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心外科护士主导的谵妄风险针对性预防联合阶段性目标护理在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1
作者 李秀娥 柴秀平 刘鑫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第13期2353-2358,共6页
目的研究胸心外科护士主导的谵妄风险针对性预防联合阶段性目标护理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D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 目的研究胸心外科护士主导的谵妄风险针对性预防联合阶段性目标护理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D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胸心外科护士主导的谵妄风险针对性预防联合阶段性目标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临床指标、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谵妄严重程度、镇静状态、睡眠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谵妄发生率及谵妄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谵妄严重程度评定量表(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severity,CAM-S)评分、躁动镇静评分量表(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RASS)评分绝对值低于对照组,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Richards-campbell sleep questionnaire,RCS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内容、健康教育、谵妄预防、心理关怀及环境管理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心外科护士主导的谵妄风险针对性预防联合阶段性目标护理能有效缓解AD患者的临床指标,降低谵妄发生率,改善谵妄情况和镇静状态,提高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心外科护士 谵妄风险 阶段性目标护理 主动脉夹层
原文传递
布-加综合征的外科治疗:附172例报告 被引量:7
2
作者 王超 韩娟 +4 位作者 高德军 肖亮 乌剑利 魏卫卫 杨镇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的病理特点、临床病理分型及合理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和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2例共分为3种类型(7个亚型),采用手术、或手术联合介入治疗,其中:(1)下腔静脉成形术或/和支架...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的病理特点、临床病理分型及合理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和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2例共分为3种类型(7个亚型),采用手术、或手术联合介入治疗,其中:(1)下腔静脉成形术或/和支架置入术99例;(2)肝静脉或副肝静脉成形术或/和支架置入术10例;(3)下腔静脉-下腔静脉架桥术7例;(4)改良脾-肺固定术12例;(5)经右心房手指破膜或球囊导管扩张术5例;(6)常温直视下根治性病变隔膜切除和血栓取除术5例;(7)肠腔转流术11例;(8)肠颈转流术3例;(9)肠房转流术5例;(10)腔房转流术4例;(11)门腔转流联合下腔静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11例。手术死亡率1.2%(2/172)。全组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7年,12例复发,复发率7.0%,其中4例因肝衰竭死亡,其余患者恢复满意。结论布-加综合征术前诊断需借助多种影像学技术检查。对不同病理类型的布-加综合征应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治疗 布-加综合征/外科学 血管成形 支架 球囊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上段食管癌行两种三切口术式的比较 被引量:9
3
作者 秦卫华 程思强 +1 位作者 李景涛 卢金修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24-825,828,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两种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的开胸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研究,探讨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的最佳术式。方法:63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9例,先开胸充分游离食管后关胸,再开腹游离胃,将肿瘤及胃经食管床递... 目的:通过对两种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的开胸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研究,探讨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的最佳术式。方法:63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9例,先开胸充分游离食管后关胸,再开腹游离胃,将肿瘤及胃经食管床递至颈部,行食管、胃吻合术(简称为先关胸手术);对照组24例,于手术开始时开胸,至肿瘤及胃均递至颈部后开始关胸(简称为后关胸手术)。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开胸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实验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先关胸手术明显优于后关胸手术,应当大力提倡。但术前一定要充分估计到腹腔病变的情况,亦应高度重视本术式可能发生的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三切口术式 并发症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预防成人心脏术后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继芝 丁艳玲 李秀娥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年第19期2503-2506,共4页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降低术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95例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95例患者为试验组....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降低术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95例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95例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心外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ERAS理念进行护理,应用PCL-C量表评估两组患者PTSD症状阳性率及症状水平.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PTSD症状阳性率分别为3.16%、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6,P〈0.05);术后患者不同时间PCL-C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5.15,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PCL-C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84,P〈0.01),时间与干预存在交互作用(F=8.47,P〈0.01);观察组警觉性增高、重体验、回避/麻木症状阳性率分别为21.89%、12.42%、10.83%,低于对照组的28.42%、15.16%、1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6.118、4.489、13.678;P〈0.01).结论 心脏手术围术期应用ERAS理念能有效减少患者PTSD症状阳性发生率,降低PTSD症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障碍 创伤后 成年人 心脏手术 加速康复外科
原文传递
螺旋式医用输液管加温滴速控制器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继芝 申英平 常以芳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3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一次性输液器 螺旋式 医用输液管 加温滴速控制器 技术革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病变部位和长度在X线、食管镜和大体标本上的差异及分析(附50例报告) 被引量:8
6
作者 程思强 荣林 王秀红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2年第4期251-252,共2页
目的 探讨食管癌的病变长度和病变部位在X线检查、食管镜检查和术后大体标本上的差异。方法 随机选择作者近年来手术治疗的资料完整者 5 0例 ,将X线检查的病变长度和纤维食管镜报告的长度分别与术后大体标本进行比较 ,做t检验。结果... 目的 探讨食管癌的病变长度和病变部位在X线检查、食管镜检查和术后大体标本上的差异。方法 随机选择作者近年来手术治疗的资料完整者 5 0例 ,将X线检查的病变长度和纤维食管镜报告的长度分别与术后大体标本进行比较 ,做t检验。结果 发现食管病变长度在X线与大体标本、食管镜检查与大体标本上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作者认为这一差异的原因与检查手段本身的特点和检查者人为因素有关 ,并提出术者要综合分析检查结果 ,对病变长度部位作出合理的判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变部位 食管镜 大体标本 食管癌 病变长度 X线诊断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肺叶和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癌21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景涛 程思强 +5 位作者 高德军 卢金修 荣林 刘子祯 董经光 秦卫华 《肿瘤防治杂志》 2004年第7期773-773,共1页
关键词 肺肿瘤/外科学 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开胸食管癌手术中对侧胸膜修补的临床价值
8
作者 程思强 荣林 +2 位作者 董经光 宋子坤 高德军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10年第18期1482-1483,共2页
为了探讨胸中段食管癌左侧开胸手术的对侧胸膜破裂是否需要修补以及处理的价值,选择胸中段食管癌左侧开胸两切口手术修补和不修补各50例进行对比研究,胸膜修补采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等方法。结果发现,修补对侧胸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 为了探讨胸中段食管癌左侧开胸手术的对侧胸膜破裂是否需要修补以及处理的价值,选择胸中段食管癌左侧开胸两切口手术修补和不修补各50例进行对比研究,胸膜修补采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等方法。结果发现,修补对侧胸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不修补组(P<0.05),尤其是胸腔胃排空障碍和胸腔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开胸手术造成对侧胸膜破裂者应常规予以修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外科学 胸膜/外科学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原发性纵隔异位甲状旁腺癌1例
9
作者 程思强 马俊杰 +3 位作者 高德军 荣林 董经光 卢金修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6-66,共1页
病人男,45岁。声音嘶哑2个月。胸部CT示上纵隔右侧气管旁有一不规则软组织块影(图1)。 2005年10月行纵隔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病变位于右前上纵隔,无明显包膜,质地较硬,与气管和右颈总动脉粘连较紧密。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 病人男,45岁。声音嘶哑2个月。胸部CT示上纵隔右侧气管旁有一不规则软组织块影(图1)。 2005年10月行纵隔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病变位于右前上纵隔,无明显包膜,质地较硬,与气管和右颈总动脉粘连较紧密。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纵隔)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异位 甲状旁腺癌 原发性 肿瘤切除术 软组织块影 声音嘶哑 胸部CT 颈总动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