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裸鼠脊髓转移灶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s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宏林 吴军正 +1 位作者 刘斌 朱晓英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 :建立Mc3细胞的脏器转移细胞系。方法 :采用瘤细胞尾静脉注射法、组织块细胞培养法 ,从裸鼠体内获得Mc3细胞系脊髓转移细胞亚系。用染色体显示、细胞形态及细胞致瘤性观察证明其性质 ;用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测定增值速度。结... 目的 :建立Mc3细胞的脏器转移细胞系。方法 :采用瘤细胞尾静脉注射法、组织块细胞培养法 ,从裸鼠体内获得Mc3细胞系脊髓转移细胞亚系。用染色体显示、细胞形态及细胞致瘤性观察证明其性质 ;用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测定增值速度。结果 :从 5 0只受试裸鼠中获得一只截瘫的裸鼠 ,取其脊髓组织行原代及传代培养获得细胞并建立细胞系 ,传代 5 0次以上 ,生长稳定 ,倍增时间为 43h ,S期细胞占2 2 .7% ,染色体众数为 61,保持人类染色体形态 ,细胞形态与其母细胞相似 ,相差显微镜观察活细胞呈”铺路石”样外观。裸鼠肺内转移肿瘤组织切片显示为粘液表皮样癌 ,将该细胞命名为Ms。结论 :Ms细胞系是Mc3细胞系在裸鼠体内的脊髓转移细胞亚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特性 涎腺 粘液表皮样癌 肿瘤转移 细胞亚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在口腔正畸进修生临床教学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温秀杰 温德升 刘鲁川 《西北医学教育》 2006年第5期628-630,共3页
在2004—2005年度口腔正畸进修生教学中,尝试PBL教学模式,通过摸底考试、尽早进入临床实践、根据临床病例设计问题、定期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进修生学习理论知识,将枯燥的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进修生良好的学习... 在2004—2005年度口腔正畸进修生教学中,尝试PBL教学模式,通过摸底考试、尽早进入临床实践、根据临床病例设计问题、定期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进修生学习理论知识,将枯燥的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进修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正畸进修教学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 正畸学 进修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二醇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增殖和转移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董纪军 吴军正 +1 位作者 王静 王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7-640,共4页
目的根据雌二醇(E2)临床用药在体内的药物浓度,探讨E2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83)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通过MTT法、细胞分裂指数、流式细胞仪等方法研究E2对SAcc83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鸡胚心侵袭实验研究E2对SAcc83细胞的转移影... 目的根据雌二醇(E2)临床用药在体内的药物浓度,探讨E2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83)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通过MTT法、细胞分裂指数、流式细胞仪等方法研究E2对SAcc83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鸡胚心侵袭实验研究E2对SAcc83细胞的转移影响情况;通过对去势的雌裸鼠尾静脉注射方法建立动物转移模型和皮下致瘤实验,研究E2在动物体内对SAcc83的增殖和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1×10-7、1×10-8、1×10-9mol/L的E2对SAcc83均有促增殖作用,其中10-7mol/L的E2作用最显著,作用1、2、3d时细胞分裂指数分别增加了33.3%,40.9%,17.8%,作用12、18、24h时S期细胞分别增加了12.3%,3.3%和9.7%。裸鼠皮下致瘤性实验中每只鼠每天皮下注射0.2ml9.55×10-5mol/LE2,注射10d,试验组肿瘤比对照组增加了24.8%。裸鼠肺转移实验中试验组裸鼠用药42d后,肺转移结节形成率增加了41.2%。结论10-7mol/L的E2对SAcc83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和转移作用,提示这类雌激素应在严密监控下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雌二醇 增殖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胺阳离子脂质体转染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
4
作者 孙瑞琳 金发光 +4 位作者 吴道澄 吴红 南鹏娟 张颖 刘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2751-2754,共4页
