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醉科仪器设备消毒管理策略分析
1
作者 宋金澄 杜利军 +3 位作者 李卓伦 郝国蓉 孙绪德 高昌俊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究麻醉科仪器设备消毒管理的有效策略。方法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选取本院麻醉科60件可消毒仪器设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与消毒管理方式分为管理前组(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30件设备,常规消毒管理策略)、管理后组(2023年7月至2... 目的探究麻醉科仪器设备消毒管理的有效策略。方法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选取本院麻醉科60件可消毒仪器设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与消毒管理方式分为管理前组(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30件设备,常规消毒管理策略)、管理后组(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30件设备,6S消毒策略)。均由同一批医护人员参与。比较管理前组与管理后组医护人员满意度、消毒质量评分、设备管理效果、器械管理合格率。结果(1)医护人员满意度:管理前组总满意度为80.00%(20/25),管理后组为100.00%(25/25)(P<0.05)。(2)消毒质量评分:管理前组响应及时、使用便捷度、消毒效果评分均低于管理后组(P<0.05)。(3)设备管理效果:管理前组设备完好[70.00%(21/30)]、特殊仪器放置[73.33%(22/30)]、仪器使用登记率[76.67%(23/30)]均低于管理后组[均为96.67%(29/30)](P<0.05)。(4)器械管理合格率:优良率管理前组(70.00%)低于管理后组(96.67%)(P<0.05)。结论麻醉科仪器设备消毒管理中应用6S消毒管理策略,医护人员满意度较高,消毒质量较高,管理效果较佳,可提高管理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科 仪器设备 消毒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与心脏手术后谵妄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峰 路雯珺 +4 位作者 肖志彬 陶蕾 喻倩 高昌俊 孙绪德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1026-1031,共6页
伴随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长,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日益增加。谵妄,是心脏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住院及ICU停留时间延长、死亡率高,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越来越受到麻醉、外科、ICU及护理等多学科... 伴随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长,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日益增加。谵妄,是心脏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住院及ICU停留时间延长、死亡率高,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越来越受到麻醉、外科、ICU及护理等多学科的广泛重视。现代麻醉学,正在向围术期医学迈进,麻醉医生需承担术前、术中及术后多重角色。本文从麻醉学角度对心脏术后谵妄最新定义及其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为广大麻醉医师预防/减少心脏术后谵妄的发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防范和术后镇痛等工作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与指导。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the number of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 hav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s the aging population developed. Delirium, characterized by high incidence, prolonged time in hospital and ICU, and high mortality,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after cardiac surgery, which brings a heavy burden to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Therefore, it has captur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many subjects, such as anesthesiology, ICU, surgery and nursing. Modern anesthesiology is moving towards perioperative medicine, and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anesthesiologist to undertake multiple roles in preoperation, intra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on. In this review, we illuminate the latest defini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postoperative delirium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anesthesiology to provide a better theoretical basis and guidance for general anesthesiologists in regard to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intraoperative prevention and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谵妄 麻醉 心脏外科手术 术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在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王瑗 陈新超 +1 位作者 冯建梅 和优娟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5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麻醉效果和围手术期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3年9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110例,采用分配隐藏的随机数...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麻醉效果和围手术期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3年9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110例,采用分配隐藏的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55例)和研究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55例),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和感觉阻滞、麻醉效果、炎症因子和并发症。结果:经过对比分析,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以及达到最大运动阻滞的时间,均表现出显著缩短的趋势(P<0.05)。同时,研究组在感觉和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也呈现出明显延长的特点(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麻醉效果优率更高(P<0.05),研究组麻醉效果良率更低(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 d的TNF-α、IL-6均升高(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3 d的TNF-α、IL-6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在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患者运动和感觉阻滞起效更快,且持续时间更长,麻醉效果更好,可更有效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 机器人辅助手术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围手术期管理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下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麻醉在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伟 汪鸿 +3 位作者 刘伟娜 陈燕 张芳芳 牛晶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5年第2期239-244,共6页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下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麻醉对行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20例行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下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麻醉对行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20例行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基于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下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麻醉,n=60)和对照组(丙泊酚开环输注麻醉,n=60)。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炎症指标、认知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维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更短,丙泊酚用量、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更低(P<0.05)。