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福州地区幽门螺旋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耐药情况及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雪平 陆玉萍 +3 位作者 王明霞 张玉容 林悦 林志辉 《海峡药学》 2021年第10期75-78,共4页
目的研究近15年来福州地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对常用抗菌药物体外耐药情况及变化。方法分别收集2004~2006年及2016~2019年在福建省立医院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黏膜标本,在微需氧环境下进行Hp分离培养,并进行菌... 目的研究近15年来福州地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对常用抗菌药物体外耐药情况及变化。方法分别收集2004~2006年及2016~2019年在福建省立医院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黏膜标本,在微需氧环境下进行Hp分离培养,并进行菌株鉴定,分别采用琼脂稀释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对3种抗菌药物(阿莫西林(AMX)、克拉霉素(CLA)和甲硝唑(MET)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共获得了270株分离株,2004~2006年和2016~2019年Hp对MET耐药率分别为50.00%和73.68%,P值0.015;对CLA耐药率分别为27.56%和42.10%,P值0.013;对AMX耐药率分别为1.28%和20.18%,P值<0.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近15年来福建省福州地区Hp对MET、CLA及AMX耐药率均有增加,推荐该地区患者根除Hp之前进行药敏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抗菌药物 耐药 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肿瘤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危险因素分析及其护理指导价值
2
作者 廖一航 冯少馨 陈丽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6期13-16,共4页
目的探究消化道肿瘤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危险因素分析及其护理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124例采用ESD治疗消化道肿瘤患者,其中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30例,未发生迟发性出血患者94例,通过... 目的探究消化道肿瘤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危险因素分析及其护理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124例采用ESD治疗消化道肿瘤患者,其中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30例,未发生迟发性出血患者94例,通过Logistics进行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危险因素分析,并对护理指导价值展开进一步研究。结果长期使用抗血栓药物、活检次数≥3次、病变大小≥3 cm、浸润至黏膜下层、术中有明显出血、手术者经验例数均为消化道肿瘤患者ESD术后迟发性出血危险因素(P<0.05),通过护理指导后发现,22例消化道肿瘤ESD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于术后3 d发现,8例术后4~6 d发现,且止血治疗后好转人数为30例,无出血性休克。结论ESD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护理指导可有效改善术后迟发性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术后迟发性出血 危险因素 护理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能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园纯 王承党 +2 位作者 庄则豪 陆岽 丁健 《胃肠病学》 2014年第6期340-344,共5页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常伴随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常规剂量抗抑郁药物可有效改善FD症状,但其不良反应降低了患者的治疗顺应性.目的:观察低剂量抗抑郁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FD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常伴随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常规剂量抗抑郁药物可有效改善FD症状,但其不良反应降低了患者的治疗顺应性.目的:观察低剂量抗抑郁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FD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单中心、开放性研究设计.将2011年9月~2012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例符合罗马Ⅲ标准的初诊F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S组)和对照组(C组),C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钠10 mg qd+枸橼酸莫沙必利5 mg tid;S组在C组方案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片qd,8周疗程结束后继续观察4周.治疗前后分别行FD症状量表(FDR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第8周和第12周时,C组不伴、伴有轻-中度焦虑抑郁状态FD患者的FDRS评分明显降低(P <0.001);S组所有FD患者的FDRS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00),伴有焦虑抑郁状态者的SDS、SAS评分明显降低(P=0.000).治疗第8周时,S组FDRS、SAS、SDS减分率均显著高于C组(P =0.000).S组和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0.0%对8.0%,P>0.05).结论:低剂量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能有效缓解FD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改善轻-中度焦虑抑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功能性消化不良 焦虑 抑郁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不耐受及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4
作者 庄莹 林志辉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92-295,共4页
食物不耐受已成为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普遍问题。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普遍认为食物不耐受是由食物特异性的IgG抗体所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是许多慢性身心疾病潜在的共同病因或诱发因素。食物不耐受与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可导致患... 食物不耐受已成为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普遍问题。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普遍认为食物不耐受是由食物特异性的IgG抗体所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是许多慢性身心疾病潜在的共同病因或诱发因素。食物不耐受与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此文就食物不耐受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以及诊断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不耐受 肠黏膜免疫细胞 消化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0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超声内镜检查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陈贻胜 潘秀珍 +1 位作者 刘崇明 陈瑞英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4年第4期356-359,共4页
运用超声内镜(EUS)对130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对其中44例手术探查及病理所见进行比较:癌肿浸润粘膜层或粘膜下层(T1)2例,手术切除、病理检查结果与EUS诊断相符;浸润固有肌层(T2)7例,4例与手术病理... 运用超声内镜(EUS)对130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对其中44例手术探查及病理所见进行比较:癌肿浸润粘膜层或粘膜下层(T1)2例,手术切除、病理检查结果与EUS诊断相符;浸润固有肌层(T2)7例,4例与手术病理结果相符,3例EUS判断过浅;浸润浆膜层或浆膜外(T3~T4)27例,二者均相符,但10例手术可切除,17例无法切除;总符合率92%,手术切除率53%。EUS对评价病变侵犯深度、范围及预测手术切除可能性较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胃癌 食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亚型贲门失弛缓症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的疗效
