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0%DCP溶液的热分解模型 被引量:8
1
作者 董泽 陈利平 +1 位作者 陈网桦 马莹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73-1779,共7页
准确的热分解动力学模型有助于人们采取各种安全措施预防和控制物料热失控导致的燃烧爆炸事故。以40%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的2,2,4-三甲基戊二醇二异丁酯(DIB)溶液为研究对象,运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绝热量热设备(VSP2)进行了量热实验... 准确的热分解动力学模型有助于人们采取各种安全措施预防和控制物料热失控导致的燃烧爆炸事故。以40%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的2,2,4-三甲基戊二醇二异丁酯(DIB)溶液为研究对象,运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绝热量热设备(VSP2)进行了量热实验,并采用TSS软件(Thermal Safety Software)对数据进行动力学分析,建立了两种分解模型:"N级+N级"模型(模型1)和"N级+自催化"模型(模型2),采用Friedman法和非线性拟合方法求算其动力学参数。在运用所建立的两种模型拟合曲线时,发现两种模型对同种量热模式数据拟合的相关系数非常接近,说明单一量热模式在求算动力学上存在局限性。联合采用基于动态扫描模式的DSC数据及基于绝热模式的VSP2数据共同求算动力学,发现相对于模型2,模型1可以更好地反映分解过程,其两步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115.5 kJ·mol^(-1)和135.7 kJ·mol^(-1),指前因子的对数分别为28.3和31.6,反应级数分别为0.40和0.84。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基于不同量热模式的数据求算动力学有助于确定正确的动力学模型,从而获得准确的动力学参数,并克服单一量热模式下动力学求算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分解 量热模式 40%DCP溶液 动力学 分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容器内失控反应超压的数学建模及其在压力泄放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董泽 陈利平 +1 位作者 陈网桦 马莹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453-4460,共8页
安全泄放是在失控条件下降低反应体系风险最为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研究压力的数学模型既可以为泄放计算提供必要的参数,又可以让工程师深入了解样品在容器内的压力变化情况,设计出更可靠的泄放系统,并且在减少实验量的同时,还可以... 安全泄放是在失控条件下降低反应体系风险最为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研究压力的数学模型既可以为泄放计算提供必要的参数,又可以让工程师深入了解样品在容器内的压力变化情况,设计出更可靠的泄放系统,并且在减少实验量的同时,还可以计算不同装载率下的泄放面积。以20%DTBP(过氧化二叔丁基)的ARC(加速度量热仪)测试为标准,结合理论推导得到了绝热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失控反应超压的数学模型,并将绝热修正后的压力测试曲线与模型模拟的压力曲线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将模型的压力模拟数据应用于20%DTBP的泄放计算中,结合Leung方法,得到了不同装载率下的泄放面积,发现在装载率为20%时,泄放面积达到最大为0.0035m2。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压力数学模型是正确可靠的,并且该模型能较好地应用于压力泄放的计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放计算 数学模型 加速度量热仪 过氧化二叔丁基 模拟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基胍溶液的热分解性能及动力学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莹莹 陈利平 +4 位作者 陈网桦 董泽 薛倍倍 张军 王炎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硝基胍(NQ)在进行运输和储存时,通常采用水作稳定剂。为研究硝基胍加水后的热分解行为,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其在动态和等温条件下的分解情况。结果表明,硝基胍溶液在动态和等温模式下均显示一个放热峰,其平均比放热量分别为31... 硝基胍(NQ)在进行运输和储存时,通常采用水作稳定剂。为研究硝基胍加水后的热分解行为,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其在动态和等温条件下的分解情况。结果表明,硝基胍溶液在动态和等温模式下均显示一个放热峰,其平均比放热量分别为311 J·g^(-1)和305 J·g^(-1)。基于Friedman法计算得知动态模式下的活化能为84~78 kJ·mol^(-1),等温模式下活化能为86~78 kJ·mol^(-1),且数值变动很小;表明其热解过程可用单步机理描述。根据等温模式下的钟型放热速率曲线,判断其热分解属于单步自催化机理;进而采用包含引发反应的自催化模型,对等温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了其分解反应速率表达式,且自催化机理的计算结果与动态DSC的实测数据一致性好,证明该模型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胍(NQ)水溶液 动态模式 等温模式 Friedman法 自催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氮乙酸乙酯合成工艺过程热风险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任彦浩 叶启亮 +1 位作者 马莹莹 袁佩青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430-3433,3439,共5页
