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旧金山加州大学为例浅谈神经科学博士生培养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亚周 陈良为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67-269,271,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如何培养具有强烈内在驱动力的"专而全"的神经科学博士。方法分析当代神经科学的发展对神经科学博士的要求,我国神经科学博士培养存在的问题,及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的神经科学培养制度。结果我国目前大多数神经科... 目的初步探讨如何培养具有强烈内在驱动力的"专而全"的神经科学博士。方法分析当代神经科学的发展对神经科学博士的要求,我国神经科学博士培养存在的问题,及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的神经科学培养制度。结果我国目前大多数神经科学博士存在内在驱动力不足和知识结构偏窄的缺憾。旧金山加州大学神经科学博士培养中的课程设置、实验室轮转、资格考试和高强度的科学研究等制度有利于上述两点的培养。结论 "以学生为本"和"以学术为本",培养学生对学术的强烈追求感和"专而全"的知识结构,是神经科学博士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博士研究生 神经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营养因子(NGF、NT-3、BDNF及CNTF)和受体trkA、trkB、trkC在正常大鼠脊髓和胳鼠脊髓移植体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周长满 杨青峰 +2 位作者 鄂玲玲 单文戈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7-30,共4页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NGF家族(NGF、NT-3、BDNF)和非NGF家族的CNTF以及NGF家族因子受体trkA、trkB、trkC在正常大鼠脊髓腰段的分布和胎鼠脊髓移植体在移植后4周的表达。在正常大鼠脊髓腰段,各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反应物...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NGF家族(NGF、NT-3、BDNF)和非NGF家族的CNTF以及NGF家族因子受体trkA、trkB、trkC在正常大鼠脊髓腰段的分布和胎鼠脊髓移植体在移植后4周的表达。在正常大鼠脊髓腰段,各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反应物主要存在于脊髓灰质,特别是前角的运动神经元。但在脊髓后角的分布稍有不同,BDNF阳性细胞的胞浆染色较深,胞核不染色;而NT-3的胞核染色较胞浆为深,核仁不染色。在胎鼠脊髓移植体,NGF、BDNF、CNTF和NT-3及受体trkA、trkB、trkC均有不同程度的染色。本实验结果揭示了在正常大鼠脊髓神经元内各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的表达,提示神经营养因子除具有靶源性来源以外,还有神经元自分泌的产物。而在胎鼠移植体内和其周围组织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可能是在移植体内的移植细胞自分泌和成鼠脊髓损伤的刺激所引起的,这在移植体的存活和发育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 受体 脊髓移植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腰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对外伤性疼痛刺激的反应及其与神经元关系的免疫电镜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辉 段丽 +3 位作者 贾轶 刘莹莹 林英华 饶志仁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2-186,共5页
本研究采用抗缝隙连接蛋白 43 ( Cx43 )和抗缝隙连接蛋白 3 2 ( Cx3 2 )免疫电镜双标记方法 ,观察了一侧胫、腓骨骨折后大鼠腰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发现 ,在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的结合区域存在... 本研究采用抗缝隙连接蛋白 43 ( Cx43 )和抗缝隙连接蛋白 3 2 ( Cx3 2 )免疫电镜双标记方法 ,观察了一侧胫、腓骨骨折后大鼠腰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发现 ,在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的结合区域存在着如下的超微结构 :( 1)轴突终末直接与星形胶质细胞突起 ( Cx43阳性 )形成一种突触样结构 ;( 2 )由神经元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及星形胶质细胞突起形成的“三方突触结构”;( 3 )星形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的缝隙连接 ;( 4 )新发现的由一侧的神经元( Cx3 2阳性 )和另一侧的星形胶质细胞突起 ( Cx43阳性 )组成的一种超微结构 ,骨折后此结构数目显著增高 ,可能是缝隙连接的同源结构 ,暂称为异源性缝隙连接。结果提示 :异源性缝隙连接结构可被疼痛刺激激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腰髓背角 星形胶质细胞 外伤性疼痛刺激 神经元 免疫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大鼠嗅神经鞘细胞纯化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杨浩 鞠冬阳 +3 位作者 李静雯 程希平 游思维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0-184,共5页
嗅神经鞘细胞(olfactoryensheathingcells,OECs)是目前用于神经再生研究较为理想的移植细胞,为了建立一种可以有效获得高纯度、高均一性的OECs培养方法,本实验采用2. 5月的大鼠嗅球为实验材料进行OECs培养,同时结合OECs的生物学特点在培... 嗅神经鞘细胞(olfactoryensheathingcells,OECs)是目前用于神经再生研究较为理想的移植细胞,为了建立一种可以有效获得高纯度、高均一性的OECs培养方法,本实验采用2. 5月的大鼠嗅球为实验材料进行OECs培养,同时结合OECs的生物学特点在培养8d后,通过用硝酸纤维素膜吸附p75抗体,再对培养的OECs进行免疫亲和吸附和对成纤维细胞进行补体杀伤来纯化OECs, 在纯化后分别对培养2、4、6、8d的OECs进行p75免疫组化染色和纯度鉴定。实验结果发现,本研究采用的OECs纯化培养方法所获得OECs纯度在4个不同培养时间点都达到98%以上,说明此方法是一种高效率的纯化培养OECs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大鼠 嗅神经鞘细胞 纯化培养 细胞培养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神经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对大鼠下丘脑CRH神经元兴奋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杨宏 邱建勇 +1 位作者 王浩军 鞠躬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9,共6页