6
作者 曾月娥 曾艳凌 +1 位作者 黄雪平 林志辉 《吉林医学》 2025年第2期318-322,共5页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对不同贲门失弛缓症亚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22年3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符合贲门失弛缓症诊断标准并行POEM的患者46例,依据芝加哥分类标准分为两种亚型。回顾性收集术前Eckardt评分、...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对不同贲门失弛缓症亚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22年3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符合贲门失弛缓症诊断标准并行POEM的患者46例,依据芝加哥分类标准分为两种亚型。回顾性收集术前Eckardt评分、高分辨率测压仪器(HRM)数据及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内、6个月进行随访。术后利用Eckardt和HRM评分,评价POEM的短期和中期效果。结果:共纳入46例患者,其中贲门失弛缓症Ⅰ型12例(26.1%),Ⅱ型34例(73.9%)。共9例(19.6%)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个月及23.78个月的Eckardt评分,分别为(1.46±1.57)分和(1.96±2.01)分,均显著低于术前(7.63±2.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Ⅱ型患者间POEM术前、术后的Eckardt评分、Eckardt评分下降率、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29个月,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术后4 s完整松弛压力(4 sIRP)、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力(LESP)、下食管括约肌残余压力(LESRP)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EM能有效降低LESP,对贲门失弛缓症Ⅰ型和Ⅱ型患者都有良好的短中期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经口内镜不肌切开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粘膜切除术治疗25例早期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 被引量:1
7
作者 何利平 潘秀珍 +1 位作者 郑松龄 伍璇华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4年第4期371-373,共3页
内镜粘膜切除术治疗25例早期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何利平,潘秀珍,郑松龄,伍璇华关键词:内镜粘膜切除术,早期消化道癌内镜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是由日本学者[1]根据内... 内镜粘膜切除术治疗25例早期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何利平,潘秀珍,郑松龄,伍璇华关键词:内镜粘膜切除术,早期消化道癌内镜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是由日本学者[1]根据内镜息肉切除技术及内镜粘膜注射技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粘膜切除术 早期消化道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虫感染致消化道出血并不全性肠梗阻1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黄胡萍 章丽金 林志辉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5年第1期16-18,共3页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和处理仍是消化科医生面临的挑战之一。本院收治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伴不全性肠梗阻1例,经病理证实病因为寄生虫感染,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2岁,因"间断排血便5年"入院。入院前5年无诱因出现...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和处理仍是消化科医生面临的挑战之一。本院收治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伴不全性肠梗阻1例,经病理证实病因为寄生虫感染,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2岁,因"间断排血便5年"入院。入院前5年无诱因出现排鲜红色糊状血便,伴上腹痛,无呕血,外院考虑"急性出血性肠炎",经治疗后未再排血便。3年前有"肛瘘"手术史,术后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全性肠梗阻 寄生虫感染 消化道出血 急性出血性肠炎 胶囊内镜 消化科 病因诊断 小肠镜 肠腔狭窄 小肠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罗西汀治疗混合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林晗 曾艳凌 林志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26期88-90,共3页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治疗混合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混合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帕罗西汀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帕罗西汀...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治疗混合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混合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帕罗西汀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帕罗西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14、28、56 d焦虑、抑郁及功能性消化不良情况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8周后,帕罗西汀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常规组的77.50%(χ2=5.165,P<0.05);治疗14、28、56 d,2组汉密尔顿焦虑评价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评价量表(HAMD)、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评价量表(FD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帕罗西汀组各项评分低于常规组(P<0.01);帕罗西汀组不良发应总发生率为10.00%,低于常规组的30.00%(χ2=5.000,P<0.05)。结论混合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帕罗西汀联合常规治疗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改善不良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罗西汀 临床疗效 混合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肥大细胞数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附36例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冰芬 林志辉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胃黏膜肥大细胞(MC)数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中起的作用。方法选取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36例及健康志愿者27例,行电子胃镜检查,取胃窦黏膜,观察FD与MC数、Hp感染之间... 目的探讨胃黏膜肥大细胞(MC)数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中起的作用。方法选取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36例及健康志愿者27例,行电子胃镜检查,取胃窦黏膜,观察FD与MC数、Hp感染之间的关联性。随后选取该中心就诊的Hp阳性FD患者(n=72),分为抗Hp治疗组(n=36)和质子泵抑制剂(PPI)对照组(n=36),行治疗后症状改善评估。结果 FD组胃窦黏膜MC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FD组H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P=0.024);Hp阳性FD患者中胃黏膜MC数升高(P=0.003)。对于Hp阳性的FD患者根治Hp后各症状改善。结论 MC数及Hp感染可能在FD的发病中起作用,对Hp阳性的FD患者宜行根治Hp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肥大细胞 幽门螺杆菌 根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节干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华丽 颜文娟 严继诗 《中外医疗》 2023年第8期170-173,198,共5页
