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断层放疗联合热疗治疗局部晚期肿瘤或寡转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济东 夏廷毅 +1 位作者 王颖杰 焦宝云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030-1032,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断层放疗联合热疗治疗局部晚期肿瘤或寡转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11-08~2014-06采用螺旋断层放疗联合热疗治疗局部晚期或伴有寡转移患者22例,热疗采用NRL-002型内生物肿瘤热疗系统,频率50MHz,入射功率5 000 W,输... 目的探讨螺旋断层放疗联合热疗治疗局部晚期肿瘤或寡转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11-08~2014-06采用螺旋断层放疗联合热疗治疗局部晚期或伴有寡转移患者22例,热疗采用NRL-002型内生物肿瘤热疗系统,频率50MHz,入射功率5 000 W,输出功率2 000 W,治疗时间60 min,加热次数4-10次,每周2次。热疗在放疗后1 h内进行。放疗采用Tomothreapy Hi-ART治疗系统,设计单个靶区或多个靶区,均采用靶中靶剂量递增模式。按照实体瘤的评价标准评价近期疗效,评价指标包括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CT、MRI或PET/CT)等检查结果。结果全部病例治疗结束后2-3个月行CT、MRI或PET/CT复查,总有效率(CR+PR)77.3%,疼痛总缓解率94.7%,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胃肠道反应。结论螺旋断层放疗联合热疗治疗局部晚期肿瘤或寡转移疗效满意,止痛效果好,不良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断层放疗 热疗 肿瘤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影像对肿瘤热疗加放疗的疗效评价
2
作者 孙庆选 夏廷毅 +2 位作者 史小丽 王佐仁 崔纪青 《空军总医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 探讨 CT影像对肿瘤热疗加放疗疗效评价的价值。 方法 采用超声热疗结合放射治疗 15 7例晚期恶性肿瘤 ,对其中 2 3例治疗后瘤体变化不大 ,但瘤体出现明显液化坏死的病例通过增强 CT扫描随访观察 ,按瘤体内低密度区范围和瘤体内... 目的 探讨 CT影像对肿瘤热疗加放疗疗效评价的价值。 方法 采用超声热疗结合放射治疗 15 7例晚期恶性肿瘤 ,对其中 2 3例治疗后瘤体变化不大 ,但瘤体出现明显液化坏死的病例通过增强 CT扫描随访观察 ,按瘤体内低密度区范围和瘤体内有无增强评价疗效。 结果 治疗后按实体瘤评价疗效 ,完全缓解 (CR)为 0 /2 3,部分缓解 (PR)为 18/2 3,无变化(NC)为 5 /2 3。按 CT影像上低密度区域占肿瘤的百分比评价疗效 :完全缓解 (CR,低密度区域占瘤体的 80 %~ 10 0 % )为10 /2 3;部分缓解 (PR,低密度区占瘤体的 5 0 %~ 80 % )为 10 /2 3;无变化 (NC,低密度区占瘤体的 0~ 5 0 % )为 3/2 3。10例 CR病人中 ,9例治疗病灶稳定 ,12~ 2 4个月未见复发 (另一例因手术切口不愈 ,仅存活 3个月 ) ,其中有 3例行瘤体穿刺活检、1例行肿块切除 ,病理结果均为凝固性坏死 ,未查到肿瘤细胞 ;10例 PR病人中 ,8例治疗后 6~ 12个月内局部复发 ,2例 12个月后复发 ;3例 NC的病人在疗后 3个月局部复发。 结论 对热疗结合放射治疗后的局部肿瘤的疗效评价 ,需结合瘤体大小变化和CT影像上肿瘤内的低密度区变化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影像 肿瘤 热疗 放疗 疗效评价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药物同步个体化放疗治疗晚期/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Ⅱ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竞 夏廷毅 +10 位作者 王颖杰 李宏奇 李平 王济东 常冬姝 刘丽媛 邸玉鹏 王轩 吴伟章 范乃斌 王佐仁 《癌症进展》 2011年第1期94-101,共8页
目的探索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同步个体化放疗治疗晚期/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索肿瘤综合治疗的新模式。方法 21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Ⅳ期NSCLC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吉非替尼... 目的探索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同步个体化放疗治疗晚期/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索肿瘤综合治疗的新模式。方法 21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Ⅳ期NSCLC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同步胸部放疗。胸部放疗采用根治性为目的的适形放疗(CRT)和/或伽马射线立体定向放疗(γ-SBRT)。不良反应依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常见不良反应标准(NCI-CTCAE3.0)评价。主要研究终点为安全性,总生存(OS)和中位生存时间(MST)。次要研究终点为肿瘤局部控制率、肿瘤进展时间(TTP)、无进展生存(PFS)。