采用了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加速绝热扫描量热仪对重氮乙酸乙酯的相关热力学参数进行了测量,通过相关动力学分析得到了反应最大速率的到达时间(TMR ad),利用反应量热仪对重氮乙酸乙酯合成工艺进行量热实验,并通过量热数据获得了绝热温升、... 采用了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加速绝热扫描量热仪对重氮乙酸乙酯的相关热力学参数进行了测量,通过相关动力学分析得到了反应最大速率的到达时间(TMR ad),利用反应量热仪对重氮乙酸乙酯合成工艺进行量热实验,并通过量热数据获得了绝热温升、反应焓变和体系在失控情形下所能到达的最高合成温度(MTSR),比较合成温度(T_(p))、失控情形下到达的最高合成温度(MTSR)、二次分解温度T_(D24)以及技术原因的最高温度(MTT),确定风险级别。结果表明,重氮乙酸乙酯起始分解温度为85℃,放热量149.146 J/g,具有潜在的分解危险性;重氮化合成工艺的风险等级为:T_(p)<MTSR<T_(D24)<MTT,由风险等级分级标准可将该工艺的风险等级确定为2级,并可根据风险等级,提出对应的防护措施,确保该工艺合成过程中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氮乙酸乙酯 反应量热 过程控制 风险评估 安全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的热分解及动力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马莹莹 彭浩梁 张军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6-181,192,共7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DIAD)在动态条件下的热稳定性。DSC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测试过程中只检测到一段放热信号,且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2℃/min、4℃/min、8℃/min和10℃/min),DIAD样品放热分解的起始温度从19...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DIAD)在动态条件下的热稳定性。DSC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测试过程中只检测到一段放热信号,且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2℃/min、4℃/min、8℃/min和10℃/min),DIAD样品放热分解的起始温度从199.3℃升至218.4℃,峰值温度从218.5℃升至246.0℃;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DIAD样品热分解的平均比放热量(△Hr)为681.8 J/g。基于动态DSC测试数据,利用TSS软件模拟确定了DIAD样品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模拟结果表明:DIAD样品的热分解过程遵循自催化反应机理,且拟合得到的DIAD样品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结果与基于等转化率微分算法计算得到的结果十分接近。基于求取的DIAD热分解动力学模型(自催化反应模型),通过热爆炸模拟对DIAD样品的热危险性进行评估,并利用TSS软件对DIAD样品的若干热危险性和热爆炸性能参数进行了预测,获取了TD24、TD8、TCL、SADT、ET和CT等参数。本研究有助于优化化学品的运输和储存条件,以尽可能地减少工业灾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DIAD) 差示扫描量热仪 热分解 动力学模拟 TSS软件 热危险性评估 热爆炸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y-GCMS和NMR联用在涂料乳化剂未知组分剖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芳 董婕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5-61,共7页
介绍了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核磁共振谱(NMR)在未知结构的涂料乳化剂配方剖析中的应用。其中,核磁共振包含多种方法,分别是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二维核磁共振谱(2D NMR)、扩散排序技术(DOSY NMR)以及定量核磁共振(QN... 介绍了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核磁共振谱(NMR)在未知结构的涂料乳化剂配方剖析中的应用。其中,核磁共振包含多种方法,分别是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二维核磁共振谱(2D NMR)、扩散排序技术(DOSY NMR)以及定量核磁共振(QNMR)。通过以上方法的联用,对未知乳化剂各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到了配方中主体成分和溶剂的种类及含量,为未知混合物配方的剖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 核磁共振 涂料 乳化剂 剖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氟磷酸锂合成工艺 被引量:8
