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肝癌细胞与自体激活B淋巴细胞融合制备肿瘤疫苗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彦君 王皓 +7 位作者 卫立辛 沈锋 谢天培 钱卫珠 刘小萍 周倩 吴孟超 郭亚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07-510,共4页
目的:观察3例人肝癌组织细胞与其自体激活B淋巴细胞融合后融合细胞表面分子GP75和免疫相关分子MHCⅠ、MHCⅡ和B7的表达情况,以便为肿瘤疫苗向临床试验过渡提供人体细胞的实验依据。方法:应用聚乙二醇(PEG)法将人... 目的:观察3例人肝癌组织细胞与其自体激活B淋巴细胞融合后融合细胞表面分子GP75和免疫相关分子MHCⅠ、MHCⅡ和B7的表达情况,以便为肿瘤疫苗向临床试验过渡提供人体细胞的实验依据。方法:应用聚乙二醇(PEG)法将人肝癌细胞与其自体激活B淋巴细胞融合,利用流式细胞仪观察融合细胞表面分子GP75和免疫相关分子MHCⅠ、MHCⅡ和B7的表达情况。结果:融合细胞表面不仅表达肝癌细胞表面的GP75分子,还可表达共刺激分子B7及MHCⅠ、MHCⅡ。结论:人肝癌细胞与其自体激活的B淋巴细胞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既能表达肝癌细胞表面分子GP75,又可表达共刺激信号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疫苗 肝肿瘤 B细胞 细胞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融合肝癌疫苗体内抗肿瘤特异性及T细胞作用的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卫立辛 钱卫珠 +7 位作者 闫振林 沈锋 谢天培 王皓 刘彦君 施军霞 吴孟超 郭亚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04-506,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BERH-2肝癌细胞与自体激活B细胞的融合细胞作为疫苗抗肿瘤作用的特异性,并观察该肝癌疫苗体内抗肿瘤作用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1)应用聚乙二醇(PEG)融合大鼠BERH-2肝癌细胞与激活B细胞制备... 目的:观察大鼠BERH-2肝癌细胞与自体激活B细胞的融合细胞作为疫苗抗肿瘤作用的特异性,并观察该肝癌疫苗体内抗肿瘤作用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1)应用聚乙二醇(PEG)融合大鼠BERH-2肝癌细胞与激活B细胞制备细胞融合大鼠肝癌疫苗;(2)事先经该肝癌疫苗免疫的大鼠分别接种肝癌BERH-2细胞和大鼠膀胱癌NBT-Ⅱ细胞,观察该肝癌疫苗抗肿瘤作用的特异性;(3)该肝癌疫苗免疫大鼠之前或之后,以小鼠抗大鼠CD4单抗或抗CD8单抗多次注射,以清除大鼠CD4+或CD8+T细胞,随后观察大鼠的成瘤性。结果:BERH-2细胞不能在经细胞融合大鼠肝癌疫苗免疫的大鼠体内致瘤,而NBT-Ⅱ细胞可致瘤;事先清除CD4+或CD8+T细胞的大鼠经细胞融合大鼠肝癌疫苗免疫后仍能被肝癌BERH-2细胞致瘤;而经该肝癌疫苗免疫的大鼠,清除了CD4+细胞后不能被BERH-2细胞致瘤,清除了CD8+细胞后则可被BERH-2细胞致瘤。结论:细胞融合大鼠肝癌疫苗有特异性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融合 肿瘤疫苗 T细胞 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V-TK、B7联合基因治疗诱发乳腺癌细胞凋亡及增强免疫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烈 卫立辛 +4 位作者 覃林花 曹贵松 钱其军 郭亚军 吴孟超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26-327,共2页
目的 观察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HSV TK)、共刺激因子 (B7)基因联合治疗乳腺癌的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 ,构建携带TK/B7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在 80只SD大鼠乳腺癌模型上 ,分别于瘤体内注... 目的 观察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HSV TK)、共刺激因子 (B7)基因联合治疗乳腺癌的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 ,构建携带TK/B7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在 80只SD大鼠乳腺癌模型上 ,分别于瘤体内注射基因转染的乳腺癌细胞 ,3d后腹腔内连续 15d注射更昔洛韦 (GCV) 5 0mg·kg-1·d-1。用 4h51Cr释放法检测脾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活性。结果 TK组瘤细胞大量凋亡 ;B7组淋巴细胞聚集 ;TK +B7组肿瘤细胞凋亡 ,并可见淋巴细胞的聚集。CTL活性分别为 :对照组 (35 .6± 2 .7) %、TK组 (39.2± 3.8) %、B7组 (6 7.4±4.3) %、TK +B7组 (6 2 .1± 3.5 ) % ,B7、TK +B7组较对照组、TK组显著增强 (P <0 .0 1)。结论 HSV TK、B7联合基因治疗大鼠乳腺癌 ,具有直接杀伤肿瘤和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HSV-TK B7 基因治疗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Fas介导凋亡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卫立辛 钱其军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1997年第4期289-291,共3页
