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荔枝核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概况 被引量:24
1
作者 陈衍斌 武可泗 +1 位作者 顾宜 陈建宗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97-98,共2页
荔枝核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和台湾等地区。其昧甘、涩,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之功,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胃脘痛、妇女气滞血瘀腹痛... 荔枝核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和台湾等地区。其昧甘、涩,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之功,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胃脘痛、妇女气滞血瘀腹痛等症。虽然近年来国内外对荔枝核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其各种成分的作用还未能准确阐明,可见荔枝核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笔者就荔枝核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核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志愿者口服冠心Ⅱ号煎剂后血清中药物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甘洪全 梅其炳 +1 位作者 王雁梅 黄熙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考察冠心Ⅱ号煎剂口服后化学成分在人血清中的存在状况。方法用3种预处理方法和2种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对健康人服用冠心Ⅱ号煎剂后含药血清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并与煎剂进行比较。结果煎剂、含药血清中的差异色谱峰数目分别不超过30个... 目的考察冠心Ⅱ号煎剂口服后化学成分在人血清中的存在状况。方法用3种预处理方法和2种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对健康人服用冠心Ⅱ号煎剂后含药血清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并与煎剂进行比较。结果煎剂、含药血清中的差异色谱峰数目分别不超过30个、10个,后者未检测到丹参素、原儿茶醛、川芎嗪和芍药苷。结论复方制剂中吸收入血的可测化学成分数目有限,其进入体内的化学成分可能“数目相对有限”;口服复方制剂后,原有的部分化学成分可能不以原形存在于血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冠心Ⅱ号 煎剂 血清药物化学 高效液相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作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实验(英文)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建宗 赵永峰 +4 位作者 崔大江 朱小鹏 黄海东 职利琴 康小刚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208-210,共3页
背景:大量基础研究表明,复方丹参滴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一定的消退作用,但缺乏随机对照、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实验数据。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作用,并与阿司匹林作用相比较。设计:多中心,随机对照实... 背景:大量基础研究表明,复方丹参滴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一定的消退作用,但缺乏随机对照、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实验数据。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作用,并与阿司匹林作用相比较。设计:多中心,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医药研究中心和超声科,西安交通大学第二临床医院中医科,西安市中医医院心脏内科。对象:选择2002/2004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中医药研究中心门诊、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西安市中医医院心脏内科就诊的年龄40~80岁,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2mm的患者162例,随机分为两组:丹参滴丸组89例(软斑、硬斑患者分别为:49,40例),阿司匹林组73例(软斑、硬斑患者分别为:42,31例)。方法:丹参滴丸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d),阿司匹林组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75mg/次,1次/d),连续服用6个月。治疗前后利用高分辨力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改变。主要结局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变化。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共有143例患者完成6个月治疗,进入结果分析。①软斑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测值:丹参滴丸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犤(2.12±0.34),(2.44±0.40)mm,t=4.267,P<0.01犦;阿司匹林组患者治疗后也较治疗前下降犤(2.25±0.3),(2.41±0.38)mm,t=0.583,P<0.05犦。②硬斑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测值:无论丹参滴丸组还是阿司匹林组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犤丹参滴丸组:(2.46±0.42),(2.34±0.40)mm,阿司匹林组:(2.42±0.44),(2.36±0.38)mm,P>0.05犦。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具有使动脉粥样硬化软斑消退的作用,其效果与阿司匹林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动脉硬化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神经退行性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张伟 赵俊杰 +1 位作者 李涛 陈建宗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86-90,共5页
