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静脉期CT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喉鳞癌患者预后
1
作者 范嘉玮 程梦雨 +3 位作者 杨哲 李文菲 赵月梅 王占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0,45,共6页
目的:研究增强CT影像组学术前预测喉鳞癌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64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喉鳞癌的患者作为训练组;将TCGA数据库中下载的39例患者作为验证组,基于患者术前CT增强静脉期图像,利用3D-slicer软件提取喉鳞癌全域影像组学... 目的:研究增强CT影像组学术前预测喉鳞癌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64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喉鳞癌的患者作为训练组;将TCGA数据库中下载的39例患者作为验证组,基于患者术前CT增强静脉期图像,利用3D-slicer软件提取喉鳞癌全域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组中,应用单因素COX及LASSO回归确定复发相关的最佳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风险评分对喉鳞癌患者预后分层;基于多因素COX回归构建预测1年、3年无进展生存的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影像组学风险评分的诊断效能。最后采用相同阈值对验证组患者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训练组确定4个影像组学特征与复发显著相关,构建影像组学评分模型,Kaplan-Meier曲线显示训练组和验证组低风险组(组学评分<0.7)无进展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高风险组(P<0.001,P=0.025)。多因素COX回归研究表明影像组学评分是喉鳞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训练组中列线图预测喉鳞癌患者三年术后无进展生存C指数为0.816,影像组学模型C指数为0.795。在验证组中列线图C指数为0.858,影像组学模型C指数为0.795。结论:基于术前CT增强图像提取的喉鳞癌组学特征并建立列线图模型,可用于术前预测患者术后复发,且诊断效能高于临床常用TNM分期,可作为临床诊疗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影像组学预测较低级别胶质瘤免疫亚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燕生 杨哲 +1 位作者 沈卓 李文菲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74-1379,共6页
目的:探讨影像组学特征预测较低级别胶质瘤(LGG)与不同免疫亚型的相关性。方法:对133例LGG患者的MRI影像特征和免疫相关基因数据进行影像基因组学分析。利用3D-slicer软件提取胶质瘤患者的影像组学特征,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 目的:探讨影像组学特征预测较低级别胶质瘤(LGG)与不同免疫亚型的相关性。方法:对133例LGG患者的MRI影像特征和免疫相关基因数据进行影像基因组学分析。利用3D-slicer软件提取胶质瘤患者的影像组学特征,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进一步筛选与预后显著相关的特征构建影像组学评分。利用聚类算法确定最佳的免疫分型,为了探索不同影像分型预后差异的遗传背景,差异性分析不同免疫分型与影像组学评分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33例LGG患者,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野生型28例,IDH突变型105例,其中野生型1p19q共缺失68例。最终由11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风险评分,影像组学风险评分中位值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n=66)和低风险组(n=67),高评分组患者生存期预后明显较差。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表明影像组学预测LGG患者1年、5年生存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和0.86。聚类分析将LGG患者分为免疫炎症型(n=13)和免疫沙漠型两种亚型(n=113)。免疫炎症型患者影像组学评分较高,提示肿瘤纯度较低,异质性较高,预后较差。结论:影像组学评分可以有效预测LGG预后,影像组学评分与免疫分型存在一定平行关系,大部分LGG患者属于免疫沙漠型。少部分免疫炎症型患者影像组学评分较高,异质性明显高于免疫沙漠型,免疫炎症型患者可能获益于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免疫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特征对泪腺良恶性上皮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燕生 杨洁 +2 位作者 杜连泽 韩庆贺 万泰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7期769-772,共4页
原发于泪腺区的肿瘤发病率较低,约占所有眼眶肿瘤的6%~12%[1-2],其中以泪腺上皮性肿瘤最为常见,约占所有泪腺肿瘤的50%左右[3]。泪腺上皮性肿瘤成分复杂,组织结构易变异,术后易复发,影像学表现复杂多变。目前对于泪腺上皮性肿瘤的良恶... 原发于泪腺区的肿瘤发病率较低,约占所有眼眶肿瘤的6%~12%[1-2],其中以泪腺上皮性肿瘤最为常见,约占所有泪腺肿瘤的50%左右[3]。泪腺上皮性肿瘤成分复杂,组织结构易变异,术后易复发,影像学表现复杂多变。目前对于泪腺上皮性肿瘤的良恶性鉴别多采用常规CT及MRI的定性研究[4],也有DCE-MRI、DWI及ADC值核磁功能成像技术应用于眼眶病变的研究,王永哲等[5]应用表观扩散系数鉴别泪腺77例良恶性肿瘤,杨本涛等[6]应用扩散加权成像及ADC值研究泪腺上皮性肿瘤,在上皮及非上皮性肿瘤良恶性诊断方面,敏感性特异性比较高。尽管如此,受阅片医生经验等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对于个别病例仍然较难鉴别。难点一,对于一部分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病例,MRI影像表现为良性的特征,影像诊断医生很难鉴别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个别病例 良恶性肿瘤 眼眶肿瘤 医生经验 ADC值 良恶性鉴别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永新 尹利荣 +3 位作者 刘永权 李嘉麒 李燕莉 