结果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同步个体化放疗的皮肤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和血液学不良反应可控,没有导致严重的肺部不良反应。接受胸部放疗计划的患者中位肿瘤靶区容积(GTV)是55 cm^3(范围,5~420 cm^3),GTV边缘中位剂量是70Gy(范围,42~70Gy),中位生物等效剂量(BED)是105Gy(范围,60~119Gy)。EGFR-TKIs中位维持治疗时间是8.1个月(范围,1.9~29.0个月),EGFR-TKIs同步放疗没有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中位随访10.0个月(范围,1.1~38.3个月),胸部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5%,中位TTP为5.8个月(范围,1.2~18.6个月),中位PFS为7.8个月(95%的可信区间,1.7~13.9个月),MST为21.8个月(95%的可信区间,5.3~38.4个月),1年PFS为39%,1年、2年和3年的OS分别为41%、24%和24%。结论靶向药物同步放疗安全有效,可以作为晚期/转移性NSCLC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药物 同步放疗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胰腺癌精确放疗和放化综合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竞 夏廷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37-241,共5页
胰腺癌是目前所有肿瘤中预后最差的肿瘤,早期局限性病变5年生存率不足20%。外科治疗水平已经处于平台期,尽管新的治疗药物不断出现,新的治疗技术不断应用,但是胰腺癌的生存并没有得到明显地改善。回顾了局部胰腺癌的治疗现状,阐明精确... 胰腺癌是目前所有肿瘤中预后最差的肿瘤,早期局限性病变5年生存率不足20%。外科治疗水平已经处于平台期,尽管新的治疗药物不断出现,新的治疗技术不断应用,但是胰腺癌的生存并没有得到明显地改善。回顾了局部胰腺癌的治疗现状,阐明精确放疗在局部胰腺癌治疗中的疗效和作用,探讨放疗作为局部胰腺癌治疗选择的可能性,通过开展综合治疗的系列临床研究有可能改善局部胰腺癌患者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联合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扁桃体癌患者放疗中瘤内大出血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晓丹 张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8期177-178,共2页
扁桃体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2/3的口咽部癌发生于此,其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3%~5%,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3%~10%,病理上主要是鳞癌,由于扁桃体癌的病理分类多为低分化癌,其分化较差、恶性程度较高、具有较高的颈淋... 扁桃体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2/3的口咽部癌发生于此,其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3%~5%,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3%~10%,病理上主要是鳞癌,由于扁桃体癌的病理分类多为低分化癌,其分化较差、恶性程度较高、具有较高的颈淋巴结转移率,可高达50%~60%,且对射线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体癌放疗 肿瘤大出血 失血性休克 急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减少头颈部放疗患者口腔并发症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晓丹 赖芳芳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头颈部放疗患者口腔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首次头颈部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结果试验组口腔黏膜反应和放射性张口困难均明...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头颈部放疗患者口腔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首次头颈部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结果试验组口腔黏膜反应和放射性张口困难均明显轻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能减少头颈部放疗患者口腔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放射疗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疗对胰腺癌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仲卿 陈晓 +2 位作者 罗妍 郭小陪 周平 《空军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309-312,共4页