7
作者 宋丽萍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18年第11期112-114,共3页
六氟磷酸锂是锂电池中的关键原料,主要对几种合成工艺方法做了概述,分析了各种合成工艺的优缺点,并对目前工艺中存在的缺点给出建议。
关键词 六氟磷酸锂 氟化锂 无水氟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双电解池及电化学阻抗谱法评价阴极保护条件下涂层的耐腐蚀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洋 宗广霞 唐德友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55,58,共3页
为了准确、快速地评价阴极保护条件下涂层的防腐蚀性能,在Q235钢表面制备含铝粉环氧涂层,以双电解池及电化学阻抗谱法评价完整及带缺陷含铝粉环氧涂层在3.5%Na Cl溶液中施加阴极保护前后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完整涂层施加阴极保护前... 为了准确、快速地评价阴极保护条件下涂层的防腐蚀性能,在Q235钢表面制备含铝粉环氧涂层,以双电解池及电化学阻抗谱法评价完整及带缺陷含铝粉环氧涂层在3.5%Na Cl溶液中施加阴极保护前后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完整涂层施加阴极保护前后在3.5%Na Cl溶液中浸泡150 d后仍具有优良防护性能;在Na Cl溶液中浸泡150 d后仍完整的涂层上预制1.5 mm小孔缺陷继续浸泡90 d后,施加阴极保护的带缺陷环氧铝粉涂层的剥离率较未施加阴极保护的小;含铝粉环氧涂层在阴极保护[-1.03 V(vs SCE)]条件下,在3.5%Na Cl溶液中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采用预制缺陷浸泡并结合双电解池电化学阻抗谱法可快速评估涂层在阴极保护下的防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保护 铝粉环氧涂层 电化学阻抗谱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水氟化氢的工艺安全改进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谢永中 《化工管理》 2022年第13期130-133,共4页
结合无水氟化氢工艺的系统性工艺安全分析结果,介绍了各关键工艺步骤,如热风循环系统、反应、洗涤、冷凝、精馏和成品存储的主要风险点和控制措施。各项控制措施在实际生产中均已投入使用,运行良好,有效避免了后果严重的工艺事故发生,... 结合无水氟化氢工艺的系统性工艺安全分析结果,介绍了各关键工艺步骤,如热风循环系统、反应、洗涤、冷凝、精馏和成品存储的主要风险点和控制措施。各项控制措施在实际生产中均已投入使用,运行良好,有效避免了后果严重的工艺事故发生,对无水氟化氢生产安全改进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水氟化氢 工艺安全 一级风险 联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某复杂多金属矿新型药剂浮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丞 朱恩领 +4 位作者 李敏 何爱婷 罗文成 彭建城 杨明贺 《云南冶金》 2022年第2期38-43,共6页
针对青海某低品位铜铅锌矿石开展铜铅混选新型捕收剂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铜铅混选选择硫酸锌作闪锌矿抑制剂、新型药剂8230CN+8250CN作捕收剂、MIBC为起泡剂,经一粗三精三扫试验流程,获得铅精矿Pb品位68.34%、回收率93.16%,铅精矿C... 针对青海某低品位铜铅锌矿石开展铜铅混选新型捕收剂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铜铅混选选择硫酸锌作闪锌矿抑制剂、新型药剂8230CN+8250CN作捕收剂、MIBC为起泡剂,经一粗三精三扫试验流程,获得铅精矿Pb品位68.34%、回收率93.16%,铅精矿Cu品位1.76%、回收率41.23%,较原有药剂制度铅铜回收率分别提高了1.45%和13.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铅混选 新型捕收剂 回收率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可燃冰试采获得历史性突破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德友 刘维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7年第5期8-9,共2页
