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积极心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与问题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唐英 梁晓华 梁伟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1084-1085,共2页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心理学科学,旨在帮助人们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以解决各种问题和挑战叫在临床医学服务中,积极的心理体验会提高个体幸福感和人体免疫力。同时,可以使患者对疾病有充分的了解,对治疗充满信心,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从...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心理学科学,旨在帮助人们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以解决各种问题和挑战叫在临床医学服务中,积极的心理体验会提高个体幸福感和人体免疫力。同时,可以使患者对疾病有充分的了解,对治疗充满信心,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从而取得一些仅用药物无法达到的治疗目的,这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临床医学 应用 前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校医学生完美主义和调节模式与学习投入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姚禄 杨意鹏 +2 位作者 汪国强 吴迪 刘娜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军校医学生完美主义和调节模式与学习投入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大学生一般完美主义量表、调节模式量表和大学生学习投入量表对362名某军校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男生的积极完美主义和运动模式得分高于女生,临... 目的探讨军校医学生完美主义和调节模式与学习投入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大学生一般完美主义量表、调节模式量表和大学生学习投入量表对362名某军校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男生的积极完美主义和运动模式得分高于女生,临床专业学生评估模式得分高于非临床专业学生(P<0.05)。(2)积极完美主义与运动模式、评估模式和学习投入均呈正相关(r=0.662,0.338,0.474,P<0.01);消极完美主义与评估模式呈正相关(r=0.355,P<0.01);运动模式和评估模式与学习投入均呈正相关(r=0.564,0.185,P<0.01)。(3)积极完美主义、运动模式得分均正向预测学习投入得分(β=0.186,0.443,P≤0.001);消极完美主义×运动模式交互项负向预测学习投入得分(β=-0.162,0.443,P=0.001),即消极完美主义对运动模式和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结论军校大学生完美主义和调节模式对学习投入均有重要影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完美主义和调节模式两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校医学生 完美主义 调节模式 学习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的网络分析研究
3
作者 王步遥 弥明迪 +2 位作者 李丹阳 阚利勋 冯廷炜 《心理学进展》 2023年第4期1630-1642,共13页
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其发生率高,严重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而人格特质的核心与心理健康之间是否存在共同因素一直是争论的主题。不同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的不同方面有着独特的连接模式... 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其发生率高,严重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而人格特质的核心与心理健康之间是否存在共同因素一直是争论的主题。不同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的不同方面有着独特的连接模式。本研究探讨了SCL-90量表与EPQ量表下的大学生的综合项目与维度网络结构,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心理结构并为临床干预提供靶点。方法:使用艾森克人格量表(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566名大学生采用网络分析的方法,了解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网络分析以可视化与定量化的方式描述了各种相关性之间的中心性,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结果:在最终的网络中,我们发现神经质(E2)与敌对(SCL-6)之间的关系是最强关系。节点预期影响的估计值是稳定的(相关稳定性系数 = 0.59)。结论:网络模型是研究中国护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的有效工具。本研究从网络角度探讨了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之间的项目和网络结构。EPQ2神经质具有最高的预期影响和可预测性,是人格特质中的风险型人格,EPQ1外倾性–内倾性是保护型人格。本研究为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干预提供了潜在的靶点和新的思路,可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探索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人格特质 EPQ SCL-90 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疲劳的检测方法及其新进展
4
作者 李炎 何吉波 +3 位作者 肖宏雁 刘佳红 孙龙 刘旭峰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16-122,127,共8页
航空疲劳是指由于睡眠不足、长时间保持清醒或工作负荷过重等导致航空从业人员开展脑力或体力活动的能力降低,对航空安全有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对航空疲劳进行检测,近年来研究者开发出了多维疲劳量表、飞行自评量表、航空安全报告、生... 航空疲劳是指由于睡眠不足、长时间保持清醒或工作负荷过重等导致航空从业人员开展脑力或体力活动的能力降低,对航空安全有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对航空疲劳进行检测,近年来研究者开发出了多维疲劳量表、飞行自评量表、航空安全报告、生物节律检测等主、客观检测方法,并且研究者发现睡眠不足以及昼夜节律紊乱会增加飞行员的疲劳程度。结合以往研究,本文提出了一个综合检测模型,从飞行前、飞行中、飞行后三阶段检测航空疲劳。该模型结合了航空疲劳主、客观测量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综合性,为航空疲劳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疲劳 疲劳检测 航空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念训练改善军校医学本科生焦虑情绪、自控能力和学习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群 迟宇豪 +8 位作者 路凯 王炳昭 毋琳 王一迪 崔迪 戴红 潘颖 胡欣钰 肖玮 《空军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279-280,共2页