目的研究放疗对胰腺癌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组30例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胰腺癌患者,通过检测放疗前后胰腺癌患者粪弹性蛋白酶1(fecal elastase-1,FE1)水平来评估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结果放疗前后胰腺癌患者FE1中位... 目的研究放疗对胰腺癌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组30例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胰腺癌患者,通过检测放疗前后胰腺癌患者粪弹性蛋白酶1(fecal elastase-1,FE1)水平来评估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结果放疗前后胰腺癌患者FE1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99.0(48.3,320.6)μg/g、56.1(41.9,119.8)μg/g,放疗后胰腺癌患者FE1水平显著下降(P<0.001)。胰头癌及胰体尾部癌患者放疗前FE1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52.2(45.4,195.2)μg/g、315.1(71.5,355.6)μg/g,放疗前胰头癌FE1水平较胰体尾部癌低(P<0.05)。根据FE1评价胰腺外分泌功能标准,本研究中胰腺癌患者放疗前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exocrine pancreatic insufficiency,EPI)发生率分别为66.7%、100.0%,其中放疗前胰腺癌患者轻中度及重度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为16.7%、50.0%,放疗后轻中度及重度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为26.7%、73.3%。结论放射治疗可进一步降低胰腺外分泌功能。因此,监测接受放疗的胰腺癌患者FE1水平,评估其胰腺外分泌功能,对于指导临床补充胰酶等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放疗 胰腺外分泌功能 粪弹性蛋白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综合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版)》放射治疗部分的解读 被引量:28
8
作者 任刚 王竞 夏廷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249-1252,共4页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即使早期可接受手术的患者,5年生存率也不及10%。由于胰腺临近大血管、肿瘤发展迅速,初诊时80%的患者无法接受手术根治切除。作为肿瘤治疗三大手段之一的放射治疗,其肿瘤...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即使早期可接受手术的患者,5年生存率也不及10%。由于胰腺临近大血管、肿瘤发展迅速,初诊时80%的患者无法接受手术根治切除。作为肿瘤治疗三大手段之一的放射治疗,其肿瘤局部控制、止痛疗效显著,已应用到绝大多数胰腺癌患者治疗当中。但胰腺癌毗邻胃肠道组织,传统放疗技术难以提高局部肿瘤照射剂量,几十年来放疗在胰腺癌治疗方面一直停滞不前。近些年伽马刀、Cyber knife、Tomotherapy等一些先进放疗设备不断出现,提高了放疗的精准性,能在保护周围正常组织的前提下提高肿瘤局部放疗剂量[1],使放疗成为一种可根治胰腺癌的手段。由于常规放疗带来的不良结果、传统放疗思维定式的顽固性,以及其他学科医务人员专业的局限性导致对放疗的学术偏见,使胰腺癌现代放疗技术和新的放疗模式在我国推广和应用极为缓慢。《胰腺癌综合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版)》放疗部分的提出将利于胰腺癌放疗的临床实践。共识主要是在原有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胰腺癌放疗的实际情况,增补了一些以我国放疗结果为主的内容。但是其内容仍有缺憾,存在部分内容不够具体的情况,如局限性胰腺癌根治性放疗方面缺少放疗模式;部分推荐仍须斟酌,如临床诊断为胰腺癌但无病理诊断的患者不能接受放疗。为此,本文在进行放疗共识重点部分解读的同时,也提出几点不同的看法,期望为我国胰腺癌放疗的发展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放射疗法 中国 指南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确放射治疗中的影像引导技术成像原理和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宏奇 王颖杰 +1 位作者 刘承利 夏廷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9期30-33,共4页
立体定向消融治疗是代表性的精确放疗技术,具有精准定位、精准照射、高效微创等特点,已在脑转移瘤、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取得与手术相当的效果。其中影像引导技术在精确放疗过程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分为单一成像系统和组合成像系统... 立体定向消融治疗是代表性的精确放疗技术,具有精准定位、精准照射、高效微创等特点,已在脑转移瘤、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取得与手术相当的效果。其中影像引导技术在精确放疗过程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分为单一成像系统和组合成像系统。前者有超声引导、电子射野成像引导、锥形束和扇形束CT引导、核磁引导以及电磁追踪等技术,后者有ExacTrac X射线六维立体定向引导系统等。本文将回顾当前应用的影像引导技术,分析成像原理以及如何改善治疗准确性和缩小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射体积,探索未来融合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影像引导 成像原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方法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新技 夏廷毅 +2 位作者 常冬姝 郭久璋 李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949-951,共3页