激活T细胞表达Fas配体(FasL),FasL与靶细胞Fas结合,可使其凋亡。Fas介导凋亡是T细胞杀伤途径之一。Fas-FasL介导的淋巴细胞凋亡有免疫下调作用。其中主要参与外周T细胞克隆清除和活化T细胞凋亡。当F... 激活T细胞表达Fas配体(FasL),FasL与靶细胞Fas结合,可使其凋亡。Fas介导凋亡是T细胞杀伤途径之一。Fas-FasL介导的淋巴细胞凋亡有免疫下调作用。其中主要参与外周T细胞克隆清除和活化T细胞凋亡。当Fas介导凋亡功能缺失或功能过强均可出现免疫病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蛋白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前后活检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治疗效果评价的意义
5
作者 范瑞芳 柴福录 +1 位作者 贺冠宪 卫立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908-911,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腹腔镜射频消融(LRFA)治疗前后活检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治疗效果评价的价值。方法:2001年8月至2004年10月,34例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在全麻下行LRFA治疗。其中男性27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9.9±11.7岁。平均肿...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腹腔镜射频消融(LRFA)治疗前后活检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治疗效果评价的价值。方法:2001年8月至2004年10月,34例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在全麻下行LRFA治疗。其中男性27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9.9±11.7岁。平均肿瘤直径4.0±1.0cm。肿瘤均位于肝脏表面、肝左外叶或临近胆囊等空腔脏器。LRFA治疗前后,分别对瘤体行腹腔镜超声检查及活检,所得微量组织采用ELISA-TRAP法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LRFA治疗。RFA治疗前,病理学诊断阳性率为100%(34/34),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91.2%(31/34);RFA治疗后,病理学检查均未发现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阳性率26.5%(9/34)。术后1个月螺旋CT增强扫描提示肿瘤完全坏死率达100%。随访7~40个月(中位21个月),9例RFA治疗后端粒酶表达阳性的患者中,8例射频治疗部位复发;而25例RFA治疗后端粒酶表达阴性的患者中,2例发现肝内新病灶。结论: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LRFA治疗后,活检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对LRFA治疗效果的评价及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射频消融治疗 腹腔镜检查 端粒酶 活组织检查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2对肝癌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家和 钱其军 +5 位作者 薛惠斌 曹惠芳 崔贞福 石文芳 杨广顺 吴孟超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02-204,共3页
目的研究携带白细胞介素12(IL12)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对体内肝癌生长抑制作用,探索基因治疗肝癌新途径。方法构建携带IL12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系PA317,应用该包装细胞对实验性肝癌大鼠进行... 目的研究携带白细胞介素12(IL12)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对体内肝癌生长抑制作用,探索基因治疗肝癌新途径。方法构建携带IL12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系PA317,应用该包装细胞对实验性肝癌大鼠进行治疗,观察抗肿瘤作用,免疫功能变化。结果将包装细胞PA317IL12肝癌局部或脾内注射后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系CBRH3的生长,接种CBRH3第1、3天注射PA317IL12者能长期生存,第5、7天注射者生存期明显延长。而空白对照组及携带空载体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系均可见肿瘤生长(P<001)。结论肝癌局部及脾内注射携带IL12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的包装细胞株均能产生有效抗肝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基因治疗 白细胞介素12
原文传递
HSV—TK、B7联合基因治疗乳腺癌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烈 王瑜 +4 位作者 邹忠东 姚和祥 钱其军 杨广顺 郭亚军 《福州总医院学报》 2000年第4期26-28,共3页