目的 探究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细节干预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1年9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采用细节... 目的 探究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细节干预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1年9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采用细节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依从率、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QOL-100)评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且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6,P<0.05)。干预前,两组WHOQOL-10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WHOQOL-10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节干预可显著减少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升依从性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细节干预 并发症发生率 生存质量 依从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路径应用在消化科优质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12
作者 邓国媚 张杜鹃 严文娟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8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消化内科优质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后床号的奇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消化内科优质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后床号的奇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消化知识掌握情况、遵医行为、对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不良情绪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可以改善患者对于消化知识的掌握情况、遵医行为、生活质量以及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路径 知识掌握情况 生活质量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ckall评分对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回希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5期42-42,共1页
目的:研究Rockall 评分对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收治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6 例,使用Rockall 评分系统计算所有患者的Rockall 分数,按照分数分为高、中、低三组。分析Rockall 评分对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预... 目的:研究Rockall 评分对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收治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6 例,使用Rockall 评分系统计算所有患者的Rockall 分数,按照分数分为高、中、低三组。分析Rockall 评分对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预后价值。结果:高分组的病死率显著高于低分组和中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Rockall 积分系统对患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评估,可以优先筛选出高风险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Rockall评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晗 《中外医疗》 2019年第33期107-109,共3页
目的研究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08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利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抽取54例患者,组成对照组,其余54例患者编入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的治疗药物为法莫替丁,观察... 目的研究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08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利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抽取54例患者,组成对照组,其余54例患者编入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的治疗药物为法莫替丁,观察组患者使用的药物多潘立酮。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比为为96.30%与74.07%,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65,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别为(2.9±1.4)分与(7.8±2.3)分,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73,P<0.05)。结论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当中,使用多潘立酮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症状积分,临床疗效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潘立酮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上消化道出血多中心病例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彭孝纬 徐玲珍 +8 位作者 王承党 王小众 张捷 商少宏 吴禾木 任建林 吴芳 吕勇 潘秀珍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年第4期276-277,共2页
关键词 福建 上消化道出血 诊断 治疗 病因
原文传递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慢性胃溃疡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分析
16
作者 江玲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7期152-154,共3页
目的深入探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共80例。以病床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试验组(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干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深入探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共80例。以病床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试验组(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干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康复情况相比,试验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方面,入院时,两组患者机体健康、社交关系、心理健康、环境健康等方面的生活质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机体健康、社交关系、心理健康、环境健康等方面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胃溃疡患者施加针对性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护理 慢性胃溃疡 康复治疗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gA基因对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7
17
作者 卢世云 潘秀珍 +3 位作者 彭孝伟 施作霖 林棱 陈明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386-388,共3页
目的 观察不同基因型Hp感染对胃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进而探讨Hp增加胃癌发生危险性的机制。 方法 研究对象为19例Hp阴性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和37例Hp阳性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应用ki-67免疫组化技术评价胃幽门窦上皮细胞增生,用切... 目的 观察不同基因型Hp感染对胃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进而探讨Hp增加胃癌发生危险性的机制。 方法 研究对象为19例Hp阴性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和37例Hp阳性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应用ki-67免疫组化技术评价胃幽门窦上皮细胞增生,用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胃上皮细胞凋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Hp的cagA基因。 结果 Hp阳性患者的增殖指数(LI)和凋亡指数(AI)显著高于Hp阴性者(17±4对7.3±3.3和11.3±3.8对6.6±1.2,P<0.01),cagA^+或cagA^-Hp患者的LI和AI均显著高于Hp^-患者,cagA^+Hp患者(n=27)的LI明显高于cagA^-Hp患者(n=10)(18.6±5.8对13.8±4.2,P<0.05),而AI则明显低于cagA^-Hp患者(8.9±3.2对12.2±4.6,P<0.01),LI和AI与胃粘膜炎症程度无明显关系。 结论 Hp感染诱导胃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和凋亡,cagA^+Hp与cagA^-Hp促增殖和凋亡作用的能力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疾病 胃粘膜 CAGA基因 螺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耐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8
