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舒芬太尼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惠霞 王瑞锋 +3 位作者 王玲 马加海 徐礼鲜 张国良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5-417,共3页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 舒芬太尼 手术麻醉 心血管系统功能 镇痛效果 组胺释放 外科患者 衍生物 N-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输注在口腔颌面外科麻醉中的应用观察
2
作者 王惠霞 宁吉顺 +4 位作者 徐礼鲜 马加海 卢玲玲 张惠 张国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4期2909-2910,共2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颌面外科全麻病人根据阿片药物用药分为瑞芬太尼组(REM组)和芬太尼组(Fen组),各30例,复合咪唑安定、异丙酚和维库溴铵实施静吸复合麻醉。Fen组微量泵入...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颌面外科全麻病人根据阿片药物用药分为瑞芬太尼组(REM组)和芬太尼组(Fen组),各30例,复合咪唑安定、异丙酚和维库溴铵实施静吸复合麻醉。Fen组微量泵入芬太尼0.25μg/(kg·min)、异丙酚100~200μg/(kg·min);REM组微量泵入瑞芬太尼0.25μg/(kg·min)、异丙酚100~200μg/(kg·min)。观察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不良反应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病例麻醉效果均满意,生理参数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并发症发生率低,无统计学差异(P>0.05);REM组病人术后平均清醒和气管拔管时间分别为(2.2±0.3)min和(3.5±1.1)min,Fen组分别为(5.3±0.9)min和(6.5±1.3)min。结论:瑞芬太尼用于口腔颌面外科病人的麻醉镇痛安全有效,并且术后清醒及气管拔管时间短于芬太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药 阿片类 芬太尼 颌面外科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源 卢玲玲 +3 位作者 李晓青 马加海 张国良 徐礼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805-806,共2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术后镇痛的效能和安全性。方法:择期全麻下或强化麻醉下颌面外科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组(A组)30例,舒芬太尼组(B组)30例。术前及术中麻醉药物按常规给予,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PC IA... 目的: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术后镇痛的效能和安全性。方法:择期全麻下或强化麻醉下颌面外科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组(A组)30例,舒芬太尼组(B组)30例。术前及术中麻醉药物按常规给予,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PC IA。术后持续监测SpO,E C G,N B P,进行V A S评分、R am say评分,观察有无)2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结果:B组镇痛效果满意且优于A组(P<0.05);呼吸影响两组病例均未出现SpO低于95%;2恶心呕吐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似。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可适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病人PC IA,并在安全、镇痛和降低恶心呕吐等副反应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 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 舒芬太尼 小剂量 临床研究 外科手术病人 RAMSAY 副反应发生率 SpO2 恶心呕吐 VAS评分 手术后病人 术后镇痛 强化麻醉 麻醉药物 持续监测 效果满意 呼吸影响 PCIA 安全性 下颌面 EC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的麻醉体会 被引量:2
4
作者 徐礼鲜 张洪凯 张晓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98-299,共2页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的麻醉体会徐礼鲜张洪凯张晓峰(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麻醉科)~~~~~~~~~~~~~~~~~~~~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采用联合根治术,多数同时进行各种皮瓣转移修复术。由于术前肿瘤患者恶病质变化...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的麻醉体会徐礼鲜张洪凯张晓峰(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麻醉科)~~~~~~~~~~~~~~~~~~~~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采用联合根治术,多数同时进行各种皮瓣转移修复术。由于术前肿瘤患者恶病质变化,全身情况大多较差,加之肿瘤本身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颌面部肿瘤 外科手术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适化医疗是主导未来麻醉学科发展的方向吗? 被引量:13