目的观察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B 细胞活化抗原(B7)基因联合瘤体内直接注射,对荷瘤动物瘤体大小、重量、生存期以及全身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乳腺癌 SHZ-88细胞株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TK组... 目的观察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B 细胞活化抗原(B7)基因联合瘤体内直接注射,对荷瘤动物瘤体大小、重量、生存期以及全身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乳腺癌 SHZ-88细胞株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TK组、B7组及TK+B7组,每组30只。二周后瘤体内分别注射转染有空壳载体及不同重组的Gc-TKpSN、GcB7pSN和GcTKpB7SN 基因载体的乳腺癌细胞,并按50mg·kg^(-1)·d^(-1)腹腔内注射羟甲基无环鸟苷(GCV)治疗15天,观察对肿瘤体积、重量及荷瘤生存时间的影响,4小时^(51)Cr法释法检测荷瘤小鼠脾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活性。结果TK、B7组肿瘤生长速度减缓,重量减轻,荷瘤生存期延长(P<0.05),TK+B7组尤为显著(P<0.01)。B7、TK+B7两组脾细胞CTL活性较对照组、TK相比明显增强(P<0.01)。结论HSV-TK、B7基因联合组瘤体内注射不仅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延长荷瘤动物的生存期,而且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荷瘤 瘤体 乳腺癌 生存期 HSV-TK HSV—TK 动物实验研究 对照组 联合基因
原文传递
应用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人肝癌细胞系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卫立辛 吴孟超 +6 位作者 沈锋 谢天培 施乐华 施军霞 崔贞福 钱其军 郭亚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477-479,共3页
观察人肝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应用非放射同位素银染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6株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HepG2,QGY-7701,QGY-7703,SMMC-7721,PLC/PRF/5)的端粒... 观察人肝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应用非放射同位素银染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6株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HepG2,QGY-7701,QGY-7703,SMMC-7721,PLC/PRF/5)的端粒酶活性,同时检测RNase处理的阴性标本。6株人肝癌细胞的端粒酶均为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端粒酶 序列扩增法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融合人肝癌细胞疫苗^(60)Co照射后生长及表型的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卫立辛 钱卫珠 +8 位作者 阎振林 王皓 刘彦君 罗明 赵健 谢天培 沈锋 吴孟超 郭亚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B细胞与人肝癌细胞的融合细胞经60Co照射后的生长和免疫原性相关表型的变化。方法:体外照射后观察融合细胞生长曲线和软琼脂集落形成;体内采用裸鼠成瘤试验,观察体外生长和动物体内成瘤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照射后... 目的:探讨B细胞与人肝癌细胞的融合细胞经60Co照射后的生长和免疫原性相关表型的变化。方法:体外照射后观察融合细胞生长曲线和软琼脂集落形成;体内采用裸鼠成瘤试验,观察体外生长和动物体内成瘤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照射后融合细胞MHC-Ⅰ,MHC-Ⅱ,B7及肝癌抗原(GP75)表达,观察其免疫原性相关表型变化。结果:经60Co照射的融合细胞失去增殖能力,4d后可见部分细胞死亡,7d后几乎全部死亡。60Co照射后3d内MHC-Ⅰ,MHC-Ⅱ,B7及GP75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经60Co照射后融合细胞失去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细胞融合 放射疗法 钴60 B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染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人细胞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卫立辛 吴孟超 +6 位作者 陈汉 沈锋 施乐华 钱其军 贺平 崔贞福 郭亚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简便、快速及无害化的非核素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人细胞端粒酶活性。方法:与核素TRAP相比较,采用非核素银染TRAP检测了293细胞,并检测了经RNase和加热处理的阴性对照标本和QGY... 目的:探讨应用简便、快速及无害化的非核素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人细胞端粒酶活性。