作者 潘秀珍 彭孝纬 彭如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06-813,共8页
幽门螺杆菌(H pylori)是一种存在于人类胃黏膜的G^-的螺旋形细菌,是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并与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及胃癌的关系密切.因此,H pylori的根治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但是临床上H pylori根除率... 幽门螺杆菌(H pylori)是一种存在于人类胃黏膜的G^-的螺旋形细菌,是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并与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及胃癌的关系密切.因此,H pylori的根治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但是临床上H pylori根除率却不高,其原因主要是日益突出的抗生素耐药问题.本文就有关H pylori对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近况作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抗生素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细胞增殖和凋亡 被引量:10
19
作者 卢世云 潘秀珍 +3 位作者 彭孝伟 陈明红 林棱 施作霖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53-57,共5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Helicobacter pylori(Hp) infection and CagA gene on the gastric epithelial cell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and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of Hp increasing the risk of development of ...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Helicobacter pylori(Hp) infection and CagA gene on the gastric epithelial cell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and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of Hp increasing the risk of development of gastric cancer.Methods Endoscopic gastric mucosal biopsies were taken from 127 patients(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with intestinal metaplasia,CAGIM; dysplasia,DYS; gastric cancer,GC) and 14 normal subjects(NS).The gastric antral epithelial cell proliferation was evaluated by ki-67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apoptosis cells in the gastric mucosa were quantitated after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dUTP nick end-labelling and Hp CagA gene was detect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Results Ki-67 labelling index(LI) and apoptosis index(AI) of Hp positive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Hp negative patients or normal controls( P <0.05 and P<0.01) .The LI and AI in Hp positive CSG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Hp negative CSG patients ( P<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atients with Hp infection and without Hp infection of the other four groups.Patients infected with CagA + H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LI and much lower AI than that infected with CagA - Hp( P<0.05 ).The AI and LI ha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in Hp positive or negative CSG group and NS group, an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in GC group.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LI or AI and the severity of gastritis.Conclusions Hp induced gastric epithelial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predominantly in the early stage of Hp infection.CagA +Hp and CagA - Hp had different ability of inducing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Hp infection might lead to the imbalance of the AI/LI ratio and ultimat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astric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胃癌发生 CAG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胰胆管逆行造影术在胆胰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金辉 何利平 +3 位作者 陈勇 王丽珍 高丽影 张咩仔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7-570,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胰胆管逆行造影术(ERCP)对胆胰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的诊治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ERCP诊治的9例IPMN,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等方面特点,经ERCP结合超声内镜作出初步诊断,采用超细内镜进入囊腔活检... 目的探讨内镜下胰胆管逆行造影术(ERCP)对胆胰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的诊治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ERCP诊治的9例IPMN,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等方面特点,经ERCP结合超声内镜作出初步诊断,采用超细内镜进入囊腔活检,以求术后病理确诊,后根据具体病情予相应内镜处理。结果 5例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s-B),4例胰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s-P),均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超声、CT、MRI主要表现为胆胰管扩张,仅1例IPMNs-P胰头部见囊实性团块、壁结节及主胰管明显扩张(5.5 cm);ERCP均显示乳头开口扩张,胶冻样黏液流出,胰胆管不同程度扩张。9例行ERCP抽吸黏液后,1例IPMNs-B同时置入胆管及胰管支架,3例IPMNs-P置入胰管支架,1例放置胆道金属支架;术后1例出现轻症胰腺炎(11.1%,1/9),3例出现淀粉酶升高而无症状(33.3%,3/9),无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ERCP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选择,对IPMN的诊治具有重要作用。结合病理诊断,可为外科术前提供明确的诊断和可靠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胰胆管逆行造影术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胆管 胰管 内镜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