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常态下国有林场森林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福建闽侯白沙国有林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新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7期61-63,126,共4页
依据白沙国有林场资源调查数据、市场调查和专家咨询等方面数据,对林场不同方面生态效益价值进行经济核算。结果表明:白沙国有林场固碳释氧效益值最高(约为1.728×108元),其次依次为固土保肥效益值(约为4.458×107元)、其他生... 依据白沙国有林场资源调查数据、市场调查和专家咨询等方面数据,对林场不同方面生态效益价值进行经济核算。结果表明:白沙国有林场固碳释氧效益值最高(约为1.728×108元),其次依次为固土保肥效益值(约为4.458×107元)、其他生态效益值(约为3.969×107元)、水源涵养效益值(约为2.193×107元),土壤改良效益值(1.241×106元)最低。当前国有林场在生态效益价值总量较大,林场管理者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当逐步提高对其生态价值量的重视,降低林场对用材林采伐的依赖程度,促进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核算 森林生态效益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林场森林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新华 《绿色科技》 2016年第14期295-297,共3页
在现有的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针对国有林场发展特点的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并结合专家咨询的意见,从生态环境改善、自然灾害发生风险减低和物种保护三个方面对森林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 在现有的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针对国有林场发展特点的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并结合专家咨询的意见,从生态环境改善、自然灾害发生风险减低和物种保护三个方面对森林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评价。以福建闽侯白沙国有林场为例,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作评价结果分析,以期为国有林场在森林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管理工作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益 可持续发展 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林场绩效考核策略探讨
3
作者 谢宗伟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3期119-120,共2页
以白沙国有林场为例,从国有林场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国有林场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优化国有林场绩效考核的有效策略,以期有效提升国有林场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 国有林场 绩效考核 问题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林场管护引入社会购买服务分析
4
作者 谢宗伟 《山西农经》 2020年第20期105-106,共2页
国有林场在我国林业建设中发挥着先锋带头作用,能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证森林资源质量,有助于稳定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叙述了国有林场在我国林业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并对国有林场管护引入社会购买服务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 国有林场 林业建设 社会购买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铜材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5
作者 王晨璐 黄振北 +3 位作者 赖文峰 施国政 刘浩洋 张国防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0,共9页
为揭示山铜材(Chunia bucklandioides)叶绿体基因组基本结构和蛋白编码信息,以及为未来研究山铜材的分子标记、基因工程和遗传多样性等提供参考,基于高通量测序数据对山铜材的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组装和分析。结果表明,山铜材叶绿体... 为揭示山铜材(Chunia bucklandioides)叶绿体基因组基本结构和蛋白编码信息,以及为未来研究山铜材的分子标记、基因工程和遗传多样性等提供参考,基于高通量测序数据对山铜材的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组装和分析。结果表明,山铜材叶绿体基因组总长度为159801 bp,呈典型的四分体结构,基因组的GC含量为38.1%,有效密码子数(ENC)为35.19~54.38,含131个编码基因,其中有80个蛋白编码基因,8个rRNA和37个tRNA,并鉴定出71个简单重复序列位点;根据中性绘图、有效密码子数绘图、偏倚性绘图分析表明,山铜材叶绿体基因组的蛋白编码基因在密码子选择过程中主要受自然选择的影响,更倾向于使用A、U碱基进行编码;相对密码子使用度>1的高频密码子有29个,其中有28个以A或U结尾,筛选出的8个最优密码子分别为GCU、GAU、GGA、AAU、CCU、AGA、UCA、ACA。山铜材叶绿体基因组的组装和分析揭示了其四分体结构、基因组成及密码子使用偏好性,明确了自然选择在密码子选择中的主导作用,并显示出对A、U结尾密码子的高度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铜材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不同冠层高度的水力结构和光合特性
6
作者 杨丽 毛梦圆 +3 位作者 郭嘉龙 杨辉 张新阳 李树斌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8-475,共8页