为证明下丘脑产生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与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中枢作用有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通过观察即早基因c-fos的表达,对IL-6和TNFα经脑室引入后对下... 为证明下丘脑产生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与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中枢作用有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通过观察即早基因c-fos的表达,对IL-6和TNFα经脑室引入后对下丘脑CRH神经元的兴奋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脑室注射IL-6或TNFα5h后,下丘脑室旁核小细胞部出现强烈Fos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法显示,两种细胞因子诱导的Fos表达细胞中均有许多细胞同时呈现CRH免疫反应。相比之下,双标细胞数量在IL-6引入者较TNFα引入者多。该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丘脑 CRH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红蛋白在大鼠眼球中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耀宇 刘惠玲 +4 位作者 童绎 白华 王宗华 杨薇 邸玉兰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讨脑红蛋白(NGB)在正常大鼠眼球中的分布。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了NGB在正常大鼠眼球中的分布和定位。结果NGB主要存在于视网膜中,在虹膜、睫状体和视神经中亦有一定量的表达,在眼球内的其他组织中则没有表达。该蛋白在所... 目的探讨脑红蛋白(NGB)在正常大鼠眼球中的分布。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了NGB在正常大鼠眼球中的分布和定位。结果NGB主要存在于视网膜中,在虹膜、睫状体和视神经中亦有一定量的表达,在眼球内的其他组织中则没有表达。该蛋白在所有神经元中均有高强度的表达,但不存在于视网膜的色素细胞层中。其中,在视网膜的丛状层和光感受器的内节中分布最多,这与视网膜的耗氧部位线粒体的亚细胞定位基本一致。结论NGB可能是一种与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很相似的呼吸蛋白,在视网膜的氧供和氧消耗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能与许多视网膜缺血缺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红蛋白 视网膜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神经干细胞对小鼠视网膜移植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孟晋宏 罗娜 鞠躬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2-345,共4页
目的 研究原代培养的脊髓神经干细胞在小鼠视网膜的整合和分化情况。 方法 利用细胞培养和体内移植技术 ,将原代脊髓神经干细胞 (NSC)移植到不同年龄小鼠的视网膜 ,并对移植后细胞的整合及分化情况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结果 ... 目的 研究原代培养的脊髓神经干细胞在小鼠视网膜的整合和分化情况。 方法 利用细胞培养和体内移植技术 ,将原代脊髓神经干细胞 (NSC)移植到不同年龄小鼠的视网膜 ,并对移植后细胞的整合及分化情况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结果  1 移植的NSC对组织的整合能力随宿主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2 移植的NSC在宿主视网膜内可以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神经元。 结论 脊髓原代NSC移植到小鼠视网膜后的整合和分化均受内外因素的调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移植 脊髓 神经干细胞 细胞培养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整合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豚鼠肺内MAPK的磷酸化及神经可塑性变化研究(英文) 被引量:6
8
作者 楚东岭 宋俊峰 +2 位作者 饶志仁 邱建勇 金发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9期1378-1379,T001,共3页
目的探讨豚鼠哮喘后肺内神经可塑性变化及其发生部位。方法成年雄性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哮喘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发观察小鼠肺内ERK1/2和E1K的磷酸化变化。结果哮喘组肺内ERK1/2和E1K发生了显著的磷酸化改变,从肺内支气管到终末细... 目的探讨豚鼠哮喘后肺内神经可塑性变化及其发生部位。方法成年雄性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哮喘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发观察小鼠肺内ERK1/2和E1K的磷酸化变化。结果哮喘组肺内ERK1/2和E1K发生了显著的磷酸化改变,从肺内支气管到终末细支气管均有较密集的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以平滑肌外层和黏膜下层为主。此外,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哮喘发病与肺内ERK1/2和E1K的磷酸化改变密切相关,并可能是导致哮喘持续发病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豚鼠 MAPK 磷酸化 神经可塑性交化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中枢神经再生大鼠红核脊髓束横断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安 张建伟 +5 位作者 王慧 谭劲 廖君 李亮 罗学港 鞠躬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9-10,共2页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再生,建立一种简易可靠的红核脊髓束横断动物模型。