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是景天科植物红景天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研究显示,Sal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亨丁顿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HD)中的氧化和抗氧化系... 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是景天科植物红景天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研究显示,Sal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亨丁顿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HD)中的氧化和抗氧化系统起到双向调节作用。此外,Sal在PD和AD中可通过维持线粒体功能、减少ROS生成和增加抗凋亡蛋白和凋亡蛋白的比例以抑制细胞凋亡,进而促进神经元存活。但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具体机制,如Sal通过哪种机制调控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稳定以及Sal在疾病模型中的体内代谢分布改变等,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验证。本文仅就Sal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神经退行性疾病 帕金森氏病 阿尔茨海默病 亨丁顿舞蹈症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药物药理学研究中药材选用的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5
5
作者 甘洪全 梅其炳 黄熙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85-186,共2页
目的 :为制订可行的实验药材选用规范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 :文献反映的实验药材选用情况比较混乱 ,缺乏规范。结论 :比较现实可行的方法是从药材的产地。
关键词 天然药物 药理学 药材 选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培补肝肾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建宗 黄海东 +3 位作者 邓敬兰 汪静 杨春敏 杜渭清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5-575,共1页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培补肝肾中药 磁共振波谱 纹状体 恒河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研究培补肝肾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建宗 黄海东 +3 位作者 邓敬兰 汪静 杨春敏 杜渭清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6期3086-3087,共2页
目的:运用99Tcm-TRODAT-1的单光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显像研究培补肝肾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机制。方法:制备偏侧猴模型,造模前后及服用培补肝肾中药2个月后分别进行脑99Tcm-TRODAT-1的SPECT检查,观察纹状体对多巴胺转运体(DAT)特... 目的:运用99Tcm-TRODAT-1的单光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显像研究培补肝肾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机制。方法:制备偏侧猴模型,造模前后及服用培补肝肾中药2个月后分别进行脑99Tcm-TRODAT-1的SPECT检查,观察纹状体对多巴胺转运体(DAT)特异性放射性摄取率的变化,并观察行为学改变。结果:偏侧帕金森病模型猴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注射侧和对侧纹状体DAT的特异性放射性摄取率均显著低于正常猴,中药治疗2个月后,偏侧帕金森病模型猴的主要症状有所改善,MPTP注射侧和对侧纹状体DAT的特异性放射性摄取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结论:培补肝肾中药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中药疗法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于 植物 药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zheimer病转基因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田季雨 李斌 +1 位作者 刘澎涛 陈建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96-798,共3页
关键词 ALZHEIMER病 转基因动物模型 研究进展 Β淀粉样前体蛋白 老年痴呆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治药动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封吉化 黄熙 任平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54-155,161,共3页
关键词 药动学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矢藤注射液和野木瓜注射液对大鼠足底皮下化学组织损伤诱致自发痛、痛敏和炎症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22
10
作者 彭小莉 高喜玲 +2 位作者 陈军 黄熙 陈会生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6-524,共9页
研究市售中药制剂鸡矢藤注射液和野木瓜注射液有无抗伤害及抗炎作用。采用两种持续性痛动物实验模型——蜜蜂毒(bee venom,BV)模型和福尔马林(formalin,F)模型,评价鸡矢藤注射液和野木瓜注射液系统给药对持续性自发痛反应、原发性热和... 研究市售中药制剂鸡矢藤注射液和野木瓜注射液有无抗伤害及抗炎作用。采用两种持续性痛动物实验模型——蜜蜂毒(bee venom,BV)模型和福尔马林(formalin,F)模型,评价鸡矢藤注射液和野木瓜注射液系统给药对持续性自发痛反应、原发性热和机械痛敏及炎症反应的作用效果。成年清醒大鼠足底皮下注射BV(0.2%,50 μl)不仅可诱发注射侧长达1h以上的、持续的、单相性的自发痛反应(其表现为自发缩足反射行为)和之后出现的持续3-4 d的原发性热和机械痛敏现象,而且注射爪出现明显的红、肿等炎症反应。皮下注射F(2.5%,50μl)则产生观相性自发痛反应。与盐水组比较,致痛前系统给予0.32、1.6和9.0 ml/kg三个剂量的500%鸡矢藤注射液或250%野木瓜注射液,对BV或F诱致的1h自发缩足反射次数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致痛5 min后分别给予鸡矢藤或野木瓜注射液对BV或F诱发的自发痛反应也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然而,致痛前或致痛后静脉注射鸡矢藤注射液或野木瓜注射液对BV诱致的原发性热/机械痛敏及炎症反应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纳洛酮(一种非选择性的阿片受体拮抗剂)不能翻转鸡矢藤或野木瓜注射液对BV产生的自发病反应的镇痛作用,提示其镇痛作用不是由内源性阿片受体介导。本研究结果证实鸡矢藤或野木瓜注射液能预防和缓解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矢藤注射液 野木瓜注射液 蜜蜂毒试验 福尔马林试验 持续性自发痛 痛敏 抗伤害作用 抗炎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Ⅱ号汤剂对健康男性冠脉血流和心脏收缩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甘洪全 黄熙 +5 位作者 田新桥 朱永胜 张姗红 李军 任平 梅其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85-789,共5页
