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科研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翁国华 郭灵灵 +2 位作者 何花榕 张丹 张水金 《福建稻麦科技》 2011年第4期87-91,共5页
从科技队伍的建设、高新技术的跨越、科研平台的完善、科研成果的转化等方面,概述了"十五"、"十一五"以来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稻作科研发展的情况及取得的成就。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十二五"水稻所水... 从科技队伍的建设、高新技术的跨越、科研平台的完善、科研成果的转化等方面,概述了"十五"、"十一五"以来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稻作科研发展的情况及取得的成就。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十二五"水稻所水稻科技的发展趋势,水稻科研的研究路线,以进一步保持水稻所稻作科技持续健康的发展,确保福建乃至全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科研 回顾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菲源1A、菲源2A两个不育系通过评审
2
作者 黄洪河 《福建稻麦科技》 2010年第4期16-16,共1页
2010年8月17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邀请同行专家,对水稻研究所承担的省科技厅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优质大穗型水稻不育系选育及组合选配"(编号2009R10026-3)中的菲源1A、菲源2A两个不育系选育进行评审。评审组听取了课题组的选育情况汇... 2010年8月17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邀请同行专家,对水稻研究所承担的省科技厅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优质大穗型水稻不育系选育及组合选配"(编号2009R10026-3)中的菲源1A、菲源2A两个不育系选育进行评审。评审组听取了课题组的选育情况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认为项目组提供的资料完整翔实,数据可信,符合评审要求,同意通过评审,并建议加快该不育系的测配及组合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系选育 福建省农科院 水稻所 评审 农业科学院 水稻研究所 组合选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杂交水稻选育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1
3
作者 黄庭旭 郑家团 +5 位作者 游晴如 杨东 张水金 董瑞霞 涂诗航 周鹏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312-318,共7页
统计1991年至2010年福建省审定的184个杂交稻品种的信息,回顾和综述了福建省近20a杂交水稻育种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对配制这些杂交稻品种所用的亲本进行统计和分析认为:(1)福建省杂交稻品种主要是由本省科技人员培育而成的,占审定数的85.... 统计1991年至2010年福建省审定的184个杂交稻品种的信息,回顾和综述了福建省近20a杂交水稻育种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对配制这些杂交稻品种所用的亲本进行统计和分析认为:(1)福建省杂交稻品种主要是由本省科技人员培育而成的,占审定数的85.87%。(2)"八五"、"九五"期间福建省杂交水稻育种应用的不育系比较单一,"十五"、"十一五"期间涉及的不育系数量比较多,Ⅱ-32A、龙特浦A、珍汕97A、冈46A、D62A、SE21S是配组频率较多的不育系。(3)蜀恢527、明恢86、明恢63、福恢673、闽恢3301是配组频率较多的恢复系。(4)福建省杂交水稻育种不足之处是育成品种中优质品种和丰、抗、优等综合性状好的品种相对较少;能抗多种病虫害和适合轻简栽培的杂交稻品种缺乏。根据上述分析,提出福建省杂交稻未来育种思路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杂交水稻 育种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研究所5个省属公益类科研专项通过专家验收
4
《福建稻麦科技》 2014年第1期70-70,共1页
2013年12月27日,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邀请有关专家,对水稻研究所所承担的“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及两系杂交稻组合选配”等5个2011年省属公益类科研专项进行评审验收。“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及两系杂交稻组合选配”、“三系杂交... 2013年12月27日,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邀请有关专家,对水稻研究所所承担的“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及两系杂交稻组合选配”等5个2011年省属公益类科研专项进行评审验收。“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及两系杂交稻组合选配”、“三系杂交稻亲本的分子遗传改良与强优组合的选育”、“优质、抗稻瘟病水稻不育系繁源A强优势组合的配制与利用”、“水稻区试数字化平台建设及在育种上的应用”等项目共育成3个品种通过省级审定,育成2个优质水稻不育系,改良育成1个抗稻瘟病恢复系,配制了30多个品种参加省级各级区域试验,建立了水稻研究所水稻苗头品种所区域试验平台。“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技术研究”项目,率先采用稀泥过滤育秧技术,减少了机插故障,提高了机插秧的效率与质量;并对传统插秧机进行技术改进.采用插秧前进行排水晒田,硬化田面等处理技术,实现了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研究所 专家 科研 抗稻瘟病恢复系 不育系选育 两系杂交稻 水稻不育系 机插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倒伏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游晴如 马宏敏 +4 位作者 杨东 涂诗航 张水金 董瑞霞 黄庭旭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6期84-86,共3页
