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离子碰撞中QCD物质整体极化的实验测量 被引量:8
1
作者 孙旭 周晨升 +4 位作者 陈金辉 陈震宇 马余刚 唐爱洪 徐庆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8-108,共11页
高能重离子碰撞中Λ超子和φ, K*0矢量介子的整体极化的实验数据证实了夸克物质整体极化的新现象,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成为高能核物理前沿新的热点研究方向.本文主要从实验测量上回顾整体极化研究,着重阐述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 高能重离子碰撞中Λ超子和φ, K*0矢量介子的整体极化的实验数据证实了夸克物质整体极化的新现象,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成为高能核物理前沿新的热点研究方向.本文主要从实验测量上回顾整体极化研究,着重阐述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上的螺旋径迹探测器(STAR)合作组在不同对撞能量点开展的Λ超子和φ, K*0介子的整体极化测量结果,并拓展到含有多个奇异夸克粒子Ξ,Ω的整体极化测量和Λ沿着束流方向的局域极化研究.本文也将简单点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能区和HADES实验低能区的测量结果,并对这些实验结果给出的物理信息进行简单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离子碰撞 整体极化 超子极化 矢量介子自旋排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PCII超导螺线管磁体及低温系统热负荷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莉 汤洪明 贾林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4-106,共3页
采用三维有限元和有限体积软件对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项目(BEPCII)超导螺线管磁体(SSM)及低温冷却系统的主要设备进行了热负荷计算及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现有设计结构下,SSM超导磁体工作温度在4.5 K左右,满足性能要求;磁体及低... 采用三维有限元和有限体积软件对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项目(BEPCII)超导螺线管磁体(SSM)及低温冷却系统的主要设备进行了热负荷计算及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现有设计结构下,SSM超导磁体工作温度在4.5 K左右,满足性能要求;磁体及低温系统的总热负荷约120 W,同时还需要0.4 g/s的冷氦流冷却电流引线.从热负荷分布分析,由于磁体结构尺寸大,热辐射漏热为主要漏热;传输管线漏热占系统总漏热的10%左右.计算结果为超导磁体低温系统的设计和进一步优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螺线管磁体 低温冷却系统 热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导四极磁体降温和升温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汤洪明 王莉 贾林祥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8-652,共5页
超导四极(SCQ)磁体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升级改造中的新增关键设备之一,在磁体降温和升温过程中,温度梯度引起的过大热应力有可能毁坏磁体。从SCQ磁体安全运行角度来研究该磁体降温和升温过程,提出了SCQ磁体降温和升温的数值模型。... 超导四极(SCQ)磁体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升级改造中的新增关键设备之一,在磁体降温和升温过程中,温度梯度引起的过大热应力有可能毁坏磁体。从SCQ磁体安全运行角度来研究该磁体降温和升温过程,提出了SCQ磁体降温和升温的数值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得到降温和升温时间分别为120 min和150 min。考察了氦流进出磁体温度、压力、磁体上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以及最大温差的变化过程。降温过程中磁体上的最大温差为46.5 K,升温过程中磁体上的最大温差为47.3 K。降温过程中氦流最大压力为0.39MPa,升温过程最大压力为0.41 MPa。为保证磁体安全运行,应小心调节混合气的温度,尽量使磁体上的温度分布均匀后再注入4.5 K或300 K的氦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超导四极磁体 降温 升温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辐射近常压光电子能谱及其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常睿 邰仁忠 +2 位作者 David E.Starr Hendrik Bluhm 刘志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81-485,共5页
介绍了同步辐射近常压光电子能谱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该技术的装置和原理。列举了几个近常压光电子能谱的应用领域。该技术填补了超高真空和真实条件下压强上的空白,在原位研究表面化学变化、催化反应,腐蚀以及电化学过程上有着很... 介绍了同步辐射近常压光电子能谱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该技术的装置和原理。列举了几个近常压光电子能谱的应用领域。该技术填补了超高真空和真实条件下压强上的空白,在原位研究表面化学变化、催化反应,腐蚀以及电化学过程上有着很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常压光电子能谱 催化反应 电化学
原文传递
同步辐射X射线能量色散法与新矿物--罗布莎矿的测试
5
作者 戎合 杨经绥 +4 位作者 MAO HoKwang SHU JingFu HU JingZhu 白文吉 方青松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605-1612,共8页
同步辐射 X 射线能量色散法以其高能量微射束,对微小矿物和包裹体的晶体结构分析有着独特优势。以在 BNL-NSLS-X17C 对新矿物罗布莎矿的测试为例,阐述其基本原理特点及其方法。
关键词 罗布莎矿 X射线能量色散法 美国BNL—NSLS—X17C射束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铯钠镱和其它金属与固体氨功函数的测量和研究
6
作者 徐彭寿 S.L.Qiu M.Strongin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72-477,共6页
测量了80K 下氨吸附在金、钽、镱的表面引起的功函数的改变.结果表明,氨的吸附会引起功函数的减小.当铯(或钠)淀积在固体氨上时,其功函数变得此铯(或钠)本身还要低.更为有趣的是经过一层接一层的交替淀积可溶于氨的金属(如铯、钠、钝),... 测量了80K 下氨吸附在金、钽、镱的表面引起的功函数的改变.结果表明,氨的吸附会引起功函数的减小.当铯(或钠)淀积在固体氨上时,其功函数变得此铯(或钠)本身还要低.更为有趣的是经过一层接一层的交替淀积可溶于氨的金属(如铯、钠、钝),可得到最小功函数0.9(±0.1)eV.其值与金属本身和所用的衬底无关.本文对上述实验现象连行了解释,并用“大极化子理论”,估算了极化频率和耦合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固体氨 功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镱和固体氨的光电发射谱研究及其功函数的测量