目的制备多聚胺阳离子脂质体(PolyamineCationicliposome,PCL),转染哺乳动物细胞,评估其转染效率及细胞毒性,筛选高效低毒的阳离子脂质体转染体系。方法多聚胺阳离子脂质TC-Chol与中性磷脂DOPE以一定比例,制备PCL,通过转染以增强型绿色... 目的制备多聚胺阳离子脂质体(PolyamineCationicliposome,PCL),转染哺乳动物细胞,评估其转染效率及细胞毒性,筛选高效低毒的阳离子脂质体转染体系。方法多聚胺阳离子脂质TC-Chol与中性磷脂DOPE以一定比例,制备PCL,通过转染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的质粒PIRES2-EGFP入Hela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测转染细胞的报告基因表达,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毒性,筛选阳离子脂质体与DNA结合的最佳比例及最佳转染时间。结果多聚胺阳离子脂质体与DNA的质量比为3~4∶1时可达到高效低毒,转染后48h转染效率最高。结论由TC-Chol与DOPE制备的多聚胺阳离子脂质体可提高转染效率,在一定条件下可达到相对高效低毒,为基因转染和基因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制备 转染体系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拨出下颌第二磨牙矫治11例医源性后牙反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温秀杰 丁洪平 +1 位作者 温德升 刘鲁川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3期2411-2412,2415,共3页
目的通过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矫治11例因矫治不当导致后牙反袷的患者,观察该方法的临床效果及不足。方法选择因矫治而导致后牙反袷的患者11例(男4例,女7例)。所有患者均拔除下颌2颗第二前磨牙,采用全程式化直丝弓矫治器进行重新矫... 目的通过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矫治11例因矫治不当导致后牙反袷的患者,观察该方法的临床效果及不足。方法选择因矫治而导致后牙反袷的患者11例(男4例,女7例)。所有患者均拔除下颌2颗第二前磨牙,采用全程式化直丝弓矫治器进行重新矫治。借助34-44的整体支抗及上颌支抗先后近移第一、第二磨牙,并适当缩小弓丝后段的牙弓宽度。测量治疗前、后下颌的牙弓宽度和第一磨牙近移量。结果11例患者的后牙反袷均得到矫正。尖牙宽度变化不明显,第一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的宽度发生了显著减少(2.61mm、5.33mm;P〈0.05)。第一磨牙平均近移3.43mm,近移量与宽度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拔除第二前磨牙可显著减小磨牙宽度,能够矫治医源性的后牙反袷,但其适用范围应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拔牙 医源性 后牙反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多聚胺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效率及细胞毒性的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瑞琳 金发光 +3 位作者 吴道澄 吴红 刘彬 温德升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459-1461,共3页
目的评估制备的多聚胺阳离子脂质体转染哺乳动物细胞的转染效率及细胞毒性.方法多聚胺阳离子脂质TC-Chol与中性磷脂DOPE以3∶1摩尔比,制备多聚胺阳离子脂质体,通过转染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的质粒PIRES2-EGFP入HeLa细胞,Hep2... 目的评估制备的多聚胺阳离子脂质体转染哺乳动物细胞的转染效率及细胞毒性.方法多聚胺阳离子脂质TC-Chol与中性磷脂DOPE以3∶1摩尔比,制备多聚胺阳离子脂质体,通过转染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的质粒PIRES2-EGFP入HeLa细胞,Hep2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测转染细胞的报告基因表达,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存活分数,并以Lipofectamine2000为对照,评价制备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效率及细胞毒性.结果多聚胺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效率略低于Lipofectamine2000,但细胞毒性较低,为一种相对高效低毒的阳离子脂质体.结论多聚胺阳离子脂质体为一种相对高效低毒的阳离子脂质体,在基因转染和基因治疗方面具有较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胺阳离子脂质体 制备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受体CXCR4 sh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7