正念训练是以正念为基础的心理疗法。起源于东方佛教,1980年由美国卡巴金教授将正念引进心理治疗领域[1],此后有关正念的研究和应用迅速兴起。目前较为成熟的正念疗法包括正念减压疗法、正念认知疗法、辩证行为疗法和接纳与承诺疗法等[2... 正念训练是以正念为基础的心理疗法。起源于东方佛教,1980年由美国卡巴金教授将正念引进心理治疗领域[1],此后有关正念的研究和应用迅速兴起。目前较为成熟的正念疗法包括正念减压疗法、正念认知疗法、辩证行为疗法和接纳与承诺疗法等[2]。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和缓解焦虑[3]、抑郁、强迫等情绪心理问题[4],在人格障碍、成瘾、饮食障碍、人际沟通、冲动控制、疼痛[5]等躯体疾病的治疗中也大量应用[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心理学 正念训练 学习成绩 焦虑 自我控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校大学生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网络分析研究
6
作者 弥明迪 刘志奇 +4 位作者 刁旭乾 戴红 毋琳 任垒 冯廷炜 《心理学进展》 2023年第7期2633-2645,共13页
目的:近年来,军校学员的行为和精神心理状况得到了高度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军校大学生孤独感和手机依赖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我们通过网络分析对701名大学生的孤独体验和手机依赖症状进行了分析。本研究构建了两个网络(即孤独感–手... 目的:近年来,军校学员的行为和精神心理状况得到了高度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军校大学生孤独感和手机依赖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我们通过网络分析对701名大学生的孤独体验和手机依赖症状进行了分析。本研究构建了两个网络(即孤独感–手机依赖网络)。计算了两个网络内各变量的桥中心性指数。结果在本样本中,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症状有明显的联系。桥中心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种网络中,孤独感的桥期望影响值最高,为两社团中最核心的症状。结论:从孤独体验的角度,了解军校学员手机依赖的现状,研究如何使用干预技术降低手机依赖,减少手机对学员生活学习的危害,提升其学习训练的效率。更细粒度地揭示孤独感和手机依赖在症状水平上的具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校大学生 孤独感 手机依赖 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操作与无人机操作员心理胜任特征探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柳丽香 赵旭康 +1 位作者 戴红 王卉 《进展》 2020年第19期14-15,共2页
近年来,无人机操作员、无人机操作效果的好坏对无人机飞行安全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成为研究的重点。中国民用管委会就将无人机操作员、无人机操作效果纳入了无人机操作安全体系中。无人机操作员在无人机操作训练时受到批评会更容易紧张,抓... 近年来,无人机操作员、无人机操作效果的好坏对无人机飞行安全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成为研究的重点。中国民用管委会就将无人机操作员、无人机操作效果纳入了无人机操作安全体系中。无人机操作员在无人机操作训练时受到批评会更容易紧张,抓不到重点;适当鼓励能让对操作员在无人机操作过程中更放松,起到更积极的效果。本研究旨在厘清无人机操作员在无人机操作中的问题表现及原因,并对无人机操作激励与批评提升进行工作实务研究,对无人机操作能力提升提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操作员 心理胜任 现状 解决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失能老人孤独抑郁焦虑的网络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曹效亲 杨天奇 +3 位作者 史艳茹 周琴 程乔 胡雪慧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4,共4页
目的基于网络视角探索社区失能老人孤独-抑郁-焦虑症状网络特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西安市5个社区325例失能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UCLA孤独感量表简化版(the short-form of the UCLA loneliness scale,ULS-8)、患者... 目的基于网络视角探索社区失能老人孤独-抑郁-焦虑症状网络特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西安市5个社区325例失能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UCLA孤独感量表简化版(the short-form of the UCLA loneliness scale,ULS-8)、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量表(patients’health questionnaire depression scale-9 item,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 item scale,GAD-7)对其进行调查,运用R 4.1.1软件进行网络模型构建及分析。结果症状网络显示“做事时提不起劲或没有兴趣”和“感到心情低落、沮丧或绝望”存在最强的正则化偏相关(0.51);“感到心情低落、沮丧或绝望”(1.32)和“我感到孤独”(1.16)预期影响最高;“我感到孤独”(0.21)、“很难集中精神做事”(0.52)和“变得容易烦恼或易被激怒”(0.40)分别是孤独、抑郁和焦虑社团中桥预期影响最高的项目。结论“感到心情低落、沮丧或绝望”和“我感到孤独”为网络的核心症状,以此作为干预靶点可最大化降低网络的严重程度。“我感到孤独”“很难集中精神做事”和“变得容易烦恼或易被激怒”为关键的桥梁症状,可作为预防和治疗孤独、抑郁、焦虑共病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能老人 孤独 抑郁 焦虑 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校学员压力知觉对焦虑情绪的影响: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蒲昭君 杨梦圆 +3 位作者 张芫蓓 王卉 胡敏花 武圣君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972-976,共5页
