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运动依从性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梁晓慧 谷文婷 +1 位作者 王晓华 李翠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2期320-324,342,共6页
目的调查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心脏康复运动依从性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CHD患者200例,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脏康复运动依从性问卷进行调查,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相关因素。结果200... 目的调查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心脏康复运动依从性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CHD患者200例,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脏康复运动依从性问卷进行调查,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相关因素。结果200例老年CHD患者心脏康复运动依从性评分为(37.58±5.31)分,其中主动寻求运动建议维度条目均分最低,即(2.84±0.59)分;200例老年CHD患者中,75例(37.50%)运动依从性较差,125例(62.50%)运动依从性良好;心脏康复运动依从性较差组及良好组在受教育程度、合并症、家庭支持度、社会支持度、运动恐惧等方面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OR(95%CI):1.879(1.269,2.792),P=0.002]、有合并症[OR(95%CI):2.784(1.490,5.203),P=0.001]、家庭支持度差[OR(95%CI):2.309(1.382,3.859),P=0.002]、社会支持度差[OR(95%CI):2.020(1.338,3.048),P=0.001]、运动恐惧[OR(95%CI):2.119(1.340,3.352),P=0.001]均为影响老年CHD患者心脏康复运动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CHD患者心脏康复运动依从性处于中等水平,受教育程度、合并症、家庭支持度、社会支持度及运动恐惧可能是影响心脏康复运动依从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冠心病 心脏康复 运动依从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100A12、Hcy及ACE2与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朱芳丽 马晓莹 +4 位作者 杨悦 乔红 刘烨 马厉英 韩俊岭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670-676,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A12(S100A12)、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疾病... 目的探讨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A12(S100A12)、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SAP组(n=72)与非SAP组(n=46),收集患者的血清检测指标以及相关量表评分,并分析血清S100A12、Hcy、ACE2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筛选SAP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同时评价血清S100A12、Hcy、ACE2与SAP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和预测价值。结果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100A12、Hcy水平与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Ranson、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评分(BISAP)呈正相关,ACE2水平与APACHEⅡ、Ranson、BISAP评分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期合并休克、S100A12、Hcy、APACHEⅡ评分为SAP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ACE2为保护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100A12、Hcy与SAP患者的预后情况呈正相关(r=0.442,P<0.001),ACE2与SAP患者的预后情况呈负相关(r=-0.419,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S100A12、Hcy、ACE2水平预测SAP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分别为0.728、0.746、0.747。结论血清S100A12、Hcy和ACE2与SAP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同时对于SAP的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S100钙结合蛋白A12 同型半胱氨酸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骨桥蛋白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与患者神经损伤和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5
3
作者 郭忠伟 岳媛媛 +2 位作者 邹哲华 伊双艳 李笑蕾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1307-131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骨桥蛋白(OPN)水平和氧化应激水平与患者神经损伤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全科医疗科收治的发病时间在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5例作为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骨桥蛋白(OPN)水平和氧化应激水平与患者神经损伤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全科医疗科收治的发病时间在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50例受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OP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以及治疗7 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治疗90 d的改良mRS量表(mRS)评分。分别以NIHSS≥7分与mRS<2分为预后标准进行分组,对比血清指标并探讨各项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OPN(8.31±2.65 ng/ml vs.5.04±2.17 ng/ml)、MDA水平(14.62±4.31 nmol/ml vs.2.22±0.48 nmol/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OD(167.25±17.33 U/ml vs.376.67±21.58 U/ml)与GSH-Px(43.29±5.85 U/L vs.124.18±13.17 U/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NIHSS≥7分以上患者的血清OPN(10.31±3.41 ng/ml vs.5.32±2.08 ng/ml)、MDA(17.84±4.39 vs.10.08±3.79 nmol/ml)水平均明显高于NIHSS评分<7分的患者(P<0.05),SOD(154.69±14.26 nmol/ml vs.186.23±20.36 U/ml)与GSH-Px(38.78±5.89 vs.52.34±6.27 U/L)水平明显低于NIHSS评分<7分的患者(P<0.05)。mRS评分≥2分患者的血清OPN(10.33±3.11 ng/ml vs.7.20±2.27 ng/ml)、MDA(20.31±5.27 nmol/ml vs.12.12±4.22 nmol/ml)水平均明显高于mRS评分<2分的患者(P<0.05),SOD(147.63±17.22 U/ml vs.179.12±21.23 U/ml)与GSH-Px(34.96±5.18 U/L vs.48.31±6.35 U/L)水平明显低于mRS评分<2分的患者(P<0.05)。OPN、MDA水平与NHISS、mRS评分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706、0.734、0.561、0.604,P<0.05),SOD、GSH-Px水平与NHISS、mRS评分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0.742、-0.822、-0.597、-0.631,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血清OPN以及氧化应激指标都会明显改变,上述指标对神经功能以及预后预测有较高的作用,可以作为神经功能与预后判定的关键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急性期 骨桥蛋白 氧化应激 神经损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25(OH)D、hs-CRP及LDL水平变化与TOAST分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岳媛媛 郭忠伟 +1 位作者 苏学会 于常英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0期73-77,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 [25-hydroxy vitamin D,25(OH)D]、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变化与TOAST(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 [25-hydroxy vitamin D,25(OH)D]、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变化与TOAST(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分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病例组,并进行TOAST分型,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的40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清25(OH)D、hs-CRP、LDL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TOAST分型的关系。