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联合瘘管隧道式切除术治疗低位肛瘘患者的效果
1
作者 刘俊 林成章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4期54-57,共4页
目的:观察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联合瘘管隧道式切除术治疗低位肛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2023年该院收治的109例低位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54例与研究组55例。对照组行瘘管切开术治疗,研究组行... 目的:观察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联合瘘管隧道式切除术治疗低位肛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2023年该院收治的109例低位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54例与研究组55例。对照组行瘘管切开术治疗,研究组行肌间瘘管结扎术联合瘘管隧道式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手术前后肛门功能指标[直肠静息压(AC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静息压(ARP)、肛门失禁(Wexner)评分]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5 d,研究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两组ACRP、AMCP、ARP水平及Wexner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Wexner评分低于对照组,但研究组ACRP、AMCP、A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4%,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间瘘管结扎术联合瘘管隧道式切除术治疗低位肛瘘患者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肛门功能指标水平,以及降低疼痛程度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优于瘘管切开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肛瘘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瘘管隧道式切除术 瘘管切开术 肛门功能 疼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患者的效果
2
作者 刘俊 林成章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7期83-85,共3页
目的:观察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240例中重度混合痔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 目的:观察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240例中重度混合痔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水平,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9.16%(119/120),高于对照组的90.00%(108/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2/120),低于对照组的7.50%(9/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以及降低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 外剥内扎术 中重度混合痔 疼痛程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