目的:比较单纯放射治疗,曲安奈德注射+放射治疗与手术+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91例瘢痕疙瘩患者采用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其中单纯放射治疗28例,曲安奈德注射+放射治疗31例,手术+放射治疗32例。结果:单纯放射治疗组治愈率... 目的:比较单纯放射治疗,曲安奈德注射+放射治疗与手术+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91例瘢痕疙瘩患者采用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其中单纯放射治疗28例,曲安奈德注射+放射治疗31例,手术+放射治疗32例。结果:单纯放射治疗组治愈率为35.8%,有效率为67.9%;曲安奈德注射+放射治疗组治愈率为64.5%,有效率为90.3%;手术+放射治疗组治愈率为71.9%,有效率为93.8%。单纯放射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与曲安奈德注射+放射治疗组以及手术+放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安奈德注射+放射治疗组与手术+放射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安奈德注射+放射治疗与手术+放射治疗对瘢痕疙瘩的疗效均优于单纯放射治疗,前两者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皮损内注射 手术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体部伽马刀治疗肺转移瘤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宏奇 吴伟章 +4 位作者 王颖杰 李晶 王轩 庞海峰 夏廷毅 《中国医学装备》 2013年第7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体部伽马刀治疗肺转移瘤的安全性。方法:对52例肺转移瘤患者共计217个病灶进行体部伽马刀治疗,其1个疗程为1~6次,单次治疗病灶最少1个,最多12个,中位数4个;病灶体积为0.13~65.12cm3。辐射源为γ射线。单次照射剂量为3~5Gy,... 目的:探讨体部伽马刀治疗肺转移瘤的安全性。方法:对52例肺转移瘤患者共计217个病灶进行体部伽马刀治疗,其1个疗程为1~6次,单次治疗病灶最少1个,最多12个,中位数4个;病灶体积为0.13~65.12cm3。辐射源为γ射线。单次照射剂量为3~5Gy,中位数为5Gy,总剂量为30~51Gy,中位数为40Gy,等效生物剂量为39~86.4Gy。结果:全组死亡24例,其中9例死于呼吸衰竭,5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于肾衰、心衰、肺内病灶复发和脑转移各2例,2例死于大出血。急性辐射损伤主要表现在上消化道、肺和血液学毒性。晚期辐射损伤集中体现在肺组织损伤。不良反应均在RTOGⅡ级以下,急性辐射损伤和晚期辐射损伤III级各2例(占3.8%)。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体部γ-刀治疗多发性肺转移瘤安全,同时为临床在安全范围内进一步提升照射剂量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性 肿瘤转移 体部伽马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支架置入联合γ刀治疗复杂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冯志强 张洪义 +6 位作者 李宏奇 肖梅 夏廷毅 李平 朴龙松 刘洋 张宏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5-517,共3页
目的评价胆道支架置入联合γ刀治疗复杂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例Bismuth分型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合并胆总管远端狭窄行胆道置入金属支架引流联合γ刀治疗,先行B超引导下左侧肝内胆管穿刺置管,再行右侧肝内胆管置管引流(PTCD),... 目的评价胆道支架置入联合γ刀治疗复杂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例Bismuth分型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合并胆总管远端狭窄行胆道置入金属支架引流联合γ刀治疗,先行B超引导下左侧肝内胆管穿刺置管,再行右侧肝内胆管置管引流(PTCD),置入3枚胆道支架解除梗阻。黄疸消退后行体部γ刀治疗,观察患者胆红素、转氨酶及肿瘤控制情况。结果 5例患者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为289.38±101.43μmol/L,直接胆红素180.42±72.50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48.80±82.65U/L。术后1周、1个月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94.2±20.43、27.20±14.60μmol/L,直接胆红素分别为62.37±30.41、20.58±9.33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分别为109.27±45.52、59.80±35.18U/L。5例患者术后生存期分别为10、13、14、17、24个月,其中3例仍存活,中位生存期15个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胆道支架置入联合γ刀是复杂型肝门部胆管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病例可提高局控率和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支架 放射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cCHECK和EBT3胶片应用于螺旋断层放射治疗剂量验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丁艳秋 吴伟章 +3 位作者 朱夫海 王勇 程金生 翟贺争 《中国医学装备》 2015年第9期31-35,共5页