为探究杉木在不同树高梯度间的水力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以福建省闽侯白沙国有林场7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不同冠层高度(下部、中部和上部)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杉木不同冠层高度的水力结构和光合特性... 为探究杉木在不同树高梯度间的水力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以福建省闽侯白沙国有林场7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不同冠层高度(下部、中部和上部)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杉木不同冠层高度的水力结构和光合特性差异总体达显著水平(P<0.05),导水率、比导率、叶比导率、水势和边材横截面积总体表现为随冠层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上部冠层(高度约9 m)枝条的导水率、比导率、叶比导率、水势和边材横截面积比下部冠层(高度约4 m)枝条分别减小50.2%、35.5%、42.6%、23.7%和24.4%,且差异显著(P<0.05);而胡伯尔值随冠层高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也表现为下部冠层显著高于上部冠层,胞间CO_(2)浓度则表现为上部冠层显著高于下部冠层(P<0.05)。相较于下部冠层,中、上部冠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下降24.4%和32.9%、气孔导度分别下降13.9%和21.0%、蒸腾速率分别下降6.4%和12.1%、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下降19.7%和23.1%、气孔限制值分别减小6.1%和12.1%,而胞间CO_(2)浓度上升3.5%和6.5%。相关分析表明,导水率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比导率与净光合速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_(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叶比导率与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水势与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边材横截面积与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可见,杉木树高增加导致水分运输路径加长,水分运输的阻力和重力也随之增加,导水率等水力指标下降,叶片气孔关闭、光合效率降低以减少水分的散失,表明杉木存在与树高相关的水力限制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树高 冠层 水力结构 光合特性 水力限制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杉木林蓄积量估测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许炜敏 陈友飞 +2 位作者 陈明华 郑丽丹 张清林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0-315,共6页
以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与蓄积量预测有关的因子作为样本输入,通过分析神经网络各参数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参数值,构建结构为10∶3∶1的杉木林蓄积量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模型训练随机抽取46个样本单元数据并预测20个检验样本... 以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与蓄积量预测有关的因子作为样本输入,通过分析神经网络各参数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参数值,构建结构为10∶3∶1的杉木林蓄积量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模型训练随机抽取46个样本单元数据并预测20个检验样本。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对于林分蓄积量具有很好的模拟效果,总体拟合精度为88.5%,均方误差MSE=2.95,所构模型合理、稳定,能够快速有效预测杉木林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人工神经网络 BP算法 蓄积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模型驱动的杉木林蓄积量动态可视化 被引量:5
8
作者 许炜敏 陈友飞 +1 位作者 林广发 陈明华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1-155,共5页
树木的生长不仅受到自身遗传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以杉木为例,基于实测数据建立的蓄积量随林龄增长的生长模型以及影响林木生长的立地因子,以实现林分中的杉木林蓄积量可视化表达。在3D Max中构建了杉木三维形态几何... 树木的生长不仅受到自身遗传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以杉木为例,基于实测数据建立的蓄积量随林龄增长的生长模型以及影响林木生长的立地因子,以实现林分中的杉木林蓄积量可视化表达。在3D Max中构建了杉木三维形态几何模型,结合杉木生长模型与形态模型,采用AE+VB.NET编程,实现了基于ArcScene的杉木林蓄积量动态可视化,能直观地反映杉木林蓄积量随立地条件和生长模型的生长状况,对于林业生产信息化和林场的管理、经营和决策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生长模型 蓄积量 动态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无人机影像的高郁闭度森林采伐生物量估算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小成 王佩 +3 位作者 谭芳林 陈崇成 黄洪宇 林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8-177,共10页
为准确估算森林采伐生物量实现森林碳汇的精准计量,针对采用单一时相可见光无人机影像估算高郁闭度森林采伐生物量较困难的问题,基于伐区采伐前后多时相可见光无人机影像,研究森林采伐生物量高精度的估算方法。以福建省闽侯白沙国有林... 为准确估算森林采伐生物量实现森林碳汇的精准计量,针对采用单一时相可见光无人机影像估算高郁闭度森林采伐生物量较困难的问题,基于伐区采伐前后多时相可见光无人机影像,研究森林采伐生物量高精度的估算方法。以福建省闽侯白沙国有林场一个针叶林采伐小班为试验区,采集分辨率优于10 cm的采伐前后多时相可见光无人机影像,采用动态窗口局部最大值法得到高精度的采伐株数与单木树高信息,再基于采伐后无人机影像,运用YOLO v5方法检测并提取伐桩直径信息,根据胸径-伐桩直径模型来估算采伐木胸径信息,再利用树高和胸径二元生物量公式估算采伐生物量,以实测数据进行验证。根据动态窗口局部最大值法获取株数与平均树高精度分别为96.35%、99.01%,运用YOLO v5方法对伐桩目标检测的总体精度为77.05%,根据伐桩直径估算的平均胸径精度为90.14%,最后得到森林采伐生物量精度为83.08%,结果表明这一新方法具备较大的应用潜力。采用采伐前后多时相无人机可见光遥感,可实现森林采伐生物量的有效估算,有助于降低人工调查成本,为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碳汇精准计量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采伐生物量 多时相无人机影像 可见光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沿海防护林土壤呼吸季节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沈健 何宗明 +3 位作者 董强 林宇 郜士垒 周丽丽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0-647,共8页
