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上腺副节瘤与神经节瘤影像特点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静 王培军 +3 位作者 袁小东 赵江民 毛新清 邵志宏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5期78-82,86,共6页
目的分析肾上腺副节瘤及神经节瘤的影像特点,探讨两者表现的异同,提高对肾上腺疾病影像诊断的认识。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肾上腺副节瘤及13例肾上腺神经节瘤的CT、MRI资料,回顾性分析病灶的影像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相对照。结... 目的分析肾上腺副节瘤及神经节瘤的影像特点,探讨两者表现的异同,提高对肾上腺疾病影像诊断的认识。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肾上腺副节瘤及13例肾上腺神经节瘤的CT、MRI资料,回顾性分析病灶的影像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相对照。结果所有病例均为单发病灶。副节瘤:右侧肾上腺病灶10例,左侧肾上腺病灶5例,病灶平均大小4.3 cm×5.2 cm,CT平扫肿瘤多数为低密度,少数可为等密度,肿瘤内发生出血、坏死和囊变而密度往往不均匀,1例肿瘤出现钙化,MR平扫为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病灶强化明显,病灶内可出现纤维分隔,2例肿瘤为恶性病变,包绕并侵犯邻近的血管;神经节瘤:右侧肾上腺病灶7例,左侧肾上腺病灶6例,病灶平均大小3.5 cm×4.5 cm,CT平扫为低密度,MR平扫为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早期轻度强化、延迟后进行性增强,肿瘤可有漩涡征及包绕血管,但不侵犯血管等征象,3例肿瘤内出现钙化。结论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肾上腺副节瘤、神经节瘤的内部结构和影像学特点,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有助于两者及肾上腺其他病变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副节瘤 嗜铬细胞瘤 神经节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升高的睾酮来源——1例晚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多学科病案讨论
2
作者 瞿旻 鲁欣 +3 位作者 王燕 阳青松 张火俊 高旭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618-620,共3页
1参加人员 主持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泌尿外科 高旭教授 病例汇报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泌尿
关键词 肿瘤 多学科诊治(MDT) 前列腺癌 内分泌治疗 睾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tleman病的影像学诊断
3
作者 顾峰 赵秀平 邵成伟 《肿瘤影像学》 2014年第4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CD)的CT及MRI影像表现,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CD患者的CT及MRI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8例CD患者中,6例为局灶型,其中5例为透明血管型、1例为浆细胞型;2例为多中心型,均...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CD)的CT及MRI影像表现,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CD患者的CT及MRI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8例CD患者中,6例为局灶型,其中5例为透明血管型、1例为浆细胞型;2例为多中心型,均为浆细胞型。CT检查8例,平扫5例病灶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软组织肿块,与肌肉相比呈等密度;3例病灶内有小斑片状低密度。3例伴点、条状钙化。CT增强扫描5例透明血管型动脉期显著强化,强化程度接近同层面血管,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其中3例平扫斑片状低密度区,增强后2例呈相对低密度改变,1例呈更高密度。3例浆细胞型中等均匀强化。MRI检查4例,均为透明血管型,T1WI病灶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中1例T2WI中央斑片状亮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方式与CT一致。结论 CD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及病理分型密切相关,局灶型病例多为透明血管型,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多中心型病理多为浆细胞型,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征,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病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发展中求善:动脉粥样硬化影像诊断技术不断演进的思索
4
作者 刘崎 袁敏 《医学与哲学(B)》 2008年第11期46-47,共2页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类疾病,涉及人体全身各个部位,影响多个器官。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像诊断经历了从有创到无创、从局部到全身、从单一技术到整体化优势一系列过程,充分体现了影像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动态...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类疾病,涉及人体全身各个部位,影响多个器官。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像诊断经历了从有创到无创、从局部到全身、从单一技术到整体化优势一系列过程,充分体现了影像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动态发展观、整体原则及个体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影像技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与骨骼影像自动化处理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立鹏 陈晓 +1 位作者 纪哲 陆建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24-1628,共5页