作者 温德升 朱秀丽 +3 位作者 张红菊 郭青玉 王静 吴军正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目的:构建趋化因子受体(CXCR4)特异的RNA干扰质粒载体。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提供的CXCR4基因核苷酸序列,选择设计能转录短发夹状RNA(short hairpin RNAs,shRNA)的DNA序列,并与pWH1质粒载体连接,用酶切的方法进行鉴定;将构建成功的特... 目的:构建趋化因子受体(CXCR4)特异的RNA干扰质粒载体。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提供的CXCR4基因核苷酸序列,选择设计能转录短发夹状RNA(short hairpin RNAs,shRNA)的DNA序列,并与pWH1质粒载体连接,用酶切的方法进行鉴定;将构建成功的特异性表达载体(pWH1-CXCR4)稳定转染至人涎腺黏液表皮样癌Mc3细胞系,并应用RT-PCR和流式细胞术对细胞CXCR4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与Mc3细胞和转染空白质粒pWH1 Mc3细胞相比,转染pWH1-CXCR4表达载体的Mc3细胞CXC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构建的CXCR4特异性shRNA表达载体可有效的沉默CXCR4基因,为进一步研究CX-CR4表达对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增殖和转移的意义及治疗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 黏液表皮样癌 短发夹状RNA 真核表达载体 趋化因子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1 sh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8
作者 朱秀丽 朱晓英 +3 位作者 郭青玉 王静 温德升 吴军正 《武警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构建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特异的RNA干扰质粒载体。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提供的MMP-1基因核苷酸序列,选择设计能转录短发夹状RNA(Short hairpin RNAs,shRNA)的DNA序列,并与pWH1质粒载体连接,用酶切的方法进行鉴定;将构建成功的... 目的构建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特异的RNA干扰质粒载体。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提供的MMP-1基因核苷酸序列,选择设计能转录短发夹状RNA(Short hairpin RNAs,shRNA)的DNA序列,并与pWH1质粒载体连接,用酶切的方法进行鉴定;将构建成功的特异性表达载体(pWH1-MMP1)稳定转染至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系后,应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对细胞MMP1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成功转染pWH1-ACC-M表达载体的ACC-M细胞中,MM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成功构建了MMP1特异性shRNA表达载体,可有效地沉默MMP1基因,为进一步研究MMP1表达与腺样囊性癌增殖和转移的相关性奠定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 腺样囊性癌 短发夹状RNA 真核表达载体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锶磷酸钙骨水泥的细胞毒性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峰 刘斌 +2 位作者 赵信义 吴军正 李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3080-3082,共3页
目的利用MTT法评价含锶磷酸钙骨水泥的细胞毒性。方法将制备好的含锶量分别为0%、1%、5%和10%的4种磷酸钙骨水泥材料的浸提液培养L929细胞,1、3和5d后采用MTT比色法和细胞形态直接观察法测定细胞与材料浸提液作用后的生长情况。结果细... 目的利用MTT法评价含锶磷酸钙骨水泥的细胞毒性。方法将制备好的含锶量分别为0%、1%、5%和10%的4种磷酸钙骨水泥材料的浸提液培养L929细胞,1、3和5d后采用MTT比色法和细胞形态直接观察法测定细胞与材料浸提液作用后的生长情况。结果细胞在不同含锶量的磷酸钙骨水泥材料浸提液培养条件下,其细胞相对增殖率在92.6%~103.1%之间,含锶磷酸钙骨水泥材料的细胞毒性评级为0级或1级;随着材料中掺锶量的增加其细胞毒性有略微增大的趋势。结论含锶量不同磷酸钙骨水泥材料具有较好的细胞亲和性,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锶骨水泥 细胞毒性 增殖度法 MTT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人涎腺黏液表皮样癌高低转移细胞系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静 吴军正 +1 位作者 郭富平 魏红宇 《口腔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l在人涎腺黏液表皮样癌高、低转移细胞株的差异表达。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反转录(RT)-PCR、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杂交等方法从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TGF-βl的表达。结果基因芯片技术、RT-PCR、免疫组化、...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l在人涎腺黏液表皮样癌高、低转移细胞株的差异表达。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反转录(RT)-PCR、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杂交等方法从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TGF-βl的表达。结果基因芯片技术、RT-PCR、免疫组化、Western blot结果都证实TGF-β1在人涎腺黏液表皮样癌脊髓转移株高表达,在低转移株不表达。结论TGF-β1的表达上调可能与人涎腺黏液表皮样癌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样癌 涎腺 转化生长因子-Β1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和毫米波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的研究