方法将大鼠颈曲由下突位变为上突位,在手术显微镜下切开C3、C4间的黄韧带,横断颈髓外侧索;用Fast-Blue(FB)逆行示踪结合行为学分析判断红核脊髓束是否完全切断。结果...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再生,建立一种简易可靠的红核脊髓束横断动物模型。方法将大鼠颈曲由下突位变为上突位,在手术显微镜下切开C3、C4间的黄韧带,横断颈髓外侧索;用Fast-Blue(FB)逆行示踪结合行为学分析判断红核脊髓束是否完全切断。结果红核神经元未被FB标记,伤侧前肢在探究活动中不使用。结论该方法具有可靠性和简便实用性,制备的红核脊髓束横断模型是研究中枢神经再生的良好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核脊髓束 动物模型 中枢神经再生 逆行示踪 行为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上唇皮下注射Formalin后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及其与神经元的关系-光镜研究(英文) 被引量:4
10
作者 楚东岭 邱建勇 +4 位作者 段丽 杨志军 陈良为 饶志仁 冯蕾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6期1441-1445,共5页
目的 观察大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对上唇皮肤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及其与神经元的关系 .方法 将 Formalin注入大鼠一侧上唇皮下 ,成活 1,3,6 h后 ,用抗 FOS蛋白、抗酪氨酸羟化酶 (TH)和抗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lial fibrillaryacidic protei... 目的 观察大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对上唇皮肤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及其与神经元的关系 .方法 将 Formalin注入大鼠一侧上唇皮下 ,成活 1,3,6 h后 ,用抗 FOS蛋白、抗酪氨酸羟化酶 (TH)和抗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lial fibrillaryacidic protein,GFAP)的三重免疫组化方法显示反应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定位及其相互关系 .结果  1FOS阳性神经元和 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均特异地表达于与痛觉传递或镇痛相关的机能区 ;2三重免疫组化显示反应性神经元(FOS阳性 )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 (GFAP阳性 )关系密切 ,形成三种复合体 .即 TH+ / FOS+ / GFAP+三标记复合体、TH+ / GFAP+ / FOS-二标记复合体和 FOS+ / GFAP+ / TH-二标记复合体 .3Formalin注射后 3h,复合体的数目达高峰 .结论 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FOS基因 星形细胞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大鼠膈肌运动终板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睿 李柱一 +3 位作者 张琪 王桂平 刘津平 鞠躬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大鼠膈肌运动终板的光镜 及电镜结构变化.方法:被动转移乙酰胆碱受体单抗mAb35 建立SD大鼠获得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模型,用乙酰胆碱 酯酶法显示膈肌运动终板,并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实验组 ...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大鼠膈肌运动终板的光镜 及电镜结构变化.方法:被动转移乙酰胆碱受体单抗mAb35 建立SD大鼠获得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模型,用乙酰胆碱 酯酶法显示膈肌运动终板,并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实验组 大鼠注射mAb35后出现明显肌无力症状,其膈肌运动终板数 量基本不变,但出现与重症肌无力患者相似的超微结构变化, 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膈肌出现运动终板超微结构的 改变,是重症肌无力被动转移模型大鼠呼吸衰竭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乙酰胆碱酯酶 受体 胆碱能 运动神经肌肉终板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牙髓中谷氨酸能神经纤维的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默菡 牛忠英 +2 位作者 倪龙兴 王百忍 王键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为了明确牙髓中有无谷氨酸(Glutamate,Glu)能神经纤维的存在,以探讨牙痛信息传递机制。方法:自大鼠牙髓腔内注入逆行追踪剂辣根过氧化物酶—麦胚凝集素(HRP-WGA),数天后取三叉神经节做HRP呈色Glu免疫组化反应,观察支配大鼠牙髓的... 目的:为了明确牙髓中有无谷氨酸(Glutamate,Glu)能神经纤维的存在,以探讨牙痛信息传递机制。方法:自大鼠牙髓腔内注入逆行追踪剂辣根过氧化物酶—麦胚凝集素(HRP-WGA),数天后取三叉神经节做HRP呈色Glu免疫组化反应,观察支配大鼠牙髓的初级感觉传入神经元所在的三叉神经节中是否存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Glu双标细胞。结果:三叉神经节眼上颌部内可见HRP单标、Glu单标、HRP-Glu双标三种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牙髓 神经纤维 免疫组织化学 定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牵拉引起DVC中神经元以及内脏活动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晓红 王景杰 肖西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2-654,共3页
