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泉州市12所医院ICU护士工作倦怠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陈丽羚 赵惠芬 +4 位作者 蔡珊红 庄丽玲 陈丽娜 蔡丽吟 李春燕 《护理学报》 2012年第4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ICU护士工作倦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对泉州市12所医院168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ICU护士工作倦怠得分为(54.31±15.28)分,情绪衰竭维度(18.70±10.91)分,低个人成就感(29.07±10.41)... 目的探讨ICU护士工作倦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对泉州市12所医院168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ICU护士工作倦怠得分为(54.31±15.28)分,情绪衰竭维度(18.70±10.91)分,低个人成就感(29.07±10.41)分,去人格化(6.55±5.45)分;ICU护士的一般资料均未进入情绪衰竭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P>0.05),月夜班次数是低个人成就感的影响因素,聘用方式、年龄、月夜班次数是去人格化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本组ICU护士情绪衰竭维度倦怠程度较低,低个人成就感维度倦怠程度最高,月夜班次数多的年轻护士、在编护士是工作倦怠的主体,应重视对这部分人群的干预,提高工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市 ICU 护士 工作倦怠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候选肿瘤抑制基因p27^(Kip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许双塔 许东坡 林永堃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S1期4-6,共3页
关键词 p27^(Kip1) 细胞周期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线上社会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高嫩妹 王芳芳 +3 位作者 张晨星 王安妮 郑建清 黄菲菲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3-41,共9页
为了解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线上社会参与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通过便利抽样法,对宁德市435名城市老年人和265名农村老年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老年人社交网络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676名老年人SNS-OA得分为(39.47±9.16)分,保... 为了解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线上社会参与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通过便利抽样法,对宁德市435名城市老年人和265名农村老年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老年人社交网络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676名老年人SNS-OA得分为(39.47±9.16)分,保持亲密联系(3.63±0.86)分,保持或加强较弱联系(2.59±0.87)分,消遣休闲(4.18±1.00)分。小学和大学及以上、主观社会经济地位、日常生活能力、以保持自主性为参加社会活动目的、使用网络平台查询自我情绪状态的频率对老年人线上社会参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线上社会参与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主要体现在消遣休闲方面。建议加强较弱的社会网络联结,关注未受过教育、主观社会经济地位较差、日常生活能力较差的老年人,鼓励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保持自主性并使用网络平台查询自我情绪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居家养老 老年人 线上社会参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外科治疗(30例残胃食管吻合术) 被引量:19
4
作者 郭启祥 许建华 +1 位作者 林建清 郑今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573-575,共3页
自1989年6月至1996年6月对3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采用经左胸切除,后充分游离残胃脾胰体尾并将其移入左胸内行残胃食管弓下、弓上或颈部吻合,取得良好效果。术后并发症5例(16.6%)。其中吻合口瘘1例,非手术治... 自1989年6月至1996年6月对3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采用经左胸切除,后充分游离残胃脾胰体尾并将其移入左胸内行残胃食管弓下、弓上或颈部吻合,取得良好效果。术后并发症5例(16.6%)。其中吻合口瘘1例,非手术治愈,脓胸2例,心律失常频发室早、房早各1例,无手术死亡。作者认为本手术方法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除颈部吻合外通常一个切口一个吻合口即能完成手术,通过对残胃充分游离一般能上提20~25cm,使吻合无张力,同时食管切除长度达无瘤残留,同时还保留了残胃,有利于消化功能,是一种有实用意义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外科手术 胃切除术后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6例早期食管癌临床诊治探讨 被引量:16
5
作者 许建华 郑正荣 +1 位作者 许双塔 叶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47-550,共4页
目的:探讨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和远期生存率的体会。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手术治疗的86例早期食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部分早期食管癌症状大多轻微,自觉不适病程长短不一,X线检出率为... 目的:探讨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和远期生存率的体会。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手术治疗的86例早期食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部分早期食管癌症状大多轻微,自觉不适病程长短不一,X线检出率为84.9%(73/86),电子胃镜检查确诊率为100%(86/86)(其中尚有1例经过3次镜检获得病理诊断)。手术切除率为100%(86/86),并发症发生率为14.0%(12/86)。术后均未再行辅助治疗,定期随访,5年生存率为94.2%(81/86)。结论:早期食管癌的病程进展比较缓慢,症状轻微,呈非特异性,容易忽视,应高度重视早期食管癌的症状,采用内镜结合碘染色等检查方法多次检查(必要时采用多项检查方法和定期复查),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将有助于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一些分子生物学指标被用于食管癌的实验室诊断,亦将有助于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早期食管癌的手术治疗远期疗效佳,手术治疗(食管次全切除并常规区域淋巴结清扫)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有效方法。术后复发与转移是早期食管癌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食管癌手术治疗不能完全达到治愈目的,且术后患者生存期较长,应定期密切随访,以便尽早对食管复发癌或转移癌进行有效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远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诊断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叶凯 许建华 +2 位作者 许双塔 郑正荣 郭启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980-983,共4页
