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lubility and Thermodynamic Modeling of 3⁃Nitro⁃1,2,4⁃triazole⁃5⁃one(NTO)in Different Binary Solvents
1
作者 GUO Hao-qi YANG Yu-lin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5-303,共9页
Using a dynamic laser monitoring technique,the solubility of 3-nitro-1,2,4-triazole-5-one(NTO)was investigated in two different binary systems,namely hydroxylamine nitrate(HAN)-water and boric acid(HB)-water ranging f... Using a dynamic laser monitoring technique,the solubility of 3-nitro-1,2,4-triazole-5-one(NTO)was investigated in two different binary systems,namely hydroxylamine nitrate(HAN)-water and boric acid(HB)-water ranging from 278.15 K to 318.15 K.The solubility in each system was found to b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emperature.Furthermore,solubility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four equations:the modified Apelblat equation,Van’t Hoff equation,λh equation and CNIBS/R-K equations,and they provided satisfactory results for both two systems.The average root-mean-square deviation(105RMSD)values for these models were less than 13.93.Calculations utilizing the Van’t Hoff equation and Gibbs equations facilitated the derivation of apparent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NTO dissolution in the two systems,including values for Gibbs free energy,enthalpy and entropy.The%ζ_(H)is larger than%ζ_(TS),and all the%ζ_(H)data are≥58.63%,indicating that the enthalpy make a greater contribution than entropy to theΔG_(soln)^(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nitro-l 2 4-triazole-5-one(NTO) SOLUBILITY thermodynamic models apparent thermodynamic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N/SiO_2复合膜层对太阳能电池阵板间电缆的表面改性及其耐空间环境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曹章轶 吴敏 +3 位作者 马聚沙 陈萌炯 王训春 张宗波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5-62,共8页
在空间站工作的太阳电池阵板间电缆上下表面为聚酰亚胺薄膜,在低轨运行时会受到原子氧的强烈侵蚀,需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保护。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电缆表面制备了颗粒尺寸均匀、排列致密的SiO_2膜层。通过表征空间环境试验前后样品发... 在空间站工作的太阳电池阵板间电缆上下表面为聚酰亚胺薄膜,在低轨运行时会受到原子氧的强烈侵蚀,需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保护。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电缆表面制备了颗粒尺寸均匀、排列致密的SiO_2膜层。通过表征空间环境试验前后样品发现由于电缆表面的凸起颗粒等缺陷无法完全被SiO_2膜层覆盖,导致原子氧会对缺陷位置产生侵蚀作用。采用全氢聚硅氮烷溶液对板间电缆基底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制备的聚硅氧氮烷涂层(SiON)可以有效地覆盖电缆基底表面的凸起颗粒等缺陷,使得其上溅射的SiO_2膜层表面光滑平整。经原子氧暴露试验,SiON/SiO_2层内部没有受到其侵蚀作用,可以防止原子氧对电缆基底的破坏。经多次冷热循环试验,SiON/SiO_2复合膜层仍然具备良好的结构特性与结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氧氮烷 SIO2 复合膜层 表面改性 板间电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大功率S^3MPR电源控制器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2
3
作者 谢伟 靳洋 +4 位作者 董宝磊 董梦雪 蓝建宇 林志松 何小斌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9-66,共8页