目的观察健康男性口服中药复方冠心Ⅱ号对心血管功能 ,尤其是冠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无创超声心动图技术 ,测定 11名健康男性口服冠心Ⅱ号前后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A峰及E/A值和左前降... 目的观察健康男性口服中药复方冠心Ⅱ号对心血管功能 ,尤其是冠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无创超声心动图技术 ,测定 11名健康男性口服冠心Ⅱ号前后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A峰及E/A值和左前降支 (leftanteriordescendingcoronaryartery ,LAD)的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 (diastolicpeakvelocity ,Vmax)及舒张期血流速度时间积分 (diastolicflowvelocitytimeinte grals,VTI)的变化。结果服药后各时间点的测量值与服药前比较 ,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射血分数、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A峰及E/A值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冠脉血流显像测量值、Vmax和VTI在 30、6 0、90、12 0min较服药前明显增加 (P <0 0 5 )。结论增加冠脉血流量可能是冠心Ⅱ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男性 冠脉 舒张期 心脏收缩 血流速度 舒张功能 二尖瓣 目的观 结论 最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测定人血清中阿魏酸浓度的改进方法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敬群 黄熙 +2 位作者 张莉 徐睿 任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92-794,共3页
目的 建立改良的 RP- HPL C测定人血清中阿魏浓度的分析方法。方法  RP- HPL C法 ,采用 Kromasil- C1 8柱为分析柱 ,甲醇 -水 -冰醋酸 (36 .4∶ 6 3∶ 0 .6 )为流动相 ,流速 1.0 m L / min,检测波长 32 2 nm ,内标物为对羟基苯甲醛。... 目的 建立改良的 RP- HPL C测定人血清中阿魏浓度的分析方法。方法  RP- HPL C法 ,采用 Kromasil- C1 8柱为分析柱 ,甲醇 -水 -冰醋酸 (36 .4∶ 6 3∶ 0 .6 )为流动相 ,流速 1.0 m L / min,检测波长 32 2 nm ,内标物为对羟基苯甲醛。用乙腈既去除人血清中的蛋白 ,又提取血清中的阿魏酸。结果 阿魏酸在 9.94~ 15 9.0 4ng/ m L 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0 .992 5 ) ,日内和日间 RSD均 <10 %,平均回收率为 99.77%,最低检测浓度为 5 ng/ m L。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灵敏、重现性好 ,低毒 ,适用于人血清中阿魏酸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 血清 高效液相色谱 测定 血药浓度 RP-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百草枯所致PC1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 被引量:16
13
作者 陈宏 陈建宗 +5 位作者 厚荣荣 杨爱莉 康小刚 张影 李源莉 李海龙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0-196,共7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idroside)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百草枯(PQ)诱导的具有多巴胺神经元特性的PC12细胞凋亡作为帕金森病的体外模型。实验分对照组、PQ诱导组和红景天苷3个浓度(终浓度10,20和30μmol.L-1)预处理...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idroside)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百草枯(PQ)诱导的具有多巴胺神经元特性的PC12细胞凋亡作为帕金森病的体外模型。实验分对照组、PQ诱导组和红景天苷3个浓度(终浓度10,20和30μmol.L-1)预处理组。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33258染色法测定细胞凋亡,比色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色素c(Cytc)的释放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PQ(800μmol.L-1)作用于PC12细胞24h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染色质固缩,细胞核呈致密浓染,细胞凋亡百分率升高;红景天苷3个浓度预处理后,细胞存活率增加,细胞核凝聚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降低,且具有量-效关系。另外,PQ可使PC12细胞caspase-3活性增强,Cytc的释放增加,Bcl-2的表达代偿性升高;红景天苷预处理后,PC12细胞增高的caspase-3活性和Cytc的释放明显降低,Bcl-2的表达进一步升高。结论红景天苷对PQ诱导的细胞凋亡具有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促进Bcl-2的表达,抑制Cytc的释放和caspase-3的激活,提示红景天苷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百草枯 细胞凋亡 PC1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法同时测定冠心Ⅱ号中的丹参素、原儿茶醛、芍药苷和阿魏酸 被引量:15
14
作者 甘洪全 黄熙 +3 位作者 屈扬 任平 张姗红 梅其炳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72-775,共4页
目的 :建立冠心Ⅱ号中丹参素、原儿茶醛、芍药苷和阿魏酸同时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方法 :固定相 ,ZORBAXExtend C1 8反相柱 (1 5 0× 4 .6mm 5 μm) .流动相 ,0min ,A(1 0mL/L乙酸甲醇溶液 )∶B(1 0mL/L乙酸水溶液 ) =1 5∶85 ;2 ... 目的 :建立冠心Ⅱ号中丹参素、原儿茶醛、芍药苷和阿魏酸同时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方法 :固定相 ,ZORBAXExtend C1 8反相柱 (1 5 0× 4 .6mm 5 μm) .流动相 ,0min ,A(1 0mL/L乙酸甲醇溶液 )∶B(1 0mL/L乙酸水溶液 ) =1 5∶85 ;2 5min ,A∶B =4 0∶6 0 ,线性梯度洗脱 .流速 ,1 .0mL/min ;柱温 ,室温 .检测波长 ,丹参素和原儿茶醛 2 80nm ;芍药苷 2 30nm ;阿魏酸 32 1nm .结果 :丹参素、原儿茶醛、芍药苷和阿魏酸的线性范围分别是 2 5 .0~ 6 0 0 .0 ,0 .8~ 2 5 .6 ,80 .0~ 1 2 80 .0和 1 0 .0~ 1 6 0 .0ng ,相关系数r分别是 0 .9993,0 .9999,0 .9995和 0 .9994 ,平均加样回收率 (n =5 )分别是 1 0 2 .1 9% (RSD =0 .5 1 % ) ,1 0 0 .5 4 %(RSD =4 .6 7% ) ,99.99% (RSD =5 .0 2 % )和 98.6 % (RSD =6 .72 % ) .