脑梗塞的比率较其他三组为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 高血脂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12
作者 佘正明 朱庆海 +5 位作者 吕天河 刘仕鹏 吴静飞 李云 鲍艳梅 李作汉 《右江医学》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脑缺血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1(sVCAM 1)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脑缺血后第 1、2、5天患者血清中sICAM 1、sVCAM 1水平 ,同时测定第 2天血糖... 目的 :探讨脑缺血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1(sVCAM 1)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脑缺血后第 1、2、5天患者血清中sICAM 1、sVCAM 1水平 ,同时测定第 2天血糖水平。结果 :发病后 2 4小时内患者血清中sICAM 1、sVCAM 1水平即开始升高 ,分别为 2 6 6 .2 8± 6 2 .16ng/ml、6 87.19±356 .76ng/ml;第 2天明显升高 2 85.77± 6 8.4 3ng/ml、990 .79± 36 8.36ng/ml;第 5天又有所下降 ,分别为 2 6 3.6 0± 87.82ng/ml、977.70± 384 .16ng/ml,但仍高于对照组。发病后第 2天血糖水平与sICAM 1水平升高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脑缺血患者血清sICAM 1、sVCAM 1水平均升高 ,表明ICAM 1和VC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清 SICAM-1 SVCAM-1 动态变化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13
作者 解建波 刘希进 石秉霞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2年第5期313-315,共3页
淋巴细胞与多种非淋巴细胞都能自发或在其他因素的刺激下产生白细胞介素-6(IL-6),IL—6生物学活性是由其受体(IL—6R)介导,主要通过Jak/STAT信号传导途径等引起DNA转录表达。缺血性脑损伤时IL—6在脑脊液、血清、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增高... 淋巴细胞与多种非淋巴细胞都能自发或在其他因素的刺激下产生白细胞介素-6(IL-6),IL—6生物学活性是由其受体(IL—6R)介导,主要通过Jak/STAT信号传导途径等引起DNA转录表达。缺血性脑损伤时IL—6在脑脊液、血清、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增高,炎症反应明显;抗IL—6抗体能明显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缺血性脑损伤 淋巴细胞 分子生物学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辐照血液疗法对脑血管病病人血浆巯基含量的影响
14
作者 王强 辛平 +1 位作者 金丽英 石秉霞 《康复与疗养杂志》 1996年第4期148-149,共2页
①目的紫外线辐照血液疗法(UBI)是目前国内广泛开展的一项治疗技术,许多疾病血浆巯基的含量降低,为探讨UBI治病机制,本研究观察了UBI疗法对血浆巯基含量的影响。②方法选择32例脑动脉硬化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治疗前... ①目的紫外线辐照血液疗法(UBI)是目前国内广泛开展的一项治疗技术,许多疾病血浆巯基的含量降低,为探讨UBI治病机制,本研究观察了UBI疗法对血浆巯基含量的影响。②方法选择32例脑动脉硬化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治疗前取血检测血浆巯基含量,然后对病人行UBI治疗,在治疗第5次、第10次后再次取血观察血浆巯基水平。③结果脑血管病病人血浆巯基水平下降,经UBI治疗后血浆巯基水平逐渐升高,治疗5次及10次后血浆巯基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t=2.09,P<0.05;t=4.34,P<0.01)。④结论UBI疗法可提高血浆巯基水平,对于防治脑血管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疗法 脑动脉硬化 脑缺血 巯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梯杠练功器在脑血管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15
作者 张昌志 耿法茂 《山西医药杂志》 CAS 1991年第5期287-288,共2页
脑血管病多遗留有肢体功能障碍,自然恢复仅有40~50%,如何帮助病人恢复肢体功能,是康复治疗中比较疑难的问题。我们采用自行制作的TWZ~Ⅰ型三梯杠多功能练功器(下称练功器)治疗71例病人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练功器... 脑血管病多遗留有肢体功能障碍,自然恢复仅有40~50%,如何帮助病人恢复肢体功能,是康复治疗中比较疑难的问题。我们采用自行制作的TWZ~Ⅰ型三梯杠多功能练功器(下称练功器)治疗71例病人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练功器结构及功能:练功器结构如附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康复 三梯杠练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危重型脑血管病并发多系统脏器衰竭附215例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建秋 冯珠玲 +1 位作者 王桂芬 司志国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2年第2期91-94,共4页
我科1986至1990年收治危重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MSOF215例(男153例、女62例),其中60~70岁110例,占51.1%。既往史以高血压最多,113例占52.6%,出血87例,梗塞102例,SAH26例。死亡161例占74.9%。作者分析了215例急性危重型脑血管病合并MSO... 我科1986至1990年收治危重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MSOF215例(男153例、女62例),其中60~70岁110例,占51.1%。既往史以高血压最多,113例占52.6%,出血87例,梗塞102例,SAH26例。死亡161例占74.9%。作者分析了215例急性危重型脑血管病合并MSOF的临床表现、不同器官衰竭的频度、顺序及器官衰竭数目与预后的关系。危重型脑血管病合并MSOF主要原因为脑水肿,尤为高颅压所致神经体液调节紊乱。另外,在缺血性中风再灌注后脑损伤,通过Ca^(2+)自由基、白细胞三烯等机制可进一步加重脑水肿和高颅压。在治疗方面应强调脱水剂、激素、抗自由基、钙离子拮抗剂、莨菪类药物的联合应用,并对重症脑血管病急性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脑电图和心电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急症 多器官衰竭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氧肾上腺素与多巴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神经介入手术中应用的比较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树峰 刘中光 +5 位作者 李曼 李永旺 刘帆 马玉恒 韩月鹏 陈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0期107-109,125,共4页
