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非甾体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发急性痛风的病例分析及药学监护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雅兰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1期149-151,共3页
临床药师对1例上消化道出血合并房颤、痛风的患者进行药学监护,该患者入院后,经过禁食、抑酸护胃及输血、补液等治疗,在第12天病情稳定出院。临床药师在治疗过程中对药物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用药建议并对其进行用药教育及监护,... 临床药师对1例上消化道出血合并房颤、痛风的患者进行药学监护,该患者入院后,经过禁食、抑酸护胃及输血、补液等治疗,在第12天病情稳定出院。临床药师在治疗过程中对药物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用药建议并对其进行用药教育及监护,提高了其依从性和临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痛风 房颤 药学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3A4、CYP3A5基因多态性与紫杉醇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许秋霞 陈金成 +3 位作者 何少斌 陈文发 吴沁 林珊珊 《海峡药学》 2024年第5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CYP3A4、CYP3A5基因多态性对紫杉醇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20年2月接受紫杉醇化疗的肿瘤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CYP3A4*1G、CYP3A5*3基因型,并将患者分为野生型组和突变型组。2周期后,对疗效和药... 目的探讨CYP3A4、CYP3A5基因多态性对紫杉醇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20年2月接受紫杉醇化疗的肿瘤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CYP3A4*1G、CYP3A5*3基因型,并将患者分为野生型组和突变型组。2周期后,对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分析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和CYP3A4*1G、CYP3A5*3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67例肿瘤患者中,CYP3A4*1G、CYP3A5*3基因的野生型组、突变型组之间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指标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YP3A4*1G、CYP3A5*3基因多态性与紫杉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不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3A4 CYP3A5 基因多态性 紫杉醇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品系无花果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及机制初探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吟 许秋霞 +2 位作者 黄丹丹 张淑芬 马平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211-214,共4页
目的比较丰产黄、紫果、日本紫果、美利亚4种不同品系无花果叶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50mg/kg制备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紫果组、日本紫果组... 目的比较丰产黄、紫果、日本紫果、美利亚4种不同品系无花果叶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50mg/kg制备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紫果组、日本紫果组、美利亚组及丰产黄组。采用日剂量2g/kg不同品系的无花果叶提取物灌胃,疗程为6周。检测小鼠空腹血糖、血清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考察其对肝糖原及葡萄糖-6-磷酸酶的影响。结果 4种品系无花果叶提取物均能显著降低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血糖(P<0.01);丰产黄、紫果、日本紫果叶提取物能显著降低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甘油三酯水平(P<0.01);丰产黄叶提取物能显著降低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肝糖原水平(P<0.05)。紫果、美利亚叶提取物能显著降低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肝脏葡萄糖-6-磷酸酶的水平(P<0.01)。结论 4种品系无花果叶提取物的降血糖、降血脂作用以及对肝糖异生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花果 糖尿病 肝糖原 葡萄糖-6-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替考拉宁血药浓度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金成 张吟 +1 位作者 许秋霞 林丽梅 《海峡药学》 2022年第9期75-78,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清中替考拉宁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哌拉西林钠为内标进行检测,分析柱采用InertSustain C_(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0.01 mol·L^(-1) NaH_(2)PO_(4)(pH=3.3)-乙...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清中替考拉宁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哌拉西林钠为内标进行检测,分析柱采用InertSustain C_(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0.01 mol·L^(-1) NaH_(2)PO_(4)(pH=3.3)-乙腈(75∶25,H_(3)PO_(4)调pH值为3.2)等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40℃;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二氯甲烷萃取后进样,进样量为20μL;二极管阵列检测。结果替考拉宁血药浓度在3.197~102.3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 2=0.9998,n=6),峰型对称与血浆中其他组分分离分离良好。替考拉宁低、中、高3个浓度(3.79、11.37、34.10μg·mL^(-1))的平均方法回收率为94.3%,同样条件下测得平均提取回收率为94.8%。日内精密度RSD小于4.97%,日间精密度RSD小于4.89%。结论本方法准确度高,灵敏度好,操作简便,适用于临床替考拉宁血药浓度监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考拉宁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药浓度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病区药房退药情况调查及减少退药对策 被引量:2
5
作者 赖晓琴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1期160-163,共4页
