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MSCT对胫骨平台骨折伴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董方 解耀锃 +1 位作者 周恩昌 路新震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91-95,I0006,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对胫骨平台骨折伴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行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接受MSCT检查,以术中骨折复位内固定... 目的探讨术前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对胫骨平台骨折伴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行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接受MSCT检查,以术中骨折复位内固定后即刻关节镜下所见有无发生半月板损伤为金标准分为半月板损伤组和无半月板损伤组。比较两组病人基线资料及MSCT参数,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MSCT参数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伴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83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人发生半月板损伤共39例(46.99%),Ⅳ型半月板损伤发生率为18.75%(3/16),低于Ⅱ型的59.52%(25/42)(P<0.05)。半月板损伤组中SchatzkerⅡ型占比高于无半月板损伤组,SchatzkerⅣ型占比及术前MSCT检测骨折切线至塌陷最低点距离、外侧髁切线至骨折块远端距离、塌陷相对面积高于低于无半月板损伤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骨折切线至塌陷最低点距离、外侧髁切线至骨折块远端距离、塌陷相对面积单独及联合应用诊断胫骨平台骨折伴半月板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64(0.56,0.72)、0.70(0.62,0.78)、0.76(0.67,0.83)、0.89(0.83,0.94),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应用(P<0.05)。结论术前MSCT测量胫骨平台骨折外侧髁切线至骨折块远端距离、塌陷相对面积等参数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半月板损伤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胫骨平台骨折 半月板损伤 SCHATZKER分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位一体多功能疼痛评估工具的研制和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任腾 刘敬敬 +2 位作者 刘冬华 姜勇 任娜娜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第2期84-88,共5页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四位一体多功能整合式疼痛评估工具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04-01/2021-06-01期间接收外科手术的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60)和观察组(n=140),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评估工具数字评分工...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四位一体多功能整合式疼痛评估工具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04-01/2021-06-01期间接收外科手术的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60)和观察组(n=140),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评估工具数字评分工具(NRS)、视觉模拟评估工具(VAS)、语言评分工具(VRS)或修订版面部表情疼痛评估工具(FPS-R))进行疼痛评估,观察组采用研制的四位一体多功能疼痛评估工具进行疼痛评估。评价2组患者首次疼痛评估所需要的时间和疼痛评估工具使用时的解释次数以及护士对疼痛评估工具的使用的满意度。结果NRS、VAS、VRS、FPS-R和多功能疼痛评估工具的应用正确评估时间分别为34.65±1.42,31.28±1.65,21.26±1.85,22.32±1.53,13.21±1.32,解释次数分别为1.90±0.10,1.45±0.08,1.13±0.06,1.16±0.05,1.03±0.02,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护士对疼痛评估工具使用的总体评价比较,多功能疼痛评估工具的使用满意度优于常规疼痛评估工具的使用(P<0.05)。结论四位一体多功能疼痛评估工具可以提高护士的疼痛评估效率,提升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 疼痛评估工具 数字评分工具 语言评分工具 修订版面部表情疼痛评估工具 视觉模拟评估工具 五指疼痛评估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 被引量:13
3
作者 贺新兵 韩立仁 +2 位作者 闫军 杨晓飞 张磊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5年第5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节段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Ilizarov外固定骨搬运技术治疗19例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结果19例患者随访10~24个月,平均14个月。骨缺损均得以重建,患肢肢体长度与健侧之差〈2cm,骨折...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节段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Ilizarov外固定骨搬运技术治疗19例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结果19例患者随访10~24个月,平均14个月。骨缺损均得以重建,患肢肢体长度与健侧之差〈2cm,骨折愈合,创面均闭合。1例出现腓总神经麻痹,6个月后恢复;2例出现马蹄足畸形,给予跟腱延长;1例出现骨不连,予髂骨植骨后愈合;2例出现钉道不同程度的感染,给予清创后愈合。结论使用Ilizarov外固定架进行骨搬移肢体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Ilizarov外固定 胫骨缺损 骨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素联合铁剂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4