针对航天器平台一级能源变换高压大功率的应用需求,采用并联式DC/DC变换器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拓扑结构,设计一种顺序开关分流最大功率调节(S^3MPR)电源控制器。为了解决传统S^3MPR技术的算法电路复杂、跟踪精度低等问题,兼顾航天器... 针对航天器平台一级能源变换高压大功率的应用需求,采用并联式DC/DC变换器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拓扑结构,设计一种顺序开关分流最大功率调节(S^3MPR)电源控制器。为了解决传统S^3MPR技术的算法电路复杂、跟踪精度低等问题,兼顾航天器应用环境的特殊性,通过采用模拟电路实现的方式设计出一种基于交错扰动方法的MPPT控制算法电路。该算法可以实现太阳电池阵电压电流输出较大范围内精确跟踪其最大功率输出。研制了5 kW功率(10路太阳电池阵)的原理样机对设计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电源控制器性能良好,满足高压大功率航天器平台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源控制器 顺序开关分流最大功率调节器 限频分流电路 最大功率点跟踪 跟踪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的空间锂离子蓄电池单体电-热耦合模型 被引量:3
4
作者 宋缙华 丰震河 +3 位作者 郭向飞 田娟 张兴浩 王可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1年第5期17-24,共8页
针对高比能兼顾高功率的锂离子电池,高电极载量、高压实、低电导等特性会显著增加电池大倍率放电的产热和内部温差,传统的热试验方法无法获取电池内部温度分布。将传统热试验与仿真相结合,以能量功率兼顾型空间锂离子蓄电池单体为研究对... 针对高比能兼顾高功率的锂离子电池,高电极载量、高压实、低电导等特性会显著增加电池大倍率放电的产热和内部温差,传统的热试验方法无法获取电池内部温度分布。将传统热试验与仿真相结合,以能量功率兼顾型空间锂离子蓄电池单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维电化学与三维热双向耦合模型,获取了电池在绝热环境下不同倍率放电的电压、温度和发热功率变化,仿真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度高,分析得到单体电池大倍率放电的本征热安全区间为0~75%放电深度(DOD)。同时,计算发现随着放电倍率的增加,放电结束时电池温度最高区域由电芯内部中心位置逐渐变成正极极柱,最大温差逐渐增大,3 C时达到0.82℃。假设增加底面恒温散热,3 C放电结束的最大温差高达11.18℃。本文建立的模型不仅适用于空间锂离子蓄电池单体的研发,还适用于电池组的热仿真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热耦合仿真 电性能 发热量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电⁃储能一体化柔性电源系统结构热特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陆鸣雷 张圳 +7 位作者 周丽华 王小顺 叶晓军 李红波 孙利杰 吴勇民 靳洋 刘世超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1年第6期85-92,共8页
基于柔性薄膜砷化镓(GaAs)太阳电池、全固态薄膜锂电池(TFB)和柔性管理电路组成的发电-储能结构一体化电源系统,可以用作便携式应急电源,也可与无人飞行器、便捷式电子设备、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等结合,实现自身能源的闭合供给,满足相关装... 基于柔性薄膜砷化镓(GaAs)太阳电池、全固态薄膜锂电池(TFB)和柔性管理电路组成的发电-储能结构一体化电源系统,可以用作便携式应急电源,也可与无人飞行器、便捷式电子设备、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等结合,实现自身能源的闭合供给,满足相关装备对电能源全天候、长时间、模块化等多样化应用的需求。但在实际工作中,系统的电转化效率只有30%左右,大部分太阳光的能量经太阳电池吸收后会转化成热,TFB在充电过程中也会发热。电源系统中,柔性太阳电池和TFB采用键合的方式结合,由于薄膜各层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热量会在电源系统内部导致热应力,造成键合材料的分离,甚至破坏整个电源系统。通过计算机模拟柔性电源系统在月球表面环境下的工作状态,建立电源系统结构模型以及热传递数学模型,仿真得到不同结构电源系统工作时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情况,对发电-储能一体化柔性电源系统结构优化和工作状态的掌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 太阳电池 全固态薄膜锂电池 一体化电源系统 应力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的空间应用技术发展 被引量:8
6
作者 胡晶 李海滨 顾海涛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1年第1期97-104,共8页
燃料电池作为高效环保的发电装置,在空间应用上具有极大潜力。本文论述了近年燃料电池的空间应用技术,以求促进相关产业及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分别对微重力环境下的水、热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发现微重力中气流方向及燃料电池布置对电池... 燃料电池作为高效环保的发电装置,在空间应用上具有极大潜力。本文论述了近年燃料电池的空间应用技术,以求促进相关产业及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分别对微重力环境下的水、热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发现微重力中气流方向及燃料电池布置对电池性能具有显著影响,气流宜以相反方向通入,微重力环境对竖直放置和水平放置(阳极在上或阴极在上)的燃料电池性能影响不一,其中水平放置(阴极在上)和竖直放置的工况下促进了水的顺利排出。进而比较了3种常见散热方式在空间应用上的优缺点,并且对热管冷却的材料选择给出了建议。最后简要介绍了目前在航天应用上受到关注的可再生燃料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空间 微重力 水管理 可再生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储逆变器的虚拟同步机自适应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旭红 金宏艳 +2 位作者 刘众鑫 潘宇 贾巍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9,共9页