深度学习是一种以神经网络为架构、对数据进行表征学习的机器学习算法,是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新兴的研究方向,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医学影像学中的多个领域,如皮肤癌的分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测及肺结节的评估等,深度学习在骨骼影像中的应... 深度学习是一种以神经网络为架构、对数据进行表征学习的机器学习算法,是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新兴的研究方向,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医学影像学中的多个领域,如皮肤癌的分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测及肺结节的评估等,深度学习在骨骼影像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深度学习在骨骼影像自动化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骨骼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形态学对高分辨率MR管壁成像瘤壁强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吕楠 陈士跃 +3 位作者 王馨蕊 方亦斌 黄清海 刘建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探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形态学对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下瘤壁强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68例(共86个动脉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应用MR管壁成像技术进行... 目的探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形态学对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下瘤壁强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68例(共86个动脉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应用MR管壁成像技术进行动脉瘤扫描,并通过对比剂增强前后影像学特征以判断瘤壁强化。根据是否存在瘤壁异常强化分为强化组(32例,34个动脉瘤)与非强化组(45例,52个动脉瘤)。因部分患者同时存在强化和非强化动脉瘤,故两组按强化与否的病例数分别计算。应用三维影像数据计算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包括动脉瘤大小、高宽比、体积比、体颈比、横长比、瓶颈因子及入射角度。运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瘤壁强化的形态学影响因素。结果 (1)共34个(39.5%)动脉瘤存在瘤壁强化,52个(60.5%)动脉瘤无瘤壁强化。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蛛网膜下腔出血家族史、动脉瘤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强化组动脉瘤大小、高宽比、体积比、体颈比、瓶颈因子水平均大于非强化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19(6.54,11.40)mm比5.31(4.17,7.37)mm,1.18(1.01,1.69)比0.91(0.72,1.25),3.62(2.30,4.63)比2.18(1.37,2.76),1.52(1.25,1.99)比1.19(1.03,1.51),1.21(1.11,1.69)比1.05(0.94,1.31);均P<0.01];强化组不规则形态动脉瘤比例高于非强化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9%(19/34)比17.3%(9/52),P<0.01];组间动脉瘤纵横比及入射角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由于高宽比、体积比、体颈比及瓶颈因子与瘤体大小有关联,故将动脉瘤大小、入射角度和不规则形态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大小(OR=3.727,95%CI:1.993~6.971,P<0.01)、不规则形态(OR=3.990,95%CI:1.219~13.065,P=0.022)为动脉瘤瘤壁强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大小与不规则形态是瘤壁异常强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分辨率MR管壁成像可能成为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的有效无创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管壁磁共振成像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CT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7
作者 萧毅 田建明 +4 位作者 弓静 李晓明 林琳 沈倩瑾 孙高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3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包括21例复合畸形、10例单纯室缺或房缺、2例主动脉弓离断;采用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Cardiac 64层螺旋CT进行检查,扫描参数:120kV,100-500mAs...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3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包括21例复合畸形、10例单纯室缺或房缺、2例主动脉弓离断;采用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Cardiac 64层螺旋CT进行检查,扫描参数:120kV,100-500mAs,64×0.6mm,以1.5-3.5ml/s的速率经肘静脉注入25-80ml非离子型对比剂,舒张末期重建0.75mm横断面图像,并在工作站上完成进行容积成像、最大密度投影、多层面重建及仿真内镜等。所有病例同期均进行了超声心动图及心血管造影检查,23例进行了手术治疗,10例进行了介入治疗。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评价3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23例患者手术显示累计畸形59处,CT正确诊断55处,诊断符合率93.2%;超声心动图正确诊断54处,诊断符合率91.5%;心血管造影正确诊断56处,诊断符合率94.9%;三者诊断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x^2=0.63,P>0.05)。10例介入治疗者以血管造影为标准共有10处畸形,CT及超声均正确诊断,诊断符合率100%。结论:64层螺旋CT可逼真显现心脏大血管病理解剖结构,与超声、CAG相当,但受心率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 先天性心脏病 血管造影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肺泡出血 被引量:8
8
作者 鲍隽君 韩一平 +1 位作者 萧毅 王腾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49-651,共3页