目的分析病区药房退药情况,并提出几点相应的对策。方法对我院2019年1~6月份病区药房6474张退药单中的退药金额、退药科室、退药频次、退药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9年1~6月份退药总金额为1528102.01元,约占药品出库金额的1.40%;全院3... 目的分析病区药房退药情况,并提出几点相应的对策。方法对我院2019年1~6月份病区药房6474张退药单中的退药金额、退药科室、退药频次、退药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9年1~6月份退药总金额为1528102.01元,约占药品出库金额的1.40%;全院30个科室均有退药,退药总频次达6474次,退药频次前5位的科室依次为21区呼吸科(14.84%)、18区心血管内科一区(12.30%)、7区神经外科(11.23%)、20区心血管内科二区(10.83%)、13区心血管内科三区(6.58%);退药原因主要为患者出院(31.71%)、医嘱调整(27.57%)、药物不良反应(11.12%)、患者转科(8.03%)、护士医嘱录入错误(5.25%)、患者拒绝使用(4.80%)、药房无药(4.14%)、医生重复开具同类药品(3.82%)、患者死亡(3.55%)。结论我院病区药房退药现象涉及临床各科室,退药金额较大,退药原因较多,医院应当高度警惕退药带来的药品安全隐患,加强对退药的管理,严格执行退药管理制度,加强全体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减少不必要的退药事件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区药房 退药 调查 减少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无花果叶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 被引量:16
6
作者 罗晓梅 张吟 +2 位作者 黄丹丹 张淑芬 许秋霞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111-2113,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无花果叶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法,在510 nm波长处对无花果叶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芦丁质量浓度在0.05-0.50 mg/ml范... 目的:建立测定无花果叶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法,在510 nm波长处对无花果叶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芦丁质量浓度在0.05-0.50 m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8%,RSD=1.50%(n=9)。无花果叶黄酮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均值为9.4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适用于无花果叶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花果叶 总黄酮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原文传递
C57BL/6J糖尿病小鼠模型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吟 黄丹丹 +2 位作者 张淑芬 许秋霞 李营营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5-660,共6页
目的优化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C57BL/6J糖尿病小鼠模型。方法采用单用不同剂量STZ(180 mg·kg^(-1)单次给药和275 mg·kg^(-1)均分5次,每次55 mg·kg^(-1),连续5 d)或4周高脂饮食联合不同剂量STZ(50 mg... 目的优化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C57BL/6J糖尿病小鼠模型。方法采用单用不同剂量STZ(180 mg·kg^(-1)单次给药和275 mg·kg^(-1)均分5次,每次55 mg·kg^(-1),连续5 d)或4周高脂饮食联合不同剂量STZ(50 mg·kg^(-1)单次给药;100 mg·kg^(-1)单次给药;150 mg·kg^(-1)单次给药;200 mg·kg^(-1)均分2次给药,间隔72 h),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体质量、日饮水量及日进食量,比较各组造模成功率及稳定性。结果STZ 180 mg·kg^(-1)单次给药、高脂饮食4周+STZ 150 mg·kg^(-1)单次给药、高脂饮食4周+STZ 200 mg·kg^(-1)均分2次给药得到的糖尿病小鼠模型,其高血糖的持续时间较长且稳定。结论STZ 180 mg·kg^(-1)单次给药是较为理想的1型糖尿病模型;4周高脂饮食联合STZ 150mg·kg^(-1)单次给药或200 mg·kg^(-1)均分2次给药均是较为理想的2型糖尿病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模型 小鼠 链脲佐菌素 C57BL/6J小鼠 模型优选
原文传递
AMPK与肝脏糖异生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金成 张吟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7年第7期1062-1067,共6页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一种广泛参与多种代谢调节的激酶,是主要的细胞"能量感受器"。AMPK通过α亚基的Thr172发生磷酸化而激活,通过抑制脂质合成相关转录因子以及肝脏糖异生来控制脂质合...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一种广泛参与多种代谢调节的激酶,是主要的细胞"能量感受器"。AMPK通过α亚基的Thr172发生磷酸化而激活,通过抑制脂质合成相关转录因子以及肝脏糖异生来控制脂质合成以及血糖稳定。肝脏糖异生的调控过程中,通过激素及转录因子如Fox O1、CREB、TORC2、HNF-4α、PGC-1α等的参与,最后将信号传达至糖异生的2个关键性限速酶基因PECK与G6Pase,起到调控作用。激活的AMPK能抑制糖异生转录因子及相关关键酶的有效表达,阻止肝脏发生糖异生,进而下降血糖浓度。本文旨在讨论与总结AMPK在肝脏糖脂代谢中的作用,重点分析AMPK与肝脏糖异生信号通路转录因子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肝脏糖脂代谢 糖异生 PEPCK G6Pase 转录调节因子
原文传递
药物防治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梁翠绿 张吟 陈文发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12-1020,共9页
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临床常见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目前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已有各种药物针对此不良反应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但大多数结果都不理想或相互冲突。究其原因,除了药物本... 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临床常见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目前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已有各种药物针对此不良反应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但大多数结果都不理想或相互冲突。究其原因,除了药物本身疗效之外,没有一个标准化的评估工具成为试验成功的主要限制。本文通过CIPN症状入手对临床上广泛应用的CIPN评估工具进行阐述和评价,对临床研究CIPN预防和治疗获益的各类药物进行综述,并依据循证证据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 评估工具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促胰岛β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营营 张吟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3-147,共5页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调节细胞能量代谢的关键酶。近几年深入研究发现其具有促胰岛β细胞凋亡的作用,可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及哺乳动物m TOR通路等诱导细胞凋亡。本文就AMPK促...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调节细胞能量代谢的关键酶。近几年深入研究发现其具有促胰岛β细胞凋亡的作用,可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及哺乳动物m TOR通路等诱导细胞凋亡。本文就AMPK促进胰岛β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线粒体 内质网 MTOR 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