5
作者 徐礼鲜 《医学争鸣》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20,共3页
近年来,无痛齿科、无痛胃肠镜、无痛分娩、无,痛人流、无痛支气管镜、术后镇痛、重症监护(ICU)镇静治疗等多种镇静、无痛技术在各级医院如同雨后春笋生机盎然,几乎遍及大多数临床科室,这就是“舒适化医疗”的主要组成部分。所谓... 近年来,无痛齿科、无痛胃肠镜、无痛分娩、无,痛人流、无痛支气管镜、术后镇痛、重症监护(ICU)镇静治疗等多种镇静、无痛技术在各级医院如同雨后春笋生机盎然,几乎遍及大多数临床科室,这就是“舒适化医疗”的主要组成部分。所谓舒适化医疗,就是患者在整个就医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心理和生理上的愉悦感、无痛苦感和无恐惧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学科 医疗 舒适 无痛胃肠镜 镇静治疗 无痛分娩 支气管镜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颌外科手术的麻醉特点及技术改进(附168例病例报道)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惠 封兴华 +1 位作者 徐礼鲜 卢玲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26-427,共2页
总结168例正颌外科手术的麻醉特点及技术改进,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正颌外科手水患者168例,观察其插管方式、麻醉方法、术中生命体征及术后呼吸道管理。结果:168例均经鼻腔盲探插管成功,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顺利完成手术。术后7... 总结168例正颌外科手术的麻醉特点及技术改进,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正颌外科手水患者168例,观察其插管方式、麻醉方法、术中生命体征及术后呼吸道管理。结果:168例均经鼻腔盲探插管成功,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顺利完成手术。术后78例保留气管导管,平均为72h。拔管后无一例发生呼吸道梗阻及其它并发症。结论:鼻引导管为正颌外科手术所需经鼻盲探插管技术提供保证。而术后保留气管导管,不仅避免了常规气管切开的各种不利因素,同时保证呼吸道的通畅及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手术 吸入麻醉 静脉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面外科小儿非气管内插管麻醉期间呼吸意外回顾分析
7
作者 张国良 马加海 +1 位作者 徐礼鲜 李玉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90-191,共2页
目的:分析小儿非气管插管麻醉中112例呼吸意外的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小儿各年龄段及呼吸意外发生的时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诱导期呼吸意外发生率与手术期及苏醒期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3个月~2岁年龄... 目的:分析小儿非气管插管麻醉中112例呼吸意外的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小儿各年龄段及呼吸意外发生的时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诱导期呼吸意外发生率与手术期及苏醒期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3个月~2岁年龄段与3岁~4岁及5岁~6岁年龄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呼吸意外大多发生在麻醉早期阶段,年龄愈小愈易发生呼吸意外,早期发现呼吸意外的有效监测是Sp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外科手术 气管内插管 麻醉 呼吸意外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位一体”构建麻醉科质量管理体系 被引量:1
8
作者 荀泽敏 郭俊 +3 位作者 张亚秋 温娇 汪伟 张惠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17年第1期25-28,共4页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麻醉科作为医院的平台科室,既肩负着保障围术期患者安全的重要任务,又是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所以麻醉科质量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医院医疗质量。无论是国家颁布的众多指导性文件还是现已发...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麻醉科作为医院的平台科室,既肩负着保障围术期患者安全的重要任务,又是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所以麻醉科质量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医院医疗质量。无论是国家颁布的众多指导性文件还是现已发表的很多关于医疗质量管理研究的文献,都为我们提供了参考的视角,但是普遍存在可操作性较低的问题。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麻醉科从2012年开始进行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建设,经过4年多的探索现总结出"三位一体"构建麻醉科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指导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均较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质量管理 麻醉科 三位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芬太尼用于颌面外科术后镇痛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28