重复测量显示,比较两组HR时点/交互效应、平均动脉压(MAP)组间/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诱导前,两组插管时HR、MAP均降低,术毕即刻MAP降低(P<0.05),且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插管时HR、MAP及术毕即刻MAP更高、HR更低(P<0.05)。重复测量显示,两组CRP、IL-6时点、组间、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诱导前,术毕即刻、术后6 h、术后24 h两组CRP、IL-6均升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6 h、术后24 h CRP更低,术毕即刻、术后6 h、术后24 h IL-6更低(P<0.05)。重复测量显示,比较两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组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诱导前,术后1 d两组MMSE评分均降低(P<0.05),且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1 d、术后3 d MMSE评分更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基于脑电双频指数指导的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麻醉用于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切除术的麻醉效果良好,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缓解炎症反应,减轻认知功能损伤,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 脑电双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围手术期应激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汪鸿 牛晶 +1 位作者 张芳芳 刘伟娜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进行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术后应激反应、炎性反应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1月在我院行胸腔镜肺部手术的患者98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进行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术后应激反应、炎性反应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1月在我院行胸腔镜肺部手术的患者98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全麻诱导后行胸椎旁神经阻滞,研究组使用低剂量右美托咪定(0.5μg·kg-1)联合0.375%罗哌卡因,对照组使用高剂量右美托咪定(1.0μg·kg-1)联合0.375%罗哌卡因。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术后疼痛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浓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 h,研究组和对照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48 h,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高于术后1 h(均P<0.05),且研究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的V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IL-6、CRP浓度均高于术前(均P<0.05),且在术前和术后,两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PSQI评分术后均较术前升高(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2.3%(1/43),16.4%(9/55),P<0.05]。结论高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能够更好地控制术后疼痛,但低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手术应激、炎性反应的影响较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胸椎旁阻滞 疗效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在机器人辅助小儿肾盂成形术中的应用
6
作者 张雅磊 刘晨 +1 位作者 李光耀 张进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4期615-619,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麻醉方法在机器人辅助小儿肾盂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80例机器人辅助小儿肾盂成形术患儿,并实施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组(n=90,静脉麻醉)和吸入组(... 目的:探究不同麻醉方法在机器人辅助小儿肾盂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80例机器人辅助小儿肾盂成形术患儿,并实施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组(n=90,静脉麻醉)和吸入组(n=90,吸入麻醉)。比较两组患儿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围手术期恢复与躁动评分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即刻、气腹结束时、手术结束时心率均降低,拔管后升高,平均动脉压在气腹5 min和拔管后即刻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入组相比,静脉组心率变化更显著,静脉组拔管后平均动脉压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围手术期恢复时间均长于吸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比较两组患者的躁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的部分C-WISC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入组相比,静脉组综合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吸入麻醉,静脉麻醉虽苏醒时间较长,但其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更好,且对患儿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成形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 麻醉管理 术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泊酚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田芳芳 喻倩 +2 位作者 李小雅 金淑敏 庄莹莹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5年第2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究环泊酚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RAR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RARP的2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1例。对照... 目的:探究环泊酚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RAR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RARP的2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1例。对照组给予七氟烷麻醉维持,研究组给予环泊酚麻醉维持。比较两组患者在T0(麻醉前5 min)、T1(插管后5 min)、T2(麻醉后1 h)、T3(术后2 h)时的脑氧饱和度、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0时,两组患者脑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P>0.05)。T1时,研究组脑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2、T3时研究组脑氧饱和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T2、T3时,研究组HR、SBP、D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出室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发生不良反应7例(6.93%)显著低于对照组17例(16.83%)(P<0.05)。结论:环泊酚在RARP患者中能够维持脑氧饱和度的稳定,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恢复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泊酚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 脑氧饱和度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下人工气腹牵拉反应及循环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会东 蒋敢 +3 位作者 冀晋杰 刘伟 赵品 王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25期67-68,共2页