牛增广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腰椎功能、疼痛程度、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完成1年随访的102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保守组(32例)、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腰椎功能、疼痛程度、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完成1年随访的102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保守组(32例)、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组(35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组(35例),治疗1年后评估3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3组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结果PKP组、PVP组治疗优良率高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与PVP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3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JOA评分高于治疗前,且PKP组、PVP组VAS评分低于保守组,JOA评分高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VAS评分低于PVP组,JOA评分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3组Cobb角小于治疗前,椎体前缘高度高于治疗前,其中PKP组、PVP组Cobb角小于保守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Cobb角小于PVP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PVP组,椎体前缘高度差值大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保守治疗相比,手术可提高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PKP在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腰椎功能、改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方面优于PVP,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老年人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球型鼻窦炎的临床特征及BMP-2、EGF与骨质重塑的关系
5
作者 张娜 杨雷 +3 位作者 王晓唐 赵敏 王景诗 姜子刚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3期3520-3523,3531,共5页
目的分析真菌球型鼻窦炎的临床特征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皮生长因子(EGF)与骨质重塑的关系。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秦皇岛第一医院收治的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0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5例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为真菌球组,4... 目的分析真菌球型鼻窦炎的临床特征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皮生长因子(EGF)与骨质重塑的关系。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秦皇岛第一医院收治的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0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5例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为真菌球组,43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为鼻窦炎组,31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为对照组。统计并比较3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BMP-2、EGF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影像学特征相关指标水平与BMP-2、EGF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鼻窦炎组、真菌球组流脓涕、鼻腔异味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鼻窦炎组、真菌球组改良整体骨炎评分(GOSS)、Lund-mackay评分、CT值、骨质厚度均大于对照组,且真菌球组改良GOSS、Lund-mackay评分、CT值、骨质厚度均大于鼻窦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窦炎组、真菌球组BMP-2、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真菌球组BMP-2、EGF水平均低于鼻窦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改良GOSS、Lund-mackay评分、CT值、骨质厚度与BMP-2、EGF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影像学特征及BMP-2、EGF水平存在明显关系,且BMP-2、EGF水平与骨质重塑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球型鼻窦炎 临床特征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表皮生长因子 骨质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在老年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分型中的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马丽娜 郑禹樵 +5 位作者 尹雪梅 王玉琳 张俊 项宁 栗静媛 秦学慧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60-1263,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对老年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非心源性AIS患者101例。依据急性脑卒中TOAST分型和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CISS)标准对所有...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对老年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非心源性AIS患者101例。依据急性脑卒中TOAST分型和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CISS)标准对所有受试者病因进行分型。对比两种分类系统在检查前后各病因分型的构成比。结果TOAST分型检查结果显示,有8例小动脉闭塞型、1例其他原因型及5例不明原因型修正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1例不明原因型修正为小动脉闭塞型,7例LAA及4例不明原因型修正为其他原因型,共修正26例(25.74%)患者的病因诊断,TOAST分型检查前后构成比比较有显著差异(χ^(2)=15.425,P<0.01)。CISS检查结果显示,有10例穿支动脉疾病型、1例其他原因型及4例不明原因型修正为LAA,9例LAA及3例不明原因型修正为其他原因型,共修正27例(26.73%)患者的病因诊断,CISS检查前后构成比比较(χ^(2)=17.300,P<0.01)。结论HRMRI对老年非心源性AIS的精准病因分型具有诊断价值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卒中 TOAST系统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系统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T薄层检查诊断肺部小结节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吕文静 付敏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9期162-163,共2页
