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对航空油料热氧化安定性的影响探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郭峰 费逸伟 +2 位作者 彭兴隆 杨宏伟 姚婷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15年第5期452-455,共4页
系统阐述了金属对喷气燃料和航空润滑油热氧化安定性的影响。通过比较Cu,Fe,Zn等发动机常见金属在喷气燃料高温沉积物形成、航空润滑油酸值和起始氧化温度等变化中发挥的作用,探讨了金属在油品热氧化衰变中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 航空油料 喷气燃料 航空润滑油 金属 热氧化安定性 衰变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油料化验》菜单式教学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2
2
作者 郝敬团 姚婷 +2 位作者 刘广龙 邱贞慧 孟庆枢 《山东化工》 CAS 2015年第19期129-130,133,共3页
菜单式《油料化验》教学体系的合理建构是实现《油料化验》教学目标、培养信息化条件下复合型人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师资队伍、教学实践、考核方案、教学检查、教学效益等方面尝试建构《油料化... 菜单式《油料化验》教学体系的合理建构是实现《油料化验》教学目标、培养信息化条件下复合型人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师资队伍、教学实践、考核方案、教学检查、教学效益等方面尝试建构《油料化验》菜单式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单式教学 教学体系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作用下酯类航空润滑基础油的组分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费逸伟 彭兴隆 +2 位作者 姚婷 郭峰 杨宏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44-1449,共6页
用己二酸二异辛酯(DIOA)油样模拟酯类航空润滑基础油在高温下进行氧化裂解反应,考察了油样的酸值变化,并采用GC-MS联用技术检测了DIOA的结构组成随工作温度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工作温度为100℃时,DIOA油样中已有小分子的单酯和... 用己二酸二异辛酯(DIOA)油样模拟酯类航空润滑基础油在高温下进行氧化裂解反应,考察了油样的酸值变化,并采用GC-MS联用技术检测了DIOA的结构组成随工作温度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工作温度为100℃时,DIOA油样中已有小分子的单酯和双酯产生,随工作温度的升高,酯含量不断增加;当工作温度为170℃时,油样中有小分子的酮、酸等化合物生成,油样呈淡黄色;当工作温度为300℃时,油样中酮和酸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605%和0.020%,酸值(每g油样消耗KOH的质量)高达12.597 mg/g,油样呈深黄色,且出现胶质状沉淀。该方法可用于分析酯类航空润滑基础油的热氧化安定性和主滑油性能变化,以确定合理的换油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类航空润滑基础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己二酸二异辛酯 高温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滴定法快速测定航空油品酸值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士钊 胡建强 +2 位作者 郭力 郝敬团 刘广龙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75,共5页
应用温度滴定技术快速测定航空油品酸值.在航空油品中加入一种温度滴定指示剂,根据滴定过程体系温度-滴定体积曲线得到滴定终点,计算得到样品酸值.测定结果通过苯甲酸进行可靠性和准确性验证.结果表明,用温度滴定法测定不同浓度的苯甲... 应用温度滴定技术快速测定航空油品酸值.在航空油品中加入一种温度滴定指示剂,根据滴定过程体系温度-滴定体积曲线得到滴定终点,计算得到样品酸值.测定结果通过苯甲酸进行可靠性和准确性验证.结果表明,用温度滴定法测定不同浓度的苯甲酸的结果重现性非常好,回归分析显示R为0.99965(n=5),方差P<0.0001.该方法整个测定过程只需3~5 min,对润滑油、液压油、汽油、煤油、柴油都具有很好的适用性,解决了电位滴定法、颜色指示剂法在测定深色或加有添加剂的石油产品酸值时滴定终点难以判断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滴定 航空油品 终点指示剂 酸值 快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α-烯烃航空润滑基础油超高温产物结构组分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费逸伟 彭兴隆 +2 位作者 姚婷 郭峰 程治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2-98,共7页