作者 郭永贤 宋世江 李兴晶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1期34-36,72,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素(EPO)联合铁剂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联合应用重组人EPO与铁...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素(EPO)联合铁剂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联合应用重组人EPO与铁剂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铁剂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血红蛋白、术后总输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出院后汇总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术后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平均输血量为(95.4±15.8)ml,低于对照组的(178.4±74.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应用重组人EPO联合铁剂能快速提高术后血红蛋白,减少术后输血及异体输血风险,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素 转子间骨折 输血量 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分型与交锁髓内钉治疗新鲜股骨干骨折临床疗效的相关研究
5
作者 豆青军 郭岳 +3 位作者 赵存举 贺新兵 刘景一 杨晓飞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探讨AO分型与交锁髓内钉治疗新鲜股骨干骨折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符合标准的新鲜股骨干骨折分为A型、B型、C型,选择用交锁髓内钉固定,分别比较手术时间、X线照射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的膝关... 目的:探讨AO分型与交锁髓内钉治疗新鲜股骨干骨折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符合标准的新鲜股骨干骨折分为A型、B型、C型,选择用交锁髓内钉固定,分别比较手术时间、X线照射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的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患者的满意度。3组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LSD-t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功能评分用Fisher精确检验法,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型股骨干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及患者的满意度最高,B型次之,C型较差。结论:AO分型与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AO分型 交锁髓内钉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47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水平及其预后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国迎 孟宪月 +4 位作者 邹雪飞 刘玉铎 尚新元 肖新兴 宋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4-507,共4页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47(HSP47)、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HICH患者154例为HICH组,其中预后不...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47(HSP47)、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HICH患者154例为HICH组,其中预后不良46例和预后良好108例。以同期体检健康者64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HSP47、ANGPTL4水平。结果HICH组血清HSP47、ANGPT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67.04±83.22)ng/L vs(286.35±62.71)ng/L,(23.75±4.86)μg/L vs(9.60±2.69)μg/L,P<0.01]。预后不良患者血清HSP47、ANGPTL4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1)。出血量、破入脑室、神经功能缺损程度、HSP47、ANGPTL4是影响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P<0.01)。HSP47和ANGPTL4联合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明显高于HSP47、ANGPTL4的AUC(P<0.05)。结论HICH患者血清ANGPTL4、HSP47水平均升高,高水平ANGPTL4、HSP47与神经损伤程度及预后不良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为预测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质类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预后 数据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中应用骨科牵引床的利弊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董方 李广义 +3 位作者 刘德强 尚博 宋世江 朱安礼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应用骨科牵引床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12—2014-02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16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手术时是否应用牵引床分为牵引床组和非牵引床组。记录并比较...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应用骨科牵引床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12—2014-02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16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手术时是否应用牵引床分为牵引床组和非牵引床组。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PFNA尾帽安装时间、术中失血量、尖顶距(TAD)值、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9~24(15.5±6.5)个月随访,骨折均顺利愈合。