为探究闽南沿海地区人工防护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动态特征及其对土壤温度和湿度季节变化响应,以滨海沙地纹荚相思、尾巨桉、肯氏相思、木麻黄和湿地松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Li-8100自动土壤CO_(2)通量测量系统测定各林地不同季节的土... 为探究闽南沿海地区人工防护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动态特征及其对土壤温度和湿度季节变化响应,以滨海沙地纹荚相思、尾巨桉、肯氏相思、木麻黄和湿地松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Li-8100自动土壤CO_(2)通量测量系统测定各林地不同季节的土壤呼吸速率,同时测定土层10 cm深处的土壤温度和湿度。结果表明:5种典型人工防护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平均值依次为尾巨桉林(3.51 μmol·m^(-2)·s^(-1))>纹荚相思林(3.33 μmol·m^(-2)·s^(-1))>木麻黄林(3.02 μmol·m^(-2)·s^(-1))>肯氏相思林(2.95 μmol·m^(-2)·s^(-1))>湿地松林(2.06 μmol·m^(-2)·s^(-1)),均表现出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变化特征。湿地松林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显著相关(P<0.05),另外4种防护林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均极显著相关(P<0.01);纹荚相思林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湿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另外4种防护林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湿度均不显著相关(P>0.05)。5种防护林的土壤呼吸速率对温度敏感性系数(Q_(10)值)存在差异,4种阔叶林Q_(10)值均大于针叶林(湿地松林)。研究发现,不同类型防护林土壤呼吸速率均存在差异,土壤温度是影响该地区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沙地 人工防护林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土壤理化性质 温度敏感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除根系或枯落物对湿地松和尾巨桉人工林土壤碳氮库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沈健 何宗明 +3 位作者 郜士垒 林宇 赵文东 董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4-123,共10页
【目的】研究地上枯落物和地下根系在土壤碳氮循环中的作用,为提高滨海沙地人工林土壤碳氮保留能力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沿海地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启示。【方法】以福建长乐滨海沙地2种典型人工林(湿地松和尾巨桉)为研究对象,设置去... 【目的】研究地上枯落物和地下根系在土壤碳氮循环中的作用,为提高滨海沙地人工林土壤碳氮保留能力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沿海地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启示。【方法】以福建长乐滨海沙地2种典型人工林(湿地松和尾巨桉)为研究对象,设置去除根系、去除枯落物以及对照3种处理,1 a后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碳氮及其组分。【结果】滨海沙地湿地松林和尾巨桉林碳氮储量差异不明显,去除地上枯落物使尾巨桉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下降,去除地下根系使湿地松林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显著上升,去除根系或枯落物处理均降低了2种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有机碳和微生物有机氮含量,湿地松人工林去除根系或枯落物后土壤矿质氮含量均有所升高,尾巨桉人工林则与之相反。回归分析表明不同碳输入下土壤DOC与DON、MBC、MBN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NO_(3)^(-)-N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MBC与土壤NH_(4)^(+)-N、NO_(3)^(-)-N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去除根系或枯落物处理对不同树种人工林土壤碳氮库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调控地上、地下有机物输入会影响土壤碳氮及其组分,进而影响土壤碳氮库,表明根系和枯落物是土壤碳氮库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影响作用会因树种类型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除根系 去除枯落物 可溶性有机碳氮 微生物量碳氮 土壤矿质氮 滨海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主伐林分材种结构及其出材率模型研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昕 李骏 +3 位作者 孙帅超 陈明华 华伟平 江希钿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4-93,共10页