目的:了解胸段食管鳞癌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转移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对120例临床资料完整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喉返神经旁旁淋巴结... 目的:了解胸段食管鳞癌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转移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对120例临床资料完整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喉返神经旁旁淋巴结转移率为34.2%(41/120),其中左侧20.8%,右侧15.8%。影响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有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和组织分化程度,而与年龄、性别、肿瘤长度无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51.2%(21/41),明显高于无喉返神经转移组13.9%(11/79)(P<0.01)。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局部复发为8.3%,同期非三野清扫食管癌手术组3年局部复发率为18%。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食管癌患者3年生存期为29.3%,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58.2%(P<0.05)。结论:所有胸段食管鳞癌均应行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有助于提高根治的彻底性、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检测喉返神经淋巴结有助于指导食管癌患者是否行颈淋巴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喉返神经旁 淋巴清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对食管癌病人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杨钟波 许建华 +1 位作者 陶耕 许双塔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432-434,共3页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EN)对食管癌病人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食管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和EN组,各30例。手术后第1天开始等热、等氮量(125 kJ.kg-1.d-1)营养支持。手术前1 d、术后1 d和9 d分别取外周血检测B淋巴细胞,Ig...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EN)对食管癌病人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食管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和EN组,各30例。手术后第1天开始等热、等氮量(125 kJ.kg-1.d-1)营养支持。手术前1 d、术后1 d和9 d分别取外周血检测B淋巴细胞,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4/CD8,NK,CD8细胞活性等免疫指标。结果术后9 d两组B淋巴细胞数均无明显改变,EN组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CD3、CD4、及CD4/CD8及NK细胞活性明显回升,CD8则回落正常水平,而PN组CD8仍处高水平,其余指标仍处于低水平,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可增强食管癌病人术后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食管肿瘤 免疫性 手术后期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6在人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史海鸿 林建清 +3 位作者 郭启祥 吴鑫泉 余艺煌 陈祥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21-1225,共5页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6(TRPC6)在人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阐明TRPC6与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关联性。方法:常规培养的不同侵袭能力乳腺癌细胞株分为MCF-7(低侵袭组)和MDA-MB-231(高侵袭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RT-PCR法检测...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6(TRPC6)在人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阐明TRPC6与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关联性。方法:常规培养的不同侵袭能力乳腺癌细胞株分为MCF-7(低侵袭组)和MDA-MB-231(高侵袭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RT-PCR法检测2组中TRPC6蛋白和mRNA的表达;将MDA-MB-23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SKF96365组,不同浓度SKF96365(5、25和40μmol·L-1)预处理MDA-MB-231细胞,阻滞TRPC6通道,采用Transwell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法检测,高侵袭组MDA-MB-231细胞中TRPC6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低侵袭组MCF-7细胞(P<0.05);划痕实验,5、25和40μmol·L-1SKF96365组迁移细胞数(76.24±7.54、45.33±4.50和25.12±1.57)均少于空白对照组(130.48±9.55)(P<0.05);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不同浓度SKF96365(5、25和40μmol·L-1)组迁移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侵袭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可通过上调TRPC6表达提高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提示TRPC6在乳腺癌转移中可能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 6 乳腺肿瘤 肿瘤侵袭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例食管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黄志军 邱建龙 郭启祥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844-845,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肉瘤样癌病理诊断及临床的特点。方法:对14例食管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肉瘤样癌多为息肉样腔内生长,有细短蒂和食管壁相连,个别呈浸润生长,光镜下肉瘤样成分与癌成分共存,瘤体多以肉瘤样成分为... 目的:探讨食管肉瘤样癌病理诊断及临床的特点。方法:对14例食管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肉瘤样癌多为息肉样腔内生长,有细短蒂和食管壁相连,个别呈浸润生长,光镜下肉瘤样成分与癌成分共存,瘤体多以肉瘤样成分为主,肉瘤样组织中未见明确的骨、软骨、横纹肌肉瘤等异源性成分。14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50%。结论:食管肉瘤样癌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癌,以息肉状生长为主,是一种侵袭性差、淋巴结转移率低、预后较佳的肿瘤,手术切除是其首选和主要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肉瘤样癌 息肉样癌 癌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食管癌孤立性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叶凯 许建华 +1 位作者 郑正荣 孙亚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探计胸段食管癌孤立性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临床价值,为指导食管癌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发生孤立性淋巴结转移胸段食管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探明孤立性淋巴结转移的常见部位,分析其与肿瘤所在部位、浸... 目的:探计胸段食管癌孤立性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临床价值,为指导食管癌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发生孤立性淋巴结转移胸段食管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探明孤立性淋巴结转移的常见部位,分析其与肿瘤所在部位、浸润深度的关系,并对本组患者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本组食管癌孤立性淋巴结中喉返神经旁、食管旁和胃周为淋巴结转移高发组,跳跃性淋巴结转移20例(30.3%)。、浅表型食管癌孤立性淋巴结常集中分布于2~3个区域,而进展型广泛分布于颈、胸、腹各组淋巴结。孤立性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6.4%和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跳跃性与非跳跃性淋巴结转移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5.0%和3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发现,浸润深度是影响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胸段食管癌孤立性淋巴结分布与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密切相关,双侧喉返神经旁、食管旁及胃周淋巴结是其高发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孤立性淋巴结 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其抑制剂(TIMP-1)在食管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建清 朱世泽 林若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08-711,共4页