目的探究军校学员压力知觉与焦虑情绪之间的关系是否受到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方法采用压力知觉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和情绪调节策略量表对204名军校学员进行调查。结果①压力知觉、表达抑制与军校学员焦虑情绪呈显著的正相关(r=0.620,0... 目的探究军校学员压力知觉与焦虑情绪之间的关系是否受到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方法采用压力知觉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和情绪调节策略量表对204名军校学员进行调查。结果①压力知觉、表达抑制与军校学员焦虑情绪呈显著的正相关(r=0.620,0.345;P<0.01),认知重评与焦虑情绪呈显著负相关(r=-0.321;P<0.01)。②压力知觉对焦虑情绪的直接效应为0.203(95%CI:0.155~0.252),情绪调节策略在压力知觉和焦虑情绪间的部分中介效应值为0.035(95%CI:0.016~0.058)。③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在压力知觉和焦虑情绪均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各自的中介效应占总中介效应的45.7%、54.3%,后者在中介效应中占比大于前者。结论压力知觉不仅对军校学员的焦虑情绪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间接影响焦虑情绪,故可以通过心理干预改变军校学员情绪调节方式的使用方式,从而达到降低其压力知觉对焦虑的不良影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校学员 压力知觉 焦虑情绪 认知重评 表达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高职医护生国家、专业认同及负性情绪、学业倦怠调查
10
作者 陶清妍 丛贝勒 《职业教育发展》 2024年第6期2533-2544,共12页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高职医护生国家、专业认同及学业、情绪状态为研究少数民族高职医护生身心健康及国家、专业认同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国家认同问卷》《专业认同问卷》《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体中文版(DASS-21)》《学业倦怠量表...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高职医护生国家、专业认同及学业、情绪状态为研究少数民族高职医护生身心健康及国家、专业认同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国家认同问卷》《专业认同问卷》《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体中文版(DASS-21)》《学业倦怠量表》,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018份,有效问卷840份。结果:1. 少数民族高职医护生大三年级国家认同水平高于大一年级与大二年级。2. 专业认同水平上男女、生源地、专业均存在显著差异,适切性、认知性、情感性维度上男女、专业、年级均存在显著差异。3. 抑郁–焦虑–压力中,压力及焦虑维度在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4. 学业倦怠量表中情绪低落维度、成就感维度上男女、生源地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5. 国家认同与专业认同呈现显著正相关,与抑郁–焦虑–压力及学业倦怠呈现显著负相关,专业认同与抑郁–焦虑–压力及学业倦怠呈现显著负相关,学业倦怠与抑郁–焦虑–压力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1. 少数民族高职医护生国家认同水平普遍较高,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国家认同水平高于其他专业;专业认同、学业倦怠水平受国家认同水平影响。2. 少数民族高职医护生专业认学业倦怠均受到生源地、性别、专业的影响。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National, professional identity,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emotional state of minority medical and nursing students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studying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s well as their levels of n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Methods: Using the “National Identity Questionnaire”, “Professional Identity Questionnaire”,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of Depression-Anxiety-Stressure Scale (DASS-21)”, and “Academic Burnout Scale”, A total of 1,20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1,018 were returned, and 840 were deemed valid responses. Results: 1. The national identity level of the third-grade minority medical and nursing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irst grade and the second grade. 2.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rofessional identity levels based on gender, source of origin, and specialty. Additionally, in terms of appropriateness, cognition, and emotio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re observed across gender, specialty, and academic year. 3. In the context of depression-anxiety-stres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imensions of stress and anxiety are observed based on the source of origin. 4. The academic burnout scale reveal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imensions of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sense of achievement between genders and across different sources of origin. 