方法:与核素TRAP相比较,采用非核素银染TRAP检测了293细胞,并检测了经RNase和加热处理的阴性对照标本和QGY7701、SMMC-77212株人肝癌细胞。结果:10个以上的293细胞均为阳性,而RNase和加热处理的标本均阴性;2株人肝癌细胞均阳性;非核素银染TRAP比核素TRAP快10h左右。结论:非核素银染的TRAP是特异、敏感及快速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证实2株人肝癌细胞株均有端粒酶活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活性 肝肿瘤 端粒TRAP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基因和B7-1基因共转染诱导大鼠的抗乳腺癌免疫效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烈 王振发 +2 位作者 王瑜 卫立辛 贾凤歧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95-1197,共3页
目的观察共转染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B7-1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和抗乳腺癌免疫治疗的作用。方法7d龄SD大鼠接种乳腺癌细胞后,每天观察有无肿瘤形成;转基因细胞接种荷瘤SD大鼠,观察肿瘤体积的变化及生存期;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 目的观察共转染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B7-1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和抗乳腺癌免疫治疗的作用。方法7d龄SD大鼠接种乳腺癌细胞后,每天观察有无肿瘤形成;转基因细胞接种荷瘤SD大鼠,观察肿瘤体积的变化及生存期;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2及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结果SHZ-88、B7-1、MIP-1α和MIP-1α+B7-1细胞接种10 d后致瘤性分别为100%、30%、20%和0;荷瘤大鼠的生存天数分别为53.40±1.14、63.80±1.64、64.20±1.92及(89.00±2.55)d及外周血的CD4^+、CD8^+、CD4^+/CD8^+比值、IL-2及IFN-γ的含量,MIP-1α+B7-1组均高于其它组(P<0.05);接种14、28及40d后,MIP-1α+B7-l组大鼠的肿瘤体积均小于其它组(P<0.05)。肿瘤中心或对侧腋窝接种肿瘤细胞,诱导的抗肿瘤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转染MIP-1α和B7-1,可产生协同抗乳腺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 乳腺癌 基因治疗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人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进展及其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卫立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86-388,共3页
人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进展及其生物学意义卫立辛综述吴孟超郭亚军审校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肿瘤免疫和基因治疗中心(上海市200438)恶性肿瘤表现为异常增殖的特性,是什么机制介导癌细胞异常生长?是肿瘤学家一直关注... 人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进展及其生物学意义卫立辛综述吴孟超郭亚军审校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肿瘤免疫和基因治疗中心(上海市200438)恶性肿瘤表现为异常增殖的特性,是什么机制介导癌细胞异常生长?是肿瘤学家一直关注的课题。端粒是由DNA重复序列和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端粒酶 研究进展 生物学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生存的重要调控因素
13
作者 王华菁 吴孟超 钱其军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1998年第2期107-108,共2页
淋巴细胞生存凋亡的控制相当重要,当它失去平衡时会产生一系列疾病。静止与激活的淋巴细胞的生存与凋亡的控制因素有明显的区别,前者受 bcl-2及细胞因子受体及粘附分子受体控制,后者受 bcl-XL 以及 Fas、TNFR、CTLA-4等控制。
关键词 淋巴细胞 凋亡 生存 调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癌组织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穿孔素、Fas配体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钱其军 吴孟超 +5 位作者 曲增强 方石岗 王华菁 曹惠芳 贾随旺 郭亚军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穿孔素及Fas配体(FasL)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ABC方法检测20例病人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的TIL中穿孔素及FasL的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穿孔素及Fas配体(FasL)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ABC方法检测20例病人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的TIL中穿孔素及FasL的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20例肝癌病人中16例(占80%)肝癌组织中TIL表达穿孔素及FasL,其中1例病人的绝大多数TIL表达穿孔素及FasL,该例病人手术后1年6个月仍未复发,除该例以外,其余15例肝癌组织中TIL的穿孔素及FasL表达率<10%。