以聚α-烯烃航空润滑基础油(PAO)为原料,借助高温高压反应釜装置研究了超高温(350℃和400℃)作用对PAO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反应产物的结构组分差异.结果表明:聚α-烯烃在超高温作用下发生... 以聚α-烯烃航空润滑基础油(PAO)为原料,借助高温高压反应釜装置研究了超高温(350℃和400℃)作用对PAO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反应产物的结构组分差异.结果表明:聚α-烯烃在超高温作用下发生深度热裂解,尤其在400℃作用下几乎完全裂解.裂解产物经GC/MS分析,共检测出178种化合物,包括19种正构烷烃(NAs)、43种异构烷烃(IPs)、56种烯烃(OFs)、17种环烷烃(CAs)、15种芳烃(AHs)、4种含杂原子化合物(HCCs)及24种α-烯烃的聚合体(PMs).350℃和400℃下裂解生成的小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分别达到37.236%和65.160%,这些小分子化合物的大量产生是导致油品粘度变稀的主要原因,然而环烷烃、芳烃及杂原子化合物等含生色/助色基团化合物则是油品颜色加深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Α-烯烃 航空润滑基础油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 超高温作用 组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润滑油高温氧化GC/MS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永国 校云鹏 +2 位作者 赵媛莉 姜旭峰 校云超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7-82,共6页
以聚α-烯烃为基础油的JC-1、JC-2、928N和928U航空润滑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提出提高航空润滑油热氧化安定性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聚α-烯烃基础油及其中所含的抗氧化剂进行分析,利用固体探针-飞行时间质谱... 以聚α-烯烃为基础油的JC-1、JC-2、928N和928U航空润滑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提出提高航空润滑油热氧化安定性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聚α-烯烃基础油及其中所含的抗氧化剂进行分析,利用固体探针-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了解了润滑油有机质组成的变化,为控制主润滑油品质衰变及在用油变色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高温氧化 润滑油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类航空润滑油基础油热氧化衰变规律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费逸伟 郭峰 +2 位作者 郝敬团 姚婷 杨宏伟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4-79,91,共7页
对不同温度和反应条件下的癸二酸二-2-乙基己酯(DHS)基础油理化指标进行考察,并采用GC/MS现代分析手段测定油样结构组成,探讨酯类航空润滑油基础油的热氧化衰变规律,从分子水平揭示酯类航空润滑油基础油高温衰变后颜色、黏度和酸值变化... 对不同温度和反应条件下的癸二酸二-2-乙基己酯(DHS)基础油理化指标进行考察,并采用GC/MS现代分析手段测定油样结构组成,探讨酯类航空润滑油基础油的热氧化衰变规律,从分子水平揭示酯类航空润滑油基础油高温衰变后颜色、黏度和酸值变化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空气、氧气和抗氧剂N-苯基-α-萘胺(NPAN)对DHS黏度高温衰变影响较小,这是因为油品分子链在高温作用下既发生裂解使黏度低,也会相互聚合使黏度增大;氧气的存在会与自由基生成醇、醛和酸等含氧化合物,使油样酸值急剧增大,添加NPAN后极大地抑制了酸值升高,油样酸值的突变温度升高,表明NPAN在酯类基础油中发挥了较好的抗氧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类基础油 航空润滑油 热氧化衰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润滑油基础油热裂解的时温等效性 被引量:5
8
作者 费逸伟 郭峰 +3 位作者 姚婷 杨宏伟 彭兴隆 程治升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75,共5页
采用润滑油高温氧化实验与GC/MS分析联用技术,模拟聚α-烯烃航空润滑基础油在高温下的氧化裂解,并检测其结构组成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变化的关系,同时探讨时温等效效应在润滑油高温衰变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00~300℃、反应时... 采用润滑油高温氧化实验与GC/MS分析联用技术,模拟聚α-烯烃航空润滑基础油在高温下的氧化裂解,并检测其结构组成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变化的关系,同时探讨时温等效效应在润滑油高温衰变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00~300℃、反应时间2~100h之间,时温等效效应是适用的.利用这些信息,可以通过提高试验温度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润滑油在较低温度下长期工作的衰变规律,为分析航空润滑基础油的高温安定性以及主滑油性能变化以确定合理换油周期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α-烯烃航空润滑基础油 GC/MS 高温裂解 热安定性 时温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滴定法快速测定航空油品水分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健健 胡建强 +2 位作者 杨士钊 吴楠 徐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60-1265,共6页