目的:探讨因宫颈牵拉引起的迷走背核复合体(Dorsalvagalcomplex,DVC)中神经元的变化以及内脏活动变化的神经机制。方法:应用神经电生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同步观察因宫颈牵拉而引起的大鼠DVC中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神经元被激活以... 目的:探讨因宫颈牵拉引起的迷走背核复合体(Dorsalvagalcomplex,DVC)中神经元的变化以及内脏活动变化的神经机制。方法:应用神经电生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同步观察因宫颈牵拉而引起的大鼠DVC中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神经元被激活以及心率变化。结果:正常状态下,DVC中兴奋性神经元呈现规律性放电频率。同时,以原癌基因c-fos为标志神经元的激活呈现低水平表达。宫颈牵拉状态下,DVC中的抑制性神经元放电发生明显变化,神经元被激活的程度明显增加。结论:宫颈牵拉引起的内脏活动的变化,可能是引起DVC中神经元活动变化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 @迷走背核复合体 神经元 基因 fos 内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上涎核的传出神经纤维与翼腭神经节中的VIP-、DβH-、NPY-神经元的关系──光镜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邱建勇 王键 鞠躬 《解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8-201,I002,共4页
目的 探讨翼腭神经节节前神经纤维在翼腭神经节中的形态、分布 ,以及与含不同神经活性物质的神经节细胞的关系。 方法 用顺行标记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研究。 结果 在翼腭神经节内 ,有大量的顺行追踪标记阳性神经纤维 ,呈篮状... 目的 探讨翼腭神经节节前神经纤维在翼腭神经节中的形态、分布 ,以及与含不同神经活性物质的神经节细胞的关系。 方法 用顺行标记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研究。 结果 在翼腭神经节内 ,有大量的顺行追踪标记阳性神经纤维 ,呈篮状缠绕在神经节细胞周围 ,非常密集。免疫双标记法显示这些被顺行追踪阳性神经纤维包绕的神经元多呈 VIP、DβH和 NPY免疫反应性。在顺行追踪免疫反应性篮状神经纤维之间 ,还有 SP、CGRP、VIP、DβH、NPY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 结论 翼腭神经节中 VIP(Ch AT)和 Dβ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腭神经节 上涎核 免疫组织化学 VIP DβH NP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发作1h后延髓内脏带区域内反应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单位的分布特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英文)
15
作者 杨志军 徐如祥 +7 位作者 饶志仁 魏玲 王颖 段丽 陈良为 姜晓丹 蔡颖谦 杜谋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235-237,共3页
背景:传统观点认为癫痫是大脑不同区域内神经元出现异常兴奋引起的复杂神经行为紊乱现象。而对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目前研究较少。目的:研究戊四氮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延髓内脏带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设计:随机对... 背景:传统观点认为癫痫是大脑不同区域内神经元出现异常兴奋引起的复杂神经行为紊乱现象。而对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目前研究较少。目的:研究戊四氮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延髓内脏带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和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全军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成年健康SD大鼠14只,体质量180~220g,清洁级,由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用抗Fos蛋白、抗酪氨酸羟化酶和抗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的三重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显示癫痫发作1h后延髓内脏带内反应性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布。主要观察指标:对延髓内脏带内Fos,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和抗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的分布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延髓内脏带内的Fos阳性神经元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多,三重免疫组化方法显示反应性神经元(Fos阳性)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关系密切,发现3种不同标记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复合体”:即抗酪氨酸羟化酶+/Fos+/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三标记复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延髓 显微镜检查 星形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3和/或α5型在大鼠脑垂体中的表达:荧光双标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16
作者 金亮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58,共4页
 为了探讨在大鼠脑垂体中,包含α3和 /或α5亚单位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 -AChR)是否存在,我们运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对成年雄性大鼠脑垂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N -AChR的α3和 /或α5亚单位样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局限性地分布在神经...  为了探讨在大鼠脑垂体中,包含α3和 /或α5亚单位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 -AChR)是否存在,我们运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对成年雄性大鼠脑垂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N -AChR的α3和 /或α5亚单位样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局限性地分布在神经垂体的催产素能神经纤维上,并一直延续到神经垂体的尾侧末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垂体 雄性大鼠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亚单位 免疫组织化学 表达 神经垂体 末端 荧光 神经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中枢神经系统Waller变性研究的新型大鼠视神经夹伤模型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刁金美 冯国栋 +2 位作者 钱新宏 焦西英 游思维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9-244,共6页
