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发展与自然资源持续利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朱鹤健 《东南学术》 CSSCI 1996年第3期4-5,共2页
关键词 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持续利用 经济发展 资源系统 经济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利用 生产模式 生产潜力 科学问题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土地资源遥感调查与分析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全斌 朱鹤健 +1 位作者 陈松林 孙文君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2-47,共6页
采用"3S"技术对福建省土地资源进行遥感调查,拟订了土地利用的分类系统,系统地建立了全省的判图标志,绘制了2001年的1∶250000福建省土地利用现状图并更新其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福建省土地利用遥感调查面积与详查面... 采用"3S"技术对福建省土地资源进行遥感调查,拟订了土地利用的分类系统,系统地建立了全省的判图标志,绘制了2001年的1∶250000福建省土地利用现状图并更新其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福建省土地利用遥感调查面积与详查面积之间差异及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土地资源 遥感 数据库 GIS GPS 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冬季农业气候资源及其聚类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曹文志 朱鹤健 廖善刚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3-139,共7页
分析了福建省冬季农业开发的重要意义,并根据福建省冬季气候资源的特点,利用一定的指标对福建省的冬季气候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出全省冬季气候的地域分布特点以及动态变化,为冬季农业开发模式的选择和合理布局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福建 冬季 农业气候 聚类分析 气候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程炯 余晓青 叶绿保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92-97,共6页
福建省农业资源总量丰富 ,但耕地不足 ,农业资源地区差异显著 ,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压力大 .根据土地质量下降、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 ,提出总量控制与提高潜力相结合、果园改造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科学要求与区域发展相结合。
关键词 福建 农业资源 环境保护 资源利用 果园改造 生态保护 多种经营 水土流失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 被引量:53
5
作者 章牧 骆培聪 +2 位作者 颜志森 程炯 朱鹤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05-109,共5页
从福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的现状分析入手 ,总结了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及存在问题 ;归纳概括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基本内涵 ,并描述其基本特征 .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层次的评价方法 ,对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实地调查与研究 ,综合评... 从福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的现状分析入手 ,总结了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及存在问题 ;归纳概括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基本内涵 ,并描述其基本特征 .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层次的评价方法 ,对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实地调查与研究 ,综合评价福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 集约利用 综合评价 福州市 城市布局 城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支持的土壤贫瘠化区域分异研究——以福建为例 被引量:20
6
作者 钱乐祥 许叔明 +2 位作者 秦奋 李斌 朱鹤健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5-90,共6页
区域分异研究是区域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 ,GIS在土壤贫瘠化区域分异研究中的应用是GIS技术在土壤地理学中应用的重要方面。以福建为例 ,在GIS技术支撑下 ,利用多元数理统计方法 ,提出了一个反映土壤养分贫瘠化状况的综合... 区域分异研究是区域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 ,GIS在土壤贫瘠化区域分异研究中的应用是GIS技术在土壤地理学中应用的重要方面。以福建为例 ,在GIS技术支撑下 ,利用多元数理统计方法 ,提出了一个反映土壤养分贫瘠化状况的综合性指标 ,计算并输出福建土壤贫瘠化等级图 ,据此分析了土壤贫瘠化的区域分异特征 ,表明 ,GIS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具有先进性、区域分异研究工作的高效性和成果的实用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土壤 贫瘠化 区域分异 GIS 土壤养分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初步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被引量:40
7
作者 蓝丁丁 韦素琼 陈志强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252-256,共5页
土地资源承载力是揭示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在对已有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新概念,并构建了一套适合现阶段我国东部中心城市土地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权数决策法对福州市城市... 土地资源承载力是揭示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在对已有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新概念,并构建了一套适合现阶段我国东部中心城市土地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权数决策法对福州市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初步评价,并将其与中国东部沿海其他11个主要城市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从更深层次揭示了福州市城市土地资源的承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载力 均方差决策法 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中的应用——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量:17
8
作者 全斌 朱鹤健 +2 位作者 陈松林 李壁成 杨勤科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43,共5页
研究目的:运用遥感技术快速查明福建省的土地资源状况与分布及其动态变化,为国土部门与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采用人机交互式解译并结合自动分类对2001年LandsatTM影像进行解译。研究结果:(1)在自动分类基础上,运用人机交互... 研究目的:运用遥感技术快速查明福建省的土地资源状况与分布及其动态变化,为国土部门与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采用人机交互式解译并结合自动分类对2001年LandsatTM影像进行解译。研究结果:(1)在自动分类基础上,运用人机交互式目视解译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与精度。(2)福建省遥感调查土地利用总面积12398515.09hm2,林地和耕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3)从土地利用变化分析,1996-2001年耕地面积减少11.78%,未利用地减少23.55%,而园地、林地、水域和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也发生转移,耕地转化为林地和城镇工矿及交通用地面积突出。研究结论:运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资源的调查与变化研究,能较准确、及时地为有关部门提供依据,并节省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 遥感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资源开发中的耦合效应 被引量:28