本文综述了水稻倒伏的类型及成因、影响倒伏的因子以及防止倒伏的措施,并提出了解决水稻株高、生物产量与抗倒伏之间矛盾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 水稻 倒伏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优质香型不育系宜香1A特征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游晴如 黄庭旭 +4 位作者 杨东 张水金 涂诗航 谢鸿光 马宏敏 《福建稻麦科技》 2006年第4期4-6,共3页
通过对不育系宜香1A有关特性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系花期不够集中,花时较迟,异交结实率较低,但农艺性状优良、育性稳定,所配杂种优势较强。通过选用抗瘟性强的恢复系,可配组出优质、高产、抗病的杂交水稻优良组合。
关键词 不育系 宜香1A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稻谷对铅累积量的基因型差异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翁国华 何花榕 《福建稻麦科技》 2006年第3期6-8,共3页
水稻重金属污染直接危及人类健康。研究水稻生产上主栽品种(组合)重金属积累的差异对高卫生品质的水稻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选用福建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水稻品种(组合)以及特种稻种质资源,在外施氯化铅的不同处理条件下,研究不同基... 水稻重金属污染直接危及人类健康。研究水稻生产上主栽品种(组合)重金属积累的差异对高卫生品质的水稻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选用福建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水稻品种(组合)以及特种稻种质资源,在外施氯化铅的不同处理条件下,研究不同基因型的水稻稻谷对重金属元素铅的吸收累积差异,探讨降低水稻对重金属污染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污染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水稻科研进步与贡献 被引量:1
8
作者 翁国华 郑家团 +1 位作者 何花榕 郭灵灵 《福建稻麦科技》 2006年第4期36-38,共3页
关键词 福建 科技进步 科研 水稻 稻米产量 经济社会发展 科技发展趋势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所杂交稻制种母本机插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9
作者 张琳 《福建稻麦科技》 2012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2012年8月15日,受福建省科技厅委托,福建省农科院邀请福建农林大学、省农业厅、省农业机械鉴定推广总站等专家,到建宁县溪口镇视头村,
关键词 机插技术 制种母本 杂交稻 水稻所 福建省农科院 福建农林大学 农业机械 科技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所杂交稻制种母本机插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10
作者 张琳 《福建稻麦科技》 2012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2012年8月15日,受福建省科技厅委托,福建省农科院邀清褊建农林大学、省农业厅、省农业机械鉴定推广总站等专家,到建宁县溪口镇枧头村,对我院水稻研究所承担的福建省科技厅公益类项目“杂交稻制种母本机插技术研究示范”进行现场测... 2012年8月15日,受福建省科技厅委托,福建省农科院邀清褊建农林大学、省农业厅、省农业机械鉴定推广总站等专家,到建宁县溪口镇枧头村,对我院水稻研究所承担的福建省科技厅公益类项目“杂交稻制种母本机插技术研究示范”进行现场测产验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技术 制种母本 杂交稻 水稻所 福建省农科院 水稻研究所 农业机械 科技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种植农户化肥使用行为选择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欣乐 卓传营 +1 位作者 姜照伟 刘飞翔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30-136,共7页
施用化肥以提高稻米单产水平是保证粮食安全的有力措施,但当前化肥过度配置所造成的污染问题已不容小觑。本研究以尤溪县稻农的入户调查数据为依据,统计分析种稻农户对肥料的认知、行为及选择;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探究不同影响因素在... 施用化肥以提高稻米单产水平是保证粮食安全的有力措施,但当前化肥过度配置所造成的污染问题已不容小觑。本研究以尤溪县稻农的入户调查数据为依据,统计分析种稻农户对肥料的认知、行为及选择;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探究不同影响因素在稻农化肥施用行为中的作用,得出环保关注度、肥料认知度及稻米商品化程度是其化肥投入量的关键影响因子,从而针对研究结果为有效引导种稻农户科学、合理施肥,减少水稻生产对环境的负载提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农 水稻种植 化肥 施用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代换系分析水稻株高QTL及其互作效应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永建 周济 +1 位作者 徐华山 余四斌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068-1073,共6页