目的:比较研究Arc CHECK半导体矩阵和EBT3胶片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剂量验证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10例小靶区患者的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计划,分别采用Arc CHECK半导体矩阵和EBT3胶片两种方法进行剂量验证,设置γ分析通过标准(1 mm/1%、2 m... 目的:比较研究Arc CHECK半导体矩阵和EBT3胶片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剂量验证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10例小靶区患者的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计划,分别采用Arc CHECK半导体矩阵和EBT3胶片两种方法进行剂量验证,设置γ分析通过标准(1 mm/1%、2 mm/2%、3 mm/3%),获得两种方法的γ分析通过率。结果:Arc CHECK半导体矩阵γ分析标准(1 mm/1%、2 mm/2%、3mm/3%)的平均通过率为86.9%、99.1%及99.9%,EBT3胶片γ分析标准(1 mm/1%、2 mm/2%、3 mm/3%)的平均通过率为65.3%、92.4%及98.1%,两者相差分别为21.6%、6.7%和1.8%。两种剂量验证γ分析通过率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0627,P=0.0022)、(Z=-3.6070,P=0.0003)及(Z=-3.7920,P=0.0001)。结论:在进行剂量梯度变化较大区域或低剂量区的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计划验证时需要使用胶片进行剂量验证复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EBT3胶片 剂量验证 ArcCHECK半导体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脑及局部转移灶同步推量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鹤飞 朱峰 +3 位作者 王轩 刘晨 夏廷毅 王颖杰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3期55-58,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放射治疗技术实施全脑放射治疗及局部转移灶同步推量放射治疗(WBRT+SIB)中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脑转移瘤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放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8例接受WBRT+SIB的患者CT图像,分别完成7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IMRT)及螺旋断... 目的:比较不同放射治疗技术实施全脑放射治疗及局部转移灶同步推量放射治疗(WBRT+SIB)中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脑转移瘤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放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8例接受WBRT+SIB的患者CT图像,分别完成7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IMRT)及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TOMO)系统的WBRT+SIB计划,比较两计划间处方剂量覆盖度(V30)、靶区适形指数(CI)、剂量均匀性指数(HI)、重要器官的最高剂量(D_(max))及平均剂量(D_(mean))间的差异。结果:TOMO在剂量覆盖度、靶区的适形度以及剂量均匀性方面均优于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4,t=2.88,t=-3.25;P<0.05),且能更好的保护正常组织,减少眼球及晶体的照射剂量;两种放射治疗技术CI的差值与转移瘤的个数呈明显的线性相关。结论:在全脑及局部转移瘤的放射治疗中,TOMO在靶区的处方剂量覆盖度、适形指数及均匀性指数上均优于IMRT,正常组织受量低于IMRT。随着转移瘤数目的增加,TOMO在靶区适形度上的优势更加明显,因此TOMO可成为脑转移瘤患者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全脑放射治疗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技术的全骨髓照射治疗计划设计质量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峰 楼晓 +2 位作者 常冬姝 吴伟章 王颖杰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12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技术全骨髓照射治疗(TMI)计划质量评估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总医院肿瘤放疗科接受TMI治疗的18例患者的治疗计划结果,统计各部位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I)、均匀度指数(HI)、靶区剂量D_(90)、D_(10)、... 