结论 :方法简便 ,结果准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冠心Ⅱ号 丹参素 原儿茶醛 芍药苷 阿魏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乙烯苷对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黑质多巴胺转运体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玲玲 陈磊 +4 位作者 陶丽珍 李雪芬 张磊 陈良为 陈建宗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研究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2,3,5,4’-tetrahydroxystibene-2-o-β-D-gluco-side,TSG)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小鼠黑质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DAT)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甲基-4-苯... 目的:研究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2,3,5,4’-tetrahydroxystibene-2-o-β-D-gluco-side,TSG)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小鼠黑质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DAT)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注入小鼠腹腔制作PD模型,然后采用爬杆实验和悬挂实验检测小鼠的行为学变化,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观察黑质DAT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行为学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较正常对照组爬杆时间延长,悬挂能力下降(P<0.01),而TSG干预后可有效缩短小鼠的爬杆时间,并提高其悬挂能力(P<0.05,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黑质DAT阳性神经元的数目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TSG干预后,小鼠DAT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减少降低(P<0.05,P<0.01)。结论:TSG可改善PD小鼠的行为学、提高黑质DAT阳性神经元的存活数目,表明TSG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乙烯苷 MPTP 多巴胺转运体 黑质 PD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对家兔血脂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田季雨 陈建宗 +1 位作者 顾宜 奚淑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9期1708-1709,F003,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喂饲高脂饲料后家兔血脂水平和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 方法:48只家兔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复方丹参滴丸大、小剂量组。正常对照组喂饲基础饲料,其余4组均于每日喂饲40g高...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喂饲高脂饲料后家兔血脂水平和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 方法:48只家兔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复方丹参滴丸大、小剂量组。正常对照组喂饲基础饲料,其余4组均于每日喂饲40g高脂饲料,不足部分给予基础饲料,治疗组同时给药,辛伐他汀剂量为4mg/kg,小剂量复方丹参为0.013g/(kg·d),大剂量为0.117g/(kg·d);分别于实验前、实验12周末,经耳缘静脉抽 血,测定血脂含量。取血后空气栓塞处死家兔,迅速剥离颈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 结果:复方丹参滴丸能显著降低实验家兔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并能减低血管内膜厚度(intima thickness,IT)及内中膜的厚度(intima-medium thickness,IMT)及其比率。与模型组相比辛伐他汀组及复方丹参小、大剂量组对内中膜厚度的抑制率分别为32%,24%,41%。 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能减低实验性家兔血脂水平,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家兔 血脂水平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粥样斑块 辛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多酚主要成分对百草枯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厚荣荣 陈建宗 +4 位作者 陈宏 康小刚 李源丽 张颖 李海龙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87,共5页
探讨绿茶多酚的主要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百草枯(paraquat,PQ)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建立PQ损伤的PC12细胞体外模型,经不同浓度EGCG预处理后,分别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 探讨绿茶多酚的主要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百草枯(paraquat,PQ)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建立PQ损伤的PC12细胞体外模型,经不同浓度EGCG预处理后,分别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Hochest33258染色观察凋亡时细胞核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比例,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水平。1、5、10μmol/LEGCG对PQ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与PQ组(54.6±3.5%)相比,1、5、10μmol/LEGCG预处理组细胞活力分别上升为66.5±2.7%、74.4±2.6%、83.7±3.2%。Ho-chest33258染色发现PQ组较多胞核出现固缩凝集(43.5±8.4%),而EGCG预处理组则较少(分别为30.7±7.9%、17.9±6.8%、11.2±4.4%)。FCM检测也提示EGCG预处理可降低细胞的凋亡百分率,正常组、PQ组、EGCG预处理组(1、5、10μmol/L)分别为4%、39.9%、32.6%、20.1%和10.4%。另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发现EGCG预处理可下调PQ诱导的细胞色素c在胞浆中的过表达。以上结果提示EGCG可减轻PQ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细胞色素c在胞浆内的过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CG PC12细胞 百草枯 凋亡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乙烯苷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晓冰 陈建宗 +1 位作者 李晓峰 孙欣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7-671,共5页