目的 :探讨使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T薄层检查诊断肺部小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15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5)。对对照组患者... 目的 :探讨使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T薄层检查诊断肺部小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15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5)。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薄层检查。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低剂量多层螺旋CT薄层检查。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剂量长度乘积(DLP)、图像质量及其病情的检出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图像质量的优良率、病情的检出率相比,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CTDIw、DLP均较小,P<0.05。结论 :使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T薄层检查诊断肺部小结节的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小结节 低剂量多层螺旋CT薄层检查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患者胸部X线检查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8
作者 彭勋 王凯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2年第6期624-624,共1页
关键词 青少年患者 胸部 X线检查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放射组学特征预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
9
作者 李京龙 王占秋 +3 位作者 顾长聪 赵月梅 陈涛 李文菲 《肿瘤影像学》 2022年第6期596-601,共6页
目的:基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放射组学特征预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30例术前接受MRI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纳入研究。从瘤周水肿区域、肿瘤的增强区域、坏死核心区域中分别提取放射组学特... 目的:基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放射组学特征预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30例术前接受MRI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纳入研究。从瘤周水肿区域、肿瘤的增强区域、坏死核心区域中分别提取放射组学特征,利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建立放射组学特征模型,以10折交叉验证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根据组学评分合适的阈值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亚组分析观察替莫唑胺辅助放疗是否有助于延长高风险患者的生存期。结果:选择了16个与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显著相关的组学特征来构建放射组学模型,其中4个来自瘤周水肿区域,9个来自肿瘤的增强区域,其余3个来自坏死核心区域。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放射组学评分是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放射组学评分的阈值,61例(46.9%)患者被分为高风险组,另外69例(53.1%)患者被分为低风险组,两组的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高风险组中同步放化疗患者生存期(14.2个月)明显长于单纯放疗组(7.1个月,P=0.00016)。结论:基于MRI放射组学特征不仅与预后密切相关,并且能有效地对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进行风险分层。高风险患者可以从替莫唑胺辅助同步放疗方案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放射组学 放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2型糖尿病所致腮腺病结构及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汪学梅 方元 +4 位作者 刘兰祥 牛明佳 郑涛 吴爽 李京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43-546,551,共5页
目的应用MRI分析腮腺影像学表现与口干之间的关系,探讨2型糖尿病所致腮腺病的发病机制。资料与方法随机选取40~60岁的男性糖尿病患者59例和健康志愿者90例,采取MRI腮腺成像测量其体积、脂肪相对信号值(RSI),进行脂肪分型;同时采用口干... 目的应用MRI分析腮腺影像学表现与口干之间的关系,探讨2型糖尿病所致腮腺病的发病机制。资料与方法随机选取40~60岁的男性糖尿病患者59例和健康志愿者90例,采取MRI腮腺成像测量其体积、脂肪相对信号值(RSI),进行脂肪分型;同时采用口干问卷对口干和脂肪信号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组腮腺脂肪RSI为29.97±9.89,较对照组的24.79±8.06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与口干存在显著相关性(r=0.650,P=0.001)。本组59例糖尿病患者腮腺中,31例出现局灶成熟脂肪沉积,其中Ⅲ型24例、Ⅳ型7例。结论糖尿病所致腮腺病的发病与脂质或成熟脂肪浸润存在联系。脂质沉积可通过减弱唾液腺的分泌功能引起口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磁共振成像 口腔干燥 腮腺肿瘤 脂肪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剂量的下肢CTA方案在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杜森垚 徐江 +1 位作者 朱杰 司成海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1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剂量的下肢动脉血管成像(CTA)在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ASO)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进行下肢CTA检查的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共110例,随机数表法分成常...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剂量的下肢动脉血管成像(CTA)在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ASO)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进行下肢CTA检查的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共110例,随机数表法分成常规组(管电压120 kV、对比剂100 mL)和研究组(管电压100 kV,对比剂1 mL/kg)各55例。参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两组诊断效果,同时分析下肢CTA图像质量、碘摄入量和辐射剂量。结果参照DSA金标准,2组CTA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符合率、ASO诊断效果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2组下肢CTA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背景噪声较常规组高(P<0.05),信噪比(SNR)较常规组低(P<0.05)。研究组对比剂剂量、碘摄入量较常规组平均减少了32.65 mL、11.43g,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剂量(ED)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剂量的下肢CTA方案在疑似糖尿病ASO检查中是可行的,在图像质量不影响诊断效果的前提下,能明显减少对比剂剂量、碘摄入量和辐射剂量,提高下肢CTA检查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 动脉血管成像 辐射剂量 对比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急性上肢动脉栓塞11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子敬 朱明德 牛洪涛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201-202,共2页