5. national identity show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professional identity, while it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depression-anxiety-stress and academic burnout. Similarly, professional identity i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both depression-anxiety-stress and academic burnout, whereas academic burnout demonstrate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depression-anxiety-stress. Conclusion :1. The level of national identity of minority medical and nursing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s generally high. 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medical laboratory student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majors. The level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academic burnout is affected by the level of national identity. 2. The burnout of minority medical and nursing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s affected by the origin, gender and special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医护生 国家认同 专业认同 负性情绪 学业倦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行障碍及反社会人格注意保持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关慕桢 黄微 +2 位作者 廖扬 王亚培 刘旭峰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品行障碍(CD)少年及具有反社会人格(AP)成人注意保持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特点。方法:对24例CD少年(CD组)和22例AP囚犯(AP组)进行注意保持的ERP检测,采用关联性负变(CNV)经典范式,分析刺激后500~1000 ms,1000~1500 ms和1500~200... 目的:探讨品行障碍(CD)少年及具有反社会人格(AP)成人注意保持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特点。方法:对24例CD少年(CD组)和22例AP囚犯(AP组)进行注意保持的ERP检测,采用关联性负变(CNV)经典范式,分析刺激后500~1000 ms,1000~1500 ms和1500~2000 ms时段的CNV波幅,并与23名正常对照者(NC组)比较。结果:ERP结果显示,CNV波幅在500~1000 ms时段CD组[(-4.853±0.561)μV]和NC组[(-5.482±0.435)μ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明显高于AP组[(-3.446±0.486)μV](P均<0.05);1000~1500 ms及1500~2000 ms时段CD组[(-2.950±0.439)μV、(-0.645±0.695)μV]及AP组[(-2.857±0.347)μV、(-2.129±0.626)μV]显著低于NC组[(-4.813±0.358)μV、(2.251±0.647)μV](P均<0.01)。结论:CD少年注意知觉正常,但保持能力受损;AP囚犯注意保持能力缺乏;这可能与他们行为冲动和无计划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行障碍 反社会人格 事件相关电位 关联性负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社会人格高危群体注意保持的关联性负变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平 宋丽娜 +2 位作者 黄微 廖扬 关慕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333-337,共5页
目的探讨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群体注意保持的关联性负变的特点。方法本研究采用关联性负变经典范式,评估健康对照组(n=22)、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组(CD+AP)(n=20)和品行障碍组(CD)(n=21)注意保持的特点,主要分析三组不同加工进程中CNV的波... 目的探讨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群体注意保持的关联性负变的特点。方法本研究采用关联性负变经典范式,评估健康对照组(n=22)、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组(CD+AP)(n=20)和品行障碍组(CD)(n=21)注意保持的特点,主要分析三组不同加工进程中CNV的波幅和潜伏期特点。结果 ERP数据表明,500-1 000 ms的平均波幅分析,CD+AP组的CNV平均波幅[(-1. 429±0. 519)μV]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5. 541±1. 305)μV,P <0. 001]和CD组[(-4. 068±1. 728)μV,P <0. 001]; 1 000-1 500 ms的平均波幅分析,CD组的CNV平均波幅[(-2. 418±0. 802)μV,P <0. 001]和CD+AP组[(0. 358±0. 225)μV,P <0. 001]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CNV平均波幅[(-5. 033±2. 037)μV]; 1 500-2 000 ms的平均波幅分析,CD+AP组的CNV平均波幅[(-0. 728±0. 347)μV,P <0. 001]和CD组的CNV平均波幅[(-0. 546±0. 181)μV,P <0. 001]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CNV平均波幅[(-3. 112±1. 562)μV]。结论 CD+AP患者CNV波幅始终在基线上下波动,表明CD+AP组的注意保持能力缺如,可见,CD+AP患者在时间知觉的加工中可能不能预期准备或控制行为,导致了行为冲动和无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群体 品行障碍 关联性负变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拉西酮联合奥氮平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激越及睡眠质量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24
13