牵引床组手术时间(41.7±9.1)min,术中失血量(115.5±16.4)ml;非牵引床组手术时间(45.5±9.5)min,术中失血量(131.6±18.7)ml,牵引床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非牵引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51,P=0.010;t=0.008,P<0.001)。牵引床组手术时尾帽安装时间为327.0(214.3,523.8)s,非牵引床组为277.0(93.0,389.0)s,牵引床组尾帽安装时间较与非牵引床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6,P=0.006)。牵引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牵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54,P=0.002)。2组TAD值、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牵引床具有可长时间保持骨折端的复位状态、节省人力、减少术者放射性损伤、减少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的优点,但也存在尾帽安装困难、术后并发症多、增加侧位透视难度等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牵引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尺神经深支的影像解剖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斌 李浩 +4 位作者 赵刚 杨焕友 张雪柏 蒋文平 张剑锋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通过对尺神经深支进行显微解剖和影像学研究,为腕掌部尺神经深支损伤的早期诊治提供影像学和解剖学依据。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8月,在16侧成人防腐上肢和4侧成人新鲜上肢标本上,以钩骨钩中点为原点O,在手掌平面建立X、Y坐... 目的通过对尺神经深支进行显微解剖和影像学研究,为腕掌部尺神经深支损伤的早期诊治提供影像学和解剖学依据。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8月,在16侧成人防腐上肢和4侧成人新鲜上肢标本上,以钩骨钩中点为原点O,在手掌平面建立X、Y坐标轴,尺神经深支与X轴交点到原点的距离为OE;X轴与钩骨钩基底部尺侧界的交点到原点的距离为OF;Y轴与远端尺神经深支的交点到原点的距离为OG,与近端尺神经深支的交点到原点的距离为OH,钩骨钩尺侧界与尺神经深支的距离为EF。确定第2~5掌骨远侧缘及近侧缘掌侧面中心点,分别经两中心点作矢状面,观测尺神经深支与矢状面上各掌骨的相关长度。将硫酸钡(Ⅱ型)干混悬剂均匀涂于尺神经深支表面,进行CT扫描观测,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包进行分析。结果OE为(4.96±0.11)mm,CT结果为(5.02±0.12)ram;OF(3.69±0.12)mm,CT结果为(3.75±0.12)mm;OG(10.55±1.07)mm,CT结果为(10.48±0.84)mm:OH(7.23±0.85)mm,CT结果为(7.29±0.84)mm;EF(1.27±0.15)mm,CT结果为(1.17±0.16)mm。同时对尺神经深支与矢状面掌骨进行了相关测量和CT测量。每组数据的解剖学结果与CT结果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学和CT影像学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影像学结果可直接作为临床参考值。解剖和影像结果对临床诊治尺神经深支伤病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神经深支 显微解剖 影像学 肌萎缩 臂丛
原文传递
单纯钩骨钩骨折致尺神经深支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斌 李浩 +1 位作者 杨焕友 赵刚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7期598-600,共3页
目的探讨单纯钩骨钩骨折致尺神经深支损伤的致病机理。方法采用16侧甲醛固定和4侧新鲜成人尸体标本。以钩骨钩中点为O,过0点作一条水平线及垂线,水平线与尺神经深支的交点为A点,与钩骨钩基底尺侧交点为B点,垂线与尺神经的交点为C点... 目的探讨单纯钩骨钩骨折致尺神经深支损伤的致病机理。方法采用16侧甲醛固定和4侧新鲜成人尸体标本。以钩骨钩中点为O,过0点作一条水平线及垂线,水平线与尺神经深支的交点为A点,与钩骨钩基底尺侧交点为B点,垂线与尺神经的交点为C点,分别测量OA、OB、OC、AB长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1996年4月-2009年6月5例单纯钩骨钩骨折合并尺神经深支损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尺神经深支绕过钩骨钩的基底部进入掌深间隙。OA的长度为(4.96±0.11)mm、OB的长度(3.69±0.12)mm、OC的长度(10.55±1.07)mm、AB的长度为(1.27±0.15)mm;5例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4例,良1例。结论单纯钩骨钩骨折可致尺神经深支损伤但临床容易漏诊,早期正确诊治是神经功能得以恢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骨钩 尺神经深支 创伤和损伤
原文传递
健康教育路径对髋关节手术患者康复积极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靳彩霞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年第19期2677-2679,共3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髋关节手术患者康复积极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12月在该院进行髋关节手术治疗的43例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路径。选取2015年1月~6月本院进行髋关节手术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髋关节手术患者康复积极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12月在该院进行髋关节手术治疗的43例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路径。选取2015年1月~6月本院进行髋关节手术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健康知识的掌握、康复积极性及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康复配合程度、需求程度、依从程度等康复积极性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时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能够增加髋关节手术患者的健康知识,提高康复积极性,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路径 髋关节手术 康复积极性 康复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