7
作者 徐彭寿 S.L.Qiu M.Strongin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57-260,共4页
1 引言自从1946年Ogg报道钠—氨溶液具有超导性质以来,碱金属和氨溶液体系一直是人们极感兴趣的课题。这种体系的一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是金属原子分解为溶解的阳离子和溶解的电子,其次是导电性由电解溶液向液体金属改变。某些稀土金属(如... 1 引言自从1946年Ogg报道钠—氨溶液具有超导性质以来,碱金属和氨溶液体系一直是人们极感兴趣的课题。这种体系的一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是金属原子分解为溶解的阳离子和溶解的电子,其次是导电性由电解溶液向液体金属改变。某些稀土金属(如镱、铕)具有和钠氨体系类似的性质。本文的目的是试图通过光电发射谱的研究和功函数的测量来研究镱—氨体系的电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氨 光电发射谱 功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夸克物质中的超子整体极化与矢量介子自旋排列 被引量:4
8
作者 阮丽娟 许长补 杨驰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18,共6页
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上超子整体极化和矢量介子自旋排列的实验发现证实了近20年前提出的理论.该理论预言和实验测量开辟了一种从自旋这个新的自由度来研究高能重离子碰撞中产生的高温高密核物质特性的新途径.本文简略回顾了整体极化... 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上超子整体极化和矢量介子自旋排列的实验发现证实了近20年前提出的理论.该理论预言和实验测量开辟了一种从自旋这个新的自由度来研究高能重离子碰撞中产生的高温高密核物质特性的新途径.本文简略回顾了整体极化理论提出和实验发现,总结了现有大科学装置上的相关测量进展,以及国际上现有的多种理论解释.同时,简要介绍了STAR探测器近期升级所带来的物理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 螺线管径迹谱仪 超子整体极化 矢量介子自旋排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ochemical redox-based synthesis of highly porous CoxMn1-xOy catalysts for total oxidation 被引量:2
9
作者 Jiafeng Bao Hao Chen +1 位作者 Shize Yang Pengfei Zhang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46-1854,共9页
A mechanochemical redox reaction between KMnO4 and CoCl2 was developed to obtain a CoxMn1-xOy catalyst with a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479 m^2 g^-1,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btained using a co-precipitation(CP)metho... A mechanochemical redox reaction between KMnO4 and CoCl2 was developed to obtain a CoxMn1-xOy catalyst with a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479 m^2 g^-1,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btained using a co-precipitation(CP)method(34 m2 g^-1),sol-gel(SG)method(72 m^2 g^-1),or solution redox process(131 m^2 g^-1).During catalytic combustion,this CoxMn1-xOy catalyst exhibited better activity(T100 for propylene=~200℃)than the control catalysts obtained using the SG(325℃)or CP(450℃)methods.The mechanical action,mainly in the form of kinetic energy and frictional heating,may generate a high degree of interstitial porosity,while the redox reaction could contribute to good dispersion of cobalt and manganese species.Moreover,the as-prepared CoxMn1-xOy catalyst worked well in the presence of water vapor(H2O 4.2%,>60 h)or SO2(100 ppm)and at high temperature(400℃,>60 h).The structure MnO2·(CoOOH)2.93 was suggested for the current CoxMn1-xOy catalyst.This catalyst could be extended to the total oxidation of other typical hydrocarbons(T90=150°C for ethanol,T90=225°C for acetone,T90=250℃for toluene,T90=120℃for CO,and T90=540℃for CH4).Scale-up of the synthesis of CoxMn1-xOy catalyst(1 kg)can be achieved via ball milling,which may provide a potential strategy for real world cat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hanochemical synthesis Solid-state synthesis Porous metal oxide CoxMn1-xOy catalyst Hydrocarbon combus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10(TBBT)10:the Begining and the End of Aun(TBBT)m Nanoclusters
10
作者 Chen-jie Zeng Meng Zhou +3 位作者 Chakicher Gayathria Roberto R.Gila Matthew Y.Sfeirb Rongchao Jina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4期555-562,615,616,共10页
