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基因突变分布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
3
1
作者
周柰岑
李国辉
+2 位作者
郭怀鹏
刘聪
刘利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2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基因突变分布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唐都医院)的225例初诊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技术...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基因突变分布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唐都医院)的225例初诊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与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相关的34个基因突变,分析总体基因突变的分布及其在不同年龄组间分布的差异,对比不同基因突变患者生存的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60岁和≥60岁患者生存影响因素。结果225例患者共检测到496个基因突变位点,中位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为38.55%(1.00%~94.86%),患者中位突变基因数为3个/例(0~8个/例)。突变发生频率较高的基因有ASXL1、CEBPA、NPM1、NRAS、FLT3-ITD、DNMT3A、IDH2、TET2、RUNX1、IDH1。≥60岁患者(56例)TET2、SRSF2、SF3B1基因突变发生率均高于<60岁患者(16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60岁患者中同时发生3种及以上基因突变者比例较<60岁患者高[53.6%(30/56)比33.1%(56/169),χ^(2)=7.44,P=0.006]。TP53、RUNX1或FLT3-ITD基因突变患者的总生存(OS)较各基因野生型患者差,CEBPA基因双突变患者OS优于其单突变或野生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EBPA(HR=0.279,95%CI 0.084~0.926,P=0.037)、TET2(HR=2.611,95%CI 1.115~6.111,P=0.027)和TP53(HR=3.609,95%CI 1.159~11.234,P=0.027)基因突变是<60岁AML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ASXL1(HR=3.523,95%CI 1.385~8.962,P=0.008)、FLT3-ITD(HR=4.618,95%CI 1.813~11.762,P=0.001)和NRAS(HR=2.896,95%CI 1.166~7.000,P=0.022)基因突变是≥60岁AML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同年龄AML患者基因突变分布存在差异,老年患者更易同时合并多种基因突变。除了已知的CEBPA双突变和TP53、ASXL1、RUNX1等基因突变外,TET2和NRAS基因突变可能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基因突变
预后
年龄
原文传递
题名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基因突变分布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
3
1
作者
周柰岑
李国辉
郭怀鹏
刘聪
刘利
机构
空军
军医大学
第二
附属
医院
(
唐都医院
)
血液
科
出处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2年第1期20-25,共6页
文摘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基因突变分布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唐都医院)的225例初诊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与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相关的34个基因突变,分析总体基因突变的分布及其在不同年龄组间分布的差异,对比不同基因突变患者生存的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60岁和≥60岁患者生存影响因素。结果225例患者共检测到496个基因突变位点,中位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为38.55%(1.00%~94.86%),患者中位突变基因数为3个/例(0~8个/例)。突变发生频率较高的基因有ASXL1、CEBPA、NPM1、NRAS、FLT3-ITD、DNMT3A、IDH2、TET2、RUNX1、IDH1。≥60岁患者(56例)TET2、SRSF2、SF3B1基因突变发生率均高于<60岁患者(16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60岁患者中同时发生3种及以上基因突变者比例较<60岁患者高[53.6%(30/56)比33.1%(56/169),χ^(2)=7.44,P=0.006]。TP53、RUNX1或FLT3-ITD基因突变患者的总生存(OS)较各基因野生型患者差,CEBPA基因双突变患者OS优于其单突变或野生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EBPA(HR=0.279,95%CI 0.084~0.926,P=0.037)、TET2(HR=2.611,95%CI 1.115~6.111,P=0.027)和TP53(HR=3.609,95%CI 1.159~11.234,P=0.027)基因突变是<60岁AML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ASXL1(HR=3.523,95%CI 1.385~8.962,P=0.008)、FLT3-ITD(HR=4.618,95%CI 1.813~11.762,P=0.001)和NRAS(HR=2.896,95%CI 1.166~7.000,P=0.022)基因突变是≥60岁AML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同年龄AML患者基因突变分布存在差异,老年患者更易同时合并多种基因突变。除了已知的CEBPA双突变和TP53、ASXL1、RUNX1等基因突变外,TET2和NRAS基因突变可能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基因突变
预后
年龄
Keywords
Leukemia,myeloid,acute
Gene mutation
Prognosis
Age
分类号
R733.71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基因突变分布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周柰岑
李国辉
郭怀鹏
刘聪
刘利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2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