目的比较去氧肾上腺素与多巴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神经介入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拟在全麻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38~75岁,体重指数19~25 kg/m2,ASA分级Ⅰ~Ⅲ级,将其随... 目的比较去氧肾上腺素与多巴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神经介入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拟在全麻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38~75岁,体重指数19~25 kg/m2,ASA分级Ⅰ~Ⅲ级,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A组患者于手术开始时(T1)至球囊植入时(T4)持续泵注去氧肾上腺素[剂量为0.4~0.8μg/(kg·min)];B组患者在此期间持续泵注多巴胺[剂量为5~15μg/(kg·min)],此期间两组患者均维持血压在基础值水平。在支架置入成功后维持在基础值水平低限,防止脑血管再通后的高灌注损伤。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及术中心律失常、ST段压低出现的情况和患者的平均尿量。结果两组患者均维持了良好的MAP,B组患者手术开始10 min(T2)、手术开始20 min(T3)、T4各时间点HR均高于A组(P〈0.05);B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和ST段压低的比例均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平均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冠心病行神经介入治疗术中,应用去氧肾上腺素可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其疗效优于多巴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氧肾上腺素 多巴胺 冠心病 神经介入手术 缺血性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阶段性输注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中光 马玉恒 +2 位作者 刘帆 李永旺 张树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54-657,共4页
目的观察多巴胺阶段性输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35~80岁,体重40~100 kg,体质指数(BMI)18~25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 目的观察多巴胺阶段性输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35~80岁,体重40~100 kg,体质指数(BMI)18~25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n=50)患者于麻醉诱导开始时静脉持续输注多巴胺8μg·kg^(-1)·min^(-1),B组(n=50)患者同一时刻泵注等量生理盐水作空白对照;两组患者分别于支架植入成功时停止泵注多巴胺或生理盐水,控制血压于基础水平低值,以防止脑血管再通后缺血-再灌注损伤。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药物作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接受相同补液速度,尽量减少引起围术期循环波动的混杂因素。观察并记录患者入手术室时、麻醉过程及苏醒期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及苏醒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A组患者血压较B组平稳,额外使用多巴胺次数较少;A组患者麻醉苏醒期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较B组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支架植入前接受多巴胺输注,可更好地维持循环指标于目标水平,保证良好脑灌注,并可缩短患者苏醒所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缺血性脑血管病 神经介入治疗 脑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瑞 黄清海 +3 位作者 赵文元 洪波 许奕 刘建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1期7752-7761,共10页
背景:近年来大量基础研究发现,在成年机体的骨髓及外周血中均能找到内皮祖细胞,其在成体病理条件下对血管再生与新生过程起着重要作用。脑梗死发生后,在缺血部位存在着新血管形成,而此过程同样存在着内皮祖细胞的参与,内皮祖细胞的增加... 背景:近年来大量基础研究发现,在成年机体的骨髓及外周血中均能找到内皮祖细胞,其在成体病理条件下对血管再生与新生过程起着重要作用。脑梗死发生后,在缺血部位存在着新血管形成,而此过程同样存在着内皮祖细胞的参与,内皮祖细胞的增加以及最大程度参与到新血管组织中,这些很可能是脑血管疾病治疗的一条重要途径。目的:以文献资料分析法探讨分析内皮祖细胞的特性和作用,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方法:检索SCI数据库、CNKI数据库2002至2011年有关内皮祖细胞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前体细胞(precursor cell);脑卒中(stroke);脑缺血(brain ischemia,cerebral ischemia);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al vascuIar disease)",以文字和图表形式进行结果的统计和计量分析,描述其分布特征。结果与结论:内皮祖细胞是成年个体骨髓中的前体细胞,能迁移至外周血并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潜能,并参与血管内皮修复、缺血器官的新血管形成。根据内皮祖细胞的生物特性与作用,目前国内外研究发现内皮祖细胞能防治脑动脉粥样硬化,参与脑缺血后血管再生,预测评估脑缺血病情,以及对脑出血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因此,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前体细胞 脑卒中 脑缺血 脑梗死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辐照血液疗法对脑血管病病人血浆脂蛋白-a的影响
20
作者 辛萍 金丽英 +1 位作者 侯琳 程青海 《青岛医药卫生》 1998年第10期55-56,共2页
LP-a已被公认为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血浆LP-a不受饮食、药物等因素的影响。为了寻找干预这一危险因素的方法,我们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进行了UBI治疗,并同时检测病人治疗前后血浆LP-a含量,以期了解UBI疗法对LP-a含量的影响。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独立危险因素 病人 脑卒中 血浆脂蛋白 紫外线辐照血液疗法 治疗前后 同时检测 首次发现 饮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