本实验旨在建立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Waller变性研究的大鼠视神经(ON)损伤模型。成年SD大鼠12只,用夹持力为148g、镊端宽1mm的小号动脉阻血镊于球后2mm处夹持左侧视神经,致伤时间10s。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一组动物术后立即于双侧... 本实验旨在建立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Waller变性研究的大鼠视神经(ON)损伤模型。成年SD大鼠12只,用夹持力为148g、镊端宽1mm的小号动脉阻血镊于球后2mm处夹持左侧视神经,致伤时间10s。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一组动物术后立即于双侧上丘表面放置逆行荧光染料荧光金(FG),72h后处死。取视网膜铺片,ON冰冻连续切片。另一组动物术后72h常规灌注固定,取ON冰冻连续切片,分别行β-tubulin及NF-160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结果显示:左侧ON夹伤后3d,同侧视网膜内未见FG逆行标记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ON夹伤部位形成一条宽达1mm的损伤带,ON基质连续,FG标记的神经纤维被阻断于损伤远侧,损伤远侧的β-tublin阳性纤维多已崩溃,NF-160阳性纤维数量较多,部分纤维末梢形成膨大的回缩球。上述结果表明ON夹伤后神经元轴突完全离断,中枢神经基质的连续性得以保持,损伤远侧段轴突发生典型的Waller变性,从而为中枢神经Waller变性及其药物治疗研究的筛选和评估提供了简单实用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 WALLER变性 动物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递质转运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文 饶志仁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3-208,共6页
近年来,一种位于突触前膜、囊泡膜及神经胶质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神经递质转运体,逐渐成为神经科学界研究的热点。它们能高选择性地与突触间的递质相结合,将递质运回细胞内,从而终止递质在细胞间的传递,并进而参与突触间信息的调... 近年来,一种位于突触前膜、囊泡膜及神经胶质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神经递质转运体,逐渐成为神经科学界研究的热点。它们能高选择性地与突触间的递质相结合,将递质运回细胞内,从而终止递质在细胞间的传递,并进而参与突触间信息的调控。有关神经递质转运体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仅就近年来国外有关方面的研究概况,从分子结构、分型、研究方法、分布、功能、调节因素、基因调控、以及研究焦点和尚待解决的问题等诸方面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递质转运体 生理学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及新生儿疼痛的发育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萌萌 张英民 陈军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4年第2期74-77,共4页
近年来,实验研究发现新生儿受到伤害性刺激,可以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痛感受能力。因此对疼痛的胚胎和生后发育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从疼痛发育学的角度出发,总结近年来临床和基础实验研究的结果,对胎儿、新生儿... 近年来,实验研究发现新生儿受到伤害性刺激,可以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痛感受能力。因此对疼痛的胚胎和生后发育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从疼痛发育学的角度出发,总结近年来临床和基础实验研究的结果,对胎儿、新生儿痛与测量方法以及生后躯体感觉系统功能和通路的发育特征进行系统综述;同时对大鼠不同发育期的痛阈以及在受到持续伤害性刺激时的痛行为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探索人类疼痛发育学提供了系统的基础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新生儿 疼痛 发育生物学 研究进展 出生后组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递质转运体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高文 饶志仁 《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1997年第1期64-67,共4页
生活细胞(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的生长、繁殖及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都有赖于从细胞外液中摄取某些物质,例如:糖、离子、氨基酸、某些药物或大分子的前体物质。它们通常是借助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转运体(transporter)进行跨膜转运的。转... 生活细胞(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的生长、繁殖及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都有赖于从细胞外液中摄取某些物质,例如:糖、离子、氨基酸、某些药物或大分子的前体物质。它们通常是借助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转运体(transporter)进行跨膜转运的。转运体是一种糖蛋白。有关细胞转运体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递质转运体 研究进展 生活细胞 病理学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