【目的】明晰杉木主伐林分的材种结构规律并构建合理的林分出材率模型,为我国杉木人工林木材产量提高、营林技术提升以及经营方案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福建省6个国有林场近15年的杉木人工林492块伐区调查数据,选用林分平均胸... 【目的】明晰杉木主伐林分的材种结构规律并构建合理的林分出材率模型,为我国杉木人工林木材产量提高、营林技术提升以及经营方案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福建省6个国有林场近15年的杉木人工林492块伐区调查数据,选用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年龄、蓄积量、密度、立地质量等林分因子,探讨林分规格材、非规格材、经济材、薪材、商品材、废材6种材种出材率对各因素的响应。在此基础上筛选影响材种出材率的主要林分因子,构建杉木主伐林分材种出材率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适用性评价。【结果】杉木主伐林分的各林分因子中,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高对各材种出材率的影响最大,且远高于其他林分因子,其次为林分蓄积量、年龄和密度,立地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以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高为自变量构建杉木主伐林分的规格材、经济材、薪材出材率模型,模型拟合及检验效果均良好,以此为基础构建非规格材、商品材、废材出材率模型。对不同径阶的各材种出材率模型进行预测误差计算,预测误差均较小,且误差分布较为均匀。【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杉木主伐林分的材种结构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建立的出材率模型体系可用于杉木主伐林分的出材率测算,为杉木人工林合理生产计划的制定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材种结构 出材率 林分密度 立地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防护林土壤CO_(2)排放和土壤因子对计划火烧的响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健 何宗明 +2 位作者 董强 林宇 郜士垒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4-261,共8页
为研究林火对滨海沙地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干扰作用,以尾巨桉防护林(Eucalyptus urophylla×Eucalyptus grandis)和木麻黄防护林(Casuarina equisetifolia)为研究对象,利用LI-8100土壤CO_(2)通量全自动测量系统测定不同防护林火烧... 为研究林火对滨海沙地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干扰作用,以尾巨桉防护林(Eucalyptus urophylla×Eucalyptus grandis)和木麻黄防护林(Casuarina equisetifolia)为研究对象,利用LI-8100土壤CO_(2)通量全自动测量系统测定不同防护林火烧迹地和对照样地的土壤CO_(2)通量,同时测定样地内土壤温湿度和土壤pH、全量碳氮和矿质氮含量,并分析不同林地土壤CO_(2)通量与水热因子关系以及土壤理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防护林火烧迹地土壤CO_(2)通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样地,尾巨桉林火烧迹地和对照样地土壤CO_(2)通量月平均值分别为2.47,3.32μmol/(m^(2)·s),木麻黄林分别为2.48,3.28μmol/(m^(2)·s)。林火干扰后2种防护林土壤温度和湿度均高于对照样地,在指数函数模型中尾巨桉林和木麻黄林10 cm处土壤温度解释土壤总呼吸的10.4%~21.4%,在二项式函数模型中尾巨桉林和木麻黄林10 cm处土壤湿度解释土壤总呼吸的15.8%~29.4%,在双变量回归模型中土壤温湿度以及其交互作用共同解释土壤总呼吸的33.1%~66.8%。轻度火干扰对尾巨桉和木麻黄林地土壤pH、全量碳氮和矿质氮含量的影响较小,2种防护林火烧迹地土壤pH均有所升高,NH_(4)^(+)-N、NO_(3)^(-)-N含量均有所下降。综上所述,林火干扰导致研究区内2种防护林土壤碳排放显著降低,不同样地土壤温度、湿度的双变量模型拟合效果均优于单因素模型,土壤碳排放受到两者的共同影响,为气候变暖背景下林火干扰对滨海沙地防护林土壤碳平衡影响的研究提供参考数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沙地 林火干扰 土壤CO_(2)通量 土壤温湿度 土壤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刺蛾的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亨平 林延生 《武夷科学》 2008年第1期73-77,共5页
为了有效控制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的为害,用10%杀虫葳、40%氧化乐果、4.5%高效氯氰菊酯、25%灭幼脲和1.8%阿维菌素等5种药剂的不同浓度对黄刺蛾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圃间防治试验,并对结果作方差分析。室内外试验结果表... 为了有效控制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的为害,用10%杀虫葳、40%氧化乐果、4.5%高效氯氰菊酯、25%灭幼脲和1.8%阿维菌素等5种药剂的不同浓度对黄刺蛾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圃间防治试验,并对结果作方差分析。室内外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用的5种药剂和浓度对防治效果均有显著影响;林间防治以10%杀虫葳的4000倍液喷雾效果最佳,杀虫效果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刺蛾 化学药剂 毒力测定 林间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秃杉树干不同高度处直径生长规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艳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4-137,共4页
利用秃杉标准木的解析数据,根据分形理论和R/S分析法,探讨秃杉树干不同高度处直径的相对生长量与树干相对高度之间的生长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树干不同高度处直径相对生长量与绝对高度之间没有相关性,但与树干相对高度之间呈极显著相关;... 利用秃杉标准木的解析数据,根据分形理论和R/S分析法,探讨秃杉树干不同高度处直径的相对生长量与树干相对高度之间的生长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树干不同高度处直径相对生长量与绝对高度之间没有相关性,但与树干相对高度之间呈极显著相关;不同高度处直径的增量生长持续强度也不同;并进一步探讨引起树干不同高度处直径生长量不同的原因。秃杉树干相对高度在0.5~0.8之间的直径相对生长量较高,生产中可在树木高生长高峰期来临前,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树木高生长,从而促进树干材积生长,减小树干的尖削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 解析木 直径生长 树干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巨桉林分生长过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明华 《武夷科学》 2008年第1期82-88,共7页