9
作者 朱鹤健 何绍福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3-588,共6页
论文研究了农业系统的耦合效应,以达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的目的。基于对农业资源特性的分析,肯定了农业资源开发进行系统耦合的必要性。重点论述了农业系统的涵义,并将其分为6个生产层,表述了每个生产层的特点,这为农业系统耦合提供某... 论文研究了农业系统的耦合效应,以达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的目的。基于对农业资源特性的分析,肯定了农业资源开发进行系统耦合的必要性。重点论述了农业系统的涵义,并将其分为6个生产层,表述了每个生产层的特点,这为农业系统耦合提供某些理论基础。设计了农业系统耦合的结构要素,通过各结构要素在时序性、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上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将其结构要素耦合成为一个优势互补的农业系统。这个设计在马坪镇实施,取得显著的耦合效应。由此,讨论了在农业资源开发中如何发挥耦合效应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源开发 耦合效应 农业资源利用率 农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量:32
10
作者 姚成胜 朱鹤健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0-388,共9页
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从时间尺度上对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表明,1981年以来农业生产环境安全指数和农业资源安全指数总体下降,农村社会发展指数... 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从时间尺度上对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表明,1981年以来农业生产环境安全指数和农业资源安全指数总体下降,农村社会发展指数不断升高;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则经历了下降、快速上升和快速下降三个阶段。以2003年为例,对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进行诊断表明,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农业资源安全和农业生产环境安全两方面。农业资源安全、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和农村社会发展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的限制作用依次为45.32%、33.92%和20.76%。最后,为提高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水平,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农业 可持续发展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及可持续发展评估 被引量:21
11
作者 姚成胜 朱鹤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2-97,共6页
运用能值理论与方法,对福建省1981—2004年的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入率、人均能值用量、能值货币比率、能值使用强度、电力能值使用量比例、环境负荷率、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数和人口承载量等9个指标24年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各项... 运用能值理论与方法,对福建省1981—2004年的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入率、人均能值用量、能值货币比率、能值使用强度、电力能值使用量比例、环境负荷率、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数和人口承载量等9个指标24年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各项能值指标2010年的数值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24年来福建的能值投入率、人均能值用量、能值使用强度、电力能值使用比例不断上升,能值货币比率则持续下降,表明福建省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2)24年来福建省净能值产出率、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数不断下降,环境负荷率不断升高,说明福建经济的发展是以资源大量消耗和环境破坏为代价而取得的;(3)按各项能值指标的变化趋势曲线对2010年福建省各项能值指标预测表明,若按以往发展模式,福建省产品竞争力将下降,资源环境压力过大,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将退化或散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 能值分析 生态经济系统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理论的福建省农业系统动态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姚成胜 朱鹤健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7-251,共5页
运用能值理论和方法,对福建省农业系统1981~2004年的能值投入和产出以及能值使用强度、能值货币比率、净能值产出率等9个指标24年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4年来能值总投入和总产出都有较大增长;能值使用强度、能值投资率、... 运用能值理论和方法,对福建省农业系统1981~2004年的能值投入和产出以及能值使用强度、能值货币比率、净能值产出率等9个指标24年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4年来能值总投入和总产出都有较大增长;能值使用强度、能值投资率、能值生产率、系统优势度、环境承载力不断上升,表明农业系统经济开发程度不断提高,生产效益已远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农产品具有明显价格竞争优势,农业系统结构有所优化,同时对环境资源的压力也有所增大;能值货币比率和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不断下降,系统稳定度略有下降,表明由于农业系统集约化程度增强及开发强度加大,系统可持续性和稳定性有所降低。将各能值指标与其他地区比较,福建省农业生产的资源环境条件较为优越,农业系统生产环境仍处于较为良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 农业系统 资源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晋江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韦素琼 陈健飞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1-118,共8页
"晋江模式"是我国典型的农村城市化模式之一。该文基于TM遥感图像解译的1985年和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借助ArcGIS8 2软件和统计分析技术,提取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结合采用1990年、1995年~2001年土地利用变更资料... "晋江模式"是我国典型的农村城市化模式之一。该文基于TM遥感图像解译的1985年和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借助ArcGIS8 2软件和统计分析技术,提取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结合采用1990年、1995年~2001年土地利用变更资料和相应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析了以乡镇企业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主要动力的"自生"式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总量结构变化显著,土地利用方式呈现多元化态势,非农建设用地扩展迅速并呈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均衡布局,建设用地及农用地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培育中心城市、加强城镇体系规划,促使工业向园区集中,加快土地流转以提高耕地经营规模等,应是该模式下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积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土地利用变化 空间格局 晋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闽东南特色农业带的自然条件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章牧 朱鹤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98-103,共6页