针对具有固定转动惯量的常规光伏储能虚拟同步发电机并网发电系统容易出现功率振荡以及频率超调等问题,提出光储并网系统的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自适应控制策略。首先,搭建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的光伏储能... 针对具有固定转动惯量的常规光伏储能虚拟同步发电机并网发电系统容易出现功率振荡以及频率超调等问题,提出光储并网系统的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自适应控制策略。首先,搭建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的光伏储能并网发电系统模型,系统前级采用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TTP)控制以及储能控制策略;然后,根据功角特性和转子角频率特性曲线分析转动惯量对VSG动态特性的影响,将RBF神经网络应用到VSG中,对转动惯量进行自适应调整,同时,在固定阻尼比的基础上,随着转动惯量的变化自适应调整阻尼系数;在MATLAB/SIMULINK上建立光储并网系统的VSG自适应控制仿真模型,验证此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最后,将自适应转动惯量阻尼控制策略与其他控制策略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此控制策略能够使光储并网系统的有功功率振荡得到抑制,改善转子角频率超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储微网 虚拟同步发电机 转动惯量 阻尼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月球车柔性太阳翼设计与分析
8
作者 秦礼 张恩杰 +4 位作者 杨洋 吴敏 乔卫新 房光强 施飞舟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3-710,共8页
为满足载人月球车关于太阳翼的高刚度、可重复收展和轻量化的性能要求,在国内外星球车太阳翼、柔性太阳翼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连杆机构的柔性太阳翼展开机构总体方案,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对太阳翼进行了展开运动学分析。将太阳翼... 为满足载人月球车关于太阳翼的高刚度、可重复收展和轻量化的性能要求,在国内外星球车太阳翼、柔性太阳翼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连杆机构的柔性太阳翼展开机构总体方案,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对太阳翼进行了展开运动学分析。将太阳翼结构简化为张拉索-梁模型,建立了柔性阵面和太阳翼的结构动力学分析模型,基于刚度需求对太阳翼结构进行轻量化优化设计,并通过ABAQUS有限元模型验证了结构优化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结果表明:太阳翼在涡卷弹簧驱动下展开到位时存在一定的冲击,但是对阵面影响较小。该张拉膜结构等效结构动力学模型可用于柔性太阳翼结构的快速迭代和优化设计,并实现柔性太阳翼支撑结构刚度和阵面张力的高效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太阳翼 载人月球车 展开运动学 结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固相直接修复再生技术
9
作者 朱俊峰 田俊行 +4 位作者 吴科奇 王峰 姜煜煜 孙学义 庄卫东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8-583,共16页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出货量不断增加,三元锂离子电池因其优异的高能量密度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随着锂离子电池即将迎来“退役”高峰,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出货量不断增加,三元锂离子电池因其优异的高能量密度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随着锂离子电池即将迎来“退役”高峰,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中最为关键的电极材料之一,其高效绿色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资源、环境、经济及战略意义。目前传统的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回收技术以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为主,这些方法可以从废弃的正极材料中提取高附加值金属,但普遍存在污染大、能耗高、循环周期长等问题。固相直接修复再生技术能够直接对废旧正极材料进行修复,实现正极材料的结构、组分及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恢复,因其具有工艺简单、绿色高效等优势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围绕固相直接修复再生技术,系统阐述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失效机制和修复机理,详细分析焙烧温度、焙烧气氛以及补锂工艺对固相修复再生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指出了目前固相直接修复再生技术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该技术的未来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镍钴锰酸锂 正极材料 直接修复再生 固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F-LADRC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旭红 杨一矜 +3 位作者 潘宇 顾伟伟 杨慧 贾巍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9-325,共7页