目的分析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下人工气腹牵拉反应及循环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硬膜外麻醉)和观察组(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各40例。比较两组术中的牵拉反应发... 目的分析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下人工气腹牵拉反应及循环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硬膜外麻醉)和观察组(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各40例。比较两组术中的牵拉反应发生情况及循环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0级牵拉反应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AP及HR组间、时间、交互比较,差异显著(P=0.000)。两组患者T1与T2时的MAP、HR均高于T0,且两组T2时的MAP、HR均高于T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T0~T2时的MAP、HR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可缓解人工气腹的牵拉反应,且不显著增加对循环指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硬膜外麻醉 人工气腹 牵拉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诱导后不同剂量羟考酮对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殷俊茹 赵建奎 +1 位作者 杨永慧 牛江涛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1446-1451,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羟考酮应用于手术全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6例外科手术全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各58例。大剂量组于麻醉诱导后给予0.3mg/kg羟考酮,小剂量组则给予0.15mg/kg羟考酮。比较插管前(T 0)...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羟考酮应用于手术全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6例外科手术全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各58例。大剂量组于麻醉诱导后给予0.3mg/kg羟考酮,小剂量组则给予0.15mg/kg羟考酮。比较插管前(T 0)、气管插管后即刻(T 1)、气管插管后1min(T 2)、气管插管后3min(T 3)、气管插管后10min(T 4)时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分析T 0与拔管后即刻(T 5)时两组应激反应指标[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血浆皮质醇(COR)、血糖(GLU)]变化,观察两组围苏醒期基本指标及注射后10min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T 1时,两组HR、SBP、DBP水平均较T 0时有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 2、T 3时,两组HR、SBP、DBP水平均较T 0时有显著提升,且大剂量组明显低于同期小剂量组(P<0.05)。T 4时,两组HR、SBP、DBP水平均较T 0时有显著下降,且大剂量组明显低于同期小剂量组(P<0.05)。T 5时,两组NE、COR、GLU水平均较T 0时有显著提升,且大剂量组明显高于同期小剂量组(P<0.05)。两组围苏醒期自主呼吸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及送返病房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10min内,两组低血压、舌后坠、呛咳、高碳酸血症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后应用大剂量羟考酮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并促进血流动力学稳定,对维持利于手术操作施行的麻醉深度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诱导 不同剂量 羟考酮 应激反应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应激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晓平 赵建奎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24期3216-3219,共4页
目的研究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应激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9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 目的研究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应激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9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采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术前(T0)、麻醉后10 min(T1)、拔管前15 min(T2)、拔管后15 min(T3)时的收缩压(SBP)、心率(HR)、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0时的HR、S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R在T1、T2、T3时[(80.64±3.17)次/min、(81.79±4.20)次/min、(91.24±6.47)次/min]明显高于对照组[(62.29±5.67)次/min、(61.99±5.34)次/min、(86.51±11.27)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BP水平在T1、T2时[(137.74±8.01)mmHg、(138.61±9.52)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103.78±10.94)mmHg、(111.79±7.41)mmHg],T3时为(141.89±5.36)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8.85±6.25)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的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两组患者的Cor、Ne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的Cor、Ne水平分别为(86.54±24.53)ng/mL、(411.53±63.47)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7.34±25.74)ng/mL、(468.24±62.6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采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应激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腰丛 坐骨神经阻滞 血流动力学 应激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吗啡酮预处理在冠心病患者骨科手术中的超前镇痛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殷俊茹 喻倩 +3 位作者 陶蕾 杨永慧 卫白杨 牛江涛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997-1001,共5页
目的探究氢吗啡酮预处理在冠心病患者骨科手术中的超前镇痛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全身麻醉下行骨折手术的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 目的探究氢吗啡酮预处理在冠心病患者骨科手术中的超前镇痛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全身麻醉下行骨折手术的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麻醉诱导前10 min,观察组患者予以氢吗啡酮肌内注射2 mL,对照组患者予以肌内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其他麻醉方法均相同。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切皮10 min时(T1)、拔管前(T2)及拔管后(T3)的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h、术后2 h及6 h的血液相关指标[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血浆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麻醉苏醒期间的躁动发生率及躁动评分[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 h、6 h、12 h、24 h及48 h的疼痛状态[(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两组患者T0时的HR及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1、T2及T3时的HR、MA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内不同时间点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1 h的血清CK-MB、肌红蛋白、COR及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 h、6 h,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较术前1 h均明显升高,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期间的躁动发生率及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 h、6 h、12 h、24 h及48 h的VAS评分呈逐渐降低趋势,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同一时间点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吗啡酮预处理对行骨科手术的冠心病患者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且可有效降低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保护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骨科手术 氢吗啡酮预处理 心率 麻醉躁动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陈燕 和优娟 +1 位作者 王飞飞 牛晶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11期1781-1782,共2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80例,基于不同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1例。对照组施行全身麻醉,实验组基于全麻基础上加...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80例,基于不同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1例。