围绕闽东南这一特定区域 ,研究其自然条件的基本特征及属性 ,讨论其在省内的比较优势 .根据闽东南的资源优势论证其发展特色农业带的有利条件 。
关键词 特色农业带 自然条件 闽东南 资源优势 水果生产 水产养殖 气候资源 土地生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信息系统研究──以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钱乐祥 郑建闽 +1 位作者 曹文志 骆灿鹏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4-121,共8页
本文以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为例,分析研究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信息系统的设计、建立与应用.从系统的概念模型入手,阐述了系统评价原则与体系、系统流程概念设计、数据库组织与结构的概念设计、评价模型概念设计等4个方面的内容.... 本文以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为例,分析研究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信息系统的设计、建立与应用.从系统的概念模型入手,阐述了系统评价原则与体系、系统流程概念设计、数据库组织与结构的概念设计、评价模型概念设计等4个方面的内容.以ARC/INFO为主要支撑软件,建立了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信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 用地 适宜性 信息系统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闽台对比的福建耕地变化趋势演绎 被引量:8
16
作者 韦素琼 陈健飞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6-211,共6页
闽台因其区域自然背景及历史文化的相似性和经济发展时序递差性成为区域对比研究的理想对象之一。利用闽台相关统计资料对比显示,闽台耕地变化共同呈现出先增后减、时有波动、总体减少的特点,但台湾耕地的先增后减时序后移,并且减少的... 闽台因其区域自然背景及历史文化的相似性和经济发展时序递差性成为区域对比研究的理想对象之一。利用闽台相关统计资料对比显示,闽台耕地变化共同呈现出先增后减、时有波动、总体减少的特点,但台湾耕地的先增后减时序后移,并且减少的总趋势较缓。以各市县平均耕地产出计算,福建新增耕地质量低于被占耕地质量,而台湾正好相反。文章最后通过对福建2010年耕地面积的多元回归预测以及闽台耕地对比演绎,说明福建要实现耕地保护目标,除了依靠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外,依靠农业以及非农业的发展,提高现有耕地综合生产力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耕地 区域对比 演绎 闽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粮食生产与畜牧业发展协调状况的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姚成胜 朱鹤健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8-292,共5页
运用粮畜生产协调度(CDGPAH)对福建省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协调状况的时空变化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协调状况的时序变化分析表明,1991-2005年来福建省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之间的相悖趋势日益严重,两者之间的协调... 运用粮畜生产协调度(CDGPAH)对福建省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协调状况的时空变化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协调状况的时序变化分析表明,1991-2005年来福建省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之间的相悖趋势日益严重,两者之间的协调状况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1-1999年,CDGPAH值由-0.66下降到-0.81,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处于冲突的发展模式阶段;第二阶段为1999-2005年,CDGPAH值由-0.81下降到-0.96,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处于相悖的发展模式阶段。粮畜生产协调度状况的空间变化分析表明,闽东南属于粮畜生产的相悖区,而闽西北则属于粮畜生产的基本协调区;但闽西北内部存在差异,宁德和龙岩两市属于粮畜生产冲突区,南平市属于粮畜生产基本协调区,而三明市则属于粮畜生产的耦合协调区。福建省9个地市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协调状况最好的是三明市,最差的是厦门市;各地市协调状况由好到差依次为:三明>南平>宁德>龙岩>漳州>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最后,针对福建省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发展相悖的原因,提出了协调两者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畜牧业 协调 协调度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城市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26
18
作者 陈健飞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2-34,共3页
福建城市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陈健飞(福建师范大学自然资源研究中心.福州350007)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已从1978年的全国第22位跃到第11位。其中、外资在经济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投资... 福建城市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陈健飞(福建师范大学自然资源研究中心.福州350007)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已从1978年的全国第22位跃到第11位。其中、外资在经济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投资环境的综合分析与评价、对于正确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环境 经济发展 对外经济 城市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土壤退化类型、特征与持续农业 被引量:3
19
作者 钱乐祥 朱鹤健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0-86,共7页
分析了福建土壤退化的类型,探讨了土壤污染化、土壤侵蚀化及土壤贫瘠化的地域分异特征,提出要发展持续农业,加强土壤资源保育。研究结果表明:(1)污染土壤的Cu,Zn,Cd,Ni,Pb,Hg,As的平均含量分别比对照土壤高... 分析了福建土壤退化的类型,探讨了土壤污染化、土壤侵蚀化及土壤贫瘠化的地域分异特征,提出要发展持续农业,加强土壤资源保育。研究结果表明:(1)污染土壤的Cu,Zn,Cd,Ni,Pb,Hg,As的平均含量分别比对照土壤高出0.8,1.0,1.9,0.9,1.3,1.2和0.2倍。(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耕地重金属污染的差异较明显。(3)耕地化肥与农药用量的逐年增加,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4)土壤侵蚀面积有不断发展之势,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强度差异很大,矿山、基建等用地侵蚀面积和强度大,其次是未成林造林地、茶园,而牧草地和林地的土壤侵蚀比例相对较低。(5)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特别是有机质含量大大低于相应的自然土壤,耕垦后土壤氮素含量将普遍减少。从N,P,K亏缺的地区差异看,农田土壤养分的缺乏是较严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退化 持续农业 福建 土壤侵蚀 土壤贫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S”技术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健飞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0-24,共5页
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高新技术,简称“3S”技术。本文概述了3S技术的主要功能,介绍了若干应用实例,评述了应用前景。
关键词 资源可持续利用 资源利用 RS GPS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