Gold(I) thiolate compounds (i.e. AuLSR) are important precursors for the synthesis of atom- ically precise Aun(SR)m nanoclusters. However, the nature of the AuI-SR precursor remains elusive. Here, we report that... Gold(I) thiolate compounds (i.e. AuLSR) are important precursors for the synthesis of atom- ically precise Aun(SR)m nanoclusters. However, the nature of the AuI-SR precursor remains elusive. Here, we report that the Aul0(TBBT)10 complex is a universal precursor for the synthesis of Aun(TBBT)m nanoclusters (where TBBT 4-tertbutylbenzenethiol/thiolate). Interestingly, the Aul0(TBBT)10 complex is also found to be re-generated through extended etching of the Aun(SR)m nanoclusters with excess of TBBT thiol and O2. The formation of well-defined Aul0(TBBT)10 complex, instead of polymeric AuKSR, is attributed to the bulkiness of the TBBT thiol. Through 1D and 2D NMR charcteriztions, the structure of Aul0(TBBT)10 is correlated with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X-ray structure, which contains two inter-penetrated Aus(TBBT)5 rings. The photophysical property of Au10(TBBT)10 complex is further probed by femtosecond transient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The acces- sibility of the precise Au10(TBBT)10 precursor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the synthesis of the Aun(TBBT)m nanoclusters and is expected to further facilitate excellent control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reaction mechanisms of nanocluster synth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D CLUSTER OPTIC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超导体FeSe_(0.5)Te_(0.5)表面隧道谱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增义 方德龙 +5 位作者 王震宇 杜冠 杨雄 杨欢 顾根大 闻海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3-79,共7页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谱仪仔细研究了铁基超导单晶FeSe0.5Te0.5样品的表面形貌和隧道谱,测量到了清晰的表面原子形貌和在空间比较稳定的隧道谱结构.在样品中测量的隧道谱零能态密度比较高,说明样品里面有比较强的非弹性准粒子散射.在正能5...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谱仪仔细研究了铁基超导单晶FeSe0.5Te0.5样品的表面形貌和隧道谱,测量到了清晰的表面原子形貌和在空间比较稳定的隧道谱结构.在样品中测量的隧道谱零能态密度比较高,说明样品里面有比较强的非弹性准粒子散射.在正能5 mV附近有个较大的背景鼓包,这一背景在很高温度也未消失.空间中Se和Te集中的位置会带来高能背景的变化,超导能隙附近谱的形状大致相同.较强的非弹性准粒子散射破坏了超导的准粒子散射,因此没有在二维微分电导图中发现超导准粒子相干散射的特征亮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超导体 扫描隧道谱 非常规超导电性
原文传递
大口径平面和非球面光学表面的纳米和纳弧度精度的测量--长行程外形仪的原理应用和发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钱石南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25,共10页
由于同步辐射光学发展的需要,发展了长行程外形仪。长行程外形仪是一个可以达到纳米和纳弧度灵敏度和精度的小角度和表面外形的测量仪器,适用于大口径光学表面的高精度测量。可测量的面形除了平面、球面外,还有所有非球面,如圆柱面、圆... 由于同步辐射光学发展的需要,发展了长行程外形仪。长行程外形仪是一个可以达到纳米和纳弧度灵敏度和精度的小角度和表面外形的测量仪器,适用于大口径光学表面的高精度测量。可测量的面形除了平面、球面外,还有所有非球面,如圆柱面、圆锥面、抛物面、椭球面、双曲面、超环面、各种旋转面和其他非标准非球面。介绍了长行程外形仪的原理、应用和各种不同用途的长行程外形仪,包括实验室专用长行程外形仪、扫描五角棱镜长行程外形仪、在线测量长行程外形仪和便携式长行程外形仪、垂直扫瞄长行程外形仪、多功能长行程外形仪和纳米光学机。还介绍了长行程外形仪的精度和最新发展趋向,如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大幅度地增加外形仪的测量范围和方便地进行二维零件测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光学 长行程外形仪 非球面高精度测量 大口径
原文传递
尿钚裂变径迹分析方法与马绍尔居民钚-239内照射剂量的估算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淑权 孙连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37-242,共6页
作者介绍了尿钚裂变径迹分析法(简称FTA),剂量评估的现代资料,总结了1981年~1991年中Rongelap和Utirik岛居民钚-239内照剂量估算的结果。目前FTA钚-239的探测水平(99%)为2~3μBq,... 作者介绍了尿钚裂变径迹分析法(简称FTA),剂量评估的现代资料,总结了1981年~1991年中Rongelap和Utirik岛居民钚-239内照剂量估算的结果。目前FTA钚-239的探测水平(99%)为2~3μBq,这相当于马绍尔居民到70岁时,0.2~0.3mSv的有效剂量当量(EDE)。大多数样品均低于该探测水平。1991年,由于少数几个高数据,使平均值偏高,因而Rongelap和Utirik岛居民的钚-239平均有效剂量当量估计为0.62和1.6mSv。这是自从1988年以来的最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钚-239 裂变径迹分析 内照剂量估算 尿钚分析
原文传递
杨振宁先生怎样影响了我的研究兴趣和工作方向
14
作者 余理华 《物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94-696,共3页
作为杨振宁先生的学生,我很想在这里回忆一下杨先生是怎样引导我,影响了我的思想方法,工作习惯,和研究方向的。我就从1979年我第一次见到杨先生开始。
关键词 杨振宁 思想方法 工作习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