随着大规模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出现,为支持微电网的稳定运行,提出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技术。由于VSG常用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存在动态响应时间久、抗扰动能力弱的缺点,考虑LADRC对扰动具有更优异的动态响应速度,该文提出一种用于VSG电压... 随着大规模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出现,为支持微电网的稳定运行,提出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技术。由于VSG常用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存在动态响应时间久、抗扰动能力弱的缺点,考虑LADRC对扰动具有更优异的动态响应速度,该文提出一种用于VSG电压外环控制的线性自抗扰控制方案,并采用RBF对LADRC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在线整定,以实现控制器的实时优化。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下搭建仿真模型,并对所提出的改进策略与传统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对照,结果显示该策略可有效提高并网环境下虚拟同步发电机功率和频率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发电 RBF神经网络 线性自抗扰控制 虚拟同步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Ir双功能催化剂膜电极制备及抗反极性能研究
11
作者 黄晓婷 贺阳 +1 位作者 孙毅 张晓艳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07-1813,共7页
燃料供应不足会导致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电压反转,造成阳极催化层中的碳载体发生严重腐蚀,进而给燃料电池带来不可逆的损伤。为了解决该问题,采用双功能PtIr合金作为阳极催化剂制备膜电极,并对其进行了电极极化性能、反极和交流阻... 燃料供应不足会导致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电压反转,造成阳极催化层中的碳载体发生严重腐蚀,进而给燃料电池带来不可逆的损伤。为了解决该问题,采用双功能PtIr合金作为阳极催化剂制备膜电极,并对其进行了电极极化性能、反极和交流阻抗等测试。结果表明,PtIr/C电极的峰值功率密度可达1.49 W/cm^(2),较Pt/C-IrO_(2)(50%)电极(1.46 W/cm^(2))提高2.1%。反极结果表明,PtIr/C电极抗反极时间725 s,较掺杂IrO_(2)的Pt/C电极反极性能略差,但在整个反极过程中PtIr/C电极呈现出更低的绝对反转电压,以及反极后保持更高的结构稳定性。反极后PtIr/C电极峰值功率密度降为1.18 W/cm^(2),衰减约20.80%,而Pt/C-IrO_(2)(50%)电极的峰值功率密度降至1.09 W/cm^(2),衰减约25.34%。PtIr/C电极相较掺杂IrO_(2)的Pt/C电极具有更佳的初始极化性能和优异的抗反极能力。该研究结果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高性能长寿命膜电极催化层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膜电极 抗反极 PtIr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氟化碳电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雯 李永 +2 位作者 白清友 郭瑞 解晶莹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5-480,495,共7页
针对锂/氟化碳电池放电过程产热问题,选用了3种不同型号的氟化碳材料,对材料的微观形貌、晶型和键型进行了分析,并使用等温量热仪测试了不同倍率下锂/氟化碳软包电池放电的产热功率和积分产热量,使用加速量热仪测量了锂/氟化碳电池的比... 针对锂/氟化碳电池放电过程产热问题,选用了3种不同型号的氟化碳材料,对材料的微观形貌、晶型和键型进行了分析,并使用等温量热仪测试了不同倍率下锂/氟化碳软包电池放电的产热功率和积分产热量,使用加速量热仪测量了锂/氟化碳电池的比热容。结果表明:氟化碳材料的放电电位与材料中C-F键的类型(键能)有关,进而影响电池放电过程中的产热量;C-F键偏离子型,放电电位越高,极化越小,放电过程中产热越少;锂氟化碳电池的放电倍率越大,电池的产热功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碳 电池 电化学性能 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隔膜对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高蕾 顾洪汇 +1 位作者 王可 程广玉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77-380,共4页
以普通聚烯烃隔膜为空白样,对比干法和湿法聚烯烃基材制备的陶瓷隔膜的本征性能,包括透气度、微观形貌、孔隙率和离子电导率等。干法陶瓷隔膜、湿法陶瓷隔膜和普通隔膜的透气度分别为168 s/100 ml、224 s/100 ml和555 s/100 ml,离子电... 以普通聚烯烃隔膜为空白样,对比干法和湿法聚烯烃基材制备的陶瓷隔膜的本征性能,包括透气度、微观形貌、孔隙率和离子电导率等。干法陶瓷隔膜、湿法陶瓷隔膜和普通隔膜的透气度分别为168 s/100 ml、224 s/100 ml和555 s/100 ml,离子电导率分别为1. 115 m S/cm、0. 735 m S/cm和0. 467 m S/cm。分别用3种隔膜制备容量4. 5 Ah、比能量233 Wh/kg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在-40℃下,以4. 0 C连续放电,干法陶瓷隔膜、湿法陶瓷隔膜以及普通隔膜软包装试验电池的容量保持率分别是额定容量的81. 8%、62. 6%和51. 1%。与普通聚烯烃隔膜相比,陶瓷隔膜可提高锂离子电池在超低温(-40℃)下的倍率性能。以干法聚烯烃膜为基材的陶瓷隔膜对电池超低温倍率性能的增效作用,高于以湿法聚烯烃膜为基膜的陶瓷隔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低温 陶瓷隔膜 放电倍率 干法 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固态薄膜锂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勇民 吴晓萌 +3 位作者 朱蕾 徐碇皓 田文生 汤卫平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6年第5期678-701,共24页