9
作者 马加海 徐礼鲜 +4 位作者 张国良 卢玲玲 徐瑞芬 李源 王惠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用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70例颌面外科全麻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舒芬太尼(Suf)组和芬太尼(Fen)组,各35例。分别使用舒芬太尼或芬太尼进行PCA,不给负荷量。记录术后0h、4h、8h、12h、24h、48h各时间...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用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70例颌面外科全麻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舒芬太尼(Suf)组和芬太尼(Fen)组,各35例。分别使用舒芬太尼或芬太尼进行PCA,不给负荷量。记录术后0h、4h、8h、12h、24h、48h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PCA次数、并发症和病人的满意度等。结果Suf组8h和24hVAS评分明显低于Fen组(P<0.05),其它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Suf组各时间点镇静评分均明显大于Fen组(P<0.05);Suf组PCA按压次数显著低于Fen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低,无统计学差异(P>0.05);Suf组病人对PCA满意率显著高于Fen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术后PCA,镇痛安全有效,并且镇静效果优于芬太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颌面外科 对比观察 术后镇痛 病人自控静脉镇痛 并发症发生率 镇静评分 PCA次数 VAS评分 显著性差异 统计学差异 术后病人 疼痛评分 外科术后 口腔颌面 镇静效果 24h 安全性 负荷量 满意度 满意率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用于颌面外科手术清醒纤维支气管镜插管镇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范慧慧 范莹盈 +3 位作者 徐浩 孟祥忠 张惠 徐礼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3-226,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用于颌面外科清醒纤维支气管镜插管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分组:A组为右美托咪啶组,B组为咪达唑仑+芬太尼组,每组各20例。A组给予右美托咪啶1μg/kg,静脉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用于颌面外科清醒纤维支气管镜插管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分组:A组为右美托咪啶组,B组为咪达唑仑+芬太尼组,每组各20例。A组给予右美托咪啶1μg/kg,静脉泵注10 min、速度为6μg/(kg.h);B组咪达唑仑2 mg+芬太尼0.05 mg静脉推注,当患者警觉/镇静(OAA/S)评分达3分,BIS值小于85时,应用1%利多卡因喷雾实施完善的上呼吸道表面麻醉,随后开始纤维支气管镜插管。观察比较2组给药前(T0),镇静程度达3分,BIS小于85时(T1),气管插管成功即刻(T2)和气管插管后5 min(T3)的OAA/S评分、心率(HR)、血压(BP)、脉搏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T0和T3时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浓度,T1时右美托咪啶用药量,以及患者对插管的合作度和遗忘率。结果:A组用药后心率明显减慢且低于B组(P<0.05);插管后2组血压与T0比较都升高(P<0.05);用药后2组SPO2都下降,但A组明显高于B组(P<0.05);2组NE、E水平明显升高,但A组低于B组(P<0.05)。结论:单独给予右美托咪啶可以产生良好的镇静镇痛效应,能明显抑制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可单独辅助清醒纤维支气管镜插管,但需注意心动过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颌面外科手术 纤维支气管镜 经鼻清醒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烷和氟醚类麻醉剂诱导c-fos基因在间脑部分核团的表达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礼鲜 孙辉 +4 位作者 李军 张晓峰 卢玲玲 张国良 张洪凯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73-176,共4页