①目的探讨介入导管溶栓及血栓抽吸在急性上肢动脉栓塞治疗中的作用。②方法经导管动脉注射尿激酶辅以血栓抽吸治疗急性上肢动脉栓塞11例并随访其疗效。③结果DSA造影、介入治疗在急性上肢动脉栓塞治疗中实施迅速、有效,全部病例血运恢... ①目的探讨介入导管溶栓及血栓抽吸在急性上肢动脉栓塞治疗中的作用。②方法经导管动脉注射尿激酶辅以血栓抽吸治疗急性上肢动脉栓塞11例并随访其疗效。③结果DSA造影、介入治疗在急性上肢动脉栓塞治疗中实施迅速、有效,全部病例血运恢复,无死亡、截肢及截指。④结论介入治疗急性上肢动脉栓塞技术微创、安全、快捷,可以最大限度、最快的速度清除血栓,重建血运,挽救上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动脉栓塞 介入溶栓 血栓抽吸 上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评价移植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新进展
13
作者 姚欣雨 曹振东 刘兰祥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第5期471-475,共5页
移植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分化能力的细胞,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可以通过常规序列、MRI图像分析技术及MRI的特殊序列的应用等方式,对移植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定性、定量评价局部脑组织的变化,实现移植... 移植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分化能力的细胞,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可以通过常规序列、MRI图像分析技术及MRI的特殊序列的应用等方式,对移植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定性、定量评价局部脑组织的变化,实现移植干细胞的监测。本文就这些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移植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干细胞 磁共振成像 缺血性脑卒中 细胞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CESM)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对致密型乳 腺病变的诊断价值对比
14
作者 邹丹丹 王旸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S01期0080-0081,共2页
探究对比增强能谱乳腺线摄影(CESM)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对致密型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3 月~2021 年 3 月收治的 98 例致密型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后予以进行 FFDM 检查与 CESM 检查,并对两种检查结... 探究对比增强能谱乳腺线摄影(CESM)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对致密型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3 月~2021 年 3 月收治的 98 例致密型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后予以进行 FFDM 检查与 CESM 检查,并对两种检查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与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在敏 感性、阳性预测率与准确率方面,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而在特异性与阴性率方面,则无明显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总体上,相对于 FFDM 检查法来说,CESM 检查的效能更高一些,将其应用到临床中后,可大大提升致密型乳腺病变的检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能谱乳腺线摄影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 敏感性 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对致密型乳腺内结构扭曲病变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邹丹丹 王旸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S01期0179-0179,共1页
探究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对致密型乳腺内结构扭曲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45 例致密型乳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进行全数字化乳腺 X 射线(FFDM)予以检测,并对患者进行判断,设定成 A 组,然后以此为基础,在进行 DBT 检查,... 探究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对致密型乳腺内结构扭曲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45 例致密型乳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进行全数字化乳腺 X 射线(FFDM)予以检测,并对患者进行判断,设定成 A 组,然后以此为基础,在进行 DBT 检查,根据两侧检查结果综合性对患者进行判断,设定成 B 组,通过与病理结果对比后,进而比较 A、B 两组患者检测结果准确率。结果:相对于 FFDM 诊断来说,FFDM DBT 诊断得敏感性、准确率、阳性预测率与阴性预测率均高于 FFDM 诊断,而特异性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结论:对致密型乳腺结构扭曲诊断时,FFDM DBT 应用效果更加良好,准确率更高,对及早发现患者乳腺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 致密型乳腺 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胸腹部手术患者镇痛中应用
16