关键词 弥漫性肺泡出血 临床综合征 血管基底膜 含铁血黄素 缺铁性贫血 广泛出血 细支气管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表观弥散系数鉴别兔良、恶性淋巴结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杰 邢伟 +2 位作者 生晶 田建明 陈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19-1822,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评价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在良、恶性淋巴结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分别建立炎性淋巴结模型(良性组,共10个淋巴结)及VX2转移淋巴结模型(恶性组,共16个淋巴结)。对所有实验兔均行...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评价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在良、恶性淋巴结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分别建立炎性淋巴结模型(良性组,共10个淋巴结)及VX2转移淋巴结模型(恶性组,共16个淋巴结)。对所有实验兔均行常规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由2名医师以3种不同大小的感兴趣区(RO)I测量肌肉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评价肌肉作为rADC值的参照脏器的可重复性。测量良性淋巴结、恶性淋巴结及淋巴结对侧股四头肌的ADC值,计算良性淋巴结/肌肉及恶性淋巴结/肌肉的r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个体素大小的ROI下测量肌肉的ADC值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良、恶性组淋巴结的ADC值及r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利用ADC值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敏感度为86.67%,特异度为80.00%,准确率为84.00%;利用rADC值进行鉴别的AUC为0.97,敏感度为93.33%,特异度为90.00%,准确率为92.00%。结论当ROI大小选择合适时,肌肉作为rADC值的参照脏器显示出较好的可重复性。较之ADC值,利用rADC值可更准确地鉴别良、恶性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磁共振成像 淋巴结 肿瘤转移 相对表观弥散系数 可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冠状动脉造影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林琳 田建明 +5 位作者 章韵 张维娥 王莉 张火俊 陈炜 袁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405-406,410,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畸形的特征及评价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总结2024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并确诊各种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结果:2024例冠状动脉造影中检出42例冠状动脉畸形。9例冠脉起源异常;先天性冠...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畸形的特征及评价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总结2024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并确诊各种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结果:2024例冠状动脉造影中检出42例冠状动脉畸形。9例冠脉起源异常;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检出33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4例,右冠状动脉左室瘘4例,右冠状动脉右室瘘1例,左冠状动脉右室瘘1例,前降支左室瘘2例,回旋支左室瘘1例。9例经手术证实。2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予介入栓塞治疗。结论:冠状动脉畸形是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 冠状动脉造影 诊断 冠状动脉疾病 心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错构瘤的CT诊断 被引量:11
11
作者 汪建华 马小龙 +3 位作者 郑建军 左长京 田建明 郑建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4-507,共4页
目的:探讨脾脏错构瘤(SH)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SH的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表现。结果:本组9例中,8例单发病灶,1例多发病灶。单发病灶CT表现:3例平扫呈等密度,4例呈稍低密度(其中2例边缘伴钙化),1例呈高密度,病... 目的:探讨脾脏错构瘤(SH)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SH的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表现。结果:本组9例中,8例单发病灶,1例多发病灶。单发病灶CT表现:3例平扫呈等密度,4例呈稍低密度(其中2例边缘伴钙化),1例呈高密度,病灶呈爆米花样钙化。多期增强扫描表现为动脉期弥漫性不均匀轻度强化或周围斑片状强化(6例),动脉期明显强化(1例),延迟后上述病灶均接近或稍高于脾实质密度。1例爆米花样钙化各期均未见强化;本组1例多发病灶者共发现8个病灶,最大径1.2~9.5cm不等,CT显示脾上极1个病灶以囊性为主,边缘弧形钙化。其余病灶为实性结节或肿块,以等低密度为主,边界欠清,增强后呈弥漫性、渐进性强化。结论:SH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当CT平扫显示脾内等或稍低密度实性肿块,伴或不伴钙化,多期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弥漫性不均匀轻度强化或周围斑片状强化,随时间延迟呈渐进性强化,延迟期接近或稍高于脾实质密度时有助于SH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肿瘤 错构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IM-DWI在女性附件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盼盼 弓静 +2 位作者 王莉 陈士跃 陆建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0-455,共6页
目的:评估IVIM-DWI相关定量参数(ADC_(slow)、ADC_(fast)、f)和DWI单指数模型的定量参数(ADC_(standard))在鉴别附件肿块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9例行多b值(15个b值,范围0~3500s/mm^2)DWI检查并经临床(1例)和病理证实(58例)的附... 目的:评估IVIM-DWI相关定量参数(ADC_(slow)、ADC_(fast)、f)和DWI单指数模型的定量参数(ADC_(standard))在鉴别附件肿块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9例行多b值(15个b值,范围0~3500s/mm^2)DWI检查并经临床(1例)和病理证实(58例)的附件肿块患者纳入研究,其中附件恶性肿瘤32例,良性病变27例。由两位医师分别测量病灶的各项定量参数值(ADC_(standard)、ADC_(slow)、ADC_(fast)和f)。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两位观察者之间各项参数测量值的一致性。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Mann Whitney U检验或t检验对良恶性组之间各项定量参数值的差异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定量参数诊断附件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两位医师测量的各项DWI定量参数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参数在两位医师间的一致性均较好(ICC为0.846~0.959)。