本研究旨在了解氟烷和氟醚类吸入麻醉剂在间脑的作用部位.大鼠分别吸入2%甲氧氟烷,氟烷,安氟醚和异氟醚麻醉1h,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光镜观察Fos蛋白阳性神经元在间脑的分布并计数.研究提示在吸入麻醉过程中间脑有15个神... 本研究旨在了解氟烷和氟醚类吸入麻醉剂在间脑的作用部位.大鼠分别吸入2%甲氧氟烷,氟烷,安氟醚和异氟醚麻醉1h,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光镜观察Fos蛋白阳性神经元在间脑的分布并计数.研究提示在吸入麻醉过程中间脑有15个神经核团呈现Fos阳性,分别是丘脑室旁核,丘脑中央中核,丘脑再连合核,菱形丘脑核,背外侧膝状核,背内侧梨状核,丘脑背外侧核,丘脑后外侧核,下丘脑室周核,视前中核,视上核,弓状核,视交叉上核,丘脑腹后外侧核和缰核.结果表明吸入氟烷和氟醚类麻醉剂在间脑具有明确的作用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烷 氟醚 麻醉剂 C-FOS基因 间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麻醉药诱导c-fos基因和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共同表达 被引量:10
12
作者 徐礼鲜 张惠 +2 位作者 马加海 张洪凯 李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吸入麻醉药诱导c fos基因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在中枢神经系统共同表达的现象。方法 用免疫组化双标方法 ,在脑切片上观察c fos基因和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 吸入麻醉药诱导Fos蛋白在中枢的表达部位及阳性神...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吸入麻醉药诱导c fos基因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在中枢神经系统共同表达的现象。方法 用免疫组化双标方法 ,在脑切片上观察c fos基因和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 吸入麻醉药诱导Fos蛋白在中枢的表达部位及阳性神经元的密度与以往相同。同一实验条件下安氟醚、异氟醚吸入麻醉组的NOS表达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 0 5或 0 0 1) ,无一例c fos与NOS在同一神经元内共同表达的现象。结论 安氟醚和异氟醚吸入麻醉作用与抑制在体大鼠脑内NOS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麻醉 C-FOS基因 一氧化氮合酶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麻醉对脑葡萄糖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孙绪德 陈蕾 +7 位作者 徐礼鲜 张惠 柴伟 张贵和 高昌俊 韩丽春 于代华 杨永慧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研究吸人不同浓度七氟醚对健康志愿者脑内葡萄糖能量代谢(CMGlu)的影响,探讨七氟醚在人脑可能的作用部位。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10名,每人分别做三次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第一次在清醒状态下扫描作为对照;第二、三次分别吸... 目的研究吸人不同浓度七氟醚对健康志愿者脑内葡萄糖能量代谢(CMGlu)的影响,探讨七氟醚在人脑可能的作用部位。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10名,每人分别做三次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第一次在清醒状态下扫描作为对照;第二、三次分别吸人0.5MAC和1.0MAC七氟醚。结果(1)与清醒状态比较,镇静状态下脑电双频指数(BIS)明显降低(P〈0.05),MAP、RR和HR等指标无显著改变;而意识消失状态下,MAP、BIS显著降低,呼吸抑制,PgrCO2升高(P〈0.05)。(2)清醒时全脑内CMGlu计数为2268.3±91.2,吸入0.5MAC七氟醚麻醉后CMGlu计数降低至1875.9±86.2(P〈0.05),降低17%;吸入1.0MAC七氟醚后CMGlu计数降低至1556.3±80.4(P〈0.01)。与清醒时比较,吸入0.5MAC麻醉后脑内各区CMGlu计数均显著降低(P〈0.05),以丘脑、楔叶、楔前叶和扣带回cMGlu计数降低更为显著(P〈0.01),分别降低46%、41%、42%和40%;吸人1.0MAC麻醉后,全脑及脑内各区CMGlu计数均进一步降低8%~11%(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可明显降低全脑及脑内各区葡萄糖代谢,且程度与吸入七氟醚的浓度相关。丘脑、楔叶、楔前叶和扣带回对吸入七氟醚麻醉更为敏感,可能是七氟醚麻醉在脑内作用的主要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脑代谢 葡萄糖 脑电双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氟醚麻醉下犬丘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孙绪德 张惠 +6 位作者 徐礼鲜 葛雅丽 张劲松 柴伟 张贵和 高昌俊 马加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65-366,共2页
目的探讨安氟醚麻醉时犬丘脑内各种神经递质的动态变化,揭示安氟醚麻醉中枢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磁共振波谱分析(MRS)技术,选取12只犬,每只犬先后行两次MRS扫描,第一次在清醒状态下扫描作为自身对照;第二次在吸入1.0MAC安氟醚后,采... 目的探讨安氟醚麻醉时犬丘脑内各种神经递质的动态变化,揭示安氟醚麻醉中枢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磁共振波谱分析(MRS)技术,选取12只犬,每只犬先后行两次MRS扫描,第一次在清醒状态下扫描作为自身对照;第二次在吸入1.0MAC安氟醚后,采集感兴趣区(ROI)丘脑区域内波谱。分析测定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胆碱类化合物(Cho)和肌酸(Cr)的动态变化。结果与清醒时比较,吸入1.0MAC安氟醚麻醉后,丘脑区域NAA、Glu和Cho均显著降低(P<0.05);GABA显著升高(P<0.05);Cr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安氟醚麻醉对丘脑区域内NAA、Glu、GABA、Cho等神经递质均有影响,丘脑内递质的变化在安氟醚的全麻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氟醚 磁共振波谱 神经递质 丘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烷吸入麻醉引起c-fos基因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与分布 被引量:13
