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放射性荧光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像在肺癌术前分期诊断及复发转移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期间80例初诊肺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数据,所有患者均在术...目的分析放射性荧光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像在肺癌术前分期诊断及复发转移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期间80例初诊肺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数据,所有患者均在术前1周内进行了18F-F DG P ET/CT显像检查,并在术后3~6个月内进行了复查,监测复发或转移情况。术前的TNM分期和术后的复发转移情况均以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进行评估。结果术前分期诊断中,18F-FD(G P ET/CT显像的T分期、N分期和M分期的符合率分别为86.59%、81.93%和100%,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834、0.793和1.000。术后的复发转移检测中,18F-FDG PET/CT显像在术后6个月内成功检出了22例(88.00%)的复发转移病例,其诊断灵敏度为88.00%,特异度为100.00%。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在肺癌术前分期以及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方法可以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有助于医生制定更准确的治疗方案和更有效的随访策略。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低危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患者术后131I治疗后SPECT/CT诊断转移淋巴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2月期间低危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共48例,其中男18例,女30例,平均年龄(42.3±11.0)岁。131I治疗后第七天对其进行...目的:探究低危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患者术后131I治疗后SPECT/CT诊断转移淋巴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2月期间低危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共48例,其中男18例,女30例,平均年龄(42.3±11.0)岁。131I治疗后第七天对其进行全身平面显像(Rx-W BS)和断层融合显像(SP E CT/CT),通过影像学技术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结果:全身平面显像(Rx-W BS)结果显示有19例(39.58%)患者淋巴结转移。断层融合显像(SP E CT/CT)结果显示除上述19例患者外,还有7例患者淋巴结转移。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后131I治疗后SPECT/CT诊断转移淋巴结的发生率为54.17%(26/48)。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0,P<0.05)。结论:低危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患者术后131I治疗后SPECT/CT诊断转移淋巴结的发生率比通过全身平面显像(Rx-WBS)诊断的发生率高,以Rx-WBS作为基础,运用SPECT/CT进行诊断可提高转移淋巴结的发现率,临床价值较高。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放射性荧光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像在肺癌术前分期诊断及复发转移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期间80例初诊肺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数据,所有患者均在术前1周内进行了18F-F DG P ET/CT显像检查,并在术后3~6个月内进行了复查,监测复发或转移情况。术前的TNM分期和术后的复发转移情况均以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进行评估。结果术前分期诊断中,18F-FD(G P ET/CT显像的T分期、N分期和M分期的符合率分别为86.59%、81.93%和100%,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834、0.793和1.000。术后的复发转移检测中,18F-FDG PET/CT显像在术后6个月内成功检出了22例(88.00%)的复发转移病例,其诊断灵敏度为88.00%,特异度为100.00%。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在肺癌术前分期以及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方法可以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有助于医生制定更准确的治疗方案和更有效的随访策略。
文摘目的:探究低危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患者术后131I治疗后SPECT/CT诊断转移淋巴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2月期间低危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共48例,其中男18例,女30例,平均年龄(42.3±11.0)岁。131I治疗后第七天对其进行全身平面显像(Rx-W BS)和断层融合显像(SP E CT/CT),通过影像学技术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结果:全身平面显像(Rx-W BS)结果显示有19例(39.58%)患者淋巴结转移。断层融合显像(SP E CT/CT)结果显示除上述19例患者外,还有7例患者淋巴结转移。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后131I治疗后SPECT/CT诊断转移淋巴结的发生率为54.17%(26/48)。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0,P<0.05)。结论:低危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患者术后131I治疗后SPECT/CT诊断转移淋巴结的发生率比通过全身平面显像(Rx-WBS)诊断的发生率高,以Rx-WBS作为基础,运用SPECT/CT进行诊断可提高转移淋巴结的发现率,临床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