四项定量参数中ADC_(standard)、ADC_(slow)及f值在良恶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DC_(standard)、ADC_(slow)及f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0.893和0.630。结论:多b值DWI检查中ADC_(standard)及ADC_(slow)对附件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而ADC_(fast)和f的鉴别诊断价值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件病变 卵巢肿瘤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股骨颈骨样骨瘤六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玉涛 汪建华 +4 位作者 王海涛 于志海 涂灿 左长京 田建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09-812,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应用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股骨颈骨样骨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并评估其疗效。方法对6例股骨颈骨样骨瘤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RFA术治疗。患者均以髋关节疼痛症状为主,病程1个月-2年,平均8个月。手术在腰麻下进...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应用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股骨颈骨样骨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并评估其疗效。方法对6例股骨颈骨样骨瘤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RFA术治疗。患者均以髋关节疼痛症状为主,病程1个月-2年,平均8个月。手术在腰麻下进行,术中于 CT 引导下应用直径3.5-4.0 mm穿刺针穿入瘤巢中心,用骨活检针刮取肿瘤组织送病理学检查。再将有效治疗直径1.5-2.0 cm的射频电极准确插入瘤巢中心,治疗温度90℃持续6 min。术后以疼痛视觉拟评分(VAS)作为临床疗效评定参数。手术前后行MRI检查,进行影像学对比。结果术后3 d疼痛不同程度缓解,术后1周内均能下床行走。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随访期间内无复发。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RFA治疗股骨颈骨样骨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瘤 骨样 股骨颈 导管消融术 穿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和钆对比剂增强兔动脉硬化斑块之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小龙 陆建平 +1 位作者 刘崎 金爱国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76-981,共6页
目的:比较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和钆对比剂在磁共振图像上增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异同。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高脂喂养8周,存活18只,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9只。使用磁共振在心电门控下对两组兔主动脉斑块进行检测,再给对照... 目的:比较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和钆对比剂在磁共振图像上增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异同。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高脂喂养8周,存活18只,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9只。使用磁共振在心电门控下对两组兔主动脉斑块进行检测,再给对照组注射钆对比剂,实验组注射USPIO对比剂,并分别于注射后即时、24、36和48 h进行扫描。扫描序列为二维时间飞跃法、快速自旋回波T1WI、脂肪抑制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WI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比较各组兔主动脉硬化斑块内增强前后以及增强后不同时期的脂肪抑制T1WI和T2WI,对比噪声比(CNR)值变化差异。将两组动物处死后取出胸主动脉进行大体普鲁士蓝染色和切片显微镜观察。结果:对照组主动脉硬化斑块注射钆对比剂后T1WI显著强化,CNR值明显上升,24 h后回归注射前状态;T2WICNR值轻度下降,24 h后回归正常。实验组硬化斑块注射USPIO后T1WI显著强化,CNR值明显上升,24 h后有所下降,但明显高于注射前,48 h和72 h后CNR值持续上升;T2WI注射后信号显著降低,24 h后CNR值有所上升,但仍然低于注射前,48 h和72 h CNR值持续下降。实验组兔胸主动脉和切片普鲁士蓝染色阳性,对照组显示阴性。结论:相对于钆对比剂,超顺磁性、超长时间的血浆半衰期以及能够被巨噬细胞特异性吞噬的特性,使得常规剂量的USPIO可以同时引起强化组织信号在T1WI及T2WI上显而易见的变化,并且能够保持长时间的持续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 动脉硬化 磁共振成像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室护理人员绩效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毛燕君 张峥 张玲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7期49-51,共3页
目的建立导管室护理人员绩效管理系统,为管理者提供高效的管理手段。方法采用Delphi法对绩效管理指标进行梳理,建立并运行导管室护理人员绩效管理系统软件,通过满意度调查评价绩效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结果应用绩效管理系统后护理人员... 目的建立导管室护理人员绩效管理系统,为管理者提供高效的管理手段。方法采用Delphi法对绩效管理指标进行梳理,建立并运行导管室护理人员绩效管理系统软件,通过满意度调查评价绩效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结果应用绩效管理系统后护理人员对奖金分配的满意率从41.67%上升至91.67%;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率由80.20%上升至96.04%,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由81.82%上升至96.97%(P<0.05,P<0.01)。结论绩效管理系统的应用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医生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室 护理人员 绩效管理软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的DCE-MRA随访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钐 陆建平 +2 位作者 刘琦 王莉 金爱国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评价DCE-MRA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5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后的DCE-MRA和DSA随访图像,以DSA为诊断标准,比较两者的随访结果,评价DCE-MRA随访的准确性。