作者 吴雅静 武圣君 朱婷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联合奥氮平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激越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3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1医院2016年10月-2018年1月收治的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联合奥氮平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激越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3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1医院2016年10月-2018年1月收治的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奥氮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齐拉西酮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客观睡眠质量、激越症状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睡眠时间(total sleep time,TST)和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SE)高于对照组,而睡眠潜伏期(sleep latency,SL)和觉醒时间(awakening time,AT)低于对照组( t =7.215、9.383、7.667、11.609, P <0.05);观察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scale,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 t =10.172, P <0.05);观察组治疗后PANSS兴奋因子(PANSS-EC)评分低于对照组(t=11.978, P <0.05);观察组治疗后PANSS总分低于对照组( t =10.564, 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49%)高于对照组(72.34%)( P <0.05)。结论齐拉西酮联合奥氮平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明显,可减轻患者激越症状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拉西酮 奥氮平 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 激越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区域划分法在小鼠旷场行为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莉颖 姚涵 +2 位作者 王文挺 武胜昔 朱霞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5-592,共8页
目的:在旷场实验中利用五区域划分法研究不同焦虑小鼠模型的行为差异。方法:实验分成三组:炎性痛(CFA足底注射)焦虑模型组,药物(FG7142)诱导焦虑模型组和未做处理的对照动物。利用动物行为学视频采集分析系统将整个旷场区域由外到内划分... 目的:在旷场实验中利用五区域划分法研究不同焦虑小鼠模型的行为差异。方法:实验分成三组:炎性痛(CFA足底注射)焦虑模型组,药物(FG7142)诱导焦虑模型组和未做处理的对照动物。利用动物行为学视频采集分析系统将整个旷场区域由外到内划分成5个内部宽度相同的环形区域,分别命名为A/B/C/D/E区,对A/B/C/D/E区域内各个焦虑模型组小鼠的移动距离、进入次数、活动时间、进入各区域潜伏期、平均移动速度、最大移动速度、最小移动速度等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FG7142组小鼠从B区开始在区域移动距离及进入次数上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FA组小鼠从C区才开始出现这种类似的行为改变。FG7142组小鼠在中央区域的平均移动速度显著低于CFA组,差异主要出现在C区。CFA组小鼠在中央区域的活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主要出现在C区及E区。FG7142组小鼠在中央区域的活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是利用五区域划分法,我们看到FG7142组小鼠在E区的活动时间却显著低于对照组小鼠。结论:五区域划分法在研究不同焦虑模型动物之间的行为特征及差异上比传统中央区域划分法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旷场实验 中央区域划分法 五区域划分法 焦虑样行为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地再发疫情对医学新生心理状态与学习效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邸倩 刘景利 +7 位作者 陈凯迪 李滔 吴佳铭 陈雨琴 任磊 李俊丽 胡小冬 方鹏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266-270,共5页
目的了解二次疫情封闭式管理模式下,医学专业大一新生的心理状态,并调查分析心理因素和录课视频播放+线上答疑授课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为应对突发情况下优化教学、提高学习效果提供依据。方法2021-01-26~27日对医学专业352名大一新生... 目的了解二次疫情封闭式管理模式下,医学专业大一新生的心理状态,并调查分析心理因素和录课视频播放+线上答疑授课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为应对突发情况下优化教学、提高学习效果提供依据。方法2021-01-26~27日对医学专业352名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78.12%(275/352)的大一新生有焦虑/抑郁情绪,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4(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4,PHQ-4)评分显著低于汉族学生。封闭式管理下新生焦虑/抑郁程度增加的风险是非封闭式管理的2.485倍(OR=2.485,95%CI:1.568~3.938,P<0.001)。疫情心理波动使新生学习效果降低发生的概率增加了1.649倍(OR=1.649,95%CI:1.094~2.487)。94.03%(331/352)的新生对视频播放+线上答疑授课方式表示满意。相比疫情期间的学习方式,78.69%(277/352)的新生认为传统课堂授课是最合适的学习方式。结论二次突发疫情使汉族学生更易发生焦虑/抑郁;疫情造成的心理波动使新生的学习效果影响显著,应积极给予心理疏导;虽然新生对视频播放+线上答疑授课方式满意度较高,但仍然认为传统课堂授课模式是最合适的学习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 医学新生 心理状态 学习效果
原文传递
精神分裂症前驱期危险因素综述
16
作者 胡喜娥 王超贤 +6 位作者 朱婷 吴雅静 李红政 王秀超 汤泉 刘旭峰 武圣君 《精神医学杂志》 2018年第1期63-66,共4页
精神分裂症前驱期是指首次行为改变开始到首次精神病发作前的阶段,表现为偏离正常范围的思维、情感及认知等症状。了解精神分裂症前驱期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指导临床进行早期筛查和及时干预,对于防治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基因、... 精神分裂症前驱期是指首次行为改变开始到首次精神病发作前的阶段,表现为偏离正常范围的思维、情感及认知等症状。了解精神分裂症前驱期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指导临床进行早期筛查和及时干预,对于防治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基因、脑形态与功能、社会与环境以及心理学等方面对精神分裂症前驱期进行归纳总结,阐明该疾病可能存在的多种危险因素,为寻找更有效的临床筛查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前驱期 超高危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反社会人格高危群体注意网络功能研究