结论绝大多数肝癌组织中存在着具有杀伤活性的TIL细胞,然而,这种具有杀伤活性TIL细胞仅占总TIL细胞的极少一部分,需要体内或体外进一步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淋巴细胞 肿瘤浸润 配体 穿孔素
原文传递
Ⅰ型细胞间粘附分子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8
15
作者 曲增强 吴孟超 +3 位作者 谢天培 钱其军 方石岗 郭亚军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产生的Ⅰ型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肝细胞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了34例原发性肝癌及癌旁组织中ICAM-1mRNA的表达。结果21例侵袭性生长的肝癌中19例ICA...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产生的Ⅰ型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肝细胞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了34例原发性肝癌及癌旁组织中ICAM-1mRNA的表达。结果21例侵袭性生长的肝癌中19例ICAM-1mRNA表达阳性,明显高于癌旁;11例伴门静脉癌栓或肝内转移灶形成的肝癌,其癌组织均表达强阳性,癌栓及转移灶表达阳性;而13例包膜完整的肝癌仅有4例表达阳性。结论肝癌细胞ICAM-1mRNA的表达与肝癌细胞的侵袭及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胞间粘附分子 肿瘤转移 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bcl-2基因转染阻断Fas介导的Jurkat细胞凋亡 被引量:5
16
作者 曹惠芳 钱其军 +4 位作者 吴孟超 黄洪莲 王华菁 贾随旺 郭亚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44-246,共3页
目的:通过bcl2阻断Fas介导的细胞凋亡了解bcl2基因在淋巴瘤癌变过程中逃避机体免疫监控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重组pLXSNbcl2,采用电穿孔法将其与空载体分别转染包装细胞系PA317,将阳... 目的:通过bcl2阻断Fas介导的细胞凋亡了解bcl2基因在淋巴瘤癌变过程中逃避机体免疫监控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重组pLXSNbcl2,采用电穿孔法将其与空载体分别转染包装细胞系PA317,将阳性克隆病毒上清感染人T淋巴瘤细胞株Jurkat,用G418筛选,其阳性克隆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应用抗Fas抗体诱导细胞凋亡来模拟细胞毒T细胞的杀伤机制,观察bcl2在淋巴瘤逃避免疫机制中的作用。结果:转染人bcl2基因的Jurkat(Jurkatbcl2)细胞较对照Jurkat及转染空载体Jurkat(Jurkatneo)细胞,bcl2表达量明显增加,而Fas基因表达量无明显变化。其Jurkatbcl2能明显耐受抗Fas抗体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人bcl2基因在淋巴瘤中过量表达,能部分阻断抗Fas抗体诱导的细胞凋亡,bcl2基因过量表达可能是淋巴瘤癌变过程中逃脱机体免疫监控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细胞凋亡 BCL-2 基因转染 JURKAT细胞
原文传递
检测人端粒酶活性的端粒酶TRAP-ELISA法的建立 被引量:53
17
作者 卫立辛 郭亚军 +5 位作者 闫振林 施军霞 沈锋 谢天培 崔贞福 吴孟超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64-266,共3页
目的为改进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存在定量困难、应用同位素及每次检测标本数受限等缺点,研究建立及评价端粒酶TRAPELISA法。方法端粒酶TRAPELISA法是将TRAP与PCRELISA系统结合。与常规... 目的为改进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存在定量困难、应用同位素及每次检测标本数受限等缺点,研究建立及评价端粒酶TRAPELISA法。方法端粒酶TRAPELISA法是将TRAP与PCRELISA系统结合。与常规TRAP法相比较,应用端粒酶TRAPELISA法检测端粒酶阳性的293细胞和阴性对照标本(加热或RNase处理和正常人内皮细胞)。结果293细胞端粒酶阳性,对10,102,103及104个细胞检测均为阳性,所测到的吸光度值(A,曾称光密度OD)依赖于被检293细胞数。RNase或加热处理标本和正常人内皮细胞均阴性。该方法可在当日观察结果,不需放射性同位素。结论端粒酶TRAPELISA是一种非放射性同位素、快速及可定量的人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聚合酶链反应 ELISA TRAP 肿瘤 治疗
原文传递