目的:探讨MMP-9及TIMP-1在食管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法检测86例食管鳞癌组织及42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MMP-9、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1)42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表达阴性。2)MMP-9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12%。其... 目的:探讨MMP-9及TIMP-1在食管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法检测86例食管鳞癌组织及42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MMP-9、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1)42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表达阴性。2)MMP-9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12%。其中高、中分化和低分化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06%和82.05%(P<0.01);Ⅰ、Ⅱ期患者和Ⅲ、Ⅳ期患者分别为42.86%和80.39%(P<0.01);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分别为75.81%和37.50%(P<0.01)。3)TIMP-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39.02%。其中高、中分化和低分化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67%和28.21%(P<0.05);Ⅰ、Ⅱ期患者和Ⅲ、Ⅳ期患者分别为54.29%和25.49%(P<0.01);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22.58%和75.00%(P<0.01)。4)Kaplan-Meier分析,MMP-9高表达和TIMP-1低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MMP-9低表达和TIMP-1高表达患者(P<0.05)。结论:MMP-9和TIMP-1的表达与食管鳞癌关系密切,对判断其预后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MMP-9/TIMP-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R抑制剂对裸鼠鳞状食管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双塔 许建华 +3 位作者 郑正荣 赵清泉 姚方辉 贺雅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6118-6119,共2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OSI-774、IMC-C225单药及联合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建立鳞状食管癌裸鼠荷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OSI-774组、IMC-C225组和联合组,观察4组肿瘤增殖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组织...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OSI-774、IMC-C225单药及联合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建立鳞状食管癌裸鼠荷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OSI-774组、IMC-C225组和联合组,观察4组肿瘤增殖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组织中与增殖相关的Ki67、凋亡有关的caspase表达,计算阳性细胞数,判定疗效。结果联合组肿瘤细胞生长时间为(52.4±1.5)d,较其他组明显延长;OSI-774组、IMCC225细胞凋亡分别为(5.7±0.4)、(5.8±0.1),较对照组(3.6±0.2)明显增加,联合组(10.9±0.7)较前3组凋亡明显增加。结论联合组较其他组明显延长了肿瘤细胞生长时间,明显降低肿瘤组织的增殖,提高肿瘤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R 裸鼠 鳞状食管癌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组织MMP-9和VEGF-C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林建清 许天文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20期1564-1567,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的临床意义,分析两者与食管鳞癌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法检测86例食管鳞癌组织及42例食管正常黏膜组织中MMP-9和VE...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的临床意义,分析两者与食管鳞癌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法检测86例食管鳞癌组织及42例食管正常黏膜组织中MMP-9和VEGF-C表达情况。结果:正常42例食管黏膜组织未见有MMP-9和VEGF-C表达。MMP-9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65.12%(56/86)。其中在高中分化和低分化食管鳞癌组织中,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06%(24/47)和82.05%(32/39),χ2=9.01,P=0.0027;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分别为42.86%(15/35)和80.39%(41/51),χ2=12.90,P=0.0029;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75.81%(47/62)和37.50%(9/24),χ2=11.20,P=0.0008。食管鳞癌组织VEGF-C阳性表达率为52.32%(45/86)。在高中分化鳞癌和低分化鳞癌VEGF-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8.30%(18/47)和69.23%(27/39),χ2=9.500,P=0.0116;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的VEGF-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4.29%(12/35)和64.71%(33/51),χ2=10.37,P=0.0023;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VEGF-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29%(38/62)和29.17%(7/24),χ2=13.32,P=0.0002。Kaplan-Meier分析发现,MMP-9高表达和VEGF-C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MMP-9低表达和VEGF-C低表达患者。结论:MMP-9和VEGF-C的表达和食管鳞癌关系密切,MMP-9及VEGF-C的高表达可预示食管鳞癌高恶性度,高转移能力和低生存期;联合检测两者的表达有助于判断食管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明胶酶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与食管癌浸润转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林建清 林若柏 《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663-666,共4页