同锂离子电池相比,全固态锂电池不仅安全性好,而且在提高比能量、比功率密度以及循环性能方面也有更大的空间,从而得到广泛关注。在现有全固态锂电池中全固态薄膜锂电池(TFB)的制备工艺成熟,电池性能优异,已率先实现了商品化生产。同传... 同锂离子电池相比,全固态锂电池不仅安全性好,而且在提高比能量、比功率密度以及循环性能方面也有更大的空间,从而得到广泛关注。在现有全固态锂电池中全固态薄膜锂电池(TFB)的制备工艺成熟,电池性能优异,已率先实现了商品化生产。同传统的锂离子电池不同,TFB的主要制备方法是物理成膜形成致密正极、电解质和负极薄膜,各层薄膜采用原位叠加方式形成。本文总结了近十年来TFB的研究工作,力图囊括全固态薄膜电池的完整制备过程以及各制备环节的技术进展和存在的科学技术问题。本文首先分述了固态电解质薄膜、正极薄膜、负极薄膜等三个主要构成部分的研究进展和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归纳了电极/电解质界面的设计、制备以及TFB制备过程及其关键问题和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还介绍了基底、集流体、封装三个辅助部分的制备过程以及最近报道的新型特殊结构TF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薄膜电池(TFB) 固态电解质薄膜 正极薄膜 负极薄膜 TFB固相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隔膜对于LiNi_(0.8)Co_(0.15)Al_(0.05)O_2动力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高蕾 程广玉 +1 位作者 顾洪汇 王可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97-303,共7页
本文以普通聚烯烃隔膜作为对比,研究了不同工艺的聚烯烃基膜制作的陶瓷隔膜对于Li Ni0.8Co0.15Al0.05O2动力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表征了三种隔膜的本征性能,包括微孔形貌、透气度和离子电导率。干法基膜陶瓷隔膜、湿法基膜陶瓷隔膜和... 本文以普通聚烯烃隔膜作为对比,研究了不同工艺的聚烯烃基膜制作的陶瓷隔膜对于Li Ni0.8Co0.15Al0.05O2动力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表征了三种隔膜的本征性能,包括微孔形貌、透气度和离子电导率。干法基膜陶瓷隔膜、湿法基膜陶瓷隔膜和普通聚烯烃隔膜的透气度值分别为165 sec/100 m L、200 sec/100 m L和520 sec/100 m L;离子电导率分别为0.952 m S/cm^2、0.703 m S/cm^2和0.622mS/cm^2。分别采用三种隔膜制作了容量为2 A·h的软包装电池,评估了电池的倍率性能、循环寿命以及荷电保持能力。结果发现,与普通聚烯烃隔膜相比,陶瓷隔膜可以提高电池的功率性能,并且干法聚烯烃基膜制作的陶瓷隔膜,其倍率增效作用较湿法基膜的陶瓷隔膜明显,尤其当放电倍率达到电池的设计极限时,干法聚烯烃基膜制作的陶瓷隔膜对于电池倍率性能的增效作用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隔膜 高功率 锂离子电池 透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研制及快充性能 被引量:6
16
作者 程广玉 高蕾 +1 位作者 顾洪汇 王可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4-97,共4页
研制额定容量5Ah的高功率LiNi0.5Mn0.3Co0.2O2三元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对比陶瓷隔膜与普通隔膜对电池倍率性能的影响,并研究电池的快速充电性能、高倍率循环性能及安全性能。相比普通隔膜,陶瓷隔膜可提升电池的倍率性能。采用陶瓷隔膜... 研制额定容量5Ah的高功率LiNi0.5Mn0.3Co0.2O2三元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对比陶瓷隔膜与普通隔膜对电池倍率性能的影响,并研究电池的快速充电性能、高倍率循环性能及安全性能。相比普通隔膜,陶瓷隔膜可提升电池的倍率性能。采用陶瓷隔膜制备的电池最高可进行200A(40C)放电(3.0-4.1V),放电容量可达4A时的75.2%,而采用普通隔膜的电池仅为16.3%。陶瓷隔膜电池50A充电的恒流比达到87.0%,具有良好的快充性能;以20A在3.0-4.2V循环1000次,容量保持率为85.2%,且循环后负极表面无析锂,表明电池具备20A的长期高倍率循环能力。在过充、过放、短路及针刺实验中,电池未起火、爆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 LiNi0.5Mn0.3Co0.2O2三元材料 快充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勇 刘雯 +2 位作者 郭瑞 罗英 解晶莹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056-3066,共11页
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相似,却有着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安全性。在钠离子电池中,正极材料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对现有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了系统性的归纳,首先介绍了各类正极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特性,基于此分析目前钠离子... 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相似,却有着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安全性。在钠离子电池中,正极材料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对现有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了系统性的归纳,首先介绍了各类正极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特性,基于此分析目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面临的两个主要制约因素:一是钠离子半径大,充放电过程中对材料结构的影响大,导致容量衰减迅速;二是动力学过程慢,导致其倍率性能差。