温度滴定作为一种新的容量分析方法,对于快速、准确测定石油产品的理化性能指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选取2,2-甲氧基丙烷为滴定剂,环己烷和异丙醇混合作为滴定溶剂,用甲烷磺酸作为催化剂,采用温度滴定方法测定航空油品的水分含量。通过... 温度滴定作为一种新的容量分析方法,对于快速、准确测定石油产品的理化性能指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选取2,2-甲氧基丙烷为滴定剂,环己烷和异丙醇混合作为滴定溶剂,用甲烷磺酸作为催化剂,采用温度滴定方法测定航空油品的水分含量。通过优化滴定剂浓度、滴定速率、油品用量等实验条件参数,得出油样用量为4~14g、滴定剂浓度为1.0mol/L、滴定速率为0.5mL/min。在此条件下,水含量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重复性较好,线性回归系数R为0.9995,能够实现航空油品水含量的快速准确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滴定 航空油品 水分测定 快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α-烯烃和双酯类航空润滑基础油黏度/颜色衰变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彭兴隆 费逸伟 +1 位作者 姚婷 程治升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67,共7页
采用高温高压反应釜装置模拟了聚α-烯烃(PAO)和己二酸二异辛酯(DIOA)航空润滑基础油高温工作环境,结合GC/MS技术分析了两种基础油及170,200℃和300℃反应油样的结构组成。在300℃时,PAO呈淡黄色,酸值(KOH)为0.493mg/g,黏度从原来的17.9... 采用高温高压反应釜装置模拟了聚α-烯烃(PAO)和己二酸二异辛酯(DIOA)航空润滑基础油高温工作环境,结合GC/MS技术分析了两种基础油及170,200℃和300℃反应油样的结构组成。在300℃时,PAO呈淡黄色,酸值(KOH)为0.493mg/g,黏度从原来的17.94mm2/s下降到8.279mm2/s,并检测出大量的小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相对含量为22.713%;而DIOA呈褐色,酸值高达12.597mg/g,比原样增加了114倍,黏度降低22.3%。分析可知,PAO黏度严重衰减主要是由高温裂解引起的;而DIOA中的酮、醚、醇、酸等生色物质的生成是导致颜色加深和酸值增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润滑基础油 聚Α-烯烃 己二酸二异辛酯 黏度 颜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类航空润滑油热氧化安定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费逸伟 彭显才 +3 位作者 吴楠 杨宏伟 姚婷 姜会泽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30,共5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经过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反应后的航空润滑油基础油癸二酸二-2-乙基己酯(DIOS)、50-1-4φ航空润滑油及加入抗氧剂的基础油进行动态和静态氧化试验,通过分析处理热流曲线,分别得到不同油样的起始氧化温度(IOT)...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经过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反应后的航空润滑油基础油癸二酸二-2-乙基己酯(DIOS)、50-1-4φ航空润滑油及加入抗氧剂的基础油进行动态和静态氧化试验,通过分析处理热流曲线,分别得到不同油样的起始氧化温度(IOT)和氧化诱导期(OIT),并对添加抗氧剂前后油样的氧化安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种油样的IOT值与OIT值分别处于206~255℃和12~31 min的范围内,且随着初始反应温度的增加和反应时间的延长,油样IOT值与OIT值都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总体下降趋势,表明在更高温度、更长时间下反应后,油样的氧化安定性会变差;油品的OIT值变化规律与IOT值的相同,表明采用这2种指标来评价油样的氧化安定性结果基本一致;添加抗氧剂后的基础油油样的IOT值均呈增大趋势,表明该抗氧剂可提升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而对于成品油50-1-4φ,由于多种添加剂的协同作用效果,相比单一添加抗氧剂,油品的氧化安定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类油 抗氧剂 差示扫描量热法 氧化安定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航空发动机润滑油性能结构热衰变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峰 费逸伟 +1 位作者 姚婷 彭兴隆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3-108,148,共7页
某型航空润滑油主要由基础油聚α-烯烃(PAO)和抗氧剂N-苯基-α-萘胺(T531)组成。借助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航空发动机温度,研究不同温度下抗氧剂T531对PAO理化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反应产物的... 某型航空润滑油主要由基础油聚α-烯烃(PAO)和抗氧剂N-苯基-α-萘胺(T531)组成。借助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航空发动机温度,研究不同温度下抗氧剂T531对PAO理化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反应产物的结构组分变化,探究PAO和T531的高温衰变机制。结果表明,高温促使PAO基础油发生分子链断裂反应并产生了含氧化合物,致使PAO黏度降低和酸值升高;在一定温度范围内T531较好地延缓了PAO分子链的断裂;T531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也会发生衰变,产生大量链状酮类化合物,加深了润滑油颜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Α-烯烃 基础油 N-苯基-α-萘胺 高温衰变 机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航空发动机润滑油的热氧化安定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楠 费逸伟 +1 位作者 马军 郭峰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6,共6页