对照组施行全身麻醉,实验组基于全麻基础上加以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2、6、12、24、48 h的VAS评分小于对照组,T1、T2、T3时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用药剂量与呼醒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移除气管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采取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麻醉效果,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全身麻醉 腹腔镜 结直肠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对鼻内镜手术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天庆 汪鸿 牛晶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1416-1419,共4页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对鼻内镜手术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拟行鼻内镜手术的14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对鼻内镜手术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拟行鼻内镜手术的14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实行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观察组患者实行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TCI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术前及术后1 d,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期速度峰值(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血流量、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皮质醇(CORT)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和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1.23±0.28) min、(5.37±1.34) min、(4.05±0.84) min、(6.56±0.87)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16±0.84) min、(9.48±1.79) min、(6.78±1.03) min、(12.36±1.40) 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患者的MDA、SOD、CORT、RI水平分别为(5.34±1.57)μmol/L、(90.36±10.85) U/m L、(180.32±14.65) U/m L、0.67±0.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8±1.36)μmol/L、(102.66±11.52) U/m L、(195.13±12.94) U/mL、0.80±0.12,PSV、EDV、血流量水平分别为(50.17±5.08) cm/s、(9.52±1.16) cm/s、(38.23±7.36) mL/min,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69±4.94) cm/s、(9.00±1.08) cm/s、(33.80±7.11) 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胀、躁动、呼吸抑制的总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TCI对鼻内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显著,其不仅能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水平,还能减少术后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手术 瑞芬太尼 异丙酚 靶控输注 麻醉效果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躁动镇静的临床效果及手术麻醉中的脑保护作用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汪鸿 殷俊茹 牛晶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1685-1687,共3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Dex)麻醉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根据麻醉诱导前应用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研究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采...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Dex)麻醉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根据麻醉诱导前应用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研究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采用Dex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等容量生理盐水进行干预,比较两组麻醉后5 min(T_(1))、麻醉后20 min(T_(2))和麻醉后60 min(T_(3))三个阶段的镇静和疼痛评分;观察患者麻醉前后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_(2))、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_(2))、脑氧摄取率(CERO_(2))等脑氧代谢指标间的水平差异;同时记录患者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评价患者用药的安全性。结果两组T_(1)阶段镇静和疼痛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在T_(2)和T_(3)阶段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前脑氧代谢指标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麻醉后SjvO_(2)、Da-jvO_(2)和CERO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ex作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不仅可以发挥显著的镇静镇痛作用,还可以起到良好的脑保护作用,并且会不增加麻醉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外伤 右美托咪定 麻醉诱导 躁动镇静 脑氧代谢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对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祁富军 赵建奎 衡立松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6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对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前瞻性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多模式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多模式... 目的探讨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对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前瞻性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多模式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多模式组患者给予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出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多模式组患者术后2h、24h及72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01)。术后24h,多模式组患者白介素-6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1)。两组患者出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可显著减轻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 多模式镇痛 骨科手术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胸腺瘤切除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低氧血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宏亮 王学佳 张冬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7期1058-1059,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胸腺瘤切除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低氧血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53例择期行胸腔镜胸腺瘤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麻醉苏醒期有无发生低氧血症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二分类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胸腔... 目的探讨胸腔镜胸腺瘤切除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低氧血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53例择期行胸腔镜胸腺瘤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麻醉苏醒期有无发生低氧血症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二分类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胸腔镜胸腺瘤切除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低氧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84例(33.20%);未发生低氧血症169例66.80%)。