在此基础上归纳了现有的各类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改性方法如掺杂、包覆等。总结了材料改性及改善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方法以及应用在现有材料中时所获得的效果,基于此为未来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改性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低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修饰改性制备锂离子电池LiFePO_4/LiNi_(0.8)Co_(0.15)Al_(0.05)O_2复合正极材料及其性能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蕾 贾荻 +4 位作者 陈俊超 江小标 吴勇民 彭路明 汤卫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01-1510,共10页
采用两步干混-球磨方法制备了石墨烯掺杂改性的锂离子电池LiFePO_4/LiNi_(0.8)Co_(0.15)Al_(0.05)O_2复合正极材料,实现LiNi_(0.8)Co_(0.15)Al_(0.05)O_2材料的高容量和高安全性。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 采用两步干混-球磨方法制备了石墨烯掺杂改性的锂离子电池LiFePO_4/LiNi_(0.8)Co_(0.15)Al_(0.05)O_2复合正极材料,实现LiNi_(0.8)Co_(0.15)Al_(0.05)O_2材料的高容量和高安全性。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电化学测试等表征手段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的存在实现了Li Fe PO4材料在LiNi_(0.8)Co_(0.15)Al_(0.05)O_2材料表面的完全包覆,形成致密的包覆层,进一步抑制LiNi_(0.8)Co_(0.15)Al_(0.05)O_2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提高活性材料利用率和循环性能。三者之间构成导电网络,加快电子渗透和传输,提高倍率性能。Li Fe PO4质量分数为20%的Li Fe PO4-Graphene/LiNi_(0.8)Co_(0.15)Al_(0.05)O_2样品具有最佳的容量性能和长循环性能,0.1C时放电容量达到202.5 m Ah·g^(-1),3C时放电容量仍然可保持在160.5 m Ah·g^(-1)。50℃在2.8~4.3 V,0.5C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1.9%,优于LiNi_(0.8)Co_(0.15)Al_(0.05)O_2和LiFePO_4/LiNi_(0.8)Co_(0.15)Al_(0.05)O_2样品的72.9%和8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0.8Co0.15Al0.05O2 LIFEPO4 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老化对锂离子电池在绝热条件下的产热及热失控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毛亚 白清友 +5 位作者 马尚德 周罗增 郭瑞 郑耀东 雷博 解晶莹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120-1127,共8页
随着锂离子电池能量、寿命的提升,对安全性需求也越来越高,温度对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有着重要影响。以钴酸锂/中间相碳微球体系电池为研究对象,采用加速量热仪研究了不同工作电流、不同循环老化周期电池的产热特性和热失控行为,电池的发... 随着锂离子电池能量、寿命的提升,对安全性需求也越来越高,温度对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有着重要影响。以钴酸锂/中间相碳微球体系电池为研究对象,采用加速量热仪研究了不同工作电流、不同循环老化周期电池的产热特性和热失控行为,电池的发热量随着充放电倍率的增加而增大。通过比较不同循环老化周期电池的产热速率,发现容量衰减速度与直流内阻、产热量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从热失控行为研究发现,自放热起始温度为105.4℃,随后发生连续自放热,直到温度达到149.7℃热失控起始温度,发生内短路,最终导致电池热失控。循环后电池的热失控过程中自放热和热失控起始温度稍有变化,热失控时间大大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产热 热失控 循环老化 绝热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温锂离子电池的研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程广玉 顾洪汇 +1 位作者 高蕾 王可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55-258,共4页
研制了兼具低温放电、高功率输出及高比能量等特点的额定容量为5 Ah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电池的比能量达183.5 Wh/kg,在-40℃的低温下,以5 C(25 A)在2.2~4.2 V放电,可放出额定容量的86.9%。常温20 C放电能放出额定容量的94.3%,平均比... 研制了兼具低温放电、高功率输出及高比能量等特点的额定容量为5 Ah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电池的比能量达183.5 Wh/kg,在-40℃的低温下,以5 C(25 A)在2.2~4.2 V放电,可放出额定容量的86.9%。常温20 C放电能放出额定容量的94.3%,平均比功率达3 027 W/kg。在80 C高功率脉冲放电2 s的实验中,2 s内平均比功率达9 164 W/kg。以1 C在2.75~4.20 V循环1 000次,容量保持率为8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温 高功率 高比能量 锂离子电池 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