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一直是国际难题。植物修复,利用绿色植物吸附、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或使其无害化。与传统环境修复技术相比,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治理成本的低廉性,环境美学的兼容性,治理过程的原位性。本文主要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 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一直是国际难题。植物修复,利用绿色植物吸附、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或使其无害化。与传统环境修复技术相比,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治理成本的低廉性,环境美学的兼容性,治理过程的原位性。本文主要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研究现状与作用机理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H_(2)O_(2)高级氧化处理苯酚废水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锋 《当代化工研究》 2021年第3期1-3,共3页
本文采用UV/H_(2)O_(2)实验室装置对苯酚人工配水进行处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UV灯功率为500W,pH值7.0左右,H_(2)O_(2):COD摩尔比为2:1,反应240min后COD由1045mg/L降至小于20mg/L,去除率高达99%以上。考察了不同pH(4.0,7.0和9.0),... 本文采用UV/H_(2)O_(2)实验室装置对苯酚人工配水进行处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UV灯功率为500W,pH值7.0左右,H_(2)O_(2):COD摩尔比为2:1,反应240min后COD由1045mg/L降至小于20mg/L,去除率高达99%以上。考察了不同pH(4.0,7.0和9.0),双氧水投加量与投加方式(一次投加和多次投加),以及氯离子浓度(0mg/L,2000mg/L和10000mg/L)对UV效果的影响,发现pH偏中碱性,H_(2)O_(2):COD摩尔比2:1且一次性投加有利于COD的降解,而正常情况氯离子浓度对UV/H_(2)O_(2)的效果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氧化工艺 UV/H_(2)O_(2) 含酚废水 化学需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友好型能源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锋 刘维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7年第4期7-8,共2页
生物柴油因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性和可再生性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生物柴油几种主要制备方法,包括直接混合法、微乳液法和酯交换法等,并总结了这些方法存在的优缺点,最后对生物柴油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制备 可再生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质联用技术在水源水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太谦 陶花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年第8期38-38,41,共2页
气质联用技术因其自身特有的优势近年来在我国得到广泛的使用,尤其是在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增长的现况下,此项技术更是必不可少,从一定角度来说,气质联用技术已经成为了检测行业最新的技术成果。本文简述了气质联用技术的特点以及质... 气质联用技术因其自身特有的优势近年来在我国得到广泛的使用,尤其是在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增长的现况下,此项技术更是必不可少,从一定角度来说,气质联用技术已经成为了检测行业最新的技术成果。本文简述了气质联用技术的特点以及质联用技术在水源水成分检测中的使用情况,并结合多种文献的研究成果,对涉及到质联用技术在水源水检测中的方法,希望能够让读者对气质联用技术在水环境水源水检测的作用和意义有清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联用技术 水源水检测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化底漆作用机理及其配方 被引量:1
15
作者 华东旭 徐钦政 《涂料技术与文摘》 2017年第9期22-23,27,共3页
概述了磷化底漆的发展历程,阐述了磷化底漆的作用机理,给出了典型磷化底漆的基础配方,并对各配方及磷化底漆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磷化底漆 作用机理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甘膦水剂中草甘膦的定量检测
16
作者 朱莉莉 董婕 《世界农药》 CAS 2013年第5期59-62,共4页
论述了草甘膦水剂中草甘膦的定量检测方法,采用了核磁共振的分析方法和内标定量。该方法对样品的前处理没有特殊要求,可以达到快速、准确的定量目的。
关键词 草甘膦 核磁共振 定量检测 内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酯生产废水的生物降解研究
17
作者 王锋 刘维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7年第5期77-78,87,共3页