正常体内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及其抑制剂 (TIMPs)保持平衡状态 ,许多研究表明MMPs与TIMPs系统在食管癌的浸润及转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病理学 金属蛋白酶类组织抑制剂 预后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胸下段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清扫范围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建清 许天文 郭启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9-791,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胸下段癌淋巴结转移规律,评价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根据淋巴结清扫术范围分为2组,三野组45例,经右胸后外侧切口,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二野组42例,经左胸后外侧切口,隆凸水平之下胸-腹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 目的探讨食管胸下段癌淋巴结转移规律,评价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根据淋巴结清扫术范围分为2组,三野组45例,经右胸后外侧切口,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二野组42例,经左胸后外侧切口,隆凸水平之下胸-腹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对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CT检查结果及3年生存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野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9%)高于二野组(9.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三野组淋巴结转移率为71%,颈、胸、腹野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44%和58%;二野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4%,胸、腹野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0%与60%。三野组的3年生存率(55.2%)高于二野组(46.3%)(χ2=6.73,P<0.05)。但二野组中下颈部及上纵隔CT检查显示阴性者淋巴结转移率为58%,其3年生存率(54.6%)与三野组相比无明显差异(χ2=3.24,P>0.05)。结论食管胸下段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呈区域性和上、下双向转移,三野组预后较二野组好。但若中下颈部、上纵隔CT检查显示阴性,选择经左胸径路二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清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复发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许建华 叶凯 +2 位作者 许双塔 孙亚锋 郑正荣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270-273,286,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肿瘤复发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接受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184例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术后3年内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3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肿瘤复发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接受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184例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术后3年内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3年内86例(46.7%)患者肿瘤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11.4个月,其中局部-区域性复发46例(25.0%)、血行转移40例(21.7%)。单因素分析显示,食管癌术后复发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因素为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影响术后血行转移复发的独立因素为血管浸润。结论食管癌的局部复发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而血行转移与血管浸润有关;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后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淋巴结节除术 淋巴转移 淋巴细胞 肿瘤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针吸细胞学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许建华 杨钟波 +1 位作者 许双塔 叶凯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433-434,共2页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活组织检查 针吸 细胞诊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天文 林建清 +3 位作者 郭启祥 吴春林 李永加 史海鸿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40-843,共4页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评估它们作为诊断和监测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6例结直肠癌患者、2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VEG...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评估它们作为诊断和监测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6例结直肠癌患者、2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VEGF-C和VEGF的水平。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C的浓度为(1 688.02±325.02)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948.68±250.52)pg/ml](P<0.01)。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组血清VEGF-C的浓度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按照有无淋巴管浸润和血管浸润分组,VEGF-C水平在浸润组中高于无浸润组。血清VEGF-C水平>1 439.7 pg/ml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达80.0%和77.8%;而血清VEGF水平>237.2pg/ml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达73.3%和72.2%;VEGF-C和VEGF水平联合检测,淋巴结转移阳性率的预测价值达84.6%,而阴性率的预测价值达94.7%。结论血清VEGF-C水平可为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是否转移提供新的诊断依据。血清VEGF-C和VEGF水平的联合检测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前临床分期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19
作者 许天文 王英俊 +1 位作者 吴春霖 潘敬新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185-186,共2页
关键词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示踪剂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许天文 林建清 +3 位作者 郭启祥 吴春林 李永加 史海鸿 《腹部外科》 2011年第6期359-360,共2页
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根治术的结直肠癌66例,分为两组,其中于术前或术中先向癌灶周围注入纳米碳的26例(标记组),非标记组40例。比较两组病理标本所检出的淋巴结数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①... 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根治术的结直肠癌66例,分为两组,其中于术前或术中先向癌灶周围注入纳米碳的26例(标记组),非标记组40例。比较两组病理标本所检出的淋巴结数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①标记组病理标本中淋巴结黑染率为52.6%,检出的淋巴结数目为(11.2±2.9)枚,高于非标记组的(7.3±2.2)枚(P〈0.01);②标记组黑染淋巴结癌转移率为34.4%,高于非标记组的25.3%(P〈0.05);③标记组〈5mm转移淋巴结检出率为12.8%,高于非标记组的2.7%(P〈0.05)。结论纳米碳示踪剂淋巴结染色效果好,术中易识别,能指导手术医师术中进行彻底的淋巴结清扫,提高术后病理医师对微小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淋巴转移 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