目的:探讨采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技术全骨髓照射治疗(TMI)计划质量评估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总医院肿瘤放疗科接受TMI治疗的18例患者的治疗计划结果,统计各部位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I)、均匀度指数(HI)、靶区剂量D_(90)、D_(10)、D_(mean)以及正常组织D_(50)等参数。计算正常组织质量指数(NQI)、靶区质量指数(TQI)和计划质量指数(PQI),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多数正常组织剂量D_(50)均低于6 Gy,如大脑、双肺和肝脏分别为(6.0±0.69)Gy、(5.35±0.47)Gy和(4.82±0.88)Gy。头颈部靶区剂量分布最差,胸腹部及四肢趋中,盆腔部最优。相关性分析TQI与修正NQI呈显著负相关(r=-0.512,P<0.05);PQI与TQI呈显著正相关(r=0.517,P<0.05)。PQI值最高(0.941)的患者NQI值最低(0.860),而TQI值处于平均水平之上(0.893);PQI值最低(0.821)的患者NQI值处于平均水平之下(0.965),TQI值最低(0.811)。结论:所建立的评估指数PQI,能够均衡的综合容纳正常组织剂量限制结果和靶区剂量覆盖结果,并获得一个可以量化比较治疗计划优劣的指数,但进一步研究时需结合临床分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骨髓照射 计划质量指数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剂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根治性放射治疗29例寡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小龙 李宏奇 +4 位作者 刘鹤飞 徐向生 吴伟章 夏廷毅 王颖杰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6期65-68,共4页
目的:研究应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根治性放射治疗寡转移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原发灶及所有转移灶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初治转移灶≤5个的寡转移NSCLC患者,应用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系统对原发灶及所有转移... 目的:研究应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根治性放射治疗寡转移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原发灶及所有转移灶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初治转移灶≤5个的寡转移NSCLC患者,应用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系统对原发灶及所有转移灶行根治性放疗,平均和中位生物有效剂量(BED_(10))分别为95 Gy和94 Gy,中位化疗周期数4个。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近期疗效中病灶治疗总有效率为80%,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3%、69%和34%;中位生存时间为30个月,1年、2年和3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2%、17%和7%,中位无进展时间为12个月。多数患者仅出现1~2级不良反应,仅少数患者出现3级不良反应,未出现4级不良反应及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螺旋断层TOMO对寡转移NSCLC患者原发灶及所有转移灶均行根治性放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情况,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寡转移 根治性放射治疗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豆片和硫酸镁贴敷预防肌内注射硬结形成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董淑华 刘桂香 +3 位作者 张明溪 何萍萍 张玉珍 苏迅 《护理管理杂志》 2013年第4期273-274,共2页
目的比较土豆片、硫酸镁贴敷肌内注射局部预防硬结形成的效果。方法采取左右交替注射自身对照方法,对69例肌内注射白细胞介素2患者进行土豆片、硫酸镁贴敷比较两种方法硬结发生率和局部疼痛程度。结果生土豆片组硬结形成率为2.92%,明显... 目的比较土豆片、硫酸镁贴敷肌内注射局部预防硬结形成的效果。方法采取左右交替注射自身对照方法,对69例肌内注射白细胞介素2患者进行土豆片、硫酸镁贴敷比较两种方法硬结发生率和局部疼痛程度。结果生土豆片组硬结形成率为2.92%,明显低于硫酸镁组的6.15%(P<0.05)。两组皮肤红肿的发生率均在3%左右,无痛均在80%以上。结论土豆片、硫酸镁贴敷肌内注射局部可缓解注射部位疼痛和预防硬结形成,且生土豆片预防硬结形成的效果优于硫酸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注射 预防硬结 注射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RCH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菲 陆江阳 +1 位作者 刘茜 李新技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7-299,共3页