15
作者 徐礼鲜 贾铀生 +2 位作者 邱建勇 刘惠玲 饶志仁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7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氟烷吸入麻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部位.方法:应用C-fos基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SD大鼠在吸入氟烷浓度为O.75%,1.5%和2%麻醉1h后,Fo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端脑:梨状皮层、杏仁核簇、伏核、外侧隔核、终纹床核、海马CAI区、... 目的:研究氟烷吸入麻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部位.方法:应用C-fos基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SD大鼠在吸入氟烷浓度为O.75%,1.5%和2%麻醉1h后,Fo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端脑:梨状皮层、杏仁核簇、伏核、外侧隔核、终纹床核、海马CAI区、海马回嗅觉小岛,间脑:丘脑室旁核、丘脑中央中核、菱形丘脑核、丘脑腹后外侧核、下丘脑室旁核和室周核、视前中核、视上核和视交叉上核、内外侧缰核;脑干: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E-W核.同时发现F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随着氟烷吸入浓度增加而增多.结论:提示这些神经核团可能参与了氟烷的麻醉过程,但对各功能性核团之间的联系方式和相互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烷 中枢神经系统 C-FOS基因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烷、甲氧氟烷、氨氟醚和异氟醚麻醉在边缘系统的定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徐礼鲜 李军 +5 位作者 张晓峰 张惠 卢玲玲 张国良 孙辉 张洪凯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7年第6期539-542,共4页
了解吸入麻醉在边缘系统的作用部位,为进一步探讨吸入麻醉作用机理打基础.方法:SD大鼠30只、分别吸入甲氧氟烷、氟烷、氨氟醚和异氟醚麻醉1h.应用c-fos基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光镜观察Fos蛋白阳性神经元在边缘系统的分布并计数。... 了解吸入麻醉在边缘系统的作用部位,为进一步探讨吸入麻醉作用机理打基础.方法:SD大鼠30只、分别吸入甲氧氟烷、氟烷、氨氟醚和异氟醚麻醉1h.应用c-fos基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光镜观察Fos蛋白阳性神经元在边缘系统的分布并计数。结果:边缘系统内有9个神经核团参与吸入麻醉作用的调控,分别是终纹床核、外侧隔核、杏仁外侧核、杏仁内侧核、杏仁中核、海马回嗅觉小岛、海马回Ⅰ区、外侧缰核和内侧缰核.结论:吸入麻醉剂在边缘系统作用部位并不是弥散的而是具有明确的作用位点,但对各核团之间的纤维联系统方式和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麻醉剂 边缘系统 免疫组织化学 氟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哒唑仑用于颌面外科手术后留置气管导管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丽华 徐礼鲜 +3 位作者 安永谦 张惠 王瑞峰 范莹盈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8-580,共3页
目的:观察咪哒唑仑对颌面外科手术后留置气管导管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ASAI-Ⅱ级40例择期行颌面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施术后镇痛:舒芬太尼组(S组)和舒芬太尼-咪哒唑仑组(S-M组),每组20人。自患者清醒后开始镇痛... 目的:观察咪哒唑仑对颌面外科手术后留置气管导管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ASAI-Ⅱ级40例择期行颌面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施术后镇痛:舒芬太尼组(S组)和舒芬太尼-咪哒唑仑组(S-M组),每组20人。自患者清醒后开始镇痛泵持续静脉输注,背景剂量均为2ml/h。当术后患者感觉疼痛或呛咳、躁动时,由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评分、PCIA按压次数及术后24h的呛咳次数、患者耐受气管导管的满意程度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在镇痛开始后1、4、12、24和48h的VAS均较镇痛前显著下降(P〈0.01);S—M组Ram—say评分在1、4、12h与镇痛前比较显著增高(P〈0.01),与同时间点s组比较亦显著增高(P〈0.05);S-M组PCIA按压次数(5.4±2.4)显著低于S组(14.5±4.6)(P〈0.01);S—M组术后24h的呛咳次数(3.2±1.1)亦显著低于S组(6.6±1.4)(P〈0.01);S—M组患者对镇痛镇静的满意度(90%)显著高于S组(65%)(P〈0.05)。