作者 贾倩倩 张莉莉 +2 位作者 韩洋 吴艳玲 梁淑娟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047-1049,1052,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RISS)联合全身麻醉在胸腹部手术患者镇痛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自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24例择期行胸腹部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将患...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RISS)联合全身麻醉在胸腹部手术患者镇痛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自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24例择期行胸腹部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n=64)与B组(n=60)。A组患者给予术中全身麻醉。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实施RISS。比较两组患者体循环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中麻醉药物使用情况与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不同时间的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与伯格曼舒适度量表(BC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入室即刻、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 min、手术开始后60 min的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镇痛泵按压次数均少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2、6、12、24 h平静呼吸与深呼吸状态下NRS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6、12、24 h的BCS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胸闷头晕、嗜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SS联合全身麻醉在胸腹部手术患者镇痛中应用良好,可减少麻醉药物使用量,提高镇痛效果与舒适度,且安全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 全身麻醉 胸腹部手术 镇痛效果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征象联合血清外泌体CDH5鉴别直径5~30 mm磨玻璃样肺腺癌浸润的价值
17
作者 赵波 李京京 +3 位作者 刘永利 王景诗 张晶晶 董旭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6期3128-3133,共6页
目的:探究CT征象联合血清外泌体钙粘蛋白5(CDH5)鉴别直径5~30 mm磨玻璃样肺腺癌浸润的价值。方法:选取104例CT表现为磨玻璃样肺腺癌(腺体前驱病变和腺癌)患者和20例良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外泌体CDH5水平... 目的:探究CT征象联合血清外泌体钙粘蛋白5(CDH5)鉴别直径5~30 mm磨玻璃样肺腺癌浸润的价值。方法:选取104例CT表现为磨玻璃样肺腺癌(腺体前驱病变和腺癌)患者和20例良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外泌体CDH5水平。比较肺腺癌和良性肺结节患者外泌体CDH5水平;比较肺腺癌非浸润和浸润患者的CT征象和外泌体CDH5水平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腺癌浸润的风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平均绝对误差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价值。结果:肺腺癌患者血清外泌体CDH5水平低于良性肺结节患者(P<0.05)。肺腺癌中非浸润性病变67例,浸润性病变37例。浸润性病变患者的混合磨玻璃结节、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和瘤肺界面不清晰占比均高于非浸润性病变患者,外泌体CDH5水平低于非浸润性病变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混合磨玻璃结节、毛刺征和瘤肺界面不清晰均是肺腺癌未浸润的危险因素,外泌体CDH5≥0.31是肺腺癌未浸润的保护因素(P<0.05)。模型B(由结节类型、毛刺征、瘤肺界面和外泌体CDH5构成)鉴别肺腺癌浸润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模型A(由结节类型、毛刺征和瘤肺界面构成,P<0.05)。模型B的平均绝对误差值低于模型A。风险阈值在0~0.08,模型A的净收益高于模型B;风险阈值在0.08~1.00,模型B的净收益高于模型A。结论:混合磨玻璃结节、毛刺征、瘤肺界面不清晰和外泌体CDH5均与肺腺癌浸润有关,由上述因素构成的模型可辅助评估5~30 mm磨玻璃样肺腺癌是否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CT征象 外泌体 CDH5 浸润
原文传递
MR波谱诊断异柠檬酸脱氢酶突变型胶质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文菲 顾长聪 +1 位作者 梁珊珊 韩芳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20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基于循证医学评估MR波谱(RS)在预测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型的诊断性能。方法:系统检索Ovid-MEDLINE、Web of Knowledge和Google Scholar数据库,获得MRS诊断胶质瘤IDH突变的临床研究文献,时间至2020年1月。采用Stata和Meta... 目的:基于循证医学评估MR波谱(RS)在预测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型的诊断性能。方法:系统检索Ovid-MEDLINE、Web of Knowledge和Google Scholar数据库,获得MRS诊断胶质瘤IDH突变的临床研究文献,时间至2020年1月。采用Stata和Meta-Disc软件评估MRS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基于I2进一步评估研究异质性。Deek's漏斗图验证该研究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最终10篇符合纳入标准,森林图显示MRS精确诊断胶质瘤IDH分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9(95%CI为0.7~0.95)和0.84(95%CI为0.66~0.93)。曲线下面积0.93。敏感性和特异性I2均<70%,提示该研究存在一定程度的异质性,回波时间(TE)长短是影响异质性主要因素。漏斗图证实研究中不存在明显发表偏倚(P>0.05)。结论:MRS是唯一能术前通过检测2-羟基戊二酸来预测胶质瘤IDH类型的影像技术,具有很高敏感性和特异性。长TE采集技术可以显著提高预测IDH突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 胶质瘤 异柠檬酸脱氢酶 2-羟戊二酸
原文传递