DCE-MRA的原始图像减影后行VR、MI... 目的:评价DCE-MRA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5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后的DCE-MRA和DSA随访图像,以DSA为诊断标准,比较两者的随访结果,评价DCE-MRA随访的准确性。DCE-MRA的原始图像减影后行VR、MIP重建,并结合原始图像。结果:56例患者共61个动脉瘤进行了栓塞治疗,随访中发现40个动脉瘤完全栓塞,12个瘤颈残留,9个瘤体复发,动脉瘤的复发率为14.75%。DCE-MRA与DSA随访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κ=0.871,P<0.005),DCE-MRA随访的准确率达到93.4%,假阳性和假阴性各2例。结论:DCE-MRA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的一种无创、可靠、快速的影像随访方法,有助于监测术后瘤颈残留和瘤体复发,指导临床进一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在结肠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田净丽 田建明 +3 位作者 生晶 肖毅 弓静 关建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11期1292-1295,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仿真肠镜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iemens Somatom 64层螺旋CT对83例患者行一次屏气全结肠容积扫描,并利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以获取CT仿真肠镜(CTVC),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阴影成像(SSD)和...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仿真肠镜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iemens Somatom 64层螺旋CT对83例患者行一次屏气全结肠容积扫描,并利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以获取CT仿真肠镜(CTVC),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阴影成像(SSD)和透明显示(Raysum)图像,并结合原始横断面等图像进行分析,并与结肠镜或术后病理对照。结果:CTVC检出14例结肠镜确诊为正常结肠中的13例,1例误诊为结肠息肉。CTVC检出37例结直肠癌中的34例,敏感度为91.89%,特异度为92.86%,假阳性率为7.14%,假阴性率为8.11%。CTVC检出21例42枚结直肠息肉中38枚,敏感度为90.48%,特异度为92.86%,假阳性率为7.14%,假阴性率为9.52%。还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2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节段性肠炎1例,子宫内膜异位1例,肠梗阻5例。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镜对结直肠病变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为临床提供比纤维结肠镜更丰富的信息,很有必要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囊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新红 陆建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6期773-774,共2页
关键词 内囊 椎管内 囊性病变 囊肿 囊变 鉴别诊断 临床 发现 内皮 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肝癌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秀平 邵成伟 田为中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2年第4期250-253,共4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均取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30例,在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随访1~30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30例均顺利完成粒子植入,技术成功率100%;30例患者近期疗效完全缓解8...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均取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30例,在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随访1~30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30例均顺利完成粒子植入,技术成功率100%;30例患者近期疗效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3例,无变化7例,进展2例,21例(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患者肿瘤局部均无明显进展,近期总有效率70%。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有效控制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血管畸形患者栓塞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康玲 毛燕君 +3 位作者 马玉刚 胡亚琴 袁亿里 奚娟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7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畸形栓塞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例脊髓血管畸形患者采用ONYX和GLUBRAN进行栓塞治疗,术前备好物品,做好安全护理及健康教育;术中加强监护、防止血栓及气栓发生;术后加强穿刺点护理、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结果病灶痊愈11...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畸形栓塞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例脊髓血管畸形患者采用ONYX和GLUBRAN进行栓塞治疗,术前备好物品,做好安全护理及健康教育;术中加强监护、防止血栓及气栓发生;术后加强穿刺点护理、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结果病灶痊愈11例,显效4例,好转3例,无变化1例,加重1例;随访栓塞术后痊愈、显效、好转的18例患者24个月,有14例完全恢复正常,4例复发,经再次栓塞或手术治疗后未再发生出血。结论脊髓畸形栓塞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密切的护理观察、并发症预防和规范化护理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畸形 栓塞治疗 介入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