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hs-CRP、LD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_均<0.05);心源性脑梗死组和其他原因脑梗死组患者25(OH)D水平均显著高于动脉脑梗死组(P_均<0.05),LDL水平显著低于动脉脑梗死组(P <0.05),其他原因脑梗死组患者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动脉脑梗死组和心源性脑梗死组(P_均<0.05);心源性脑梗死组和其他原因脑梗死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动脉脑梗死组(P_均<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476,P <0.05),其hs-CRP、LDL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501、0.301,P_均<0.05)。结论不同TOAST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25(OH)D、hs-CRP、LDL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且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呈负相关,hs-CRP、LDL水平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25-羟维生素D 高敏C反应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TOAST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许敬平 吴大为 +3 位作者 滕旭 朱海英 李小丽 许培颖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754-757,共4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6周龄Wistar大鼠48只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16只。模型组和干预组建立I/R模型,干...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6周龄Wistar大鼠48只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16只。模型组和干预组建立I/R模型,干预组采用吡格列酮10 mg/(kg·d)进行预处理,连续1周;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干预1周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血浆肌钙蛋白I(c Tn I)、心肌匀浆液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心肌细胞中钙含量、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细胞蛋白GRP78及caspase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干预1周后,模型组和干预组大鼠的CK-MB、LDH、c Tn I、心肌匀浆液MDA、心肌细胞钙含量、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细胞蛋白GRP78及caspase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和干预组大鼠的心肌匀浆液SOD、GSH-Px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干预组的CK-MB、LDH、c Tn I、心肌匀浆液MDA、心肌细胞钙含量、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细胞蛋白GRP78及caspase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干预组大鼠的心肌匀浆液SOD、GSH-Px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对I/R模型大鼠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中钙含量、GRP78及caspase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吡格列酮 缺血再灌注 心肌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运动处方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Ⅱ期心脏康复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梁晓慧 王晓华 +3 位作者 蔡艳芳 张奇 谷文婷 韩爱敏 《护理管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12期988-992,共5页
目的探讨中医运动处方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Ⅱ期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实验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脏康复指导和常规运动康复,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6个月... 目的探讨中医运动处方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Ⅱ期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实验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脏康复指导和常规运动康复,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6个月中医运动处方康复训练。比较两组6 min步行距离、生存质量、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出院后4周、6个月6 min步行距离增加(P<0.01),实验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生存质量得分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运动处方可以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使患者安全获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运动处方 冠状动介入治疗术 心脏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管理-自我管理模式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3
7
作者 李云婧 邹哲华 +1 位作者 伊双艳 于常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6期3217-3222,共6页
目的评估社区管理-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疾病管理模式对出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顺序入选2015年8月—2016年7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全科医疗科出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根据... 目的评估社区管理-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疾病管理模式对出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顺序入选2015年8月—2016年7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全科医疗科出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干预组采取社区管理-自我管理干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定期的门诊或上门随访,提供药物治疗调整、患者和家庭成员咨询等服务;出院前患者接受当面的健康教育,出院后每月1次上门随访时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培训。对照组患者仅出院时接受常规出院指导。收集患者基线资料,于12个月后进行1次临床随访,了解患者药物使用情况、临床指标,使用《糖尿病知识测试问卷》(DKT)评估糖尿病知识,使用《改良的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评估自我管理能力,使用《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评估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3例(3.0%)患者因出院后失去联系失访,3例(3.0%)患者随访过程中死亡。干预组1例(1.0%)患者由于搬离原住址而中途放弃,1例(1.0%)患者随访过程中死亡。随访结束时,干预组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使用率、他汀类药物使用率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使用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体质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DKT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具体饮食、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每日吸烟量少于对照组;干预组生理功能、心理精神、治疗方面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管理-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疾病管理模式可显著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改善临床指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疾病管理 自我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 老年人 依从性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管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云婧 邹哲华 +1 位作者 伊双艳 于常英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2期155-158,163,共5页