17
作者 雷莉 刘旭峰 +1 位作者 王化宁 张小娇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341-345,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群体注意网络功能特点。方法:选取1135名少年犯,根据人格诊断问卷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结构式访谈,筛选出50例,将其分为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CD+AP)组(n=26)和品行障碍(CD)组(n=2... 目的:探讨青少年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群体注意网络功能特点。方法:选取1135名少年犯,根据人格诊断问卷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结构式访谈,筛选出50例,将其分为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CD+AP)组(n=26)和品行障碍(CD)组(n=24),采用注意网络测验(ANT)评估其注意警示、定向和执行功能特点,并与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n=30)比较。结果:CD+AP组的注意定向效能[(37.02±15.72)ms]显著低于CD组[(44.34±15.41)ms](P<0.01),却显著强于健康对照组[(31.29±12.16)ms](P<0.05);CD+AP组注意执行功能[(65.83±19.55)ms]显著强于健康对照组[(77.59±14.49)ms](P<0.05)。结论:青少年反社会人格高危群体的注意定向功能和执行功能异常增强,这可能与反社会行为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群体 品行障碍 注意网络 注意网络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生课程改革思考
18
作者 戴红 王紫微 +1 位作者 赵旭康 王卉 《进展》 2020年第17期14-15,共2页
现阶段,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科研能力培养不足、注重知识的讲授,忽视讨论与实践能力培养等问题。针对这些现象,文章提出了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 研究生 课程教学 改革 科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资本和士气对陆军官兵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燕峰 武圣君 +3 位作者 画妍 陈玉 郑德莎 尼春萍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19-122,128,共5页
目的探讨心理资本对陆军官兵职业倦怠的影响,并分析士气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心理资本量表、军队士气量表、军人职业倦怠量表对某陆军部队官兵共1500名进行调查,研究陆军官兵心理资本、士气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中介... 目的探讨心理资本对陆军官兵职业倦怠的影响,并分析士气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心理资本量表、军队士气量表、军人职业倦怠量表对某陆军部队官兵共1500名进行调查,研究陆军官兵心理资本、士气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中介作用方程,检验士气的中介效应。结果陆军官兵心理资本得分在不同专业类别岗位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官兵士气得分在不同专业类别岗位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官兵整体职业倦怠感较低,自我评价较差,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官兵的职业倦怠感最重(P<0.01),战斗类岗位官兵的职业倦怠感最低(P<0.01)。心理资本和士气呈显著正相关(r=0.594,P<0.01),心理资本和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r=-0.541,P<0.01),士气和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r=-0.508,P<0.01)。士气在心理资本和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0.348。结论心理资本影响陆军官兵的职业倦怠水平,且部分影响通过士气起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陆军官兵的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内在机制,对维护和促进陆军官兵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军官兵 职业倦怠 心理资本 士气
原文传递
基层官兵功能性胃肠疾病与精神心理因素、饮食及生活习惯相关性的网络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董加强 潘洋洋 +6 位作者 尚玉龙 郭长存 时永全 朱霞 杨群 任垒 韩英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36-1342,共7页
目的本研究拟采用网络分析法在基层官兵中探讨精神心理、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与常见功能性胃肠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2020年7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两个基层军队单位1805名官兵进行问卷调查。功能性胃肠疾病评估采用消化道症状评分量... 目的本研究拟采用网络分析法在基层官兵中探讨精神心理、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与常见功能性胃肠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2020年7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两个基层军队单位1805名官兵进行问卷调查。功能性胃肠疾病评估采用消化道症状评分量表。精神心理状态评估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和应激反应量表。采用软件R构建网络并计算中心性和可预测性指标。结果1805名官兵中1486名(82.3%)在2周内出现过功能性胃肠疾病症状,但绝大多数为轻度。网络分析显示不同的功能性胃肠疾病症状间存在普遍关联(Spearman相关系数0.31~0.56),功能性胃肠疾病症状与精神心理因素存在关联(Spearman相关系数0.16~0.27),而与饮食、年龄、受教育水平、体重指数等之间无明显关联。功能性胃肠疾病症状与精神心理因素之间通过应激和消化不良两个节点连接。节点强度的相关稳定性系数为0.75,提示该网络是足够稳定的。结论该研究阐释了功能性胃肠疾病症状与精神心理因素之间及其各自内在关联性的网络结构特征,发现了两者相互作用的关键节点,为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了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疾病 心理学 饮食习惯 生活方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