通过高温高压反应釜实验模拟发动机实际工况条件,研究不同氧化温度对以聚α-烯烃合成油为基础油、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对,对’-二异辛基二苯胺为抗氧剂的某型航空润滑油理化性能的影响,并根据润滑油高温氧化后产物的结构组成,分析PAO... 通过高温高压反应釜实验模拟发动机实际工况条件,研究不同氧化温度对以聚α-烯烃合成油为基础油、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对,对’-二异辛基二苯胺为抗氧剂的某型航空润滑油理化性能的影响,并根据润滑油高温氧化后产物的结构组成,分析PAO航空润滑油的氧化衰变机制。结果表明:温度越高,该型航空润滑油产生的小分子越多,黏度降低,酸值增大;抗氧剂的加入可以明显减缓油品黏度的衰减过程,并抑制小分子异构烷烃和烯烃的生成;在高温氧化衰变过程中,PAO基润滑油的高温氧化衰变经历了自由基反应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Α-烯烃 航空润滑油 热氧化安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烃类航空润滑油高温金属催化氧化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阮少军 费逸伟 +2 位作者 马军 卞森 彭兴隆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9-82,共4页
利用高温氧化加速实验装置,以金属Cu、Fe作催化剂,研究合成烃类航空润滑油在温度为180,200,230,250,300℃条件下的氧化反应,测定反应后油品的运动黏度、酸值及倾点,并结合二元相关方法计算三者间的相关系数,利用GC/MS对其组成进行分析... 利用高温氧化加速实验装置,以金属Cu、Fe作催化剂,研究合成烃类航空润滑油在温度为180,200,230,250,300℃条件下的氧化反应,测定反应后油品的运动黏度、酸值及倾点,并结合二元相关方法计算三者间的相关系数,利用GC/MS对其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品的运动黏度与酸值、运动黏度与倾点的关系为高度负相关性,酸值与倾点的关系为高度正相关性;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烯烃以及其它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与氧化后油品的酸值及倾点的变化具有高度正相关性,但与运动黏度的变化呈高度负相关性;己二酸二异辛酯及抗氧剂的相对含量与氧化后油品的酸值及倾点的变化具有高度的负相关性,而与运动黏度的变化呈高度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润滑油 高温氧化 相关性 组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号航空润滑油金属催化高温氧化黏温规律的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阮少军 费逸伟 +3 位作者 马军 郝敬团 彭显才 郭峰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02-707,共6页
对某型号的航空润滑油经金属催化高温氧化后,温度对黏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测定了油样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黏度,采用Andreda,Walther,Vogel方程对不同温度下的运动黏度进行了线性拟合分析,并对高温条件下油品黏度衰变的机理进行了探... 对某型号的航空润滑油经金属催化高温氧化后,温度对黏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测定了油样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黏度,采用Andreda,Walther,Vogel方程对不同温度下的运动黏度进行了线性拟合分析,并对高温条件下油品黏度衰变的机理进行了探究。实验结果表明,Walther方程拟合的效果最佳,运动黏度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984 2。在金属的催化作用下,金属表面吸附了大量高温氧化产生的自由基,增大了有效碰撞的概率,进而加速了油品的氧化,生成了烷烃、烯烃以及醛、酯等小分子类物质,使油品的运动黏度发生衰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润滑油 金属催化 方程拟合 预测分析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烃类航空润滑油高温氧化产物的理化指标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阮少军 费逸伟 +3 位作者 马军 郝敬团 彭显才 郭峰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1-115,共5页