发生低氧血症组与未发生低氧血症组患者年龄、吸烟史、BMI、合并基础病、单肺通气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FEV_(1)/FVC和FEV_(1)水平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病、BMI、术中出血量和FEV_(1)是胸腔镜胸腺瘤切除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胸腔镜胸腺瘤切除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低氧血症发生风险较高,可能与高龄、合并基础病、BMI为肥胖或超重、术中出血量较大和FEV1水平较低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胸腺瘤切除手术 麻醉苏醒期 低氧血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振 王飞 +2 位作者 孙绪德 张玉明 张茹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33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麻醉(CEA)与全身麻醉(GA)在子宫内膜癌(UCE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72例UCE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CEA组和GA组,各36例。两组均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麻醉(CEA)与全身麻醉(GA)在子宫内膜癌(UCE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72例UCE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CEA组和GA组,各36例。两组均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CEA组采用CEA,GA组采用GA。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镇痛效果、不同时间点右下肢腘静脉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不同时间点的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 h,CEA组的VAS评分低于G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中、术后1 h,CEA组右下肢腘静脉的最高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均高于G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两组的Cor、NE、β-EP水平均升高,但CEA组低于G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453)。结论与GA相比,CEA应用于UCEC患者中可缓解术后疼痛程度,减轻对右下肢腘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及应激反应指标水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连续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及对生命体征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梁静 商燕 +5 位作者 任儒国 李伟 白涛 郭辉 吴曼婷 郑琴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5期90-94,共5页
目的分析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及对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200例实施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麻醉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100,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 目的分析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及对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200例实施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麻醉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100,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和观察组(n=100,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的生命体征指标、麻醉深度指标、术中呼吸循环抑制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相关指标。结果T_(0)、T_(1)时,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HR、SBP、DBP、SpO_(2)、MAP、RR、ET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5)时,观察组的生命体征指标(HR、SBP、DBP、SpO_(2)、MAP、RR、ETCO_(2))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指标的波动幅度小于常规组。T_(0)~T_(5)时,两组患者的BI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体动反应、心动过缓、低血压、SpO_(2)下降、呼吸抑制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头晕、恶心呕吐、注射痛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和离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痛胃镜检查中采用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提升麻醉的安全性,保障胃镜检查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胃镜检查 瑞马唑仑 瑞芬太尼 复合麻醉 生命体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化教学在麻醉专业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陶蕾 高昌俊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14期155-159,共5页
目的 探讨在麻醉专业规范化培训中应用模拟化教学技术的效果,探索新的医学教育手段。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8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专业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简称“住培”)的住院医生46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 目的 探讨在麻醉专业规范化培训中应用模拟化教学技术的效果,探索新的医学教育手段。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8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专业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简称“住培”)的住院医生46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名。观察组采用模拟化教学方式进行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气管内插管、股静脉穿刺置管)、气管内插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股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和误穿动脉发生率、教学中操作失败案例、教学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实际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观察组穿刺成功例数高于对照组,误穿动脉例数、操作失败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在麻醉专业住培医生的培训中采用模拟化教学技术,可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操作能力、教学满意度,有利于麻醉实践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化教学 麻醉专业 医学教学 气管内插管 股静脉穿刺置管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梗阻病人麻醉方案优化及对肠道屏障功能、氧化应激和抑制炎症影响的差异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闫照虹 赵建奎 《临床外科杂志》 2022年第12期1143-1146,共4页
目的研究肠梗阻病人麻醉方案优化及对肠道屏障功能、氧化应激和抑制炎症影响的差异性。方法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接受肠梗阻手术病人93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全身麻醉,实验组则采用全... 目的研究肠梗阻病人麻醉方案优化及对肠道屏障功能、氧化应激和抑制炎症影响的差异性。方法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接受肠梗阻手术病人93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全身麻醉,实验组则采用全麻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AP)+腹直肌鞘阻滞。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点肠道屏障功能[二胺氧化酶(DAO)和内毒素(ETX)]、氧化应激[过氧化氢酶(CAT)和肾上腺素]、炎症反应[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以及术后首次通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以及麻醉药用量。结果实验组病人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首次通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手术后1天和手术后3天DAO、ETX、TNF-α、IL-6和肾上腺素水平水平均高于手术前,CAT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手术后1天和手术后3天DAO、ETX、TNF-α、IL-6和肾上腺素水平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天CA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梗阻病人接受全麻复合TAP+腹直肌鞘阻滞麻醉效果较高,对于肠道屏障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较低,且能够抑制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麻醉方案 肠道屏障功能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