基于多模态MR参数预测低级别胶质瘤预后的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文菲 鲍欣然 +5 位作者 梁珊珊 温鑫 顾长聪 徐小明 赵月梅 韩芳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21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基于术前MR图像的多参数特征建立多参数MR列线图模型评价低级别胶质瘤(LGG)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9年间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343例LGG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90例,女153例。患者术前均接受多模态MRI检查,高年资医师进行胶... 目的基于术前MR图像的多参数特征建立多参数MR列线图模型评价低级别胶质瘤(LGG)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9年间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343例LGG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90例,女153例。患者术前均接受多模态MRI检查,高年资医师进行胶质瘤影像特征提取。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与胶质瘤预后相关的MRI参数和临床变量,将相关参数特征和临床变量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到与胶质瘤预后密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低级别胶质瘤预后的列线图。结果年龄、胶质瘤级别、病理类型、术后放疗、肿瘤位置和MRI评分是LGG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基于以上变量和MRI评分成功建立列线图模型预测LGG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明显大于WHO分级模型的0.64,(Z=-2.56,P<0.05)。3、5年生存校正曲线提示在观察值与预测值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多参数MRI的列线图模型可直观全面地预测LGG患者生存概率,可为神经外科医师提供相对准确的预测工具,有利于临床个性化评估患者的生存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线图 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预后
原文传递
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融合模型对较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生存预后的术前预测价值
20
作者 马平 李文菲 +5 位作者 王艺璇 李淑雅 杨哲 伍建林 李彦国 韩芳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5年第3期154-162,共9页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病理特征的融合模型对较低级别脑胶质瘤(LGGs)患者生存预后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癌症基因图谱公共数据库中1991年1月—2001年5月105例WHO肿瘤分级为Ⅱ~Ⅲ级的LGGs患者为训练集,...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病理特征的融合模型对较低级别脑胶质瘤(LGGs)患者生存预后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癌症基因图谱公共数据库中1991年1月—2001年5月105例WHO肿瘤分级为Ⅱ~Ⅲ级的LGGs患者为训练集,其中男53例、女52例,年龄42(33,57)岁。纳入2017年1月—2021年11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52例LGGs患者为外部验证集,其中男26例、女26例,年龄42(31,54)岁。记录所有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肿瘤分级、IDH基因1p/19q状态、生存状态及生存时间)和MRI影像资料。对每例患者的T1加权像(WI)、T2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及增强T1WI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在训练集中采用组内相关系数、方差阈值法、Spearman相关分析、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LASSO)、LASSO-Cox回归分析进行图像特征筛选,构建影像组学风险评分(RRS)模型。根据训练集患者生存时间采用X-tile软件确定RRS模型预测3年累积生存率的最佳临界值,将LGGs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训练集中高、低风险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并在验证集中进行验证。在训练集中对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LGGs患者年龄、性别、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基因1p/19q突变状态及肿瘤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行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选出影响LGGs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LGGs患者术后3年累积生存率的融合模型。在训练集中采用时间依赖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RRS模型和融合模型对LGGs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的预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的预测效能,通过校正曲线评估融合模型的校正效能,并在验证集中进行验证。结果训练集与验证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级、IDH基因1p19q状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RI图像经特征提取后,每例患者获得1834个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集中筛选出4个关键特征构建RRS模型。在训练集中RRS模型预测3年累积生存率的截断值为2.8(HR=3.38,95%CI∶1.37~8.51,P=0.015);Kaplan-Meier曲线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低风险组生存率均明显好于高风险组。在训练集中对临床病理特征行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IDH基因1p19q状态是预测LGGs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影像组学特征和年龄、IDH基因1p/19q状态构建融合模型。ROC曲线显示,RRS模型在训练集中预测LGG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3(95%CI:0.64~0.81)、63%、74%,验证集中分别为0.71(95%CI:0.62~0.78)、65%、74%;融合模型在训练集中预测LGG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3(95%CI:0.79~0.91)、75%、85%,验证集中分别为0.81(95%CI:0.77~0.89)、74%、82%。Delong检验结果显示,在训练集、验证集中融合模型预测LGGs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的AUC均高于RRS模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02、-5.36,P值均<0.05)。融合模型在训练集、验证集的校准曲线均与理想情况下的标准曲线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基于增强MRI的RRS模型能够实现术前对LGGs患者进行无创预后风险分层,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的融合模型可提高术前对LGGs患者术后3年累积生存率的预测效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预后 较低级别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