目的:评估社区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疾病管理模式对出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在我院出院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100)、对照组(n=100),出院后对干预组进行上门随访、定... 目的:评估社区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疾病管理模式对出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在我院出院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100)、对照组(n=100),出院后对干预组进行上门随访、定期社区门诊就诊、自我管理教育;对照组患者仅出院时接受常规出院指导。于分组后12个月比较患者的预后、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死亡与再住院联合终点显著低于对照组(51%vs.74%,P<0.05);经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欧洲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量表评分(28.53 vs.35.97,P<0.05)];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问卷评分(29.71 vs.34.65,P=0.068)]。结论:社区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疾病管理模式可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老年 疾病管理 自我管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管理-自我管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从性及预后的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41
9
作者 李云婧 刘一存 于常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75-1279,共5页
目的评估社区管理-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疾病管理模式对出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从性及预后的干预效果。方法连续选取2014—2015年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全科医疗科出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干预组(... 目的评估社区管理-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疾病管理模式对出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从性及预后的干预效果。方法连续选取2014—2015年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全科医疗科出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干预组采取社区管理-自我管理干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定期的门诊或上门随访,提供药物治疗调整、患者和家庭成员咨询等服务;出院前患者接受当面的健康教育,出院后每月1次上门随访时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培训。对照组患者仅出院时接受常规出院指导。12个月后进行1次临床随访,了解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药物应用情况,采用欧洲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量表(EHFSc BS)评估自我护理能力。结果随访期间,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4.0%(74/100),中位无事件生存时间180 d;干预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1.0%(51/100),中位无事件生存时间356 d。Log-rank检验显示,干预组预后优于对照组(χ2=22.961,P<0.001)。干预组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89.6%(86/96)]高于对照组[78.4%(69/88),P<0.05],干预组EHFSc BS总分为(28.5±4.4)分,低于对照组的(36.0±5.1)分(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高[OR=2.259,95%CI(1.326,3.851)]、伴发糖尿病[OR=3.374,95%CI(1.388,8.203),P=0.007]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促进因素,社区管理-自我管理[OR=0.240,95%CI(0.114,0.505)]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社区管理-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疾病管理模式可显著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疾病管理 自我护理 老年人 预后 服药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晨血压管理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老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晓乐 张鹏宇 朱勇 《内蒙古中医药》 2017年第14期3-3,共1页
目的:观察清晨血压管理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对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1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清晨... 目的:观察清晨血压管理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对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1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清晨血压管理,另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8.0%)明显低于对照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晨血压管理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能降低老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晨血压 老年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近平滑假丝酵母医院感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许敬平 李婧 戚丽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3-316,共4页
近平滑假丝酵母是新生儿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近年来感染发病率显著升高,严重危害患儿健康并显著增加医疗支出。近平滑假丝酵母引起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低出生胎龄、低出生体质量、皮肤屏障功能不全、使用抗菌药物、留置... 近平滑假丝酵母是新生儿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近年来感染发病率显著升高,严重危害患儿健康并显著增加医疗支出。近平滑假丝酵母引起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低出生胎龄、低出生体质量、皮肤屏障功能不全、使用抗菌药物、留置中心或脐静脉导管、肠外营养以及机械通气等。传播途径主要为通过医疗器械、体液、医务人员的手污染造成的水平传播。治疗方面重点是拔除中心静脉置管和系统的抗菌治疗,两性霉素B为首选药物。本研究对该菌致病机制及感染的特异性临床表现等进行综述,实现早期诊断,为减少近平滑假丝酵母引起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近平滑假丝酵母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传播途径
原文传递