采用活性污泥法对某化工厂的邻苯二甲酸酯生产废水进行降解研究。结果显示,种污泥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适应很快,7 d后COD去除率达到99%。当进水COD浓度提高到9000mg·L^(-1),出水维持在35-55mg·L^(-1),上清液清澈。试验结果表... 采用活性污泥法对某化工厂的邻苯二甲酸酯生产废水进行降解研究。结果显示,种污泥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适应很快,7 d后COD去除率达到99%。当进水COD浓度提高到9000mg·L^(-1),出水维持在35-55mg·L^(-1),上清液清澈。试验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经过驯化对该废水具有高效的COD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邻苯二甲酸酯 生物 C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R工程装置同时硝化反硝化现象与机理
18
作者 王锋 《环境与发展》 2019年第12期101-103,共3页
本文研究了一个工程化规模的SBR装置处理抗氧化剂废水时的同时硝化反硝化现象,废水水量1200~1800 m3/d;进水COD为1200~3500 mg·L-1,进水氨氮为170~400 mg·L-1,COD/NH3-N=6~10,总氮去除率为90%以上,同时硝化反硝化显著。通过研... 本文研究了一个工程化规模的SBR装置处理抗氧化剂废水时的同时硝化反硝化现象,废水水量1200~1800 m3/d;进水COD为1200~3500 mg·L-1,进水氨氮为170~400 mg·L-1,COD/NH3-N=6~10,总氮去除率为90%以上,同时硝化反硝化显著。通过研究SBR装置的脱氮过程,发现同时硝化反硝化发生的根本原因是:(1)进水COD/TN较高(6.0~10.0),硝酸盐反硝化有足够的碳源;(2)进水有机物易生物降解,COD的快速降解在好氧池前端造成了低DO区域(缺氧环境),从而有助于反硝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硝化反硝化 SBR DO COD/T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级生化出水的深度处理研究
19
作者 王锋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1年第5期192-195,共4页
某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出水的化学需氧量(COD)为250 mg/L,氨氮(NH_(3)-N)为35 mg/L,总磷(TP)为4 mg/L。本文针对该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出水,采用次氯酸钠(NaClO)降解NH_(3)-N,利用聚合氯化铝(PAC)化学沉淀去除TP,并使用臭氧/双氧水高级氧... 某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出水的化学需氧量(COD)为250 mg/L,氨氮(NH_(3)-N)为35 mg/L,总磷(TP)为4 mg/L。本文针对该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出水,采用次氯酸钠(NaClO)降解NH_(3)-N,利用聚合氯化铝(PAC)化学沉淀去除TP,并使用臭氧/双氧水高级氧化工艺降解水中的有机物。结果发现,当NaClO的投加量为1.196 g/L,NH_(3)-N由35 mg/L降至3.0 mg/L,去除率达到91.4%;当PAC投加量为0.2 g/L,TP从4.0 mg/L降至0.2 mg/L,去除率达到95%;NaClO氧化和PAC沉淀后,COD由250 mg/L降至175 mg/L。之后采用臭氧和臭氧/双氧水联用技术进一步对COD进行降解。对比发现,臭氧/双氧水比单独臭氧的氧化能力强。在臭氧投加量为258 mg/L,双氧水投加量为90 mg/L时,COD由175 mg/L降至35 mg/L,去除率为80%。经"次氯酸钠氧化+聚合氯化铝沉淀+臭氧/双氧水氧化"组合工艺处理后,最终出水COD为35 mg/L,NH_(3)-N为3.0 mg/L,TP为0.2 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双氧水 高级氧化 次氯酸钠 混凝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ton高级氧化在处理印染废水方面的应用进展
20
作者 唐德友 刘维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7年第3期10-11,共2页
Fenton是目前在难生化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中研究较多的一种高效的高级氧化技术(Advanced Oxidation Technologies,AOTs),对多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处理都很有效。以印染废水为例,对比了近年来印染废水主要处理方法的优缺点,综述了Fen... Fenton是目前在难生化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中研究较多的一种高效的高级氧化技术(Advanced Oxidation Technologies,AOTs),对多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处理都很有效。以印染废水为例,对比了近年来印染废水主要处理方法的优缺点,综述了Fenton试剂在印染废水处理实例以及机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 高级氧化 印染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