11
作者 马虹 牟翔 +1 位作者 李玲 李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28-1829,1833,共3页
目的探讨微波和毫米波联合应用对于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微波组、毫米波组及微波联合毫米波组,应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的OD值,计算其抑制率。结果微波或毫米波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均有生长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微波和毫米波联合应用对于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微波组、毫米波组及微波联合毫米波组,应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的OD值,计算其抑制率。结果微波或毫米波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均有生长抑制作用,二者联合应用抑制作用更强。结论微波联合毫米波对于人肝癌细胞SMMC-7721有明显的协同抑制效应,这些结果将为临床上肝癌等肿瘤的辅助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毫米波 协同效应 肝癌 SMMC-77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聚合方法对热凝基托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邓再喜 李石保 +3 位作者 张春宝 甘云娜 白石柱 孙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64-2166,共3页
背景:近年来,新型热凝基托树脂可以采用快速方法进行聚合,这种快速聚合的方法对热凝基托树脂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有什么影响?目的:观察快速和传统方法聚合热凝基托树脂后其力学性能的变化。方法: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为热凝基托树脂经过... 背景:近年来,新型热凝基托树脂可以采用快速方法进行聚合,这种快速聚合的方法对热凝基托树脂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有什么影响?目的:观察快速和传统方法聚合热凝基托树脂后其力学性能的变化。方法: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为热凝基托树脂经过快速方法聚合,对照组为热凝基托树脂传统方法聚合,两种方法聚合的基托树脂试样在材料试验机上对其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弹性模量和布氏硬度进行测定,并对断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与结论:快速聚合基托树脂和传统聚合基托树脂的冲击强度分别为(6.73±1.23),(7.35±0.93)kJ/mm3;弯曲强度为(89.93±12.92),(90.19±6.88)MPa;弹性模量为(2.2±0.2),(2.4±0.1)GPa,布氏硬度为(20.70±2.89),(19.57±1.05)kg/mm2,其各项力学性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方法聚合的基托树脂断面的微观结构也比较相似。提示基托树脂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不受不同聚合方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方法 基托树脂 力学性能 全口义齿 可摘局部义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微重力旋转生物反应器培养小鼠脂肪干细胞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邢红艳 刘彦普 +4 位作者 周密 王艳 胡翰青 银颂 刘斌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8期1459-1463,共5页
目的:观察微重力旋转培养系统(Rotary Cell Culture System,RCCS),对小鼠脂肪干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寻求一种更有效的促进干细胞扩增的方法。方法:从小鼠的脂肪组织中提取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ADSCs),并对脂肪干细胞进行流式鉴定后,利用... 目的:观察微重力旋转培养系统(Rotary Cell Culture System,RCCS),对小鼠脂肪干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寻求一种更有效的促进干细胞扩增的方法。方法:从小鼠的脂肪组织中提取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ADSCs),并对脂肪干细胞进行流式鉴定后,利用活细胞观察法、Dil免疫荧光标记法、扫描电镜法观察微重力旋转三维培养系统对脂肪干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与平面二维培养作对比,血小板计数法记录细胞的增殖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两组的细胞倍增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微重力旋转三维培养系统较传统平面二维培养系统,脂肪干细胞增殖更明显,生长速度更快。结论:模拟微重力旋转三维培养系统更有利于脂肪干细胞的增殖生长,为后期利用脂肪干细胞修复受损涎腺提供一种更快捷有效的扩增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微重力 脂肪干细胞 三维培养 微载体