结论:舒芬太尼对于口腔颌面部术后患者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加用咪哒唑仑能达到更深的镇静程度。二者合用可以减少PCIA按压次数及术后24h的呛咳次数,使患者更好的耐受气管导管,同时无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是一种更有效的镇痛镇静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咪哒唑仑 颌面部手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氟醚麻醉对犬脑不同部位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孙绪德 徐礼鲜 +6 位作者 张惠 葛雅丽 张劲松 柴伟 张贵和 高昌俊 马加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3期1488-1490,共3页
目的:探索安氟醚麻醉时犬脑内不同部位氨基酸递质水平的动态变化,阐明安氟醚麻醉中枢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技术,选取12只犬,每只犬先后行2次MRS扫描,第1次在清醒状态下扫描作为自身对照;然后逐渐吸入安氟醚,... 目的:探索安氟醚麻醉时犬脑内不同部位氨基酸递质水平的动态变化,阐明安氟醚麻醉中枢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技术,选取12只犬,每只犬先后行2次MRS扫描,第1次在清醒状态下扫描作为自身对照;然后逐渐吸入安氟醚,使呼出气的浓度达到预定的麻醉浓度(1.0MAC)后进行第2次MRS扫描,扫描选择的感兴趣区为皮层运动区、皮层感觉区、丘脑、海马和基底节区。测定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动态变化。结果:与清醒状态比较,吸入1.0MAC安氟醚麻醉后,NAA在丘脑和海马区域明显降低(P<0.05);Glu在丘脑、海马和基底节区明显降低(P<0.05);GABA在皮层运动区、皮层感觉区、丘脑、海马和基底节区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安氟醚麻醉对中枢不同区域内NAA、Glu、GABA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均有影响,其中GABA可能在安氟醚的全麻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递质 犬科 安氟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异丙酚对小鼠镇静和麻醉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惠霞 徐礼鲜 +3 位作者 马加海 张惠 徐瑞芬 李源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1957-1959,共3页
目的:研究异丙酚口服灌胃给药小鼠是否产生镇静催眠麻醉作用.方法: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依据口服异丙酚的剂量分为5个亚组,以150mg/kg组(P1)为基础剂量依次递增1.2倍,分别为180mg/kg(P2),... 目的:研究异丙酚口服灌胃给药小鼠是否产生镇静催眠麻醉作用.方法: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依据口服异丙酚的剂量分为5个亚组,以150mg/kg组(P1)为基础剂量依次递增1.2倍,分别为180mg/kg(P2),216mg/kg(P3),259mg/kg(P4)和311mg/kg(P5)5个亚组,每组10只,小鼠灌胃容量0.2mL/10g.观察给药后小鼠的活动和行为变化、翻正反射发生率(入睡率)、睡眠潜伏期、持续期,计算半数有效量(ED50).结果:异丙酚口服可使小鼠的自主活动减少,翻正反射消失.口服异丙酚产生麻醉作用的睡眠潜伏期为(17.36±0.38)min,睡眠持续期为(77.71±0.87)min,产生麻醉作用的ED50为208.33mg/kg.结论:异丙酚口服给药可使小鼠产生镇静和麻醉作用,有可能提供一条新的麻醉给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口服 镇静 麻醉 半数有效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丙泊酚对小鼠的麻醉作用与安全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惠霞 徐礼鲜 +3 位作者 马加海 张惠 李源 徐瑞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80-281,共2页
目的研究口服丙泊酚对小鼠的麻醉作用及半数有效量(ED50)和半数致死量(LD50)。方法11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ED50组(内含5个亚组)及LD50组(内含5个亚组),每亚组及对照组各10只。其中ED50组和LD50组口服不同浓度丙泊酚0.2ml/1... 目的研究口服丙泊酚对小鼠的麻醉作用及半数有效量(ED50)和半数致死量(LD50)。方法11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ED50组(内含5个亚组)及LD50组(内含5个亚组),每亚组及对照组各10只。其中ED50组和LD50组口服不同浓度丙泊酚0.2ml/10g,对照组口服生理盐水0.2ml/10g。观察小鼠翻正反射、毒性反应和死亡小鼠只数。结果口服丙泊酚ED50为208.33mg/kg,LD50为835.80mg/kg,治疗指数(TI)为4.01,ED50组麻醉起效时间为(17.45±0.38)min,作用时间为(77.96±0.87)min。结论小鼠口服丙泊酚可产生有效可逆的镇静、睡眠和麻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口服 半数有效量 半数致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