目的构建MARCH1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鉴定和纯化,为研究MARCH1在小鼠树突细胞(DCs)中的生物学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从小鼠尾部提取cDNA作为模板,采用特异的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MARCH1cDNA片段,经EcoRⅠ和BamHⅠ双酶切,连接于载体... 目的构建MARCH1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鉴定和纯化,为研究MARCH1在小鼠树突细胞(DCs)中的生物学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从小鼠尾部提取cDNA作为模板,采用特异的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MARCH1cDNA片段,经EcoRⅠ和BamHⅠ双酶切,连接于载体pMB-HA质粒上,构建重组载体,经双酶切和DNA测序分析检测重组载体构建结果,转化大肠埃希菌DH5α感受态菌、筛选阳性克隆、抽提质粒并进行纯化。结果 PCR获得与预期大小一致(约3900bp)的cDNA片段,成功构建重组载体pMB-HA-MARCH1,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MARCH1 cDNA片段正确插入该真核表达载体中。结论成功构建含有MARCH1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CH1 质粒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临床应用规范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38
19
作者 夏廷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54-458,共5页
γ(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是放疗诸多技术中的一类,有较好的剂量聚焦特性,在提高靶区剂量和降低正常组织损伤方面有较大优势,特别是我国独创的全身γ-刀所具有的独特剂量聚焦和剂量分布特点,在治疗实质器官肿瘤如肺、肝、胰腺等局... γ(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是放疗诸多技术中的一类,有较好的剂量聚焦特性,在提高靶区剂量和降低正常组织损伤方面有较大优势,特别是我国独创的全身γ-刀所具有的独特剂量聚焦和剂量分布特点,在治疗实质器官肿瘤如肺、肝、胰腺等局限性肿瘤获得了高疗效、低损伤的效果,引起了国内外同道的高度关注,开创了中国模式的γ(X)-线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新局面。本文就γ(X)-线立体定向放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规范、治疗进展以及存在问题和展望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放射治疗 X-刀 Γ-刀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剂量递增模式的调强放射治疗对局部进展期胸腺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常冬姝 李晶 +8 位作者 李平 任刚 王轩 邸玉鹏 庞海峰 陈晓 康晓黎 王颖杰 夏廷毅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7期61-64,共4页
目的:探索局部进展期胸腺瘤的放射治疗价值,为患者提供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局部进展期胸腺瘤Ⅲ期和(或)ⅣA期患者,其中胸腺瘤Masaoka分期Ⅲ期1例,ⅣA期10例,所有患者采用剂量递增模式的调强放射治疗,处方剂... 目的:探索局部进展期胸腺瘤的放射治疗价值,为患者提供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局部进展期胸腺瘤Ⅲ期和(或)ⅣA期患者,其中胸腺瘤Masaoka分期Ⅲ期1例,ⅣA期10例,所有患者采用剂量递增模式的调强放射治疗,处方剂量分别为50 Gy、60 Gy和70 Gy,15~20次。评价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治疗反应及疗效。结果:治疗后1个月原发灶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9例,占81.8%,总有效率(CR+PR)81.8%;治疗后3个月原发灶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0例,占90.9%,总有效率(CR+PR)90.9%;治疗后6个月原发灶完全缓解(CR)2例,占18.2%,部分缓解(PR)9例,占81.8%,总有效率(CR+PR)100%;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1.8%和81.8%。治疗期间出现Ⅰ~Ⅱ级消化系统反应6例,Ⅰ~Ⅱ级骨髓抑制4例,Ⅰ~Ⅱ级呼吸系统反应3例,Ⅰ级皮肤反应2例;治疗后1个月,Ⅰ级消化系统反应5例,Ⅰ级骨髓抑制3例,Ⅰ~Ⅱ级呼吸系统反应3例,Ⅰ级皮肤反应3例;治疗后3个月,Ⅰ级消化系统反应1例,Ⅰ级骨髓抑制1例,Ⅰ~Ⅱ级呼吸系统反应3例,Ⅰ级皮肤反应3例;治疗后6个月,Ⅰ~Ⅱ级呼吸系统反应6例,Ⅰ级皮肤反应1例,通过药物治疗症状可缓解。结论:采用剂量递增模式调强放射治疗局部进展期胸腺瘤安全有效,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胸腺癌 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递增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