原文传递
次声暴露对L929细胞膜影响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冰水 陈景藻 +4 位作者 刘斌 李玲 易南 刘静 张飒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8-430,共3页
目的应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次声作用后L929细胞膜的变化,探讨次声对细胞膜影响的机制。方法经过培养的L929细胞暴露于16Hz、130dB的次声环境中,每天2h,连续3d后,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对照和次声作用后的L929细胞膜表面进行纳米级水平的扫... 目的应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次声作用后L929细胞膜的变化,探讨次声对细胞膜影响的机制。方法经过培养的L929细胞暴露于16Hz、130dB的次声环境中,每天2h,连续3d后,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对照和次声作用后的L929细胞膜表面进行纳米级水平的扫描观测。结果次声暴露后,在7.5μm×7.5μm和4.0μm×4.0μm的扫描图像中可以看到,细胞膜表面正常的突起明显变短、凹陷变浅,呈鹅卵石样改变,膜表面变得较为平缓。结论一定强度的次声作用可引起细胞膜表面结构的直接改变,这种改变可能是次声对细胞作用的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 细胞膜 显微镜检查 原子力
原文传递
体外诱导小鼠脂肪来源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翰青 邢红艳 +4 位作者 马行健 刘蔚 刘彦普 王浈 刘斌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25期4857-4860,共4页
目的:探索体外小鼠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可行性。方法:利用I型胶原酶消化法和传代培养纯化法从小鼠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及扩增ASCs,通过流式细胞... 目的:探索体外小鼠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可行性。方法:利用I型胶原酶消化法和传代培养纯化法从小鼠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及扩增AS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ASCs特异性表面抗原CD29和CD44、CD105的表达;取第2代ASCs进行内皮诱导:即BD基质胶包被+内皮细胞生长诱导培养基(M199+10%血清+10 ng/mL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0 ng/ml碱性生长因子bFGF)。诱导两周左右,倒置显微镜观察诱导前后细胞的一般形态学特征;同时通过成血管实验观察成管腔能力;通过免疫荧光鉴定CD31表型分子的表达。结果:成功培养小鼠ASCs;CD29、CD44、CD90、呈阳性表达,而CD31、CD34、CD45呈阴性表达;诱导后的细胞形态呈三角形或多边形;HE染色观察可见明显的管腔样结构;免疫荧光法CD31表达阳性;MTT法成功记录EPCs增殖生长曲线。结论:成功的诱导小鼠脂肪来源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为后续体内移植实验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临床受损组织或器官的重建再生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来源干细胞 体外诱导 内皮细胞 分化 鉴定 修复重建
原文传递
体外培养小鼠下颌下腺细胞生长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邢红艳 刘彦普 +3 位作者 刘斌 徐小方 王艳 胡翰青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28期5409-5412,共4页
目的:研究小鼠下颌下腺细胞的培养方法,探讨下颌下腺细胞培养条件及细胞生长特性,为研究干细胞转分化涎腺腺泡细胞以及涎腺再生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取2周龄的小鼠,组织块法和消化法分别进行培养,用活细胞观察法和HE染色... 目的:研究小鼠下颌下腺细胞的培养方法,探讨下颌下腺细胞培养条件及细胞生长特性,为研究干细胞转分化涎腺腺泡细胞以及涎腺再生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取2周龄的小鼠,组织块法和消化法分别进行培养,用活细胞观察法和HE染色法记录细胞形态学特征;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通过生长曲线和细胞倍增时间来比较两种方法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组织块法和消化法均可以成功的培养下颌下腺细胞,(1)组织块法培养的细胞呈卵圆形或多边形,10天左右成铺路石样;消化法培养细胞亦为上皮样细胞,呈多边形,胞质丰富;(2)HE染色下颌下腺细胞呈多边形,胞核明显;(3)Cytokeratin13和AQP5表达阳性,Wimentin表达阴性;(4)组织块法培养细胞增殖相对较平缓,消化法培养细胞增长较迅速;(5)消化法培养倍增时间(1.3471±0.6071)天比组织块法倍增时间(2.1887±1.1503)明显缩短(P<0.05);结论:体外可以成功的培养下颌下腺细胞,但是同时证明下颌下腺细胞长期传代较困难,这为研究干细胞转分化涎腺细胞和涎腺再生体内实验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细胞 体外培养 纯化 生长曲线 倍增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