白血病细胞株对马法兰的耐药机制与α干扰素的逆转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钱其军 严文伟 +5 位作者 杨纯正 韩俊领 韩明哲 施红 邱录贵 郝玉书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485-489,共5页
探讨白血病细胞对烷化剂马法兰的耐药机制,寻找逆转其对马法兰耐药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逐渐增加马法兰剂量来建立一株耐马法兰白血病细胞系(K562/Mel),研究其耐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进而观察α-干扰素(IFN)对其耐药... 探讨白血病细胞对烷化剂马法兰的耐药机制,寻找逆转其对马法兰耐药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逐渐增加马法兰剂量来建立一株耐马法兰白血病细胞系(K562/Mel),研究其耐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进而观察α-干扰素(IFN)对其耐药的逆转作用。结果K562/Mel细胞株细胞对马法兰耐药的8.0倍,对氮芥和噻替派有交叉耐药,而对阿霉素和卡氮芥仍敏感。它的耐药机制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总活性及GSTα表达增强有关,而与GSTπ、GSTμ、MDR-1及Top-Ⅱ基因无明显相关。应用无细胞毒性剂量αIFN能明显逆转马法兰耐药,其效果优于利尿酸,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GSTα基因表达而起作用。结论白血病细胞对马法兰的耐药机制与GST总活性及GSTα表达升高有关,αIFN能逆转马法兰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药物耐受性 干扰素 马法兰
原文传递
β胡萝卜素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许青 李石 +3 位作者 贺平 刘彦君 王杰军 张贤康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53-355,共3页
目的 研究 β胡萝卜素对四氯化碳 (CCl4 )诱导的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①在CCl4 诱导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 3周后 ,同时给予 β胡萝卜素 2 5 0 0 0 0U/kg体重 ,每周 2次灌胃 ,同时设正常及CCl4 对照组。②... 目的 研究 β胡萝卜素对四氯化碳 (CCl4 )诱导的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①在CCl4 诱导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 3周后 ,同时给予 β胡萝卜素 2 5 0 0 0 0U/kg体重 ,每周 2次灌胃 ,同时设正常及CCl4 对照组。②观察肝脏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改变 ,检测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 (生化法 )、α2 Ⅰ型胶原RNA(点杂交法 )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免疫组化法 )的表达。结果 β胡萝卜素防治组中 ,肝纤维化程度计分显著低于CCl4 组 (P <0 .0 5 ) ,肝星形细胞中的脂滴数量少于正常对照组 ,但多于CCl4 对照组 ;β胡萝卜素防治组中 ,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显著低于CCl4 组 (P <0 .0 5 ) ;肝脏α2 (Ⅰ )型前胶原RNA和TGFβ1表达显著低于CCl4 组 (P <0 .0 5 )。结论 上述剂量的 β胡萝卜素 ,能显著降低由CCl4 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胡萝卜素 肝纤维化 肝脏星形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原文传递
反义Fas阻断激活T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钱其军 吴孟超 +5 位作者 曹惠芳 贾随旺 方石岗 曲增强 黄洪莲 郭亚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索阻断激活T细胞凋亡的途径,增加激活的T细胞数量,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方法:应用CD3诱导Jurkat细胞的凋亡作为激活的T细胞凋亡模型,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反义Fas转染Jurkat细胞,观察反义Fas... 目的:探索阻断激活T细胞凋亡的途径,增加激活的T细胞数量,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方法:应用CD3诱导Jurkat细胞的凋亡作为激活的T细胞凋亡模型,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反义Fas转染Jurkat细胞,观察反义Fas对CD3及抗Fas单克隆抗体(单抗)对Jurkat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构建一个反义Fas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反义Fas,并转染Jurkat细胞,发现Jurkat细胞Fas蛋白表达量下降,并部分阻断CD3及抗Fas单抗诱导的Jurkat细胞凋亡。结论:应用反义技术阻断Fas基因表达,可部分阻断CD3及抗Fas单抗诱导的Jurkat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细胞凋亡 基因治疗 肿瘤 免疫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