利用高温氧化加速装置,采用金属Cu和Fe片分别在不同反应温度下对烃类航空润滑油进行催化氧化,探究氧化产物的运动黏度、酸值及倾点的变化规律,并结合GC/MS分析导致油品运动黏度、酸值及倾点变化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油品的氧化裂解程... 利用高温氧化加速装置,采用金属Cu和Fe片分别在不同反应温度下对烃类航空润滑油进行催化氧化,探究氧化产物的运动黏度、酸值及倾点的变化规律,并结合GC/MS分析导致油品运动黏度、酸值及倾点变化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油品的氧化裂解程度越深,Pearson相关系数r值的绝对值就越大,氧化产物的运动黏度、酸值及倾点之间的关联性越强;运动黏度及倾点的衰变主要是热裂解反应引起的,而酸值的增大则主要是油品的热氧化反应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润滑油 理化指标 关联度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α-烯烃航空润滑基础油颜色衰变结构组成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峰 费逸伟 +2 位作者 姚婷 杨宏伟 彭兴隆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43,共5页
采用反应釜装置模拟聚α-烯烃(PAO)航空润滑基础油高温工况,借助无水甲醇、丙酮和乙酸乙酯对添加N-苯基-α-萘胺(T531)的PAO高温试验油样进行萃取,并结合FTIR和GC/MS技术分析其结构组成。结果表明,油品颜色随反应时间延长而加深,甲醇萃... 采用反应釜装置模拟聚α-烯烃(PAO)航空润滑基础油高温工况,借助无水甲醇、丙酮和乙酸乙酯对添加N-苯基-α-萘胺(T531)的PAO高温试验油样进行萃取,并结合FTIR和GC/MS技术分析其结构组成。结果表明,油品颜色随反应时间延长而加深,甲醇萃取物的颜色最深,丙酮和乙酸乙酯萃取物颜色较浅。在甲醇萃取物中,反应2h、100h和200h的油样胺类相对含量分别为45.783%、59.958%和75.473%,促使油品颜色剧烈改变;而在丙酮和乙酸乙酯萃取物中,主要检测到无色的α-烯烃单体或二聚体,表明分子链发生断裂。这些信息为探究PAO航空润滑基础油的颜色衰变机理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润滑基础油 聚Α-烯烃 N-苯基-α-萘胺 萃取 颜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运输集装托盘脱胶监测的概率成像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彬 陈思杨 +2 位作者 储庆中 王彦峰 吴华 《测控技术》 CSCD 2017年第11期8-13,共6页
为了提高航空运输集装托盘使用的安全性与经济性,针对航空运输集装托盘脱胶监测技术的空白,提出了一种基于损伤概率成像方法的航空运输集装托盘脱胶监测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损伤散射信号包络损伤因子计算方法求取各激励-传感通道上的... 为了提高航空运输集装托盘使用的安全性与经济性,针对航空运输集装托盘脱胶监测技术的空白,提出了一种基于损伤概率成像方法的航空运输集装托盘脱胶监测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损伤散射信号包络损伤因子计算方法求取各激励-传感通道上的损伤因子,然后使用损伤概率成像方法获取被监测区域的结构损伤概率图像,最后使用概率坐标加权算法计算出航空运输集装托盘脱胶的位置坐标。自制了一块试件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损伤概率成像方法的航空运输集装托盘脱胶监测方法可以对航空运输集装托盘脱胶进行不依赖信号传播速度的成像定位,定位误差不大于2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集装托盘 脱胶监测 损伤因子 损伤概率成像 概率坐标加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α-烯烃航空润滑油基础油的高温氧化衰变 被引量:2
19
作者 费逸伟 郭峰 +2 位作者 姚婷 杨宏伟 郭青鹏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15年第3期212-215,共4页
以聚α-烯烃(PAO)为航空润滑油基础油,p,p'-二异辛基二苯胺(DODPA)为抗氧剂(占油样相对质量分数为1%),于高温高压反应器中,模拟航空润滑油高温氧化环境,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考察了试样氧化前后沉积物质... 以聚α-烯烃(PAO)为航空润滑油基础油,p,p'-二异辛基二苯胺(DODPA)为抗氧剂(占油样相对质量分数为1%),于高温高压反应器中,模拟航空润滑油高温氧化环境,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考察了试样氧化前后沉积物质量分数、质量损失率和吸收峰面积比(CSI)随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反应温度升高,试样质量损失率与CSI均提高,沉积物质量分数维持在较低水平且变化不大;在DODPA存在下,PAO的最高使用温度为230℃;在高温条件下,烯烃是主要的热裂解产物,其次为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另外也存在少量非烃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Α-烯烃 航空润滑油基础油 p p'-二异辛基二苯胺 热氧化安定性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润滑油高温热氧化安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宗营 姜旭峰 +1 位作者 岳聪伟 校云鹏 《润滑油》 CAS 2015年第6期19-21,共3页
3种航空润滑油新油在300℃高温下进行了模拟氧化实验,测定了油品氧化前后的酸值和运动黏度,结合FTIR技术分析了氧化前后油品中羰基吸收峰的变化。结果表明:航空润滑油经高温氧化后,均有不溶物生成并黏附在容器表面且不易去除;酸值明显... 3种航空润滑油新油在300℃高温下进行了模拟氧化实验,测定了油品氧化前后的酸值和运动黏度,结合FTIR技术分析了氧化前后油品中羰基吸收峰的变化。结果表明:航空润滑油经高温氧化后,均有不溶物生成并黏附在容器表面且不易去除;酸值明显增大,为新油酸值的5~10倍,但运动黏度没有明显变化;其中酯类润滑油氧化后羰基吸收峰的峰高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润滑油 热氧化 不溶物 酸值 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