新活素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中的早期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魏梅 郑明奇 +1 位作者 刘刚 刘永升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新活素(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新活素组及对照组,新活素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新活素1.5μg/kg负荷后继以0.01μg/(kg·min)维...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新活素(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新活素组及对照组,新活素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新活素1.5μg/kg负荷后继以0.01μg/(kg·min)维持静点72h。观察入院即刻、24h及72h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及心功能分级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即刻的NT-ProBN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h后,两组患者的NT-ProBNP值均有上升,新活素组的NT-ProBNP值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h后,两组患者的NTProBNP值均有明显下降,但新活素组下降明显,显著低于对照组[(2159.47±54.9)pg/ml比(3251.26±61.82)pg/ml,P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h两组患者入院即刻及24h的Killip分级心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72h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新活素组心功能明显好转,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新活素治疗能够明显降低NT-ProBNP、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重组人脑利钠肽 N末端B型脑钠肽 心力衰竭
原文传递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缺氧诱导因子-1α对脑缺氧后神经元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调控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哲华 陶陶 +1 位作者 晋明璐 徐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70-973,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染对缺氧后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中HIF-1α的调控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1)制备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原代培养模型及缺氧模型。重组腺病毒缺氧诱导因子-1α(AdHIF-1α)转染和重组腺病...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染对缺氧后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中HIF-1α的调控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1)制备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原代培养模型及缺氧模型。重组腺病毒缺氧诱导因子-1α(AdHIF-1α)转染和重组腺病毒空载体(Ad)转染正常及缺氧细胞;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缺氧组(Hypoxia)、AdHIF-1α基因转染组、Ad组。(2)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dHIF-1α/Ad转染情况;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blot)法分别在12h、24h、48h及72 h观察各实验组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用Ad/AdHIF-lα转染缺氧的神经元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48h时荧光表达最明显。Westernblot检测经AdHIF-1α基因转染组各时间点HIF-1α的表达明显增加,12h有阳性表达,24h表达有所增加,48h达高峰,持续到72h开始下降,与缺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d组与缺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的HIF-1α基因转染能明显提高缺氧神经元中HIF-1α的表达量,有可能对缺氧后的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科感染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年缺氧
原文传递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阻断剂抑制大鼠主动脉血管钙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敬平 吴大为 +3 位作者 滕旭 朱海英 李小丽 许培颖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阻断剂抑制大鼠主动脉血管钙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5周龄雄性SD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各16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建立主动脉钙化模型,治疗组给予氯沙坦皮下注射10 mg/(k...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阻断剂抑制大鼠主动脉血管钙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5周龄雄性SD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各16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建立主动脉钙化模型,治疗组给予氯沙坦皮下注射10 mg/(kg·d),连续1周;模型组和空白组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应用HE染色观察各组主动脉血管壁形态变化、茜素红染色观察各组主动脉钙盐沉积情况; 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MAPK、Cx43、BMP2蛋白的表达情况;测定各组主动脉组织钙含量、ALP含量、hs-CRP、OPG。结果治疗组的主动脉组织钙含量、ALP含量低于模型组;治疗组的血清hs-CRP、OPG水平低于模型组;治疗组的MAPK、Cx43、BMP2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AT1R阻断剂氯沙坦能有效抑制大鼠主动脉血管钙化形成,其作用机制与调节MAPK、Cx43、BMP2蛋白表达、减轻炎症反应、降低主动脉组织钙含量、ALP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 主动脉 血管钙化 氯沙坦
原文传递
肾嗜酸细胞瘤2例病理特点及诊治分析
15
作者 许敬平 黄江梅 +1 位作者 周颖 赵敏 《人民军医》 2018年第9期833-835,共3页
肾嗜酸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患者大多无明显临床症状,术前辅助检查结果也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为癌。本文2例肾嗜酸细胞瘤均因体检发现占位,无任何不适症状,超声及CT检查怀疑肾癌,择期行肾切除术,病理形态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 肾嗜酸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患者大多无明显临床症状,术前辅助检查结果也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为癌。本文2例肾嗜酸细胞瘤均因体检发现占位,无任何不适症状,超声及CT检查怀疑肾癌,择期行肾切除术,病理形态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为肾嗜酸细胞瘤。本文重点分析了肾嗜酸细胞瘤的病理检查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肾嗜酸细胞瘤预后较好,目前治疗首选开放或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术或肾部分切除术,对于体积巨大的嗜酸细胞瘤也可行肾切除术,术后须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细胞瘤 病理学
原文传递
专业护理管理小组对血液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携PICC导管的效果分析
16
作者 王敬如 张小妮 王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1期192-192,196,共2页
分析在糖尿病合并血液病患者置PICC导管开展护理管理专业小组所呈现出的效果。方法:分析病例选择于2019.6~2020.6时间段就诊于我院的糖尿病合并血液病病例78例,以护理管理方法不同为依据实施分组,均分例数(n=39),分别开展专业护理管理... 分析在糖尿病合并血液病患者置PICC导管开展护理管理专业小组所呈现出的效果。方法:分析病例选择于2019.6~2020.6时间段就诊于我院的糖尿病合并血液病病例78例,以护理管理方法不同为依据实施分组,均分例数(n=39),分别开展专业护理管理、传统护理管理的病例所在组以实验组和对照组命名,对2种护理管理所呈现出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相对比于对照组,实验组病例并发症(PICC置管)总发生率下降明显,总护理满意度提升明显,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在糖尿病合并血液病患者置PICC导管开展护理管理专业小组可达到满意的管理目标,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液病 PICC导管 专业护理管理小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