利用一套以优良籼稻恢复系93-11为背景、导入片段源于粳稻日本晴的代换系群体(CSSLs)评价日本晴基因对株高的影响。3个环境共检测到6个影响株高的QTLs。其中4个QTL(qPH1,qPH3.1,qPH3.2和qPH9.1)能在3个环境中稳定表达,源于日本晴的qPH1... 利用一套以优良籼稻恢复系93-11为背景、导入片段源于粳稻日本晴的代换系群体(CSSLs)评价日本晴基因对株高的影响。3个环境共检测到6个影响株高的QTLs。其中4个QTL(qPH1,qPH3.1,qPH3.2和qPH9.1)能在3个环境中稳定表达,源于日本晴的qPH1、qPH3.2和qPH9.1显著增加株高,而qPH3.1降低株高。将携有目标QTL的代换系进行成对杂交,后代分离分析显示,位于qPH9.2与qPH1间具有累加效应;qPH9.1与qPH1或qPH9.2存在一定上位作用。研究结果为发掘和鉴定株高的基因以及剖析其相互作用、对水稻株高的定向改良奠定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代换系 株高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优航2号亲本生育特性和开花习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谢鸿光 黄庭旭 +2 位作者 杨东 涂诗航 张水金 《中国稻米》 2006年第4期14-15,共2页
通过对优质杂交稻Ⅱ优航2号亲本航2号与Ⅱ-32A的形态特征、生育特性、抽穗动态及开花习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两亲本的生育期虽有一定差距,但出叶速度相似,可早预测、调节花期;两者抽穗高峰期花时相遇较吻合。若合理安排好播差期,是一个... 通过对优质杂交稻Ⅱ优航2号亲本航2号与Ⅱ-32A的形态特征、生育特性、抽穗动态及开花习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两亲本的生育期虽有一定差距,但出叶速度相似,可早预测、调节花期;两者抽穗高峰期花时相遇较吻合。若合理安排好播差期,是一个易制种获高产、稳产的新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Ⅱ优航2号 亲本 生育特性 开花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水稻新恢复系的应用前景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游晴如 杨东 +5 位作者 马宏敏 涂诗航 董瑞霞 谢鸿光 黄庭旭 林琼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7期198-202,共5页
用8个新恢复系与川香29A(A1)、珍汕97A(A2)、Ⅱ-32A(A3)3个不育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组24个杂交组合,通过24个组合12个性状的主要性状观测值、配合力及遗传力对几个新恢复系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进而作亲本与组合的优势评价,结果:新恢复... 用8个新恢复系与川香29A(A1)、珍汕97A(A2)、Ⅱ-32A(A3)3个不育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组24个杂交组合,通过24个组合12个性状的主要性状观测值、配合力及遗传力对几个新恢复系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进而作亲本与组合的优势评价,结果:新恢复系以R9最为理想亲本,R8、R7为较理想亲本;从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来看,组合中A2R2、A1R5、A3R9这3个组合较为理想。从性状观测值来看,A2R9、A3R9、A1R3、A1R9、A1R8这5个组合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恢复系 不育系 配合力 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双季晚稻机械化育插秧中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琳 吴华聪 +1 位作者 张数标 李清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5期200-202,共3页
目前双季晚稻应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过程中常发生的主要问题有:选用的品种(组合)生育期偏长,秧苗超秧龄严重;出苗不齐,成苗率低;秧苗徒长,苗高超标。通过选择生育期适当的品种(组合),出苗期采用日灌夜排的水分管理方法,适当减少秧田用肥... 目前双季晚稻应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过程中常发生的主要问题有:选用的品种(组合)生育期偏长,秧苗超秧龄严重;出苗不齐,成苗率低;秧苗徒长,苗高超标。通过选择生育期适当的品种(组合),出苗期采用日灌夜排的水分管理方法,适当减少秧田用肥量并施用多效唑控制苗高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双季晚稻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有利于增产增收,节本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晚稻 育插秧 机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辐射诱变姬松茸突变株J_3子实体不同部位的氨基酸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挺俊 翁伯琦 +2 位作者 肖淑霞 王义祥 江枝和 《食用菌学报》 2005年第4期13-16,共4页
测定并比较了60Co辐射诱变姬松茸突变株J3与原菌株J1子实体不同部位的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除菌柄和盖皮外,姬松茸突变株J3子实体其它部位的必需氨基酸、儿童氨基酸、硫氨酸、支链氨基酸、鲜味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均高于... 测定并比较了60Co辐射诱变姬松茸突变株J3与原菌株J1子实体不同部位的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除菌柄和盖皮外,姬松茸突变株J3子实体其它部位的必需氨基酸、儿童氨基酸、硫氨酸、支链氨基酸、鲜味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均高于原菌株J1。姬松茸突变株J3子实体中谷氨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分别比原菌株J1、α-酪蛋白和卵清蛋白提高34.88%、56.68%和122.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 姬松茸 突变株J3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再生稻腋芽萌发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何花榕 翁国华 +1 位作者 郭灵灵 张丹 《福建稻麦科技》 2008年第3期61-63,43,共4页