根据试验区内尾巨桉林分的调查资料及适宜产区的平均生长水平,采用林分总体生长量模型,分别拟合试验区和适宜产区内尾巨桉的胸径、树高的单分子生长方程及林分蓄积的理查兹生长方程。
关键词 尾巨桉 RICHARDS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伐剩余物处理对杉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新乐 《林业勘察设计》 2011年第2期35-38,共4页
在福建省闽侯白沙国有林场进行5种不同采伐剩余物处理对31年生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后营造的16年生第2代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BL3(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处理的16生2代杉木林生长最好,其次为BL1(全树收获)和B... 在福建省闽侯白沙国有林场进行5种不同采伐剩余物处理对31年生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后营造的16年生第2代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BL3(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处理的16生2代杉木林生长最好,其次为BL1(全树收获)和BL2(收获树干和树皮,不炼山)处理,SB(收获树干和树皮,炼山)和BL0(收获地上所有有机质)处理杉木生长最差。5种处理的第2代杉木林地位指数与第1代相比,差异均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采伐剩余物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NDVI与林龄、地形之间的关系
18
作者 曾智敏 林广发 +2 位作者 陈明华 温小欢 陈友飞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9年第4期38-42,共5页
以福建省闽侯白沙国有林场为研究区,采用地形图、QuickBird遥感影像和森林经理调查资料,根据湿地松生长对海拔、坡度、坡向等立地因子的适应特点计算出归一化的地形因子综合等级,并进一步与湿地松的归一化植被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 以福建省闽侯白沙国有林场为研究区,采用地形图、QuickBird遥感影像和森林经理调查资料,根据湿地松生长对海拔、坡度、坡向等立地因子的适应特点计算出归一化的地形因子综合等级,并进一步与湿地松的归一化植被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归一化植被指数与地形因子综合等级在林龄小于19年时基本上呈正相关关系,而之后则呈负相关或不相关.联系湿地松的生长周期和经营措施,分析认为,湿地松的生长衰退及相应的林分改造措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地 归一化植被指数 林龄 湿地松 QuickBird遥感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下游山地巨桉无性系施肥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廖胜彪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0-104,共5页
对巨桉无性系施用不同肥料组合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火烧垃圾土做基肥再配施适量的尿素做追肥,组成了有机-无机复混肥体系,其施用效果明显优于纯化肥类肥料组合,不但能明显提高林分生产力、维持地力,而且经济效益较好,充分显示出有机... 对巨桉无性系施用不同肥料组合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火烧垃圾土做基肥再配施适量的尿素做追肥,组成了有机-无机复混肥体系,其施用效果明显优于纯化肥类肥料组合,不但能明显提高林分生产力、维持地力,而且经济效益较好,充分显示出有机无机混合肥的施用优势;采用火烧垃圾土2 kg·株-1(基肥)+尿素200 g·株-1(追肥)的施肥方案,2年生时林分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和蓄积分别可达9.41 m、9.51 cm、0.0335 m3和53.72 m3·hm-2,投入产出比高达1∶2.9,经济纯收入是纯化肥类肥料组合的2.0~2.8倍,符合桉树短工林集约经营和持续发展方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无性系 火烧垃圾土 施肥试验 闽江下游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针叶热值的季节动态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建容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7期204-205,210,共3页
对福建省闽侯白沙国有林场湿地松叶片的灰分含量、干重热值、去灰分热值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成熟叶、衰老叶的灰分含量的的季节变化趋势相同,湿地松成熟叶、衰老叶的灰分含量在秋冬季含量较高,而春夏季相对较低;湿... 对福建省闽侯白沙国有林场湿地松叶片的灰分含量、干重热值、去灰分热值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成熟叶、衰老叶的灰分含量的的季节变化趋势相同,湿地松成熟叶、衰老叶的灰分含量在秋冬季含量较高,而春夏季相对较低;湿地松成熟叶的灰分含量在1.26%-2.12%,平均为1.56%;衰老叶的灰分含量在1.46%-2.77%,平均为1.78%;衰老叶的灰分含量高于成熟叶(P〈0.05);成熟叶的干重热值高于衰老叶(夏季除外);成熟叶的干重热值在20.796-21.934 kJ/g,平均为21.154 kJ/g;衰老叶的干重热值在19.638-21.051 kJ/g,平均为20.448 kJ/g。成熟叶的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衰老叶的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具有显著的线性负相关(P〈0.05);湿地松成熟叶的去灰分热值为21.034-23.107 kJ/g,平均为22.054 kJ/g;衰老叶的去灰分热值在21.069-23.097 kJ/g,平均为21.999kJ/g;成熟叶的去灰分热值与衰老叶接近(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针叶 热值 季节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