为了探讨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ο-β-D-葡萄糖苷(2,3,5,4’-tetrahydroxystibene-2-ο-β-D-glucoside,TSG)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本实验分为对照组,M... 为了探讨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ο-β-D-葡萄糖苷(2,3,5,4’-tetrahydroxystibene-2-ο-β-D-glucoside,TSG)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本实验分为对照组,MPP+处理组和TSG(1、5和10μmol/L)预处理组。用Hoechst33258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对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敏感的荧光探针2,7-dichlorofluorescin dictate(DCF-DA),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tion competence,T-AOC)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的氧化应激的变化。结果显示:TSG三个浓度预处理后,对比MPP+处理组,观察到TSG在一定范围内以剂量依赖方式,使细胞核凝聚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降低。另外,TSG预处理后,PC12细胞中增高的ROS和MDA水平较MPP+处理组明显有所减低,T-AOC有所增强。以上结果提示,TSG可抑制MPP+诱导的PC12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TSG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乙烯苷 MPP+ PC12细胞 凋亡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黑质多巴胺转运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雪芬 何虹 +3 位作者 王松海 王乐 栗艳 陈建宗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小鼠黑质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DAT)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神经毒素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小鼠黑质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DAT)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神经毒素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注入C57BL/6小鼠腹腔内,制备PD模型,Rotarod实验和游泳实验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黑质DAT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Rotarod实验中模型组小鼠在滚轴上运动的时间明显短于正常组(P<0.01),给予不同剂量的Sal后,小鼠在滚轴上运动的时间有所延长,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P<0.01)。游泳实验结果与Rotarod结果一致,模型组小鼠游泳时间明显短于正常组(P<0.01),给予不同剂量Sal后,小鼠游泳时间不同程度增加(P<0.05,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黑质中DAT阳性神经元的数目明显少于正常组(P<0.01),而给予不同剂量Sal干预后,小鼠DAT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减少有所恢复(P<0.05,P<0.01)。结论:Sal可以改善PD小鼠行为协调能力,提高DAT阳性神经元存活的数目,并呈剂量依赖性,表明Sal对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MPTP 帕金森病 多巴胺转运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通过激活Nrf2减轻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松海 何虹 +3 位作者 李雪芬 王乐 何光彬 陈建宗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1-655,共5页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羟基苯乙基-β-葡萄糖,p-hydroxyphenethyl-b-D-glucoside,Salidroside,SAL)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4-phenylpyridinium,MPP+)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PC12...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羟基苯乙基-β-葡萄糖,p-hydroxyphenethyl-b-D-glucoside,Salidroside,SAL)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4-phenylpyridinium,MPP+)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PC12细胞活性;Hoche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 p45,related factor 2,Nrf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PP+(500μmol/L)作用于PC12细胞24 h后,与正常组比较,细胞存活率降低(53.3%±3.4%,P<0.01);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呈致密浓染。SAL(10,100μmol/L)预处理24 h后,细胞存活率增加(60.8±1.9)%和(87.1±1.8)%(P<0.01);细胞核固缩明显减少,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关系。此外,MPP+可使PC12细胞中Nrf2蛋白表达减少,而SAL预处理后,PC12细胞中Nrf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SAL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具有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Nrf2蛋白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MPP+ 凋亡 NRF2 PC1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