综述了品种、生态条件、播种期、氮肥、激素、收割时期及留桩高度等因素对再生稻腋芽萌发及成穗的影响。为改进再生稻栽培技术,促使再生稻达到稳产、高产提供依据。
关键词 再生稻 腋芽 萌发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特优航2号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庭旭 郑家团 +7 位作者 张建福 翁国华 王乌齐 谢鸿光 董瑞霞 吴方喜 涂诗航 谢华安 《福建稻麦科技》 2009年第4期1-4,共4页
航2号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恢复系明恢86干种子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后,在地面培育出的新恢复系。用航2号与不育系龙特甫A配组的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特优航2号,在福建省2 a区试中平均比对照汕优63增产达10.27%,该品种在各地试验示... 航2号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恢复系明恢86干种子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后,在地面培育出的新恢复系。用航2号与不育系龙特甫A配组的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特优航2号,在福建省2 a区试中平均比对照汕优63增产达10.27%,该品种在各地试验示范中表现丰产性好,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于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70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特优航2号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水稻新恢复系的配合力、遗传力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游晴如 黄庭旭 +3 位作者 郑家团 杨东 涂诗航 谢鸿光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12S期99-101,104,共4页
以3个不育系川香29A(A1)、珍汕97A(A2)、Ⅱ-32A(A3)和8个新恢复系为亲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分析12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结果表明:①除直链淀粉含量,大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即受基... 以3个不育系川香29A(A1)、珍汕97A(A2)、Ⅱ-32A(A3)和8个新恢复系为亲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分析12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结果表明:①除直链淀粉含量,大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即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控制,且以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②株高、小区产量、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5个性状,恢复系对gca方差的贡献比不育系的大,而不育系在播始历期、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胶稠度等性状上对gca方差的贡献比恢复系的大。在结实率、糊化温度这两性状,恢复系和不育系对gca方差的贡献相近。③广义遗传力(h2B)降序排序为:株高、结实率、播始历期、垩白率、小区产量、糊化温度、胶稠度、整精米率、糙米率、直链淀粉含量、精米率、垩白度,变幅93.51%~38.13%之间。狭义遗传力(h2N)降序排序为:播始历期、垩白率、株高、糙米率、结实率、小区产量、糊化温度、整精米率、垩白度、胶稠度、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变幅在74.5%~17.32%之间。大部分性状的(h2N)与(h2B)的趋势是一致的。④gca效应值在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和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均存在显著的差异,亲本中,A1、R9是最为理想,R8、R7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杂交优势 配合力 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的园林景观绿化应用初探 被引量:5
20
作者 魏云华 郑长林 +1 位作者 林清 林魁 《福建稻麦科技》 2007年第2期44-46,共3页
综述了在倡导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的今天,水稻作为最经济最乡土的元素在城市景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分析比较了运用水稻等经济乡土元素进行园林景观生态设计较常规设计的优势,并介绍了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校园”景观设计的成功案例。
关键词 城市园林 水稻 节约型 生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